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进行方法指导
幼儿园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案
标题:幼儿园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案一、引言综合实践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可以在动手操作中学习,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促进语言、社会、认知和身体各方面的发展。
本篇文章将探讨幼儿园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案。
二、活动内容的选择1. 根据幼儿的芳龄和发展水平选择适当的活动内容,例如手工制作、户外探索、音乐舞蹈、科学探究等,要综合考虑幼儿的兴趣和能力。
2. 活动内容要贴近生活,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3. 活动内容要能够促进幼儿不同方面的发展,例如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等。
三、活动的组织与实施1. 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包括活动目的、步骤、所需材料、时间安排等,确保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2. 在活动开始前,需要对活动内容做简单的解释和引导,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他们参与到活动中来。
3. 活动中要注重引导,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和动手实践,老师可以适时提出问题或建议,激发幼儿的思考和创造力。
四、活动的总结与反思1. 活动结束后,老师要与幼儿一起对活动进行总结,让幼儿共享自己的体会和成果,帮助他们形成对活动的深刻认识。
2. 教师需要反思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过程,总结活动中的亮点与不足,为下一次活动做好准备。
五、个人观点与理解在幼儿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需要重视幼儿的兴趣和特点,选择贴近生活的活动内容,并注重引导和反思。
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在活动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以上是我对幼儿园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案的一些观点和理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六、活动的评估与改进1. 对于幼儿园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评估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和发展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2.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幼儿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参与度、学习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来评估幼儿的情况。
3. 可以通过家长会、家庭作业、课堂测试等形式,收集幼儿的学习成绩和反馈,从而得出评估结论。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指导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指导策略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运用于实际生活中,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学习成效。
下面将就教师指导策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运用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教师应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前,教师需要仔细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的兴趣、特长、知识水平等,以便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指导策略。
同时,教师还应准备好相关的教具和材料,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其次,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仅是传递知识的角色,更应充当导师的角色,通过提问、引导、问题解决等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再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
不同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指导计划。
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合作、相互学习,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合作意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考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支持。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践场地、实验设备和图书资料等资源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时,除了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团队合作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学习和创新,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是指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将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能力提升的一种教育方法。
以下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指导:
1.明确目标: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之前,首先要明确活动的目标。
明确目标有助于指导活动的策划和实施,保证活动的有效性和有效性。
2.策划活动:为了使综合实践活动真正发挥作用,需要进行详细的活动策划。
策划应包括活动主题、内容、时间、地点、参与人员、资源需求等方面的规划。
3.组织实施:根据活动策划,组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
这包括组织学生参与、提供必要的资源和设备、创造良好的活动氛围等。
4.指导学习: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起到指导学习的作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经验。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
5.实践操作: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实际行动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在活动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6.经验总结:活动结束后,教师应与学生一起总结活动的经验和教训。
这有助于
学生对活动的反思和回顾,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7.评估反馈: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和效果,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和反馈。
评估可以包括直接观察、答辩、作品展示等形式,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不足并改进。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指导是一个灵活的过程,需要根据具体的活动目标和情境进行调整和改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特点,选择和探索适合的方法和策略,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方案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方案综合实践活动,简称综合活动,是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对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和应用的一种教育活动。
综合活动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完善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方案,对于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至关重要。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目标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以下目标:1.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综合活动是一种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综合活动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3.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综合活动,学生了解到社会问题,培养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培养健康的社会道德观。
4.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综合活动是一种集体活动,学生将学习合作、沟通、协调等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团队意识和组织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方案1.制定活动方案。
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确定活动的形式、时间、地点和目标等。
是学校一次性组织还是分期分批组织,分层进行还是整体进行。
2.制定活动内容。
针对学生的不同年龄、不同学科,制定具体的活动内容,如科技创新、环保、志愿服务等。
3.确定活动的实施方式。
活动的实施方式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可以是大规模活动,也可以是小规模,可以是集体活动,也可以是个人活动。
4.制定活动的组织流程。
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综合活动的组织流程,包括申报、审批、安排人员、安排场地和设备等。
5.安排活动人员。
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安排相应的人员参与,主要包括学生、教师、社区工作者,以及有关部门的人员等。
6.提供必要的保障设施。
综合实践活动需要一定的设施和物资保障,如场地、器材、交通、安保、医疗等。
7.活动监督和评估。
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监督活动的全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活动后要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完善活动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指导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指导方案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开放的活动空间。
然而,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为了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并提高其实践能力,指导老师要多倾听、巧引导,及时为学生提出可操作性强的实施建议。
下面我以几次实践活动为例详细说明。
一、活动初期要灵活指导在“奥运与我同行”活动开始时,我们列出了八个子课题,让每个小组任选出一个来进行研究。
最后剩余两个子课题没有小组选,老师屡次引导仍然毫无进展,结果在这个问题上颇费周折,浪费了不少时间。
我认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人公是孩子,大可把权利交给孩子,让他们自己选择,没人选择的课题就放弃,这样并不影响大局,教师也不必勉强。
二、活动中期要顺势引导1.引导孩子学会利用身边的资源。
活动中,孩子们四处采访,遇到了不少困难:思念公司的保安不让进,可口可乐公司要求必须有老师带领才行,三全公司说采访需要提前预约……由此可见,我们得引导孩子学会与各单位打交道、寻求支持,从而顺利地利用各种资源,取得活动的成功。
2.学会保护自己,改变策略。
在“别让电脑游戏冲击了你”活动中,一个小组的学生要去网吧调查玩游戏的群体及年龄段。
孩子们为了记录调查情况,就在网吧里做了现场记录,结果被网吧的管理人员认为是和媒体调查有关,把他们赶了出来。
这种情况下,教师应给孩子一些建议,如先默记自己看到的情况,然后在管理人员的视线之外记录情况,这样就能轻松完成任务了。
3.改变方法,学会运用技巧完成任务。
在“汽车与环境”活动中,孩子们深入社区调查后委屈地对老师说:“大人们不好说话,让他们填个调查表,他们都嫌烦。
”我就和孩子们一起查找原因,并请调查和宣传进行得较顺利的小组谈经验,让孩子们在与同伴的交流中明白沟通的方式和技巧。
4.通过阶段性汇报让学生学会团队合作。
我从学生阶段性汇报的发言中了解到:有的同学一遇到阴雨天气就退缩,有的同学因与同伴意见不一致而擅自离开,有的同学因为采访中受到阻挠而赌气大闹情绪……于是我带领大家讨论并达成了一致意见:第一,组长应提前组织组员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如明确活动的时间、地点和目标,并给组员分好工。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及具体措施7篇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及具体措施7篇综合实践教学计划及具体措施7篇综合实践教学计划及具体措施怎么写?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展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注重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综合实践教学计划及具体措施,希望能够帮到你哟!综合实践教学计划及具体措施(精选篇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
为了让课堂活起来,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创建综合实践活动高效课堂,为此制定本计划:一、活动目标:1、在情感态度方面: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
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
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二、学生分析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具体措施:1、把活动的激情带给学生一个合格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老师,首先是情感丰富的人,一个有激情的人。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较持久的认识活动,科学研究、生产劳动、艺术创造、教育实践都需要对所面临的对象进行系统、周密、精确、审慎的观察,从而探寻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观察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运用观察法,可以确定活动的主题;运用观察法,可以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观察的对像也十分广泛,可以是社会现象,也可是自然现象。
观察法虽然在自然条件下进行,但不能盲目地进行,必须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为解决某一问题而进行。
在观察开始前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观察计划、观察方法和观察步骤。
一、观察法的特点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运用观察方法有自身的特点:其一,观察要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实事求是地记录、分析所搜集到的第一手材料,而不带任何预期的主观倾向或偏见;其二,观察要有计划,按照事先制定的提纲和程序进行观察,而不是随意的观察;其三,观察的目的明确,基于具体问题的解决。
二、观察法的运用1、运用观察,确定研究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关键。
其中,学生的问题离不开对周围事物以及自身生活的观察,通过观察,可发现许多有价值的、值得研究的问题。
这些问题,往往可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观察,确定研究的主题的方法有多种:首先,可引导学生通过在课堂上进行观察,确定主题。
课堂的观察往往是教师创设一些实践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研究的主题。
有位教师在课堂上播放了一个录像短片,要学生认真观看,在这个录像短片里,展示了各地不同的、有特色的、学生并不常见的各种豆腐菜谱。
如:干丝豆腐、龙井豆腐、豆腐西施、咸肉蕃茄烩豆腐等等。
录像结束后,教师趁学生情绪高涨之际,乘机介绍了豆腐的渊源、制作过程和营养价值。
通过课堂观察,学生提出了搜集豆腐的种类和食用方法的主题;其次,可设计具体的观察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提出主题。
教师在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中的有效指导策略
教师在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中的有效指导策略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和能力提升中起着关键作用。
作为教师,如何在这样的活动中有效地指导学生,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教师在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中的有效指导策略。
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
他们应被视为活动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而非被动的接受者。
因此,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让他们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当学生感受到被重视和支持时,他们将更加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从而发挥出他们的真正潜力。
二、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为了丰富综合实践主题活动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这包括图书馆、网络、实验室等。
通过多样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深入研究和探索主题,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应该及时更新和整理这些资源,并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进行调整,使学生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和实践。
三、提供合适的指导和支持在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指导者和支持者。
他们应该及时回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合适的指导和支持。
此外,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鼓励和赞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从而更加努力地投入到活动中。
只有通过合适的指导和支持,学生才能真正实现对综合实践主题活动的有效参与。
四、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在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中,学生往往需要进行合作和协作。
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一些小组讨论、团队项目等方式来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运用一些合作游戏和活动来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让他们更好地协调和合作,共同完成综合实践主题活动。
五、评估和反馈在综合实践主题活动结束后,教师应该及时进行评估和反馈。
他们可以通过观察、讨论和笔记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并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
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
但在学生“做”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一、指导学生选题恰当有趣的主题,能增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效。
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兴趣就是动力,只有选的主题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贴近他们的现实生活,并且简单容易操作,他们才会愿意去课外实践活动。
我们通常选取主题的来源有四处:1.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
新课标强调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实际,要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
新课标的思想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和内容提供了有益的指导,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得到重视和体现。
例如,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我们设计了一个主题:《貂》。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同学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项活动中,通过大家互相合作,获取貂的知识。
2.来源于学科教学的延伸。
新课标加强了学科间知识的融合,注重学科的综合性,由学科教学的内容延伸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和内容。
例如一年级下册的语文和品德与生活都涉及到了春天。
于是我们就由此延伸出了以《春天来了》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引导学生到田野里去感受春天,到社区去寻找春天,到公园里去捕捉春天,还可以到网络上、书本中、图片里去搜集春的足迹。
3.来源于社会生活热点问题。
当今社会是多元化的信息时代,加上学生的心智发展成熟较快,学生的双耳不仅闻窗外事,还闻天下事,社会上的某些热点问题,同样也是学生关注的话题。
4.来源于平时课堂上所碰到的一些疑难问题。
学生在课堂中经常会碰到感兴趣的知识或者一些疑难问题。
对此他们表现出非常强烈的求知的渴望。
教师可以及时抓住学生的这一状况,来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题。
二、指导设计活动方案一个好的活动方案是活动顺利、有效开展的前提。
在确定主题后,教师要着手指导学生设计合理、科学、有可行性的活动计划。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计划(七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计划一、指导思想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____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____《____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地方特色,校本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塑造“学校文化”为主线,以探究“校本综合实践活动特色”为目标,____新课程理念,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1、情感目标。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
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
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
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求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
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主要工作任务: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载体,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以非指定领域为拓展”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任课老师要以布置综合实践性作业为主要形式,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
3、在校内和社区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4、各年段要制订好学年段的活动计划,争取一学期搞出一到两个有特色的实践活动,鼓励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活动,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教研组以备查。
例谈综合实践活动中“访谈法”的有效指导
例谈综合实践活动中“访谈法”的有效指导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学生发展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访谈法是一种有效的指导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获取信息、了解现实问题、培养分析和表达能力以及提升团队合作意识。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有效地使用“访谈法”。
使用“访谈法”需要明确目的和问题。
在进行访谈时,需要明确访谈的目的是什么,要了解什么信息或解决什么问题。
将访谈问题进行分类和细化,让学生针对性地准备问题,避免触及敏感话题,确保访谈的顺利进行。
选取合适的被访谈对象非常关键。
被访谈对象应该与访谈的目的相关,能够提供相关信息和观点。
可以选择专家学者、行业从业者、社会组织负责人等有关领域的专业人士作为被访谈对象,也可以选择身边的同学、老师以及亲朋好友。
然后,在访谈过程中,学生应该保持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要善于倾听对方的发言,注重言语和非言语表达,细心观察对方的表情、语气和动作,及时调整问答节奏,提出更深入的问题。
学生应该遵循礼貌和尊重对方的原则,在访谈中保持客观、中立和谨慎的态度,不给对方带来困扰或误解。
访谈后的信息整理和分析也是十分重要的。
学生在访谈结束后需要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取出与目的相关的重要观点和结论,并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进行归纳总结。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问题,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合理利用访谈结果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
学生可以通过写报告、制作PPT、录制视频等形式将访谈的结果进行展示和分享,从而获得更多的反馈和意见。
可以组织讨论、辩论或座谈会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访谈法是一种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非常有效的指导方法。
通过明确目的和问题、选取合适的被访谈对象、保持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整理和分析访谈结果以及合理利用访谈结果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和潜力,提升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的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中小组合作活动的有效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中小组合作活动的有效指导在指导学生完成综合实践活动时,我都是从三个流程去指导学生完成。
在这三个流程中,指导学生完成分组分工是第一阶段完成的事情,看似很简单,却对学生在后面的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分组分工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小组成员在活动中的兴趣,组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以及后面相关的访问调查等是否能很顺利的进行,所以指导老师对学生分组分工的有效指导很重要。
在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分工时,怎样指导呢?我根据这几年指导学生完成综合实践活动的经验,我觉得我们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去进行指导:一、在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分工时,向学生说清楚分工的重要性。
在进行分组分工时,教师有必要说清楚分工的目的,要让学生知道我们进行小组分工是为了活动的顺利进行,小组成员之间能够很好的进行合作,做好自己的职责。
分工后每个组员要根据自己的职责,各司其职。
不能使其误认为分工只是一个过程,过程完了,就没有了。
二、在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分工前,了解学生。
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都知道小组分工看似很简单,但真正的指导起来,却有很大的难度。
如果指导老师硬给学生进行分组、分工的话,容易使学生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对活动的兴趣减少,同时对活动的开展不利。
特别是在指导一个自己从未接触过得班级时,教师事先和班级任课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来指导学生进行分工是很有必要是的。
首先,在指导一个新的班级时,指导老师要做一个有心人,有目的与该班的任课老师进行交谈。
了解这个班级中,那些学生的管理能力很强,那些学生在班级中的人缘比较好,那些学生在某方面有特长,那些学生的性格比较内向,那些学生的性格比较开朗等。
其次在分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了解的情况进行分工。
一组的成员最多8人,超过8人不太利于活动的开展。
然后,在指导学生进行分组时,教师可以先确定能力强的同学为组长,人缘好的同学为副组长,其余学生在自行找组长组成一组。
在很多的时候我们会遇到这种情况,有个别学生会由于某些原因,不管到哪个组,组员都会排斥他。
综合实践活动方式与方法的指导
a.确定观察的总时间,例如持续观察2周
b.确定若干观察时段。例如,每天上午8—10 点,对每位同学观察10分钟。
c.做出所要观察的行为或现象的操作性定义, 制定观察表格。并熟悉表格内容
同学课堂听讲状况观察记录表
• 时间取样法的优点是省时、简便、客观, 课进行量化分析。不足之处是,它仅适用 于研究经常发生的行为,如同学的上课表 现、同学的消费习惯等。并且一般没有关 于环境和背景的资料。
• 5、行为核检法
• 这种观察法是将要观察的行为项目排列成清单 式的表格,在这些行为项目旁边标明是否出现的 两种选择,然后通过现场观察,检查核对这些行 为项目是否呈现。行为出现就在该项上划√,行为
• (五)观察研究法的适用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中对于观察法的运用,适合 哪种类型、哪种方法的观察?
• (六)观察法的运用
• 1、运用观察,确定研究的主题(课题确定 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目标是 要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是关键。学生的问题离不开对周围事物以 及自身生活的观察,通过观察,可发现许 多有价值的、值得研究的问题。这些问题, 往往可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Company Logo
讨论情境三:
一群小朋友围在一棵植物旁边盯着看, 同时还会唧唧咋咋地讨论着、比划着,大 家看得兴致勃勃,很有兴趣的样子。但是, 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拿起笔和纸把自己的 观察内容或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观察完 之后,一哄而散。
这样是完成了观察任务了吗?教师怎么指导?
Company Logo
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指导。
首先,要确定活动的目标和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应该有明确的目标,例如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等。
同时,活动的主题应该与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相关,这样能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其次,要选择适合的活动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小组合作、实地考察、创新设计等。
根据活动的目标和主题,选择适合的形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学习效果。
然后,要设计具体的任务和活动流程。
在活动中,给学生明确的任务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组织和规划自己的学习过程。
活动流程应该合理,包括前期的准备、中期的实施和后期的总结等环节,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整个活动中有清晰的目标和方向。
接下来,要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指导。
学生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时可能需要一些资源和指导,如图书、材料、工具等。
学校和教师可以提供这些资源,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辅导,帮助他们顺利完成活动任务。
最后,要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反馈。
在综合实践活动结束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是必不可少的。
评估可以包括对学生产出物的评价、对学生参与度的评估等。
同时,给学生及时的反馈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在以后的学习中做出改进。
总结起来,综合实践活动是学习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确定活动目标和主题、选择适合的活动形式、设计具体的任务和活动流程、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指导、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反馈,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希望上述方法指导能为教师们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中提供帮助。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学科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针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任务驱动型教学法任务驱动型教学法是指通过给学生提供具体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可以通过设定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共同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装置,通过实践活动来探索科学问题,并达到学科知识的学习目标。
二、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是指通过启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欲望,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并通过实践活动中的观察、实验、问题提出与解决等环节,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实践,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可以设计一道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并鼓励他们运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来解决问题。
三、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通过给学生提供真实的案例,并结合相关的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可以使用案例教学法来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学科知识。
例如,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给学生展示一篇优秀的作文,通过分析作文的结构、语言运用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创作。
四、游戏化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是指将教学过程设计成具有游戏性质的活动,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可以运用游戏化教学法来促进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例如,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可以设计语言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口语交流,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3篇)
第1篇一、引言综合实践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方法1. 项目式学习法项目式学习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确定项目主题: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兴趣,选择合适的项目主题。
(2)组建项目团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项目。
(3)制定项目计划:小组共同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明确任务分工、时间安排等。
(4)开展项目研究: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实验探究等方式,完成项目任务。
(5)项目成果展示:小组展示项目成果,分享学习经验。
2. 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通过创设具有真实性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创设情境: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有真实性的情境。
(2)引导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思考、交流、实践。
(3)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情境中的知识,提高认识。
(4)拓展延伸:将情境中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载体,通过分析、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选择案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2)案例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问题。
(3)总结经验:引导学生总结案例中的经验教训。
(4)实践应用:将案例中的经验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体验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是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感受知识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设计体验活动: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有体验性的活动。
(2)引导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思考、实践。
综合实践老师指导意见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作为你们的综合实践老师,我非常高兴看到大家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在此,我想对大家提出一些建议和指导意见,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在未来的综合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明确综合实践的目的和意义综合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同学们可以:1. 增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4.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5. 激发兴趣爱好,发掘自身潜能。
二、积极参与,主动探索1. 主动报名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不要因为担心困难而退缩;2. 在活动中,敢于尝试新事物,勇于挑战自我;3. 积极与团队成员沟通,共同解决问题;4. 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三、注重实践过程,关注实践成果1. 在实践过程中,要注重细节,做到严谨、认真;2. 关注实践成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次实践做好准备;3. 在实践中,要善于发现和总结规律,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4. 实践结束后,要撰写实践报告,总结实践成果,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1. 团队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信任,共同承担责任;2. 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团队贡献力量;3. 学会倾听、沟通,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4. 面对困难和挑战,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共同克服。
五、注重安全意识,遵守纪律1. 在实践活动中,要时刻注意安全,遵守活动纪律;2. 不做危险的事情,不违反活动规定;3. 注意个人形象,维护学校荣誉;4.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六、提升综合素质,全面发展1. 在实践中,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等;2. 学会与人相处,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3.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4. 不断丰富自己的兴趣爱好,全面发展自己。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策略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策略核心素养是指学生综合能力的核心,涵盖了知识,技能,态度和情感等多个方面。
小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给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策略。
第一,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时,学生需要从观众变为参与者,教师应设计活动形式,营造氛围,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活动中来。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和实地观察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和学习。
第二,注重跨学科的对接。
综合实践活动是融合多个学科内容的,教师在设计活动时需要关注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在开展农田生态探究活动时,可以将科学、地理和语文等学科的知识材料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激发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创新能力。
在进行植物生长观察活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并进行记录与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第四,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涉及到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引导他们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在进行环境保护主题的实践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通过实际行动让学生培养起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策略需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跨学科的融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方法
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方法。
这可太重要啦!就好比你要去探索一个神秘的岛屿,没有好的指导方法,那可就容易在里面晕头转向啦!
想象一下,你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就像在大海中航行。
如果你没有明确的方向和方法,岂不是像一艘没有罗盘的船,随波逐流?比如说做一个关于植物的实践活动,你得知道怎么引导学生观察呀!可不是让他们瞎看。
你可以带着他们凑近去看叶子的形状、颜色,闻闻花香,这才叫有方法!
那怎么做到有效的指导呢?首先呢,咱得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就跟点燃一把火似的。
比如说,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关于某种植物由来的有趣传说,嘿,学生们的兴趣不就起来啦,好奇心被勾起来啦!“哇,这个植物还有这样的故事呀!”然后呢,要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别啥都规定得死死的。
就像学骑自行车,你不放手让他们自己骑,他们能学会吗?“你们自己去试试看呀,别怕犯错!”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再给予恰当的帮助。
“哎呀,这里这样做可能会更好哦!”这是不是很像在他们前进的路上适时地推一把呀。
咱再来说说小组合作。
这可有意思啦,就像一个球队一起踢比赛。
每个队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但又要团结协作。
比如让他们一起完成一个项目,有人负责收集资料,有人负责整理,有人负责汇报,大家一起努力,多棒呀!“你们小组要团结一心呀,争取拿个好成绩!”
我觉得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方法真的太关键啦!它就像是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们知识和能力的大门。
只有用对了方法,才能让学生们在实践中真正成长,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
让我们都重视起来,好好运用这些方法,让综合实践活动变得更精彩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方法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方法指导第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法指导概述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教师的指导任务主要涵盖过程指导和方法指导两个方面。
前者主要帮助学生完整有序地经历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获得认识和体验;后者主要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科学合理的活动方法,以增强活动的有效性,使获得的认识更加规X严谨、体验更加丰富深刻。
对于学生来讲,方法指导与过程指导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需要引起广大指导教师的关注和重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以来,学生活动方法的价值越来越得到关注,有关活动方法指导的问题也逐渐进入校本研究的视野。
但总体上看,教师在活动进程中及时主动实施方法指导的意识还有待增强,对活动方法指导途径和策略缺乏全面深入的认知;关于活动方法指导的研究缺乏系统性,虽然积累了一定的活动方法指导课例,但对问题的剖析尚显表浅,也缺乏系列化、结构化的构建。
因此,系统建构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指导系列、深入探寻活动方法指导规律,对于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整体水平,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充分认识活动方法指导系列构建和实施的意义1.掌握方法是课程目标的主要内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与其他类型的课程一样,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也涉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
但与其他类型课程的目标相比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维度的目标,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实现课程的发展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包括:亲近并探究自然,增进对自然的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参与社区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认识与体验,发展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发展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积极而负责任的生活态度;学习并开展力所能及的技术实践和劳动实践,培养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体验并初步学会调查研究与访问、实验研究与观察、技术设计与制作、社会参与与服务、信息收集与处理等多种实践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进行方法指导
乌当区新九学校韦华
方法指导课是为了确保所实施的主题实践活动有效开展而派生出来的一种辅助课型,是教师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科学的研究方法,更好地利用科学的方法开展实践活动而进行的方法论方面的指导课型。
方法指导课对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主体目标的达成、学生实践活动成效与水平的提高以及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等有着非常重要
的意义。
纵观时下的方法指导课,存在着太多的“剑走偏锋”的现象,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片面追求方法指导的“专业性”,而让学生望而生畏;过于关注方法指导的“知识性”,却让学生缺少体验;过分强调方法指导的“程式化”,而让学生兴趣缺失。
不少老师还在活动方法指导的时机上随心所欲;内容上蜻蜓点水;方式上简单枯燥,导致实际指导效果的不尽人意。
那么,如何使方法指导课更具趣味性、层次性、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呢?以下六方面可供老师们参考:
一、激发内驱,让方法指导更具趣味性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一定有这样的体会:只有当学生觉得需要了解和掌握某种实际的方法时,方法的指导对于他们才是有意义的。
这种“需要”就是学生学习方法的内驱力。
在方法指导课中“激活内驱,引发需要”尤其显得重要,教师行为的着力点应放在“通过自己精心预设并智慧实施的组织引导,有效引发上”。
对于年级较低、实践活动经历相对较少的学生,教师可创设吸引学生的情境,直接引导学生关注方法。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如何进行采访”的方法指导课时。
大部分老师一开课,都会播放一段学生正在采访的视频,成功或不成功都行,趁机引出“如何进行采访”的方法指导。
通过情境创设能非常有效地引发学生后继学习的强烈期待,让学生很自然的进入方法学习的最佳状态。
对于实践活动经历相对丰富的高年级学生,可通过引导学生交流对某种活动方法的原有认识或初步经验来进入方法学习的情境。
二、关注学情,让方法指导更具层次性
方法指导就是为了服务学生,服务于活动。
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指导课中必须关注学情,尽可能抓准学生学习的起始点、兴趣点、困惑点、生长点,力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关注学情,首先就要全面了解学生,把握方法指导的起点。
我们可以通过与学生交谈,了解学生在活动中使用较为广泛的方法是什么、对活动方法系列中常用方法的掌握程度怎样等信息,对学生掌握活动方法的现实基础做到心中有数。
我们还可以在学生活动展开的过程中,通过跟踪观察、检查活动档案等方式,客观地评估学生运用活动方法的实际水平,全面真实地了解学生对于方法指导的实际情况。
关注学情,更应在方法指导中体现出一定的层级和梯度。
随着学生年级的上升,方法指导和实践应由浅至深,前后衔接,呈螺旋上升。
指导教师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对初次采用某种活动方式的学生要详细、规范地进行指导,对已多次采用某种活动方式的学生要突出某个方面、深入地进行指导。
还是以“设计调查问卷”为例。
教师在指导学生编制问卷时,对于起始阶段的学生,应侧重指导设计和运用简单的“判断式”或“选择式”等单一题型的问卷;年级增高后,可适时指导他们学习“开放型问答式”和“综合性”问卷,并进行小范围测试,修改设计的问卷,能形成一张比较完整的问卷,在设计的问卷题目中考虑用语、排序、版面、题型等因素。
三、先做后导,让方法指导更具针对性
方法指导课中的“先做后导”就是指借助学生正在参与的具体活动,让学生先尝试经历探究方法,然后再有效地帮助学生系统地认识方法,掌握方法,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先做后导”可以很好地避免学生出现被动接受的感觉,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方法的学习和形成典型方法。
例如:本学期,我们班围绕“走进蔬菜王国”这一活动主题开展活动,每个小组都收集了很多资料,但这些资料往往是杂乱无章的,而且大家也不知道怎么来整理,怎么来取舍,怎么来合理地展示。
于是,在进行“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指导时,我让大家充分体验,让学生自己尝试整理资料,自己选择合适的展示方式来呈现收集的资料。
在方法指导课中,我让每个小组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展示;接着让学生对这些杂乱的资料进行分类;再带领大家通过“删、加、补、换、留”等方法进行整理;然后,同学们根据学到的资料整理的方法对自己小组的资料进行整理,对一些资料进行小组间的交换,并根据资料分析得出结论。
本节方法指导课若我迫不及待地告诉学生如何操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
但在大家充分体验资料整理过程的基础上进行指导,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四、范例引领,让方法指导更具科学性
学生对方法的掌握情况,决定着实践活动的成效和水平。
怎样让学生能借鉴别人的经验,轻松地走进活动中,自主地掌握活动的技巧和方法,“优秀范例”在其中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方法指导课中,当学生感到困惑时,教师能出示一个优秀范例,让学生经历“感知——模仿——创新”的过程,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生制定《活动计划》的方法指导课时,就向学生展示了以往其他学生制定的活动计划。
特别是秦老师她们班的,学生制定好计划还要进行装饰。
漂亮的装饰就激起了我们班学生的欲望,于是我在出示计划的表格,指导学生如何去填写,他们就听得津津有味的了。
五、及时应用,让方法指导更具实效性
方法的价值在于有效应用、解决问题。
学生对方法的认识源于实践,同时也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得以逐渐深化。
方法指导课中,教师应当及时引导学生主动地运用初步掌握的方法开展应用性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所学方法的价值,正确把握运用方法的具体要求,获得运用方法的实际经验。
例如:上周五我带领学生到稻香村菜场采访,我首先对学生进行了简单的指导,然后让他们设计好要采访的的问题。
为了采访有效,在对学生进行“采访问题的设计”方法指导课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
1.试一试问题设计
师: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小组研究的主题,以老师或同学为采访对象,至少设计三个以上的主要问题。
在小组合作实践和交流的基础上,选择几个小组设计的问题进行评价和讨论,分享小组活动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帮助全体学生准确把握采访问题设计的具体要求,明确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
2.做一做模拟采访
师:刚才各小组都设计了采访问题,究竟这些问题设计的是否合理,下面就请同学们进行现场采访,接受实践的检验。
采访结束的时候,别忘了请教老师或同学对你们设计的问题作出评价。
3.说一说经历感悟。
各组讨论归纳在采访中的表现,并在全班交流。
通过这几个环节,有些组的学生就认识到自己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还有些与主题无关等。
再次修改之后,我们才去实践参访,学生就比较胸有成竹了。
六、全程追踪,让方法指导更具过程性
从认识和理解方法到真正掌握方法、有效运用方法,学生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积累。
因此,在努力提高方法指导课教学水平的基
础上,教师需要确立全程追踪、即时指导的意识,根据所处活动阶段的任务和要求,给予具体细致的经常性的方法指导。
在全程追踪的方法指导中,教师可以根据各小组的活动进程,随时提醒学生运用方法时的一些注意事项。
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交流运用方法开展实践活动的情况,呈现经验、暴露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评价、建议等方式的讨论活动,互相启发,利用学生的资源和创造性,解决方法运用中的实际问题,实现对方法的优化和提升。
我们还可以重点关注几个使用不同研究方法的小组,全程跟踪,全程咨询,全程掌握方法实践的情况,而后推而广之,以克服方法指导的断层和缺位现象。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有效指导是至关重要的,是防止综合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的基本保障。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指导课中,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启动学生科学思维的“金钥匙”,意味着激发动机,培养兴趣;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增强学生探究能力的“催化剂”,意味着引导方法,建立规范;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的“导航仪”,意味着跟踪过程,指点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