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合集下载

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一直是语文教学传统名篇。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二、《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汪凯教学目标1.积累语文基础知识。

2.分析别里科夫的形象。

3.联系现实,辩证看待“套子”的意义。

教学重点分析别里科夫的形象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环节一、以诗引入:“老掌柜”难舍芭蕉扇(陈显荣)“要我换电扇,且慢复且慢!不怕花钱多,就怕担风险:雨天怕打雷,晴天怕触电;倘若螺丝松,飞来大刀片,重者削脑袋,轻则上医院。

还是稳妥点,仍用芭蕉扇,只要拼命摇,照旧能解汗!”师:这位难舍芭蕉扇、惧怕电风扇的老掌柜,现实生活中,还大有人在。

诗人幽他一默,希望这些人能解放思想,别老捧着老皇历不放。

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为我塑造了一个有过之而无不及的顽固保守、僵化致死的可笑形象——“别里柯夫”。

别里柯夫之死的原因何在?这个形象能给我们以怎样的启迪?让我们一起来研读《装在套子里的人》。

二、作者:契诃夫(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 ,俄国小说家、戏剧家、十九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

1860年1月29日生于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

1879年进入莫斯科医科大学医学系,1884年毕业后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广泛接触平民和了解生活,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良好影响。

契诃夫以卓越的讽刺幽默才华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增添了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他的名言“简洁是天才的姊妹”。

契柯夫曾约高尔基一同访问中国,因久病未遂,肺病恶化而辞世。

他一生致力于短篇小说创作,共创作470多篇中、短篇小说和十几个剧本。

他的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变色龙》《苦恼》《万卡》等。

剧本《万尼亚舅舅》《伊万诺夫》《樱桃园》等。

(俄)契诃夫与(美)欧·亨利、(法)莫泊桑并称为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三、浏览情节:A、简介别里科夫的外表、习性、性格(1-5节)1恋爱动机(6节)2漫画事件(7-10节)B、别里科夫与华连卡恋爱过程(6-37节)3骑车事件(11-17节)4争吵交锋(18-36节)5婚事失败(37节)C、埋葬了别里科夫,但埋葬不了别里科夫式的人物(38-40节)四、图文转换,给别里科夫的画像做个诠释。

人教版高二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公开课教案(四篇)

人教版高二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公开课教案(四篇)

人教版高二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公开课教案(四篇)高中语文必修五《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一篇短篇名著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胆小怕事、反对一切社会变革的保守分子别里科夫的形象传统教学往往按故事的时间顺序用两课时的时间从头讲到尾,这种教法费时多且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感教学中,一个好的课堂切入点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为此,教师可打破小说时间顺序,设置情景,从别里科夫的葬礼切入,设置悬念,然后抽丝剥茧,层层分析,最后再回到葬礼,首尾圆合。

[教学目标]1 总结别里科夫人物性格,分析全城人害怕别里科夫的原因,体悟最后一段的深刻含义,提高学生的筛选概括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2 在与别里科夫的对比中分析华连卡姐弟的作用在诵读品味的过程里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诵读品味法,点拨法,自主探究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穿过时光的云烟,我们看到,在一百多年前的俄国,有一场葬礼正在举行奇怪的是,送葬的人们的悲伤好像是装出来的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就让我们走进《装在套子里的人》,从这场葬礼说起吧二、初步感知,挖掘深层含义1 切入:这场葬礼首先出现在课文倒数第三段,我们读一读(学生齐读倒数第三段)师:这是谁的葬礼?人们称他作什么?明确:别里科夫,装在套子里的人2 人们为什么叫他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的表现反映了他的什么性格?明确(学生回答):(1)穿着:穿雨鞋、棉大衣,把脸蒙在竖起的衣领里,穿羊毛衫,戴黑眼镜,用棉花堵住耳朵用具、出行:晴天带雨伞,把表装在灰色鹿皮套子里,削铅笔的小刀也装在套子里,出行坐马车也要支起车篷总结出别里科夫的一个性格:封闭(2)居家:卧室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睡觉则用被子蒙住脑袋总结出别里科夫的一个性格:胆小多疑(3)引导学生齐读第一段结尾和第二段,列举别里科夫思想方面的表现:歌颂过去官方禁止的才觉得一清二楚违背法令的就闷闷不乐总结出别里科夫的一个性格:怀旧,极力维护旧秩序(4)请几个学生读别里科夫的标志性言语: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要求读出他可笑的担忧心情3 (1)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对周围的人们有什么影响?明确:可是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可是光辖制中学算得了什么?全城都受着他辖制呢!(2)他是校长吗?不是;他是市长吗?也不是;他只不过是中学里的一位普通的希腊文教师可是他为什么能辖制全城足足十五年呢?补充背景:这篇小说反映了19世纪末沙皇俄国的黑暗现实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继位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加强了专制恐怖统治受欧洲进步文明潮流的影响俄国也兴起变革之风,要求自由民主面对汹涌的变革浪潮,沙皇政府采取一切暴力手段进行镇压,逮捕流放革命者,查封进步刊物,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全国警探密布,告密者横行,一切反动势力纠合起来,对抗进步的潮流,竭力维护腐朽没落的沙皇统治明确:别里科夫之所以能辖制全城,是因为他的背后有强大的沙皇统治作为后盾,受沙皇政府的毒害,他的言行与思想都与沙皇专制制度一致,他自觉维护旧制度旧思想周围的人还没有勇气敢与他斗,所以都怕他,受他辖制三、继续探究,总结普遍意义1 不过,幸运的是,别里科夫终于死了,大家有什么感觉?明确:大快人心,大家从心里感到自由2 但为什么一个礼拜没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了呢?课文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明确:只要沙皇专制制度没有推翻,就会在这块土壤上不断滋生出新的别里科夫,所以生活还是老样子作者启迪人们,沙皇专制统治不推翻,腐朽的思想不铲除,就永远存在着别里科夫这样的人物,生活就不可能自由快活,所以必须从根本上推翻沙皇腐朽反动的统治3 如果我们略去沙皇统治这一背景,文中的套子给人哪些启示?明确:一个别里科夫死了,可还有更多的别里科夫活着这个人不只是活在19世纪,他还活在21世纪甚至还会活在下一个世纪他也不只是活在俄罗斯,还有可能活在世界其他任何地方其实,在现实中,骄傲是一种套子,虚荣也是一种套子,嫉妒是套子,自私也是套子我们只有根除自身的陋习,驱除心中的邪念,才可能摆脱套子的束缚,大步向前四、品味语言,分析华连卡姐弟的作用1 难道当时那个社会就没有一点亮色了吗?(学生答:有)对还有华连卡姐弟下面分角色诵读相应的段落(1)品读别里科夫和华连卡的语言请两个男生分别读:天下竟有这么歹毒的坏人!请两个女生分别读:我们先走一步!多可爱的天气!多可爱,可爱得要命!问:你从这两句话中读出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和精神面貌?明确:别里科夫恼怒,老气横秋,性情孤僻;而华连卡愉快,朝气蓬勃,活泼开朗二人形成鲜明对比(2)品读别里科夫和柯瓦连科的对话请学生分角色朗读二人的对话部分,并请朗读者谈朗读感受问:在这段对话中,二人在思想性格等方面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你能总结出来并找出关键句给大家读读吗?明确:守旧思想和新思想的对比如:别里科夫:您骑自行车,这种消遣,对青年的教育者来说是绝对不适宜的一位小姐,或者一个姑娘,却骑自行车这太可怕了!柯瓦连科:讲到我姐姐和我骑自行车,这可不干别人的事谁要来管我的私事,就叫他滚!虚伪阴险和光明磊落的对比如:别里科夫:说不定有人偷听了我们的谈话了,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以致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把大意说明一下柯瓦连科:我是正大光明的人,不愿意跟您这样的先生讲话我不喜欢背地里进谗言的人报告他?去,尽管报告去吧!2 全城的人都怕别里可夫,为什么华连卡姐弟不怕?明确:华连卡姐弟是具有新思想、敢说敢为的年轻人,代表一种新生的进步力量,必然向旧势力斗争3 为什么要写华连卡姐弟?明确:写华连卡姐弟,是为了反衬别里可夫,进一步揭露他套子式的思想和生活以他爱情和婚事的失败来说明这样的人绝不可能从套子里爬出来恋爱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新旧两种思想斗争的过程,特别是他最后被华连卡的弟弟推下楼,最终郁闷而死,这充分表明当时的社会中别里可夫式的人物很多,但终将被送进坟墓,沙皇统治必将灭亡五、迁移延伸,警示后世之人让我们再回到葬礼上暮色四合,送葬的人渐渐四散离去我们发现别里科夫的墓碑上还没有墓联和墓志铭为警示后人让我们为别里科夫写一副墓联或一则墓志铭吧学生写作后在班内交流:披套而生,何苦;郁闷而终,何必在封闭的套子中忧郁而活,在忧郁的套子里无奈而死活在过去的套子中躲避现实,死在崭新的精神下大快人心装在套子里的人物,躺在坟墓里的时代六、小结(师生齐读)致别里科夫沉重的希腊文压弯你的躯壳,愚蠢的沙俄大衣,裹住一个没有血肉的灵魂权柄的黑伞能遮蔽太阳的光辉么?岸然的大盖帽,也难掩住伪君子的面影你的墨镜全然滤去春天的色彩,塞耳的棉花却敌不过飞鸟的齐鸣你有嘴,只会念叨残喘的文告,而你的双脚,永远永远在污泥辙印中踽踽独行你活着是一只口袋,妄图将世界塞进你的套子;你终于死去遗憾那一杯黄土没能埋葬你那游荡的幽灵!高中语文必修五《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沙皇俄国专制制度的黑暗和腐朽,理解别里科夫这个套中人的社会意义;2.学习抓住肖像、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3.了解讽刺手法的运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教学目标1、分析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

2、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3、辨证看待“套子”的意义,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2、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和幽默讽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1、分析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及时代意义。

2、揣摩作品语言的讽刺手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课之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欧洲文学史上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分别是谁?哦,我听到有同学回答出有美国的欧·亨利,作品有《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等,我还听到有同学说有法国的莫泊桑,作品有《漂亮朋友》《项链》《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等,那还有一位谁知道呢?我刚听到有同学小声说是俄国的契诃夫,那作品有哪些呢?除了《变色龙》,还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装在套子里的人》。

(板书课题)二、介绍背景资料:1、关于作者:安东巴甫洛维奇契柯夫(1860~1904)是19世纪末叶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出生在一个由农奴赎身的自由民的家庭。

中学毕业后,考取了莫斯科大学医学院。

1880年,他在大学期间就开始了文学创作活动。

毕业后,他一边行医,一边写作。

契诃夫是杰出的短篇小说家和戏剧家。

他一生只活了44岁,但在他25年的创作活动中,他却写下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还有十几个独幕剧和多幕剧。

他的作品取材极为广泛,对地主、官吏、资产阶级、小市民、知识分子、工人和农民都作了非常真实而深刻的描写。

他的思想和创作都随着当时的政治斗争而不断发展。

他的艺术特点在于以简练的手法,幽默的笔调,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事件里反映出重大的社会问题。

他的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第六病室》,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

《变色龙》、《凡卡》、《带阁楼的房子》、《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樱桃园》等。

2、写作背景:契河夫的这篇小说发表于1898年。

它通过别里科夫这个文学形象反映了十九世纪末期俄国的社会生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装在套子里的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装在套子里的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背景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和社会环境。

2.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

3.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2.难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

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问题导入,调动学生思考。

教师可以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俄国作家契诃夫吗?他的作品风格是怎样的?谁能举出一些他的代表作?”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借此机会引入课文。

2.呈现: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装在套子里的人》的背景资料和作者介绍。

教师可以播放契诃夫的其他作品,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他的作品风格。

3.概括: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概括出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代表进行分享。

4.分析: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别里科夫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和社会环境,探讨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例如:“别里科夫有哪些生活习惯?”“他为什么会成为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等。

5.练习:针对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课堂练习,例如缩写故事、编写课本剧等,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本。

6.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阅读理解题和文学鉴赏题,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提交。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多媒体教学: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互动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契诃夫的其他作品,引导学生比较不同作品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以便更好地理解《装在套子里的人》所表达的主题。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练习:课堂上组织学生完成相关练习,例如缩写故事、编写课本剧等,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本。

2.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阅读理解题和文学鉴赏题,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提交。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教师反思与改进
教学内容反思
回顾本次教学过程,思考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具有深度,是 否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方法改进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如增加互动 环节、引入多媒体教学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个性化教学探索
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探索个性化教学的途径和方法,以 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文化背景阅读
提供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反映 的社会现实和文化背景。
THANK YOU
材,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导入内容
介绍作者契诃夫及其作品风格, 同时简述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 》的故事梗概,引导学生思考小
说的主题和意义。
新课学习
• 学习目标:通过阅读和分析小说文本,理解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新课学习
学习步骤 阅读小说文本,整体感知小说内容。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参与度、 积极性以及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情况。
学生反馈
学习收获
通过课后调查或个别访谈,了解学生对于《装在套子里的人》这 篇小说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从中学到了什么。
学习困难
询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便教师提供针对性的 帮助和指导。
教学建议
鼓励学生提出对教学方法、课堂氛围、作业安排等方面的建议,以 便教师改进教学。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探讨人物性格特点和命运。
新课学习
探究小说主题和意义,理解作者的创 作意图。
学习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学生展示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积 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欣赏小说艺术手法,包括情节安排、 语言运用等。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教学目的:1、了解契诃夫的小说创作。

2、学习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3、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

4、探讨“套子”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1、学习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2、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

3、探讨“套子”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1、学习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2、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

第一节一、导入:阅读《“老掌柜”难舍芭蕉扇》把握老掌柜人物形象“老掌柜”难舍芭蕉扇要我换电扇,且慢复且慢!不怕花钱多,就怕担风险:雨天怕打雷,晴天怕触电;倘若螺丝松,飞来大刀片,重者削脑袋,轻则上医院。

还是稳妥点,仍用芭蕉扇,只要拼命摇,照旧能解汗!这位难舍芭蕉扇、惧怕电风扇的老掌柜,是一位老实本分的小市民,他文化低,眼界窄,接受新事物迟钝。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与他相似。

契诃夫笔下的别里科夫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二、写作背景介绍:《装在套子里的人》发表于1898年。

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

面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沙皇政府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

这种专制统治剥夺控制了人们的自由。

而且沙皇政府到处都有耳目,老百姓少有“越轨”,就会遭到其无情的迫害。

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

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

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上,而且也出现在知识界。

《装在套子里的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现了这个时代的情绪。

三、作者简介:契科夫,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

他早期的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其小说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赋予音乐节奏感,寓意深刻。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发生的时代背景。

2、把握别里科夫的形象特征。

核心素养与价值观:1、训练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2、通过对阻碍社会发展原因分析,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感情。

教学重点:1、分析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特点。

2、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1、认识社会环境与别里科夫人物形象之间的必然联系。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进而把握文章主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讨论探究法教具:多媒体、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语库克雷尼克塞是苏联非常著名的一个漫画家,请大家看一幅图。

观赏图片的特点,通过影子和其他人的衣着,能看出晴空万里,但是图片中的人却穿着雨鞋、带着雨伞、黑色大衣,并且把衣领高高竖起,这个人就是别里科夫,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别里科夫的世界。

二、重难点介绍教学重点:1、分析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特点。

2、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1、认识社会环境与别里科夫人物形象之间的必然联系。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进而把握文章主题。

三、赏析析以下段落,并且分析人物形象,及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时所用的手法。

(采用iPad 教学,学生分组拍照上传,分析学生上传的答案,并进行总结)1、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上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

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

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

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

总之,这人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

他没精打采,脸色苍白。

(怀疑卧室里有声,通宵做恶梦的第二天)他脸色发青。

(看到自己的漫画后)别里科夫脸色从发青到发白.(看到柯瓦连科和华连卡骑自行车后)小结:外貌、神态描写。

写出别里科夫胆小多疑、守旧、拒绝新事物、古板。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10篇】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10篇】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1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内容是牛牛范文为您带来的10篇《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别里科夫的形象引起憎恶,从而痛恨一切反对进步、畏惧改革的习惯势力。

2、使学生学会运用讽刺手法来刻画揭露丑恶事物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1、了解本文写作上的特点。

2、分析别里科失这个典型人物的意义。

教学难点:文中个别语句的含义。

课型:教读。

教学方法:指导研读。

教具与器材:投影设备。

教学设想:拟用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备课时间:第一周星期三。

上课时间:第一周星期五。

教学要点:了解情节结构,分析第一部分。

具体步骤:一、题解。

1.关于作者:安东·巴甫洛维奇·契柯夫(1860~1904)是19世纪末叶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出生在一个由农奴赎身的自由民的家庭。

中学毕业后,考取了莫斯科大学医学院。

1880年,他在大学期间就开始了文学创作活动。

毕业后,他一边行医,一边写作。

契诃夫是杰出的短篇小说家和戏剧家。

他一生只活了44岁,但在他25年的创作活动中,他却写下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还有十几个独幕剧和多幕剧。

他的作品取材极为广泛,对地主、官吏、资产阶级、小市民、知识分子、工人和农民都作了非常真实而深刻的描写。

他的思想和创作都随着当时的政治斗争而不断发展。

他的艺术特点在于以简练的手法,幽默的笔调,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事件里反映出重大的社会问题。

2.写作背景:《装在套子里的人》写于1898年。

19世纪末,是俄国历史上反动统治特别残酷黑暗的时期。

当时,逐渐开展的俄国工人运动越来越高涨,到1898年,列宁在彼得堡建立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俄国的革命斗争走上了崭新的阶段,工人罢工和农民起义在全国风起云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优秀教案(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优秀教案(4页)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主讲人:张艳芳教学目的: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深入了解主要人物形象。

3.思考并揭示文章主题。

教学重难点:深入了解主要人物形象并揭示文章主题。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与质疑相结合。

2、合作探究与教师点拨相结合。

预习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末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和剧作家,是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

其作品的艺术特点,在于以简炼的手法,幽默的笔调,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事件里反映出重大的社会问题。

一生创作了3470多篇小说,著有《小公务员之死》、《第六病室》、《带阁楼的房子》《套中人》、《姚内奇》。

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

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俄)契诃夫、(法)莫泊桑、(美)欧·亨利。

2、写作背景:19世纪末,俄国正处在无产阶级革命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三世即位后加强了恐怖统治,警察和暗探密布俄罗斯,大批革命者被流放,进步报刊被查封,政府对舆论钳制日益加深,告密之风日益盛行,许多要求自由的人惨死于政治迫害,在这种禁锢的比罐头还严密的专制制度下,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上,而且出现在知识界,契诃夫的《套中人》描述的就是这样一个人物的代表。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人,(扮演者上场),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人和我们普通人有什么不同(自由发言),可是这样的一个人两个月前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他究竟为什么会离开人世?请大家把我们的课本翻到第9页,我们一起走进契诃夫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去揭开他的去世之谜?二、课堂探究:1、快速浏览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自由发言:教师点拨:1、介绍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性和思想性格(第1~5段)。

2、别里科夫与华连卡恋爱以及最后失败(第6~第37段)。

《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共3篇

《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共3篇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共3篇《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1《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课程背景本次教学的课文为人教版高二必修五《装在套子里的人》,属于科幻小说。

本篇小说中采用了类比手法,将人与机器做了一个类比,表达了人的意识逐渐由机器代替的隐喻。

教学目标1.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深入探讨科学思想。

2.掌握分析科幻小说的方法,分析科幻思想。

3.理解作者使用类比手法表达科幻思想的用意。

4.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考能力。

教学方式1.导入环节:通过让学生观看科幻电影《银翼杀手》中的情节,提高学生对科幻小说的兴趣和对人与机器关系的深刻认识。

2.多媒体课件展示:通过PPT展示有关《装在套子里的人》的背景、文学特点、主题等内容。

3.小组合作探究: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深入探讨小说中的科幻思想,并针对小组探究不足之处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调研,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

4.互动问答: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采取短时间内轮流回答问题、现场点评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以“写一篇科幻故事”的任务作为课堂结束的方式,让学生自由发挥,既体现了科幻小说的特点和主题,又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也是对本次教学的一个小结。

教学重点1、分析小说中的科幻思想。

2、理解作者使用类比手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中对人的意识的描写。

2、对人与机器关系的思考和探究。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不仅学会了科幻小说的文学特点和分析科幻思想的方法,更是通过小组合作、互动问答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和文学素养,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科幻思想的内涵和人与机器关系的深刻表达。

总结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中的《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教学方式及实现效果,从兴趣导入开始系统讲述教学过程,并重点强调了科幻小说类的分析方法、科幻思想的意义等方面的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必修5《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设计环节一:目标导学【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主要作品;2.理清文章故事情节;3.初步理解别里科夫这个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把握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理解人物形象现实意义。

【学习过程】导入: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传达作品思想内容,表达作品思想情感的重要途径,我们很难忘记孔乙己、变色龙、阿Q、祥林嫂等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我们也应感谢这些形象带给我们的对现实生活的一次次沉重的思考,今天,就让我和大家一起走进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家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再来结识一位特殊的人物――别里科夫(板书)。

环节二:自学探究一、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学习指导》课前自主预习内容,以及结合其他教辅,独立看书思考下面几个问题:1.作者简介?2.创作背景?3.故事情节?环节三:精准讲评1、作者简介: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是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是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与法国的莫泊桑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

契诃夫的作品题材多样:有的反映了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苦闷》、《凡卡》等);有的写出了小人物的战战兢兢、卑躬屈膝的心态和面貌(《胖子和瘦子》、《小公务员之死》等);有的激烈地讽刺了见风使舵的奴颜媚骨(《变色龙》等);有的揭露了专制制度对社会的压制及其保守和虚弱(《装在套子里的人》等)。

2、写作背景:《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最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生活和创作的年代,正是俄国农奴制度崩溃、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沙皇专制制度极端反动和无产阶级革命逐渐兴起的时期。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装在套子里的人【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抓住别里科夫身上的特征,分析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2.结合背景,探究小说主题。

3.欣赏幽默、讽刺的艺术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探讨完成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勇于打破自己生活中的套子。

【重点及难点】1.重点:分析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塑造。

探究小说主题。

2.难点:欣赏幽默、讽刺的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找出表现别里科夫与众不同的生活及思想方式,从而更深刻地探究其时代意义。

2、研究性学习,联系实际,扩展作品丰富的内涵,启发学生多维思考作品折射出的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设置情境,激情导入:】咱们同学中有没有参加过葬礼的你当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心情一般都是非常哀伤与悲痛的,可是生活中就有这么一个人,他的死却使人觉得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我们不禁要问,他生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人们对于他的死会有如此的态度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谜底。

(打开多媒体)二、教学过程,质疑讨论:1、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他生前的照片,谈谈“别里科夫”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谈谈自己的感受。

(让学生结合插图找出别里科夫身上有形的套子)—有形的套子主要指生活方面的:衣着打扮:晴天穿雨鞋和棉大衣,带雨伞;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着耳朵眼。

生活习惯:把雨伞、表、削铅笔的小刀都统统装在套子里;一坐上马车,总要支起车棚;睡觉蒙头;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

2、除了加在别里科夫身上有形的套子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套子存在,下面同学们再回到课本上找一找,看看课本上别里科夫的形象是怎样描述的(在课本上找出加在别里科夫身上的套子还有无形的套子)无形的套子主要指思想方面的:喜欢歌颂过去;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生活;只相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文章;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

新人教版必修5高中语文《第2课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5高中语文《第2课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3.作家意图探讨
收获:
1.外国小说的兴趣与培养
2.阅读小说的方法
3.怎样分析小说的主题
有待改进的地方:
1.
2.
3.
课时
第2课时 总第课时
课 题
装在套子里的人
目标
1.正确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反动与黑暗
2.学习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反动与黑暗
课前准备
电子课件
教 学 流 程 设计
一、导入新课
二、查词典完成下列词语解释
辖制:(管束)孤僻:(孤独怪僻)
歹毒:(阴险狠毒)讥诮(冷言冷语嘲讽)
安然无恙:(平安,没有什么 毛病和事故)
周济:(给穷困的人以物质上的帮助)
三、解题和介绍创作背景。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指生活和思想 上都有某种框框,不敢越雷 池一步的人,小说中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他是沙皇专制主义的产物。现在,别里科夫已成为顽固守旧,害怕变革,阻碍社会发展的人的代名词。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必须把握创作的时代背景:19世纪末期的俄国正是农奴制度崩溃、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沙皇专制极端反动和无产阶级革命逐渐兴起的时期。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沙皇政府的忠实卫 道士,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仇视和反对一切社会变革。作者写这篇小说就是为了揭露和讽刺这种人丑恶的本质。
提问2:别里科夫是怎么死的?他的死说明了什么?
讨论归纳:别里科夫是在华连卡的笑声中倒下的。因为别里科夫最担心别人取笑他,而华连卡 的笑声,是对他迂腐落后思想的最大嘲讽,这是别里科夫从来没遇势力实际上不堪一击。

人教新课标高二上学期语文必修5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人教新课标高二上学期语文必修5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人教新课标高二上学期语文必修5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

大家把理论知识复习好的同时,也应该要多做题,从题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及时学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上学期语文必修5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作者介绍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是19 世纪后期俄国着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写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以及十来个剧本,深刻地揭露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病态,猛烈抨击了沙皇专制制度。

1880 年,契诃夫入莫斯科大学医学院学习,同年开始写作。

早期作品无情地揭露了专横残暴的黑暗势力(《假面》《变色龙》《普里希别耶夫中士》等),鞭挞了庸俗卑劣的社会现象(《胜利者的胜利》《胖子和瘦子》《一个官员的死》等),同情下层人民的悲惨遭遇(《哀伤》《苦恼》《万卡》《歌女》《风波》等)。

1890 年,契诃夫去库页岛旅行。

从这个人间地狱回来后,他逐渐摆脱了思想上的苦闷,加深了对现实的认识,写了一系列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中、短篇小说,如《第六病室》《跳来跳去的女人》《文学教师》等。

晚年,契诃夫同时致力于小说和戏剧的创作,着名的小说有《农民》《带阁楼的房子》《姚尼奇》《新娘》等;剧本有《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等。

这时期的创作洋溢着乐观主义情调,对新生活充满信心。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教学教案第一单元2装在套子里的人(7)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教学教案第一单元2装在套子里的人(7)

装在套子里的人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2、分析别里科夫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3、学习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习重点:分析别里科夫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学习难点:学习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习方法:诵读、品味、点拨、合作、探究学习时数:1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这位难舍芭蕉扇、惧怕电风扇的老掌柜,仅是一位老实本分的小市民,他文化低,眼界窄,接受新事物迟钝。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与他相似。

诗人“幽他一默”,希望这些人思想解放一点,别老捧着那本老皇历不放。

诗人对老掌柜的典型心态的形象揭示,尤其是“倘若螺丝松,飞来大刀片”一句,令人叫绝。

从这位难舍芭蕉扇、惧怕电风扇的老掌柜害怕新事物这一点上,我们想起嘴边总是挂着“一代不如一代”名言的九斤老太,想起只要镇上不点什么动静就总是忧心忡忡地担心“可别出什么事啊”的奥楚蔑洛夫。

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契诃夫的另一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领略一下契诃夫笔下的别里科夫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二、背景简介背景简介契诃夫的这篇小说发表于1898年,它通过别里科夫这个文学形象反映了19世纪末期俄国的社会生活。

19世纪末期,在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

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

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

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

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上,而且也出现在知识界。

小说里的别里科夫正反映了这些人的灵魂。

三、预习检测基础知识1、据字辨音暖和( ) 胆怯( ) 憎恶( ) 降服( )辖制( ) 撮合( ) 怂恿( ) 歹毒( )讥诮( ) 谗言( ) 滑稽( ) 安然无恙( )很平安,没有什么疾病和事故。

2、辨形组词(1)消() (2)砭()(3)籍()(4)叠()销()贬()藉()迭()四、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本文根据情节可划分为几部分?学生自由交流。

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知识目标】一、分析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及时代意义二、学习小说中幽默讽刺的手法三、品味语言的讽刺意味【能力目标】一、结合社会背景与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二、结合个人理解,试着谈谈对小说的主题思想的认识三、能运用比较鉴赏方法,写一点鉴赏文字【情感目标】一、结合社会背景,体会独裁守旧思想对人们思想自由的禁锢毒害,培养自主创新思维与独立人格精神二、体会幽默讽刺语言对批判丑恶现象的艺术魅力【重点、难点】一、学习小说中幽默讽刺的手法,品味语言的讽刺意味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二、分析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及时代意义,对小说主题思想的认识是本文难点。

【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测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胆怯qiè::::陶冶yé:::辖制xiá:::战战兢兢jīng:::讥诮qiào:::谗言chán2.解释下列词语辖制:::怂恿::::安然无恙二、作者作品简介1、作者简介契诃夫(1860~1904)俄国小说家、剧作家。

19世纪后期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其他为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

他一生共著有中短篇小说470多篇,以杰出的思想艺术成就,享有“世界短篇小说大师”之称。

如《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万卡》《装在套子里的人》《第六病室》等,均系脍炙人口的名篇。

剧作家代表性作品有《樱桃园》《三姊妹》《万尼亚舅舅》等。

2、背景简介这篇小说发表于1898年,它通过别里科夫这个文学形象反映了19世纪末期俄国的社会生活。

19世纪末期,在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夕,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

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同时受欧洲进步文明潮流的影响,俄国也兴起变革之风,尤其在进步的知识分子和贵族中间,要求自由民主,改变专制秩序的呼声日趋强烈,并付诸行动。

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追求自由是生命的本义。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写到:“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但有些人却情愿自由被束缚。

有这样一首讽刺诗《“老掌柜”难舍芭蕉扇》:“要我换电扇,且慢复且慢!不怕花钱多,就怕担风险:雨天怕打雷,晴天怕触电;倘若螺丝松,飞来大刀片,重则削脑袋,轻则上医院。

还是稳妥点,仍用芭蕉扇,只要拼命摇,照旧能解汗!”其实现实生活中,不少人与这位“老掌柜”相似,他们害怕变革,苟且偷安。

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个这样的人--装在套子里的别里科夫。

走出人生的循环圈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曾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他把一群蚂蚁放在一个圆盘的周围,使它们头尾相接,绕圆盘排成一个圆形。

这群蚂蚁开始前进了,它们一个紧跟着一个,像一支长长的游行队伍。

法布尔在蚂蚁队伍旁边放置了一些食物。

这些蚂蚁要想得到食物,就必须离开原来的队伍,不能再绕原来的圈子前进。

法布尔预料,蚂蚁会很快厌倦这种无始无终、毫无目的的前行,而选择分散队伍,寻找食物。

可蚂蚁并没有这样做,出于纯粹的本能,它们只是沿着自己或自己族类留下的化学信号前行。

它们沿着圆盘的周围,一直以同样的速度走了七天七夜,一直走到它们累死、饿死为止。

这虽是个生物现象,但世上的很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微感言:1.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2.信仰是精神的劳动;动物是没有信仰的,野蛮人和原始人有的只是恐怖和疑惑。

只有高尚的组织体,才能达到信仰。

3.人生的快乐和幸福不在金钱,不在爱情,而在真理。

即使你想得到的是一种动物式的幸福,生活反正不会任你一边酗酒,一边幸福的,它会时时刻刻猝不及防地给你打击。

4.对自己不满足,是任何真正有天才的人的根本特征。

5.人们似乎每天在接受命运的安排,实际上人们每天在安排着自己的命运。

一、作者视窗你用你犀利的文字,撕破了沙皇黑暗统治下虚伪的面纱,将人们愚昧无知、阿谀奉承的丑恶面目刻画得淋漓尽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第一单元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 Word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第一单元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 Word版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教学目的】1.知识与能力:了解别里科夫这一人物的典型意义。

学习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训练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别里科夫这个套中人的社会意义,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反动与黑暗。

【教学重点】了解别里科夫是怎样一个人及这个人物的典型意义。

【教学难点】领会作品用幽默讽刺手法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你见过这样的人吗?“哪使在最晴朗的日子里,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的用具:伞、表、小刀都装在套子里;他的脸也蒙着套子,耳朵也堵上棉花;坐马车支起车篷”。

总之是“把自己包在壳子里……造一个套子”。

这就是契诃夫笔下的套中人——别里科夫的形象。

俄国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反动的、黑暗的“停滞的十年”。

沙皇制作的形形色色的“套子”套在人民身上,被压抑得喘不过气来。

契诃夫站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立场上,写了大量作品反对暴虐、反对黑暗、反对丑恶,《装在套子里的人》即其中的一篇。

作品问世以来,别里科夫已经成为那些害怕新事物、维护旧事物、反对变革、阻碍社会发展的人的代名词。

可见这一典型形象的塑造是十分成功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析这一人物形象。

二、检查预习:1.简介作者及作品(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补充。

)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

代表作:《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与欧·亨利、莫泊桑并称为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后期转向戏剧创作,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

2.本文表现的是俄国什么时代的社会现实?小说发表于1898年。

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五)教学目标:1、分析把握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小说人物的典型性。

2、挖掘别里科夫性格形成的社会根源,进而准确把握小说主题。

教学重点、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别里科夫性格形成的社会根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古代文人“学而优则仕”,当感到做官是一种人生负担,就像陶渊明感到“心为形役”时,先前孜孜追求的儒家功利就成了“套子”。

这时,他们就会寻找一种解脱的办法,像王羲之那样遁迹山林、放浪形骸,其实,他们无意中又钻入了另一种套子--道家放旷的套子。

至于现代人,就像钱钟书所说“城外的想进去,城内的想出来”,没有几人不是在流浪与回归的套子中钻来钻去的。

可见,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是在套子中钻来钻去,最终又装在某个套子中的人,我们也不例外。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以套中人的身份去看望俄国作家契诃夫笔下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

二、小说的情节结构《装在套子里的人》一共有四个板块,四个场景。

第一个板块:别里科夫平常的生活场景。

在这一板块中,作者选取别里科夫最具代表性的装扮、行为、语言,以别里科夫同事的视角,概述其在平常生活场景下的状态。

第二个板块:让别里科夫的恋爱。

这一恋爱本身就让人不可思议,是一曲让人发笑的喜剧。

华连卡是一个时尚、开朗、乐观、热爱生活的姑娘,骑骑自行车本是生趣盎然的事,可是到了别里科夫的眼里就成了大逆不道的事情,比自己受到漫画事件的嘲弄还要乱,直到第二天“老是心神不灵,打哆嗦”。

第三板块:与科瓦连科的冲突。

别里科夫决定去找华连卡谈谈。

作者偏偏又设置另一非常规场景,即非常规场景中的非常规场景,让他没有碰到华连卡,而是碰到本来就很讨厌他的华连卡的弟弟,新旧对决马上开始。

话不投机半句多,实质碰撞开始了,别里科夫甚至搬出了督学、校长、上司;威胁开始了--“报告校长”。

柯瓦连科怒不可遏,抓住他的衣领,把别里科夫推下楼去。

本来别里科夫安然无恙,可是想到这件事将会传到校长、督学的耳朵里去,想到自己弄得个奉命退休,想到华连卡“哈哈哈”的笑声,别里科夫内心的恐惧让他结束了他的一切,包括婚事以及人间的生活。

第四板块:别里科夫之死。

本来别里科夫死了,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可是布尔金回到家里,却发现“生活又恢复旧样子”,像别里科夫一样“装在套子里的人”不知有多少,可见这些套子的牢固、顽强,它是改革以及新思潮顽强的敌人,它给人们制造的恐惧是多么的强大。

二、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别里科夫国籍:俄国年龄:已过四十相貌:因为整天戴着黑眼镜,所以相貌不详。

据推测,面庞瘦削,脸色苍白。

职务:古希腊文教师爱好:一切都要放到套子里口头禅: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主要经历:一次不成功的恋爱分格过程:1.作者为什么把“别里科夫”称为“装在套子里的人”?(学生:因为他的身上有许多“套子”。

)(继续发问):你说说他有哪些“套子”?(让学生快速读课文,边划出有关文字)归纳(幻灯四):穿着打扮上的套子,用具上的套子,生活上的套子。

(这些都是看的见的。

)--有形的套子还有没有看不见的、无形的套子?归纳:职业上的套子,思想上的套子,语调上的套子--无形的套子他把自己装在一个又一个套子中,真是一个“套中人”!2.对于别里科夫这个“套中人”,想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

下面我分别采访一下华连卡、柯瓦连科,还有小说中的“我”(布尔金)。

(1)请问华连卡和别里科夫的关系如何?你喜欢别里科夫吗?请问一下,我觉得别里科夫的死与你有很大关系,要不是你“哈哈哈”三声大笑,别里科夫也不致于蒙羞死去,你如何看待他的死呢?(2)柯瓦连科对别里科夫印象如何?你那天为何要推他使他滚下楼梯?你不认为你是害死别里科夫的凶手吗?)(3)“我”作为他的同事,而且还住在同一个宿舍里,你觉得别里科夫是怎样一个人?对他的死你有何看法?)(学生可能都会回答:不喜欢他;很讨厌他;是他自己断送了自己……)教师顺势得出结论:别里科夫他有太多的“套子”,不仅用套子套自己,而且还要去套住别人。

(让学生找出语句来求证)如:“全城的人都怕他……不敢……不敢……”(略)结果套得他没有了自由,在他的世界里,没有春风,没有秋雨;没有白天,没有黑夜;没有了朋友,没有了婚姻,没有了爱情,更没有了思想……最终被“套子”套死了。

初步断定别里科夫的死,不是谁的过错,纯属自杀。

那么,到底有没有他杀的可能?我们继续调查。

3.别里科夫为什么喜欢把自己装在“套子”里呢?他想与现实隔绝。

为什么想与现实隔绝?找出表明别里科夫对现实社会的态度的语句。

如:“现实社会刺激他、惊吓他……”“他总是心里慌得很”,“怕传到当局的耳朵里去”,“他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深怕……深怕……通宵做噩梦……使他满心害怕和憎恶。

”看到华连卡姐弟骑自行车:怕!“脸色从发青变成发白”,“老是心神不定地搓手,打哆嗦。

”“您的举动得十分小心才成”,“说不定有人偷听了我们的谈话了。

……”“哎呀,不定会闹出什么乱子!说不定,又会有一张漫画,到头来弄得他奉命退休吧……”教师小结:他既怕这又怕那,还整夜做噩梦。

得了严重的“恐惧综合症、恐惧幻想症”。

于是,为了排解这种恐惧,为了不使这种恐惧给自己带来进一步的伤害,他给自己套上了一个又一个套子。

4.总结“别里科夫”形象:“别里科夫”已经成为害怕一切新事物,害怕一切变革,不敢越雷池一步的人的代名词。

“别里科夫”由一个专名变成了一个共名。

5.“可恨”的一面:(1)语言点及分析:只有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其中规定着禁止什么,他才觉得一清二楚。

--我想扣这句话中的“政府”、“报纸上的文章”来说。

“政府”是沙皇专制政府、反动没落的政府。

“报纸”是反动政府的喉舌,是御用文人的舞台,打压进步人士,禁锢进步思想。

别里科夫唯“政府”是从,可见其在思想上自觉和反动政府看齐,骨子里满是反动思想,是沙皇专制的卫道士。

师点评:联系写作背景,知人论世,这是分析人物通常用到的方法。

(2)语言点及分析:那种多疑,那种纯粹套子式的论调,简直压得我们透不出气。

--别里科夫不仅用套子套自己,也套别人,给全城人造成巨大的精神上压力。

师点评:善于把握词语的深层含义。

“透不过气”在这里显然不是指生理上的,而是指精神上的。

(3)语言点及分析:可是这个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全城人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什么事都怕。

--浅层含义:他一直用政府的法令、法规、制度来约束别人,因为他的存在,人们不敢做这做那,他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深层含义:人们怕这个“不堪一击”的人,因为沙皇专制制度是他坚强的后台,他代表的是沙皇专制。

师点评: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到了“怕”的深刻原因。

(4)语言点及分析:只是我得跟您预先声明一下:说不定有人偷听了我们的谈话了,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以致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把大意说明一下。

我不能不这样做。

--打小报告,行为可耻,人格卑劣,可恨。

师点评:从言语细节中透视到了人物的灵魂,这需要有一双慧眼。

(5)语言点及分析:埋葬别里科夫,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众人“大快人心”,间接描写突出别里科夫的可恨。

可恨人死了,人们才会感到解脱,快乐。

师点评:文学离不开写作技巧,能联系写作手法分析人物形象,是内行人的本事。

(6)语言点及分析: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

--文章起句中“才”字,应是契诃夫的匠心之笔,足以说明人们对他恨之入骨,巴不得他死得更早。

师点评:万事开头难,作家写文章也不例外。

文章的第一句话,一定凝聚了作家的心力与笔力。

你对第一句话的独有发现,无疑是以上发现中“最亮的一颗”。

师小结:别里科夫是沙皇反动专制政府的忠诚卫道士,人们怕他,实则是怕沙皇专制;人们透不过气来,实则折射出沙皇专制对自由民主的严重压制。

“可怜”的一面:(1)语言点及分析: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无主。

--现实生活现实环境危及到了他,他想用套子来保护自己。

他戴上套子,不是自愿的,更多的是出于自我保护,出于无奈、被迫。

我们想象他躲在套子里面一定有辛酸、痛苦、无奈,这是他可怜的一面,他其实也是沙皇专制制度的受害者。

师点评:确实如此,他连睡觉都是战战兢兢;全城的人也“战战兢兢”,两者的原因是共同的,他们内心的恐慌是沙皇专制制度造成的。

(2)语言点及分析:尤其要紧的,她是第一个待他诚恳而亲热的女人。

于是他昏了头,决定结婚了。

--“第一个”言外之意是:从来没有人待他诚恳而亲热过。

说明他内心无比孤独,说明现实社会无比冷漠。

契诃夫有意加上“第一个”,意在启示人们对别里科夫这个人更多地应给予同情和关注。

师点评:美学家朱光潜认为词语没有一等二等三等之分。

但在实际运用中,看似很平常的词语却可以成为绝好的词语。

“第一个”它不是华丽词语,很平常,当属于我们平时眼中的三等词语,在契诃夫这里却“华丽转身”,成为了一等词语。

因为它有言外之意,能引导人思考。

(3)语言点及分析:只是我得跟您预先声明一下:说不定有人偷听了我们的谈话了,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以致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把大意说明一下。

我不能不这样做。

--他报告的方式是“预先声明”,即公然声称,而非背后告密,为人并不虚伪。

他报告的目的是“为了……起见”,是怕“被人误解”,怕被人误解为在一起说上司的坏话。

要知道,说上司的坏话意味着打破了套子,闹出了乱子,结果是丢饭碗、遭囚禁、掉脑袋,所以他说“我不能不这样做”,是什么逼着他这样做的?是沙皇专制统治。

他说这话更多考虑的是自我保护。

出于自我保护,他为自己编织套子,好隔绝人世。

他非自愿钻进套子,而是出于无奈、被迫,因此他龟缩于套子中,一定也有过许多血泪和无奈。

他胆小怕事、畏手畏脚的奴性思想是沙皇专制统治长期对人民镇压与愚民政策造成的。

师点评:先前有同学从这处语言点看出了别里科夫的“可恨”,你却品出了“可怜”,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师小结:不要只看到别里科夫可恨的一面,认为他是沙皇专制制度的卫道士。

其实作者也意在启示人们对这个人应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同情,他是受害者,该恨的应是沙皇专制制度,而不是别里科夫本人。

这篇小说的主题具有二重性。

三、小说主题思想1.问:这种恐惧症的根源是什么?补充文章写作背景:小说发表于1898年。

十九世纪末期,在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

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

教师:从背景中看,别里科夫的恐惧来源于沙皇的专制统治。

生怕闹出什么乱子。

那么,别里科夫的死应该还有他杀的可能。

凶手可能就是沙皇统治!有一种“经典”的解释:别里科夫是沙皇的忠实走狗、卫道士,他要极力维护旧的农奴制度,而社会变革、社会新事物如潮涌来时,作为沙皇政府的忠实拥护者就如丧考妣,仇视一切新事物,仇视一切进步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