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必修五《逍遥游》知识点总结
《逍遥游》知识点归纳整理
《逍遥游》知识点归纳整理《逍遥游》是唐代文学家杨万里的一首七言绝句。
该诗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题,以逍遥自在的心情为基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纷杂世事的厌倦,体现出了杨万里独具的悠闲、洒脱的人生态度。
下面是《逍遥游》的知识点归纳整理:1.诗的主题和题材:2.诗的结构和韵律:3.诗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1)对景抒情:诗中通过对山水田园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
(2)比兴和象征:诗中采用比兴和象征手法,如以江山为画卷,以世事为沧海,以鸿雁为凌云,以草木为世人等。
(3)抒发个人情感:诗中通过表达对纷杂世事的厌倦,表达了诗人对闲适自由生活的渴望。
(4)直抒胸臆:诗人毫不回避地表达了自己对纷繁烦杂的世界的不满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4.诗中的意象和语言运用:(1)江山:象征着自然的美好和宽广。
(2)千里江山:通过使用“千里”来修饰“江山”,表达了江山的壮丽广阔。
(3)草木:象征着世人的纷繁和繁琐。
(4)霜宇:用冷冷清清的景象来形容自己的居所,表达自己对独处清静的追求。
(5)鸿雁:象征着逍遥自在的生活方式。
(6)龟鹤青云:使用龟和鹤来比喻自己逍遥自在的生活状态。
(7)万籁俱寂:通过使用寂静的景象来表达自己对纷繁世事的厌倦。
5.诗的意义和价值:《逍遥游》表达了杨万里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繁杂世事的厌倦,体现了他独特的人生态度。
诗中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题,以逍遥自在的心情为基调,表达了远离尘嚣,安宁自在的生活态度。
该诗整体气势恢宏,豪情激荡,展现了诗人豁达的心境和洒脱的人生追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高中文言文逍遥游知识点
高中文言文逍遥游知识点《逍遥游》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文学家庄周的代表作,也是高中语文文言文学习中的重点篇目。
这篇文章充满了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文学内涵,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掌握其中的知识点至关重要。
一、文学常识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文章想象奇特,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善用寓言和比喻来说明道理。
《逍遥游》出自《庄子·内篇》,是庄子哲学思想的重要体现。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北冥有鱼”中的“冥”通“溟”,指大海。
“小知不及大知”中的“知”通“智”,智慧。
“此小大之辩也”中的“辩”通“辨”,区别。
“而征一国者”中的“而”通“能”,才能。
2、一词多义“息”:去以六月息者也(气息,这里指风);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气息)。
“之”:鹏之徙于南冥也(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之二虫又何知(代词,这);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往)。
“其”: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表示选择,是……还是……);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他们)。
3、古今异义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海运”古义指海动,今义指海洋运输。
野马也,尘埃也:“野马”古义指游动的雾气,今义指野生的马。
腹犹果然:“果然”古义指很饱的样子,今义指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4、词类活用怒而飞:“怒”,形容词作动词,奋发,这里指鼓起翅膀。
水击三千里:“水”,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
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名词作动词,向南飞。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南”,名词作动词,向南飞。
三、重点句子翻译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翻译: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在水面上拍打翅膀激起三千里的浪涛,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翻译:天空是那么湛蓝,这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逍遥游》知识概要
《逍遥游》知识概要《逍遥游》知识概要重点难点突破《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首篇,是庄子的代表作,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其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论证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自已追求的是“无所待”的最高境界。
全篇集中表现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课文选取的是第一部分。
首先,阐明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接着,对上文归纳、补充、印证,说明万物在“有待”的范围内,存在着“小大之辩”。
最后,由对万物的泛论进入对社会中的人的具体论述,阐明逍遥游的境界,即庄子理想中修养的最高境界,点明全文的主题。
庄子的文章有极强的艺术特点:他善于借用寓言说理。
《逍遥游》运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
庄子的文章想像丰富,意境开阔。
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像十分奇特。
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丰富的想像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看来荒诞无稽,却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
甚小。
庄子假“宋荣子犹然笑之”,表明对这四种人的不屑。
对宋荣子和列子的态度是有褒有贬。
宋荣子能够认定自我和外物的分际,辨别荣辱的界限,他对世俗的声誉荣利并没有拼命去追求,但他还是有没树立起来的境界。
列子乘风而行,轻巧极了,一出游就是半个月,对于求福的事没有拼命追求,这样虽然免于步行,但毕竟还是有所依待,这就是要依赖于风。
作者通过以上一系列的褒贬论证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逍遥”都是有所待的,从而水到渠成地揭示了自己的理想境界:如果顺应变化,随变自适,而不固执妄行,能够做到这样,自然是无处不自得,无时不逍遥。
【知识延伸检索】1.课文中“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的具体内容虽然,其为人太多,其自为太少,曰:“请欲固置五升之饭足矣。
逍遥游课文精讲
逍遥游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逍遥游》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文学家庄子的代表作,为道家经典《庄子》的首篇。
以下是《逍遥游》的一种常见段落划分:第一段:从文章开头至“圣人无名”。
本段是全篇的主体,通过对比许多不能“逍遥”的例子说明,要得真正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须“无己”、“无功”、“无名”。
第二段:从“尧让天下于许由”至“窅然丧其天下焉”。
作者紧接上一段的结论,通过写许由拒绝尧让天下的故事,来说明“无名”“无功”的进一步道理。
第三段:从“肩吾问于连叔”至“翱翔于蓬蒿之间”。
通过肩吾与连叔的对话,描绘了神人形象,使逍遥游的“至人”形象具体化,强调了“神人无功”。
第四段:从“惠子谓庄子曰”至“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通过写惠子与庄子的对话,强调“大与小”的观点,由此引出“无为”的观点,即如何用“心”来理解和看待世界,才能达到“逍遥”的境界。
第五段:从“庄子谓惠子曰”至末句“安知鱼之乐?”紧承上文“小知不及大知”的问题,通过庄子和惠子的对话,加强对于“小大之辩”的理解。
对于《逍遥游》的段落划分,不同的读者和研究者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划分方式。
因此,以上划分仅供参考。
《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全文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运用了大量的寓言和比喻来说明这个主题,展现了庄子哲学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文学才华的卓越。
二、文章赏析《逍遥游》作为庄子的代表作,以充满想象力和哲理的笔触,展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文章通过描绘各种奇特的生物和寓言故事,将读者带入一个超越世俗的境界,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逍遥之感。
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了“逍遥”的概念。
他认为,只有超越了世俗的束缚,忘却了功名利禄,才能达到真正的逍遥境界。
这种境界并不是消极的逃避,而是一种积极的超越,是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领悟。
通过描绘鲲鹏展翅高飞、神人无功无名等形象,庄子展示了逍遥境界的壮丽与辽阔。
高三上册语文第六课《逍遥游》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得的样⼦,“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由⾃在地活动。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三上册语⽂第六课《逍遥游》课⽂原⽂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不知其⼏千⾥也。
化⽽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千⾥也,怒⽽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鹏之徙于南冥也,⽔击三千⾥,抟扶摇⽽上者九万⾥,去以六⽉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邪?其远⽽⽆所⾄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之积也不厚,则其负⼤⾈也⽆⼒。
覆杯⽔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置杯焉则胶,⽔浅⽽⾈⼤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翼也⽆⼒。
故九万⾥,则风斯在下矣,⾯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莫之夭阏者,⽽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我决起⽽飞,抢榆枋⽽⽌,时则不⾄,⽽控于地⽽已矣,奚以之九万⾥⽽南为?”适莽苍者,三餐⽽反,腹犹果然;适百⾥者宿舂粮,适千⾥者,三⽉聚粮。
之⼆⾍⼜何知? ⼩知不及⼤知,⼩年不及⼤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上占有⼤椿者,以⼋千岁为春,⼋千岁为秋。
⽽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匹之。
不亦悲平!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数千⾥,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
背若泰⼭,翼若垂天之云。
抟扶摇⽺⾓⽽上者九万⾥,绝云⽓,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鹅笑之⽈:'彼且奚适也?我腾跃⽽上,不过数仞⽽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也。
⾯彼且奚适也?’”此⼩⼤之辩也。
故夫知效⼀官,⾏⽐⼀乡,德合⼀君⽽征⼀国者,其⾃视也,亦若此矣。
⽽宋荣⼦犹然笑之。
且举世⽽誉之⽽不加劝,举世⽽⾮之⽽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庄子《逍遥游》原文译文文言知识分析
庄子《逍遥游》原文|译文|文言知识|分析《逍遥游》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逍遥游》原文(节选)先秦:庄周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抢榆枋一作:枪榆枋)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
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
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语文必修5文言文《逍遥游》知识点总结
语文必修5文言文《逍遥游》知识点总结庄子在《逍遥游》这篇文章中抒发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即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超脱世俗寻找心中的精神家园。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语文必修5文言文《逍遥游》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文言文《逍遥游》知识点一、通假字1、北冥有鱼2、小知不及大知3、汤之问棘也是已4、此小大之辩也5、而征一国者6、而御六气之辩二、古今异义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2、虽然,犹有未树也3、三餐而反,腹犹果然4、众人匹之,不亦悲乎5、野马也,尘埃也6、小年不及大年7、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三、词类活用1、而后乃今将图南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3、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4、彼于致福者四、特殊句式1、此小大之辩也2、《齐谐》者,志怪者也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4、翱翔蓬蒿之间5、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6、众人匹之7、而莫之夭阏8、彼且奚适也9、奚以知其然也10、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五、一词多义1、志《齐谐》者,志怪者也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博闻强识2、穷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复前行,欲穷其林振固穷,补不足穷根穷底3、以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以八千岁为春奚以知其然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4、息去以六月息者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长太息以掩涕兮晚有儿息5、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隳名城,杀豪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名列前茅语文文言文《逍遥游》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高中语文必修五 《逍遥游》
•意读——
疏字词、通文意
北冥鲲鹏 野马尘埃 杯水芥舟 蜩与学鸠 适远备粮
大小对比
比喻强调 对比反衬 反驳强调
万物皆有所待 万物所待有大小
根据提示,理清思路,感悟第二段:
万
朝菌蟪蛄小年也
且
物
有
皆
冥灵大椿大年也
大
有
小
所
鲲鹏适南大知也
之
待
分
斥鴳笑之小知也
根据提示,理清思路,感悟第三段:
至神圣人
列子
二、学习庄子远大的目 光和恢宏的气度。
老师寄语:作为青年我们也要从前人那儿继
承鹏的精神,拥有鹏的气度。不能如药家鑫自 私到撞人后为了逃脱责任而残忍地将人杀死; 更不能像马家爵那样只因一点儿小摩擦,就残 忍杀害四名同学。不能极端地以自我为中心, 自私、狭隘、冷漠,不懂得人生的真正价值。 我们要高飞,就要有鹏海纳百川的宏大气度和 笑看风云的开阔襟怀。
不及
此小大之辨也
大年:冥灵、大椿、彭祖
第三段
自然万物有所待(物)
四类人:犹然可笑 宋荣子:犹有未树 列 子:犹有所待
世人皆有所待 (人)
什么是真正的“逍遥游”?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彼且恶乎待哉?
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把握六气的变化,而在 无穷无际的境界中遨游的人,他们还凭借什么呢?
比喻
老庄思想的积极意义:
人们置身于自然社会中,不能不受到客 观法则的限制,这是必然的痛苦,庄子告 诉我们安时处顺,则穷通自乐;人们在蝇 营狗苟地追求名利时,常会扭曲本性、迷 失自我,庄子告诉我们敝屣富贵、淡泊名 利,则能悠游自得。如果说儒家思想是粮 店,是我们立身处世之根本,那么道家思 想就是药店,在我们处于精神困境中时, 不妨去向老庄寻一剂良药。
高中语文《逍遥游》
• 庄子将死,弟子们商议着厚葬他。庄子说:“我把天地宇宙当作 自己的棺椁,把太阳和月亮当作连璧,把满天星辰当作珠玑,把 世间的万物当作陪葬品,我陪葬的东西难道还不完备吗?哪里还 用得着再加上这些世俗的东西?!”
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把握文章 内容和写作思路。 2、了解庄子其人以及庄子关于“自 由”的哲学思想。
பைடு நூலகம்学重点难点
1、把握文章写作思路和内在逻辑。 2、理解本文哲学思想。
基本理念
作为高考考察的背诵篇目,《逍遥游》 具有一定的背诵难度,对本文的文意理 解十分重要,所以本课的一个重点放在 课文的文脉梳理上,帮助学生记忆。另 外《逍遥游》作为《庄子• 内篇》的第 一篇,具有开宗明义的价值。更关键的 是,庄子所追求的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 的理想就集中体现在这一篇中,它是作 者批判现实的理论依据和深层动力。所 以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这节课的一个 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了解庄子其人, 理解本文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好在中国的哲学为我们提供了两条道路,成功固然可喜,失
败也能找到心理上的安慰。建功立业的人可以以儒家思想鼓励自 己,追求自主生活的人仍可以找到庄子,作为自己的精神依靠。 在精神疲惫或失败的时候调节我们的心理。
所以儒道是两种人生意义,两种人生价值的不同体现。这恰 恰正是中国哲学的智慧所在。
作业:选取本课开头的 其中一个关于庄子的小 故事,写一写你的认识 与想法。
• 弟子说:“我们担心乌鸦和老鹰飞来啄食先生的遗体。”庄子说: “尸体裸露在地上,会被乌鸦、老鹰啄食,埋于地下会被蚂蚁啃 食,夺了乌鸦和老鹰的口食,却送给蚂蚁吃,怎么如此偏心呢!”
逍遥游文言总结
逍遥游文言总结引言《逍遥游》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篇脍炙人口的游记,作者是元代文学家吴承恩。
这篇文言小说以其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本文将对《逍遥游》进行文言总结。
内容梗概《逍遥游》以“咸阳之愿,幽州之约”为开篇,讲述了主人公蒙逍遥游历天下的经历。
蒙逍遥历经了神仙、妖魔、人间种种奇遇,以及对世态炎凉的琢磨,最终抵达了幽州,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故事情节蒙逍遥的旅程从咸阳开始,在一次神秘的夜晚,他遇到了仙女,被赐予了一个神奇的法宝,使他能够自由穿梭于人间和仙界。
蒙逍遥先后经历了三个主要的故事情节:人间之旅蒙逍遥游历了中国各地,看到了各种人情世故和社会现象。
他遇到了贪婪的官员、清贫的农民、病苦的百姓以及嫉妒的无赖。
通过这些遭遇,蒙逍遥对人间之事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仙界之旅蒙逍遥进入了仙界,与仙女和神仙们相识相交。
他在仙界学到了许多道法术法,体验了仙界的美好。
然而,他也看到了仙界中仙人们的各种纷争和矛盾,对仙界的追求产生了疑虑。
幽州之约蒙逍遥最终抵达了幽州,完成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在幽州,他重新回到了人间,与咸阳的朋友重逢,回顾了自己的逍遥游历程。
思想内涵《逍遥游》的核心思想是追求自由和逍遥的人生境界。
通过蒙逍遥的经历和观察,作者揭示了尘世中的现实困境和人性的复杂性,提出了超越现实,追求内心自在的境地。
蒙逍遥通过自己的经历,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领悟,并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对当代的启示虽然《逍遥游》是一部古代文学作品,但它对当代人们依然有着启示。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感到生活的压力和束缚,追求物质的满足而忽略了内心的追求。
《逍遥游》提醒人们,要在追求物质的同时,重视精神的追求,寻找内心的自由与逍遥。
结论《逍遥游》以其精彩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通过蒙逍遥的游历经历,读者不仅可以享受故事的乐趣,还能对社会和人生有更深入的思考。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逍遥游》,并从中汲取力量,追求自由与逍遥的人生。
逍遥游文言知识点
逍遥游文言知识点一、文言概述文言,又称古文、文言文,是汉语的古代书面语形式。
其形成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历经汉代、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演变,直至清末民初白话文的兴起,文言文的地位逐渐被现代汉语所取代。
然而,文言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文学价值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传承。
二、逍遥游原文《逍遥游》是《庄子》的第一篇,庄子,名周,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逍遥游》通过一系列寓言故事,阐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尤其是“逍遥”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由境界的追求。
三、文言知识点解析1. 虚词的使用文言文中的虚词包括连词、助词、介词等,它们在句子中起到连接、修饰的作用,是文言文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逍遥游》开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其中“有”为动词,表示存在;“为”为动词,表示是。
2. 倒装句式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往往与现代汉语不同,常见的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等。
如“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正常语序应为“不知其几千里也的大鲲”。
3. 使动用法文言文中的动词有时具有使动用法,即动词后面跟的是被使动的对象。
例如,“鹏之徙于南冥也”,“徙”本为移动之意,此处表示使鹏鸟南迁。
4. 意象与比喻《逍遥游》中大量使用意象和比喻,如“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通过夸张的比喻,表现了庄子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
5. 反问与设问庄子在文中多次使用反问和设问的修辞手法,以引发读者的思考。
如“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通过设问,表达了对世俗价值的质疑。
四、结论《逍遥游》作为文言文的经典之作,其语言风格、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等文言知识点,不仅体现了庄子哲学思想的深邃,也为后世文学创作和文言文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领会古代文学的魅力,同时也能够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6《逍遥游》重难点探究2
退出
《逍遥游》重难点探究
重难点探究
1.第二段中“汤之问棘”的一段话与第一段中“北冥有 鱼”部分的内容基本相同,该怎样理解?
[提示] 鲲鹏在文中提到了三次,每次因其用途不一,故 叙述有差。第一次是介绍一种“游”的奇观,故极力写它的变 化、它的庞大、它的游程。第二次叙述,是描写游的过程,突 出“击水”“抟扶摇”“以六月息”等“有所待”的情况,特 别引出一个“息”字,以便引出其他两项人们熟知的,也是凭 “息”而动的事物,即雾气、尘埃来类比解释“有所待”。第 三次叙述鲲鹏之事是在第二段,此时作者要进行的是“小大之 辩”的论述,故极力渲染的是鲲鹏“抟扶摇羊角而上”的宏阔 气势,与斥安鸟之飞形成鲜明对比,用以证明小大有区别,小 不理解大。
4.作者是如何塑造大鹏形象的?这一形象有何特点?
[提示] 作者从原则上否定了大鹏,认为它的展翅高飞还
要凭借海运,并非真正的逍遥。但是,作者浓墨重彩,不避重 复地描绘大鹏的雄伟形象,热爱之情跃然纸上,要弄清作者是 如何塑造这一形象的,涉及相关信息的筛选,要抓住描写大鹏 的关键语句,辨别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分析形象特点时,要结 合文章的主旨,联系作者的情感态度。
作者以夸张的手法描写神奇莫测的巨鲲大鹏,这只鸟,不 仅大,它还要腾空而起,还要乘海风做万里之游,给我们展示 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作者又以“野马”、“尘埃”的“以 息相吹”与大鹏的“海运则将徙”作对比,说明万物都“有所 待”。接着,作者用寓言,写蜩与学鸠对大鹏的嘲笑,并以行 路备粮的比喻手法予以反驳。作者通过对比手法,给我们描绘 了大鹏搏击风浪的勇气,追求理想的高远境界,表现了它力图 摆脱束缚,追求“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崇高志向。这正是作 者在文中阐述的主旨所在。由此可见,那雄伟的大鹏形象所体 现的正是作者欲飞的理想和无法飞走的悲哀。
逍遥游--详细讲解
视钱财如粪土
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乘。反于宋, 见庄子,曰:“夫处穷闾厄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guó)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 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 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马叙伦《为庄子义证成率题绝句》云: 胜义无疑第一禅,几个曾解笑前贤。 开宗不了“逍遥”字,空谈南华三十篇。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增加文言积累,训练 理清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 2.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形象化说理的风格。领略 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思路纵横、气势非凡、汪洋恣肆的特点, 欣赏其浑莽开阔的意境美。 3.理解本文的主旨,文章为了强调“无所待”的观点,从 反面提出问题,紧紧扣住“有所待”论证,最后给以否定, 提出正面主张。 4.能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 的人生态度。
《庄子·山木》载:一次,庄子身穿粗布补丁衣服,脚着草绳系住的破 鞋,去拜访魏王。魏王见了他,说:“先生怎如此潦倒啊?”庄子纠正 道:“是贫穷,不是潦倒。士有道德而不能体现,才是潦倒;衣破鞋烂, 是贫穷,不是潦倒,此所谓生不逢时也!大王您难道没见过那腾跃的猿 猴吗?如在高大的楠木、樟树上,它们则攀缘其枝而往来其上,逍遥自 在,即使善射的后羿、蓬蒙再世,也无可奈何。可要是在荆棘丛中,它 们则只能危行侧视,怵惧而过了,这并非其筋骨变得僵硬不柔灵了,乃 是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现在我处在昏君乱相之间而欲不潦倒, 怎么可能呢?”
生死观—鼓盆而歌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 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2021高考早读晚背必备之《逍遥游》+古代文化常识(必修五)+成语 +小故事
高考必背之《逍遥游》+古代文化常识(必修五)+成语 +小故事一、高考必背 (15分钟) (最后十分钟背默第一段)逍遥游(节选)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
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6《逍遥游》虚词与特殊句式归纳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二单元
(下载文档后,图片可放大)《逍遥游》虚词及特殊句式归纳虚词一、其“其”可以用作代词、副词、助词、和连词,在本文中用到了“其”作为代词和连词的两种用法。
(一)用作代词“其”用作代词共有四种用法,在本文中,用到了其中的三种。
1、用于名词或名物化的词语前,表示领属关系,通常表示第三人称,有时表示第一或第二人称。
可翻译为“他(它)的”、“我的”、“你的”等。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作鲲。
(2)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变换为鸟,它的名字叫作鹏。
(3)其翼若垂天之云。
------它的翅膀就像挂在天空的云彩。
(4)有鸟焉,其名为鹏。
------还有一只鸟,它的名字叫作鹏2、“其”作小句的主语,等于“名词+之”。
“之”,取消小句的独立性。
小句的谓语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其前面还可用“非”。
(1)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鲲很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长。
(2)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它(鹏)从数万里的高空往下看,也像人从地面往上看一样罢了。
(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再说,水积的不深,那么它就无力承载大船了。
(4)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他们自己看待自己,也就像小雀一样。
(5)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他在人世间从没有急急忙忙地去追求什么。
3、用于名词前起指代作用。
可译为“这”、“那”等。
(1)奚以知其然也?------根据什么知道它这样呢?(二)用作连词“其”作为连词,共有三种用法,在本文中,用到了其中的一种。
1、用于抉择复句的后一分句前,或分别用于两个分句前,表示选择。
可译为“是......还是......”。
(1)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因为太远而没有达到尽头的地方呢?二、之“之”可以用作代词、连词、助词,在本文中三种用法,全都用到了。
(一)用作连词。
逍遥游文言知识积累
《逍遥游》文言知识积累一、重要实词1、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2、亦若是则已矣(而已)3、而后乃今将图南(计划向南飞)4、众人匹之(比)5、穷发之北,有冥海者(不毛之地)6、行比一乡(合)7、举世非之而不加沮(指责,更加/愈加) 8、而征一国者(信)9、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去往,返回,饱的样子)10、朝菌不知晦朔(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农历每月的第一天)11、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急速,着落,时或,落下)二、通假字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2.三餐而反(通“返”,返回)3.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4.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5.而征一国者(通“耐”,能力) 6.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7.而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8.而后乃今培风(通"凭",凭借)9.汤之问棘也是已(矣)三、词性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齐谐》者,志怪者也(怪异的事物)2.名词作动词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南行)不过数仞而下(降落)3.使动用法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使……满意;使……信任)4.形容词作动词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非议)四、古今异义的词1.虽然,犹有未树也古:虽然这样今: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2.腹犹果然古:食饱之状今: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3、众人匹之古:一般人今:多数人。
4.之二虫又何知古:泛指动物。
今:虫子。
5.抟扶羊角而上九万里古:旋风今:羊的角6.小年不及大年古:寿命。
今:时间单位7.野马也,尘埃也古:流动的雾气。
今:野生之马。
8.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海动。
今:海洋上的运输。
9.不过数仞而下古:不超过。
今:转折连词。
五、一词多义1、辩①此小大之辩也(区别)②而御六气之辩(变化)2、息①去以六月息者也 (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名词,气息)3、志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志向)②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立志)③《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述、记载)④博闻强志(记住)⑤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标记、做标记)4、名①北冥有鱼,其名曰鲲(名称、名字)②名之者谁(命名、起名)③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声名)④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⑤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名义)5、图①而后乃今将图南(图谋)②图穷匕首见(地图)③如有离违,宜别图之(谋划、筹划)④乃强起扶杖,执图谐寺后(图画)⑤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谋取、设法对付)6、置①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放上、安放)②郑人有且置履者(购置、添置)③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放弃、放下)④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摆、设)7、穷①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尽、止)②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生活困难)③复前行,欲穷其林(走到头)④穷不失义,达不离道(不得志,与“达”相对)8、时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季节)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隔一段时间,有时候)③别君去兮何时还(时候,时间)④时不利兮骓不逝(时运,时机)⑤学而时习之(按时)⑥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当时,那时)⑦时与出游猎(时常,经常)⑧时则不至(有时)9、知①朝菌不知晦朔(知道)②孰为汝多知乎(知识,见解)③知我者,鲍子也(了解)④悲歌辞旧爱,衔泪觅新知(知己)⑤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主持)⑥小知不及大知,同智,智慧10、修①修守战之具(整治,治理)②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③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研究、学习)④邹忌修八尺有余(高)⑤未有知其修者(长)11、比①比至陈,车六七白乘(等到)②天涯若比邻(挨着)③比比皆是也(处处)④朋比为奸(勾结)⑤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认为和……一样)⑥与天地兮比寿(等同)⑦行比一乡(合)12、数①数罟不入夸池(细密)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多次,屡次)③有鱼焉,其广数千里(几)④愿得补黑衣之数(数目)⑤数不胜数(计算)⑥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拼命追求)13、树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③中有杂树(树木)④虽然,犹有未树也(树立,动词)14、善①王曰:“善。
《逍遥游》文言文知识归纳【优秀7篇】
《逍遥游》文言文知识归纳【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逍遥游》文言文知识归纳【优秀7篇】[1]本店铺精心为您带来了《逍遥游》文言文知识归纳【优秀7篇】,如果能帮助到您,本店铺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梳理必修5
教材古诗文知识梳理部分必修五《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归去来兮辞一、通假字1.乃瞻衡宇“衡”通“横”,横木2.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二、古今异义1.彭泽去家..百里古义:距离家乡。
今义:到家里去。
2.尝从人事..古义:做官。
今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事理人情。
3.于时风波..未静古义:战乱。
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4.于是怅然慷慨..古义:感慨。
今义:不吝惜。
5.将有事..于西畴古义:农事。
今义:指有事情。
6.既窈窕..以寻壑古义:深远曲折的样子。
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7.幼稚..盈室古义:小孩。
今义: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三、一词多义1.将⎩⎪⎨⎪⎧①田园将.芜胡不归 (将要)②出郭相扶将.(扶持)③将.子无怒 (请)④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率领)⑤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将领)2.行⎩⎪⎪⎨⎪⎪⎧①感吾生之行.休 (将要)②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行走)③余嘉其能行.古道 (遵行,实行)④为君翻作《琵琶行.》 (古诗的一种体裁)⑤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行辈)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运行)⑦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行为)3.策⎩⎨⎧①策.扶老以流憩 (拄)②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③策.勋十二转 (登记,记录)④执策.而临之 (马鞭)4.质⎩⎪⎪⎨⎪⎪⎧①质.性自然 (本性)②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刑具,杀人时作 垫用的砧板)③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资质,禀性)④黑质.而白章 (质地,底子)⑤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 耳以请 (询问)5.非⎩⎨⎧①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不对,不正确)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没有)③人非.生而知之者 (副词,不是)④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责备,批评)6.之⎩⎪⎨⎪⎧①悦亲戚之.情话 (结构助词,的)②感吾生之.行休 (用在主谓之间,取 消句子的独立性)③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代词,这些)④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⑤马之.千里者 (定语后置的标志)7.以⎩⎪⎨⎪⎧①既自以.心为形役 (介词,让)②舟遥遥以.轻飏 (连词,表修饰)③眄庭柯以.怡颜 (连词,表目的,来)④木欣欣以.向荣 (连词,表修饰)⑤王语暴以.好乐 (介词,把)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介词,因为)8.而⎩⎨⎧①觉今是而.昨非 (连词,表并列)②门虽设而.常关 (连词,表转折)③时矫首而.遐观 (连词,表修饰)④鸟倦飞而.知还 (连词,表承接)四、重要实词1.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凭借 2.会.有四方之事 恰逢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不久 4.三径就.荒 接近 5.知来者之可追.补救6.聊.乘化以归尽姑且7.审.容膝之易安明白,知道8.悟已往之不谏.挽回9.饥冻虽切.急迫10.恨.晨光之熹微遗憾11.幼稚盈.室满12.犹望一稔.庄稼成熟13.时矫.首而遐观..举;远望14.景翳翳..以将入阴暗的样子15.曷不委.心任去留随从、顺从16.或植.杖而耘耔立,扶着五、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翻译。
《逍遥游》文言知识整理
《逍遥游》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2.三餐而反通“返”,返回。
3.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4.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5.而征一国者通“能”,能力。
6.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用于整数与余数之间;“返”。
7.而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8.辩乎荣辱之境通“辨”,辨明9.其正色邪(×)10.而后乃今培风(×)11.汤之问棘也是已(×)二、古今异义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海波动荡。
今义:海洋运输。
2.南冥者,天池也古义:天然形成的大水池。
今义:湖泊名(在吉林长白山)。
3.《齐谐》者,志怪者也古义:立志、记载、做记号等。
今义:今义多做名词,表示志向、志气。
4.野马也,尘埃也古义:山野中流动的雾气。
今义:野生之马。
5.而控于地而已矣古义:投,落下。
今义:控制。
6.抢榆枋而止古义:触碰。
呼天~地今义:夺,硬拿;赶快,赶紧。
7. 三餐而反古义:一日,一天。
今义:指一日内的早、中、晚三餐。
8.腹犹果然古义:很饱的样子。
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9.之二虫又何知古义:泛指动物。
今义:虫子。
10.小年不及大年古义:短的寿命;长的寿命。
今义:指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民间节日;指春节或是丰收之年。
11.蟪蛄不知春秋古义:指一年的时间变化。
今义:春天和秋天。
12. 众人匹之古义:一般人。
今义:很多人,多数人。
13. 穷发之北古义:毛,指草木。
今义:多指毛发。
14.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古义:旋风。
今义:羊的角15.虽然,犹有未树也古义:即使这样。
今义:表转折的连词,相当于古义中的“虽”。
16. 神人无功古义:不求功,无所为,无功利。
今义:没有功劳。
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水击三千里(在水面上)(二)名词作动词1.而后乃今将图南(往南飞)2.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往南飞)3.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向上飞;落下,降落)4. 犹有未树也(树立)(三)形容词作名词《齐谐》者,志怪者也(怪异的事物)(四)形容词作动词怒而飞(奋发,这里指鼓起翅膀)(五)使动用法1.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使……满意;使……信任)2.彼于致福者(使……致,使……到来)四、一词多义实词:1.息①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2.志①《齐谐》者,志怪者也 (动词,记载)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名词,志向)③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必修五《逍遥游》知识点总结本文是关于高二语文必修五《逍遥游》知识点总结,感谢您的阅读!
高二语文必修五《逍遥游》知识点总结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4)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往返)
(5)而徵一国(通"耐",能)
(6)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2.古今异义
(1)腹犹果然
古义:食饱之状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2)众人匹之
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
(3)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4)穷发之北
古义:毛,草木今义:头发
(5)小年不及大年
古义:寿命长的今义:丰收年;春节
3.一词多义
(1辩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而御六气之不辩(通"变",变化)
(2)知之二虫又何知(动词,知道)
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智慧)
(3)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
圣人无名(名词,声名)
(4)息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4.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而后乃今将图南(往南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往南飞)
(2)使动用法。
德合一君(使……满意)/彼于致福者(使……到来)/而徵一国者(使……信任)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