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汽化和液化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汽化和液化教案

汽化和液化教案

汽化和液化教案汽化和液化教案「篇一」【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过程与方法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温度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用具】水槽、塑料袋、酒精、热水、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纸盖。

【教学过程】一、引入b课老师用棉纱蘸些酒精或水在黑板是写几个字,不一会儿,字迹不见了,引起同学们的思考。

二、进行新课1、演示。

2、教学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3、实验“探究水的沸腾”[提出问题]:我们把水烧开称为沸腾,请同学们来说说你所见到的、感受到的沸腾现象?[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正确选择所需要的器材,并能知道其作用:酒精灯(加热)、烧杯(盛水)、烧杯盖(防止热散失)、铁架台(支撑烧杯)、温度计(测水温)、石棉网(烧杯受热均匀)。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将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记录下来。

[分析和论证]:将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作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

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说明,使学生较好地了解沸腾的特点,知道沸腾的条件。

[评估]:让学生回顾操作,评估探究的各个环节,你认为这些探究还有哪些不足和疏漏的地方,请提出来,最好能说出改进的措施。

本实验可能因使用的温度计质量问题,以及本地的大气压影响使测出水的沸点不是100℃,可结合小数据括号中的“在标准大气压下”作简单说明。

4、教学沸腾相关知识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与大气压强有关。

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

5、学生自学课本第88页的科学世界《不烫手的“开水”》并回答问题。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5.生活应用,学以致用:布置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
6.课后反思,持续改进:教师课后进行反思,了解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7.融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使他们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强调它们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讲解蒸发和沸腾两种汽化方式的区别与联系,结合实验现象进行说明。
3.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如温度、湿度、表面积等,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4.讲解沸腾的条件和沸腾过程中的现象,如气泡产生、温度变化等。
5.介绍液化的概念、方法及液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2.实验探究,深入理解: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让他们在观察和操作过程中,深入理解汽化和液化的原理。
3.分组讨论,互动交流: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实验结果和现象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表达和沟通能力。
4.归纳总结,巩固知识: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明确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2)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理解沸腾的条件和沸腾过程中的现象,以及液化的概念和能量变化。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汽化的概念,掌握蒸发和沸腾两种汽化方式的区别与联系。
2.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如温度、湿度、表面积等,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核心素养目标】3-3 汽化和液化 教案

【核心素养目标】3-3   汽化和液化   教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3.3 汽化和液化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知道汽化是吸热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水的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

2.科学思维:会用汽化和液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

3.科学探究:(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水沸腾时的温度特点;(2)经历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4.科学态度与责任:了解电冰箱的基本原理及生产“无氟冰箱”的意义,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水沸腾的规律。

教学难点:了解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酒精、塑料袋、玻璃水槽、铁架台、铅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水、温度计、纸板、纸锅。

教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晾晒在阳光下的衣服容易变干晾晒在阳光下的衣服和玉米容易变干水烧开了,壶嘴为什么会冒“白气”?登泰山看见山上的雾是怎样形成的?过了一回儿,在阳光照射下,为什么雾散了?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洒在地上的水过一会就不见了,晾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不久也干了。

地上和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呢?二、新课讲授,师生互动想想做做塑料袋中的酒精的变化如图,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入热水中。

你看到什么变化?甲在塑料袋中滴入酒精乙把袋挤扁,把口扎紧丙放到热里面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又有什么变化?怎样解释这些变化?解释:从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塑料袋在热水被鼓起,袋中液体酒精不见了;在室温下,塑料袋又瘪平,袋中出现液态酒精。

原因是袋中的液态酒精受热后变成气态酒精,降温后,气态酒精又变成了液态酒精。

从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塑料袋中的液态酒精受热后变成气态酒精,降温后,气态酒精又变成了液态酒精。

物质的液态和气态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vaporization),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liquefaction)。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6.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视频等,形象生动地展示汽化与液化的物理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7.定期进行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复习,提高教学效果。
8.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将环保、节能等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查找资料,了解汽化与液化在科技、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撰写一篇拓展阅读报告;
-推荐阅读一篇与汽化与液化相关的科普文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业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保持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2.实践应用题和小组成果展示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团队协作能力;
3.分析思考题要注重逻辑性和创新性,鼓励学生提出独特见解;
3.分析思考题:
-分析生活中的一个汽化与液化现象,探讨其背后的物理原理;
-思考如何利用汽化与液化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节能、减排等。
4.小组合作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总结汽化与液化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例,制作成PPT或手抄报,课堂上进行分享和展示。
5.拓展阅读:
9.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施差异化教学,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如烧水时水壶嘴冒出的“白气”,引导学生思考这是如何产生的。
2.提出问题: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提出问题:“什么是汽化?什么是液化?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选择题:考查学生对汽化与液化基本概念的理解;
-计算题: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究的精神,让他们在探索物理现象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节能减排的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如水烧开、冰块融化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生活中还有哪些汽化和液化的现象?
(2)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子有哪些?
(3)如何区分蒸发和沸腾两种汽化形式?
2.汇报交流: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其他小组认真聆听,可以补充或提问。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掌握汽化和液化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3.通过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
1.知识梳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汽化和液化基本概念、特点以及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现象。
2.归纳总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汽化和液化教案(通用5篇)

汽化和液化教案(通用5篇)

汽化和液化教案(通用5篇)汽化和液化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蒸腾。

能比较两种方式的想同和不同。

2.能用分子运动观点解释蒸发现象,能借助实验分析液体蒸发的三个影响因素。

以及在实验中的应用,能够列举并分析增大蒸发和减小蒸发的事例,确认液体蒸发时,温度要降低,并以此来解释相关的现象。

3.理解液体沸腾的规律,确认液体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但要吸收热量。

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说明沸腾的实质。

4.能根据实验数据做出液体沸腾的图像,能根据液体沸腾图像叙述液体沸腾的特点。

5.理解沸点概念。

能说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

了解低沸点物质在实标中应用。

6.能用实例说明液化现象,确认气体液化时,要向外放出热量。

能说出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能列举液化现象以及液化在实标中应用的事例。

教学课时两课时(含实验)教学准备五组:铁架台。

酒精灯。

石棉网。

200ml烧杯。

酒精温度计。

硬纸板。

玻璃片。

一次性打火机。

30%酒精。

50ml注射器。

乙醚。

等。

棉签。

水。

视频仪。

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1.板书设计。

蒸发: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

状态变化:液体气态。

蒸发能量变化:吸热。

影响因素:温度,液体表面积,风速。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不同液体,沸点不同)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液化。

液化状态变化:气态液态。

能量变化:放热,影响因素:温度下降,体积压缩汽化吸热,液化放热,规律的应用。

低沸点物质的应用。

2.教学过程设计。

蒸发⑴分发器材,实验室上课无此步骤。

⑵让学生用棉签蘸30%酒精涂在手上,观察现象,讨论,归纳出蒸发概念。

⑶例举洗手后不擦干怎样使手快干,归纳出影响蒸发的因素。

⑷俗话说冷冷在风里,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归纳出蒸发的能量变化。

⑸设凝,电风扇能对任何物体降温吗?⑹分组实验,水的沸腾。

注意观察现象,并描述。

a沸腾前,水的温度不断升高,沸腾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同时有大量气泡从杯底及四周水中产生并迅速增大,汹涌冒出水面。

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软件资源:
-教学PPT:包含课程主要内容、重要概念和实例图片。
-教学视频和动画:演示汽化和液化过程,热量变化等。
3.课程平台:
-课堂管理系统:发布课程通知、作业和教学资源。
-在线学习平台:提供课后复习资料和扩展学习资源。
4.信息化资源:
-电子教材: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电子版。
-教学APP:支持课堂互动、小组讨论和即时反馈。
3.设立生活实例分析环节,让学生从实际情境中认识和区分蒸发和沸腾,提高应用能力。
4.设计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交流,加深对重点难点的理解。
5.课后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技巧。
教学资源
1.硬件资源:
-实物模型或实验器材:蒸发和沸腾实验装置、液体加热器、温度计等。
-投影仪或智能黑板:展示教学PPT、视频和动画等。
例题4:沸腾条件与气压的关系
题目:在海拔较高的地区,气压较低,水的沸点会降低。假设某地区海拔为2000m,求该地区水的沸点相对于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降低多少度。
解答:
每上升1000m,气压下降大约10kPa。因此,2000m的海拔高度导致气压下降大约20kPa。
水的沸点与气压成反比,气压下降,沸点降低。根据比例关系,沸点降低的温度约为:ΔT = (20kPa / 10kPa) * 1℃ = 2℃
①汽化吸热:在汽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下降。
②液化放热:在液化过程中,物质释放热量,使周围温度上升。
4.汽化与液化的应用实例
①蒸发制冷:如冰箱、空调中的制冷剂蒸发吸收热量,实现制冷效果。
②沸腾烹饪:如煮水时,水加热至沸腾,热量使食物熟透。
③蒸汽机:利用水蒸气的热量推动活塞,转化为机械能。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案

汽化和液化【教学过程设计】一.课程引入和一些概念方法1、教师可以用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本节的主题:、快慢的决定因素、吸热.利用前面学到的知识,很容易总结出汽化、液化的概念,用实例列举了生活中的现象,并根据这个现象总结出了的定义,还可以根据定义分析的特点.方法2、由于内容比较简单,可以考虑用自学的方法学习三个概念,并组织学生讨论哪些现象属于,根据定义总结的特点.二.影响快慢的因素方法1、列举实例,分别说明影响快慢的因素,举例过程中应当注意由学生分析实例总结出影响快慢的因素,可以由学生评判,总结出了三个因素后,应当由学生列举实际生活的实例,及时巩固物理知识,可以学生再举例说明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快慢的,及其意义.参考实例有:冰箱是如何减慢的;晾衣服如何能干得快等.关于水是宝贵的资源教学,联系社会说明喷灌取代漫灌的优点,并分析是如何减少节省水资源的.方法2、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探究课题可以有:快慢的因素;如何利用影响快慢的因素来加快和减慢;喷灌的应用.对于快慢的因素可以设计实验,用数据证明,这需要利用控制变量法,保证一些量不变,只有一个量变化,用数据说明,学生在设计实验的进行实验时可以学到研究物理的方法,即控制变量的方法.对于如何利用这些因素加快和减慢,也可以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说明所进行的实验的完备性,并列举实例分析.对喷灌的应用,可以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自行总结出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三.吸热可以实际实验,学生用感觉体会要吸热,解释教室夏天比较热,用什么方法可以降温等身边的实例.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注重应用知识.教材还列举了狗降温的方法,还可以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自己查阅资料看看还有哪些方面的资料.【板书设计】第三节一.一些概念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3.: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二.影响快慢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能影响的快慢.2.加快和减慢的方法.3.的应用三.吸热要吸收热量.。

3.3汽化和液化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3汽化和液化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3 汽化和液化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有着深入的理解。

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而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汽化过程吸热,液化过程放热。

我设计这节课的思路是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让孩子们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包括:1. 能够描述汽化和液化的概念;2. 能够观察和记录汽化和液化的现象;3. 能够运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以及吸热和放热的现象。

教学重点是让孩子们能够观察和记录汽化和液化的现象,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为了进行这节课,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水槽、热水、冰块、吸管等。

1. 引入:我会向孩子们介绍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并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蒸发的水珠、沸腾的水等,让孩子们初步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2. 观察和记录:我会给每个孩子提供一个水槽,里面装有热水。

孩子们可以观察热水中的气泡,并记录气泡的大小和数量。

然后,我会让孩子们将水槽中的水冷却,观察和记录冷却过程中气泡的变化。

3. 实验:我会给每个孩子提供一个玻璃杯和一些冰块。

孩子们可以将冰块放入玻璃杯中,观察和记录冰块熔化的过程,以及熔化过程中玻璃杯外壁的温度变化。

4. 讨论和交流:我会组织孩子们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他们观察和实验的结果,并引导他们理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以及吸热和放热的现象。

5. 应用和拓展:我会给孩子们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冰箱中的冷凝水、夏天喝冰饮料时的冒汗现象等,让孩子们运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活动重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以及吸热和放热的现象。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孩子们对于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三态变化过程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2.掌握气体和液体状态之间的转化条件。

3.理解汽化和液化的实质是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增强或减弱。

4.拓展思维,培养观察、实验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物质的三态变化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2.理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和条件。

3.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拓展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用具、实验材料。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与学生简要交流,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比如:你们曾看到过哪些液体蒸发成气体的现象?液化是如何发生的?有什么条件?2. 学习新知(10分钟)通过课件或黑板上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让学生认识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和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三态变化中,气体是如何转化为液体的?”“液体又是如何转化为气体的?”解释汽化和液化的实质是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增强或减弱。

3. 实验探究(30分钟)划分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液体蒸发成气体和气体冷凝成液体的现象,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实验结束后,小组之间进行实验结果交流和讨论,总结液体蒸发和气体冷凝的条件和规律。

4. 概念解析(15分钟)根据学生实验的结果和讨论,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对液体蒸发和气体冷凝的条件进行系统的概念解析,并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引导学生理解液体蒸发需要克服液体表面的吸附力,气体冷凝需要克服液体内部分子间的引力。

5. 拓展应用(2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与汽化和液化现象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如:“为什么热水比冷水更容易蒸发?”“天气湿度高时,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学生通过分析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并能够给出科学的理论依据。

6. 小结归纳(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小结和归纳,梳理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和条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和复习。

《汽化和液化》教案三篇

《汽化和液化》教案三篇

《汽化和液化》教案三篇篇一:《汽化和液化》教案篇二:《汽化和液化》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二、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2.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三、德育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3.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渗透事物的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将酒精抹在毛玻璃片上放在投影仪上投影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什么?生活中有类似现象吗?毛玻璃上的酒精、地上的水和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通过下面的想想做做看看能否知道.二、进行新课看课本4.3—1,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塑料袋像拧麻花一样拧紧,尽量把塑料袋中空气排尽,然后再把口用线或橡皮筋扎紧.将塑料袋沉入80 ℃以上的热水中,看到什么变化?拿出来凉一会儿,看到什么变化?师:现在根据观察和所提出问题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启发、鼓励学生都参与讨论和辩论).师: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形式,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它们.1.汽化和液化[探究]水的沸腾师:我们每天要喝开水,开水是水烧开,也就是水沸腾,现在回忆一下烧水时的有关情况,提出想了解什么?师:问题提出来,大家先大胆猜测,相互讨论,制定方案,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师:我们现在分两大组.一大组用冷水做,另一大组用热水做.仔细观察,最后得出结论.(学生们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强调,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一切完成后.查看记录,也可参与学生们的讨论.)师:开始给冷水加热时,由于水中溶有空气,在器壁上生成气泡,气泡中含有空气和水蒸气,继续加热,气泡受热膨胀,当气泡大到一定程度,由于浮力,气泡脱离器壁开始上升,气泡上升温度降低,气泡内的大部分水蒸气要液化成水,气泡外边压强大于气泡内气体压强,气泡变小.2.沸腾学生总结: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师:液体沸点与大气压有关,以后要学.像我们用的高压锅,锅内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所以高压锅内水的沸点也高于100 ℃.而高原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所以高原上水的沸点低于100 ℃.[想想做做]纸锅烧水师:我们现在用桌子上那张光滑的厚纸,做成小纸锅,纸锅里装些水,放到火上加热.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以上,观察到什么.(学生们做,教师巡回指导)3.蒸发让学生对比沸腾特点得出:蒸发——是一种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探究,现猜想,后实验验证——强调控制变量法)a.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b.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c.液体表面流动的气流越快蒸发越快.(2)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有致冷作用.看课本图4.3—5,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学生们相互讨论、教师启发诱导4.使气体液化的两种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师: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这是液化的一种途径.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这是液化的第二种途径..既然液化是汽化逆过程.那它是吸热还是放热?能用例子解释吗?三、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了液化和汽化,汽化有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过程要吸热.液化过程要放热.四、布置作业P83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五、板书设计1.汽化和液化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2.沸腾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在沸腾过程要吸热.3.蒸发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a.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b.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c.液体表面流动的气流越快蒸发越快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有致冷作用4.使气体液化的两种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 第三章 3.3 汽化和液化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 第三章 3.3 汽化和液化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3.3 汽化和液化教案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复习检测上节课所学知识:(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_____,热。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_____。

热。

(2)晶体熔化和凝固时的规律是什么?(3)晶体温度在熔点和凝固点所处的状态是什么?2、导入:教师提出问题:晒在太阳下的衣服一会儿就干了,衣服上的水那里去了?(学生猜想)教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一问题。

3、出示学习目标,同学齐读,理解。

二、自主预习梳理新知阅读教材,梳理本节知识点,并标注在教材中。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目标导学一:沸腾1.创设情景:烧开水时如果不断加热会发现壶里的水会沸腾。

2.归纳小结:物理学中把液态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称为沸腾。

3.实验探究: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4.猜想和假设:既然沸腾是日常生活中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现象,让同学们相互讨论、思考和猜想,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猜想列在黑板上,并进行归类。

如:水沸腾时温度会上升,停止加热水不会沸腾……5.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6.明确了实验目的,让学生根据需要确定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钟表。

7.教师提示:为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观察水沸腾时发生的现象,应尽量缩短水沸腾前的加热时间。

要求教师在课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

节省时间的方法:①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但为了便于观察,水还应有相当的深度(约10 cm左右),所以建议用小号烧杯,或使用大号试管(水约150 mL)做此实验;②实验中用热水进行加热;③从开始加热起至95 ℃左右,必须在烧杯或试管上加纸盖,95 ℃以后将纸盖拿掉;④拉长酒精灯灯芯同时剪断烧焦的灯芯,在灯芯中加入细铜丝,使火焰比较猛烈;⑤注意调整酒精灯和石棉网之间的距离,用酒精灯温度最高的外焰加热。

8.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学会分工合作,如计时、观察气泡变化、温度的变化,温度计的使用方法、酒精灯的正确操作在此得到进一步的复习巩固,要求同学们将观察到的数据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汽化和液化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2.掌握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和条件;3.熟悉汽化和液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汽化的概念和特点;2.汽化的过程和条件;3.液化的概念和特点;4.液化的过程和条件;5.汽化和液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了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和条件;2.掌握汽化和液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导入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思考,如:“当水烧开后会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铁路轨道上有水泡会影响铁轨的使用?”等。

引入课程主题。

步骤二:知识讲解(20分钟)1.汽化的概念和特点:–汽化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是一种吸热过程,需要热量来提供能量。

2.汽化的过程和条件:–汽化过程: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热运动速度增快,液体变为气体;–汽化条件:温度达到物质的沸点,外界给予足够的热量。

3.液化的概念和特点:–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一种放热过程,释放出热量。

4.液化的过程和条件:–液化过程: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热运动速度减慢,气体变为液体;–液化条件:温度低于物质的沸点,气体获得足够的冷量。

步骤三:实验展示(2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展示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和条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1.实验一:汽化实验–实验材料:水、烧杯、热源(酒精灯或炉子);–实验步骤: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中,加热水直至水沸腾,观察水的汽化过程。

2.实验二:液化实验–实验材料:液态气体(如液化气)、饮水机等;–实验步骤:将液态气体放置在饮水机中冷却,观察气体的液化过程。

步骤四:合作探究(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下列任务:1.小组讨论: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汽化和液化的应用,并列举出至少三个例子。

2.小组分享: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自己所列举的汽化和液化的应用例子,并进行讨论。

《汽化和液化》精品教案

《汽化和液化》精品教案

第三章课题3《汽化和液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水的沸腾现象的探究,体会探究学习的方法。

(2)学会用图像这种直观的方法表示物理量的变化。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1)了解汽化和液化的基本知识。

(2)知道蒸发可以致冷及应用。

【教学难点】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能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水槽、塑料口袋;酒精、热水、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纸盖【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洒水车喷洒路面的图片,冬天说话会有哈气出现的图片,展示狗在夏天伸出舌头的图片。

【过渡】洒水车喷洒过的路面,过一会就会变干,晾晒的衣服也会慢慢的丢失水分,寒冷的冬天,我们在室外说话的时候会有哈气出现。

炎热的夏天,狗狗们会伸出舌头以散去热量。

这些现象都应该怎么解释呢今天,我们就来寻找答案。

二、新课学习1、汽化和液化【演示实验】老师把滴有酒精的塑料袋(不让学生看见内有酒精)挤瘪,排净空气后将袋口扎紧,放入热水中。

学生观察现象。

再讲袋子放入冰水中,观察现象。

【分组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老师请学生闻一闻、看一看口袋内有什么。

【过渡】通过刚才的小实验,我们可以看到,滴有酒精的袋子在热水中会膨胀,这说明酒精变成了液体,在物理学中,我们就把这种现象称为汽化,在凉水中,又重新变为了液体,这种现象称为液化。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3)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过渡】日常生活中,大家肯定都看到过水烧开的情景,这其实就是沸腾。

下面,我们来亲自动手进行这个实验。

2、沸腾(1)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精品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3、3汽化和液化 教案word版

精品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3、3汽化和液化 教案word版

3.3汽化和液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液体蒸发时所具备的基本特征。

2.了解蒸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液体沸腾的条件与特征,理解沸点的概念。

4.知道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汽化时物质要吸热。

5.会画液体沸腾图像。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液化放热。

2.知道液化的两种方法。

3.通过对汽化和液化的总结比较,能区别二者的不同。

4.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资源】
1.实验器材:圆锥瓶、蒸发皿、冰块、热水、温水、注射器、橡皮塞、乙醚。

2.课件:生活中的液化现象(录像);液化石油气。

3.图片:水蒸气的凝结、露、雾。

【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汽化和液化
备课时间
10、17
课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验蒸发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蒸发的吸热本质,了解蒸发可以制冷的应用;了解沸腾现象;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现象,记录数据,描绘图象,经历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体会物理实验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物理变化的方法。(2).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
C.止火后水分开始大量蒸发D.止火后水面上的温度低于100℃;大量水蒸气液化为小水滴形成“白气”
4.夏天有人用湿毛巾包在牛奶瓶外,希望牛奶不致很快变质。从物理学角度来看,这种做法()
A.毫无意义,因为物体间温度相同时不发生热传递
B.错误,湿毛巾包裹使奶瓶散热困难,牛奶反而要变质
C.正确,湿毛巾中的水分蒸发,要从奶瓶吸收部分热,有降温作用,从而延缓牛奶变质
16.在制药时为了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生素不能在超过80℃的温度下提取,应采用的方法是【】
A.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B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
C.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D.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物质

酒精
植物油
沸点(℃)
约35
75
约280
17请运用你所学物理知识指出“特异功能”的真相:现象:表演者从沸腾的油锅中取物,手却未被烫伤。真相:锅中除了植物油,还有下列三种物质中的___。
8.通过观察图4所示的三幅晒衣服的示意图,结合日常生活的经验,可知: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液体的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有关
9.图4—4中,小烧杯A和大烧杯B内都装有水,A与B不接触,把B放在火上加热,使B中的水沸腾,在继续加热时【】A.烧杯A内的水会沸腾B.烧杯A内的水不会沸腾C.烧杯A内的水会逐渐减少D.烧杯A内的水不会减少
11.夏天用电风扇吹,人会感到凉快,这是因为【】
A.电风扇吹出的风能产生冷气B.电风扇吹出的风能降低空气的温度
C.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吸收人体的热量D.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加速人体表面水分的蒸发
12.生活中常用碗炖食物(碗不与锅接触),当锅里的水沸腾后,碗中的汤【】
A.会沸腾的慢一点B.同时沸腾
C.不会沸腾,温度为100℃D.不会沸腾,温度低于100℃
5.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你知道吗?厨房中也包含着很多物理知识.如手拿刚出笼的馒头时,若先在手上沾些冷水,就不会感到很烫,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的缘故.
6、水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常情况下,水在沸腾时温度将(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水汽化时需要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7 .有些宾馆、饭店的洗手间里装有感应式热风干手器,洗手后把手放在它的下方,热烘烘的气体就会吹出来,一会儿手就烘干了.它能很快把手烘干的理由是:(1)热风提高受伤的水分温度,加快手上水分的(2)热风同时.
2.晾晒衣服时,我们用衣架把衣服晾干,是为了增大液体的________,放在太阳下,是为了提高液体的________,再放在通风处,是为了加快________________使衣服尽快晒干。
3、人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同质量的100℃的水烫伤厉害,这主要是因为水蒸气
的缘故。
1.雾与露是空气中水蒸气___形成的。()A.熔化B.汽化C.液化D.凝固
2.夏天对着开水杯“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________,使水温下降。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这是因为水气遇冷________,使手表面温度升高。
3.在卫生间里洗热水澡时,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两种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分别是和。
4.把烧红的铁块放到冷水中,听到一阵“哧哧”的响声,并看到水面上有“白气”,在这个过程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_。
讲评:
(1)冬天早晨出来跑步,嘴里往外呼“白气”,是_____现象.
强调“白气”属于液态,水蒸气是无色的,该现象属液化。
2.夏天对着开水杯“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________,使水温下降。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这是因为水气遇冷________,使手表面温度升高。
“吹气”:加快空气流动促进蒸发,而蒸发吸热,所以开水变凉。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分析与总结:
1沸腾的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和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
2沸腾时需要热,且达到一定的温度,有大量的气泡上升,上升过程中逐渐,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3水在沸腾的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________,这个温度叫做________。
10端午节,小施和小李帮妈妈煮粽子。煮粽子的水烧开后,小施认为要继续将火烧得很旺,使锅内水剧烈沸腾,这样会很快将粽子煮熟。小李则认为,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让锅内水微微沸腾,同样能很快将粽子煮熟。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__________________。你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槽、塑料口袋、冰棍、苹果;酒精、热水、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纸盖
教学过程
调整修改
【合作探究】活动一
1阅读课本85页想想做做,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塑料袋中滴入的是_____态的酒精,将其放入热水中后,袋子有何变化?袋子变______,袋中酒精变成了______态。这种物质从_____态变为______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C、“冰棍”和“棒棒糖”都熔化了D、“冰棍”和“棒棒糖”都溶解了
20“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
C.“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的情感。(2通过实验培养善于实践和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及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达,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准备及方法
液体沸腾的条件:12
了解几种液体的沸点87页。
活动三:蒸发
1、蒸发的定义:蒸发是液体在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发生的较缓慢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1、_ _2、3、所以,要加快液体的蒸发可以:12
3
根据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说明我们在晾晒衣服、粮食时如何体现的?
2蒸发的应用:蒸发致冷,用酒精和温度计做一下89页的想想做做,知道液体在蒸发过程中热,致使液体后它依附的物体温度。
12.生活中常用碗炖食物(碗不与锅接触),当锅里的水沸腾后,碗中的汤【】
A.会沸腾的慢一点B.同时沸腾
C.不会沸腾,温度为100℃D.不会沸腾,温度低于100℃
14、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蒸发吸热。
第二课时
汽化和液化学案二
1.写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
(1)冬天早晨出来跑步,嘴里往外呼“白气”,是_____现象.(2)冰雪化成水,是______现象.
(3)洗过的衣服晾干了,是_____现象.(4)钢水变成钢锭,是_____现象.(5)夏天,自来水管常“出汗”,是______现象.(6)掀开沸水锅的锅盖,可以看到有水从锅盖上滴下,这是_____现象。(7)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外面进到暖和的屋子里,镜片上往往会出现水珠,这是______现象.
13夏天有人用湿毛巾包在牛奶瓶外,希望牛奶不致很快变质。从物理学角度来看,这种做法【】A.毫无意义,因为物体间温度相同时不发生热传递
B.错误,湿毛巾包裹使奶瓶散热困难,牛奶反而要变质
C.正确,湿毛巾中的水分蒸发,要从奶瓶吸收部分热,有降温作用,从而延缓牛奶变质
14、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2.生活中常用碗炖食物(碗不与锅接触),当锅里的水沸腾后,碗中的汤()A.会沸腾的慢一点B.同时沸腾C.不会沸腾,温度为100℃D.不会沸腾,温度低于100℃
3.对锅加热,里面的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并不明显;如突然止火,水面上很快出现很多“白气”,这是因为()A.沸腾时水不蒸发B.沸腾时水面上的蒸气高于100℃
(2)将胀大的袋子从热水中取出后放在桌面上一段时间后,袋子又有何变化?____________袋中又出现了_____态的酒精。这种物质从_____态变为______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活动二:[探究]水的沸腾:
实验进行时注意观察水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
时间/min
18我国古代有许多艺术性、科学性较高的饮器。有一种杯叫“常满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圆锥体,放在空气中,不断有水滴产生,使其常满。关于此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杯中的水是水蒸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B、杯中的水是空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C、利用杯子在缺少水源的崇山峻岭中能自动“生”水
19午饭后,小明和小玲来到商店,小明买了根“冰棍”,小玲买了根“棒棒糖”。当他们把冰棍和棒棒糖放进嘴里后,都慢慢消失了。下列对于这一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冰棍”溶解了,“棒棒糖”熔化了B、“冰棍”熔化了,“棒棒糖”溶解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