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 大家规家训

合集下载

中华传统家训家规

中华传统家训家规

中华传统家训家规中华传统家训家规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对于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中华传统家训家规的相关参考内容。

1. 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中华传统的基本道德要求。

作为子女,我们要尊敬父母、孝顺父母,不离不弃,不忘初心。

孝敬父母的方式可以包括经济支持、关心照顾、尊重意见等。

2. 忠诚正直中华传统家训注重培养忠诚正直的品质。

忠诚意味着对家人和国家的忠诚,不背离家庭和民族的利益。

正直意味着廉洁正直、真实无欺,不做虚伪的事情。

3. 乐善好施乐善好施是中华传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家庭的财富不仅是为了自己享用,更要善待他人。

乐善好施的方式可以包括捐助贫困学生、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等。

4. 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表现。

我们要遵守诺言,言行一致,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履行。

不撒谎、不欺骗他人,做到真实守信。

5. 尊敬师长尊敬师长是中华传统家训的核心要求之一。

尊重老师、尊重长辈,学会从他们身上汲取知识和经验,是一种传统的美德。

我们要向老师学习,向长辈请教,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6. 勤奋好学勤奋好学是中华传统家训的重要内容之一。

努力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不仅是为了自己更好的发展,也是为了家庭和社会的进步。

7. 注重身体健康中华传统家训注重身体健康,强调养生保健。

我们要注重运动锻炼,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饮食均衡,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家庭和社会做贡献。

8. 爱护环境中华传统价值观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爱护自然环境,减少浪费,推广绿色出行,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子孙后代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9. 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是中华传统家训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要尊重他人,注重友善、宽容,与人为善,以和为贵,不与他人产生争执和矛盾。

10. 培养家国情怀培养家国情怀是中华传统家训的重要目标之一。

我们要热爱祖国,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传承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贡献。

古代最经典的十大家风家训

古代最经典的十大家风家训

古代最经典的十大家风家训
古代最经典的十大家风家训包括:
1. 周公《诫伯禽书》中提到“一饭三吐哺”,意为要谦虚恭敬,把对方奉为贤者,认真请教。

2. 诸葛亮《诫子书》中提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味着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冷静,才能实现远大的志向。

3. 司马谈《命子迁》中提到“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要善待父母、忠君报国和实现个人价值。

4. 颜之推《颜氏家训》中提到“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意在强调培养个人能力和技能的重要性,比积累财富更重要。

5. 李世民《诫皇属》中提到“每餐一食,则念耕夫”,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尊重和感激,要珍惜食物,不忘初心。

6. 包拯《包拯家训》中提到“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强调了廉洁自律的重要性,严格要求家族成员不得违法乱纪。

7. 欧阳修《诲学说》中提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强调了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要不断琢磨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

8. 袁采《袁氏世范》中提到“厚于责己而薄责人”,意味着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多反思自己的过错,少指责别人的不足。

9. 朱柏庐《朱子家训》中提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意味着做事要有计划和准备,不要等到事情发生了才手忙脚乱。

10. 李毓秀《弟子规》中提到“凡是人,皆须爱”,强调了人与人之间要互
相关爱和尊重,无论身份地位如何。

这些家风家训对于现代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它们不仅传递了古代人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也为我们树立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古代家规家训大全

古代家规家训大全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许多经典的家规家训,以下列举其中一部分:
1.黄氏家规:孝亲敬长,人有祖宗,犹水木之有本源,不可忘也。

父母罔极之恩,同于天地。

2.朱子家训:落落三百余文,千古治家之经。

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

3.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袁黄《了凡四训》: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

5.乔家大院楹联: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

6.张英《聪训斋语》:读书可以增长道心,为颐养第一事也。

7.曾国藩《曾文正公家书·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致诸弟》: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8.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9.司马光《训俭示康》: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这些家规家训包含了为人处世、读书治学、修身养性、勤俭持家等方面的智慧,对个人的成长和家庭的和谐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历代名人家规家训精选

中国历代名人家规家训精选

中国历代名人家规家训精选
中国历代名人的家规家训是他们家族智慧和价值观的结晶,对后人具有很大的启迪和影响。

以下是一些中国历代名人家规家训的精选:
孔子《论语》中的家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陆游家规: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为人心虚,何限于声色。

王阳明家规:
心即理,理即道。

知行合一,实践为上。

曾国藩家训: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梁启超家训:
知识分子要为国家谋幸福,不要只为自己寻求幸福。

知识分子要有大爱精神,不要只关注狭隘的个人利益。

钱钟书家规:
读书是为了培养一个好品格,而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

世界上没有无足轻重的工作,只有无能轻重的人。

以上是一些中国历代名人家规家训的精选,这些家规家训代表了他们对人生、道德和社会的思考和价值观,对于我们今天仍然具有启发和借鉴的意义。

中国传统家规家训10条

中国传统家规家训10条

中国传统家规家训10条
1、顺服父母:儿女要懂得尊敬父母,服从父母的教诲,按照老光棍的意愿办事,在生活上要为父母尽心尽力。

2、孝敬长辈:敬老尊贤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深厚的长辈也
要尊敬并依照老人的意见行事。

3、尊敬师长:在学习和工作中要体现对师长的尊敬,严格遵守师长的规定,
倾听师长的教诲,以学习师长的见识、智慧和学识。

4、誓尽忠孝:儿女应当尽孝道,表现出忠孝敬老的尊严美德,及时关心照料
长辈衣食住行,帮助老人解决家庭生活中的烦心事和疑惑。

5、重视婚姻仪式: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婚姻“以礼聘之”,婚姻仪式是表达彼
此情感、展示爱情神圣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当有礼貌和尊重礼仪。

6、相亲亲善:要尊重亲戚之间的关系,坚持和睦相处,保证这种亲属关系的
稳定,互相推心置腹,与亲人同甘共苦,把家庭和睦团聚维持下去。

7、讲义气:要养成体力勤劳的习惯,勤劳致富,严守诺言,讲义气,彼此间
要互相关怀,提高节俭的意识,相互帮助,这样才能促进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

8、珍惜物品:要珍惜物资,勤俭节约,经济实惠,有节制地使用家里的物资,不浪费家里的物品,自觉维护家中的物质财富,保持家庭物品完好全新。

9、爱护财产:要积极发展家庭收入,安排家庭财产,将家里的钱财用合理地
安排,分清平均地花费,不大肆挥霍,有的放矢地运用,增加家庭财富。

10、倡导健康:饮食要健康,尽量少吃辛辣之品,多吃新鲜的蔬菜,不多喝酒,要注意自己的身体,生活作息有规律,及早发现身体小病及时治疗,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调节心情,放度方能增进健康。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篇1一、养子须教子1、须知孺子可教,勿谓童子何知。

(《增广贤文》)2、养不教,父之过。

(《三字经》)3、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增广贤文》)4、富若不教子,钱谷必消亡;贵若不教子,衣冠受不长。

(《增广贤文》)5、居家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增广贤文》)6、能师孟母三迁教,定卜燕山五桂芳。

(《增广贤文》)7、训子须从胎教始,端蒙必自小学初。

(《增广贤文》)8、人品须从小作起,权宜苟且诡随之意多,则一生人品坏矣。

(家诫要言)9、立身作家读书,俱要有绳墨规矩,循之则终生无悔无尤。

(家诫要言)10、儿小任情骄惯,大来负了亲心。

(《小儿语》)11、凡好何须父业,儿若不肖空积。

(续小儿语)12、要求子顺,先孝爷娘。

(续小儿语)13、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

(《增广贤文》)14、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娇。

(《增广贤文》)15、事亲须当养志,爱子勿令偷安。

(《增广贤文》)16、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牛马。

(《增广贤古代经典文17、凡人皆有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曾国藩家书》)18、京师子弟之坏,无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

尔与诸弟其戒之,至嘱至嘱。

(《曾国藩家书》)19、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

(《曾国藩家中》)二、仁爱1、百善孝为先。

(《赠广贤文》)2、孝当竭力,非徒养生。

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

(《增广贤文》)3、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治文贤文)4、毋令长者疑,毋使父母怒。

(家诫要言)5、当少壮时,须体念衰老的酸辛。

(《增广贤文》)6、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

(《增广贤文》)7、早把甘旨当奉养,夕阳光景不多时。

(《增广贤文》)8、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增广贤文》)9、尊师而重道,爱众而亲仁。

(《增广贤文》)10、孤寡极可念者,须勉力周恤。

古代家训家规100条

古代家训家规100条

我国古代家训家规100条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家庭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诸多诸如曾国藩家训之类的家庭管理、教育、相处文化,对我国家庭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意义,也促进了我国家庭的和谐、和睦。

现将我国历史上广为流传的100条家训整理成册,相关家训如下。

1、夫妻相敬,举案齐眉,婆媳相让,一家和气。

2、少壮不努力,老大被人讥;少壮不立业,老大徒伤悲。

3、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勤学苦练,努力登攀。

4、做了好事莫夸耀,做了错事敢担当。

5、子孝父严,母慈媳敬,兄友弟尊,妇温夫爱,睦邻亲友,家道始兴。

6、以德服人者昌,以理服人者顺,以信服人者智,以威服人者亡。

7、是非面前不含糊,原则问题守底线。

8、宁向直中取,莫向曲中求。

9、须知男女终有别,坚守道德莫超越。

10、债不可轻举,语不可轻言,行不可冲动,学不可半废。

11、诚实守信,勤劳致富。

12、以德交友,以友为邻,诚信为上,帮困扶贫。

13、做事要勤,做人要忠。

14、团结友善,勤俭自强。

15、为人讲诚信,不怕家不富。

16、勤勤恳恳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17、孝父母,友兄弟,爱儿女,友邻里。

18、不求万贯家财,但求健康平安。

19、耕种要勤,言语要真,买卖要公,做人要诚。

20、人胜我,勿生嫉妒,人弱我,勿生鄙吝。

21、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兢兢业业读书,勤勤恳恳治家。

22、处世以谦让为贵,做人以诚信为本。

23、宁让人,勿使人让我,宁吃亏,勿使人吃亏。

24、与人为善,与邻为友,严己宽人,既往不咎。

25、家有老千般好,好儿女多行孝,家有孝是希望,精心栽培生长旺。

26、攒钱聚财,取之有道,男女老幼,处之有方。

27、干本份活,行侠义事,做正直人。

28、和睦友善,勤俭节约,科技致富,读书为先。

29、积谷防饥,积德防老,送子读书,儿行孝道。

30、读书明理,修身养性,薄财重义,为国为民。

31、肩担道义,胸怀天下,诚实劳动,四海为家。

3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3、有毒物莫吃,违法事莫做。

中国传统文化的家规家训

中国传统文化的家规家训

中国传统文化的家规家训咱们来聊聊咱们中国传统文化里头,那些个家规家训,那可是咱老祖先留给咱们的宝贵财富,跟咱过日子,教孩子,那是一点都不含糊。

一、孝顺为先,家和万事兴你想啊,咱们中国人讲究个“百善孝为先”,这可不是说说而已。

你瞅瞅村里老王头,每天早上给老爹老娘端茶送水,晚上还陪他们唠嗑,那邻里间谁不夸他孝顺?孝顺啊,就像是家里那盏不灭的灯,照亮了咱前行的路,也让家里头暖洋洋的。

家和了,外面的风雨再大,咱们心里也有个避风港,啥事儿都能顺顺当当的。

二、诚实守信,立人之本“人无信不立”,这话可不是白说的。

小时候,我妈就常跟我说:“说话算话,吐个唾沫都是个钉儿。

”那时候不懂,长大了才明白,这诚实守信啊,是咱们做人的根本。

你答应了别人的事儿,就得想方设法给人家办到,不然啊,以后谁还敢信你?再说了,你自个儿心里头也过不去那道坎儿,对吧?三、勤劳节俭,持家之道“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这不仅仅是说说而已,更是咱们中国人勤劳节俭的真实写照。

你看看那些个老辈人,天不亮就起来忙活,晚上黑灯瞎火还舍不得歇着,为啥?还不是为了给家里多挣点,让日子过得宽裕点。

咱们啊,也得学学这股子劲儿,别整天想着天上掉馅饼,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才是硬道理。

至于节俭,那就更不用说了,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咱们得学会精打细算,别大手大脚地花钱,那样儿可不行。

四、尊老爱幼,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话听起来就让人心里头暖洋洋的。

咱们中国人啊,最看重的就是这个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你看那公交车上,年轻人主动给老人让座;你看那幼儿园里,老师耐心地教孩子们唱歌跳舞。

这些都是咱们中华民族的美好品质啊!咱们得把这些好传统一代代传下去,让咱们的孩子也学会尊重长辈,爱护幼小。

五、读书明理,知书达礼“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这话虽然听起来有点俗气,但道理却是实实在在的。

咱们中国人啊,历来就重视读书学习。

为啥?因为读书能让咱们明理啊!明理了才能知道啥是对啥是错,才能做个有道德有素质的人。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家规,意味深长,读懂受用一生!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家规,意味深长,读懂受用一生!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家规,意味深长,读懂受用一生!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家规,意味深长,读懂受用一生。

1. 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贱不足恶,可恶是贱而无能。

--彭玉麟贫穷并不是羞耻的事情,可羞的是贫穷却没有志向;低贱并不会让人觉得可恶,可恶的是低贱却又没有能力。

2. 古人仕学兼资,吾独驰驱军旅。

君恩既重,臣谊安辞?--卢象升《居官日省录》古人为官时也兼及治学之道,从以不断充实自身,而我却只能整日忙碌奔波于军旅之中。

皇恩如此浩荡,作为臣子的又怎么能不誓死效命呢?3. 博士买驴,书券三纸,尚未见一驴字。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博士:战国时称博学的人,秦、汉为官职名,秦有博士七十人,汉武帝时置五经博士,后泛指儒生学士。

博士买驴,书契写了三张纸,还未写到驴字。

讥讽酸儒言语拉杂,不着边际。

也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绕了半天圈子不及正题。

4.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

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朱子家训》。

每天刚刚微亮的时候,就会起床。

用水洒湿台阶上有灰尘的地方,用扫帚扫地,使得房子里面和外面都要整洁。

黄昏的时候便休息,睡前将房门关好,一定要亲身检查。

5. 今诲汝等,居家孝,事君忠,与人谦和,临下慈爱。

--《贾昌朝家训》今天教诲你们,居家中要懂得孝顺长辈,在朝为官要懂得忠君为国,待人要和善谦恭,对待晚辈要慈爱。

6.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我性不喜华靡。

--司马光《训俭示康》我出生在一个历代贫寒的家庭,清正、节俭的家风作为古训历代传承。

我的性格也崇尚简朴,不喜欢华丽奢侈。

7. 立志之始,在脱习气。

习气熏人,不醪而醉。

其始无端,其终无谓。

--王夫之《示侄孙生蕃》立志最开始要做的,首先就是要改正和革除自身不良的习气。

不良习气时刻影响着人生,就像不喝酒也会因为酒气而醉醺醺一般。

这种坏习气来去没有踪迹可寻,没有开始的预兆也没有最终结束的迹象。

8.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清·蒋伊《孝友堂家训》。

中华传统家训家规

中华传统家训家规

中华传统家训家规
9. 家风家训:强调家族价值观和传统,维护家族的荣誉和团结。
10. 忠诚:对国家、社会和家族保持忠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中华传统家训家规,不同家族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家训家规。这些家 训家规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家族的凝聚力和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 勤奋:强调勤劳努力,懈追求进步,注重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家族的繁荣。
中华传统家训家规
4. 仁爱:倡导关爱他人,乐于助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5. 谦逊:提倡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保持谦和的态度。 6. 纪律:注重遵守规章制度,自律自省,守法守纪。 7. 教育: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子孙的道德品质和知识素养。 8. 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包括礼仪、音乐、书法、绘画等。
中华传统家训家规
中华传统家训家规是中国古代家族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家族长辈对后代子孙传授的 道德准则和生活规范。这些家训家规以教育子孙为目的,旨在培养良好的品德、行为和家庭 价值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华传统家训家规:
1. 孝道:强调孝顺父母、尊敬长辈,要体现对家族的责任和尊重。
2. 诚信:鼓励诚实守信,讲究言行一致,重视信誉和道义。

中华优秀家训家规

中华优秀家训家规

中华优秀家训家规
1、孔府: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2、杨震: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3、闻喜裴氏:厚德载福,宽让能宁。

4、诸葛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5、王羲之:执事有恪,厥功为懋。

6、客家家训:在官无傥来一金,居家无浪费一金。

7、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8、颜之推:与善人居,如如芝兰之室。

9、钱鏐: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

10、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1、包拯: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12、司马光: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13、张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14、苏东坡:以迈往之气,行正大之言。

15、黄庭坚:藏万卷书可教子,遗金满籯常作灾。

16、《徐氏家谱》家规:
一、尊先祖,孝父母,赡老幼;
二、睦家庭,和社会,善乡邻;
三、端身范,教子女,勤俭业;
四、保生态,重自然,健肌体;
五、敬师表,重读书,崇科学;
六、守诚信,敦礼让,举公道;
七、知荣耻,懂感恩,济弱困;
八、绳祖武,铭训规,贵践行。

家训:
爱国守法,睦族敬宗。

仁爱为本,诗礼传家。

格物致知,精进有为。

家规家训10条

家规家训10条

家规家训10条
1、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安家两字,曰让与忍。

4、振作那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

5、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

6、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君子必慎交游焉。

7、贫莫断书香,贵莫贪贿赃。

8、一言一动常思有益于人,惟恐有损于人。

9、后生才锐者,最易坏。

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

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

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

吾(w ú)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wú)贻(yí)后悔。

10、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能慎独,册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流传的家规家训

中国传统文化中流传的家规家训

中国传统文化中流传的家规家训
1.朱柏庐《朱子家训》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诸葛亮《诫子书》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颜氏家训》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君子必慎交游焉。

4.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5.《治家格言》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

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思。

6.《家诫要言》
知有己不知有人,闻人过不闻己过,此锅本也。

故自私之念,萌则铲之,谗谀之徒至则却之。

7.《家庭谈训》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8. 曾国藩《家书》
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持家、旺家、传家(收藏)

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持家、旺家、传家(收藏)

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持家、旺家、传家(收藏)家规是祖上对家族内人的行为规范。

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法。

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传统家训家规中,包含了很多做人处事的智慧。

而且家规都是非常质朴的,真诚而实用,可以说这些古代的家规是中华民族的巨大财富,是对所有中华儿女的教诲。

一、姬旦《诫伯禽书》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周公。

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周成王亲政后,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

译文:亲戚故人没有发生严重过失,就不要抛弃他。

不要对某一人求全责备。

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会与牛竞争力的大小;即使飞跑如马,也不会与马竞争速度的快慢;即使智慧如士,也不会与士竞争智力高下。

德行广大者以谦恭的态度自处,便会得到荣耀;聪明睿智而用愚陋的态度处世,你将获益良多。

赏析:《诫伯禽书》讲的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

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

你怎能不慎重呢?”二、孔子家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译文:这句话意思很明了。

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就是小步快走。

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地这样走过去,这叫“趋”。

那么孔鲤看见父亲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着头“趋”,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没有。

”不学诗何以言“——不学诗怎么会说话?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还没有”。

”不学礼何以立“不学礼怎么做人?赏析:这个故事就叫做“过庭语”,也叫“庭训”。

后来根据这个故事,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在古代就叫“庭训”。

古代的家规家训

古代的家规家训

古代的家规家训1. “咱老祖宗说了,食不言寝不语,吃饭的时候可别乱说话呀!”- 那天吃饭时,我正想和妹妹说个好玩的事,妈妈就这么来了一句。

我看着满桌的饭菜,心想,老祖宗这规矩还真严格呀,那要是不小心说了话会怎样呢?不过这也让我们吃饭变得更专心了呢。

2.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都给我早点起来,别懒懒散散的!”- 早上,爸爸在客厅大声喊着。

我揉着眼睛,心里嘀咕着,早起真的好难呀,但又想到早起能做很多事,好像也不错。

就像每天早起的爷爷,总是能精神饱满地开始一天。

3.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别歪歪扭扭的!”- 我在沙发上躺着看电视,奶奶看到了就这么说。

我赶紧坐好,心想,平时还真没注意这些呢,这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还真是提醒了我要注意形象呀。

4.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总指望别人!”- 我撒娇让妈妈帮我收拾书包,妈妈就这么回我。

我只好自己动手,边收拾边想,是呀,自己动手才更有成就感呢,老祖宗真有智慧。

5. “百善孝为先,要孝敬长辈知道不?”- 过年的时候,爷爷对我们几个孩子说。

我看着爷爷,想到平时要多帮长辈做事,多关心他们,这就是孝顺吧。

6. “不能浪费粮食,那可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 有一次我不想吃碗里的米饭了,爸爸就严肃地说。

我看着那米饭,想象着农民伯伯在烈日下劳作的样子,赶紧把饭吃完了,可不能浪费呀。

7. “做人要诚实守信,不能撒谎骗人!”- 我不小心打破了杯子,正想撒谎,妈妈就这么教育我。

我红着脸承认了错误,心想,诚实真的很重要呢。

8. “要懂得分享,别那么小气!”- 我拿着心爱的玩具不想给小伙伴玩,妈妈就这么说。

我想了想,分享后大家都开心,多好呀,老祖宗说的真对。

9. “做事要认真,不能马马虎虎!”- 我做作业不认真,错了好多,爸爸就这么批评我。

我看着作业本,暗下决心,以后做事一定要认真仔细,就像老祖宗教导的那样。

10. “要团结友爱,别和同学闹矛盾!”- 在学校和同学有点不愉快后,回家妈妈就这么说。

古代家规十条

古代家规十条

古代家规十条
1.不要空言无事事,不要近视无远谋。

(陈毅《示儿女》诗)
2.读少则身暇,身暇则邪间,邪间则过恶作焉,忧患及之。

(家诫要言)
3.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柏庐《朱子家训》
4.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梁焘《家庭谈训》
5.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司马光《训俭示康》
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敕后主辞》
7.你发愤立志做个君子,则不拘做官不做官,人家都敬重你,故吾要你第一立起志气来。

——高攀龙《高氏家训》
8.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

——颜之推《颜氏家训》
9.贫贱而不可无者,节也贞也;富贵而不可有者,意气之盈也。

——方孝孺《家人箴》
10.器量须大,心境须宽。

一念不慎,败坏身家有余。

——吴麟徵《家诫要言》。

古人的家规

古人的家规

古人的家规
古代家规主要是指古人家庭中为了维持家风和家庭秩序而制定的规矩和原则。

每个家庭的家规可能略有不同,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古人家规:
1. 敬父母:古代儒家思想非常重视尊敬父母,所以尊敬父母是古人家规的基础,要孝顺父母,尊重他们的意愿和决定。

2. 孝道为先:尊敬长辈并不止于父母,同时也包括对祖父母、长辈和长者的尊敬和孝顺。

3. 和睦相处:家庭成员相互之间要和睦相处,互相尊重,避免争吵和纷争,保持家庭的和谐氛围。

4. 勤俭节约:古代注重勤劳和节俭,提倡吃苦耐劳和节约的生活方式,鼓励控制浪费,合理使用资源。

5. 教育子女:注重培养子女良好的品德和教育他们的技能,传授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6. 尊重长幼:亲属之间要根据年龄大小来尊重长幼关系,年长者有权威和决策权,年幼者要尊重并听从长辈的指导。

7. 克己奉公:家庭成员要树立公益意识,并乐于奉献自己的力量,为家庭和社区做出贡献。

8. 忠诚正直:亲友之间要保持忠诚和正直,忠诚于家庭,忠诚于友谊,以诚信和真实面对他人。

9. 尊重妇女:家庭中的女性应得到尊重和平等对待,妇女在家庭中有自己的地位和作用。

10. 勿贪图私利:家庭成员要避免贪婪和个人私利,注重公平和公正,不追求个人利益的损害家庭或社会的利益。

这些古人的家规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可以帮助家庭维持和谐、互敬互爱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20大家规家训持家、旺家、传家家规是祖上对家族内人的行为规范。

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法。

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传统家训家规中,包含了很多做人处事的智慧。

而且家规都是非常质朴的,真诚而实用,可以说这些古代的家规是中华民族的巨大财富,是对所有中华儿女的教诲。

一、姬旦《诫伯禽书》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周公。

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周成王亲政后,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

译文:亲戚故人没有发生严重过失,就不要抛弃他。

不要对某一人求全责备。

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会与牛竞争力的大小;即使飞跑如马,也不会与马竞争速度的快慢;即使智慧如士,也不会与士竞争智力高下。

德行广大者以谦恭的态度自处,便会得到荣耀;聪明睿智而用愚陋的态度处世,你将获益良多。

赏析:《诫伯禽书》讲的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

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

你怎能不慎重呢?”二、孔子家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译文:这句话意思很明了。

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就是小步快走。

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地这样走过去,这叫“趋”。

那么孔鲤看见父亲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着头“趋”,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没有。

”不学诗何以言“——不学诗怎么会说话?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还没有”。

”不学礼何以立“不学礼怎么做人?赏析:这个故事就叫做“过庭语”,也叫“庭训”。

后来根据这个故事,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在古代就叫“庭训”。

学诗和学礼,讲的是读书和做事,这是人生很重要的两个问题。

三、刘邦《手敕太子文》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

洎践阼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

追思昔所行,多不是。

尧舜不以天下与子而与他人,此非为不惜天下,但子不中立耳。

人有好牛马尚惜,况天下耶?吾以尔是元子,早有立意,群臣咸称汝友四皓,吾所不能致,而为汝来,为可任大事也。

今定汝为嗣。

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

以此故不大工,然亦足自辞解。

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

赏析:《手敕太子文》是刘邦病危时(前195年,汉高祖十二年三月)为确立嫡长子刘盈为帝位继承人,并对其进行谆谆告诫和嘱托而亲笔撰写的遗训。

在这篇遗训中,刘邦深悔早年轻薄文人之举,并以现身说法告诉儿子为学的重要性。

同年四月刘邦驾崩,五月,十六岁刘盈继皇位。

四、司马谈《命子迁》作者司马谈(?—公元前110),西汉夏阳(陕西韩城)人,子司马迁。

汉武帝时任太史令。

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赏析:司马谈学富五车,所以他后来做了汉武帝的太史令,通称太史公,掌管天时星历,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

司马谈在临死的时候,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这就是司马谈的《命子迁》。

司马谈希望自己死后,司马迁能继承他的事业,更不要忘记撰写史书。

司马迁不负父亲之命训,最终写出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名垂青史。

有人说,没有司马谈的《命子迁》,就没有司马迁的《史记》。

五、《诫子书》《诫外甥书》作者诸葛亮(181-234)的《诫子书》和《诫外甥书》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译文: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

(诫外甥书)译文: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情欲,去掉郁结在胸中的俗念,使几乎接近圣贤的那种高尚志向,在你身上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你内心震动、心领神会。

要能够适应顺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验,摆脱琐碎事务和感情的纠缠,广泛地向人请教,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绪。

赏析:诸葛亮46岁才得子诸葛瞻。

他很喜欢这个儿子,希望儿子将来成为国家栋梁。

诸葛亮有两个姐姐,二姐所生子叫庞涣,深得诸葛亮喜爱。

诸葛亮常年征战,政务缠身,但仍不忘教诲儿辈。

他写给诸葛瞻和庞涣的两封家书,被称为《诫子书》和《诫外甥书》。

六、琅琊王氏家训琅琊王氏有中华第一望族之称,自汉谏议大夫王吉“始家臬虞,后徙临沂都乡南仁里”,即开创了家族贵显的先河,后经东汉魏晋南北朝至唐末约一千年,族中竟有六百余人将名字刻在了人类文明史上,单宰相就出产了九十二位。

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乎让:此五者,立身之本。

译文:言行能一致,是信的极点;把美名推让给别人而自己承担过失,是德的极点;传播好名声使亲人显赫,是孝的极点;兄弟和乐,宗族欢欣,是悌的极点;在财物面前没有比谦让更好的了:这五条,是立身的根本。

七、《颜氏家训》作者颜之推(531—591),祖籍琅琊临沂,先世随东晋渡江。

他经历南北两朝,洞悉南学北学的短长。

历代对《颜氏家训》非常推崇,甚至认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反复刊刻,虽历经千余年而不佚。

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山中人不信有鱼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鱼。

赏析:颜之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思想学识,写成《颜氏家训》一书训诫子孙。

全书共有七卷计二十篇,各篇内容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但主要是以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讲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

他提倡学习,反对不学无术;认为学习应以读书为主,又要注意工农商贾等方面的知识;主张“学贵能行”,反对空谈高论,不务实际等。

八、钱氏家训无锡鸿山钱氏(原籍浙水),先祖吴越王钱鏐。

钱其琛、钱正英、钱学森、钱伟长、钱玄同、钱三强、钱基博、钱钟书、钱复、钱穆、钱逊……包括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华裔科学家钱永健,都是钱王后裔。

三十多世,仅遍布海内外的科学院院士就有100多人。

有评论称钱氏家族千年兴盛,近代俊彦接踵的原因出自家族重视传统教育的家庭教育模式,而《钱氏家训》所起的作用尤为重要。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

能改过则天地不怒,能安分则鬼神无权。

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

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

祖宗虽远,祭祀宜诚。

子孙虽愚,诗书须读。

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

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

赏析:《钱氏家训》基于儒家修齐治平的道德理想,从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四个角度出发,为子孙订立了详细的行为准则。

钱鏐在临终前,曾向子孙提出了十条要求,被后世称作《武肃王遗训》。

一千多年来,遗训和《家训》世代相传,更得到子孙后代的身体力行,成为立族之本,旺族之纲。

九、欧阳修《欧阳永叔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

人之性,因物而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付弈。

译文:玉不雕琢,就不能制成器物;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

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磨制作成器物,但也还是玉,不会受到损伤。

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

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赏析:欧阳修4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对他的教育很严格。

为节减开支,母亲用芦苇、木炭作笔,在土地或沙地上教欧阳修认字。

欧阳修在家训中希望儿子能继续养成读书的习惯,并从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

十、范仲淹家训范仲淹早年有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志向。

然后对子弟的教育也是忠恕之道,所以子孙发达,代有达人。

范仲淹立范氏义庄,也是很大的功德,对子孙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也奠定家族发达的基础。

苏州天平山的高义园,就是这些历史遗存。

妄想莫起,想亦无益,美色莫迷,报应甚速。

待人莫刻,一个恕字,作事莫霸,众怒难犯,女色莫溺,汝心安乎,淫书莫看,譬如吃砒,立身莫歪,子孙看样、果报莫疑、眼前悟出。

降惊莫损,及早回头,淫念莫萌,怕有报应。

暗室莫愧,君子独慎,国法莫玩,政令森严。

赏析:范仲淹为官清廉,尽职尽责,千古名篇 " 岳阳楼记 " 就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

其中的精华绝妙之句: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至今仍广泛传颁,激励后人。

一生治国有略,教子有方,他的两个儿子先后都成了宋朝的宰相,继续为实现他富民强国的远大理想而奋斗。

正是凭着这样的家训、家风,范仲淹家族兴旺数百年。

十一、《包拯家训》作者包拯(999—1062),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有“包公”“包青天”之美誉。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赏析:包拯以公廉著称,刚直不阿,执法如山。

他在晚年为子孙后代制定了一条家训,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

”又十四字。

“珙”者即包拯的儿子包珙。

包拯的这则家训是他生前对子孙的告诫,并让其子包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照后世。

这寥寥三十七字,凝聚着包公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虽千载之下,亦足为世人风范。

十二、宋·司马光《家范》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

古人有言曰:“慈母败子”。

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也,母败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数。

译文:当人母亲不担心她不慈祥,担心的是过于溺爱而不知道教导他们。

对于母辈,司马光认为:慈母之所以败子,关键在于爱而不教,只是过分的宠爱和溺爱。

它小则使儿女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知稼穑之艰,不晓生计之难;大则使儿女们任性孤行,不顾纲纪,无法无天,以至于干出不忠不孝、丧尽天良的事,到头来身入囹圄,身首异地,成为社会上的渣滓和罪人。

赏析:司马光自己说,《家范》比《资治通鉴》更重要。

他说;欲治国者,必先齐其家。

就研究立身处世和处理复杂的身边矛盾而言,《家范》确实比《资治通鉴》更重要,更实用。

现代人需要从古训中汲取智慧,做一个世事练达之人。

十三,《袁氏世范》袁采,生年不详,卒于1195年;1163年进士,后官至监登闻鼓院,类似负责信访接待,为官刚正。

《袁氏世范》是中国家训史上与《颜氏家训》相提并论的一部,真正做到了“垂诸后世”。

人之至亲,莫过于父子兄弟。

而父子兄弟有不和者,父子或因于责善,兄弟或因于争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