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地带性

合集下载

垂直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
减少,使到达山地的太阳总辐射随高度递增。 ❖ 有Βιβλιοθήκη 辐射随山地高度的变化,受到两个相反
因素影响。
❖ 一方面主要因大气柱中水汽含量减少和气温降 低,使到达地面的大气逆辐射急剧减弱;而另 一方面却因地面温度降低而减少地面向上辐射 的长波辐射。
❖ 有效辐射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取决于何种因素 占主导地位。这导致山地辐射平衡随高度的变 化无一致的趋势。无论如何,根据太阳总辐射 随山地高度递增、土温随高度变化不大的观测 事实,可以推断,山地与同高度自由大气间的 感热交换和潜热交换是山地热量损失的主要因 素。
一、垂直地带性的概念
❖ (一)定义 ❖ (二)形成条件和原因 ❖ (三) ❖ (四)
(一)定义
❖ 垂直地带性是指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综合体大致沿 等高线方向延伸,随地势高度发生垂直更替的规律。
❖ 它同时受到两种基本地域分异因素作用,是叠加了 地带性影响的非地带性在地表垂直方向的具体表现, 即垂直地带性与纬向地带性及经向地带性相互作用 共同支配着自然地理环境三度空间地域分异,被合 称为“三维地带性”。
❖ 在高山的峰脊,地表温度长期保持在0℃以下, 固体降水被长期滞留形成冰雪带。
3.小结
❖ 综合起来,一方面是热量和温度随高度的递 减,另一方面是水分随高度递增而后转为递 减,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了制约植被和相应土 壤发育的气候条件随高度的变化,也就产生 了山地自然带的垂直更替。
二、垂直地带谱
❖ 1.定义 ❖ 垂直地带谱是山地垂直带的更替方式。 ❖ 它反映了自然综合体在山地的空间分布格局,
(二)形成条件和原因
❖ 1.构造隆起和山地地形是产生垂直地带的前 提条件。隆起的山地达到一定高度以后,就 可分化出不同的垂直地带。
❖ 2.直接原因则是山地热量及其与水分的组合 随地势高度的变化。

高一人教版地理必修一课件:5.2.2垂直地带性和非地带性

高一人教版地理必修一课件:5.2.2垂直地带性和非地带性

新知探究
2、影响非地带性形成的因素:常见的引起非地带性分布现象的因素有 地形、洋流、陆地轮廓等。
新知探究
3、典型的非地带性现象:①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 西东南部、中美地峡东部等的热带雨林气候。
原因:①东北信风或东南信风从海上带来暖湿气流;②受地 形抬升形成大量降水;③暖流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作用
自主学习反馈
1.关于陆地环境地域分异,表述正确的是 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在各纬度带的表现相同 B.山地海拔越高,垂直自然带越多 C.垂直地域分异与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相同 D.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是太阳辐射和地球内能
(C)
自主学习反馈
图3为“自然带分布图”
2.甲自然带可能是
A.温带草原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苔原带
D.落叶阔叶林带
(B )
新知探究
一、垂直地带性 (一)基本特点
1、影响因素:海拔高低。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随着高度上升,从 山麓到山顶自然带会出现逐渐变化更迭的现象,这就是垂直地带性。
基带
新知探究
2、分异基础: 水热条件
新知探究
3、分异规律:①山麓自然带(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新知探究
课堂小结
一、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一)基本特点 1、概念;2、分异基础;3、分异规律 (二)影响自然带数量的因素 (三)雪线 ( 四 )植被线
二、非地带性 1、含义;2、影响因素;3、典型地区
课后作业
一、完成《垂直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课后作业1》 二、预习新课:通读课本P90-P99,完成下列问题: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3、主要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如何? 4、主要地域分异规律及分异基础是什么? 5、雪线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对雪线高度产生哪些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垂直地带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垂直地带性
土壤性质的垂直变化
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也会发生变化,如土壤的厚度、质地、酸 碱度等。
04
垂直地带性的生态与环境 影响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增加
垂直地带性导致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从而增加了生物多 样性。
生态适应性
垂直地带性使得不同高度的生物适应不同的气候和环境条件,从而 形成
• 垂直地带性的基本概念 • 垂直地带性的表现 • 垂直地带性的形成机制 • 垂直地带性的生态与环境影响 • 垂直地带性的应用与实践 • 总结与展望
01
垂直地带性的基本概念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垂直地带性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在垂直 方向上的分异规律,表现为不同海拔 高度的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要素 的差异。
研究方法的展望
高技术手段的应用
随着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高技术的发展,未来的研究将更加依赖 于这些技术手段,以实现更快速、准确的数据获取和分析。
综合研究方法的探索
未来研究应探索更多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将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以更全面地揭示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垂直地带性规律。
跨学科合作
加强跨学科合作,如生态学、地质学、气象学等,以更深入地探究自 然地理环境的形成机制和演变过程。
农业可持续性
垂直地带性可能导致农业的可持续性问题,如过 度开发和不当利用可能导致土地退化和生态破坏 。
05
垂直地带性的应用与实践
山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
保护生物多样性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山地特有的动植物种群, 维护生态平衡。
恢复退化生态系统
采取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措施,恢复退化的山地生 态系统,提高生态服务功能。
03
垂直地带性的形成机制

垂直地带性分异

垂直地带性分异

第四节垂直地带性分异一.垂直带性分异学说垂直带性分异是山地特有的地域分异现象。

山地具有足够的海拔和相对高度,是发生垂直带分异的两个前提。

足够高的海拔是垂直带性分异得以充分表现。

足够大的相对高度差则使垂直带性分异的产物——山地垂直带谱更完善和复杂。

当山地具有足够的海拔和相对高度时,气温随地面高度的增加而递减,一定范围内降水量递增,不同高度层带水热组合特征各异,首先形成气候垂直带,进而导致其他地理要素发生相应的变化,形成地貌,植被,土壤等垂直带和自然景观带,这就是垂直带性分异。

造成山地隆起的能量是地球内能,因此垂直带性分异本质上是非纬度地带性分异,但他与纬度地带性分异和非纬度的干湿度分异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垂直带性分异的特点,则集体体现于山地所有垂直带的总和及其按特定顺序的排列,既垂直带结构上。

二.垂直带谱垂直带谱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带谱性质决定于基带性质,除极地和高纬去山地外,均有海洋性带谱与大陆性带谱之分。

基带为海洋性纬度地带时,整个垂直带谱将具有海洋性特征,既各类森林在垂直带内占优势,故又称森林型带谱。

基纳卢巴山,基带为热带雨林,季雨林,自海拔600-3700m为热带雨林,季雨林,山地常绿林,热带山地苔藓林带,热带亚高山矮林带,只有3700-4101m为热带高山灌丛,带幅仅占整个山地1/10.基带为非纬度自然地带时,山地垂直带谱将具有大陆性特征,具体表现为山地荒漠带上升到很高的高度,森林带退居次要地位或完全缺失,山地草原,高山草原带幅宽阔,出现高山寒漠带等,如果有高山冰原带,其冰川也必然为大陆性山岳冰川。

森林带是否能出现,决定于不同的高度带的水热组合特征,干旱去山地在气候垂直递减和降水量随高度增加的规律作用下,往往必须在同纬度湿润山地更高处才能获得事宜的森林生长的水热条件,因此干旱去山地森林分布界限总是高于同纬度湿润山地。

我们注意到,极干旱的地区降水量梯度很小,许多地方不过5-15mm/100m,甚至不足5mm/100m,山地海拔再高,也难满足森林生长的要求,于是出现草原甚至荒漠带主宰整个垂直带谱的情况。

垂直地带性5分钟微课

垂直地带性5分钟微课
(2)比较珠穆朗玛峰南坡和北坡降水量 南 的差异,并解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南坡降水较多。因为,南坡面对印 度洋夏季西南季风带来大量水汽;北 坡背靠大陆内部较干旱。
(3)山地雪线的海拔高度与气温和降水 有密切关系。想一想,珠穆朗玛峰南坡 雪线比北坡低的原因。
南坡降水量较多。
地带性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性 类型 (赤道到两极)
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垂直地带性
1、含义
在高山地区,自然带随海拔增加 发生垂直方向上的更替。
叶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稀疏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冰川 积雪
乞力马扎罗山
垂直地带性
冰川 积雪 高山荒漠
高山草甸 落叶阔叶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稀树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乞力马扎罗山
一、几个概念
1 垂直地带性
在高山地区,自然带随海拔 增加发生垂直方向上的更替。
2 垂直带谱
垂直带有规律的排列。
3 基带
山地最下面的自然带。
垂直地带性
冰川 积雪 高山荒漠
高山草甸 落叶阔叶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稀树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A.N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N坡是向阳坡,S坡是迎风坡 C.S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D.S坡是向阳坡,N坡为迎风坡
下图是四座大陆东岸的山脉,完成下列问题 。
(1)可能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山地垂直自然
B 带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从自然带的分布可分析出A、B、C、D各自 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是:A_温__带__大__陆__性__气__候__, B__亚__热__带__季__风__气__候___,C_亚__寒__带__针__叶__林__气__候, D_____冰__原__气__候______。判断理由是 _各__山__地__山__麓__的__自_。然带

如何区分垂直地带性和非地带性

如何区分垂直地带性和非地带性

如何区分垂直地带性和非地带性?(2011-11-02 00:43:24)转载▼分类:教育标签:垂直地带性垂直地域分异从山麓到山顶非地带性非地带性现象教育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①与⑥纬度相似,距海洋远近相差不大,而陆地自然带差异很大,这体现了陆地环境的分布规律。

这个问题的答案网上有两个版本,一说是垂直地带性,一说是非地带性。

到底谁对谁错?我们知道,水平自然带是基于“理想大陆”上,没有考虑地形起伏等因素,而山地的存在,是对水平地带性的干扰和破坏,是一种相对于水平地带性的非地带性因素。

但由于山地从山麓到山顶水热条件发生变化,地表景观(如植被、土壤等)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种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应属地带性现象。

可以这么说,垂直地带性是非地带性现象中的地带性现象。

垂直地带性和非地带性都与水平地域分异现象不相吻合,这使他们的共同点,那该如何区分两者呢?我认为应把握两点。

一是垂直地带性的地表景观是有规律的更替现象,而非地带性没有这样的规律性的更替。

如北半球高纬度的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呈东西延伸、南北交替的现象十分明显,而南半球相同纬度绝大部分是海洋,故没有苔原带和针叶林带分布;再如由于洋流的影响,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向高纬延伸,大陆东岸向低纬延伸。

这些现象是无规律性的,也没有体现出更替现象,因此属于非地带性现象。

二是垂直地带性往往出现在某个相对高度较大山区,规律的体现在于山麓到山顶的海拔变化过程中,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乞力马扎罗山等都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南美洲安第斯山脉迎风坡一侧存在温带森林,背风坡一侧存在温带荒漠,虽然也是山地的作用,但比较的不是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而是迎风坡和背风坡的两侧的差别,因此就不属于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而是非地带性现象了。

刚果盆地和东非高原虽然也是由于海拔差异导致自然带不同,但因为比较的方面也不是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因而也归属于非地带性现象。

这道题目中,①湿热地区应为我国南方地区,⑥高寒地区应为青藏地区,两者自然带的差异,虽是海拔差异所致,但因比较的不是从山麓到山顶,同样不属于垂直地带性,而应是非地带性现象。

垂直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
• 北坡---基带的海拔高,气温低,相对高度 小,背阳,面向干冷的高寒荒漠。处于西 南季风的背风坡,西南季风受山脉的屏障, 降水少,不具备森林生长的条件,故形成 大陆性草原荒漠带。 • 南坡---基带的海拔低,相对高度大,纬度 低(亚热带),向阳,有较充足的热量; 又处于印度洋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 富,形成了海洋性森林型垂直带谱。
7“牵一发而动全身”,说明了地理环境的( ) B A.差异性 B.整体性 C.综合性 D.区域性 8.我国缺少而南美洲有的陆地自然带是 ( ) A A.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冰原带、苔原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混交林带 D.热带季雨林带、温带荒漠带 9.下述的地理环境中属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的 是 (D ) A.青藏高原的高山植物区 B.加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 C.秦淮以南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澳大利亚自东向西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带的半 环状分布
高山草甸带 落叶阔叶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疏林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基带
纬度地带性
通过观察山地由基带到山顶垂直带谱变化和 从赤道到两极自然带变化。
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与 山体基带所在纬度(该地)向极地(较高纬度) 地区出现的水平地带性变化规律相似
结论 :山地所处的纬度越低,自然带分 布越复杂,垂直带谱越完整.
南半球无苔原带和 亚寒带针叶林带
海陆分布
荒漠中的绿洲、四 水分条件变化、 川盆地的紫色土 岩性改变 南美巴塔哥尼亚荒 漠 美洲西部各自然带 沿海岸狭长延伸 地形起伏 地形
亚欧大陆亚寒带针 叶林带,大陆西岸 分布纬度高,大陆 东岸分布纬度低
洋流
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关系
1、非地带性叠加在地带性因素之上,使地带性分布规 律变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 2、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是普遍的、基本的;非地带性的 影响是局部的、特殊的。

高考地理常考的垂直地带性问题

高考地理常考的垂直地带性问题

高考地理常考的垂直地带性问题垂直地带性是高考常考的知识点,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垂直地带性的基本规律,很简单,就8条,常握这8条,所有的相关题目都可以拿下了。

闲言碎语不要讲,直奔主题里格啷1.概念定律:垂直地带性是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变化规律,自然带随高度更替,沿高度延伸。

如下图,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变化,基本沿等高线延伸。

2.因素定律:纬度地带性的基础因素是热量,经度地带性的基础因素是水分,而垂直地带性的这种带谱变化影响因素是水热状况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热量随高度变化好理解,随高度升高而递减。

降水随高度变化略微麻烦些,如果山足够高,降水是随高度先递增后递减的。

先递增的原因是随高度增加温度降低有利于水汽凝结形成降水,后递减的原因是前面把空气里的水汽都挤出来了,即使再降温,里面的水汽也不多了。

放到邯郸来说,如果是摩天岭这座相对高度1800米的山,降水应该是这样先增后减的,如果是鸡毛山这样10来米的山,那可能就增都不增,更别提后面的降了。

正是因为热量和水分随高度都在发生变化,也就引起了自然带的变化。

如下题: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

4.就相同海拔高度来说,该山地南北两坡年降水量A.大致相等 B.北坡较多C.南坡较多 D.难以判断5.该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少的高度出现在A.南坡3500米B.南坡2000米C.北坡3500米D.北坡2000米6.该山地所属山脉可能是A.南岭 B.秦岭C.阴山山脉 D.天山山脉答案是BDD,不再解析,放张图帮助大家理解下。

上面这个题是天山哦,天山是最经常被考的一座山,所以一定要记住天山的自然带的分布图,下图就是: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北坡2000米左右降水多对天山自然带的影响,在这个位置突然出现了一个山地针叶林带,林带的上下前后都是草原。

降水多少的主要影响就是这样,降水多,长树;少,长灌木;再少,长草;再再少,草也不长了,成了荒漠。

影响水分的因素除了降水,还有蒸发,降水多,水分充足,蒸发弱,也可以水分充足一些,尤其是降水少的地区,蒸发对水分的影响更大。

【学法指导】专题--地带性分异规律最全总结

【学法指导】专题--地带性分异规律最全总结

【学法指导】专题--地带性分异规律最全总结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域分异规律)是高考频率比较高的知识点之一......正如上图中的知识框架所示,分异规律有地带性和非地带性。

但从近几年高考考查角度来看:综合性很强,尺度越来越小。

考查方向1:从地带性和非地带性来看,非地带性综合性更强,考查频率高。

考查方向2:垂直地带比水平地带性综合性更强,考查频率高。

垂直地带性主要规律总结一、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的成因二、垂直地带性分异主要规律1、相似规律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谱,与从当地向高纬方向的水平自然带谱相似。

应用:以带谱推断某处自然带类型依据带谱与当地从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一致规律,可推断某一自然带名称。

2、基带规律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见下图)应用:以基带判定温度带、气候类型可依据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通过基带自然带确定该地温度带、气候类型,进而判断该山地所属位置,甚至山体名称。

如基带为常绿阔叶林,说明位于亚热带地区。

3、带谱数量规律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纬度、海拔、相对高度4、高度规律(含林线高度)影响因素有三个: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分布海拔高,纬度高,分布海拔低;②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③降水:温带地区南北走向的山,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高,迎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如下图)。

应用: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差异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

5、坡向规律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迎风坡低、背风坡高。

应用1:可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

由此也可判断南北半球。

如下图甲所示。

(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图乙所示。

人教课标版地理必修1第五章 第二节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 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地理必修1第五章 第二节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 PPT课件
域分异规律
亚热带常绿硬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叶林带
寒带苔原带
寒带冰原带
热 带 荒 漠 带 热 带 草 原 带 热 带 雨 林 带
20º E
极自 更然 替带 由 赤 道 向 两
40º N
自然带由沿海向内地更替
水平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展示
温带荒漠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知识 回顾
陆地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表现明显的 分布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纬度带
分异规律
赤道到两极 热量,水 水 的地域分异 东西延伸 分亦有影 太阳辐射 高纬度和低 南北更替 纬度地区 响 平 纬度地带性 地 域 沿海向内陆 水分,温 分 的地域分异 南北延伸 度也有一 海陆位置 中纬度地区 异 经度地带性 东西更替 定的影响
解析:
思考:天山基带为荒漠,但为何北坡却有云杉林带分布? 答:西风将大西洋的水汽带至天山,抬升后形成的 山地降水满足森林带的需求 。
两类自然带 成因相同吗?
天山山脉特殊的自然带分布
二、雪线的影响因素
1、雪线的概念:
雪线是指多年积雪区和季节积雪区的界线 ,即年降雪量与 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
2、.雪线高度的影响因素:
S
N
N
S
基带
基带 B、 北半 ﹍ ﹍球中高纬地区
南半 A、﹍ ﹍球中高纬地区
(10年海南卷)下图示意我国某山的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谱。 读图6,完成11~13题。
11.该山3000米以上东西 坡各带分布差异反映出同 海拔东坡比西坡( B ) A.较暖、较湿 B.较凉、较湿 C.较凉、较干 D.较暖、较干 12.干旱河谷灌丛带所在 的河谷终年盛行( D ) A.干冷北风 B.干热南风 C.上升气流 D.下沉气流 13.该山可能位于( A) A.四川 B.新疆 C.安徽 D.山西

【高考专题】高考常考的自然地理的垂直地带性问题

【高考专题】高考常考的自然地理的垂直地带性问题

【高考专题】高考常考的自然地理的垂直地带性问题1.概念定律:垂直地带性是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变化规律,自然带随高度更替,沿高度延伸。

如下图,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变化,基本沿等高线延伸。

2.因素定律:纬度地带性的基础因素是热量,经度地带性的基础因素是水分,而垂直地带性的这种带谱变化影响因素是水热状况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热量随高度变化好理解,随高度升高而递减。

降水随高度变化略微麻烦些,如果山足够高,降水是随高度先递增后递减的。

先递增的原因是随高度增加温度降低有利于水汽凝结形成降水,后递减的原因是前面把空气里的水汽都挤出来了,即使再降温,里面的水汽也不多了。

放到邯郸来说,如果是摩天岭这座相对高度1800米的山,降水应该是这样先增后减的,如果是鸡毛山这样10来米的山,那可能就增都不增,更别提后面的降了。

正是因为热量和水分随高度都在发生变化,也就引起了自然带的变化。

如下题: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

4.就相同海拔高度来说,该山地南北两坡年降水量A.大致相等B.北坡较多C.南坡较多D.难以判断5.该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少的高度出现在A.南坡3500米B.南坡2000米C.北坡3500米D.北坡2000米6.该山地所属山脉可能是A.南岭 B.秦岭C.阴山山脉D.天山山脉答案是BDD,不再解析,放张图帮助大家理解下上面这个题是天山哦,天山是最经常被考的一座山,所以一定要记住天山的自然带的分布图,下图就是: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北坡2000米左右降水多对天山自然带的影响,在这个位置突然出现了一个山地针叶林带,林带的上下前后都是草原。

降水多少的主要影响就是这样,降水多,长树;少,长灌木;再少,长草;再再少,草也不长了,成了荒漠。

影响水分的因素除了降水,还有蒸发,降水多,水分充足,蒸发弱,也可以水分充足一些,尤其是降水少的地区,蒸发对水分的影响更大。

我国北方的山地北坡受太阳照射少,蒸发弱,水分条件更好,如下面这道高考题。

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分布、垂直地带性分布和地域性分布

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分布、垂直地带性分布和地域性分布

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分布、垂直地带性分布和地域性分布垂直地带性是山体的高程不同,引起生物气候的条件的分异而所产生的土壤类型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水平地带性是海陆关系及纬度分布引起的水热条件不同而引起的土壤在水平方向上随生物气候带而演替的规律性。

地域性是在受到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分布影响下,在中小地形上,受到局部地形、母质、水文、地质、人为活动因素影响使土壤的类型分布在局部范围内产生了差异。

垂直地带性分异

垂直地带性分异

·山地水热条件及其组合状况随高度的变化是产生垂直地 带的充分依据。即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以及在一 定高度范围内降水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多,超过这一限度 则相反,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了 制约植被、土壤生长发育的气候条件也随高度发生有规 律的变化,从而产生山地自然地带的垂直更替。平坦而 完整的高原面垂直分异也不明显,原因是它虽有足够的 高度,但缺少形成水热条件随高度变化的充分依据。
·它同时受到两种基本地域分异因素作 用,是叠加了地带性影响的非地带性在地 表垂直方向的具体表现。
整理课件
3
二.垂直地带性分异的原因
垂直地带性分异起因是地球内能, 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构造隆起和山地 地形,但其直接原因是由于山地高度不 同而引起热量、水分及其对比关系的变 化。
整理课件
4
·构造隆起和山地地形是产生垂直地带的前提条件。隆起 的山地达到一定高度以后,就可分化出不同的垂直地带。 平原地区的自然地理要素和自然综合体不存在垂直分异, 因为不具备足够的高差这个必要条件。
整理课件
11
(4)顶带:是某一山地垂直地带谱中最 高的垂直地带。
·它是垂直地带谱完整程度的标志; ·一个完整的带谱,顶带应是永久冰雪 带; ·如果山地没有足够的高度,顶带则为 与其高度及其生态环境相应的其他垂直地 带所代替。
整理课件
12
四.影响垂直地带谱的基本因素
垂直地带的形成取决于山地热量及其与 水分的组合。对水热组合状况起着深刻影响 的山地位置和山体性质是决定垂直地带谱性 质和结构的基本因素。
整理课件
13
·山地位置
(1)不同纬度位置具有不同的垂直地带谱性质。 因为水平自然带的纬度变化导致了基带的纬度变 化。
垂直地带谱的热力性质是与山地所处的纬向 自然带热力性质相一致的,并有相应的结构特征。

垂直地带性的名词解释

垂直地带性的名词解释

垂直地带性的名词解释垂直地带性是地理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随着海拔或纬度的变化而发生的生态和气候特征的不断变化。

垂直地带性是地球上广泛存在的自然现象,对于理解地理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垂直方向上,气候和生态环境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发生逐渐变化的现象被称为海拔垂直地带性。

一般而言,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下降,并伴随气候和生态特征的变化。

比如,在高山地区,由于气温较低,降水较多,植被一般较为丰富,森林覆盖率较高,而在低海拔地带,气温较高,降水较少,植被类型可能会逐渐转变为草原、沙漠或灌木丛。

除了海拔,纬度也是导致垂直地带性的重要因素。

随着纬度的增加,各地的气候也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被称为纬度垂直地带性。

纬度垂直地带性主要指的是地球表面的生态和气候特征随着纬度变化的现象。

一般而言,随着纬度的增加,接近地球两极的地区会变得寒冷干燥,而赤道附近的地区则会呈现炎热潮湿的气候。

这导致了不同纬度地区拥有不同的植被类型、动物种类和气候条件。

垂直地带性的存在对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形成与维持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的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赋予地球上不同地区独特的生物适应性。

例如,高山地区的植物必须具备对低温和强风的抵抗能力,而赤道附近的植物则需要能够耐受高温和湿度。

因此,垂直地带性为各类物种的繁衍生息提供了基础条件。

除了生物多样性,垂直地带性还对人类活动和资源利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不同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使得地球上的不同地区适合开展不同的农业、牧业和经济活动。

例如,高山地区适合发展畜牧业,而赤道地区则适合种植热带水果和蔬菜。

垂直地带性还对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产生着影响,高山地区的冰川融水和雨水成为许多地区的重要水源。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垂直地带性正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威胁。

气候变化导致了垂直地带性边界的变动,一些物种可能会面临生存困境。

同时,过度的人类活动也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垂直地带性的生态环境逐渐变得脆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右图为“祁连山冰川朝向玫瑰图”,它是把祁连山总的冰川条数和面积分成100份,把其中4份作为一个长度和面积单位,按不同的方向绘制。

读图回答1~2题: 1.祁连山冰川的分布
A .东多西少
B .南多北少
C .西多东少
D .北多南少
2.东北和西北朝向冰川条数相当,但面积差异显著。

因为东部比两部
A .目照时间更长
B .降水总量更多
C .太阳辐射更强
D .蒸发强度更大
右图是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m 的山脉,山林的某一则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

据此,回答3~4题。

3.若图中虚线表示雪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 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 .N 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背风坡
C .S 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D .S 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背风坡
4.若山顶有永久性冰川,则山脚的气温T (T 冬表示冬季最低气温,T 夏表示夏季最高气温)应是 A .T 夏<20℃ B .T 冬<18℃ C .T 冬<10℃ D .T 夏<18℃
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

下图表示南半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

读图回答5~8题。

5.对南半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曲线的表示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6.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的雪线与赤道地区差异的原因是
A .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降水量多、蒸发重大
B .赤道地区降水量多;蒸发量比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小
C .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D .赤道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
7.60°S 与北半球同纬度地区相比,雪线高度相差不大,但永久积雪面积差异显著。

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A .陆地面积小
B .深受西风漂流的影响
C .无高大山地
D .人类开发利用强度大 8.与图中雪线随纬度分布规律基本相似的是
A .气温随纬度的分布规律
B .年降水量随纬度的分布规律
C .盐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
D .昼夜长短年变化幅度随纬度的分规律 右图表示我国沿29°N 山地雪线的变化。

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②地处雪线高度较低的原因是
A .纬度低,气温高
B .位于河谷地带,气温较高
C .向阳坡,光照强
D .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 10.图③地雪线降低的原因有
①向阳坡,气温高②迎风坡,降水丰富③纬度低,气温高④山坡陡,发生雪崩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②③④ 11.雪线是指多年积雪区和季节积雪区的界线,雪线处的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

林线是划分高山区景观类型的一条重要生态界线。

随着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的增加和森林面积的减少,中纬度地区的雪线和林线的海拔高度的变化将是 A .雪线上升,林线下降 B .雪线下降,林线上升 C .雪线上升,林线上升 D .雪线下降,林线下降 12.敦煌、喀什、格尔木、拉萨与同纬度城市相比,雪线异常偏高,原因是这些地区 A .海拔高,气温低 B .海拔低,气温高 C .气候湿润,降水偏多 D .气候干旱,降水偏少 读以北半球为主的一些著名山脉与山峰雪线高程图,完成13~14题。

垂直分异与纬度地带分异的关系图 垂直地带性
13.影响图中雪线高度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坡度B.降水C.海陆位置D.气温
14.下列山地垂直自然带谱数量最多的是
A.珠穆朗玛峰B.横断山C.乞力马扎罗山D.阿尔卑斯山
读焚风的形成示意图,回答15~16题
图1 图2
15.图2中①、②、③、④与图1中A、B、C、D位置对应正确的是
A.④B.②C.①D.④
16.气流由①运动到③与由③运动到④,温度变化率不同的原因是:
A.两坡纬度不同,气温不同
B.③到④是干绝热,无水汽蒸发吸收热量,故增温快于①到③。

C.两坡坡向不同,气温不同 D.两坡降水不同,蒸发不同
下图中两图代表安第斯山脉东西两坡上的植被分布图,①~⑦代表不同的植被。

读图,回答17~18题。

17.植被⑦所在的自然带是
A.山地垂直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热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18.导致植被①东西两坡面积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A.赤道低气压带 B.暖流 C.地形与信风 D.海陆分布
读珠穆朗玛峰南坡自然带示意图,回答
19~20题。

19.自然带A、B、c的名称分别是
A.常绿阔叶林带高山针叶林带高山草甸
B.高山针叶林带高山针阔叶混交林带高
山草甸
C.热带雨林带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

D.常绿阔叶林带高山针叶林带高山灌木
林带
20.该山坡最大降水量的海拔高度和最低雪线附近的海拔分别约为
A.1500米 5500米B.2000米 5500米
C.3000米 4000米D.2000米 6500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