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垂直地带性的因素
【学业水平】2020高中水平考试(合格性)地理模拟试题(解析版)
2020高中水平考试(合格性)地理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0道,每小题3分,共60分)1.2018 年7 月27 日夜晚至28 日凌晨天空上演两大天象:某行星冲日和月全食。
冲日现象,是指太阳、地球和行星连成一线,而地球位于太阳和行星中间。
该时段发生的两大天象涉及A.一级天体系统B.两级天体系统C.三级天体系统D.四级天体系统【答案】1.B【解析】某行星冲日发生在行星与太阳之间,属于太阳系。
月全食发生在地球与月球之间,属于地月系。
该时段发生的两大天象涉及两级天体系统,B对。
A、C、D错。
2.太阳活动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的原因是A.太阳活动引起电离层的扰动B.太阳活动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C.太阳活动改变了气候D.太阳活动引起台风【答案】2.A【解析】本题考查太阳活动。
太阳活动中的耀斑爆发会扰乱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宝鸡长岭中学高一2019—2020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地理)读热力环流示意图 1.完成3-4题。
图13.图中A、B、C、D四处,气温最高的是A.A处B.B处C.C处D.D处4.下列有关图中A、B、C.D四处的说法正确的是A.若为城市风,则B为郊区B.B处等压面向下弯曲C.C处等压面向下弯曲D.B处可能为阴雨天气【答案】3.A 4.A【解析】3题.本题考查热力环流。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受热地区近地面气压低,受冷地区近地面气压高,高压处等压面向上凸起;低压处等压面向下凹陷。
四点中气温最高的为A。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4题.B处为郊区;A为低压上升气流,等压线向下弯;C为为高压,等压线向上弯曲;B处为下沉气流,天气晴朗。
选A正确。
(宝鸡长岭中学高一2019—2020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地理)读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2.回答5-6题。
图25.下列有关图中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B.甲、乙气压带均易成云致雨C.甲,乙气压带之间的风带风向为东南风D.甲、乙气压带之间的风通常寒冷湿润6.如果黄赤交角变为0°,下列气候类型将不存在的是A.热带雨林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地中海气候【答案】5..A 6.D【解析】5题,考查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特点及气候特点。
高一地理《垂直地带性》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垂直地带性》知识点总结一、垂直地带性的影响因素垂直地带性的形成在于气温、降水等随海拔高度而发生变化。
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气温随之降低,每上升1千米气温下降6℃,这与纬度水平变化每相差1个纬度(约110)气温相差1℃相比,要大600倍左右,只要山体有足够的高度,自下而上便可形成一系列的垂直自然带,在高差几千米之内便可出现从热带至极地的巨大变化。
但降水量随高度的变化比较复杂:在湿润的迎风坡,降水随高度增加而增多,过了一定限度(即最大降水带),降水出现减少的趋势;在背风坡由于焚风作用,降水量由下向上递增甚微,且同一高度背风坡降水往往低于迎风坡。
如阿尔卑斯山的最大降水带是海拔2000左右;我国东北的长白山从山麓(海拔500左右)到山顶(海拔2749)降水一直增加;而珠穆朗玛峰的南坡,从山麓到山顶降水一直递减。
在山地,最大降水带出现的高度与气候的干湿度有关,一般是气候越湿润的地区,最大降水高度就越低,相反,越干旱的地区,最大降水高度就越高。
(方精云等,2004年)二、垂直带谱的几条重要的界限垂直带的数量和顺序等结构型式,称为垂直带谱。
垂直带谱的性质和类型主要取决于带谱所处的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中的位置,即基带座落的具体地点,以及山体本身的特点,如相对高度与绝对高度、坡向、山脉排列形式及局部地貌条件的变化等。
由于沿海向内陆湿润状况的变化,沿海气候湿润地区的山地形成森林型海洋性垂直地带谱,大陆内部气候干旱地区的山地则产生大陆性草原荒漠型垂直地带谱。
一般随着离海距离的增加,带谱的性质由湿润趋向干旱,带谱的结构由复杂趋向简单,同类型垂直分带的分布高度则有上升的趋势。
一个完整的垂直带谱有几条重要的界限(或带):1. 基带指垂直带普的起始带,基带一般与所处的水平地带一致,决定了整个垂直带普的`性质。
森林上限是垂直带普的一条重要生态界线,这条界线以下发育着以乔木为主的郁闭的森林带;以上则是无林带,发育着灌木或草甸,常形成垫状植物带,在海洋性条件下有的可发育成高山苔原带。
高三高山垂直自然带谱的影响因素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一、垂直地带性的形成在于气温、降水等随海拔高度而发生变化。
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气温随之降低,每上升1千米气温下降6℃,这与纬度水平变化每相差1个纬度(约110km)气温相差1℃相比,要大600倍左右,只要山体有足够的高度,自下而上便可形成一系列的垂直自然带,在高差几千米之内便可出现从热带至极地的巨大变化。
但降水量随高度的变化比较复杂:在湿润的迎风坡,降水随高度增加而增多,过了一定限度(即最大降水带),降水出现减少的趋势;在背风坡由于焚风作用,降水量由下向上递增甚微,且同一高度背风坡降水往往低于迎风坡。
如阿尔卑斯山的最大降水带是海拔2000m 左右;我国东北的长白山从山麓(海拔500m左右)到山顶(海拔2749m)降水一直增加;而珠穆朗玛峰的南坡,从山麓到山顶降水一直递减。
在山地,最大降水带出现的高度与气候的干湿度有关,一般是气候越湿润的地区,最大降水高度就越低,相反,越干旱的地区,最大降水高度就越高。
(方精云等,20XX年)二、垂直带谱的几条重要的界限垂直带的数量和顺序等结构型式,称为垂直带谱。
垂直带谱的性质和类型主要取决于带谱所处的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中的位置,即基带座落的具体地点,以及山体本身的特点,如相对高度与绝对高度、坡向、山脉排列形式及局部地貌条件的变化等。
由于沿海向内陆湿润状况的变化,沿海气候湿润地区的山地形成森林型海洋性垂直地带谱,大陆内部气候干旱地区的山地则产生大陆性草原荒漠型垂直地带谱。
一般随着离海距离的增加,带谱的性质由湿润趋向干旱,带谱的结构由复杂趋向简单,同类型垂直分带的分布高度则有上升的趋势。
一个完整的垂直带谱有几条重要的界限(或带):1、基带指垂直带普的起始带,基带一般与所处的水平地带一致,决定了整个垂直带普的性质。
森林上限是垂直带普的一条重要生态界线,这条界线以下发育着以乔木为主的郁闭的森林带;以上则是无林带,发育着灌木或草甸,常形成垫状植物带,在海洋性条件下有的可发育成高山苔原带。
垂直带性分异规律
构造隆起和山地地形是产生垂直分异的前提条件。
隆起的山地达到一定高度以后,就可分化出不同的垂直地带。
而垂直分异的直接原因则是山地热量及其与水分的组合随地势高度的变化。
首先从热量分析,随着海拔增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损耗相应减少,使到达山地的太阳总辐射随高度递增。
而有效辐射随山地高度的变化,受到两个相反因素影响。
一方面主要因大气柱中水汽含量减少和气温降低,使到达地面的大气逆辐射急剧减弱;而另一方面却因地面温度降低而减少地面向上辐射的长波辐射。
所以有效辐射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取决于何种因素占主导地位。
这导致山地辐射平衡随高度的变化无一致的趋势。
无论如何,根据太阳总辐射随山地高度递增、土温随高度变化不大的观测事实,可以推断,山地与同高度自由大气间的感热交换和潜热交换是山地热量损失的主要因素(2) 垂直自然带在垂直地带性规律支配下,具有一定高度的山体所产生的由下而上的带状更迭,称之为垂直自然带。
垂直带间相互配置的形式和次序称为垂直带带谱结构。
垂直带的划分通常以植被和土壤为主导标志。
山地垂直自然带结构从属于一定的水平地带,是第二性的。
发育在不同地域山体的垂直自然带具有各自特殊的带谱性质、类型组合和结构特征,不同水平地带的垂直自然带的各类型之间,亦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反映出它们在三度空间上的规律变化。
对不同地域山地垂直自然带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带谱结构,确定基带和优势垂直分带,并给予恰当的分类,是系统认识不同地域垂直自然带及不同带谱结构的形成和特点所必需,也是进行高原山地地域系统研究的重要前提。
任何垂直自然带都是纬向、经向和高度变化因素对自然环境共同影响的结果。
同一自然带类型分布的海拔高度,因温度、水分条件组合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
如矮半灌木荒漠在干旱温和的阿尔泰山麓仅限于海拔500m以下;而到天山北坡,因气温稍高,可升高至海拔1000m左右;到极干旱温暖的昆仑山北坡,则可达海拔3000m。
垂直带谱类型是极其复杂多样的,它不完全重现纬度地带的序列。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垂直地带性
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也会发生变化,如土壤的厚度、质地、酸 碱度等。
04
垂直地带性的生态与环境 影响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增加
垂直地带性导致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从而增加了生物多 样性。
生态适应性
垂直地带性使得不同高度的生物适应不同的气候和环境条件,从而 形成
• 垂直地带性的基本概念 • 垂直地带性的表现 • 垂直地带性的形成机制 • 垂直地带性的生态与环境影响 • 垂直地带性的应用与实践 • 总结与展望
01
垂直地带性的基本概念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垂直地带性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在垂直 方向上的分异规律,表现为不同海拔 高度的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要素 的差异。
研究方法的展望
高技术手段的应用
随着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高技术的发展,未来的研究将更加依赖 于这些技术手段,以实现更快速、准确的数据获取和分析。
综合研究方法的探索
未来研究应探索更多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将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以更全面地揭示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垂直地带性规律。
跨学科合作
加强跨学科合作,如生态学、地质学、气象学等,以更深入地探究自 然地理环境的形成机制和演变过程。
农业可持续性
垂直地带性可能导致农业的可持续性问题,如过 度开发和不当利用可能导致土地退化和生态破坏 。
05
垂直地带性的应用与实践
山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
保护生物多样性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山地特有的动植物种群, 维护生态平衡。
恢复退化生态系统
采取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措施,恢复退化的山地生 态系统,提高生态服务功能。
03
垂直地带性的形成机制
高中地理知识点专题练习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
高中地理知识点专题练习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点拨高考】该考点为高频考点,形式选择题与非选择题都有;高考以示意图的形式考查自然带的分布及地域分异规律、非地带性现象,比较注重考查自然带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2020年江苏卷、浙江卷、全国Ⅰ卷、全国Ⅱ卷、全国Ⅲ卷、山东卷均有涉及,纵观历年试题均为重点考查内容。
【知识梳理】植被垂直地带性是指植被类型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而交替地变化。
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是气候,一个高度足够的山体,从山麓到山顶,更替的植被带系列类似于该山所处的水平地带植被到北极的水平地带植被。
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从山麓到山顶年平均气温逐渐降低,生长季节逐渐缩短,同时在一定海拔范围内随着降水量的增加,风速加大,辐射增强,土壤条件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以上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植被表现为与等高线大致平行的条带状更替,称为植被的垂直地带性。
山地植被垂直带的组合排列和更替的顺序形成一定的体系,称为植被垂直带谱。
一、垂直自然带的影响因素(一)受纬度影响,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山地中分布高度不一样。
同一自然带在高纬分布低,低纬地区分布高,低纬地区热量充足,有利于植被的生长,能分布到更高的海拔。
(二)受坡向影响,同一自然带在同一山地中不同坡向分布高度不一样。
1.阳坡与阴坡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由于太阳直射点的来回移动,山脉的不同坡向热量区别不明显,阳坡与阴坡的差异较小,实际分析时较少考虑。
一般来说,东西走向的山脉分为南坡和北坡,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南回归线以南地区相反。
阳坡接收太阳辐射量多,气温较高,自然带分布高;阴坡接收太阳辐射量少,气温低,自然带分布低。
比如阿尔卑斯山,南坡为阳坡,气温高,同一自然带分布高。
在气候偏干旱地区,也可能出现阴坡某些自然带分布较高的情况,这是由于阳坡气温高,蒸发大,水分更缺乏,自然带分布低,而阴坡气温相对更低,蒸发更弱,水分更充足,反而自然带分布更高。
比如阴山,北坡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水分更充足,某些自然带分布反而更高。
土壤垂直地带性的名词解释
土壤垂直地带性的名词解释土壤是地球表面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它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建筑、生态保护等领域。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在地理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与区域地理、气候条件、岩石类型、植被覆盖等因素密切相关。
其中,土壤垂直地带性是指土壤的各层次特征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土壤垂直地带性首先表现为土壤组成和结构的差异。
由于地质岩石在不同地区形成的时间、方式、环境条件各异,导致土壤中的矿物质成分、有机质含量以及颗粒组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例如,在高山地区,由于冰川、冻土的作用,土壤中的石粉含量相对较高,有机质含量较低;而在平原地区,由于洪积和泥炭的沉积,土壤中的粉质、粘质和有机质均较为丰富。
其次,土壤垂直地带性还包括土壤酸碱度和水分状况的差异。
酸碱度是土壤的重要性质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土壤的养分供应和植物生长。
不同地区的土壤酸碱度水平差异巨大,主要取决于气候、岩石矿物和植被类型等因素。
例如,在热带雨林地区,降雨充沛、植被茂密,土壤酸性较强,而在草原地区,由于降雨量较少,土壤呈碱性或中性。
此外,土壤垂直地带性还反映出土壤剖面的特点和演化趋势。
土壤剖面通常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表层、次表层、子表层和基质层。
每个层次的特点和组成不同,反映了土壤形成和演化的历史过程。
例如,表层通常富含有机质和养分,是植物根系活动的主要层次;次表层由于受到淋溶作用,营养物质相对较少;子表层则受到次生矿物形成的影响,含有较多的铁、铝和氧化物等物质。
土壤垂直地带性的研究对于农业生产、土壤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在农业生产中,了解土壤垂直地带性可以帮助农民选择适宜的作物种植和施肥方法。
不同层次土壤的养分含量和保水能力不同,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土壤改良和施肥,以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高产量。
其次,在土壤保护方面,了解土壤垂直地带性可以帮助制定合理的措施,减少土壤侵蚀、退化和污染等问题的发生。
最后,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土壤垂直地带性的研究对于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具有指导意义。
山地垂直地带性规律总结
山地垂直地带性规律总结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更替方向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地区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水热状况(水分、热量)由山麓到山顶的垂直更替高大的山地【注】①根据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②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
一般从山麓到山顶的降水量呈“少—多—少”的变化。
【专题1】山麓自然带(基带)的确定:山地垂直自然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该山所在水平自然带一致。
【专题2】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与山地所在纬度向高纬方向的水平自然带谱相似。
(或者说,垂直地带性与纬度地带性具有相似性。
)【专题3】垂直自然带谱数目的影响因素:1.山体的海拔高度;2.山体所处的纬度;3.山体的相对高度(从山麓到山顶)。
一般海拔越高,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垂直自然带谱的数目越多,完整程度越好。
【专题4】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分布高度不同1.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越低。
2.坡向(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一般来说,同一自然带阳坡高于阴坡,因为阳坡热量条件优于阴坡。
【注】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受气温和降水的共同影响,但判断该类题目时往往以热量作为主要依据,一般地,自然带分布高的坡为阳坡。
【专题5】雪线的分布高度1.雪线是山上积雪冰川带的下界,是降雪量与融雪量的平衡地带。
2.雪线高度的影响因素:①—雪线高度②—气温③—降水量(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
(2)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拔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海拔高。
(3)坡度:坡度越小,越利于积雪保存,雪线越低;而陡坡积雪易下滑,雪线越高。
【注】①全球雪线最高的地区并不在赤道而是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区。
②雪线高度同样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但常以降水为主要依据,因此,雪线低的坡往往确立为迎风坡。
【专题6】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的应用1、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
垂直地带性
(4) 顶 带 : 某 一山地垂直 地带谱中最 高 的垂直地 带。
顶带 是垂直地带谱完整程度的标志。一个完整的带 谱,顶带应是永久冰雪带 。如果山地没有足够的高 度,顶带则为与其高度及生态环境相应的其他垂直 地 带 所代替。
海南师大
三、影响垂直地带谱的基本因 素
• (一)山地位置 • (二)山体性质
• 2.直接原因则是山地热量及其与水分的 组合随地势高度的变化。
• 3.小结
2.直接原因则是山地热量及其与 水分的组合随地势高度的变化。
• 1)热量分析 • 随着海拔增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损耗
相应减少,使到达山地的太阳总辐射随 高度递增。 • 有效辐射随山地高度的变化,受到两个 相反因素影响。
• 一方面主要因大气柱中水汽含量减少和气温降 低,使到达地面的大气逆辐射急剧减弱;而另 一方面却因地面温度降低而减少地面向上辐射 的长波辐射。
• 它同时受到两种基本地域分异因素作用,是叠 加了地带性影响的非地带性在地表垂直方向的 具体表现,即垂直地带性与纬向地带性及经向 地带性相互作用共同支配着自然地理环境三度 空间地域分异,被合称为“三维地带性”。
(二)形成条件和原因
• 1.构造隆起和山地地形是产生垂直地带 的前提条件。隆起的山地达到一定高度 以后,就可分化出不同的垂直地带。
1、基带 : 垂直带谱
的起 始带
(山地下 部第一
带)称为 基带。
(1)在整个垂直地带谱中,基带与所 处的水平地带一致 。
(2) 基带往上 各垂直地带的组合类型 、排列次序 ≈ 所 在水 平 地 带 往 高 纬 方 向 更 替 。
(3) 某带的类 型决定了整个带谱的性质 ,也决定了一个 完整体带谱可能出现的结构。
(1) 树线 以下发育着以乔木 为主的郁闭的森林带;树线 以上 则是无林带 ,发育着灌丛或草甸,常形成垫状植物
如何突破“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难点
如何突破“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难点深圳实验高中部郭业南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是高中地理主干知识,也是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在近2年的全国各地高考卷中出现频率较高。
如2011年、2011年江苏卷、 2010福建文综卷、2010海南卷中都有出现。
试题在考查中主要以区域图表和垂直自然带示意图为载体,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学生在高考复习中对这一部分内容虽然是作为重点来复习的,但复习后学生对有些问题依然混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问题,本文针对此问题展开阐述,结合典型高考真题的剖析,帮助考生厘清相关知识点,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一、垂直地域分异及形成原因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出垂直分布的规律。
其垂直分异的形成基础为不同海拔水热组合状况不同。
自然要素垂直变化气温随海拔逐渐升高从山麓到山顶热量逐渐减少,一般地,海拔每上升 1 000米气温下降6℃。
降水从山麓到山顶呈“少—多—少”变化。
因此,有些基带在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植被如果一座足够高的山地位于水分充足的赤道地区,那么山上将会出现一个完整的类似于从赤道到极地排列的自然景观带谱将会依次出现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丛、高山草甸、高山冰雪冻土带。
在命名时除基带外不再冠有“温度带”,而直接用植被命名或前缀一“山地”。
二、垂直地域分异的规律总结1.影响垂直自然带谱的因素影响因素主要影响山体所在纬度纬度愈低愈复杂,纬度愈高愈简单。
山体海拔海拔愈高愈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愈低愈简单,甚至无。
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所以,海拔愈高,相对高度愈大,纬度位置愈低的山地,自然要素的垂直分异越明显,自然带数量愈多。
中国典型山地植被垂直地带性特征及其影响要素
南 西 北 部 ,地 势 北 尚南 低 、 两 高 尔 低 , 址 一…I叫 最 长 、最 宽 和 最 典 的 南北 走 向 lI1系 群 休 l。 横 断 山地 面 积 约 50.67jkm ,海 拔 400~7 500 ITI, 岭 谷 高 差 极 人 ,水 一二窗 , l 湿 季 明 , 降 水 、
④ 一 科学 院人 , it:京 100101
摘 要 山地的地形特征影响其气候特性 ,使 山地植被 呈现 显著的垂直地带性分异 。对 中国典型 山地— — 太行 山、横断 山和喀 斯特 山地的研究表 明 :34"-典型山地降雨的垂直地带 I生差异较大 ,北太行 山迎风 坡存在两个最大降雨高 度 ,横断山最大降雨 高 度位于其背风 坡上 ,而 喀斯特 山区没 有明显的最大 降雨高度 。植 被分布沿 海拔梯度表现 出较大共性 :低海拔地 区主要为 耕地 和灌丛 随着海拔 的升 高 ,针叶林和 阔叶林的 比例逐渐增加 ,植被覆盖 度达到峰值 高 海拔地 区则主要被高 山草甸或 冰 雪带所 占据 。水分是 限制 太行 山低海拔 地区植被生 长的主要 因子 ,而高海拔 地区植被生长 则主要受 温度限制 横 断山和 喀斯特地 区降雨充沛 ,植被生长主要受温度影 响。
J。
1 典型 山 地 介 绍
人 行 II1地 、 横 断 II1地 和 黔 柞 喀 斯 特 1l J地 分 刖 f {lII 华 北 、{ 、 『 减 岛 原干¨ 南 I】 斯 特 地
(图 1),空 问 分仙 从北 南,有 什 川 的 候 和下 垫面特 征 。人 行 I【J IlI脉f35。N~一41.5。N, l1 1.0E~ 1l6.5。E),北 起 北 京 市 1 J1 I ' … l fltI 至 河 南 与 lJJ 交 的 }i屋 II I, 尔 与 f ,f匕、 i拔 壤 ,两 与 山 高 原 十¨邻 ,足 L卜l同地 形 阶 梯 的 尔 缘 ,也 足 If 尔 部 润 湿 涧 区 j【J L I x=半 干 旱 区 的 分 界 。 人 行 IfI地 而 枳 约 1 2 km , 海 拔 50~3 000 m, 暖 湍 带 大 陆悱 季 欠, IJu 季 分 明 , 降 分 极 为 不 均 , 寸:壤 贫 瘠 , 烁 含 量 高 , 水 分 缺 暖 影 响 农 林 念 系统 的 功 能 。
【学法指导】专题--地带性分异规律最全总结
【学法指导】专题--地带性分异规律最全总结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域分异规律)是高考频率比较高的知识点之一......正如上图中的知识框架所示,分异规律有地带性和非地带性。
但从近几年高考考查角度来看:综合性很强,尺度越来越小。
考查方向1:从地带性和非地带性来看,非地带性综合性更强,考查频率高。
考查方向2:垂直地带比水平地带性综合性更强,考查频率高。
垂直地带性主要规律总结一、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的成因二、垂直地带性分异主要规律1、相似规律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谱,与从当地向高纬方向的水平自然带谱相似。
应用:以带谱推断某处自然带类型依据带谱与当地从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一致规律,可推断某一自然带名称。
2、基带规律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见下图)应用:以基带判定温度带、气候类型可依据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通过基带自然带确定该地温度带、气候类型,进而判断该山地所属位置,甚至山体名称。
如基带为常绿阔叶林,说明位于亚热带地区。
3、带谱数量规律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纬度、海拔、相对高度4、高度规律(含林线高度)影响因素有三个: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分布海拔高,纬度高,分布海拔低;②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③降水:温带地区南北走向的山,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高,迎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如下图)。
应用: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差异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
5、坡向规律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迎风坡低、背风坡高。
应用1:可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
由此也可判断南北半球。
如下图甲所示。
(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图乙所示。
垂直地带性的名词解释
垂直地带性的名词解释垂直地带性是地理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随着海拔或纬度的变化而发生的生态和气候特征的不断变化。
垂直地带性是地球上广泛存在的自然现象,对于理解地理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垂直方向上,气候和生态环境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发生逐渐变化的现象被称为海拔垂直地带性。
一般而言,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下降,并伴随气候和生态特征的变化。
比如,在高山地区,由于气温较低,降水较多,植被一般较为丰富,森林覆盖率较高,而在低海拔地带,气温较高,降水较少,植被类型可能会逐渐转变为草原、沙漠或灌木丛。
除了海拔,纬度也是导致垂直地带性的重要因素。
随着纬度的增加,各地的气候也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被称为纬度垂直地带性。
纬度垂直地带性主要指的是地球表面的生态和气候特征随着纬度变化的现象。
一般而言,随着纬度的增加,接近地球两极的地区会变得寒冷干燥,而赤道附近的地区则会呈现炎热潮湿的气候。
这导致了不同纬度地区拥有不同的植被类型、动物种类和气候条件。
垂直地带性的存在对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形成与维持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的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赋予地球上不同地区独特的生物适应性。
例如,高山地区的植物必须具备对低温和强风的抵抗能力,而赤道附近的植物则需要能够耐受高温和湿度。
因此,垂直地带性为各类物种的繁衍生息提供了基础条件。
除了生物多样性,垂直地带性还对人类活动和资源利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不同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使得地球上的不同地区适合开展不同的农业、牧业和经济活动。
例如,高山地区适合发展畜牧业,而赤道地区则适合种植热带水果和蔬菜。
垂直地带性还对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产生着影响,高山地区的冰川融水和雨水成为许多地区的重要水源。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垂直地带性正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威胁。
气候变化导致了垂直地带性边界的变动,一些物种可能会面临生存困境。
同时,过度的人类活动也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垂直地带性的生态环境逐渐变得脆弱。
19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河北正定中学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学案十九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一、要点提示近几年,高考题对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考查频次较多,多以区域图、区域某要素或事物分布图等为背景,考查分布规律、探究原因。
选择题和综合题中均出现过对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考查,建议大家要熟练掌握与理解自然地理差异性的基本规律与原理,同时要通过对典型题目的分析与解读,提升运用地理原理、规律分析具体自然现象的能力。
1.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1)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受水热组合条件影响,自然带呈“水平延伸,垂直更替”;高山、高原分布明显。
(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特点2.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夏季气温小于0 ℃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 ℃等温线为山体的雪线。
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
一般来说:二、典型试题气候是影响某一类植被类型形成及分布的主要因素。
我国西北地区黑河上游野牛沟流域高海拔地区发育有典型的高寒草甸植被。
下图示意野牛沟流域不同海拔高寒草甸月初地上生物量状况。
读图,回答1-3题。
1.该流域在图示海拔范围内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随海拔升高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A.一直减少B.一直增加C.先减后增D.先增后减2.与3300 m处比较,影响3180 m处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B.气温C.降水D.风力3.该流域高寒草甸生长最快的月份是( )A.6月B.7月C.8月D.9月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东缘的过渡地带,山体南北延伸,山前平原海拔551 m,山顶海拔3099 m。
下图示意乔木、灌木、草本及藤本植物在峨眉山5个垂直植被带内的数量。
读图,回答4-5题。
4.下列海拔植被带内,草本在该植被带内所占比例最大的是( )A.600-1099 mB.1100-1899 mC.1900-2799 mD.大于2800 m5.600 m以下和2800 m以上区域物种数都偏少,其主要原因分别是( )。
【高考专题】高考常考的自然地理的垂直地带性问题
【高考专题】高考常考的自然地理的垂直地带性问题1.概念定律:垂直地带性是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变化规律,自然带随高度更替,沿高度延伸。
如下图,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变化,基本沿等高线延伸。
2.因素定律:纬度地带性的基础因素是热量,经度地带性的基础因素是水分,而垂直地带性的这种带谱变化影响因素是水热状况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热量随高度变化好理解,随高度升高而递减。
降水随高度变化略微麻烦些,如果山足够高,降水是随高度先递增后递减的。
先递增的原因是随高度增加温度降低有利于水汽凝结形成降水,后递减的原因是前面把空气里的水汽都挤出来了,即使再降温,里面的水汽也不多了。
放到邯郸来说,如果是摩天岭这座相对高度1800米的山,降水应该是这样先增后减的,如果是鸡毛山这样10来米的山,那可能就增都不增,更别提后面的降了。
正是因为热量和水分随高度都在发生变化,也就引起了自然带的变化。
如下题: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
4.就相同海拔高度来说,该山地南北两坡年降水量A.大致相等B.北坡较多C.南坡较多D.难以判断5.该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少的高度出现在A.南坡3500米B.南坡2000米C.北坡3500米D.北坡2000米6.该山地所属山脉可能是A.南岭 B.秦岭C.阴山山脉D.天山山脉答案是BDD,不再解析,放张图帮助大家理解下上面这个题是天山哦,天山是最经常被考的一座山,所以一定要记住天山的自然带的分布图,下图就是: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北坡2000米左右降水多对天山自然带的影响,在这个位置突然出现了一个山地针叶林带,林带的上下前后都是草原。
降水多少的主要影响就是这样,降水多,长树;少,长灌木;再少,长草;再再少,草也不长了,成了荒漠。
影响水分的因素除了降水,还有蒸发,降水多,水分充足,蒸发弱,也可以水分充足一些,尤其是降水少的地区,蒸发对水分的影响更大。
我国北方的山地北坡受太阳照射少,蒸发弱,水分条件更好,如下面这道高考题。
影响垂直地带性的因素
影响垂直地带性的因素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气温随之降低,从而使自然环境及其成分发生垂直变化的现象,称为垂直带性或高度带性。
形成垂直带的基本条件是构造隆起的山体,而其直接原因是热量随高度的迅速降低(每千米下降-6℃)。
只要山体有足够的高度,自下而上便可形成一系列的垂直自然带。
那么影响垂直地带性的因素有哪些呢?一:足够的海拔和相对高度。
垂直带性分异是山地特有的地域分异现象。
山地具有足够的海拔和相对高度,是发生垂直地带性分异的两个前提。
足够高的海拔使垂直地带性分异得以充分表现。
足够大的相对高度差则使垂直带性的分异产物—山地垂直带普更完备和复杂。
当山地具有足够的海拔和相对高度时,通常只要有足够的相对高度(一般500米),山地就会出现垂直带的分异。
如:海拔1867m 的海南岛五指山,土壤垂直带普由5个土壤带组成,而喜马拉雅山系中的许多山脉土壤垂直带普之完整为世界所罕见。
二:气温、湿度及降水。
气温通常随山地高度增加而降低,降水与空气湿度在一定高度一下随海拔升高而递增。
受温度、水分条件制约的植被、土壤等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自下而上组合排列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
在青藏高原南缘的中喜马拉雅山脉南翼,从低到高有如下各垂直自然带:低山季雨林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带-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山地暗针叶林带-高山灌丛草甸带-高山草甸带-亚冰雪带-冰雪带。
三:与海洋的距离(湿润与干旱地区)距海洋的远近不仅影响水热条件,而且还影响带普的性质,除极地和高纬区山地外,均有海洋性带普与大陆性带普之分。
海洋性带普如:马来西亚的基那卢巴山,基带为热带雨林、季雨林,自海拔600~3700m,分别发育山地雨林、季雨林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山地苔藓林带,热带亚高山矮林带。
大陆性垂直带如:阿尔金山脉北坡也只有山地荒漠、山地荒漠草原、高寒草原或高寒草甸带。
干旱区山地在气温垂直递减和降水量随高度增加的规律作用下,往往必须在比同纬度湿润山地更高处才适宜森林上生长的水热条件,因此干旱区的山地森林分布界线总是高于同纬度湿润山地。
森林垂直分布地带性名词解释
森林垂直分布地带性名词解释森林垂直分布地带性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可以描述一个森林在高度上的分布特征,以及一些以森林为核心的植物和动物如何在不同的高度之间迁徙和分布。
“森林垂直分布地带性”主要指的是森林中的植物和动物及其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根据森林内部植物结构和物种组成的差异,可以形成不同的森林生态系统,其特征可由高度下降而上升,也可以由低度上升到高度,也可以由低度到高度变化,不断发展和演化。
随着海拔的变化,森林中的植物及其生态系统也会出现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描述为一种“森林垂直分布地带性”。
一般来说,森林垂直分布地带性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海洋层、海拔层、森林层和陆地层。
海洋层是指低于海平面海水的区域,一般以淡水为主;海拔层是在海洋层之上的区域,由于海拔高而气温低,使其分布的植物种类较少;森林层是以树种为主,植物多样性较高;陆地层指在森林层之上的区域,昼夜温差大,植物种类较少。
森林垂直分布地带性的发展及其在植物及动物的分布上的影响是研究生态学非常重要的部分。
经过长期的研究,一些研究者推断,植物和动物的分布是否受到森林垂直分布地带性的影响,以及森林垂直分布地带性是否在森林生态系统中起到把握生态系统动态和平衡的作用,这些未经证实的研究值得研究者们进一步探究。
森林垂直分布地带性也可以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森林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外部因素之一,它可以影响森林中植物和动物的分布和迁徙,从而改变森林的垂直分布地带性。
此外,自然灾害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可以显著改变森林垂直分布地带性,引起植物与动物在高度上的分布差异,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
森林垂直分布地带性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对于我们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规律,以及森林的生态状况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此,对森林垂直分布地带性的深入研究,不仅能使我们更深入了解森林生态系统,而且可以进一步促进森林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垂直地带性的因素
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气温随之降低,从而使自然环境及其成分发生垂直变化的现象,称为垂直带性或高度带性。
形成垂直带的基本条件是构造隆起的山体,而其直接原因是热量随高度的迅速降低(每千米下降-6℃)。
只要山体有足够的高度,自下而上便可形成一系列的垂直自然带。
那么影响垂直地带性的因素有哪些呢?
一:足够的海拔和相对高度。
垂直带性分异是山地特有的地域分异现象。
山地具有足够的海拔和相对高度,是发生垂直地带性分异的两个前提。
足够高的海拔使垂直地带性分异得以充分表现。
足够大的相对高度差则使垂直带性的分异产物—山地垂直带普更完备和复杂。
当山地具有足够的海拔和相对高度时,通常只要有足够的相对高度(一般500米),山地就会出现垂直带的分异。
如:海拔1867m 的海南岛五指山,土壤垂直带普由5个土壤带组成,而喜马拉雅山系中的许多山脉土壤垂直带普之完整为世界所罕见。
二:气温、湿度及降水。
气温通常随山地高度增加而降低,降水与空气湿度在一定高度一下随海拔升高而递增。
受温度、水分条件制约的植被、土壤等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自下而上组合排列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
在青藏高原南缘的中喜马拉雅山脉南翼,从低到高有如下各垂直自然带:低山季雨林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带-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山地暗针叶林带-高山灌丛草甸带-高山草甸带-亚冰雪带-冰雪带。
三:与海洋的距离(湿润与干旱地区)
距海洋的远近不仅影响水热条件,而且还影响带普的性质,除极地和高纬区山地外,均有海洋性带普与大陆性带普之分。
海洋性带普如:马来西亚的基那卢巴山,基带为热带雨林、季雨林,自海拔600~3700m,分别发育山地雨林、季雨林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山地苔藓林带,热带亚高山矮林带。
大陆性垂直带如:阿尔金山脉北坡也只有山地荒漠、山地荒漠草原、高寒草原或高寒草甸带。
干旱区山地在气温垂直递减和降水量随高度增加的规律作用下,往往必须在比同纬度湿润山地更高处才适宜森林上生长的水热条件,因此干旱区的山地森林分布界线总是高于同纬度湿润山地。
如:最典型的是昆仑山北坡,山地荒漠上升到3400m高度,山地草原带在3600m 以上转变为高寒草原或高寒草甸带。
四:山地的坡向
迎风坡由于地形对暖湿气流的阻挡抬升而降温,易成云致雨,降水较多。
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而增温,难成云致雨,降水较少。
迎风坡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比背风坡的小。
因迎风坡多云雾雨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会过度升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会过度降低。
背风坡反之。
山地的坡向同样影响水热条件从而影响山地的垂直地带性。
如珠穆朗玛峰迎风坡的植被垂直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针叶林带、高山灌木林带;而背风坡只有高山草原带。
五:地质构造运动
大范围的地质构造运动使地形发生变形,发生山体塌方,地势隆起,地形抬升或下陷等,从而改变原来山体的垂直地带性。
如江西庐山的山顶的红壤就是由于山体抬升造成的。
总的来说,影响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的因素很多,但最为重要的是随着山体高度的升高气温随之降低,降水与空气湿度在一定高度一下随海拔升高而递增。
温度、水分条件制约的植被、土壤等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自下而上组合排列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
10地科董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