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祖父学诗 教学设计 教案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跟祖父学诗》课文原文、教案及练习题

不管学习什么东西,都要经历一个过程。有时这个过程是非常有趣的。我们的作家萧红把自己小时候学古诗的故事写了出来。很有趣。看看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感觉呢?
二.指名读全文:
1.听听生字的音发准了没有。
2.把你觉得有趣的地方找出来。
3.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三.全班交流:
1、交流有趣的句子。读一读。
我一念起诗来,我家的五间房里的人都可以听见,祖父怕我喊坏了喉咙,常常警告我说:“房盖被你抬走了。”
听了这笑话,我笑了一会儿,过不了多久,就又喊起来了。
夜里我也是照样地喊,母亲吓唬我,说再喊她要打我。
祖父也说:“没有你这样念诗的,你这不叫念诗,你这叫乱叫。”
但我觉得这乱叫的习惯不能改,若不让我叫,我念它干什么。每当祖父教我一首新诗,一开头我若听了不好听,我就说:“不学这个。”
指名分角色朗诵。教师指导,反复朗诵。
四.学完了作者学诗的经历,你觉得真实吗,有趣吗?谈谈你学诗的体会吧?
(全班交流)
五.作者围绕学古诗选取哪些典型事例呢?总结一下。
小结:文章选取的材料都是为中心服务的,选择的材料要生动,要准确的表达中心,这样才能使文章内容集中,表达意思明确。
练习题
一、查字典
“闻”用音序查字法先查___,再查_____(声调可不标);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部,再查____画。
祖父一听就笑了:“等你老了还有爷爷吗?”
祖父说完,看我还是不很高兴,他又赶快说:“你不离家的,你哪里能够离家……快再念一首诗吧!念‘春眠不觉晓’……”我一念起“春眠不觉晓”,又是满口的大叫,得意极了。
但从此再读新诗,一定要先讲的,没有讲过的也要重讲。
似乎那大嚷大叫的习惯稍稍好了一点。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第2课 跟祖父学诗说课稿

《跟祖父学诗》说课稿一、说教材《跟祖父学诗》选自萧红的回忆体小说《呼兰河传》,作者以一个单纯幼稚的小姑娘之口讲述童年跟祖父学诗的故事。
作者童年的天真可爱在跟祖父学诗的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本文流淌着祖父对“我”的宽容和疼爱之情。
该小说文字简单,全文没有抒情的笔墨,仅仅用孩子的心灵去回顾自己童年时代跟祖父学诗时的那一段难忘的时光,然后用孩子的笔体白描式的将它表述出来,营造了一种情愈深而文愈浅的境界。
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5—6年级的阶段目标,结合本组的训练重点以及本课的写作特点,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
积累文中出现的古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跟祖父一起学诗的情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跟祖父学诗的快乐。
4.联系上下文,感悟诙谐语言的妙处,并学习仿写这样的句子。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跟祖父一起学诗的情景。
二、教法和学法“教师为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语文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师生、生生互动,创设实践语言的场景,通过朗读,达到情感上的共鸣,通过口语练习的尝试,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安排得是否科学合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一)诵读古诗,引入课题。
通过课前3分钟的“小小赛诗会”,引入课题。
(二)随文识字,感知内容。
随文识字,扫除课文障碍。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条理,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三)细读体会,品悟情感。
1.学生自主学习,批画思考:“我”是怎样学诗的?我在学诗的过程中有什么特别的收获?2.体验角色,深化情感。
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表现人物的特点。
《跟祖父学诗》教学实录

《跟祖父学诗》教学实录师:让我们从同学们最感爱好的文章《跟祖父学诗》开始讨论。
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觉得最有意思的地方在哪里?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首诗原来我很喜爱的`,黄梨是很好吃的。
经祖父这一讲,说是两个鸟,于是不喜爱了。
”通过这两段话,我感觉到的稚嫩。
师:你为什么从这短话当中读出了稚嫩呢?生:由于误将会飞的黄鹂当作可以吃的“黄梨”了。
师:这个地方还有哪位同学也关注到了?谁能来说一说你觉得这部分写得怎么样?生:我觉得他很稚嫩,只有鸟可以鸣叫的,黄梨是不能鸣叫的,但他还是把黄鹂当成了黄梨。
师:小孩子老想着吃。
你上来,我跟你一起表演一下。
我们看着屏幕表演。
〔问被叫上来的同学〕你觉得我应当当什么?生:你来当黄鹂鸟。
〔众笑〕师:就叫我来演只鸟啊?〔生笑〕生:你来当祖父,我来当萧红。
师:〔老师扶着生的肩膀〕孙女,我们一起来念诗吧:两个黄鹂鸣翠柳〔师大声〕生:两个黄鹂鸣翠柳〔小声〕师〔问全班〕:她这样念,对不对?生〔群体〕:不对,应当喊出来的。
由于文章里面说我是“扯着嗓子喊”。
师:闺女,我们来念诗吧?“两个黄鹂鸣翠柳——”生:两个黄鹂鸣翠柳〔大声喊〕师:〔喊的时候要脑袋朝上的〕“两个黄鹂鸣翠柳——”生:两个黄鹂鸣翠柳〔大声喊〕师:一行白鹭上青天。
生:一行白鹭上青天。
师:孙女儿,喜爱这首诗吗?生:喜爱。
师:为什么喜爱?生:由于黄梨很好吃。
师:哎呦,傻丫头,这个黄鹂是会飞的黄鹂,不是吃的黄梨,你还喜爱吗?生:不喜爱了。
师:你可真贪吃啊!对了,你不是叫我演黄鹂吗?你看,黄鹂正停在树上呢,正在叫呢〔师口技,学黄鹂鸟叫,师生鼓掌,大笑〕师:你看,这样一读一表演,你就觉得小孩子天真烂漫吧?有些课文啊,演一演,就觉得更有意思了。
文章当中很有意思的地方还有没有?生:我从第23段读出来了:“就这‘几度呼童扫不开’,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就念成‘西沥忽通扫不开’。
我觉得这里很好笑。
师: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我来当祖父,你们来当萧红。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跟祖父学诗教案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

跟祖父学诗板书设计: 早晚念大声喊 2 跟祖父学诗喜爱听喜爱听蜘蛛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4、了解蜘蛛的外形特点、结网特点及捕虫的特点,体会蜘蛛是最聪明的独居昆虫。
教学重点:了解蜘蛛的外形特点、结网特点及捕虫的特点,体会蜘蛛是最聪明的独居昆虫.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教学过程:一、读课题,激趣导入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指生猜)对了,谜底就是蜘蛛.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张网捕虫的蜘蛛吗?你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吗?你知道它们为什么能结网吗?蜘蛛很常见,但往往不被我们注意,本文的作者却对它作了细致的观察和研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说明文——《蜘蛛》。
(板书课题,读课题)下面请同学们来读课文。
二、尝试读,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请同学们读准字音.2、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正确、流利,愿意试一试吗?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3、默读,想一想这篇课文都写了蜘蛛的哪些方面?试着说一说,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课文分几部分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5、读生字,练习书写生字,教师指导.三、思考读,体会感悟1、边读书边思考边批注。
(1)批注读书感受、读书心得。
教师引导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提示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2)批注本课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和不懂的问题。
2、小组交流.四、集体交流,梳理问题1、提出本课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及不明白的问题,全班讨论。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1)“甲胄、尽善尽美、小心翼翼”等词语.(可由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2)破折号的用法是什么?(3)作者是怎样把蜘蛛写得这么生动有趣的?2、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确定重点研究的问题。
五、回味读,学习写法分段读课文,你觉得作者为什么会把文章写得这么生动有趣?(作者对蜘蛛进行了长期、细致的观察,运用了说明、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物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条理清晰地进行说明。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跟祖父学诗第二课时鄂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跟祖父学诗第二课时鄂教版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
积存文中显现的古诗。
2、明白得课文内容,体会“我”跟祖父一起学诗的情形。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跟祖父学诗的欢乐。
4、联系上下文,感悟诙谐语言的妙处,并学习仿写如此的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能结合重点词句明白得课文内容,体会“我”跟祖父一起学诗的情形。
(一)回忆原文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将文中的好词佳句积存下来。
3、回忆全文,说说课文要紧内容。
(二)体验角色,深化情感1、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表现人物的特点。
2、从你们用心的朗读中,你们看到了一个如何样的“我”和一个如何样的祖父?3、预设学生用“童真”、“童趣”、“顽皮”、“爽朗”、“可爱”、“天真”等词语来描摹“我”童年的形象。
用“慈爱”、“宽容”、“幽默”等词语来勾画祖父的形象。
4、出示:“祖父念一句,我就念一句。
”“念了几十首以后,祖父开讲了。
”“但从此再读新诗,一定要先讲,没有讲过的也要重讲。
”指导学生朗读,从祖父教诗的变化中,你还能够读到什么?(引导、启蒙)5、童年是美好的,小孩是欢乐的,祖父是宽容的。
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味道来。
(三)聚焦诗句,比较拓展1、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宝。
《千家诗》中的诗句讲究韵脚平仄,诵读起来声之朗朗,抑扬有致。
让我们把课文中涉及到的诗句完整地读读吧!它一定如作者所说的“越念越好听”。
2、学生朗诵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孟浩然的《春晓》、苏轼的《花影》、杜甫的《绝句》、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3、联系实际,说说你们是如何学诗的?有什么体会?4、通过学生与“我”学诗经历的比较,谈自己的体会。
5、多好啊!古老精妙的诗句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儿童,我们的童年在诗情画意中熏陶,我们的童年又充满着诗情画意。
课外多读一些诗句,不仅让我们的童年更丰富、更欢乐,而且会让我们受益终身。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跟祖父学诗》教案三篇

【导语】《跟祖⽗学诗》是⼀篇回忆性⼩说,⽂章采⽤⼤量对话语⾔的描写,通过祖⽗那充满慈爱宽容的声⾳和“我”稚嫩的童⾳,再现了“我”童年跟祖⽗学《千家诗》的情景,充满了对童年烂漫时光的回味,课⽂以《千家诗》中的诗句来贯穿,诗味盎然,以学读古诗为经,以童真童趣为纬,表现了“我”童年⽣活的有趣与快乐。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学会⽂中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联系上下⽂,理解句⼦的意思,结合学⽣亲⾝经历,体会“我”童年⽣活的有趣与快乐。
4、激发学⽣对古诗词的兴趣,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我”童年⽣活的有趣与快乐,感受少年真挚的情怀。
2、培养学⽣对古诗词的兴趣,积累好词佳句。
【设计理念】: 教学时,让学⽣通过“读”、“想”、“品”、“悟”,感受“我”童年跟祖⽗学诗的快乐时光。
⾸先让学⽣默读静思,在⽂字中找出能体验“我”快乐的语句,通过指导学⽣有感情朗读来体会“我”的童真、顽⽪、可爱与快乐。
再读课⽂,找出“我”跟祖⽗学诗感觉如此快乐、有趣的原因,经教师指导朗读体会后,在说说你觉得爷爷是⼀个怎样的⼈?最后回到本⽂作者萧红⾝边,了解她的经历,体会她今天能⾛上⽂学之路,是与祖⽗教她吟诵古诗有着密切联系的。
以此激发学⽣热爱中华传统⽂化瑰宝------古诗,⾃觉在课外多读、多积累古诗。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课时 (初读课⽂,读准字⾳,读通句⼦。
学习⽂中⽣字词。
了解作者萧红,初步感受⽂中的“我”跟祖⽗学诗的有趣与快乐。
练写⽂章中的⽣字,提醒学⽣写字姿势要正确,养成好的写字习惯。
) 第⼆课时 教学过程: ⼀、回顾上⽂,激趣导⼊ 上节课,我们已了解到“我”跟祖⽗学诗很开⼼,快乐。
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近祖⽗⾝边,和萧红⼀起跟祖⽗学诗吧! ⼆、感悟快乐 1、请⼤家默读全⽂,思考:你从哪⼉体会到我的快乐?⽤笔勾画出相关语句,并写下⾃⼰的点滴感受。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跟祖父学诗》教案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跟祖父学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领略诗词的深刻含义。
2.理解并记忆古诗词的内容、歌词,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3.掌握古诗词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4.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让学生发现身边的美和感受诗意。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古诗词的艺术魅力,领略诗词的深刻含义。
2.教学难点:理解并记忆古诗词的内容、歌词。
三、教学内容1.课文内容:《跟祖父学诗》。
2.教学重点:课文中的古诗词。
3.扩展内容: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感性思维,通过互动讨论和创作,让学生深入感受诗词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田园诗意的图画,向学生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
请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描述图片中的场景。
2.感知:播放《赋得古原草送别》视频,教师解读诗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并与学生共同欣赏诗的美。
3.呈现:播放为学生的祖父演唱《梁祝》中的曲牌节段,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曲牌的格式并了解它的寓意。
4.听读:请学生跟读《跟祖父学诗》课文,并重点讲解文中涉及到的古诗词。
5.朗读:请学生自己朗读《跟祖父学诗》课文,并以合适的方式朗读其中的古诗词。
6.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对古诗意境的感悟和感受。
7.创作: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创作一个有特色、能体现现代生活情趣的小诗,并与小组成员分享。
8.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本课的收获和感受,并展示和点评学生的创意小诗。
五、教学评估1.学生活动观察:观察学生在听读、朗读、探究和创作等环节的表现和反应,评估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诗词表达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
2.测评方式:教师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和活动表现,设计一份以课文古诗词为重点的问答练习,评估学生的理解深度和记忆能力。
3.评价标准: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评价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及对文化传统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六、教学资源1.音频-《赋得古原草送别》。
教案:跟祖父学诗(第1课时)

鄂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
《跟祖父学诗》教案第1课时
南望山小学姚春课题: 2.跟祖父学诗(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学会8个生字,积累文中出现的古诗。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跟祖父学诗的快乐。
【学习真情告白】
1.阅读“学习目标”,并补充完整。
2.借助“起航”中的训练题,自主
预学。
3.小组合作:
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注意找出学习中的错误,帮助纠正、学会,并记录在动态栏中。
②准备小组展示学习成果,人人参与。
评价:正确☆熟练☆超能力☆积极☆
学习过程智者的足迹【起航】
1.交流生字读音。
2.交流课文中出现的诗句意思和诗的题
目、作者等相关知识。
3.读完全文,你能用一个词概括作者在童
年跟祖父学诗时的感受吗?
4.文中哪些地方最能表现“快乐”呢?
【扬帆】
◎自学展示一:学会8个一类字。
以下方式可供选用:
①比:比准确、比快速;
②读: 分读、齐读、表演读、花样读;
③讲:解释词语。
◎自学展示二:照样子,写词语。
例:大嚷大叫
一()一()自()自()
不()不()无()无()
◎自学展示三:知道课文的写作顺序。
以下方式可供选用:
①画课文的思维导图:
线状的、花型的、板块的……
②归纳回答
◎自学展示四: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①认真听课文,把你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
②认真听问题,把你知道的告诉别人。
跟祖父学诗

四.探究课文内容。
1、探究作者跟着祖父读了哪些诗呢?
(1)唐贺之章的《回乡偶书》;唐孟浩然的《春晓》;宋苏轼的《花影》;唐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2)师:这些诗都是出于一本书,那就是《千家诗》。祖父为什么要为作者选择这本书呢?
(3)师生交流:(预设交流要点)
方
式
从诵读的一个个细节中,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自
我
调
整
策
略
通过充分的读,走进作者童年的生活中,走进跟祖父学诗的情境中,感受作者童年真挚的情怀。
手
段
课外阅读《呼兰河传》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2、跟祖父学诗
总体介绍: 早晨 晚上 半夜
大声喊 乱叫 大叫
具体描写: 喜爱听 有趣味
心情好 得意
率 性 可 爱 多 彩 童 年
二、总结课文。
1、读了这篇课文,你对学诗有了哪些体会?
2、教师总结:有学者说“中国孩子的童年是洋溢着诗意的——感谢祖先,发明了这样方便地传递美感的精美的文学形式,简短的诗句,无尽的诗意,让中国的孩子从小在诗情画意中熏陶,虽然背诵诗句不免错乱,但从小建立对事物之美和文字之美的敏感,将受用终生”。萧红在《呼兰河传》里,深情而生动地回忆她在幼时“跟祖父学诗”的情景,她的文学之路就从这里起步。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她却成为了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
A、分角色朗读这个局部内容。
B、 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当时爷孙对话的情景。
C、补充作者对爷爷的描写:
“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成和孩子似的。祖父是个长得极大的人,身体很健康,手里喜欢拿着个手杖。嘴上则不住的抽着旱烟管,遇到了小孩子,每每喜欢开个玩笑……”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跟祖父学诗》教案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跟祖父学诗》教案教学目标•理解古诗《静夜思》的意境和传承文化•能够朗读《静夜思》,并理解其中的意思和语言特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自己创作一首简单的诗歌教学重点•理解《静夜思》的意境和传承文化•能够准确地读出《静夜思》的词句•能够准确地朗读自己所创作的简单诗歌教学难点•理解《静夜思》的意境和传承文化的深层次内涵•能够通过朗读和口感模仿的方式准确地朗读自己所创作的简单诗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夜晚的印象和感受,进而导入今天的主题——《跟祖父学诗》。
2. 学习古诗《静夜思》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诗句、引导想象、拓展联想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静夜思》中所描述的意境和形象,并能够准确地读出《静夜思》中的词句。
3. 朗读和欣赏《静夜思》让学生分组,轮流朗读古诗《静夜思》,并在课堂上进行欣赏和交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和角度,理解《静夜思》中所蕴含的情感、人文和社会文化背景。
4. 创作一首简单的诗歌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简单的诗歌模板,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感受和生活经验,自行创作一首简单的诗歌,并在班级中进行朗读和分享。
在创作和分享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更好地反思和整理自己的思维和语言。
5. 总结和评价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展示等方式,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同时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以便更好地推进后续课堂的教学。
思考与拓展除了以上所涉及的内容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诉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拓展,例如:•探讨古诗中的情感表达和语言特点•分析和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诗歌文化•进行诗歌大赛或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表演能力结语通过对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跟祖父学诗》教案的讲解,我们对相关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有了基本的了解,同时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精品教案全集(Word版)第一单元(教案)2跟祖父学诗

2.跟祖父学诗 认知目标 能力目标 德育目标
课型
讲读课文
课时
两课时
1. 会 8 个生字,积累文中出现的古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我”跟祖父一起学诗的情景。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跟祖父学诗的快乐。 3. 联系上下文,感悟诙谐语言的妙处,并学习仿写这样的句子。
第2页 共3页
第3页
共3页
教
学
过
程
第1页
共3页
第 学习 目标
二
课
时
1. 解课文内容,读中感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完成课后练习,理解含义深的句子。 教学生成
教 学 预 设 一、细读体会,感悟情感 1.自主学习,批画思考。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围绕问题, 边读边思,并在书上勾画相关的重点词句,批注自己的 体会。 2.相互交流,感悟情感。 (1)读完全文,你能用一个词概括作者在童年跟祖父学 诗时的感受吗?预设:快乐、无忧无虑、自由、幸福…… (2)同学们用了一组美好的词语表现了作者童年跟祖父 学诗的快乐。实际上,这也是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你们觉 教 得文中哪些地方最能表现 “快乐” 呢?从课文中找出来读 一读。 A 早晚念。抓住“早晨……晚上……半夜醒了……”进行 交流。 学 B 大声喊。抓住“跟着喊” 、 “比祖父声音更大” 、 “房盖被 你抬走 了” 、 “照样地喊” 、 “瞎念” 、 “满口的大叫”等 进行交流。 过 C 喜欢听。抓住“很好听” 、 “真好听” 、 “多好听” 、 “越念 越觉得好听,越念越有趣味”等进行交流。 D 心情好。抓住“很高兴地跟着喊” 、 “笑了一会儿” 、 “我 很喜欢” 、 “我更喜欢” 、 “高兴起来了” 、 “得意极了”等 程 进行交流。 3.小结:你们看,萧红的文字很普通,很朴素,但读起来 觉得很洒脱,很灵动,很孩子气,字里行间洋溢着两个字 ───快乐! 二、体验角色,深化情感 1.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表现人物的特点。 2.从你们用心的朗读中,你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我”和 一个怎样的祖父? 预设学生用: “童真” 、 “童趣” 、 “顽皮” 、 “活泼” 、 “可爱” 、 “天真”等词语来描摹“我”童年的形象。用“慈爱” 、 “宽容” 、 “幽默”等词语来勾画祖父的形象。 三、聚焦诗句,比较拓展 1.师过度: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千家诗》中的 诗句讲究韵脚平仄,诵读起来声之朗朗,抑扬有致。让 我们把课文中涉及到的诗句完整地读读吧!它一定如作 者所说的“越念越好听” 。 2.学生朗诵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孟浩然的《春晓》 、苏 轼的《花影》 、杜甫的《绝句》 、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 3.联系实际,说说你们是怎么学诗的?有什么体会? 4. 多好啊! 古老美妙的诗句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儿童, 我们的童年在诗情画意中熏陶, 我们的童年又充满着诗情 画意。课外多读一些诗句,不仅让我们的童年更丰富、更 快乐,而且会让我们受益终身。 板书设计: 早晚念 大声喊 2 跟祖父学诗 喜爱听 喜爱听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跟祖父学诗》教案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跟祖父学诗》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祖父、祖孙关系及其中蕴含的爱、情、责、任;2.理解并体会爱因斯坦:“逻辑会带你从A点到B点,想象力会带你到任何地方”的道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3.学生能熟练朗读诗词,进一步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2.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为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跟祖父学诗》。
3. 教学重难点1.理解祖父、祖孙关系及其中蕴含的爱、情、责、任;2.体会爱因斯坦:“逻辑会带你从A点到B点,想象力会带你到任何地方”的道理;3.熟练朗读诗词,进一步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4. 学习方法阅读《跟祖父学诗》这篇文章,理解祖父、祖孙关系及其中蕴含的爱、情、责、任,体会爱因斯坦的话,提高诗词鉴赏能力和朗读技巧。
5. 教学过程5.1 Warming Up让学生分成小组,让同学们讲述自己与祖父的关系,并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词。
5.2 Pre-reading•让学生预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这篇文章的主题以及主旨。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人喜欢诗词?5.3 While-reading5.3.1 Part One•让学生跟读全篇范文,感受读者与祖父之间的感情和纽带关系。
•学生体会祖父给予他的爱和情感,并思考自己应该如何回报祖父的爱。
5.3.2 Part Two•引导学生思考:文中学生在跟祖父学习诗词的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自己能从中受益吗?•让学生读出文中的关键词,如:思想、想象、灵魂、声音,等等,让学生积极思考。
5.3.3 Part Three•分段跟读,学生注意朗读的感情和情感。
5.4 Post-reading•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诗词,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让学生选择一篇古诗词,进行素材分析。
•总结本篇文章,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6. 课后练习•示范朗读。
•搜寻其他经典名篇,进行朗读、分析训练。
•家庭作业:让学生读一首古诗词,画一个插图,练习朗诵。
7. 总结通过本次课程,学生们掌握了诗词鉴赏技巧,提高了朗诵的能力,理解了爱的含义和重要性,懂得了孝敬祖父的重要性,并从中体会到了想象力的重要性。
巴马瑶族自治县一小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跟祖父学诗教案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

“越念越觉得好听,越念越有趣味"等进行交流。
D 心情好。抓住“很高兴地跟着喊”、“笑了一会
儿”、“我很喜欢”、“我更喜欢"、“高兴起来
了”、“得意极了"等进行交流。
3.小结:你们看,萧红的文字很普通,很朴素,但读起来
觉得很洒脱,很灵动,很孩子气,字里行间洋溢着两个
字───快乐!
二、体验角色,深化情感
二、(一)1.腊八到二十三之前人们的活动,有哪些风俗习惯. 2.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这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3. 比喻,形象生动地说明腊八粥里的品种众多,内容很丰富。 4. 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 5。 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 6.(1)买杂拌儿;(2)买爆竹;(3)买各种玩意儿。 7。 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搀合成的杂拌儿。 8. 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 9。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一切 10. 时间 (二)1. 除夕真热闹. 2. 淳朴善良、崇尚劳动、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3。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还要(守 岁)。 4. 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5。 初一的情景 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6。 男人们拜年,女人们待客,小贩们摆摊,孩子们逛庙会. 7。 初一的时候,每个人都没闲着,轻松自在地各做各的事。 8. 详写 让读者全面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 突出了北京春节的隆重和热闹,表达了作者对 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9。 热闹、隆重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跟祖父学诗》 第二课时鄂教版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
积累文中出现的古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跟祖父一起学诗的情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跟祖父学诗的快乐。
4、联系上下文,感悟诙谐语言的妙处,并学习仿写这样的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跟祖父一起学诗的情景。
(一)回顾原文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将文中的好词佳句积累下来。
3、回顾全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体验角色,深化情感1、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表现人物的特点。
2、从你们用心的朗读中,你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我”和一个怎样的祖父?3、预设学生用“童真”、“童趣”、“顽皮”、“活泼”、“可爱”、“天真”等词语来描摹“我”童年的形象。
用“慈爱”、“宽容”、“幽默”等词语来勾画祖父的形象。
4、出示:“祖父念一句,我就念一句。
”“念了几十首以后,祖父开讲了。
”“但从此再读新诗,一定要先讲,没有讲过的也要重讲。
”指导学生朗读,从祖父教诗的变化中,你还可以读到什么?(引导、启蒙)5、童年是美好的,孩子是快乐的,祖父是宽容的。
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滋味来。
(三)聚焦诗句,比较拓展1、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千家诗》中的诗句讲究韵脚平仄,诵读起来声之朗朗,抑扬有致。
让我们把课文中涉及到的诗句完整地读读吧!它一定如作者所说的“越念越好听”。
2、学生朗诵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孟浩然的《春晓》、苏轼的《花影》、杜甫的《绝句》、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3、联系实际,说说你们是怎么学诗的?有什么体会?4、通过学生与“我”学诗经历的比较,谈自己的体会。
5、多好啊!古老美妙的诗句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儿童,我们的童年在诗情画意中熏陶,我们的童年又充满着诗情画意。
课外多读一些诗句,不仅让我们的童年更丰富、更快乐,而且会让我们受益终身。
板书设计:早晚念大声喊2 跟祖父学诗快乐喜爱听心情好课后反思:。
四川省宜宾市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跟祖父学诗教案鄂教版

跟祖父学诗板书设计: 早晚念大声喊 2 跟祖父学诗喜爱听喜爱听期中测试卷(一)一、下列多音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3分)A.正.在(zhēng)立正.(zhèng) 正.月(zhèng)正.式(zhèng)B.熬.粥(áo) 熬.白菜(āo) 熬.夜(áo) 煎熬.(áo)C.起哄.(hòng) 哄.骗(hǒng) 哄.动(hòng) 哄.堂大笑(hǒng)二、看拼音,写词语.là bā jì mò pǔ sù pái huái qīn qi jiǎo bàn yuán dàn kuài zi kòng zhì wén zhāng 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饺( )宵()贩()校( ) 消()饭()骆()脏()粟( )络()桩()栗()四、补全词语,并按要求完成练习.()喜( )狂前( )()闻天( )海()( )济于()( )()之众与世()( )头晕()()重见()( ) 跃跃()()1.选填上面的词语.(1)他在深山老林里住着,过着()的生活。
(2)如果方法不对,你再怎么努力也( )。
(3)这次作文获得了一等奖,他()。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指无组织无纪律的一群人。
()(2)历史上从来都没有听说过。
()(3)指极远的地方或形容彼此之间相隔极远。
()3.画横线词语的结构是AABC式,请你再写三个这样的词语:、、。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这是一个句,请你用同样的修辞手法写一句话:2.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翻译为白话文)3.他垂头丧气....地从牛棚里走了出来。
(用加点的词语造句)4。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六、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秀峰区XX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跟祖父学诗教案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查一查文中不懂的词句。 (3)思考:课文主要讲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 (本文通过记叙“我”小时候念诗的故事,表现了 作者童年跟祖父学诗的快乐。) 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查自学生字(听写生字)和读 书。 三、再读课,理清文章的脉络: 全文共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2 自然段)总体介绍我读诗的情 景。 第二部分:(3—-30 自然段)具体写了“我”跟祖
5.同学们,想好了自己最想表达的心愿后,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种方式来表达自己 的心愿?
(选择表达的方式,如记叙故事、写信、写日记或者创作诗歌……) 三、习作指导。 1。整理思路: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要写的心愿。 2.搭建好结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心中有数,在素材排列上要有逻辑性。 3.细化:拓展好层次和细节,要有亮点;要清楚、准确地表达出自己想说的。 4。注意首尾呼应,前后连贯。 5.以自身为例,给学生讲解如何写自己的心愿。 (1)开头:开篇点题,我有一个心愿,它是…… (2)中间分三段叙述(注意详略):第一段,为什么我有这个心愿?(略写)第二段,如 何去实现这个心愿?(详写)第三段,实现后的好处.(略写)(板书:详略得当) (3)结尾呼应开头:表决心,表示一定要实现自己美好的心愿。 6.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7。写好以后,要认真读一读,用修改符号修改不满意的地方,使语言更加通顺、流 畅,意思更加清楚、明白。 四、习作点评。 1。选出两三篇比较优秀的作文,在全班进行点评.习作的重点在于讲清楚所写的是什 么心愿,为什么有这个心愿以及如何实现这个心愿。重点从这方面进行点评,另外,分析文 章的结构特点以及语言是否通顺、恰当等。 2。同桌之间相互点评习作。 五、课堂小结。 学生通过这次习作的练习,能将自己的心愿具体地描述和清晰地表达出来,进而让学 生下定为这个美好心愿而努力奋斗的决心。可以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进行描绘,确保行文 的流畅。 板书设计 习作:心愿 对社会 对别人 对自己 逻辑性 亮点 详略得当 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警、唬、啼、瑶、沥、衰、鹂、鹭”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跟祖父一起学诗的情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跟祖父学诗的快乐。
4、联系上下文,感悟诙谐语言的妙处,并学习仿写这样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
1、感受“我”童年跟祖父学诗的快乐时光,在文字中找出能体验“我”快乐的语句。
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来体会“我”的童真、顽皮、可爱与快乐。
3、找出“我”跟祖父学诗感觉如此快乐、有趣的原因,体会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通过理解课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今天能走上文学之路,是与祖父教她吟诵古诗
有着密切联系的。
以此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瑰宝——古诗,自觉在课外多读、多积
累古诗。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我”跟祖父学诗的过程。
体会“我”在学诗过程中的特别感受。
教学难点:
体会祖父对“我”的宽容和疼爱之情。
体会诙谐语言的妙处。
3. 教学用具
ppt
4. 标签
鄂教版
教学过程
释题激趣创设语境
师: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请你们说说有什么收获?
预设学生活动:
(1)谈文中出现的诗句意思和诗的题目、作者等相关知识。
(2)知道作者萧红,提到课文节选自她的《呼兰河传》。
2.师:在《呼兰河传》里,萧红用大量的文字提到祖父,尽力捕捉她和祖父在一起的细节。
为什么萧红对祖父念念不忘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跟祖父学诗》,看看作者童年跟祖父学诗的情景,去体会她与祖父在一起的感受。
3.板书课题:《跟祖父学诗》。
4.学生读课题。
5.师再读课题,读完后,师:老师读完课题有很多疑问,作者跟祖父怎么学诗呢?学诗时的心情怎样?你们能告诉老师吗?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检查预习的情况。
(1)听写字词。
警告、吓唬、啼叫、瑶台、淅淅沥沥、衰弱、黄鹂、白鹭
(2)组内批改,交流反馈,师指导书写。
B生组织批改,A生指导观察,C、D生练习发言。
①“衰”是翘舌音,“鹂”读第二声不读第四声。
②“瑶台”的“瑶”“遥远”的“遥”区分开。
③“啼”字上面不是“立”“沥”的第六笔是横折钩,不是横折。
“衰”字下面是衣的一部分,不要少了一撇。
(3)生练字本上练习书写“衰”“鹭”。
(4)齐读词语。
2.出示疑问,默读课文。
(1)请大家默读课文,围绕老师的疑问,边读边思考,并在书上勾画相关的重点词句,批注自己的体会。
预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1)作者跟祖父怎么学诗呢?
(2)学诗时的心情怎样?
(3)学生读课文,师巡视辅导。
3. 相互交流,感悟情感。
(1)师:读完全文,作者是怎样跟祖父学诗的呢?你是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交流,并在读中感悟,教师相机引导。
预设:
a.“祖父教我读《千家诗》,但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祖父念一句,我就念一句。
”
相机理解“口头传诵”。
b.“念了几十首之后,祖父开讲了。
”
c.“但从此再读新诗,一定要先讲,没有讲过的也要重讲。
”
(2)能用一个词概括作者在童年跟祖父学诗时的感受吗?
预设:快乐、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幸福、无拘无束……
顺学指导直奔重点
1.同学们用了一组美好的词语表现了作者童年跟祖父学诗的欢乐。
实际上,这也是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你们觉得文中哪些地方最能表现“快乐”呢?
2.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交流,在读中感悟,教师相机引导。
预设:
a.早晚念。
抓住“早晨……晚上……半夜醒了……”进行交流。
(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可以看到作者童年念诗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表现了作者读诗的经常性。
)
b.大声喊。
抓住“跟着喊”、“比祖父声音更大”、“房盖被你抬走了”,“照样地喊”、“乱叫”、“瞎念”、“满口的大叫”等进行交流。
(“喊”“更”充分体现出童年的作者学诗的兴趣浓厚,以及小时候的天真、顽皮。
引用祖父的“警告‘房盖被你抬走了’”用夸张的语言再次点明作者的声音之大,也饱含了祖父对作者无限的疼爱。
“照样地喊”习惯成自然,不分白天黑夜,都在喊。
“乱叫”更能反映出儿童的天真活泼。
)
c.喜爱听。
抓住“很好听”、“真好听”、“多好听”、“越念越觉得好听,越念越有趣味”等进行交流。
(“真好听”、“多好听”真实的写出儿童天真无邪的心理,表现了作者对这首诗的喜爱。
“越念越觉得好听,越念越有趣味”已经是瞎念错了,但作者还感到好听、有趣味,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童年世界的美丽与纯真。
)
d.心情好。
抓住“很高兴地跟着喊”,“笑了一会儿”、“我很喜欢”、“我更喜欢”“高兴起来了”、“得意极了”等进行交流。
(2)你们看,萧红的文字很普通,很朴素,但读起来觉得很洒脱,很灵动,很孩子气,字里行间洋溢着两个字——快乐!大家读吧,读出你的快乐!
(3)以多种形式读。
课堂小结
1.小结课文。
你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我”和一个怎样的祖父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课后习题
1、辨析组词。
如:瑶/遥、路/鹭/陆(考察对生字的掌握)
2、你从哪儿读出作者学诗的快乐?勾划相关的句子与同学交流。
(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作者在学诗过程中表现出的童真童趣)
3、“祖父怕我喊坏了喉咙,常常警告我说:‘房盖被你抬走了。
’”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祖父?他还有哪些特点呢?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体会祖父慈爱、宽容、幽默的性格特点)
4、你学诗的经历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请写下来,与同学交流。
(小练笔)
板书
2 跟祖父学诗
先念
祖父教诗→再开讲→慈爱、宽容
要重讲↓
早晚念
大声喊
“我”学诗→瞎念→快乐喜爱听心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