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简介
伍子胥简介介绍伍子胥相关故事(历史人物故事伍子胥简略事迹)
伍子胥简介介绍伍子胥相关故事(历史人物故事伍子胥简略事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伍子胥简介介绍伍子胥相关故事(历史人物故事伍子胥简略事迹)伍子胥(生于公元前 559年卒于公元前 484年)本名伍员,春秋时期楚国人。
历史人物:伍子胥
历史人物:伍子胥历史人物:伍子胥伍子胥(-前484年)(胥,音须),名员(员,音云),字子胥,以字行。
春秋时期楚国人,属今湖北监利县(另一说襄阳市谷城冷集区沈湾(原系光化富乡村,1949年划归谷城))人,后来吴国封他于申,因此又叫申胥。
伍子胥先袓伍举,以正直进谏楚庄王而得名声,因此其后代于楚国亦有名声。
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楚国太子建的太傅,太子建被奸人所诬陷,伍奢也受到了牵连。
伍奢被监禁时,楚平王要伍子胥与其兄伍尚前往迎救,否则便杀了他们的父亲。
伍子胥料到楚平王欲杀其父子,劝其兄伍尚勿往,留有用之身为父报仇,但伍尚不忍见父亲被害而不救,还是前去相救,果然不久就和伍奢一起被处决了。
此时伍子胥欲逃往吴国,奈何路途遥远,只好作罢。
之后他因太子建在宋国,遂投靠之,但宋国内乱,只好与太子一起奔郑。
在郑国,太子建为了和晋国联合谋反的意图被郑定公知晓而被杀,最后子胥只好奔吴。
途中过陈国欲出昭关到吴国。
楚平王悬赏捉拿伍子胥,叫人画了他的画像,贴在楚国各地的城门口,嘱咐官吏加强盘查。
伍子胥逃到吴楚两国的交界昭关时,昭关上的官吏盘查得很紧,他一连几夜愁得睡不着觉,连头发也愁白了。
幸亏遇到一个叫东皋公人,很同情他的遭遇,把他接到家里躲藏。
东皋公有个朋友,长得有点像伍子胥,东皋公让他冒充伍子胥过关。
守关的人逮住了假伍子胥,而真伍子胥因为头发全白,守关的官吏认不出来,就让他蒙混过关了。
伍子胥出了昭关,怕有追兵赶来,急忙往前奔跑,但遇到一条大江拦住了去路。
正着急时,江上有个老渔夫划著小船过来,把他渡了过去。
过了大江后,伍子胥感激万分,摘下身边的宝剑,交给老渔夫说:“这把宝剑是楚王赐给我祖父的,值一百两金子。
送给你,聊表我的心意。
”老渔夫回答说:“楚王为了追捕你,出了五万石的米粮作为赏金,还答应封告发者为大夫的爵位。
我不贪图赏金、爵位,怎么还会贪图你的宝剑呢?”伍子胥逃出楚国后,白天躲藏,晚上赶路,不久就生病了,此时盘缠用尽,只好拖着病躯,沿路乞讨。
春秋末期伍子胥简介
春秋末期伍子胥简介伍子胥,生于楚国椒邑,是春秋末期吴国大夫、谋略家、军事家。
伍下面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伍子胥人物简介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伍员,别名伍子胥、申胥,生于楚国椒邑(今安徽阜南),是春秋末期吴国大夫、谋略家、军事家。
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营造姑苏城(苏州城),率吴军大破楚国,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
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西破强楚、北败徐、鲁、齐,成为诸侯一霸。
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称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
在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为越国偷袭所灭。
人物生平逃离楚国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楚国太子太傅,负责教导太子建,太子被费无忌所诬陷,伍奢也受到了牵连。
费无忌对楚平王说:“伍奢有两个儿子,都有才干,不杀掉将成为楚国的祸患。
可将他们的父亲作为人质将他们召来,不然就会成为楚国的祸害。
”楚平王派使者对伍奢说“:你若将你的两个儿子招来可免你一死,不然性命难保。
”伍奢说:“伍尚为人仁厚,召他一定会来。
伍员为人刚烈暴戾,忍辱负重,能成大事,他料到来后会一起被擒,一定不会来。
”平王不听,派人召伍奢的两个儿子说:“你们若来,我就让你父活命;不来,马上就杀掉伍奢。
”伍尚要去,伍子胥说:“楚王召我兄弟,并不是为了让父亲活命,是怕我们逃脱后成为祸患,所以拿父亲作为人质,假意召我兄弟俩,我兄弟俩一到,父子三人就会一起被杀,对父亲的死活有什么好处呢?况且去了便不能报仇雪恨。
不如投奔别的国家,借他国的力量来雪父亲的耻辱,一起束手待毙是没有作为的。
”伍尚说“:我知道应召前去也不能保全父亲的性命,可是只怨父亲召我们以求生路,而我们不去,以后又不能报仇雪恨,到头来岂不被天下人耻笑。
”又对伍子胥说“:你可逃走,你可以报杀父之仇,我将安心就死。
”伍尚束手就擒,使者来捕伍子胥。
伍子胥挽弓搭箭对着使者,使者不敢上前,伍子胥就逃走了。
伍奢听说伍子胥逃走了,叹息说:“楚国君臣将要苦于战争了!”伍尚到了楚国都城,楚王将伍奢并伍尚一道杀死。
伍子胥对于中国历史有何影响?
伍子胥对于中国历史有何影响?一、伍子胥的身世背景伍子胥(前520年-前484年),春秋时期楚国名将,出生在春秋时期的楚国贵族家庭。
伍子胥聪慧睿智,勇敢果断,年少时即被誉为楚国的未来之星。
然而,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他经历了许多的折磨和挫败,这些经历锻造了他坚毅不拔的人格。
他失去了父亲,又被穷困贫苦的生活所迫,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追寻成为伟大将领的梦想。
二、伍子胥在楚国的事业1.奋起抗击敌人伍子胥成年后,深受楚国王室的信任,成为楚国军队的核心将领。
他带领楚军多次出征,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其中,他与宋国进行的战争是其最为著名的一战。
在战争中,他运筹帷幄,指挥有方,以少胜多,最终战胜了强大的宋国军队。
2.平定内乱,建立楚国统一伍子胥不仅擅长军事指挥,还具备优秀的政治才能。
当时楚国内部存在着诸多的内乱和政权更迭,国家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
伍子胥通过政治手段,巧妙地平定了内乱,重建了楚国的统一大业,使楚国在当时的国际格局中处于强大的地位。
三、伍子胥对中国历史的影响1.军事思想的传承伍子胥作为楚国的杰出将领,对中国军事思想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的战略布局和军事指挥思路,被后来的将领所借鉴和发扬,成为了中国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国家统一的促进伍子胥平定内乱,重建楚国的统一大业,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国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奠定了基础。
他的事迹激发了人们对国家统一的向往和追求,为后世的统一运动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持。
3.道德风范的传承伍子胥在历经艰难困苦后,依然保持着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信仰,他的忠诚与担当精神一直深入人心。
他的事迹感染了后来的许多将领和政治家,成为了中国国家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结语伍子胥作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将领和政治家,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军事才能、政治智慧和高尚品德影响着中国的后代,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我们应该铭记他的事迹,传承他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继续努力奋斗。
伍子胥
伍子胥,楚国人,春秋末期吴国大夫,是中国史书着墨比较多的人物之一,本来就是一历史名人。
伍子胥为报父兄之仇,曾撬开楚平王的坟墓,用鞭子抽打楚平王的尸体三百下,被誉为最狠毒的一位掘墓者。
而且伍子胥与历史上许多名人都有联系,包括越王、孙武、西施等。
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与伍子胥的恩怨是非常出名的。
范蠡献出西施给夫差,使其离间夫差与伍子胥的关系,好色的夫差中了美人计,以致夫差和伍子胥的关系渐渐疏远。
深谋远虑的伍子胥曾多次告诫夫差,若越王不杀,必为大患。
夫差屡次不听劝谏,听信小人谗言,疏远忠臣,以致“三千越甲可吞吴”,吴国灭亡。
他头脑清楚,对问题的分析十分尖锐.他有桀骜不驯的一面;也有忍辱负重,含辛茹苦,虽困病交加、中途乞讨也不忘郢都仇恨的一面;把价值千金的宝剑送给渔父报答恩情一面;也有因时机不成熟,到乡下种地以韬光养晦的一面。
当然,他并没有忘记父兄之仇,而是将仇恨深深的烙印在心中了。
伍子胥是有政治眼光的。
他多次规劝吴王伐越,分析形势,指陈利害。
虽遭伯嚭谗言诬害,但他的形象越显得光明磊落了。
伍子胥又是智勇双全的人物。
他为吴国率兵打仗,为吴王称霸一时,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被赐死前对门客说的一番话,“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
”是预言,是现实,是政治远见,是身遭诬害的愤概,也是对吴王昏庸的憎恨!为报父仇,伍子胥竟然撬开了楚平王的坟墓,并拿着皮鞭,朝楚平王的尸体发泄,抽了三百鞭子。
读到此处,不禁觉得伍子胥有些太过狠毒,有些丧心病狂。
人既已死,为何还不让他安生?虽然楚平王杀了伍子胥的父亲兄长,但毕竟人都已经入土为安了,撬坟、鞭尸实在是过分了。
楚平王的死,那么他的恨是否也应该慢慢的消散呢?但是他的才能是我们无法忽视的。
它具有雄才大略,为使吴国能内可守御,外可应敌,他建议吴王“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革。
”并亲自受命选择吴国都城城址。
伍子胥具有政治远见,预言到了吴国的灭亡。
伍子胥(历史人物)
伍子胥(历史人物)3张伍子胥画像伍子胥(?~公元前484年),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
名员(yún),字子胥,春秋时楚国椒邑(今安徽省阜南县焦陂镇)人。
伍子胥的父亲叫伍奢,伍子胥的哥哥叫伍尚。
他的祖父叫伍举,因为侍奉楚庄王时刚直谏诤而显贵,所以他的后代子孙在楚国很有名气。
《伍子胥-奇谋战圣》称:伍子胥是姑苏城的创建者.苏州至今有纪念伍子胥的城门“胥门”、祭祀的祠堂和墓地并被入祀“500名贤祠”,1988年秋,中国大书法家启功先生以“古贤至德尊三让,吴苑雄涛溯伍胥”的对联书赠苏州,苏州为纪念伍子胥的功绩,在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会址(现苏州规划展示馆)前树立了雕像和纪念园。
他的祖父叫伍举,因为侍奉楚庄王时刚直谏诤而显贵,所以他的后代子孙在楚国很有名气。
伍子胥本为楚国人。
性格刚强,青少年时,即好文习武,勇而多谋。
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因楚平王怀疑太子“外交诸侯,将入为乱”,于是迁怒于太子太傅伍奢,将其父、兄骗到郢都杀害,伍子胥只身逃往吴国。
在伍子胥入吴之前,跟随楚国太子建到齐国。
后又到郑国。
太子建和晋国君王私通。
要做晋国攻打郑国的内应,伍子胥劝说建,郑国以忠义对待他们,他们怎么能背叛郑国呢?但是太子建说他已和晋国说好了。
就不听伍子胥的劝说,后来被郑国知道后,郑国国君就把太子建杀了。
伍子胥就逃亡到吴国去。
在他还没到吴国时。
出了郑国都城之后,出了昭关之后还有一条河隔着。
伍子胥看见没有船,内心非常焦急,突然走出一条渔船。
渡了伍子胥,下船之后,伍子胥怕他说出去,就对渔翁说不要把事情说出去。
渔翁非常伤心,他想他诚心渡伍子胥,但伍子胥还怀疑他,他非常敬重伍子胥,也没有抱怨他,渔翁就把船划到江中心自沉了,以绝伍子胥的疑心。
伍子胥看到后大哭,说是他害了渔翁。
但有的书上说渔翁没死。
后来伍子胥要灭郑国为太子建报仇,渔翁的儿子就唱了一首歌。
就是老渔翁对伍子胥唱的,伍子胥想起他的恩人在郑国就班师回去了。
伍子胥四个典故出处
伍子胥四个典故出处
摘要:
一、伍子胥简介
二、典故一:一夜白头
三、典故二:七星龙渊
四、典故三:千金报恩
五、典故四:乞食过关
六、总结
正文:
伍子胥,姓伍名员,字子胥,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著名将领和政治家。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典故。
典故一:一夜白头
伍子胥的父亲和哥哥被楚平王冤杀,他带着楚太子建之子胜逃奔他国。
在逃离楚国的过程中,伍子胥遇到了一位好心的渔夫,渔夫帮他渡过昭关。
伍子胥感激不已,但又担心自己的行踪泄露,于是在渡过昭关后,一夜之间白了头。
典故二:七星龙渊
伍子胥逃亡到吴国后,帮助吴王阖闾富国强兵,伐楚复仇。
在一次战斗中,伍子胥使用了一把名叫“七星龙渊”的宝剑,大败楚军。
这把剑后来成为了传国玉玺,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
典故三:千金报恩
伍子胥曾在逃亡途中遇到一位浣纱姑娘,姑娘赠予他食物。
伍子胥答应报答姑娘的恩情,但在离开时,姑娘却因羞愧而投水自尽。
伍子胥感慨不已,将姑娘投水的地方命名为“浣纱溪”,并立誓要报答所有对他有恩的人。
典故四:乞食过关
伍子胥在逃离楚国的过程中,曾一度身无分文,只好沿路乞食。
他在遇到一位名叫东皋公的隐士后,得到了帮助。
东皋公不仅为他提供了食宿,还为他谋划了复仇的大计。
伍子胥在东皋公的帮助下,成功地通过了昭关,继续他的复仇之路。
总结
伍子胥的一生充满了波折和传奇,他的四个典故:“一夜白头”、“七星龙渊”、“千金报恩”和“乞食过关”都充分体现了他的忠诚、勇敢和智慧。
伍子胥的典故成语
伍子胥的典故成语摘要:一、伍子胥简介二、伍子胥的典故1.伍子胥逃亡2.伍子胥鞭尸3.伍子胥与渔丈人三、典故成语的来源及意义1.伍子胥逃亡相关成语2.伍子胥鞭尸相关成语3.伍子胥与渔丈人相关成语四、伍子胥典故成语在现代社会的应用正文:伍子胥,名员,字子胥,春秋时期吴国的大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以忠诚、智谋著称,为吴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伍子胥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许多故事都成为了后人传颂的典故,并衍生出了许多成语。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伍子胥的典故。
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楚国的大臣,因受到奸臣费无忌的陷害,被楚平王杀害。
伍子胥与哥哥伍尚一同逃亡,途中伍尚被杀,伍子胥独自逃亡,历经艰辛,终于投奔了吴国。
这是伍子胥逃亡的故事,与之相关的成语有“伍员抉目”、“伍员吹箫”等。
其次,伍子胥为报父仇,协助吴王阖闾攻破楚国都城郢,并掘墓鞭尸,报仇雪恨。
这一故事成为了“鞭尸复仇”的典故,衍生出了成语“伍子胥鞭尸”。
再次,伍子胥曾与一位渔丈人相遇,两人发生了一段关于国家兴亡的对话。
伍子胥从渔丈人那里得到了启示,最终协助吴王阖闾成就了霸业。
这个故事被称为“伍子胥与渔丈人”,相关成语有“渔丈人论政”。
伍子胥的典故成语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而且寓意丰富,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伍员抉目”提醒人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伍子胥鞭尸”教育人们要忠诚于国家,忠诚于家族,有仇必报;“渔丈人论政”则启示人们要关注民生,为国家兴亡负责。
总之,伍子胥的典故成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传承了古代智慧,启迪着现代人生。
名将伍子胥是谁
名将伍子胥是谁伍子胥是历史上春秋时晦气著名的军事家,谋略家。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名将伍子胥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名将伍子胥的简介伍子胥(前559~前484)。
楚大夫伍奢之子,名员,字子胥,春秋时吴国的大夫。
公元前522年,其父伍奢被杀,他逃亡经过宋、郑等国入吴。
后帮公子光(即吴王阖闾)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整军经武,国势日盛。
不久攻破楚国,以功封于申,又称申胥。
后吴王夫差时,劝王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吴王不听,渐被疏远,最后吴王赐剑命他自杀。
伍子胥的生平简介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是中国史书着墨比较多的人物之一,本来就是一历史名人。
从中国的盗墓文化史来说,他也是重量级的。
掘开了人家的陵墓不说,还要拿着皮鞭,朝楚平王的尸体发泄,抽了三百鞭子,可谓最狠毒的一位掘墓者。
伍子胥受封于申地,故又称申胥。
本为楚国人(今湖北省监利县伍场人)。
入吴后,辅佐吴王阖闾,修法制以任贤能,奖农商以实仓廪,治城郭以设守备。
伍子胥与中国历史上多位名人有联系,如越王勾践、孙武、范蠡、西施等。
孙武精通兵法,是伍子胥举荐为吴国将领,从而名闻天下的;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西施,与伍子胥的恩怨也很出名,当时伍子胥建议杀了越王勾践,结果好色的吴王不听,范蠡遂使出“美人计”,献西施给吴王,离间吴王与伍子胥关系,导致伍子胥被杀。
他死后人们很可怜他,在当年伍子胥丢入的江旁,立了一座庙,江边的小山也被命名为胥山。
他死后,吴国很快灭亡了。
伍子胥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盗掘者,源于其出走吴国之前,与楚平王结下的仇恨。
《左传》记载,公元前522年(周景王二十三年),因遭楚太子少傅费无忌陷害,父、兄均为楚平王所杀,伍子胥被迫出逃吴国,发誓要搞垮楚国,以报仇雪恨。
在帮助公子光杀死吴王僚(专诸刺僚)后,实行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政策。
公元前506年,在孙武攻破楚国城池,成全吴王“春秋五霸”地位后,伍子胥也寻得了报杀父兄之仇的机会。
据说入楚后的伍子胥最想干的第一事,就是找到死去不久的楚平王陵墓。
伍子胥的典故成语
伍子胥的典故成语摘要:一、伍子胥简介二、伍子胥的典故三、与伍子胥相关的成语四、伍子胥典故成语的启示正文:伍子胥,名员,字子胥,是春秋时期吴国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
他原是楚国贵族,后因父兄被楚平王冤杀,逃亡至吴国,辅助吴王阖闾,使吴国国力迅速增强,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伍子胥的一生充满传奇,与他相关的典故和成语众多,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一、伍子胥简介伍子胥,楚国贵族,因父兄被楚平王冤杀,逃亡至吴国,成为吴国的重要官员。
他帮助吴王阖闾加强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建设,使吴国国力迅速增强。
伍子胥曾指挥吴军击败强大的楚国,为父兄报仇。
后因阖闾去世,夫差继位,伍子胥与夫差产生矛盾,终被赐死。
二、伍子胥的典故1.伍子胥过昭关:伍子胥逃亡至吴国时,面临重重险阻。
传说他一夜之间头发全白,得以混过昭关,成功逃亡。
2.伍子胥鞭尸复仇:伍子胥助吴国击败楚国后,将楚平王的尸体挖出,鞭打以复仇。
3.伍子胥荐专诸:伍子胥为吴王阖闾推荐了著名的刺客专诸,成功刺杀了吴国的篡位者王僚。
4.伍子胥与夫差的矛盾:伍子胥与夫差在治国理念上产生分歧,最终导致伍子胥被赐死。
三、与伍子胥相关的成语1.伍子胥过昭关:形容人在艰难处境中仍坚持不懈,克服重重困难。
2.伍子胥鞭尸复仇:表示强烈的复仇心理,不惜一切代价。
3.伍子胥荐专诸:形容推荐贤能之士,助人为乐。
4.伍子胥之舟:指代伍子胥被赐死的命运,意味着忠诚之士的悲剧结局。
四、伍子胥典故成语的启示伍子胥的典故成语不仅展现了他的忠诚、勇敢、智慧,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面对困境,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对待仇恨,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在选拔人才方面,要重视贤能之士;同时,也提醒我们在忠诚与背叛之间,要做出明智的选择。
总结:伍子胥的典故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人生启示。
伍子胥的古文
伍子胥的古文
伍子胥(约公元前530年-公元前484年),字子胥,吴国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出身贫寒,但以其忠诚、智慧和勇气赢得吴王阖闾的信任,帮助吴国从一无所有的小国崛起为强大的海上霸主,在与越国的战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
伍子胥有着极高的忠诚度和爱国精神,他为了国家的利益牺牲个人利益和家族荣誉,经常挺身而出解决国家重大问题。
他善于治理和调和内部矛盾,努力推行适应当时国情的改革措施,促进了吴国的发展。
在战争中,伍子胥的指挥才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他精于运用奇兵、集中兵力消灭敌人的战术,取得了一系列战役的胜利。
除了在政治和军事上的贡献外,伍子胥还积极参与吴国文化建设,提倡学习和交流,为吴国的文化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伍子胥一生追求的是国家和民族的繁荣,他的卓越品德和功绩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古代军事家伍子胥生平简介
古代军事家伍子胥生平简介伍子胥,春秋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吴国著名将领,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春秋伍子胥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春秋伍子胥简介伍子胥,本名伍员,字子胥,生于春秋楚国椒邑,后又逃到吴国生活,并在吴国担任高官,春秋名将之一。
伍奢之子伍员和伍尚,少有才气,无论是军事还是政治,两人都表现出了超乎常人的智慧,两人的才名不仅流传于楚国之内,也流传到了春秋各国之中。
后来,伍奢被费无极诬陷,伍奢和伍尚父子二人双双被杀,独留伍员一人逃走。
楚平王为了抓住伍员,开出了五万石粮食外加大夫之职的高价,来悬赏伍员的人头,可见楚平王对待此人是多么的重视,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伍员是非常有才能的。
伍子胥逃到吴国之后,帮助那时还是公子的阖闾夺得王位,后又辅助阖闾争霸春秋。
吴国在伍子胥和阖闾的治理之下,渐渐的强大起来,有了争霸春秋天下的资本。
吴国强大起来之后,马上开始进攻楚国,春秋大国楚国没能阻挡吴国大军前进的脚步。
最终,在伍子胥和孙武的联手之下,楚国国都郢城被攻破。
伍子胥鞭尸楚平王三百下,报了父兄大仇。
攻破楚国国都之后,伍子胥又帮助阖闾平定了国内的叛乱,稳定了吴国的局势。
之后,阖闾又命令太子夫差领兵攻楚,打败楚国。
楚国害怕吴国还会再来攻打他,决定将楚国的国都由郢城迁往鄀城。
阖闾死后,伍子胥继续辅佐吴王夫差,此时的吴国在春秋的地位直追当时的霸主晋国。
后来晋吴争霸,吴国失败被灭。
伍子胥以一人之力,改变了整个春秋格局,使得一个本来在春秋大国的夹缝中生存的小国,一跃成为一个争霸的大国,要不是后来的夫差赐死了伍子胥,春秋的格局可能还会被改写。
伍子胥之死吴王阖闾在和勾践的战斗中,被勾践用箭射伤之后,病重身亡。
阖闾在死之前曾对夫差说:“你不要忘记杀父之仇”,即位后的夫差发誓三年后必定灭掉吴国。
三年后,吴军大败越军,勾践被迫投降吴国。
此时,伍子胥认为应该联合齐国彻底的覆灭越国,而当时的夫差认为小小的越国经此一役之后会一蹶不振,不足为虑了。
伍子胥
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编辑伍子胥(公元前559 —公元前484年),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名员,字子胥,本楚国椒邑(今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伍场村[1-2])人[3]。
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忌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
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是姑苏城的营造者,至今苏州有胥门。
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
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西破强楚、北败徐、鲁、齐,成为诸侯一霸。
伍子胥曾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听。
夫差急于进图中原,率大军攻齐,伍子胥再度劝谏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遭拒。
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称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
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
在伍子胥死后9年,吴国为越偷袭所灭。
人物生平逃离楚国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楚国太子太傅,负责教导太子建,太子被费无忌所诬陷,伍奢也受到了牵连。
费无忌对楚平王说:“伍奢有两个儿子,都有才干,不杀掉将成为楚国的祸患。
可将他们的父亲作为人质将他们召来,不然就会成为楚国的祸害。
”楚平王派使者对伍奢说“:你若将你的两个儿子招来可免你一死,不然性命难保。
”伍奢说:“伍尚为人仁厚,召他一定会来。
伍员为人刚烈暴戾,忍辱负重,能成大事,他料到来后会一起被擒,一定不会来。
”平王不听,派人召伍奢的两个儿子说:“你们若来,我就让你父活命;不来,马上就杀掉伍奢。
”[4]伍尚要去,伍子胥说:“楚王召我兄弟,并不是为了让父亲活命,是怕我们逃脱后成为祸患,所以拿父亲作为人质,假意召我兄弟俩,我兄弟俩一到,父子三人就会一起被杀,对父亲的死活有什么好处呢?况且去了便不能报仇雪恨。
不如投奔别的国家,借他国的力量来雪父亲的耻辱,一起束手待毙是没有作为的。
”伍尚说“:我知道应召前去也不能保全父亲的性命,可是只怨父亲召我们以求生路,而我们不去,以后又不能报仇雪恨,到头来岂不被天下人耻笑。
伍子胥生平简介
伍子胥生平简介伍子胥(?~公元前484年),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
名员(yún),字子胥,春秋时楚国椒邑(今安徽省阜南县焦陂镇)人。
伍子胥的父亲叫伍奢,伍子胥的哥哥叫伍尚。
他的祖父叫伍举,因为侍奉楚庄王时刚直谏诤而显贵,所以他的后代子孙在楚国很有名气。
《伍子胥-奇谋战圣》称:伍子胥是姑苏城的创建者.苏州至今有纪念伍子胥的城门“胥门”、祭祀的祠堂和墓地并被入祀“500名贤祠”,1988年秋,中国大书法家启功先生以“古贤至德尊三让,吴苑雄涛溯伍胥”的对联书赠苏州,苏州为纪念伍子胥的功绩,在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会址(现苏州规划展示馆)前树立了雕像和纪念园。
他的祖父叫伍举,因为侍奉楚庄王时刚直谏诤而显贵,所以他的后代子孙在楚国很有名气。
伍子胥本为楚国人。
性格刚强,青少年时,即好文习武,勇而多谋。
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因楚平王怀疑太子“外交诸侯,将入为乱”,于是迁怒于太子太傅伍奢,将其父、兄骗到郢都杀害,伍子胥只身逃往吴国。
在伍子胥入吴之前,跟随楚国太子建到齐国。
后又到郑国。
太子建和晋国君王私通。
要做晋国攻打郑国的内应,伍子胥劝说建,郑国以忠义对待他们,他们怎么能背叛郑国呢?但是太子建说他已和晋国说好了。
就不听伍子胥的劝说,后来被郑国知道后,郑国国君就把太子建杀了。
伍子胥就逃亡到吴国去。
在他还没到吴国时。
出了郑国都城之后,出了昭关之后还有一条河隔着。
伍子胥看见没有船,内心非常焦急,突然走出一条渔船。
渡了伍子胥,下船之后,伍子胥怕他说出去,就对渔翁说不要把事情说出去。
渔翁非常伤心,他想他诚心渡伍子胥,但伍子胥还怀疑他,他非常敬重伍子胥,也没有抱怨他,渔翁就把船划到江中心自沉了,以绝伍子胥的疑心。
伍子胥看到后大哭,说是他害了渔翁。
但有的书上说渔翁没死。
后来伍子胥要灭郑国为太子建报仇,渔翁的儿子就唱了一首歌。
就是老渔翁对伍子胥唱的,伍子胥想起他的恩人在郑国就班师回去了。
这是后话。
入吴后,知公子光有大志,乃用专诸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得进用为“行人”(掌朝觐聘问之官),与谋国政。
伍子胥四个典故出处
伍子胥四个典故出处
摘要:
一、伍子胥简介
二、典故之一:一夜白头
三、典故之二:七星龙渊
四、典故之三:千金报恩
五、典故之四:倒行逆施
六、总结
正文: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出生于楚国,后成为吴国的重要官员。
他为吴国策划了许多战争和外交策略,对吴国的强大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伍子胥的一生中,发生了许多有趣和富有启示性的故事,其中最为著名的四个典故分别是:一夜白头、七星龙渊、千金报恩和倒行逆施。
一夜白头的故事发生在伍子胥逃离楚国途中,他因为急于报仇,一夜之间白了头。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人在压力和困境面前,潜力是无限的,只要我们愿意,就能克服一切困难。
七星龙渊的故事源于伍子胥在逃亡过程中,得到了一位渔夫的帮助。
伍子胥为了感谢渔夫,将自己的宝剑七星龙渊赠给了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别人的帮助,我们应该心怀感激,并尽可能地回报。
千金报恩的故事发生在伍子胥成为吴国重臣之后,他为了报答曾经帮助过他的东皋公,赠送了千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应该知恩图报,不能忘记
别人的恩情。
倒行逆施的故事源于伍子胥在吴国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这些措施在当时看来是违背常理的,但后来证明是非常有效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要想取得成功,我们需要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尝试新的方法。
总的来说,伍子胥的四个典故告诉我们,人应该勇敢面对困难,感激他人的帮助,知恩图报,并且勇于创新。
冯至《伍子胥》名词解释
冯至《伍子胥》名词解释
摘要:
一、伍子胥的背景介绍
二、伍子胥的文学作品
三、冯至对伍子胥的评价
四、伍子胥的形象与冯至的作品
正文:
一、伍子胥的背景介绍
伍子胥,名伍员,是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
他本是楚国贵族,因家族遭遇政治迫害,逃亡到吴国,成为吴国重要的政治人物。
在吴国,伍子胥协助吴王阖闾改革政治,发展经济,加强军事力量,使吴国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
二、伍子胥的文学作品
伍子胥的文学作品主要是在史书中的传记,如《左传》、《国语》等。
这些作品记录了伍子胥的生平事迹和政治主张,展现了他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
在文学史上,伍子胥被视为春秋时期政治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三、冯至对伍子胥的评价
冯至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评论家。
他对伍子胥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他的《伍子胥》一文中。
在这篇文章中,冯至赞扬伍子胥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才能,认为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
四、伍子胥的形象与冯至的作品
冯至的《伍子胥》一文通过讲述伍子胥的生平事迹,塑造了一个坚定、勇敢、智慧和正直的政治家形象。
在冯至的笔下,伍子胥是一个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人,他为了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福祉,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
伍子胥
个人简介伍子胥(?—公元前484年),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名员,字子胥,楚国(今属湖北监利)人之子胥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忌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
伍子胥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
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带兵攻入楚都,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
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遂成为诸侯一霸。
公元前483年,夫差派伍子胥出使齐国。
太宰喜乘机进谗,说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
夫差听信谗言,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
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
在伍子胥死后9年,吴国果然为越所灭。
人物生平伍子胥,楚国(今湖北监利)人,春秋末期吴国大夫,是中国史书着墨比较多的人物之一,本来就是一历史名人。
从中国的盗墓文化史来说,他也是重量级的。
掘开了人家的陵墓不说,还要拿着皮鞭,朝楚平王的尸体发泄,抽了三百鞭子,可谓最狠毒的一位掘墓者。
伍子胥受封于申地,故又称申胥,本为楚国(今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伍场村)人。
《东周列国·春秋篇》里的伍子胥入吴后,辅佐吴王阖闾,修法制以任贤能,奖农商以实仓廪,治城郭以设守备。
伍子胥与中国历史上多位名人有联系,如越王勾践、孙武、范蠡、西施等。
孙武精通兵法,是伍子胥举荐为吴国将领,从而名闻天下的;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西施,与伍子胥的恩怨也很出名,当时伍子胥建议杀了越王勾践,结果好色的吴王不听,范蠡遂使出“美人计”,献西施给吴王,离间吴王与伍子胥关系,导致伍子胥被杀。
他死后人们很可怜他,在当年伍子胥丢入的江旁,立了一座庙,江边的小山也被命名为胥山。
他死后,吴国很快灭亡了。
伍子胥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盗掘者,源于其出走吴国之前,与楚平王结下的仇恨。
《左传》记载,公元前522年(周景王二十三年),因遭楚太子少傅费无忌陷害,父、兄均为楚平王所杀,伍子胥被迫出逃吴国,发誓要搞垮楚国,以报仇雪恨。
在帮助公子光杀死吴王僚(专诸刺僚)后,实行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政策。
伍子胥墓志铭10字
伍子胥墓志铭10字【原创实用版】目录1.伍子胥简介2.伍子胥墓志铭的来历3.伍子胥墓志铭的内容及意义4.伍子胥墓志铭的文学价值正文伍子胥,名伍员,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为楚国的繁荣和强大立下了赫赫战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位杰出英雄。
伍子胥墓志铭是刻在伍子胥墓碑上的一篇铭文,共十个字:“楚大夫伍员之墓”。
这篇铭文简洁明了,既表达了伍子胥的身份,又彰显了他的地位。
据说,这篇墓志铭是伍子胥临终前亲自撰写的,体现了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和对后人的启示。
伍子胥墓志铭的内容虽然简短,但其意义却十分深远。
首先,它强调了伍子胥的身份——楚国的大夫。
这表明他虽然后来成为了吴国的重要人物,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
其次,它彰显了伍子胥的地位——楚国的大夫,这是对他为楚国做出的贡献的肯定。
最后,它体现了伍子胥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他希望自己的墓志铭能够激励后人,让他们明白:一个人只有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贡献,才能获得真正的尊重和荣誉。
伍子胥墓志铭虽然只有十个字,但它的文学价值却是无法估量的。
首先,它体现了伍子胥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理想,这是一篇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铭文。
其次,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这是一篇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铭文。
最后,它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向后人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只有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贡献,才能获得真正的尊重和荣誉,这是一篇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铭文。
总的来说,伍子胥墓志铭虽然只有十个字,但它的意义和价值却是无法估量的。
它不仅表达了伍子胥对自己一生的总结,而且向后人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只有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贡献,才能获得真正的尊重和荣誉。
关于伍子胥的诗句
关于伍子胥的诗句摘要:1.伍子胥的简介2.关于伍子胥的诗句3.伍子胥诗句的意义4.伍子胥诗句的文学价值正文:伍子胥是我国春秋时期吴国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为吴国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后人对他的赞誉和怀念络绎不绝。
其中,关于伍子胥的诗句就是最好的证明。
关于伍子胥的诗句有很多,这些诗句涵盖了他的生平事迹、人格品质和历史地位等方面。
如《史记·伍子胥列传》中的“伍子胥,吴国之宰,身负家国之重,志存天下大同。
”这句诗描绘了伍子胥在吴国的重要地位和他心怀天下的伟大情怀。
伍子胥诗句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们记录了伍子胥的生平事迹,传承了他的精神品质。
如《吴越春秋·伍子胥列传》中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二十年崛起,而霸诸侯。
”这句诗描绘了伍子胥为实现吴国霸业付出的艰辛努力。
其次,这些诗句赞誉了伍子胥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彰显了他的历史地位。
如《国语·吴语》中的“昔者吴王夫差,托国于子胥,国泰民安,战胜于越。
”这句诗赞誉了伍子胥帮助吴国战胜越国、实现国家繁荣的伟大功绩。
伍子胥诗句的文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们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伍子胥的形象,使得他的形象跃然纸上。
如《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中的“伍子胥,毅人也。
”这句诗简洁明了地描述了伍子胥坚毅的性格。
其次,这些诗句通过对伍子胥的赞誉,表达了后人对他的敬仰之情,具有很高的文学感染力。
如《史记·伍子胥列传》中的“伍子胥,天下之英杰也。
”这句诗表达了后人对伍子胥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总之,关于伍子胥的诗句是对他生平事迹、人格品质和历史地位的高度赞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伍子胥简介
本文是关于伍子胥简介,感谢您的阅读!
伍子胥(前559年前484年),享年75岁,本名伍员,又名伍子胥。
今湖北监利县人,也有人说是安徽全椒县人。
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曾任吴国大夫。
伍子胥本为楚国人,他的家族在楚国也是一个大家族,父亲伍奢曾在楚平王时期任太傅一职,后来被奸人陷害,伍奢和伍子胥的兄长伍尚一同被杀。
伍子胥在父亲朋友的帮助下逃出了楚国,背井离乡的伍子胥听闻吴王阖闾正在招贤纳士,就去投奔吴王。
伍子胥很快就受到阖闾的重用,伍子胥在吴国期间主持修建了姑苏城,即现在的苏州城。
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和孙武一同破入楚国都城,伍子胥为了给自己的父兄报仇,掘开了楚平王的坟墓,愤怒的伍子胥对着楚平王的尸体实行鞭尸,用皮鞭打了三百下才罢休。
吴王重用伍子胥和孙武军事大家,才能破大楚,败强齐,夫差成为春秋一霸。
后来伍子胥和吴王夫差的关系越来越差,吴王夫差不顾伍子胥的数次进谏,没有杀死勾践,后来吴王夫差和伍子胥又在攻齐还是灭越的问题起了争执,夫差不顾伍子胥的反对,坚持先攻打国力强大的齐国。
公元前483年,夫差派伍子胥出使齐国。
太宰喜乘机进谗,说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
夫差听信谗言,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
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
我要看着吴国灭亡。
在伍子胥死后9年,吴国果然为越所灭。
果然,九年后,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率领三千越甲偷袭吴国国都,吴国被灭。
伍子胥和楚平王的太子一起逃楚国之后,由于楚王的大规模搜捕,使得他不得不东躲西藏,好不容易逃到楚国的边境昭关边。
出了昭关就是一条直通吴国的大河,但是昭关的镇守者是楚国著名大将,而且由于是边境重关,戒备非常的森严。
伍子胥只好和太子躲进旁边的山林之内,恰巧碰到了传说中的扁鹊的弟子东皋公。
东皋公认出了被通缉的伍子胥,但是他非常同情伍子胥的遭遇,不但没有向官府举报,还非常热情的招待伍子胥他们,东皋公还向伍子胥保证会帮助他们通过昭关的。
可是,一连七天过去了,东皋公丝毫不提过关的事情,伍子胥心中非常的焦急,急切的问东皋公说:父兄大仇不能得报,我被困在此地实在是度日如年,您想到了什么妙计来帮我?。
东皋公回答说:办法我已经有了,现在就差一个重要的人物了,他马上就来了,你安心等待即可。
伍子胥听到此话,不知道该不该相信东皋公,毕竟他们之间没有任何交情,他也不是太了解东皋公这个人。
晚上就寝的时候,伍子胥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他在纠结着到底该怎样做。
如果自己离开东皋公,独自一人想办法出关,这和送死没区别,如果在这边继续等的话,又不知道还要等多久,心中焦急万分的伍子胥一夜未睡。
第二天早上,东皋公看到伍子胥,非常的惊讶的说:你怎么一夜
之间头发全白?伍子胥拿过铜镜一看,发现自己的头发已经雪白如雪,而旁边的东皋公却拍手称好,连声说这是上天的安排啊!
原来,东皋公找到一个和伍子胥长的非常相像的朋友,准备让他装扮伍子胥,然后让伍子胥和太子装做那个人的仆人,当官兵捉拿他的朋友的时候,白发的伍子胥和太子可以乘机出关。
事后,士兵发现抓错人了,也不会想到伍子胥已经逃出关外去了。
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的,伍子胥逃出了昭关,最后来到了吴国,帮助吴王破灭大楚,得报父兄之仇。
除上述故事外,伍子胥死后流传下了很多的故事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掘墓鞭尸、一夜白头、七星龙渊和千金报恩。
伍子胥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