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件9(人教版必修三)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PPT课件(20张)

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
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子,由裱糊匠东贴西补,居然成一净室,
虽明知纸片裱糊,然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有小风小雨,打成
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支吾对付。乃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修葺
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
负其责?”
——李鸿章语
严 复
材料中体现了维新变法宣传的特点?
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 们以帮助,借他们的名字、口号、衣服,以便穿 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 出历史的新场面。”
特点: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结合
原因: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 弱小
②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借其可以减少变法阻力 ③ 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有一定的关系.
实战检验
1.(2015•江苏单科•7)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 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 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 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 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 )
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 制过于推崇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9世纪60-90年代)
金田起义
1.图说时代背景?
内危 忧机 外加 患深 !!
材料一:所谓 “体”是指事物的主体本质;“用”是指为主 体服务的表现形式。张之洞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 学治人心,西学应世事,而必无孛于经矣。”
材料二:“我办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
课堂小结
地主阶级抵抗派---
师夷长技以制夷 器物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件

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
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
的发生表明(
)
A. 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C. 维新变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D. 维新变法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有学者认为,康有为在文化方面的变革摧毁了儒家的 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
”严复然后申论道:“故中学有中学的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俱亡。
经书,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正当的来源,在社会基础 今此立法权归于众,所谓以平等之意用人立之法者也,最有益于人道矣。
维新变法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维新变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
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比较: 相比早期维新思想,康梁严的维新思想有何发展?
比较: 相比早期维新思想,康梁严的维新思想有何发展?
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 议院。……君国子民持公法以永保太平之局,其必自 设议院始矣!
者也,最有益于人道矣。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
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社廷会即契所约以思爱国想家也。朝廷不以正
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 ——梁启超《新民说》
大忧乎今日之中国,方为世界竞争之中心点,优胜劣败之
公例,必为天演所淘汰。 进化论思想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
宪政体则是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和为一体……有人立之法, 然后有君臣。今此立法权归于众,所谓以平等之意用人立之法 者也,最有益于人道矣。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件

有重要启迪作用。 温馨指引:“师夷长技以制夷”中的“师夷”是手段, “长技”是内容,“制夷”是目的。
栏 目 链 接
应 用 思 考 1.如何评价“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提示:(1)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和天朝 中心的世界观(天下观),树立了新的世界史地观念,传 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西方文化,拓宽了国人的视
栏 目 链 接
4 .实践活动:洋务派以此为指导思想开展 ________ 洋务运动,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温馨指引:“中体西用”思想中的“中学”与“西
学”、传统和现代之间的矛盾冲突并未消除,影响了其 对西方文化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栏 目 链 接
应 用 思 考 2.为什么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严复
编译 天演论 《_________》
进化论 原理宣传变 借用________ 法,主张国家属于 人民 ________
栏 目 链 接
(3)作用:
①推动戊戌变法 ________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但最终失败。 思想启蒙作用,形成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 ②起到了________ 流。
应 用 思 考
郑观应 等。 (2)代表人物:王韬、________
(3)主要思想: 商战 。 ①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________ ②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君主立宪制度。 ③政治:主张革新,实行________
栏 目 链 接
2.维新思想的发展:维新变法思想。 (1)时间:19世纪90年代。 (2)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人物 著作 思想主张
借助经学外衣,动摇了统治者恪 守祖训的理论基础 托古改制,宣传维新变法的合理 性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应 用 思 考 1.如何评价“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提示:(1)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和天朝 中心的世界观(天下观),树立了新的世界史地观念,传 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西方文化,拓宽了国人的视
栏 目 链 接
4 .实践活动:洋务派以此为指导思想开展 ________ 洋务运动,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温馨指引:“中体西用”思想中的“中学”与“西
学”、传统和现代之间的矛盾冲突并未消除,影响了其 对西方文化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栏 目 链 接
应 用 思 考 2.为什么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严复
编译 天演论 《_________》
进化论 原理宣传变 借用________ 法,主张国家属于 人民 ________
栏 目 链 接
(3)作用:
①推动戊戌变法 ________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但最终失败。 思想启蒙作用,形成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 ②起到了________ 流。
应 用 思 考
郑观应 等。 (2)代表人物:王韬、________
(3)主要思想: 商战 。 ①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________ ②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君主立宪制度。 ③政治:主张革新,实行________
栏 目 链 接
2.维新思想的发展:维新变法思想。 (1)时间:19世纪90年代。 (2)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人物 著作 思想主张
借助经学外衣,动摇了统治者恪 守祖训的理论基础 托古改制,宣传维新变法的合理 性
栏 目 链 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件(共46张PPT)

关联:东学西渐是一个和西学东渐互相补充的东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东 学西渐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同点:均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的过程 不同点:主导者不同,东学西渐的主导者是中国(中国国力强盛),西学东 渐主导者是西方各国(西方各国国力强盛) 启示:文化的交流传承与自古就有,且是否占主导地位与国家的兴盛相关。
①设立译馆,翻译夷书; ②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 ③仿制西方战舰炮车。
地 位
《四洲志》介绍世界三十余国的地理、历 史和政情。《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 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评 价
近代中国主动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件(共46张PPT)
2.魏源与《海国图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件(共4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件(共46张PPT)
主要活动和评价 1.林则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件(共46张PPT)
背 景
广东禁烟期间,了解对手
内 容
④、封建顽固势力的抵制。(直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件(共4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件(共46张PPT)
合作探究二 如何评价林魏等人事迹和思想?
《海国图志》墙里开花墙外香
这本书在中国当时没什么影响,反而传到日本去了。日本人从这本书 了解到现在的世界是什么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这本书翻刻了25版, 这本书对日本后来的明治维新,起了很大的思想启蒙作用,明治维新 之后,日本变强大了,反过来侵略了中国,这确实是个历史的悲剧啊。
①设立译馆,翻译夷书; ②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 ③仿制西方战舰炮车。
地 位
《四洲志》介绍世界三十余国的地理、历 史和政情。《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 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评 价
近代中国主动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件(共46张PPT)
2.魏源与《海国图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件(共4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件(共46张PPT)
主要活动和评价 1.林则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件(共46张PPT)
背 景
广东禁烟期间,了解对手
内 容
④、封建顽固势力的抵制。(直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件(共4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件(共46张PPT)
合作探究二 如何评价林魏等人事迹和思想?
《海国图志》墙里开花墙外香
这本书在中国当时没什么影响,反而传到日本去了。日本人从这本书 了解到现在的世界是什么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这本书翻刻了25版, 这本书对日本后来的明治维新,起了很大的思想启蒙作用,明治维新 之后,日本变强大了,反过来侵略了中国,这确实是个历史的悲剧啊。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件

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实践及内容 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工业;兴办民用工 业;建立近代海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 学生 结局
失败
影响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之梦 认识:把西方先进的军事 经济技术嫁接到落后的社 思考: 会制度上注定是要失败的。
1. “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的运动对中国有何 的贡献? 2.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的原因? 3.从洋务思想的结局中,你可以得到什么认识?
一、开眼பைடு நூலகம்世界——制夷之梦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师夷长技以制夷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之梦
阅读教材并结合所学知识,自主完 成: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提出的背景、 含义、目的、实践内容、结局和影响?
阅读教材并结合所学知识,自主完成:
背景 含义 目的
内忧外患
“中学”指中国传统制度和文化;“西学” 指西方的先进技术。“体”是主体是根本; “用”是利用是手段。
“维新思想”系列人物资料卡片封面
人物
类别 (阶级性质)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 发展资本主义 反对君主专制实行君主立宪 变法图强
归类理由
历史影响 (在中国 近代史上)
三、维新变法思想——维新之梦
材料一 吾辈今日得稍有世界知识,其源泉乃康、梁二 先生之赐。是二先生维新觉世之功。—— 陈独秀 材料二 《天演论》出版以后,不上几年,便风行全国, 竟作了中学生的读物了。……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 火一样,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天演”、“物竞”、 “淘汰”、“天择”等等术语都渐渐成了一班爱国志士 的“口头禅”,还有许多人爱用这种名词做自己或儿女 的名字。 —胡适《胡适自传·在上海》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件(共38张PPT)

思想文化现象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 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反应, 又指导了人们的经济、政治活动, 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是什么?
——向西方学习
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怎样的一个过程?
学造器物
仿行制度
提倡思想解放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 想历程;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 起的作用。
当再次袭来的时候,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提出背景: 内忧外患
2、提出者: 3、内容: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 ——地主阶级洋务派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提出背景 2、提出者 3、内容
4、评价:
①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 积 实践【洋务运动】, 极 ②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
三、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
(1)产生原因 (2)代表人物 (3)主张
(4)评价:
A.局限:
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更没有付诸行动。
B.积极:
为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维新变法思想1、早期维新想2、维新变法思想(看经图济1)片史材实背料,景,归:结纳合维新19变世法纪思90想年产代生初的的背政景治、
鸦片战争 1地、主人阶物级抵抗派
学造器物(思想)
本课总结 民
族
2“师、夷主长张技以制夷”
向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西 方 ”
鸦第片危 机 加二战次争
地1、主人阶物级洋务派 “2师、夷主长张技以自强”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是什么?
——向西方学习
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怎样的一个过程?
学造器物
仿行制度
提倡思想解放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 想历程;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 起的作用。
当再次袭来的时候,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提出背景: 内忧外患
2、提出者: 3、内容: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 ——地主阶级洋务派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提出背景 2、提出者 3、内容
4、评价:
①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 积 实践【洋务运动】, 极 ②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
三、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
(1)产生原因 (2)代表人物 (3)主张
(4)评价:
A.局限:
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更没有付诸行动。
B.积极:
为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维新变法思想1、早期维新想2、维新变法思想(看经图济1)片史材实背料,景,归:结纳合维新19变世法纪思90想年产代生初的的背政景治、
鸦片战争 1地、主人阶物级抵抗派
学造器物(思想)
本课总结 民
族
2“师、夷主长张技以制夷”
向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西 方 ”
鸦第片危 机 加二战次争
地1、主人阶物级洋务派 “2师、夷主长张技以自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件(共43张PPT)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 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序》
请思考:“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含义是什么?
一、梦醒时分:“师夷长技以制夷”
2、无言的结局
(在中国)《海国图志》问世后却很少有人 问津。然而,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 扑面而来…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 右。
水 厂 重 大 危 险源的 管理制 度
受 控 状 态 分 发号
文件编号:
编 写 :技 术 室
会 审 :技 术 室
批 准 :厂 长
版 次 : A-2012
持有者:
20XX年 1月 20日 发 布
20XX年 2月 1日 实 施
一、目的
《 安 全 生 产 法》规 定:“生 产经营 单位必 须对重 大危险 源进行 登记建 档,进行 定期检
C
7、下列观点倾向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A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潮流, 顺者昌,逆者亡
B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 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C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 则事易就,二者斯强矣
D天下之大,不患无才……何必夷人?何必师 事夷人
B
8、阅读以下当时人们对某一著述的评论。 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
总结: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从背景看:是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从内容看: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的过程 从结果和影响看:是中国人民不断觉醒的过程
历史感悟:
封闭所以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西学东渐”局面形成的主 要原因是
A西方列强的入侵 A
——吴玉章
列 强 掀 起 瓜 分 中 国 的 狂 潮
——魏源《海国图志·序》
请思考:“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含义是什么?
一、梦醒时分:“师夷长技以制夷”
2、无言的结局
(在中国)《海国图志》问世后却很少有人 问津。然而,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 扑面而来…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 右。
水 厂 重 大 危 险源的 管理制 度
受 控 状 态 分 发号
文件编号:
编 写 :技 术 室
会 审 :技 术 室
批 准 :厂 长
版 次 : A-2012
持有者:
20XX年 1月 20日 发 布
20XX年 2月 1日 实 施
一、目的
《 安 全 生 产 法》规 定:“生 产经营 单位必 须对重 大危险 源进行 登记建 档,进行 定期检
C
7、下列观点倾向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A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潮流, 顺者昌,逆者亡
B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 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C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 则事易就,二者斯强矣
D天下之大,不患无才……何必夷人?何必师 事夷人
B
8、阅读以下当时人们对某一著述的评论。 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
总结: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从背景看:是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从内容看: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的过程 从结果和影响看:是中国人民不断觉醒的过程
历史感悟:
封闭所以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西学东渐”局面形成的主 要原因是
A西方列强的入侵 A
——吴玉章
列 强 掀 起 瓜 分 中 国 的 狂 潮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件.(共14张PPT)

早பைடு நூலகம்
期
中
维
体
新
西
思
用
想
维三 新民 思主 想义
民马 主克 与思 科主 学义
1840 年
1860 19世纪七八 1895 1905 1915
年
十年代 年 年
年
器物
制度
一、“开眼看世界”
• 根据所学知识思考:
问题1: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的世界是怎样的 问题2:明清时期的中国是怎样的?
明清之际中国(封建)体制、思想
解放的背景:儒家纲常礼教的束缚、中 国民族危机 (必要性) 解放的武器:则是来自西方的近代思想
• 2015年(新课标全国Ⅱ卷)29.康有为在 《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 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 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 是因为该书旨在
• A.揭露历史真相 • B.引介西方理论 • C.倡导变法维新 • D.颠覆孔孟学说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1840-1949年 思想解放?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19世纪40年代-90年代)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程标准: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 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 国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师 夷 长 技
——《大国崛起‧日本》
• 参考答案:
• (1)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 封建制度不变),只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
• (2)保守派力量强大、洋务派代表了地主阶级
• (3)打破了鸦片战争以来应对西方侵略的麻木状 态,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 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 主义企业的产生和发展,发展了近代文化事业 ,为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件(共31张PPT)

①撰写《新学伪经考》—— 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 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 础。
②撰写《孔子改制考》—— 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 据。
康有为 维新变法第一人
舆论界天之骄子
发表《变法通议》,宣 传伸民权、设议院、变 法图存的思想。
“变法之本,在育 人才,人才之兴,在 开学校,学校之立, 在变科举,而一切要 其大成,在变官制。”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 到维新变法
1.本课由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潮视频导入新课,主要通过表格内容引导 学生进行针对性的预习,使他们对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器物” 和“制度”的内容有初步的认识;然后通过几则材料,创设新情境、 新问题,使他们对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升华。 2.在处理本课重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时,首先展示一个表 格,让学生依据表格阅读课本相关内容,由学生完成表格,再展示李 鸿章的一段话,以此理解思想的背景及内容,认识到李鸿章等人的思 想开启了中国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讲解本课另一个重点内容,维新 变法思想的特点时,摘自教材一段话及康有为的话,由问题“康有为 跪着造反”,引导学生总结维新变法的特点, 认识到康有为等人的思 想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但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阅读教材P69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背景
人物
主张 指导思 想: “中体 西用” 主张: “师夷 长技以 自强”
活动
意义
第二次 鸦片战 争后, 清政府 面临着 内忧外 患
李鸿章 曾国藩 左宗棠 张之洞
创办近代企业; 将魏源的“师 夷长技”思想 筹划海防,建 付之实践; 立新式海军; 迈出了中国近 代化历程的第 开设新式学堂, 一步 派遣留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代表人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物及主张
2、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19世纪90年代初)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① 康有为及其主张 Ⅰ、代表作: A、 《新学伪经考》 内容: 将„„斥为伪书; 意义: 从根本上动摇了„„理论基础. B、 《孔子改制考》 内容: 意义: 借助„„否定„„;宣传„„必要性与合理性
《海国图志》:墙内开花墙外香
【历史现场 】 《海国图志》的不同境遇
“魏源扮演了两大角色:他是黄昏时 (在中国)《海国图志》问世后却很少有人问津。 的猫头鹰,理性地预告了天黑后的凄凉; 然而,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最终 他是黎明前的云雀,清脆地预告了天亮后 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 的雾霭。
4、思想实践:洋务运动: 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内容:
温 故 知 新
•(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军事工业。 •(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民用工业。
•(70年代中期开始)筹划海防,建立近代海军。
•(60年代开始)创办近代教育(办学堂、派留学生)
结局:
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标志洋务运动的破产。
一、“开眼看世界”
2、主要代表人物:
(1)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的主要活动: • 设立译馆, • 编译《各国律例》、《四洲志》 (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 地理志)。
一、“开眼看世界”
(2)、魏源和《海国图志》
①编写:
编写《海国图志》 (当时介 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②主张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到达北京,官员在《会典》中 查不出有意大利这个地方,就 坚决否认世界上有意大利。幸 而《会典》上有大西洋国,于 是利玛窦自封为大西洋国民。 因为许多洋人不肯向中国官员 下跪,于是许多中国人便认定 洋人的腿弯不了,倒下就站不 起来。
利玛窦
中国人对世界的无知
鸦片战争中英交战两年了,道光
皇帝派人审问英俘,竟提出这样 可笑的问题:「究竟该国地方周 围几许?英吉利到回疆有无旱路 可通?与俄罗斯是否接壤?」 两江总督牛鉴对英国火轮船,开 始「疑其轮系用牛拉」而有人将 实情相告,仍然「疑信未决」!
失败根本原因: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 而不变革封建制度。
温 故 知 新
洋务运动的影响
1、引进了西方先进科技和工具 2、培养了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 3、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4、一定程度抵制了外国经济扩张 5、对中国自然经济起到一定瓦解作用 6、在改革封建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
迈出中 国近代 化历程 的第一 步。
甲午中日战争后——资产阶级 ——制度模仿
三、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六七十年代) 阅读教材回答: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背景?代表人物? 主张?局限?
代表 人物 背景
王韬,郑观应等
①洋务运动的开展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②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自然科学知识 ③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 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 时。如一间破屋子,由裱糊匠东贴西补,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 纸片裱糊,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 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双手扯破,又未预备何 等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 何术能负其责?” ——李鸿章 请回答:(1)材料中的“破屋子”指的是什么? 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2) “裱糊匠”指的是哪些人? 洋务派 (3) “裱糊匠”们用什么“材料”东贴西补?
3:维新思想的实践——戊戌变法
1、结果:戊戌变法的失败标志维新思想的失败 2、失败原因:A、封建顽固势力力量强大
B、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 性
• 实践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三、维新变法思想
4、维新思想的影响
•反专制、兴民权、倡西学----思想启蒙、人民的觉醒。 •思想启蒙、人民的觉醒---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想突破 康有为 实现了学习西方制度由“思想”到“实践” 的突破
拓展历史思维
探究二
背景: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 2、上表中两次转变和第二次突破分别与哪次侵华
战争密切相关?
第一次转变----林则徐 (思想转变) 第二次转变----李鸿章 (思想到实践转变) 第二次突破------康有为 (学制度从思想到实践 的突破)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 景: 2、洋务派主张: 3、含义:
“中学”指什科学技术 “中学”“西学”的地位:“中学”是根本
“西学”是补充(巩固根本的手 段) 根本目的是什么? 挽救腐朽的封建统治 实质:不改变„前提下,通过学习„,达到维 护„的目的。
主张
评价
①局限性: 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未付诸实践。 ②积极: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为康梁维新思想奠定了基础。
三.维新变法思想
2.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19世纪90年代康梁思想
①政治:甲午战争的失败,帝国主 义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1).背景 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③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④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奠定思想基础
Ⅱ、其思想的影响:
抨击了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顽固势力, 为“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被称
拓展历史思维
探究一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 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 ——《中国通史》 材料二《孔子改制考》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 的先师。借助于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 ——人教版教材 (1)有人评价康有为是“跪着造反”的,依据材料 一、二说明“造反”和“跪着”的含义。
一、“开眼看世界”
1、是打开眼界, 去面对整个世界; 探究问题1: 2、转变观念,正 中国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开眼看世界”的? 视中国的落后, 1、背景: 进而学习西方。
鸦片战争前:
① 清王朝危机四伏、对西方情况一无所知
②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侵略扩张
2)、鸦片战争中船坚炮利的刺激,惊醒有志之 士。 林则徐,魏源,龚自珍等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该主张是什么人提出的?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提出的背景)
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
内忧
统治危机加深
外患
2、洋务派及其主张:
奕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阅读课本,理解什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行动的理论依据,指导思 想) “师夷长技以自强”(口号)
材料一
② 梁启超代表作及主张
A. 代表作:《变法通议》
B. 主张:
抨击 „„2
宣传 „„3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③ 严复的主张: 批判君主专制 主张主权在民
• 概括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基本主张。
政治:
变法图存; 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
经济: 发展资本主义;
百 日 维 新
拓展历 史思维
探究
●内容:由学造器物到仿行制度 ●活动:从理论主张到付诸实践
康 有 为 郑 观 应
李 鸿 章 林 则 徐
1、这些转变与突破的分别对应的是谁?
林则徐 实现了思想由愚昧封闭到学习西方技术的转变 李鸿章 实现了学习西方技术从思想到实践的转变 郑观应 实现了学习西方由“器物”到“制度”的思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过程呈现的特点: ●内容:由学造器物到仿行制度 ●活动:从理论主张到付诸实践 ●背景: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
共同主题:向学习西方,救亡图存
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 ——器物学习
民 族 危 机 加 深
学习西方 与 探索救亡道路 相结合
向 西 方 学 习 不 断 深 入
夷之长技三: 一战舰,二火器, 三养兵练兵之法。 •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
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
而作。” 具体内容 •
方法
目的
——《海国图志.序》
一、“开眼看世界”
1、背景: 2、主要代表人物:
(1)林则徐 (2)魏源 地主阶级 抵抗派
3、影响: 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 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掀起向西方学习的 新思潮。
——朝川济世 《魏源和他的《海国图志》对中国、日本的不同影响 》
——周兴旺 《海国图志》在1853年流入日本,一度成为日本追 求海外知识幕府志士的必读书。 ……《海国图志》在 日本被大量翻印,价钱一路走高。 ——《大国崛起.日本》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提出背景?含义?该主张指导下的实践?影
响?
近代中国
屠
龙 大 会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实质 】向西方学习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学造器物到仿行制度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思 想
第14课
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 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社会发 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中国人对世界的无知 1559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
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洋务运动失败根本原因: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 而不变革封建制度。
梁启超《变法通议》: 同治初年,普鲁士首相俾斯麦说:“三
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日人之游欧
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 国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 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 以上材料体现了梁启超什么样的思想主张?
材料一
造反: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跪着:借助儒家思想 ,宣传维新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