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病人良肢位的摆放与体位变换
良肢位摆放的问题与对策
良肢位摆放的问题与对策发布时间:2021-03-22T14:47:04.647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0月19期作者:李雪莲[导读] 良肢位摆放的问题与对策李雪莲(四川省乐山老年病专科医院;四川乐山614000)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并且致残率极高的疾病。
是由于脑部血管出现突然破裂或脑部血管阻塞导致大脑缺血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在治疗该疾病的过程中,康复治疗尤其关键。
发病后进行有效的康复干预对肢体恢复正常功能具有促进作用,可以大大降低致残率。
良肢位是对偏瘫患者肢体处于运动迟缓阶段设计的一种针对治疗体位。
经过临床的检验,良肢位被广泛的运用于各医院的偏瘫治疗中。
但实际临床工作中执行得并不尽人意,主要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呢?1、良肢体位摆放中存在的问题(1)护理人员没有接受过脑卒中早期良肢体位摆放的正规培训和理论知识学习,对良肢体位摆放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
在护理过程中忽视良肢体位摆放,导致偏瘫患者在早期没有得到良好的体位摆放,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导致康复时间的延长。
(2)在脑卒中患者护理过程中有强调功能位的重要性,但是并未将良肢体位纳入常规护理内容中,再加上使用物品的缺乏,比如软枕的不足、大小不合适、软硬程度没有把握好,市场上专用物品的价格较高,医院经费方面的不允许等原因导致良肢体位不能作为常规护理的重点内容。
(3)现目前国内医院环境普遍存在护理人员配备不合理的现象,对于床护比例没有按要求实施。
导致护理工作的重点向治疗记录方面倾斜,使护理人员没有精力重视患者的良肢体位的摆放。
(4)患者发病的早期由于患者自身的因素如意识障碍、呕吐、焦躁不安等加之颅脑降温仪、呼吸机等抢救仪器的使用导致良肢体位摆放困难。
(5)静脉穿刺部位,尤其是部分患者需要开通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这样更不利于良肢体位的摆放。
(6)没有对患者以及家属讲解良肢体位摆放的意义以及重要性。
良肢位摆放
优点 良肢位是从治疗角度出发设计的临时性体位,为避免压疮、挛缩等 并发症,应予定时体位变换(变换1次/1-2h)。 仰卧位强化伸肌优势 健侧卧位是以健侧为参照系摆正患侧肢体,进行正确的感觉输入。 患侧卧位增加了对患侧的知觉刺激输入,使整个肢体被拉长,减 少痉挛。 必采取正确的良肢位是预防瘫痪肢体痉挛,抑制痉挛,保持良好 功能的关键。
概述 良肢位摆放的原理
一、软瘫期良肢位的摆放 ( Brunnstrom1-2级) 由于肱骨头的2/3处于关节囊外,肩关节自身的稳 定性较差,脑卒中处于此期因患肢的肌力和肌张力 均下降,肩关节周围的固定机构强度降低,加上患 肢本身的重力作用,使肱骨头易于脱出关节囊致肩 关节半脱位,因此早期就应开始预防,在各种体位 中均应保持肩胛骨的正确位置。
伸肌张力增高;下肢屈曲或屈肌张力增高。
紧张性迷路反射
紧张性迷路反射又称前庭脊髓反射,由于头部位置及重力方向发生变化 时,中耳迷 路感受器受到刺激,经延髓前庭核、前庭 脊髓束传到脊髓束, 产生躯干、四肢肌张 力发生变化的反射,又称躯干四肢紧张性迷路反
射。 又分为仰卧位紧张性颈反射和俯卧位紧张性颈反射。
此反射的主要特点:仰卧位时伸肌张力增高,俯卧位时屈肌张力增高
联合反应
联合反应是指当身体某一部位进行抗阻运动或主动用力时,诱发患侧肌
群不自主的肌张力增高或出现运动反应。 此反射的主要特点: (1)联合反应常在打呵欠、咳嗽、打喷嚏或努力完成一个动作,维持平 衡以及在将要跌倒的恐惧时出现。 (2)健侧抗阻越大,患侧的联合反应越明显。 (3)痉挛的程度越高,联合反应也越有力、越持久。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是一种本体感觉反射,由颈部肌肉和关节受到牵拉
而引出。分为第一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和第二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良肢位
患侧卧位
患者胸前放一枕头,使 患肩前伸,肘伸直,腕, 指关节伸展放在枕头上, 不能垂腕,大拇指及其 余4指用布卷隔开;患 腿屈曲,下方垫软枕, 防止踝关节内翻,软枕 可垫至足,健侧上肢自 然舒适,下肢髋,膝关 节微屈曲,自然放置。
侧卧位(健侧卧位):
枕头高度 要适当, 不要引起 明显的颈 椎的侧屈
上肢 肩稍上抬前挺 上臂外旋稍外展 肘与腕均外展 掌心向上, 手指伸展并分开 下肢 盘骨和髋前挺 大腿向内夹紧并内旋 膝关节稍垫起 踝关节中立,足尖向上
正确
二、患肢的摆放
错误
保护肩关节、防止半脱位。 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骨盆后倾
患者双下肢中间 放置枕头,将两 腿分开,防止双 下肢内收肌紧张。
良肢位是为了保持肢体的良好功能而 将其摆放在一种体位或姿势,是从治 疗护理的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 性体位。
1、能使偏瘫后松弛的关节相对稳固, 保证偏瘫患者正确卧位,防止肌肉挛 缩,关节僵硬,保持关节的正常功能。 2、防压疮。
典型的脑卒中后的痉挛模式:
特点 上肢屈曲 下肢伸展
1、仰卧位 2、患侧卧位 3、健侧卧位
肩下垫一毛巾垫子, 目的是防止由于重力 作用而产生的肩胛骨 的后坠,但同时要注 意将肩关节向头的方 向推,目的是为了减 少肩胛骨的下降、内 旋,防止肩半脱位的 产生。
患肩前伸,避免受 压和后缩,肘伸直, 前臂选后,手指张 开,掌面朝上;健 腿屈曲向前置于体 前支撑枕上,患腿 在后,取自然伸展 位,踝关节尽量保 持90°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良肢位摆放和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的常用方法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良肢位摆放和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的常用方法毛忠南1 郭百海2 衡妍1毛立亚1(1、甘肃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脑卒中康复科2、酒泉市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脑血管病变。
其中,脑卒中是指由于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性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或者称为急性脑血管病事件。
脑血管疾病作为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据2008年第三次居民死因调查显示:脑卒中已经是我国居民的第一死亡原因,并且存活者中50%~70%患者遗留有严重的残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脑卒中偏瘫急性期患者大部分患侧肢体呈迟缓状态,由于不能运动,被动牵拉往往导致关节半脱位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甚至由于长时间异常体位造成关节挛缩,对患者后期的康复造成不良影响。
近年来,我科针对上述情况在急性期采用良肢位的摆放和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临床观察发现对患者的远期康复具有明显效果。
特此将方法介绍如下:1 良肢位的摆放良肢位与功能位不同,它是从治疗的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
目的如下:保护肩关节、防止半脱位;防止骨盆后倾和髋关节外展;预防坠积性肺炎和褥疮的发生、缓解肌肉痉挛;早期诱发分离运动。
1.1方法:1.1.1 仰卧位。
头部放在枕头上,面部朝向患侧,枕头高度要适当,胸椎不得出现屈曲。
患侧臀部垫一个枕头,使患侧骨盆向前突出,防止髋关节屈曲、外旋。
患侧肩关节下方垫一个扇形充气垫(也可垫一个毛巾被),使肩胛骨向前突。
上肢的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
下肢大腿及小腿中部各放以楔形充气垫,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
膝关节下方垫起固定,防止膝反张。
1.1.2 患侧在下方的侧卧位。
患侧肩胛带向前伸,肩关节屈曲,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
患侧下肢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
健侧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屈曲,下面垫一充气垫或者枕头,使其不要压迫患侧下肢。
背部放一枕头,躯干靠于其上,用脊柱着力,不要压迫患侧肩胛骨,放松体位。
脑卒中患者的良肢位摆放
脑卒中患者的良肢位摆放建议在卒中患者床头贴一份,随时摆,随时看。
对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而言,早期床上良好的肢体摆放位置对预防、缓解痉挛、肩关节半脱位、肩痛、肩手综合征、骨盆后倾、髋关节外展、外旋以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等均具有一定作用,是康复治疗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敬请各位家属及陪护人员协助配合!具体操作方法请见图示,不明确的地方请及时询问医护人员,以免操作错误,对功能恢复造成不利影响。
注意:1.图示为模拟右侧偏瘫患者(即右侧为患侧,左侧为健侧)。
2.良肢位是从治疗角度出发设计的临时性体位,为避免压疮、挛缩等并发症,应予定时体位变换(变换1次/1~2h)。
3.仰卧位强化伸肌优势,健侧卧位强化患侧屈肌优势,患侧卧位强化患侧伸肌优势,因此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在医生指导下正确选择体位。
仰卧位要点:1.床铺尽量平整;2.头固定于枕头上,避免过伸、过屈和侧屈,面部朝向患侧;3.患侧上肢:患肩下垫一小枕,使与健肩同高;患侧上肢向外固定在枕头上,和躯干呈90°角或大于90°;肘、腕尽量伸直;手心向上,手指伸展、分开;4.患侧下肢:患臀至大腿外下侧放置楔形枕头,防止下肢外旋;膝关节垫起微屈并向内;踝处中立位,即足尖向上;常见错误:头向健侧,患肩过高,下肢垫枕未成楔形手握毛巾卷,放在肚子上足尖转向外侧健侧卧位(偏瘫侧在上)要点:1.床铺尽量平整;2.头固定于枕头上,避免向后扭转;3.背后放一枕头,使身体放松;4.躯干略前倾;5.患侧上肢:向前平伸,放在胸前的枕头上,和躯干呈90~130°角,肘伸直,腕、指关节伸展放枕头上,避免腕及手悬空;6.患侧下肢:髋、膝关节自然弯曲,放在身前似踏出一步远的枕头上,踝关节尽量保持在中立位,避免足悬空;7.健侧上肢:自然放置;8.健侧下肢:髋关节伸直,膝关节自然微屈;常见错误:患肢和躯干成角不够,手悬空足悬空患侧卧位(偏瘫侧在下)1.床铺尽量平整;2.头部固定于枕头上;3.躯干略后仰,背后放一枕头固定,使身体放松;4.患侧上肢:患肩向前平伸(可由家属以手法向前轻柔牵伸),患侧上肢和躯干呈80~90°角,在床铺边放一小台子,使肘关节尽量伸直,手指张开,手心向上;5.患侧下肢:髋部伸展,膝微屈;6.健侧上肢:自然置于身上或枕头上7.健侧下肢:保持踏步姿势,放在身前一枕头上;膝和踝关节自然微屈常见错误:患肩没有牵出,患肩受压健腿下垫枕位置太靠前,患髋没有后伸要点:1.床铺尽量平,病人下背部垫放枕头;2.躯干:伸直;3.髋部:屈曲90°,使上身正直,重量均匀分布于臀部两侧;4.双膝下可垫一软垫,使膝微屈;5.上肢:放在一张可调节桌上,桌上放一枕头常见错误:把床头摇起而成半卧位,对患者恢复不利除非饮水、进食,其他时间尽量不要采用这种卧位应用道具枕头要求:1.最好为荞麦皮枕头,有一定透气性,且可任意塑形;2.枕头应足够高、大,约1500px×1000px×500px大小薄垫要求:1.可以用毛巾自行缝制,表面要平整;2.高度以≤125px为宜手/足矫形器可与矫形师联系订制,网上应该也有的卖。
脑卒中的肢体功能锻炼和答题
脑卒中的肢体功能锻炼脑卒中的概念: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
又叫脑血管意外。
是指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次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功能锻炼时机:从入院开始,只要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进展,应及早进行功能锻炼一般脑梗塞在起病48h后,脑出血在10-14天后)目的:预防并发症及继发性损害,为下一步功能训练做准备。
急性期:良肢位和体位转换良肢位:分为健侧卧位,患侧卧位,仰卧位良肢位定义:良肢位是为了保持肢体的良好功能而将其摆放在一种体位或姿势,是从治疗护理的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
1、早期脑卒中患者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床上渡过的,因此采取正确的体位非常重要。
2、良肢位摆放是对中风患者早期最基础的治疗,对抑制痉挛模式(上肢屈肌痉挛、下肢伸肌痉挛)、预防肩关节半脱位、早期诱发分离运动等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体位转换:一般建议2小时变换一次患者的体位,当患者能在床上翻身或主动移动时,可适当改变间隔时间,以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交替。
健侧卧位为主。
以防患侧受压过久,加重血液循环障碍。
变换体位后应及时将患侧肢体置于功能位。
稳定期:肌肉按摩、被动运动、主动运动、站立与迈步训练、细微动作锻炼肌肉按摩手法:通常可用拇指揉摩,捻摩或用拇指或手掌进行揉按或用肘关节揉背,用手拿捏腿部或肌肉丰厚处。
时间、次数:3—4次/日 15—30分钟/次被动运动:一种完全依靠外力帮助来完成的运动。
外力可以是机械的,也可以是由他人或本人健康肢体的协助。
进行时,被动运动的肢体肌肉应放松,利用外力固定关节的近端和活动关节的远端,根据病情需要尽量作关节各方向的全幅度运动,但要避免动作粗暴。
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能起到放松痉挛肌肉,牵引挛缩的肌腱、关节囊和韧带,恢复和保持关节活动幅度的作用。
脑卒中病人良肢位摆放
脑卒中病人良肢位摆放1. 脑卒中病人良肢位摆放的重要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发生脑血管意外后,通常会导致肢体功能障碍。
在病情稳定后,为了促进患者康复,良好的肢体位摆放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的肢体位摆放可以保护患者的肌肉、骨骼和皮肤,减轻肌肉痉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
在护理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了解脑卒中病人的良肢位摆放方法,并在日常工作中正确应用。
2. 脑卒中病人良肢位摆放的基本原则2.1 保持关节自然弯曲脑卒中病人在摆放良肢时,关节的自然弯曲应得到保持,尤其是在膝关节和肘关节部位。
关节处于自然弯曲状态,可以减少肌肉痉挛和运动异常。
在摆放肢体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应该遵循关节自然弯曲的原则来定位病人的肢体。
2.2 避免过度伸展或屈曲过度伸展或屈曲会导致肌肉紧张和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加重病人的病情。
在摆放良肢时,应注意避免过度伸展或屈曲,保持肌肉的适度紧张和关节的适度活动。
2.3 避免交叉位置脑卒中病人的肢体活动能力可能受限,容易出现互相交叉的情况。
交叉摆放的肢体不仅容易导致肌肉的疲劳,还会增加关节和皮肤的压力,增加皮肤损伤和溃疡的风险。
因此,在良肢位摆放过程中,应避免交叉位置,保持肢体的分开摆放。
2.4 定期调整肢位脑卒中病人长时间处于同一姿势时,容易导致肌肉僵硬、关节挛缩和血液循环不畅。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肢体摆放的调整,改变肢体的位置,防止肌肉和关节的不适。
3. 脑卒中病人良肢位摆放的具体方法3.1 上肢位摆放上肢位摆放通常以正常的生理曲度为基础,手掌朝上,手指自然弯曲。
将手臂轻轻卷曲,放置在患者的身体两侧,避免过度交叉。
手腕可以放在特制的垫子上,以保持手腕的自然曲度。
3.2 下肢位摆放下肢位摆放应保持膝关节和髋关节的自然弯曲。
脚可以使用特制的支架支撑,以保持足部的正常曲度。
避免下肢的交叉,尽量避免产生肌肉痉挛和血液循环障碍。
3.3 背部位摆放背部位摆放是脑卒中病人良肢位摆放中的重要环节。
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不正确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General Stomatology2019年12月 第6卷/第36期V ol.6, No.36 Dec. 20194·综 述·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不正确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刘 颖(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上海 200060)【摘要】脑卒中是脑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血管痉挛闭塞或破裂,造成急性发展的脑局部循环障碍和以偏瘫为主的肢体功能障碍疾病[1]。
良肢位摆放对预防和减轻偏瘫等并发症,以抑制痉挛的一种临时性体位[2]。
然而患者良肢位摆放的依从率和正确率不高,是目前临床护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3]。
为了采取有效措施正确实施良肢位摆放,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本文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不正确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文献回顾。
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良肢位【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7882.2019.36.4.021 开始时间的影响因素郭荟骅[4]根据中国脑卒中护理指导规范2015版指出:当患者生命体征平稳48 h 后尽早开始康复治疗。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版推荐意见: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应尽早开始康复治疗,对轻到中度神经功能障碍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在发病后24小时进行床边康复、早期离床期的康复训练,包括坐、站、走等活动。
卧床者病情允许时应注意良肢位摆放。
2 摆放标准的影响因素摆放标准不一是造成摆放不正确的常见因素。
房秋燕[5]等的方法艰涩难懂,护士不容易操作。
孟庆莲[6]等的具体方法(1)仰卧位:在患侧下肢髋、腰部放置软垫,使大腿稍向內旋,使两侧足尖对称;在患肢膝关节下方放置毛巾卷,使膝关节保持稍屈曲状;踝关节背曲,足尖向上,防止足下垂;患侧上肢腕关节略背屈,手心向上,手指自然轻度屈曲伸展;用软垫把患侧肩部和上肢垫高,使患侧肩胛骨尽量上抬前伸,肩关节外展、外旋;枕头高度适宜,头部稍偏向患侧;被子不可太重,避免压迫患足造成足尖外旋。
体位摆放和翻身
脑卒中患者的良肢位摆放
中风患者发生偏瘫后早期的体位摆放(又称 良肢位),是从治疗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 时性体位。对于抑制后期痉挛模式、预防肩 关节半脱位、早期诱发正常分离运动等均有 良好的作用,是预防众多并发症,提高康复 疗效的重要措施。
脑卒中病人床上体位摆放
• 重要性
– 保持正确的姿势 – 预防和减轻并发症
床上坐位
• 以上两种方式坐时要避免出现不利的半卧位,即使如此,也 不要让患者坐的时间太久,因为患者不久就会向床下滑,形 成很不利的姿势。
脑卒中病人体位摆放
轮椅坐姿
• 要点: • 1.腰部放置一个枕头促进
躯干保持伸展。
• 2.病人双手前伸,肘放在 桌上,转移双手正确姿势
• 3.臀部要尽量坐在轮椅坐 垫的最后方,防止身体下 滑,造成下肢伸肌张力过 高。
伸直 • 6.健侧上肢:放在身上或后面枕头上 • 7.健侧下肢:保持迈步姿势,放枕头上;膝
关节和踝关节略为屈曲 • 因该体位可以保持对偏瘫侧的刺激,而
且可以预防痉挛,促进早期出现正常分 离运动,故推荐采用。但要避免姿势不 对导致肩关节压迫。 • (图中阴影代表偏瘫侧)
脑卒中病人体位摆放
患侧上方卧位
髋屈膝30度,使两脚位于身体中线前, 在两膝关节和踝关节间垫软垫。
俯卧位
• 患者俯卧位,肩关节外展90度,肘关节 屈曲,手和前臂旋前位。
• 护士将薄枕置于双侧膝关节和踝关节下。 • 这种体位一般在患者有压疮时使用。
体位变换
• 体位变换的好处:预防褥疮、肺炎 • 向患侧翻身 • 向健侧翻身 • 协助起坐
仰卧位
• 下肢伸展,护士在患者两腿间放一个枕 头。在膝关节下放一薄枕。用两个枕头 抵在足底,使踝关节背屈成90度。
脑卒中的病人护理计划
脑卒中的病人护理计划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l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脑卒中病人护理计划:①生命体征监测:持续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②气道管理:保持呼吸道畅通,定期翻身拍背,吸痰,预防坠积性肺炎。
③体位变换:每2小时翻身,使用良肢位摆放,预防压疮和关节挛缩。
④康复介入:早期进行肢体被动活动,如活动双下肢、大关节,预防肌肉萎缩。
⑤吞咽与营养管理:评估吞咽功能,必要时采用鼻饲或调整食物质地,保证营养摄入。
⑥深静脉血栓预防:使用弹力袜、气压泵,鼓励适当活动,预防血栓形成。
⑦个人卫生:维护口腔、皮肤和会阴部清洁,减少感染风险。
⑧心理支持:关注患者情绪变化,提供心理疏导,鼓励参与社交活动。
⑨并发症防范:监控血糖、血脂,预防二次卒中和其他并发症。
⑩家庭教育:培训家属进行日常照护技巧,提高家庭照护能力。
通过综合性的护理措施,旨在促进患者身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并预防潜在的并发症。
良肢位摆放体位转移PPT课件
失败案例
案例概述
一位下肢骨折的患者,由于不恰当的良肢位 摆放和体位转移,导致了骨折移位和愈合不 良。
经验总结
不恰当的良肢位摆放和体位转移可能导致病 情恶化、并发症增多和康复进程受阻。因此, 在实施良肢位摆放和体位转移时,应遵循科 学原则,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经验总结
对于老年患者,良肢位摆放和体位转移应注重舒适性和安全性,同时要结合患者的具体 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
成功案例二
要点一
案例概述
一位脊髓损伤患者,通过正确的良肢位摆放和体位转移, 成功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并加快了康复进程。
要点二
经验总结
脊髓损伤患者的良肢位摆放和体位转移需要特别注意保护 脊柱和关节,同时要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
体位转移过程中出现意外的处理方法
预防措施
在体位转移前,应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转移风险,确保安全转移;转移过程中,应有专人保护患者 的安全,防止意外发生。
处理方法
若出现意外,应立即停止转移,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及时通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如何提高体位转移的安全性和效率
安全措施
确保体位转移的环境安全,避免地面湿 滑、障碍物等危险因素;选择合适的转 移方法和工具,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
适用人群与场景
适用人群
适用于因疾病或意外导致肢体功 能障碍的患者,如偏瘫、脑外伤 、脊髓损伤等。
适用场景
在康复医疗机构、家庭康复和社 区康复等场景中广泛应用。
目的与意义
目的
通过良肢位摆放和体位转移,帮助患 者恢复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和自主活动能力,减少并发症和残疾 程度。
脑卒中患者良肢位的摆放PPT课件
能丧失 (5)增加病人对于患侧的感知能力。
良肢位摆放的原理
一、软瘫期良肢位的摆放 (Brunnstrom1-2级)
由于肱骨头的2/3处于关节囊外,
肩关节自身的稳定性较差,脑卒 中处于此期因患肢的肌力和肌张 力均下降,肩关节周围的固定机 构强度降低,加上患肢本身的重 力作用,使肱骨头易于脱出关节 囊致肩关节半脱位,因此早期就 应开始预防,在各种体位中均应 保持肩胛骨的正确位置。
良肢位摆放的原理
二、痉挛期良肢位的摆放 (Brunnstrom3-4级)
痉挛姿势表现为:
上肢的肩下沉后缩、肘关 节屈曲,前臂旋前、腕关节掌 屈
下肢的髋关节外展外旋, 髋膝关节伸直、足下垂内翻。
偏瘫的异常模式
五种良肢位的摆放
偏瘫早期卧床可采取 仰卧位 健侧卧位 患侧卧位 床上坐位 轮椅坐位 5种姿势轮换,最好多采取患侧卧位, 仰卧位一般要相对少采用。
脑卒中患者良肢位的摆放
目录
一、良知位的概念、神经反射及相关 概念的分析 二、良知位摆放的必要性、开始时间、作 用及原理 三、五种良知位的摆放及注意事项
四、视频分享
良知位的概念?
良肢位是为了保持肢体的良好功能而将其摆放在一种体 位或姿势,是从治疗护理的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 性体位。
良肢位是早期抗痉挛的重要措施之一,这种良肢位(又 称抗痉挛体位)能够使偏瘫后的关节相对稳固,可以有 效预防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的典型痉挛模式,同时也是 预防以后出现病理性运动模式的方法之一。
脑卒中病人体位摆放 患侧上方卧位
要点: 1.躯干略为前倾 2.偏瘫侧上肢:放胸前枕头上, 肩关节向前平伸,肘关节伸 直,手指伸开。 3.偏瘫侧下肢:膝关节、髋关 节略为弯曲;腿脚放枕头上, 呈迈步状。 4.健侧上肢:病人怎么舒适怎 么放 5.健侧下肢:膝关节略屈曲, 髋关节伸直。 (图中阴影代表偏瘫侧)
康复护理——体位摆放、体位转移技术课件
康复护理——体位摆放、体位转移技术
4
体位摆放的目的
预防或减轻痉挛或畸形的出现 使躯干和肢体保持在功能状态的作用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康复护理——体位摆放、体位转移技术
5
良肢位摆放的概念
• 良肢位的摆放是基本康复手段的一种。 顾名思义,它是为了保持肢体的良好功 能而将其摆放在一种位置或保持一种姿 势。
• 此反射的主要特点:仰卧位时伸肌张力增高,
俯卧位时屈肌张力增高。
• 这种体位还会使骶尾部、较常见的还有足跟外侧
和外踝处发生褥疮的危险大为增加(偏瘫骨盆后
旋,下肢外翻,引康复护起理—上—体位述摆放两、体处位转移的技术褥疮)
14
健侧卧位(健侧在下,患侧在上)
• 患侧上肢放于体前一软枕上,患肩向前屈曲约90°,患侧下肢稍屈髋屈膝放于体前 的软枕上,踝关节保持90°;健侧上、下肢放在舒服的位置上,保持髋微伸和膝微 屈。
翻身(向健侧翻身)
• 仰卧位,双手握手,协助患肩屈曲90°;头转向健侧, 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来回摆动2~3次,带动躯干翻 向健侧;随后转动骨盆,健足放在患足下面,协助 下肢翻向健侧。
康复护理——体位摆放、体位转移技术
37
二、偏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
2.由卧位到床边坐位
(1)独立从健侧坐起:①患者健侧卧位,患腿跨过健腿。②用
患侧卧位(患侧在下,健侧在上)
康复护理——体位摆放、体位转移技术
20
患侧卧位是所有体位中最重要的 体位,因为:
• 1、整个患侧被拉长而减轻了痉挛的产生。
• 2、患者的体重压在患侧的床面上,增加了对患侧 感觉刺激输入。
• 3、健手能自由活动,如拉起床单,摆放枕头或打 电话等。
康复护理——体位摆放、体位转移技术
脑卒中病人良肢位的摆放与体位变换
脑卒中病人良肢位的摆放与体位变换主要内容如下:1、良肢位的定义2、良肢位摆放的三种体位3、体位变换的七种方法脑卒中的特点是“疾病与障碍共存”,故康复应与治疗并进。
体位摆放关系到康复预后的好坏。
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在功能恢复中会出现痉挛,由于痉挛产生的异常姿势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所以患者一入院就开始注意良肢位的摆放与保持。
一、良肢位的摆放所谓良肢位,是指为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保持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体位。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典型姿势表现为上肢的肩下沉后缩,肘关节曲,前臂旋前,腕关节掌屈,手指屈曲;下肢的外旋,髋膝关节伸直,足下垂内翻。
早期注意并保持床上的正确体位,有助于预防或减轻上述痉挛姿势的出现和加重。
通常选用下列体位。
(1)患侧卧位:即患侧在下,健侧在上。
头部用枕头舒适的支撑,患侧上肢前伸,使肩部向前,确保肩胛骨的内缘平靠于胸壁。
上臂前伸以避免肩关节受压和后缩。
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手指张开,掌心向上。
手心不应放置任何东西,否则因受抓握反射的影响而引起手抓握掌中的物体。
健侧上肢置于体上或稍后方,放在身前是错误的,因带动整个躯干向前而引起肩胛骨后缩。
患侧下肢在后,患髋关节微后伸,膝关节略屈曲,足底蹬支撑物。
这是重要的体位,由于患侧卧位,增加了对患侧的知觉刺激输入,并使整个患侧被拉长,从而减少痉挛,此外,健手能自由活动。
(2)健侧卧位:健侧在下,患侧在上。
头部枕头不宜过高。
患侧上肢下垫一枕头,肩前屈90°—130°,肘和腕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患侧骨盆旋前,髋、膝关节呈自然半屈曲位,置于枕上。
患足与小腿尽量保持垂直位,注意足不能内翻悬于枕头边缘。
身后可放置枕头支撑,有利于身体放松。
健侧下肢平放在床上,轻度伸髋,稍屈膝。
(3)仰卧位:头下置一枕头,但不宜过高,面部朝向患侧。
患侧肩部垫一比躯干略高的枕头,将伸展的上肢置于枕上,防止肩胛骨后缩。
前臂旋后啊,手掌心向上,手指伸展、张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卒中病人良肢位的摆放与体位变换
主要内容如下:
1、良肢位的定义
2、良肢位摆放的三种体位
3、体位变换的七种方法
脑卒中的特点是“疾病与障碍共存”,故康复应与治疗并进。
体位摆放关系到康复预后的好坏。
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在功能恢复中会出现痉挛,由于痉挛产生的异常姿势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所以患者一入院就开始注意良肢位的摆放与保持。
一、良肢位的摆放
所谓良肢位,是指为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保持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体位。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典型姿势表现为上肢的肩下沉后缩,肘关节曲,前臂旋前,腕关节掌屈,手指屈曲;下肢的外旋,髋膝关节伸直,足下垂内翻。
早期注意并保持床上的正确体位,有助于预防或减轻上述痉挛姿势的出现和加重。
通常选用下列体位。
(1)患侧卧位:即患侧在下,健侧在上。
头部用枕头舒适的支撑,患侧上肢前伸,使肩部向前,确保肩胛骨的内缘平靠于胸壁。
上臂前伸以避免肩关节受压和后缩。
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手指张开,掌心向上。
手心不应放置任何东西,否则因受抓握反射的影响而引起手
抓握掌中的物体。
健侧上肢置于体上或稍后方,放在身前是错误的,因带动整个躯干向前而引起肩胛骨后缩。
患侧下肢在后,患髋关节微后伸,膝关节略屈曲,足底蹬支撑物。
这是重要的体位,由于患侧卧位,增加了对患侧的知觉刺激输入,并使整个患侧被拉长,从而减少痉挛,此外,健手能自由活动。
(2)健侧卧位:健侧在下,患侧在上。
头部枕头不宜过高。
患侧上肢下垫一枕头,肩前屈90°—130°,肘和腕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患侧骨盆旋前,髋、膝关节呈自然半屈曲位,置于枕上。
患足与小腿尽量保持垂直位,注意足不能内翻悬于枕头边缘。
身后可放置枕头支撑,有利于身体放松。
健侧下肢平放在床上,轻度伸髋,稍屈膝。
(3)仰卧位:头下置一枕头,但不宜过高,面部朝向患侧。
患侧肩部垫一比躯干略高的枕头,将伸展的上肢置于枕上,防止肩胛骨后缩。
前臂旋后啊,手掌心向上,手指伸展、张开。
在患侧臀部及大腿下垫枕,以防止患侧骨盆后缩。
枕头外缘卷起可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枕头右下角膝关节呈轻度屈曲位。
足底不应放置任何东西,防止增加不必要的伸肌模式的反射活动。
应尽可能少用仰卧位,因为这种体位受颈紧张性反射和迷路反射的影响,异常反射活动最强,而且,这种体位下,骶尾部、足跟、外踝等处发生褥疮危险性增加。
二、体位变换
主要是预防褥疮和肺部感染。
另外,仰卧位强化伸肌优势,健侧
卧位强化屈肌优势,患侧卧位强化患侧伸肌优势,不断变换体位可使肌体的伸屈肌张力达到平衡,预防痉挛模式出现。
一般60-120分钟变换体位一次。
(1)向患侧辅助翻身:令患者抬起健侧腿向患侧伸,健侧上肢也向前摆,辅助者一手放在患膝上辅助患腿外旋,另一手可辅助患侧上肢处于前伸位置。
(2)向患侧独立翻身:仰卧位双手交叉握住,由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伸直,健侧下肢屈曲;用健侧上肢将患侧上肢置于外展位,以防翻身后受压;健侧足蹬床使身体向患侧旋转,健侧上肢向患侧前伸,带动肩部旋转,使身体成侧卧位。
(3)向健侧辅助翻身:患者双手交叉握住,辅助者屈曲患者下肢,双手放于患者臀部和足部,辅助向健侧翻身,摆放好肢体。
(4)向健侧独立翻身:患者仰卧位,健腿插入患腿下,双手叉握,向上伸展上肢,左右摆动,加大幅度,摆至健侧时,顺势翻向健侧,同时用健腿带动患腿翻身。
(5)被动翻身:多指从仰卧翻至侧卧位,先将患者左(右)侧上肢外展至约90°,右侧上肢置于腹部,下肢交叉。
辅助者立于右,一只手放在患者肩部,另一只手从右大腿下穿过,搭在另一腿上,双臂同时用力,将患者右侧身体抬起,翻至侧卧位。
(6)侧方移动:患者双脚踩在床上,屈膝、抬臀并向一侧移动,辅助者站在患侧,先向同一方向帮助移动肩,然后移动双腿,整理好肢位。
(7)前后方向移动:患者做在床上,重心先稳到一侧臀部,抬起对侧臀部向前移,然后,重心移至前移的臀部,再抬起对侧臀部并前移。
辅助者可站在患侧,用手支撑患侧大腿根部,帮助转移重心。
向后方移动时可按同样方法进行。
总结:康复训练护理的第一原则是无论怎样严重的疾病和残疾的患者,必须从发病的第一天就考虑到有朝一日他有可能会恢复其正常和令人满意的生活方式;第一原则是必须使康复护理工作尽早付诸实施,以帮助患者恢复至最满意状态。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我们应该掌握:
1、良肢位的定义及意义
2、常见的良肢位摆放方法
3、正确的床上体位变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