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三)

合集下载

政治:2.4.2《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政治:2.4.2《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a.守株待兔 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注意3:规律不是偶然的联系,而是必然规则
是事物运动过程 是人们规定出来供 含 中固有的本质的 大家共同遵守的制 义 必然的联系 度或章程 区 别 性 是客观的,不能 是主观的,是人们制 质 被制定、修改、 定的可以修改、补充 废除 或废除
课堂探究: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方落 下。我们能否通过某种办法使太阳从西 方升起,从东方落下?这说明了什么?
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稳定 的的联系
比较:
拔苗助长与疱丁解牛各说明什么哲理?
说明规律客观性,具有强制性。人们想问题、 办事情不能同规律背道而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否则,就一定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世间万物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性,只要你在实践中 做有心人,不断摸索,久而久之,熟能生巧,事 情就会做得十分漂亮。
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2.规律的特征及其要求
(1)规律具有普遍性 (2)规律具有客观性
A.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和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B.客观性还意味着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C.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违抗的
(3)要求我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意义 否则受规律的惩罚
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 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 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三峡工程
由于人类认识了水的流动规律, 人们就可以治理水患,兴修水库, 建造水渠,引水上山,变水害为水 利,为人类造福。
探究:以上探究材料说明了什么 哲学道理?
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①人们能够利 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指导实践活动;②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 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 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直到变害为 利,为人类造福。

高二政治第二课 第三节 第一框 第二框人教版知识精讲.doc

高二政治第二课  第三节 第一框  第二框人教版知识精讲.doc

高二政治第二课第三节第一框第二框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二课第三节:按客观规律办事第一框: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第二框:按客观规律办事二. 重点、难点(一)重点第一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

这个问题不仅是本框的中心内容,而且也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前提,也是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的基础。

第二框: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这是本框的主题,也是教学最后的落脚点。

同时,实事求是又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精髓、出发点和根本点,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所以,是教学中的重点。

(二)难点第一框:规律的概念第二框:规律的客观性,特别是思维规律的客观性三. 具体内容(一)学习目标第一框:理解规律概念的含义,达到掌握的程度。

懂得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认识各类事物发展规律的具体内容虽不相同,但作为规律具有共同的特性。

要明确规律与规律的表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的关系。

能理解规律与规则之间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关系。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认识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综合能力,锻炼学生的比较能力。

第二框:了解解放思想的含义,深刻理解实事求是的内容。

懂得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知道人们应该也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明确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理解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是统一的。

(二)学习提纲第三节:按客观规律办事一.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1.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2.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1)任何规律都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联系(2)任何规律都是事物发展中的本质联系(3)任何规律都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联系3. 规律与规则的关系(1)区别:含义不同;性质不同(2)联系:一个正确的、合理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

(二)按客观规律办事1. 规律具有客观性(1)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规律是客观的,意味着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高二政治教案: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原理

高二政治教案: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原理

【导语】为了帮助各位学⽣掌握教材重点,更好地⾼效率的进⾏学习,为⼤家整理了⾼中各科知识点教案,让同学们明确教学⽬标,有针对性的学习。

以下是《⾼⼆政治教案: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原理》,供⼤家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

⾃然界、⼈类社会和⼈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

【分析】规律是⼀种联系,但不是所有的联系都是规律。

因为: (1)既然它是事物本⾝所固的,所以规律具本质性的特点。

可见规律是"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

(2)既然规律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它具必然性的特点,是事物发展确定不移、必然如此的趋势。

(3)既然规律是稳定的联系,所以它具稳定性、重复性、普遍性的特点。

只要具备⼀定的条件,某种合乎规律的现象就必然会重复出现。

可见,稳定性就是规律的重复性,⽽稳定性、重复性也表明了它的普遍性。

(4)从本质性、必然性、稳定性可以推出,规律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确定不移的秩序,所以它是客观的,不以⼈的意志为转移的。

把握规律概念做到以下⼏点: ①哲学上讲的规律不同于具体学科的规律。

它们是共性和个性、⼀般和个别的关系。

②规律不等于它的现象。

规律不是外露于事物表⾯,⽽是隐藏在事物现象之中并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们能通过现象发现、认识规律。

③规律不同于规则。

两者的区别表现在: a.⼆者的含义不同,规则是照⼈们需要⽽制定的,⼤家共同遵守的具体规定。

b.⼆者性质不同。

规律是客观的,在⼈意识之外独⽴存在,⼈们不能创造、消灭或改造它。

⽽规则是主观的,它依⼈们的主观需要为转移,⼈们可以制定、废除和修改它。

两者联系表现在:正确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本质3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本质3

错答率 A:21%;B:36% C:49% B:21%;D:36% A:22%;C:21% B:21%;D:21% D:66% D:67%;C:14%
题号 29 31 32 34 37
错答率 B:47%;C:16% A:15%;D:25% A:34%;B:31% B:29%;D:26% A:18%;B:14%
思维拓展2、理解规律的含义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关系
(1)规律与联系
规律是联系,但不是任何联系都是规律。
(2)哲学上的规律与具体科学的规律
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Hale Waihona Puke (3)规律与规则、定律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 规则、定律是主观的,可以制定、修改或废除。
2、规律的特点
(1)规律是客观的 --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不能被创造, 也不能被消灭,即它是不可违抗的。 (2)规律是普遍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 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你知道哪些是规律吗?
A、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C、苹果落地 B、水往低处流 D、万有引力规律
注意2: 规律不是现象的联系,
而是本质的联系。
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A、守株待兔
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注意3:
规律不是偶然的联系, 而是必然的联系
思维拓展1、理解规律的含义把握几个关键词 ①“固有的”是说,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自身具有的、 既不是神的旨意、天的命令,也不是人的认识和意志强加 给事物的。它源自事物运动的客观性和物质存在的客观性。 ②“本质的”是说,规律是在各种表面现象背后的稳定的、 深刻的东西。规律通过各种现象表现出来,人们通过现象 可以认识到规律。规律的这个性质决定了只有那些善于动 脑筋,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人才能发现和把握到规律。 ③“必然的”是说,事物发展过程中,有的联系是必然要 发生的确定的联系,有的是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的偶然 联系。规律就是事物的必然联系,而不是偶然联系。 ④“稳定的”是说,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稳定的联系, 而不是多变的、易逝的联系。

高二政治必修四必考知识点

高二政治必修四必考知识点

高二政治必修四必考知识点我们在作题时也是有在学习的,因为这是通过学习来进行思考,总结概念的运用方法、解题的思路、并且记忆一些有用的中间结论。

作题的同时也时一种学习和积累的过程。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必修四必考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高二政治必修四必考知识点1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的本质是物质.3、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具有客观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4)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4、什么是运动?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6、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7、什么是规律?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8、规律客观性的表现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9、规律普遍性的表现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10、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的要求是什么?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但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11、人与规律的关系是什么?(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所以人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2)但是,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12、意识的本质是什么?(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13、意识的作用的表现有哪些?(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14、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指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15、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要求.16、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2)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17、什么是实践?具有哪三个特点?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一、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18、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19、什么是真理?什么是谬误?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谬误是与客观对象不相符合的认识.20、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什么?客观性是其最基本的属性.21、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体现在哪里?(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2)真理都是具体的.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22、为什么说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2)认识具有无限性;(3)认识的发展过程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过程.23、怎样认识和发现真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24、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高二政治必修四必考知识点2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 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生产力的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的) 社会意识:只是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2.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内容: 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b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具有不同步性,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并不是同步,绝对统一的关系) 反对倾向: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历史唯心主义3. 实践观是辩证主义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4.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内容: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a 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更,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b 辩证关系: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否则会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a 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 另一方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否则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他就会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他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会束缚生产力发展,阻碍生产力进步。

运动规律认识教案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重要性是什么?

运动规律认识教案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重要性是什么?

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教学内容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就是运动规律。

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看到,运动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运动规律的认识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运动规律认识教案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重要性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分为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帮助学生认识世界万物的运动规律万物皆有运动,而运动的规律是人们认识万物的基本途径之一。

从天文学、物理学、数学到化学、生物学,所有的科学研究都离不开运动规律的研究。

而将运动规律的概念引入到高中政治教学中,能够使得学生对于世界各种现象之间的关联以及其规律性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通过学习运动规律,让学生逐渐形成对于自然现象的“规律眼”,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时能够更加高效、全面地认识和分析事物,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大帮助。

二、拓宽学生对运动规律的视野,培养综合素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运动规律教学,从最为基础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开始,逐步拓展到曲线运动、受力系统、牛顿运动定律等多方面的运动规律。

这一系列多元化的运动规律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角度分析问题能力。

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康奈特轨迹、等速圆周运动等实验,感受不同的运动规律所带来的不同性质。

通过实验,学生不仅可以深刻掌握运动规律知识,同时也能培养他们对实验的好奇心、求知心、探究精神和实验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素养。

三、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态度教学目标概括为“学生对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和运动规律应用的初步认识”。

高中政治教育的初衷是让学生养成科学的态度,教育学生关注科学研究所关注的问题,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掌握科学研究的技能,技能获取和技能等级的提升不仅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科研,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和科学的态度。

运动规律的教学就是其中的一环,由于运动规律是一个纯粹的物理学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各种例子,让学生逐渐了解运动规律可以解释大量自然现象,从而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科学发现能力。

高中政治高考复习哲学部分主要原理(共35个)

高中政治高考复习哲学部分主要原理(共35个)

高考政治哲学部分主要原理一、辩证唯物论(探究世界的本质)(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①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

②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

因而,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我们要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能指导人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3)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①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

正确意识,能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方法论】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又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变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①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运动是有规律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运动是有规律的》教学设计

4.2《运动是有规律的》教学设计【教学依据】1.课标要求:新课程标准对本课的基本要求是,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阐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

2.教材分析:《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共分为两目:一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二是运动是有规律的。

第一目主要分析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强调物质是运动的。

第二目在第一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因此,第二目内容是对第一目内容的逻辑发展。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们可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从第四课来看,第二框第二目内容——运动是有规律的,是第四课的归宿点,但同时也是下一课——第五课内容的逻辑起点。

掌握规律的相关知识,对于帮助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规律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有重要意义。

3.学情分析:对刚刚接触哲学不久的高二学生来说,哲学是一门陌生而难懂的学科,学起来比较抽象。

但经过前面第一单元和第四课的学习,学生对世界的物质性有了初步认识,初步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知道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随着知识的增加,学生在观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对哲学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和求知欲。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识记规律的含义。

(2)理解规律的两个特征:普遍性和客观性。

(3)理解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4)列举实际事例,分析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2.过程与方法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培养学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自觉地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2023年高二10月月月考政治试卷(陕西省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

2023年高二10月月月考政治试卷(陕西省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

选择题(题文)“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

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

这段话是一个A. 唯物主义命题B. 唯心主义命题C. 悲观主义命题D. 教条主义命题【答案】A【解析】试题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题干中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说明接受现实,承认物质是本原,是唯物主义命题,A正确。

B.C.D均不符合题意。

本题正确答案选A。

选择题德国哲学家费希特认为:“使一切非理性的东西服从于自己,自由地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去驾驭一切非理性的东西,这就是人的最终目的。

”下列与此体现的哲学观点一致的是A.幸福不过是欲望的暂时停止(叔本华)B.人最容易忘记的是自己(克尔凯戈尔)C.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费希特)D.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康德)【答案】C【解析】材料中“使一切非理性的东西服从于自己,自由地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去驾驭一切非理性的东西,这就是人的最终目的”观点属于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观念,选项A、B没有涉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分歧,故排除;选项D根本上属于唯物主义观点,不符合题意;选项C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故本题答案选C。

选择题与“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这一观点蕴含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有①万物之生,俱得一气②未有此气,已有此理③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④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派别。

“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的意思是天下没有离开物体而独自燃烧的火,世间怎么能有脱离形体而独自产生知觉的精气呢。

知觉离不形体说明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因此这一观点是唯物主义的观点,①③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观点,②属于客观唯心主义,④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本题选C。

选择题现代物理学革命最主要的成果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

物理学的发展总对我们关于世界观的认识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高二政治 -运动是有规律的

高二政治 -运动是有规律的
人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人认识和利用规律
规律可以消灭或创造
小结
1.规律的含义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特征
(1)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 消灭)。 (2)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都遵循其固有规律。
3.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的方法论意义
2.规律的特征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天不为人 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 之恶辽远也辍广。
思考:荀况的这句话说明 了什么哲学道理?
荀子的名言揭示了自然界、
人类社会的意识为转移。
(1)规律具有客观性
2.规律的特征
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2.规律的特征
人类社会发展道路
人20教17版必修 第四课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运动是有规律的
广东实验中学政治科 吕芳
1.规律的含义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 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规律的含义
它们是规律吗? 1.地震预示着国家的衰败。 2.苹果落地。 3.守株待兔。
1.规律的含义
1.地震预示着国家的衰败。≠ 规律
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的方法论意义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 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 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造福人类。
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的方法论意义
在规律上能用、不能用的词语
发明规律 消灭规律 创造规律 改变规律
规律是客观的
发现规律 尊重规律 认识规律 利用规律
(1)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 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运动的规律性(最新版)高二政治课件(统编版必修4)

运动的规律性(最新版)高二政治课件(统编版必修4)
实事求是: 实事——客观事物;求——探索认识;是——规律。 实事求是,一方面强调了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的客观性, 另一方面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现和认识规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原因(为什么)
(1)理论依据(世界观的依据):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 是物质的反映,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和普 遍的,这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做到实事求是。 (2)现实意义: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 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
②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即,正确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
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
想意识。坚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原理总结: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
原理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 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三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目
3.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有条件的
(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2)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
意识的指导作用具有双重性。但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 都能够指导人们改造世界。 ①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 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 ②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对事物的发展产 生阻碍作用。

人教版高二政治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课件

人教版高二政治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课件

(2)联系: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 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 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既要把握运动的绝对性,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又要承认静止的相对性,反对不可知论和诡辩论。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 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坚持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就是坚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离开 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
注意区分:
1、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2、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 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任何运动都有自 己的承担者或者叫载体。脱离物质载体的运动是不存在的。(运动 离不开物质)
思维导图
物质概念 含义:
世界是
唯一特性:
探 究 世
物质的
世界的物 质性原理
运动概念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意识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界 的
物质是 运动的
物质与运动 运动与静止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发挥主观能动性
深化拓展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 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 要条件。

教师招聘高中道德与法治运动的规律性说课稿

教师招聘高中道德与法治运动的规律性说课稿

教师招聘高中道德与法治运动的规律性说课稿一、说教材《运动的规律性》是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题。

内容分为三目,第一目是规律是客观的;第二目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主要介绍意识的特点、作用以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第三目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

而今天这节课主要说的是第二目知识。

学习了本目知识有利于学生明确,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尊重客观规律,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做好事情。

根据对教材地位与作用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理解意识的特点、意识的作用、以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2.通过分析蜜蜂筑巢和建筑师设计的不同,培养学生学会比较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通过学习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帮助学习明确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依据以上对于教材内容与作用的分析以及对于教学目标的分析,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理解意识的特点、作用。

难点是明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二、说学情从认知水平来看,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有所欠缺,理解本科的哲学原理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所以在教学中利用视频、图片展示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从身心特点来看,高二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但容易偏激。

所以通过本框澄清一些认识偏差,特别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意识的作用,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说教法根据本课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将主要以引导启发法为主,同时融合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设置情景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四、说学法我确定如下学法:案例分析法与小组讨论法相结合、情景教学法,探究法等。

五、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在上课伊始,我会请学生回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点?之后请学生代表起来回答,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加以总结。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了运动的含义、运动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规律的含义、规律的特点,那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运动的规律性》的第二框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个点。

高二政治下册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知识点的归纳

高二政治下册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知识点的归纳

高二政治下册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知识点的归纳高二政治下册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知识点的归纳一、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辩证唯物论)主观题常见问法:请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p41的蓝色虚框)《唯物论及第一单元课堂小测》16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

(世界观)它要求人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方法论)+(结合材料分析):根据(依据、针对、伴随、随着)……客观实际(国情、现实、形势)的变化,我们制定的主观的路线、政策、方针、计划、战略、思想观点等也跟着改变。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世界观)它要求人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方法论)+(结合材料分析):我们制定的主观的路线、政策、方针、计划、战略、思想观点等对于人们……具有重要的意义或指导作用(或推动……的发展,例:促进了经济发展,提高了人们的水平。

)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辩证唯物论) p33优化设计p30.10主观题常见问法:①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谈谈材料给我们的启示。

②运用“把握规律”的知识,分析说明材料所体现的哲理。

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世界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方法论)。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结合材料分析)例:由于破坏了生态,人们遭受到惩罚。

保护了生态,促进了发展。

拔苗助长等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世界观)。

它要求人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方法论)。

+(结合材料分析)例:科学抗灾,取得成功。

大胆创新、打破传统、趋利避害。

事半功倍、疱丁解牛、抽薪止沸等。

(附:不能“改变”、“创造”、“消灭”规律)三、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P31~32(很少考主观题)原理: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高二政治必修三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二政治必修三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二政治必修三重要知识点总结人不谦逊是因人不自知,人不自知是因为无知。

告诉自己,你不是天才,你甚至不是人才,你只是个普通的朽木,朽木想要变成栋梁,就必须要付出比好木头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必修三重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高二政治必修三重要知识点总结1一、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注意】物质的概念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物质形态。

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3)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运动(1)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

区别物质的根本属性和特性。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设计】第四课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第四课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设计教案

【关键字】设计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学案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学习目标:辨析实例,说明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二、重点难点:重点:1、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运动的统一;2、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利用规律和改造世界。

难点:如何理解运动的绝对性和运动的相对性?三、考点整合:(一)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原理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的运动是指。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对立统一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3)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反对脱离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例1、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

”这一论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B.运动是物质的惟一特性C.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D.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二)运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对立统一关系1、对立(区别):(1)含义不同(2)特点不同: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2、统一(联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运动的统一。

第一,运动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第二,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运动的统一。

3、反对夸大绝对运动不可知论;反对夸大相对运动的形而上学的诡辩论,最终陷入唯心主义。

例2、(2002年全国高考政治试题)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

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

其错误在于()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运动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三)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指。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1)规律的客观性,。

(2)规律的普遍性,。

(3) 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必然受到惩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政治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第一框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学法指导】
识记:要使学生懂得规律的科学含义。

理解:正确理解规律的共同特征。

运用:必须把客观规律和社会生活中常见的规则、规定和法
律条文区分开来。

重点:(1)规律的含义及共同特征。

(2)规律与规则的区别和联系。

【导学检测】
常考考点: 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1、规律的普遍性: 世界上①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都不是杂乱无章、毫无秩序的, 都有其无法违背的客观规律。

2、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客观的
(1) 规律是客观的, 指的是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
意志为②
(2) 规律是客观的、意味着规律既不能被创造, 也不能被③
(3) 规律是客观的, 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④性。

(4) 规律是客观的, 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⑤人
们能够认识规律并能够利用规律。

(5) 正因为规律是客观的, 所以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按
⑥办事。

【考点达标】
1、下列选项中属于规律的是()
A.四季更替B.昼夜循环
C.秋天到来时大雁南飞D.新陈代谢
2、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强制性,人人都必须要遵守;社会发
展的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人都必须遵循。

对法律和规律二者
关系的正确认识是()
A.二者都是客观的物质范畴,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B.前者是主观的,后者是客观的,前者要以后者为依据C.二者紧密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作用
D.法律是事物的现象,规律是事物的本质,二者是现象与本
质的关系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规则的有()
A.行人靠右行B.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C.水往低处流D.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时等一等
4、蟾蜍有毒,蟾衣却可入药。

某青年农民偶然看到了蟾蜍
蜕变的过程,于是开始了巧获蟾衣的探索。

经过反复观察、实验、总结,发现蟾蜍蜕皮是其生长过程的自然现象,一般
在黑夜发生,过程很短,然后马上吃掉;还发现蟾蜍的眼睛
对运动物体敏感。

根据这些情况,他发明了通过控制光线、
在水中获取、用光照引吸幼虫喂养等技巧获取蟾衣的方法,
终于闯出了低成本、省劳力、不破坏生态平衡且有巨大经济
效益的致富道路。

巧取蟾衣之所以可能的客观依据是()① 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②认识规律及其实现条
件才能利用规律③客观事物发展有自己的特殊规律④规律
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都必然要经历从原始社会到
共产主义社会的五个不同发展阶段。

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但是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则众说纷纭,争论不已。

我国著
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几乎都卷入了这场被称为"古史分期"
的学术大讨论中,相继出现了"三论五说":西周封建论、战
国封建论、魏晋封建论和春秋封建说、秦统一封建说、西汉
封建说、东汉封建说、东晋封建说。

上述材料说明:()
①所有争论都无法推翻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②人类
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解释具有历史性③与自然科
学相比,历史学作为人文科学不具有客观性和精确性④一
切从实际出发,就必须抛弃这些毫无意义的历史纠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高考演练】
为满足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对蔬菜种类与营养的不同
需求,中国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菜,根据北京地区厦
周边省市的海拔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
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

回答31~32题。

1、(08重庆卷31)农艺师打破"橘生准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遵循的哲学依据是
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
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

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

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回答22-23题。

2、(08宁夏卷22)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B
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②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常用原理】原理名称:规律是客观的
原理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规律是客观的, 它的存在和
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们既不能创造、改变规律, 也不能消灭规律, 但是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规律观, 承认规律的客观性, 尊重客观规律, 按规律办事, 做到实事求是。

错误倾向: 否认规律的客观性, 不讲科学态度, 冒险蛮干的主观主义; 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 把人看成是规律的奴隶的消极坐等的机械论和宿命论。

原理运用: 由于人为因素, 近年来我国北方沙尘暴肆虐给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危害, 说明规律是客观的, 违背规律必然受到惩罚。

国家组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说明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 指导实践活动, 改造客观世界。

这表明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