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测量计算方法
支导线测量计算方法
支导线测量计算方法
支导线测量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法:
1. 三边测量法:将支导线划分成三条互相垂直的边,使用直尺或测距仪测量每条边的长度,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支导线的长度。
2. 外角测量法:设置一个基准点A,在该点上测量出另外两个点B和C的方位角,并利用外角定理计算出支导线的长度。
3. 基线法:在支导线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测量基线,利用测距仪或测距仪测量出基线的长度,并通过观测到的方位角计算出支导线的长度。
4. 交会测量法:在支导线的两端设置两个测量点A和B,通过观测到的方位角和已知距离计算出A点到B点的距离,即为支导线的长度。
以上是常见的支导线测量计算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量和计算。
测量闭合导线计算方法
第二步:计算A:角度闭合与调差1:观测角总和:98。
39,36,,+88。
36,08,,+87。
25,30,,+85。
18,00,, =359。
59,14,,2:闭合差值: 实测值-(N-2)×180=359。
59,14,,-(4-2)×180=-46”(N为测站数)3:闭合调整-(-46)÷4=+(角度闭合差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角中,如有小数,按长边少分,短边多分原则)4:改正后角度:B观测角=98。
39,36,,+12”=98。
39,36”C观测角=88。
36,08,,+11”=88。
36,19”D观测角=87。
25,30,,+11”=87。
25,41”A观测角=85。
18,00,,+12”=85。
18,12”5:求方位角:A(待求点)=A(前一边方位角)+观测角(左角取得正,右角取负)±180(实际计算时,如方位角+转角大于是180时应减去180,小于180,应加180,结果为负时应减360)B方位角=(150。
48,12,,+98。
39,48),,-180。
=69。
28,00”(方位角+转角大于180所以要减180)C方位角=69。
28,00,,+88。
36,19”+180。
=338。
04,19”(方位角+转角大于180所以要加180)D方位角=338。
04,19”+87。
25,30,,-180。
=245,30,00”(方位角+转角大于180所以要减180)A方位角=245。
30,00”+85。
18,00,,-180。
=150。
48,12,,(方位角+转角大于180所以要减180)B:坐标闭合差与调差1:△X=边长×COS(方位角) △Y=边长×SIN(方位角)AB边长计算值: △X=×COS(150。
48,12,,)=△Y=×SIN(150。
48,12,,)=BC边长计算值△X=×COS(69。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AB (始 ) 和终止边的方 位角CD (终 ) 为已知,外业观测
资料为导线边距离和各转折角,求其余各导线点坐标。
(1)计算角度闭合差:
f 测 理
如图: 以右转折角为例
计算 。 理
一般公式:
终 始 n 180 理
理 始 终 n 180
同理: 以左角计算 理
理 终 始 n 180
-104.19 563.34 545.81 4
-45.81
500.00 500.00 1
125 30 00
2
2
359 59 10 +50 360 00 00
392.90 +0.09 -0.07 0.00 0.00
辅 助 计 算
f
(n 2) 180 50 测
f 容 60 4 120
f x x测 0.09
1
893630
3 730020
x1 500m y1 500m 12 12530'00
1074830 2
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
观测角 改
点 号
正 (右角) 数
°´" ˝
改正角 °´"
坐标 方位角
α
距离 D m
增量计算值
Δx
Δy
m
m
改正后增量
Δx
Δy
m
m
坐标值 点
x
y号
m
m
1 125 30 00 105.22
2 107 48 30 +13 107 48 43 53 18 43 80.18
3 73 00 20 +12 73 00 32 306 19 15 129.34
4 89 33 50 +12 89 34 02 215 53 17 78.16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导线测量是地理测量中的一个重要步骤,用于测量地面上两个或多个固定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和方位角。
在测量现场之后,需要进行内业计算以确定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一般步骤。
首先,在导线测量内业计算之前,需要将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
这包括检查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排除异常值和错误数据,以及进行数据的备份和存档。
接下来,需要进行基线的微调和平差。
基线是指导线测量中测量的两个固定点之间的距离。
由于测量误差和不确定性的存在,测得的基线长度可能与实际长度存在偏差。
因此,需要进行基线的微调和平差,以确定正确的基线长度。
基线的微调可以使用微调公式进行计算。
微调公式根据已知误差和各个观测值的权重,通过逐差法对基线长度进行微调。
微调公式的具体形式和计算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基线的平差是通过最小二乘法进行的。
最小二乘法基于误差方差最小的原则,通过对测量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来估计基线的实际长度,并计算误差和不确定性。
平差计算可以使用矩阵法进行。
首先,需要根据每个观测值的权重,构造出误差方程。
然后,使用最小二乘法对误差方程进行求解,得到未知数的估计值。
最后,根据估计值和误差方程计算得到基线长度的估计值,并计算误差和不确定性。
在完成基线的微调和平差之后,可以进行导线的坐标计算。
导线的坐标计算有两种常用的方法:平差法和观测测量法。
平差法是通过给定的已知点和观测角、距离来计算其他点的坐标。
观测测量法是通过已知点和观测角、距离来对每个点的坐标进行计算。
在计算导线的坐标时,需要注意仪器误差和测量误差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仪器误差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而测量误差则需要进行合理估计,并考虑其在计算结果中的影响。
最后,需要对计算结果进行检查和验证。
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和工具进行检查,例如计算中的辅助程序、坐标平差软件或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在检查过程中,需要关注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可靠性。
导线测量方位角计算方法
f 测 理
其中, 理的计算公式如下:
左角:终 始 理(左) n 180 理(左) 终 始 n 180
右角:终 始 理(右) n 180 理(右) 始 终 n 180
48 43 18
539 59 00 540 00 00
理=5400000 = 测理=60 容=405 =89
485.47 +0.09 -0.08 0
xy
= +0.09 =0.08
= x²+ y²=0.120
K = D
0
=
1 4000
<1
2000
例题:
用EXCEL程序进行闭合导线计算
(四)附合导线平差计算
XA=536.27m YA=328.74m
A
1122224
2
1051706
2
1233006
4 1014624
f
f
2 x
f
2 y
4
3
3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relative length closing
error of traverse):
K f 1 / XXX
D
(2)分配坐标增量闭合差。
若K<1/2000(图根级),则将fx、fy以相反符号,按 边长成正比分配到各坐标增量上去。并计算改正后的坐标
增量。见图有:
X
XAB =DAB cos AB YAB =DAB sin AB
其中,ΔXAB=XB-XA ΔYAB=YB-YA
YAB
XAB AB
DAB
A
0
B
y
3、坐标反算公式
由A、B两点坐标来计算αAB、DAB
DAB
导线测量计算方法及异常误差的探讨
纵横 坐标 增量 中去 , 以 、 分别表 示第 i 纵 、 边 横
坐标 增量 改 正数 , : 即
一
一 -
一
首 先计算 角度 闭合 差 , () 按 1式进 行 :
=
∑ 一 ∑p
D- -)1 ( 2 0 n x8
() 1
各边 坐标 增量 计算值 加上 相 各 边 的改正 后 的坐标 增量 :
计算 :
= 差 一一 ∑ 麓∑{ ) 二
23 导线 的坐标 计算 .支
通 过 以下几 步进 行 :
角。
一
= + 吣蔫 篆)
为测 距边 中 点横 坐标 ( ; m)
为测距 边两 端 点横坐 标增 量 ( ; m)
( 1 6 )
式 中D 为测距 边在 高斯投 影面 上 的长度 ( ; m)
零, : 即
∑她 o = ∑ 0
( 5 )
2导线测量 的内业计算原理
导线 测 量 内业 计算 的 目的就 是 计 算各 导 线 点
实际所计算的∑km∑ 不等于零, x、 从而产
生纵 坐标 增量 闭合 差和 横坐 标增 量 闭合差 , 即:
的平 面坐标 x、 计算之 前 , 要全 面检 查 导线测 Y, 先 量 的外业记 录 , 据是 否齐全 , 无不规 范修 改 , 数 有 是
’
i I - ^
律: 如果边 、 同时 出错 , 么从 导线两 端分 别推 算 角 那
(9 1)
…
l 一 ∑ ∑ - ' ∑
l , = l
各 点的坐 标值将 不会 一致 , 并且 同一 点 的两 套坐 标 值有 时还 相 差甚大 。按式 q 留~ ,通过 计算 各 。
导线测量方位角计算方法
计算机软件计算法是通过使用专业的测量软件,输入已知数 据,自动计算出未知点的坐标和角度。这种方法具有快速、 准确、方便的特点,是目前导线测量中常用的方法。
03
CHAPTER
导线测量方位角的计算方法
利用坐标反算法计算方位角
总结词
坐标反算法是一种通过已知点的坐标和角度信息,反推其他未知点坐标的方法。
在土地调查中,导线测量可用于确定 地块边界、地势变化等,为土地利用 规划和土地登记提供数据支持。
导线测量的重要性
提供基础数据
导线测量能够提供准确的地理坐 标数据,为城市规划、土地利用、
资源勘探等领域提供基础数据支 持。
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导线测量,可以快速、准确地 确定目标点的位置和形状,提高工 作效率和精度。
实例二测高于一 体的测量仪器,可以直接测量出方位角 。
VS
详细描述
全站仪通过内置的测角系统,可以快速准 确地测量出目标方向与正北方向的夹角, 即方位角。测量时,将全站仪安置在已知 点上,对准另一已知点或目标点,即可直 接读出方位角数值。全站仪测量方位角具 有精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 各种工程测量中。
测量精度的控制
01
02
03
测量前校准
在开始测量前,应对测量 设备进行校准,确保其精 度符合要求。
重复测量
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对同 一目标进行多次测量,然 后取平均值。
保持稳定
在测量过程中,应保持设 备的稳定,避免因震动或 移动导致的误差。
测量环境的考虑
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天气
在天气晴朗、无风且光线良好的情况下进行测量,以提高测量精 度。
详细描述
在导线测量中,利用坐标反算法,根据已知的起始点和终点坐标,以及测量的 水平角度和距离,可以计算出导线点的坐标和方位角。
导线测量常用计算公式
导线测量常用计算公式导线测量是土木工程或电气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用于确定建筑物的位置、土地边界以及计算地形的变化等。
在导线测量中,有很多常用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或测量师进行精确的测量和计算。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导线测量计算公式:1.距离计算公式:-垂直平距(垂距):D=SQRT((ΔN)^2+(ΔE)^2)-水平平距:H=SQRT((ΔN)^2+(ΔE)^2+(ΔH)^2)-斜距:L=SQRT((ΔN)^2+(ΔE)^2+(ΔH)^2)- 仰角:A = arctan(ΔH / H)-前视高差:h1=H1-H0-反视高差:h2=H0-H22.坐标计算公式:- 相对平差量:ΔX = (ΔN * cosα) + (ΔE * sinα)- 相对平差量:ΔY = (ΔN * sinα) - (ΔE * cosα)-新坐标X=X0+∑(ΔX)-新坐标Y=Y0+∑(ΔY)3.角度计算公式:- 方位角:I = arctan((ΔE2 - ΔE1) / (ΔN2 - ΔN1))-转角:θ=I2-I1-内角和:∑θ=∑(Ii)-外角和:∑θ=n*180°-∑(Ii)4.高程计算公式:-平均高程:H=(H0+H1+H2)/3-高程改正:ΔHi=Hi-H-净高差:Nh=h1+ΔH5.线性状况计算公式:-输沙率:Q=W/(T*B)其中,Q为输沙率,W为沙子的质量,T为时间,B为河道截面积。
6.面积计算公式:-梯形法计算面积:A={0.5*(a+b)*h}- 辛普森法计算面积:A = {h / 3 * (y0 + 4y1 + 2y2 + 4y3 + ... + yn)}7.建筑斜率计算公式:-百分比斜率:P=(ΔH/L)*100- 度数斜率:s = tan^-1(ΔH / L)这些计算公式是导线测量中常用的工具,可以帮助工程师或测量师在实际工作中准确地计算测量结果。
需要根据具体的测量需求和情况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并注意测量文档中的单位和精度要求,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测绘中级 附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的方法步骤
第三节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目的就是计算各导线点的平面坐标x 、y 。
计算之前,应先全面检查导线测量外业记录、数据是否齐全,有无记错、算错,成果是否符合精度要求,起算数据是否准确。
然后绘制计算略图,将各项数据注在图上的相应位置,如图6-11所示。
一、坐标计算的基本公式1.坐标正算根据直线起点的坐标、直线长度及其坐标方位角计算直线终点的坐标,称为坐标正算。
如图6-10所示,已知直线AB 起点A 的坐标为(x A ,y A ),AB 边的边长及坐标方位角分别为D AB 和αAB ,需计算直线终点B 的坐标。
直线两端点A 、B 的坐标值之差,称为坐标增量,用Δx AB 、Δy AB表示。
由图6-10可看出坐标增量的计算公式为:⎭⎬⎫=-=∆=-=∆AB AB A B AB AB AB A B AB D y y y D x x x ααsin cos(6-1)y图6-10 坐标增量计算根据式(6-1)计算坐标增量时,sin 和cos 函数值随着α角所在象限而有正负之分,因此算得的坐标增量同样具有正、负号。
坐标增量正、负号的规律如表6-5所示。
表6-5 坐标增量正、负号的规律则B 点坐标的计算公式为:⎭⎬⎫+=∆+=+=∆+=AB AB A AB A B AB AB A AB A B D y y y y D x x x x ααsin cos(6-2)例6-1 已知AB 边的边长及坐标方位角为456380m 62.135'''︒==AB AB D α,,若A 点的坐标为m 82.658m 56.435==A A y x ,,试计算终点B 的坐标。
解 根据式(6-2)得m 62.792456380sin m 62.135m 82.658sin m 68.457456380cos m 62.135m 56.435cos ='''︒⨯+=+=='''︒⨯+=+=AB AB A B AB AB A B D y y D x x αα2.坐标反算根据直线起点和终点的坐标,计算直线的边长和坐标方位角,称为坐标反算。
测绘导线的计算公式
测绘导线的计算公式测绘导线是指在地面上标示出的用于测量和绘制地图的线路,通常用于测绘地形、建筑物、道路等。
测绘导线的计算公式是测绘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测绘人员准确地计算出导线的长度、角度和坐标,从而保证测绘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测绘导线的计算公式主要包括导线长度的计算、导线角度的计算和导线坐标的计算三个方面。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个方面的计算公式。
一、导线长度的计算公式。
导线长度的计算是测绘导线中最基本的计算之一,它通常采用三角测量法或者全站仪测量法来进行。
在三角测量法中,导线长度的计算公式为:L = √(ΔX^2 + ΔY^2 + ΔZ^2)。
其中,L表示导线长度,ΔX、ΔY、ΔZ分别表示导线起点和终点的X、Y、Z坐标的差值。
在全站仪测量法中,导线长度的计算公式为:L = √(ΔX^2 + ΔY^2 + ΔZ^2)。
其中,L表示导线长度,ΔX、ΔY、ΔZ分别表示导线起点和终点的X、Y、Z坐标的差值。
二、导线角度的计算公式。
导线角度的计算是测绘导线中另一个重要的计算之一,它可以帮助测绘人员确定导线的走向和方向。
在测绘中,通常采用方位角和方向角来表示导线的角度。
方位角是指导线与正北方向之间的夹角,方向角是指导线与前一导线之间的夹角。
在计算方位角时,可以使用以下公式:α = arctan(ΔY/ΔX)。
其中,α表示方位角,ΔX、ΔY分别表示导线起点和终点的X、Y坐标的差值。
在计算方向角时,可以使用以下公式:β = arctan(ΔY/ΔX)。
其中,β表示方向角,ΔX、ΔY分别表示导线起点和终点的X、Y坐标的差值。
三、导线坐标的计算公式。
导线坐标的计算是测绘导线中最复杂的计算之一,它涉及到大量的三角函数和数学知识。
在测绘中,通常采用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来表示导线的坐标。
在直角坐标系中,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导线的坐标:X = X0 + L cos(α)。
Y = Y0 + L sin(α)。
其中,X、Y表示导线终点的X、Y坐标,X0、Y0表示导线起点的X、Y坐标,L表示导线长度,α表示导线的方位角。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思路:①由水平角观测值β,计算方位角α;②由方位角α及边长D, 计算坐标增量ΔX 、ΔY;③由坐标增量ΔX 、ΔY,计算X、Y。
(计算前认真检查外业记录,满足规范限差要求后,才能进行内业计算)坐标正算(由α、D,求X、Y)已知A(x A,y A),D AB,αAB,求B点坐标x B,y B。
坐标增量:待求点的坐标:(一)闭合导线计算图6-10是实测图根闭合导线示意图,图中各项数据是从外业观测手簿中获得的。
已知数据:12边的坐标方位角:12 =125°30′00″;1点的坐标:x1=500.00,y1=500.00现结合本例说明闭合导线计算步骤如下:准备工作:填表,如表6-5 中填入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n边形闭合导线内角和理论值:(1)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例:fβ=Σβ测-(n-2)×180o=359o59'10"-360o= -50";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6-5)(2) 角度容许闭合差的计算(公式可查规范)(图根导线)若:f测≤ fβ容,则:角度测量符合要求,否则角度测量不合格,则1)对计算进行全面检查,若计算没有问题,2)对角度进行重测本例:fβ= -50″根据表6-5可知,=±120″则fβ<fβ容,角度测量符合要求3) 角度闭合差fβ的调整:假定调整前提是:假定所有角的观测误差是相等的,角度改正数:(n—测角个数)角度改正数计算,按角度闭合差反号平均分配,余数分给短边构成的角。
检核:改正后的角度值:检核:2、推算导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推算导线各边坐标方位角公式:根据已知边坐标方位角和改正后的角值推算,(二)式中,α前、α后表示导线前进方向的前一条边的坐标方位角和与之相连的后一条边的坐标方位角。
β左为前后两条边所夹的左角,β右为前后两条边所夹的右角,据此,由第一式求得:1.计算A-B的方位角,测站B上观测的左角(导线前进方向左侧的水平角)为70…17‟18.5…,则B-C的方位角推算公式如下:B-C的方位角=A-B的方位角+测站B处的左角其中,难点在于方位角计算时加减180度的判断,其判断流程如下:1. (A-B的方位角+测站B处的左角)结果是否小于180度?(1)是;结果小于180度:则B-C的方位角= A-B的方位角+ 测站B处的左角+ 180度(2) 否;结果大于180度:该情况下,又有两种情况:即(A-B的方位角+ 测站B处的左角- 180度)结果是否大于360度?a. 是;结果大于360度,则B-C的方位角= A-B的方位角+ 测站B处的左角- 180度-360度b. 否;结果小于360度,则B-C的方位角= A-B的方位角+ 测站B处的左角- 180度关键就是通过(A-B的方位角+测站B处的左角)的结果来判段:是否大于180度,或大于360度。
【测量学】导线测量常用计算公式
一、方位角的计算公式二、平曲线转角点偏角计算公式三、平曲线直缓、缓直点的坐标计算公式四、平曲线上任意点的坐标计算公式五、竖曲线上点的高程计算公式六、超高计算公式七、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八、标准差计算公式九、坐标中线测量与计算十、全站仪的使用方法和坐标测量步骤一、方位角的计算公式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x1:QD的X坐标y1:QD的Y坐标x 2:ZD 的X 坐标 y 2:ZD 的Y 坐标 S :QD ~ZD 的距离 α:QD ~ZD 的方位角2. 计算公式:()()212212y y x x S -+-=1)当y 2- y 1>0,x 2- x 1>0时:1212x x y y arctg--=α 2)当y 2- y 1<0,x 2- x 1>0时:1212360x x y y arctg --+︒=α 3)当x 2- x 1<0时:1212180x x y y arctg--+︒=α 二、 平曲线转角点偏角计算公式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α1:QD ~JD 的方位角 α2:JD ~ZD 的方位角 β:JD 处的偏角2. 计算公式:β=α2-α1(负值为左偏、正值为右偏)三、 平曲线直缓、缓直点的坐标计算公式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U :JD 的X 坐标 V :JD 的Y 坐标 A :方位角(ZH ~JD )T :曲线的切线长,2322402224R L L D tg R L R T ss s -+⎪⎪⎭⎫ ⎝⎛+=D :JD 偏角,左偏为-、右偏为+2. 计算公式:直缓(直圆)点的国家坐标:X ′=U+T cos(A+180°)Y ′=V+T sin(A+180°)缓直(圆直)点的国家坐标:X ″=U+Tcos(A+D)Y ″=V+Tsin(A+D)四、 平曲线上任意点的坐标计算公式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P :所求点的桩号B :所求边桩~中桩距离,左-、右+ M :左偏-1,右偏+1C :JD 桩号 D :JD 偏角L s :缓和曲线长 A :方位角(ZH ~JD ) U :JD 的X 坐标 V :JD 的Y 坐标T :曲线的切线长,2322402224R L L D tg R L R T ss s -+⎪⎪⎭⎫ ⎝⎛+=I=C-T :直缓桩号 J=I+L :缓圆桩号s L DRJ H -+=180π:圆缓桩号K=H+L :缓直桩号2. 计算公式: 1)当P<I 时中桩坐标:X m =U+(C-P)cos(A+180°) Y m =V+(C-P)sin(A+180°) 边桩坐标:X b =X m +Bcos(A+90°) Y b =Y m +Bsin(A+90°)2)当I<P<J 时()s230RL I P MA O π-︒+= ()()2390R I P I P G ---=中桩坐标:X m =U+Tcos(A+180°)+GcosOY m =V+Tsin (A+180°)+G sinO()s290RL I P W π-︒=边桩坐标:X b =X m +Bcos(A+MW +90°) Y b =Y m +Bsin(A+MW +90°)3)当J<P<H 时()()R J P L M A R J P R L M A O s s πππ-+︒+=⎪⎭⎫⎝⎛-︒+︒+=909090 ()RJ P R G π-︒=90sin2 中桩坐标:()O G R L M A R L L A T U X s ss m cos 30cos 90180cos 23+⎪⎭⎫ ⎝⎛︒+⎪⎪⎭⎫ ⎝⎛-+︒++=π ()O G R L M A R L L A T V Y s ss m sin 30sin 90180sin 23+⎪⎭⎫ ⎝⎛︒+⎪⎪⎭⎫ ⎝⎛-+︒++=π ()RJ P W π-︒=90边桩坐标:X b =X m +Bcos(O+MW +90°) Y b =Y m +Bsin(O+MW +90°)4)当H<P<K 时()sRL K P MMD A O π230180-︒-︒++= ()2390R P K P K G ---=中桩坐标:X m =U+Tcos(A+MD)+GcosO Y m =V+Tsin(A+MD)+GsinO()s290RL K P W π-︒=边桩坐标:X b =X m +Bcos(A+MD-MW +90°) Y b =Y m +Bsin(A+MD-MW +90°)5)当P>K 时中桩坐标:X m =U+(T+P-K)cos(A+MD) Y m =V+(T+P-K)sin(A+MD) 边桩坐标:X b =X m +Bcos(A+MD +90°) Y b =Y m +Bsin(A+MD +90°)注:计算公式中距离、长度、桩号单位:“米”;角度测量单位:“度”;若要以“弧度”为角度测量单位,请将公式中带°的数字换算为弧度。
导线计算方法
* x xB x ∆yAB B DAB
∆xAB
xA
AB
A
O
yA
yB
y
例6-2 已知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x A 342.99 m,y A 814.29 m,xB 304.50 m,yB 525.72 m
试计算AB的边长及坐标方位角。
解 计算A、B两点的坐标增量 x AB xB x A 304.50 m 342.99 m 38.49 m
y AB yB y A 525.72 m 814.29 m 288.57 m
2 2 DAB x AB y AB ( 38.49 m) 2 ( 288.57 m) 2
291.13 m
AB
288.57 m y AB arctan arctan 2622409 38.49 m x AB
f p 60 n
如果
f > f p ,说明所测水平角不符合要
求,应对水平角重新检查或重测。 如果 f f p ,说明所测水平角符合要 求,可对所测水平角进行调整。
*
(3)计算水平角改正数
将角度闭合差反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水平角中, 也就是每个水平角加相同的改正数vβ,vβ的计算公 式为:
(2)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
*
闭合导线,纵、横坐标增量代数和的理论值应 为零,即
x y
th
th
0 0
实际计算所得的∑△xm 、 ∑△ym 不等于零, 从而产生纵坐标增量闭合差Wx 和横坐标增量闭合 差Wy,即
W x xm * W y ym
* 点 号 1 1 2 3 4 5 1 2 ∑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f 允 60 n 120″
f i - (n 2) 180 =20″
i 1
n
(n=4)
f 允 60 n 120″
fβ<fβ允 ,精度符合要求。
2)调整角度闭合差 将角度闭合差按相反符号平均分配于各角:-20″/4=-5″。 计算改正后角值各内角值βi′=βi+(-5″) 3)推算各边方位角 因角度观测值为右角,故应用公式
vxi
fx Di D
v yi
D
fy
Di
式中, Di 为第 i 条边边长。 注:纵、横坐标增量改正数之的总和应分别等于纵、横坐标增量闭合差,而符号相反, 用于检核。 3) 计算待定导线点坐标 坐标增量闭合差调整后,根据起始点的已知坐标和经改正后的坐标增量计算各待定导线 点的坐标。 注:最后算得的末端点 x 、 y 坐标应和其已知值完全相符合,再次检核。 二、举例 例 1 已知四边形闭合导线内角的观测值见下表,试进行角度闭合差计算和调整,并推算出
f f x2 f y2
K | f | D 1 D/ | f |
(6-5) (6-6)
如果 K 小于限差,说明观测成果符合要求,但亦需要调整。 b)将纵、横坐标增量闭合差 f x 、 f y 反号,按与边长成比例分配于各边的坐标增量中 其分配值(即原纵、横坐标增量值之改正数) Vxi 、 Vyi 按下式计算:
' f x xC xC xi ( xC xB ) i 1 n 1
'
'
(6-4a)
' f y yC yC yi ( yC yB ) i 1
n 1
(6-4b)
b)闭合导线 闭合导线的起、终点为同一点,故将公式(6-4)式右端之第 2 项均改为 0,即为闭合导线 坐标增量闭合差。 2)闭合差调整 a)根据 f x 、 f y 计算导线全长闭合差 f 和全长相对闭合差 K:
【测量学】导线测量常用计算公式
一、方位角的计算公式二、平曲线转角点偏角计算公式三、平曲线直缓、缓直点的坐标计算公式四、平曲线上任意点的坐标计算公式五、竖曲线上点的高程计算公式六、超高计算公式七、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八、标准差计算公式九、坐标中线测量与计算十、全站仪的使用方法和坐标测量步骤一、方位角的计算公式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x1:QD的X坐标y1:QD的Y坐标x 2:ZD 的X 坐标 y 2:ZD 的Y 坐标 S :QD ~ZD 的距离 α:QD ~ZD 的方位角2. 计算公式:()()212212y y x x S -+-=1)当y 2- y 1>0,x 2- x 1>0时:1212x x y y arctg--=α 2)当y 2- y 1<0,x 2- x 1>0时:1212360x x y y arctg --+︒=α 3)当x 2- x 1<0时:1212180x x y y arctg--+︒=α 二、 平曲线转角点偏角计算公式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α1:QD ~JD 的方位角 α2:JD ~ZD 的方位角 β:JD 处的偏角2. 计算公式:β=α2-α1(负值为左偏、正值为右偏)三、 平曲线直缓、缓直点的坐标计算公式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U :JD 的X 坐标 V :JD 的Y 坐标 A :方位角(ZH ~JD )T :曲线的切线长,2322402224R L L D tg R L R T ss s -+⎪⎪⎭⎫ ⎝⎛+=D :JD 偏角,左偏为-、右偏为+2. 计算公式:直缓(直圆)点的国家坐标:X ′=U+Tcos(A+180°)Y ′=V+Tsin(A+180°)缓直(圆直)点的国家坐标:X ″=U+Tcos(A+D)Y ″=V+Tsin(A+D)四、 平曲线上任意点的坐标计算公式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P :所求点的桩号B :所求边桩~中桩距离,左-、右+ M :左偏-1,右偏+1C :JD 桩号 D :JD 偏角L s :缓和曲线长 A :方位角(ZH ~JD ) U :JD 的X 坐标 V :JD 的Y 坐标T :曲线的切线长,2322402224R L L D tg R L R T ss s -+⎪⎪⎭⎫ ⎝⎛+=I=C -T :直缓桩号 J=I+L :缓圆桩号s L DRJ H -+=180π:圆缓桩号K=H+L :缓直桩号2. 计算公式: 1)当P<I 时中桩坐标:X m =U+(C -P)cos(A+180°) Y m =V+(C -P)sin(A+180°) 边桩坐标:X b =X m +Bcos(A+90°) Y b =Y m +Bsin(A+90°)2)当I<P<J 时()s230RL I P MA O π-︒+= ()()2390R I P I P G ---=中桩坐标:X m =U+Tcos(A+180°)+GcosOY m =V+Tsin(A+180°)+GsinO()s290RL I P W π-︒=边桩坐标:X b =X m +Bcos(A+MW+90°) Y b =Y m +Bsin(A+MW+90°)3)当J<P<H 时()()R J P L M A R J P R L M A O s s πππ-+︒+=⎪⎭⎫⎝⎛-︒+︒+=909090 ()RJ P R G π-︒=90sin2 中桩坐标:()O G R L M A R L L A T U X s ss m cos 30cos 90180cos 23+⎪⎭⎫ ⎝⎛︒+⎪⎪⎭⎫ ⎝⎛-+︒++=π ()O G R L M A R L L A T V Y s ss m sin 30sin 90180sin 23+⎪⎭⎫ ⎝⎛︒+⎪⎪⎭⎫ ⎝⎛-+︒++=π ()RJ P W π-︒=90边桩坐标:X b =X m +Bcos(O+MW+90°) Y b =Y m +Bsin(O+MW+90°)4)当H<P<K 时()sRL K P MMD A O π230180-︒-︒++= ()2390R P K P K G ---=中桩坐标:X m =U+Tcos(A+MD)+GcosO Y m =V+Tsin(A+MD)+GsinO()s290RL K P W π-︒=边桩坐标:X b =X m +Bcos(A+MD -MW+90°) Y b =Y m +Bsin(A+MD -MW+90°)5)当P>K 时中桩坐标:X m =U+(T+P -K)cos(A+MD) Y m =V+(T+P-K)sin(A+MD) 边桩坐标:X b =X m +Bcos(A+MD+90°) Y b =Y m +Bsin(A+MD+90°)注:计算公式中距离、长度、桩号单位:“米”;角度测量单位:“度”;若要以“弧度”为角度测量单位,请将公式中带°的数字换算为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