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与材料学院《基础化学》课程考试大纲(转专业)

合集下载

基础化学课程介绍

基础化学课程介绍

就医药专业而言,基础化学是培养学生基本素质 的课程,再针对高职高专院校药学相关专业的学生 来讲,基础化学是其必备的专业素养,是他们将来 专业课程的基础课,可以说是他们将来进入药学领 域大门的敲门砖。
1
一 课程性质、目的
本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药学基础素养,同时也培养 他们的动手能力。药物的本质是化学物质,更确切 的说是药物所含的对生命体起作用的物质,它们的 化学本质是化学物质。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使学生 掌握与药物剂型、剂量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药 物本质的化学基础知识。进而掌握一些药物贮藏、 运输、使用的注意事项。
9
(3)能依据化合物的种类进而联想其贮藏、运输 、使用的注意要点; (4)掌握一些常见药物的特点与其化合物的化学 性质的联系; (5)掌握一些化学实验规范操作的技能。 3、情感目标: (1)初步具备发散思维的能力; (2)具有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3)增强职业道德意识,严于律己,增强将来作 为医药卫生事业者的使命感。
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教材内容深广度适中,注重基本理论、基本知 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对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重点突出、基本原理叙述清楚、概念准确、语言简 练、深入浅出,比较切合我校学生实际。5、无机 及分析化学部分将四大平衡与定量分析化学中的四 大滴定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突出了各种基本化学分 析方法的实际应用。有机化学部分按照官能团的顺 序介绍了烃及其衍生物和糖类、脂类、蛋白质等的 内容。实验部分将各类实验内容具体细化,做到同 理论教学内容紧密结合。6、教材编写结构包括教 学目标、本章小结、习题,特色鲜明。
基 础 化 学
商 学 院
牛元辉

课程性质、目的

各学院接收本科生转专业考核方案

各学院接收本科生转专业考核方案
面试: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
法学院
法学
6
符合学校转专业条件要求。
对法学(含知识产权)专业有清晰的认识。
有较好的文科基础。
有较好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面试:按学院要求的条件进行面试。
张老师:39380308
届时通知
大学城校区B9法学院
知识产权
4
医学院
医学影像学
4
必修课程首次考核无不及格情况;无任何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不接收色盲色弱学生;原则上只接收理工类专业的学生;如果文理兼招的专业,只接收高考时是理工类的学生;成绩排名专业前30%;其他条件不低于学校要求 转入学生编入2016级
成绩排名专业前30%;英语≥70(每学期);;转入学生视其测试基础来确定是否编入2017级;关注公共议题,拥有对社会和人性的好奇心,并有勇气寻找真相。尤其欢迎善于表达、写作的同学。
传播学(视听传播方向)
5
在视听方面显示有一定特长;必修课程首次考核无不及格情况;
成绩排名专业前30%;英语≥70(每学期)
面试数学、外语
交通大楼504室
9月1日-7日
刘老师:87111030-3504
Email:liuxiao@
待通知
交通大楼,船池会议室
土木工程
20
必修课程首次考核无不及格情况;成绩排名专业前20%;高数≥75、英语≥75;物理成绩≥75。
面试
7号楼 2楼系主任办公室
9月7日-13日
9月7日
周老师:39380658
待定
待定
生物技术
6
生物制药
7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2
必修课程首次考核无不及格情况;成绩排名专业前15%;转入学生要求为理工科专业学生,编入2016级

硕士研究生(有机化学专业初试)入学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有机化学专业初试)入学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有机化学专业初试)入学考试大纲第一篇:硕士研究生(有机化学专业初试)入学考试大纲硕士研究生(有机化学专业初试)入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化学基础一、考试的总体要求1、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对一般无机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

2、掌握分析化学中各类分析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及局限性,正确处理分析数据与信息,并具有选择分析化学方法、正确判断和表达分析结果的能力。

3、掌握物理化学课程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并掌握其含义及适用范围。

掌握物理化学的公式应用及应用条件,概念要明确,计算题要求思路正确,步骤简明。

二、考试内容及复习范围无机、分析化学部分1.物质结构简介1)了解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能量的量子化、波粒二象性。

2)了解原子轨道、波函数、概率、概率密度、电子云的概念,了解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角度分布特征。

重点掌握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n、l、m、ms)的物理意义、取值规律和合理组合。

3)根据电子排布的三个原则和能级组概念,掌握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并根据电子排布的价电子构型,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族、区)及有关性质。

4)了解电离能、电子亲和能和电负性等概念及其一般递变规律。

5)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理论要点。

重点掌握杂化轨道理论与分子空间构型及分子极性的关系。

6)了解分子间力和氢键的性质。

7)熟悉和掌握晶体的内部结构和基本类型,以及离子键和离子晶体,金属键和金属晶体。

2.滴定分析概述1)了解有关误差的几个基本概念: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准确度、精密度等。

2)了解误差的来源、特点、消除及减免、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措施和方法,掌握各种误差的计算(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绝对偏差、相对偏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变动系数)。

3)掌握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了解置信区间与置信度的概念及计算。

4)掌握可疑值的取舍方法(Q检验法、G检验法)。

了解显著性检验方法(F检验法、t检验法)。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60353课程名称:《化工原理》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90学时,化工原理(上册)40,化工原理(下册)40,实验10学分:4个适用对象:环境工程专业考核方式:期末考试成绩(占70%)加平时成绩(占30%),其中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实验和平时测验等。

先修课程:数学、物理、化学、物理化学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化工原理课程属化学工程技术科学学科,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是环境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总学时为90学时,其中80学时为课堂教学,而10个学时为实践教学。

其中课堂教学章节和实验教学内容都是按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特点而设定的,而与环境工程专业关系不为紧密的则建议自学。

英文简介:Chemical engineering is a technology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ubdiscipline. This course specialize in strong theory, practice and is a compulsory courses to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The total period is 90, including 80 period classroom teaaching and 10 period practice teaching. The content of this course is arrang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It is suggested that those content that has little relation with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hould be self-studied.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一)课程性质《化工原理》是环境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的内容是讲述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的结构原理、操作性能和设计计算。

《化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化工基础》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方法及理论的一门学科,是化工类各专业的重要主干基础课,通过学习本课程,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有关单元操作各种问题的能力,以便在化工生产和管理工作中达到强化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提高设备能力及效率,降低设备投资及产品成本,节约能耗,防止污染以及加速新技术开发等方面的目的。

该课程主要包括:化工单元操作基础、单元反应基础、化学工艺基础。

化工单元操作基础部分包括:流体输送;热量传递;混合物分离;蒸馏。

单元反应基础包括:单元反应。

化学工艺包括:化工工艺概论;无机物化工实例—硫酸的生产;有机化工实例—氯乙烯;精细化工概述。

本课程主要任务:使学生掌握化工生产自动化类相关专业必备的化工生产中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及其计算(包括选型)方法,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有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强调工程观点、定量计算和工程设计(研究)能力的训练,强调处理工程问题的方法论,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学习后续专业技能课程打下基础;除此之外,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通过对单元操作基本原理、过程计算和典型设备的讲授,培养学生从过程的基本原理出发,观察、分析、综合、归纳众多影响因素,从中找出问题的主要方面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初步具备根据所处理问题的需要,寻找、阅读有关手册、参考书、文献资料并理解其内容。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对化工技术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养成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课堂讲授、习题课、讨论课、课外作业以及化工基础实验、认识实习(另见有关教学大纲)的系统训练,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强化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基础化学Ⅰ》课程标准

《基础化学Ⅰ》课程标准

《基础化学Ⅰ》课程标准课程代码:B0308035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授课系(部):药品与环境工程学院学分学时: 96学时一、课程定位与作用1.课程的定位本课程是我院化学化工类、制药类、工业分析类、食品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各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服务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培养合格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提供必备的无机化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运算、基本实验技能,并能将其与专业技术应用相结合,分析、认识专业技术中的相关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专业基础知识在后续课程和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工作思路,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强化职业道德,提升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培养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2.课程的作用《基础化学Ⅰ》作为一门专业性基础课程,是各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教学以服务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化工生产、分析检验、药品生产、食品检测等工作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遵循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人才定位,突出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做到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认知规律,实施“基础能力培养、专业能力训练、拓展能力形成”的职业能力递进教学模式。

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这门课程是为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开设的,前导课程有中学化学,但是大部分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后续课程有《基础化学Ⅱ》、《工业分析技术》、《生物化学》、《现代分析检测技术》、《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等,课程的开设能很好地服务于专业课程的学习,为后续学习提供知识和技能基础。

二、课程目标通过《基础化学Ⅰ》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满足职业技能要求、专业课程必需的无机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把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研究方法与分析检测技术、化工生产技术等应用相结合,用无机化学的知识分析、认识专业技术中的相关问题。

基础化学(实验部分)》教学大纲

基础化学(实验部分)》教学大纲

《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性质:学科专业基础课课程组长:总学分值:总学分:1学分,其中理论0学分,实验实践1学分。

总学时数:总学时:16学时,其中理论学时0,实验实践16学时。

适用专业:酿酒工程先修课程: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后续课程:食品生物化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微生物学一、课程简介1、课程性质与定位:本课程授课对象是酿酒工程的全日制本科生,开设在二年级第一学期,实践教学16学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科学。

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方面起着课堂讲授不能替代的作用。

普通化学实验是普通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验化学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因此普通化学实验是学习普通化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高等院校农科专业一年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

2、教学目的与要求:化学实验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优良的素质,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实验技术,学会正确地使用基本仪器测量实验数据,正确地处理数据和表达实验结果;掌握一些无机化合物的制备、提纯和检验方法;进一步熟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和反应,掌握无机化合物的一般分离和制备方法;加深对化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整洁、卫生的良好习惯,巩固和加深对无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为学生继续学好后续的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及今后参加实际工作和开展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重点与难点:(字数原则上控制在260字左右)二、课程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绪论:进实验室前安全教育及仪器基本操作(2学时)实验教学要求:1.知识目标:了解实验室安全知识及注意事项。

2.能力目标:掌握实验室安全知识及防护应对措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加强学生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保证自身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实验教学内容:1.讲解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实验室的用水用电及实验室危险品操作要点。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学院(成都校区)学生转专业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学院(成都校区)学生转专业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

2018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转专业实施细则一、转专业工作领导小组学院转专业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双组长制: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成员包含分管本科工作的副院长,学院学生工作主管领导,各系主任,教务员为秘书。

经学院转专业工作领导小组讨论成立各专业转专业工作组,负责对学生的选拔与考核工作。

工作组由各专业负责人任组长,正副系主任和党支部书记、相关教授任成员(总人数为5人)。

二、学院大类内专业分流实施细则根据《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实施办法》(2015年新修订),对2017级按照大类招生的本科生分专业(含专业方向)工作,制定本细则。

(一)总则第一条本细则针对2017级,学院按照大类招生的专业本科生,即学院材料类本科生。

第二条大类分专业的基本原则是“以学生为本”,以专业需求、学院硬件条件和培养能力为依据,通过双向选择形式进行。

(二)专业(含专业方向)人数第三条根据国家对各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学院现有的师资与实验等保障条件,确定材料大类各专业(方向)的学生基数为(2017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160人,其中金属材料工程(含无机非金属工程)方向100人,高分子材料工程方向60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110人。

各专业(含方向)总人数可以浮动±10-20%基数。

第四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大类不分专业方向,其学生的转入与转出按照转专业办法执行。

第五条茅以升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数定为20人,其录取与增补办法按照学校相关文件执行。

(三)学生选专业(含专业方向)流程第六条学院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第1周公布分专业实施细则与各专业(方向)拟录取的学生基数及学生第一学期成绩排名。

学生在第2周前提出申请。

学院各专业在第3周星期四前完成第一次选拔。

第3周未学院进行拟录取人数的调整。

第4周周三前学生再次进行选择。

第4周周四学院各专业进行第二次选拔。

周五公布最终选拔结果。

第七条第二年以后的专业(方向)调整:对于少量确实难以在原有选择专业(方向)学习的学生,可以申请调整到大类内其他专业(方向)继续学习,但需取得原有专业(方向)负责人与调入专业(方向)负责人的同意,报学院教学副院长批准。

安徽师范大学2012级普通本科生校内转专业考核工作具体方案

安徽师范大学2012级普通本科生校内转专业考核工作具体方案

备注
教育学 教育科学学 院
笔试
应用心理学
5
笔试(参考教材):应用心理 学专业《心理学》高等教育出 版社,姚本先主编 。
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
20
1、 体院2012级新生(运动训练 地址:体育学院教学办 专业学生除外); 电话:5910760 2、体育特长生(需提供相关证明 联系人:公培红 材料)。
笔试
笔试:2012级体育教育专业第 一学期所学的运动解剖学知识 。
考核成绩按笔试占70%、面试占30% 来计算。
1.2012级符合学校申请转专业规 定条件的理工科专业本科生。 2.转专业申请已获原所在学院批 准。
第 一 章 函 数 与 极 限 ; 第 二章 导数与微分 报名地址:物电学院教 1.仅接受理工科学生报名申请;2. 学办 咨 笔试达到60分方有资格参加面试3. 笔试加面 第三章 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 询电话:3883563 考核成绩按笔试占80%、面试占20% 应用;第四章 不定积分 试 联系人:王根宝 计算 面试:(笔试达60分者)面 试:(笔试达60分者)专业潜 能、心理素质、个人综合状况
笔试
第 2 页,共 6 页
学院
专业名称
招生 人数 5
报名条件 1.非艺、体类学生。 2.在校期间未受过任何纪律处分 。 3.符合学校规定的转专业条 件。 4.转专业申请已获原所在学院批 准。
报名(咨询)地址、电 考核方式 话、联系人 地址:中校区教科院教 学办(田家炳教育书院后 楼三楼(317)) 电话:3869438 联系人:张景慧、黄引 娣
第 5 页,共 6 页
学院
专业名称 经济学 财务管理
招生 人数 20 25 25 10 10
报名条件

化工专业综合理论考试大纲

化工专业综合理论考试大纲

化工专业综合理论考试大纲本考纲以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为依据,以教育部和江苏省教育厅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用书目录中本专业有关教材为主要参考教材。

本考纲所涉及的考试范围主要包括化工类专业开设的《普通化学》、《化工原理》、《化工分析》、《化工仪表》、《化工制图》等五门核心课程,主要测试考生理解和掌握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水平,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基本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范围和要求第一部分《普通化学》要求学生搞清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计算以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有关原理等。

在此基础上,能综合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一、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一)物质的组成和分类1.理解原子、分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涵义。

熟记常见的元素符号。

2.理解化合物的涵义,能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3.理解单质和化合物、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能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混合物和纯净物。

4.理解酸、碱、盐(正盐、酸式盐、碱式盐)、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的概念。

(二)化学中常用的量1.理解原子量、式量的涵义。

2.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的涵义。

(三)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涵义,能判断一些典型的、易分辨的物理变化和化1学变化。

2.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能判断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能应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4.理解离子方程式的涵义,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5.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能判断并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了解反应热的概念。

(四)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了解原子的组成及同位素的概念,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质量数、中子数、质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基础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化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化工类专业必修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类平台课程,其任务是让化工类各专业学生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化学实验技术》《工业分析基础》《化学工业概论》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44学时,8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主动对接行业标准、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

1.依据化工专业类行业面向与职业面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化工类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分析和解决涉及化学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依据课程目标,以及化工专业类技能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的化学基础知识,兼顾职业基础知识,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按基础化学知识的类别,设置化学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合物等4个模块,将相关知识和技能有机融入。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单一到综合、从知识认知到知识应用,序化各教学单元的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确立良好的职业意识。

1.掌握常见元素的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与鉴别方法,重要有机物的官能团特性以及官能团间相互转化的规律。

2.能进行基本化学计算,能正确理解基础化学涉及到的有关概念、方法原理,以及实验现象的特征与形成原因。

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4.能应用化学原理解释和解决一些日常生活、职业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5.养成勤奋、坚毅、合作、崇尚科学等优良品德,建立安全、质量、环保的职业意识。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六、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以立德树人为基本任务,坚持正确的育人理念,充分挖掘课程思政,聚焦学生科学核心素养培养。

《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基础化学英文名称:Basica chemistry课程编号:学时数:72其中实验学时数:18 课外学时数:54学分数:适用专业:小学教育(理科方向)本科、初等教育(理科方向)专科、生物教育专科、综合理科教育专科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基础化学》课程是根据小学教育(理科方向)专科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规定而开设的重要基础课程。

化学,是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现代从事理科教育工作者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基础化学》是小学教育(理科方向)大专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的化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及基本实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理论和技能的应用,培养分析和解决涉及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本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1、本课程具有直观性和系统性强的特点,通过讲授和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掌握其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巩固,为相关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2、应采用讲授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采用教学模型、实物以及电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加强直观教学。

3、在本教学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把相关的知识与教育教学实际实践有机地结合。

(二)本课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在理论教学方面,要求教师系统地讲授该课程的基本内容,重点突出,难点分散,针对课程中涉及到的关于物质空间立体结构等方面的知识,讲授中将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使学生获得本课程的基本知识。

同时要求学生以教材和教师讲授为主线,参考有关文献资料,既掌握重点内容理解疑难点,又可扩大知识面,系统地获得本课程基本理论。

在实验教学和实习教学中,努力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增加学生动手操作内容,使实验和实习教学紧密地与理论教学结合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与材料学院《基础化学》课程考试大纲(转专业)
一、考试性质
为其他专业学生转入化学及化学类专业的考生,进行必备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素质进行考核。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1.考试目标
全面考查中学化学学科学素养、化学专业知识与实验技能等。

2.考试要求
(1)系统掌握《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具备较强的化学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分析、解释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有关问题。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
Ⅰ.《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关键能力。

(一)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1.化学的主要特点
2.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

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3.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的关系。

化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
4.定量研究的方法
5.化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了解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等的关系;在化工生产中遵循了解“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二)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1)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团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3)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
(4)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化学用语及常用计物理量
(1)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化合价
(2)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
(3)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4)质量守恒定律
(5)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6)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
(7)有关化学基本计算
3.溶液
(1)分散系、溶液、悬浊液、胶体
(2)溶解度、饱和溶液
(3)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
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1)元素、核素、同位素
(2)原子构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和能级分布(3)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长式)
(4)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配位键、σ键和π键
(5)键能、键角、键长
(6)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
(7)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
(8)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
(9)电离能、电负性、晶格能
(10)杂化轨道、价层电子对互斥
5.化学反应与能量
(1)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
(2)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反应热、焓变
(3)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
(4)能源
(5)原电池、电解池、化学电源
(6)金属的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化学反应速率、催化剂
(2)可逆反应、化学平衡、化学平衡常数
(3)影响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因素(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7.电解质溶液
(1)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2)电离、电离方程式、溶液的导电性
(3)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4)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5)溶液的pH
(6)盐类水解
(7)离子反应
(8)溶度积、沉淀溶解平衡
(三)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1.常见金属元素(如Na、Mg、Al、Fe、Cu等)
(1)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3)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2.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Br、I等)
(1)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主要性质及应用(2)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四)化学实验
1.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和安全性
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3.中学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
4.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5.常见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6.溶液的配制
7.中和滴定
8.化学实验探究能力(能根据实验要求,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四、考试形式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20分钟。

3.试卷分值:100分。

五、试卷结构
1.主要题型:选择题,非选择题(如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等)。

2.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约占30%,中等难度题约占50%,较难题约占20%。

声明:此资源由本人收集整理于网络只用于交流学习。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