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体育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经济学(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50分一、考试要求:1、要求准确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达到经济管理各专业学生本科毕业的基本要求。
2、学会借助数学工具,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解决我国实际经济生活中的微观与宏观两个层面上的现实经济问题。
二、考试内容:1.引论(1)了解经济学及其方法论的基本内涵(2)掌握稀缺性、经济与经济体制等基本概念2.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了解微观经济学的特点(2)掌握需求、需求量、供给、供给量、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等基本概念(3)学会运用需求定理、供给定理、供求定理、弹性理论分析问题3.效用论(1)了解不确定性和风险、需求曲线与边际替代率(2)掌握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效用最大化原则、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消费者均衡及其条件(3)着重掌握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及其图示4.生产论(1)了解扩展线、厂商(2)掌握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两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3)着重掌握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规模报酬5.成本论(1)了解成本及其相关概念(2)掌握各种短期成本及其关系、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与长期边际成本、短期产量曲线和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6.完全竞争市场(1)了解厂商和市场的类型(2)掌握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与供给曲线、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7.不完全竞争市场(1)了解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的含义及特征(2)掌握完全垄断市场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垄断竞争市场厂商的均衡及实现、寡头垄断市场厂商的均衡及模型(3)着重掌握不同类型市场经济效率的比较8.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1)了解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使用原则、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买方垄断情况下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2)掌握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3)掌握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9.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1)了解一般均衡理论的发展和现状、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社会福利函数(2)掌握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10.博弈论初步(1)了解博弈论的含义和条件、混合策略均衡(2)掌握纳什均衡11.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1)掌握市场失灵、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及其表现(2)掌握治理市场失灵的相关微观经济政策1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特点(2)掌握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国民收入五个总量指标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核算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名义GDP和实际GDP13.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1)了解均衡产出(2)掌握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乘数论、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14.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1)了解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2)掌握投资的决定、IS曲线、LM曲线(3)着重掌握IS---LM模型及其分析方法15.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了解长期和短期在国民收入决定中的特殊含义(2)掌握总需求曲线、总供给的一般说明、古典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常规总供给曲线和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对现实的解释16.失业与通货膨胀(1)了解失业的描述和经济学解释(2)掌握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通货膨胀的描述及分类、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17.宏观经济政策(1)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涵义、供给管理的政策(2)掌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财政政策及其效果、货币政策及其效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3)学会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分析相关经济问题18.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1)了解汇率和对外贸易相关概念(2)掌握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及其应用19.经济增长(1)了解经济增长的含义与特征(2)掌握增长核算、新古典增长理论、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20.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1)了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和基本假设、新凯恩斯主义形成的理论背景和特征(2)掌握名义粘性、新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及其对经济波动的解释三、参考书目1、《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6版2、《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6版。
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科目考试内容由《学校体育学》和《运动生理学》两部分组成。
两部分各占150分,卷面总分300分。
两部分考试大纲如下:第一部分:《学校体育学》部分考试大纲一、满分及考试时间1、满分150分2、考试时间:与《运动生理学》部分合计180分钟二、试题题型结构名词解释、简答题、综合题三、主要参考书周登嵩主编.学校体育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四、考查内容第一章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考核内容:一、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简况二、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三、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变迁考核要求:了解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简况,掌握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及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变迁。
第二章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考核内容:一、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二、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三、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考核要求:了解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以及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理解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
第三章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考核内容:学校体育的结构及功能和目标考核要求:理解学校体育的结构,掌握学校体育的功能和目标。
第四章体育课程考核内容:一、体育课程的含义二、体育课程的编制三、体育课程的实施及评价四、我国体育课程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改革趋势考核要求:了解体育课程的含义及体育课程的编制,理解体育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以及我国体育课程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改革趋势。
第五章体育教学考核内容:一、体育教学的概念与特点:1.体育教学的概念 2.体育教学的特点二、体育教学构成要素三、体育教学目标:1.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及特征 2.体育教学目标的功能3.体育教学的层次 4.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四、体育教学过程:1.体育教学过程的概念及要素 2.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3.体育教学过程的原则五、体育教学方法:1.体育教学方法概念及分类 2.中小学常用体育教学方法及基本要求3.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六、体育教学计划:1.体育教学设计的含义及意义 2.体育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3.体育教学的单元教学设计 4.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七、体育教学实施考核要求:了解体育教学的概念与特点和构成要素,掌握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过程、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计划、体育教学实施。
2020年体育学研究生自命题考试科目大纲及参考书目
2020年体育学研究生自命题考试科目大纲及参考书目Ⅰ考查目标体育学专业综合考试涵盖体育概论、运动训练学两门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体育概论:150分。
运动训练学:15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试卷题型有:判断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Ⅲ考查范围一、运动训练学考查目标:掌握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主要包括运动训练学理论的主体构成、基本原则、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训练、运动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等,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解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考查内容:第一章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一、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一)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二)竞技体育的基础特点与社会价值(三)竞技体育中的运动训练二、运动训练学及其理论体系(一)运动训练学概述(二)《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第二章运动训练学理论的主体构成一、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一)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二)竞技能力结构模型二、运动训练负荷(一)运动训练负荷释义(二)运动训练负荷的构成(三)运动训练负荷的控制三、运动训练方法(一)运动训练方法释义(二)运动训练方法的多维分类体系(三)常用运动训练方法及其应用四、运动训练过程(一)运动训练过程及其构成(二)运动训练过程的组织实施第三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一、运动训练原则及其理论体系(一)运动训练原则释义(二)运动训练原则理论体系的演变二、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一)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释义(二)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三)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的训练要点三、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一)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原则释义(二)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三)贯彻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四、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一)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的释义(二)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三)贯彻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五、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训练原则(一)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的释义(二)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三)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四章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一、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一)体能与体能训练释义(二)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三)运动员体能评价二、力量素质及其训练(一)力量素质释义(二)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物学因素(三)力量训练应注意的问题(四)各种力量素质的训练及评定三、速度素质及其训练(一)速度素质释义(二)各种速度素质的训练及评定四、耐力素质及其训练(一)耐力素质释义(二)各种耐力素质的训练及评定(三)各种耐力素质训练的常用方法和手段(四)耐力训练的基本要求五、协调素质及其训练(一)协调素质释义(二)协调素质的训练(三)协调素质训练应注意的问题(四)协调素质的评定六、柔韧素质及其训练(一)柔韧素质释义(二)柔韧素质的训练(三)柔韧素质训练注意的问题(四)柔韧素质的评定七、灵敏素质及其训练(一)灵敏素质释义(二)灵敏素质的影响因素(三)灵敏素质的训练(四)灵敏素质的评定第五章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一、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一)运动技术的定义、构成及基本特征(二)运动技术原理(三)运动技术能力的决定因素及评价二、运动技术训练常用的方法(一)直观法与语言法(二)完整法与分解法(三)想象法与表象法(四)减难法与加难法三、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一)处理好基本技术与高难度技术的关系(二)处理好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的关系(三)处理好规范化与个体差异的关系(四)处理好循序渐进与难点先行的关系(五)处理好合理的内部机制与正确的外部形态的关系(六)抓好技术风格的培养(七)处理好“学习”因素与“训练”因素的关系(八)改善动作基本结构,提高技术组合水平(九)重视运动技术创新与技术发展预见工作四、不同项群技术训练要点(一)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运动技术训练要点(二)技战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运动技术训练要点(三)技战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运动技术训练要点(四)体能主导类各项群运动技术训练要点第六章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一、竞技战术与运动员战术能力(一)竞技战术概述(二)运动员竞技战术能力概述二、战术方案的制定(一)战术方案的内容(二)战术方案制定的程序(三)战术方案示例三、战术训练的方法与要求(一)战术训练的方法(二)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四、运动员战术能力评价与战术特征分析(一)运动员战术能力评价(二)战术特征分析第七章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一、运动员心理能力概述(一)运动员心理能力释义(二)运动员心理能力与体能、技能及战术能力的关系(三)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内容与特点二、常用的心理训练方法与评价(一)目标设置技能训练与评价(二)想象技能训练与评价(三)放松技能训练与评价(四)注意技能训练与评价(五)意志品质训练与评价三、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相关问题(一)心理训练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同(二)运动员心理训练应注意的问题第八章运动员知识能力及其培养一、运动员知识能力概述(一)运动员知识能力释义(二)运动员知识能力的重要性二、运动知识的构成(一)隶属于各母学科的运动知识(二)解决不同维度问题的运动知识(三)程序性运动知识和陈述性运动知识(四)显性运动知识和隐性运动知识(五)不同体系运动知识之间的对应三、运动知识的获得与运用(一)运动知识的获得(二)运动知识的运用四、运动员知识能力的培养(一)提高运动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二)提高运动员运用知识的水平(三)知识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与评价第九章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一、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的结构(一)多年训练过程的层次设定与阶段划分(二)多年训练过程的区间链接模式二、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一)制订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二)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年龄特征(三)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内容安排(四)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负荷安排三、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一)基础训练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二)专项提高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三)最佳竞技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四、多年训练过程中三个链接区间的训练安排(一)链接一区的训练安排(二)链接二区的训练安排(三)链接三区的训练安排第十章运动员年度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一、运动员年度参赛安排及年度训练计划的类型(一)运动员年度参赛安排(二)年度训练计划的结构类型及安排特点二、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一)训练大周期时间的确定(二)大周期训练计划要点(三)常规大周期与微缩大周期三、赛前中短期集训的训练安排(一)中短期阶段集训计划的结构及负荷特点(二)赛前中短期集训中的区别对待四、年度训练计划的规划化用表(一)规范化用表的用途(二)年度训练计划的规划化用表示例第十一章周课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一、周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一)基本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二)赛前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三)比赛周训练的计划与组织(四)赛前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五)恢复周训练的计划与组织二、训练课的计划与组织(一)训练课的不同类型及要求(二)训练课的结构(三)训练课的负荷量参考书目1.田麦久,刘大庆. 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22. 田麦久. 运动训练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43. 田麦久. 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二、体育概论考查目标:了解体育的地位、功能、目的、过程;掌握体育手段、体育科学、体育文化与体育体制及体育的发展趋势;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体育概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F0302 科目名称:天线与电波传播一.考试要求主要考察学生对天线辐射、电波传播的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对收发天线辐射及阻抗等主要参数的了解和掌握;典型线天线和典型面天线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辐射特性的理解和掌握;二元阵、直线阵等天线阵列的分析方法及手段;电波传播的主要途径及原理等等;以及运用天线与电波传播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考查学生对微元法、远场近似、叠加原理等基本分析方法的理解及运用能力;对电磁场边界条件、等效原理、镜像原理、对偶原理等电磁场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对典型天线如对称振子、引向天线、常见宽带天线、缝隙天线、微带天线、喇叭天线、抛物面天线的基本特征及分析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二.考试内容1.基本辐射原理(1)矢量位法与叠加原理。
(2)基本电振子的辐射。
(3)基本磁振子的辐射。
(4)基本振子的组合。
2.天线电参数(1)发射天线的电参数。
(2)接收天线的电参数。
3.对称振子(1)辐射场计算方法。
(2)辐射特性等。
4.阵列天线(1)二元阵和方向图相乘定理。
(2)均匀直线阵。
(3)阵列天线馈电参数与辐射特性的关系。
(4)连续元直线阵。
5.典型线天线(1)垂直接地振子天线。
(2)引向天线。
(3)宽频带天线。
(4)缝隙天线与微带天线。
6.典型面天线(1)面天线的一般分析方法。
(2)平面口径辐射特性。
(3)喇叭天线。
(4)旋转抛物面天线。
(5)卡塞格仑天线。
(6)扇形波束天线。
7.电波传播(1)电波传播基本原理。
(2)地波传播。
(3)天线传播。
(4)视距传播。
三.考试形式考试形式为笔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
题型包括: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等。
四.参考书目1.《电波与天线》(第二版).刘培国编.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
2.《天线与电波传播》(第一版).李莉编.科学出版社. 2009。
3.《天线与电波传播》(第三版).宋铮编.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6。
体育学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考试大纲
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考试大纲学院代码:003学院名称:体育学院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040303 体育教育训练学初试科目代码及名称:612 体育学基础综合(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参考书目及考试大纲:参考书目:田麦久.运动训练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田麦久.运动训练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4月第2版邓树勋.运动生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邓树勋.运动生理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考试大纲:体育学基础综合(612)(一)《运动训练学》考试大纲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1.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2.运动训练学及其理论体系3.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第二章运动训练的科学管理1.运动训练的管理体系2.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管理3.高等院校及职业俱乐部优秀运动员的管理4.竞技体育后备队伍的训练管理第三章运动员选材1. 运动员选材的概述2. 运动选材的生物学基础3. 运动员科学选材的实施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1. 运动训练原则和运动训练规律释义;2. 运动训练原则主要包括哪些方面;3. 各训练原则释义、学科基础及训练学要点第五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1.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的区别和联系;2. 现代运动训练方法的发展趋势;3. 模式训练法和程序训练法的基本结构;4. 分解、完整、重复、持续、间歇等训练法的分类及其应用;5. 运动训练手段的基本结构、基本分类;第六章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1. 体能训练的基本内容、意义及要求;2. 力量素质的类型及其常用训练方法;3. 儿童少年力量训练注意事项;4. 速度素质分类及其训练方法;5. 速度素质训练注意问题;6. 耐力素质分类及常用训练方法;第七章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1. 运动技术构成要素及基本特征;2. 运动技术的决定因素;3. 运动技术评价的标准和指标;4. 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有哪些;5. 何谓技术风格,技术风格的影响因素;6. 运动技术创新缺损时的相关训练对策;第八章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1. 竞技战术构成及分类;2. 体能和技能对竞技战术的影响;3. 战术训练的常用方法;4. 战术方案的基本内容;5. 制定战术方案的注意事项;6. 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有哪些;第九章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1. 心理能力与其它竞技能力的相关关系;2. 心理能力训练的常用方法;3. 运动智能的重要作用;4. 心理训练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异同;第十章多年训练过程的计划与组织1. 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2. 按训练阶段划分的训练计划种类;3. 运动训练计划的基本内容;4. 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5. 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阶段划分;6. 基础训练阶段的主要任务、基本内容和负荷特征;8. 专项提高阶段和最佳竞技阶段训练内容和负荷安排的异同点;9. 何谓“高原现象”,导致“高原现象”的原因有哪些;10. 如何保持集体项目运动队的竞技能力;11. 竞技保持阶段训练内容和负荷安排特点;第十一章运动员年度训练过程的计划与组织1. 年度训练计划的类型;2. 何谓竞技状态,竞技状态与大周期阶段划分的关系;3. 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年度训练周期类型的选择;4. 训练大周期日程确定的工作步骤;5. 准备期、比赛期和恢复期各阶段的训练任务、内容选择和负荷安排;6. 微缩大周期在现代竞赛制度下的重要作用;7. 比赛类型的划分及其任务;8. 如何科学安排年度训练过程中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9. 如何科学安排不同训练水平和不同项目运动员的赛前中短期集训;10. 年度训练计划表的主要内容;第十二章训练周课过程的计划与组织1. 训练周类型划分及其训练任务;2. 各类型训练周计划的主要内容、负荷变化及手段方法;3. 训练课的类型;4. 训练课的基本结构;第十三章参赛的准备、进行与总结1. 如何在训练内容上科学安排赛前训练工作;2. 运动员参赛风险管理的组成部分;3. 教练员赛场指挥的基本原则;4. 运动员参赛行为表现的种类;影响运动员参赛行为的因素;5. 参赛总结的作用、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第十四章项群训练理论1. 了解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2. 了解竞技运动项目的主要分类体系;(二)《运动生理学》考试大纲绪论一、运动生理学概述二、生命活动基本特征三、机体内环境与稳态四、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五、反馈与前馈第一章肌肉活动第一节细胞生物电现象一、刺激、反应与兴奋第三节肌肉收缩的形式与力学特征一、肌肉收缩的形式二、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第四节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一、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征二、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第二章能量代谢第一节人体能量的供给一、ATP与ATP稳态二、ATP的生成过程三、不同途径合成ATP的总量及效率第二节人体能量代谢的测定一、能量代谢测定原理与方法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三、基础代谢第三章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第三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一、感觉概述二、躯体和内脏的感觉功能三、眼的视觉功能四、耳的听觉功能五、内耳的平衡觉功能第四节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一、运动传出的“最后公路”二、中枢对姿势的调节三、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第四章内分泌调节第一节内分泌与激素一、内分泌和激素的概念、作用及其特征二、激素的细胞作用机制三、内分泌功能轴第二节主要内分泌腺的功能一、下丘脑和垂体二、甲状腺和甲状旁腺三、肾上腺四、胰岛五、性腺第三节运动与内分泌功能一、重要内分泌激素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第五章运动与免疫第一节免疫学基础一、免疫系统二、免疫应答第二节运动与免疫一、免疫功能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第六章血液与运动第一节血液的组成与特性第二节血液的功能一、血浆的功能二、血细胞的功能第三节运动对血液成分的影响第七章呼吸与运动第一节肺通气一、肺通气的动力学二、肺通气功能的评定三、肺通气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第二节肺换气和组织换气一、气体交换的原理二、气体交换的过程三、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第三节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一、氧的运输第四节呼吸运动的调节三、运动时呼吸运动的调节第八章血液循环与运动第一节心脏生理一、心肌的生理特性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四、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第二节血管生理二、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三、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二、体液调节第四节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一、运动时心血管功能的变化二、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第九章消化、吸收与排泄第二节排泄三、肾在保持水和酸碱平衡中的作用四、运动对肾功能的影响第十章身体素质第一节力量素质一、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二、力量素质的测定与训练第二节速度素质一、速度素质的生理学基础二、速度素质的测定与训练第三节无氧耐力素质一、无氧耐力素质的学基础二、无氧耐力素质的测定与训练第四节有氧耐力素质一、最大摄氧量与无氧阈二、有氧耐力素质的生理学基础三、有氧耐力素质的测定与训练第十一章运动与身体机能变化第一节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一、赛前状态二、准备活动第二节进入工作状态和稳定状态一、进入工作状态二、稳定状态第三节运动性疲劳一、运动性疲劳的特点二、运动性疲劳产生的生理机制三、运动性疲劳的检测指标第四节恢复过程一、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二、促进恢复过程的措施第十二章运动技能的形成第一节运动技能的生理学基础一、运动技能的分类二、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理学机制第二节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第三节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因素第十三章年龄、性别与运动第一节儿童少年与运动一、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二、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三、儿童少年的身体素质发展第二节女性与运动一、女性的生理特点二、女性运动的特殊问题第三节老年人与体育锻炼一、老年人与体育锻炼二、运动对老年人生理功能的影响三、老年人健身运动的原则第十四章肥胖、体重控制与运动处方第一节身体成分概述一、体重与身体成分二、身体成分与体重控制的意义三、理想体重与身体成分第二节肥胖与体重控制一、肥胖的危害及其形成机制二、体重控制与运动减肥的生理学机制第三节运动处方一、概述二、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三、运动处方实例第十五章环境与运动第一节冷热环境与运动第二节水环境与运动第三节高原环境与运动一、高原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二、人体对高原环境的反应和适应复试科目名称:学校体育学、体育科研方法参考书目及考试大纲:参考书目:潘绍伟主编. 学校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潘绍伟主编. 学校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黄汉升主编.体育科学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黄汉升主编.体育科学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考试大纲:《学校体育学》考试大纲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1.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体育的教育化2.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和科学化3.西方体育和体育思想的早期传播,4.自然体育学说的传入及其影响5.终生教育与学校体育的新发展6.新世纪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1.不同学段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机能发育和体能发展的主要特点。
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科目考试大纲
12.课余体育训练与学生体育竞赛:(1)训练的特点、原则与管理(2)训练的内容与计划(3)竞赛的特点价值与内容
13.学校体育管理:(1)体育教师的劳动特点(2)体育教师的基本条件与职责
(3)体育教师的培养与培训
考试科目:运动生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三)
考试内容:
1.绪论:(1)运动生理学研究对象、目的和任务(2)生命的基本特征(3)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
(3)运动性疲劳(4)恢复过程
13.运动训练原则的生理学分析:(1)概述(2)超负荷原则的生理学分析(3)恢复原则的生理学分析(4)周期性原则的生理学分析(5)个体化原则的生理学分析
14.环境与运动:(1)高原环境与运动能力(2)热环境与运动能力(3)冷环境与运动能力
水环境与运动能力
15.运动机能的生理学评定:(1)运动训练对机体机能的影响(2)影响运动训练效果的因素
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科目考试大纲
专业基础综合为初试科目,时间3小时,满分300分,考试科目包括:运动生理学、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体育教育学,专业课考试及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两门专业基础课均在复试中进行,各科目考试方式均为笔试,主要考查考生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相应能力。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内容如下:
(3)人体机能评定的方式(4)人体机能评定的常用指标(5)适宜运动量的生理学评定
16.运动处方的生理学基础(1)概述(2)运动处方的基本要素(3)运动处方的制定及实施
17.运动生理负荷的检测与调控:(1)概述(2)运动生理负荷的检测与调控
考试科目:学校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二)
考试内容:
1.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1)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2)我国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2020年体育学研究生自命题考试科目大纲及参考书目
2020年体育学研究生自命题考试科目大纲及参考书目2020年体育学研究生自命题考试科目大纲及参考书目Ⅰ考查目标体育学专业综合考试涵盖体育概论、运动训练学两门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体育概论:150分。
运动训练学:15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试卷题型有:判断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Ⅲ考查范围一、运动训练学考查目标:掌握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主要包括运动训练学理论的主体构成、基本原则、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训练、运动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等,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解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考查内容:第一章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一、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一)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二)竞技体育的基础特点与社会价值(三)竞技体育中的运动训练二、运动训练学及其理论体系(一)运动训练学概述(二)《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第二章运动训练学理论的主体构成一、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一)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二)竞技能力结构模型二、运动训练负荷(一)运动训练负荷释义(二)运动训练负荷的构成(三)运动训练负荷的控制三、运动训练方法(一)运动训练方法释义(二)运动训练方法的多维分类体系(三)常用运动训练方法及其应用四、运动训练过程(一)运动训练过程及其构成(二)运动训练过程的组织实施第三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一、运动训练原则及其理论体系(一)运动训练原则释义(二)运动训练原则理论体系的演变二、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一)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释义(二)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三)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的训练要点三、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一)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原则释义(二)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三)贯彻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四、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一)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的释义(二)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三)贯彻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五、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训练原则(一)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的释义(二)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三)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第四章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一、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一)体能与体能训练释义(二)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三)运动员体能评价二、力量素质及其训练(一)力量素质释义(二)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物学因素(三)力量训练应注意的问题(四)各种力量素质的训练及评定三、速度素质及其训练(一)速度素质释义(二)各种速度素质的训练及评定四、耐力素质及其训练(一)耐力素质释义(二)各种耐力素质的训练及评定(三)各种耐力素质训练的常用方法和手段(四)耐力训练的基本要求五、协调素质及其训练(一)协调素质释义(二)协调素质的训练(三)协调素质训练应注意的问题(四)协调素质的评定六、柔韧素质及其训练(一)柔韧素质释义(二)柔韧素质的训练(三)柔韧素质训练注意的问题(四)柔韧素质的评定七、灵敏素质及其训练(一)灵敏素质释义(二)灵敏素质的影响因素(三)灵敏素质的训练(四)灵敏素质的评定第五章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一、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一)运动技术的定义、构成及基本特征(二)运动技术原理(三)运动技术能力的决定因素及评价二、运动技术训练常用的方法(一)直观法与语言法(二)完整法与分解法(三)想象法与表象法(四)减难法与加难法三、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一)处理好基本技术与高难度技术的关系(二)处理好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的关系(三)处理好规范化与个体差异的关系(四)处理好循序渐进与难点先行的关系(五)处理好合理的内部机制与正确的外部形态的关系(六)抓好技术风格的培养(七)处理好“学习”因素与“训练”因素的关系(八)改善动作基本结构,提高技术组合水平(九)重视运动技术创新与技术发展预见工作四、不同项群技术训练要点(一)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运动技术训练要点(二)技战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运动技术训练要点(三)技战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运动技术训练要点(四)体能主导类各项群运动技术训练要点第六章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一、竞技战术与运动员战术能力(一)竞技战术概述(二)运动员竞技战术能力概述二、战术方案的制定(一)战术方案的内容(二)战术方案制定的程序(三)战术方案示例三、战术训练的方法与要求(一)战术训练的方法(二)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四、运动员战术能力评价与战术特征分析(一)运动员战术能力评价(二)战术特征分析第七章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一、运动员心理能力概述(一)运动员心理能力释义(二)运动员心理能力与体能、技能及战术能力的关系(三)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内容与特点二、常用的心理训练方法与评价(一)目标设置技能训练与评价(二)想象技能训练与评价(三)放松技能训练与评价(四)注意技能训练与评价(五)意志品质训练与评价三、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相关问题(一)心理训练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同(二)运动员心理训练应注意的问题第八章运动员知识能力及其培养一、运动员知识能力概述(一)运动员知识能力释义(二)运动员知识能力的重要性二、运动知识的构成(一)隶属于各母学科的运动知识(二)解决不同维度问题的运动知识(三)程序性运动知识和陈述性运动知识(四)显性运动知识和隐性运动知识(五)不同体系运动知识之间的对应三、运动知识的获得与运用(一)运动知识的获得(二)运动知识的运用四、运动员知识能力的培养(一)提高运动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二)提高运动员运用知识的水平(三)知识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与评价第九章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一、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的结构(一)多年训练过程的层次设定与阶段划分(二)多年训练过程的区间链接模式二、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一)制订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二)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年龄特征(三)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内容安排(四)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的负荷安排三、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一)基础训练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二)专项提高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三)最佳竞技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四、多年训练过程中三个链接区间的训练安排(一)链接一区的训练安排(二)链接二区的训练安排(三)链接三区的训练安排第十章运动员年度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一、运动员年度参赛安排及年度训练计划的类型(一)运动员年度参赛安排(二)年度训练计划的结构类型及安排特点二、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一)训练大周期时间的确定(二)大周期训练计划要点(三)常规大周期与微缩大周期三、赛前中短期集训的训练安排(一)中短期阶段集训计划的结构及负荷特点(二)赛前中短期集训中的区别对待四、年度训练计划的规划化用表(一)规范化用表的用途(二)年度训练计划的规划化用表示例第十一章周课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一、周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一)基本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二)赛前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三)比赛周训练的计划与组织(四)赛前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五)恢复周训练的计划与组织二、训练课的计划与组织(一)训练课的不同类型及要求(二)训练课的结构(三)训练课的负荷量参考书目1.田麦久,刘大庆. 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22. 田麦久. 运动训练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43. 田麦久. 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二、体育概论考查目标:了解体育的地位、功能、目的、过程;掌握体育手段、体育科学、体育文化与体育体制及体育的发展趋势;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体育概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020年天津体育学院考研真题
2020年天津体育学院考研真题
运动训练学真题
一、名词解释(5*6)
1.体能
2.运动训练
3.区别对待原则
4.速度障碍
5.循环训练法
二、简答题(3*15)
1.技术风格的影响因素
2.训练原则体系
3.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与导向性
三、论述题(3*25)
1.结合专项论述竞技能力构成及影响因素
2.论述2020年东京奥运会我国军团的优势项竞技能力状态阶段和大周期划
教育学真题
一、名词解释(5*6)
1.教育功能
2.教学
3.学制
4.校本课程
5.净入学率
二、简答题(3*15)
1.简述教学设计的主要程序
2.简述经验主义课程论的内容
3.简述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思想
三、论述题(3*25)
1.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进行评价
2.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学说,论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简述学生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当代走向
运动生理学真题
一、名词解释(5*6)
1.红细胞比容
2.假稳定状态
3.氧亏
4.内呼吸
5.射血分数
二、简答题(3*15)
1.简述速度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2.简述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3.运动后血液重新分布的生理意义
三、论述题(3*25)
1.论述运动过程中糖类和脂肪的功能特点
2.简述训练中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
3.简述儿童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和训练中的注意事项。
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专业课和同等学力加试科目考试大纲一、复试专业课:学校体育学(复试科目,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1.学校体育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1)学校体育思想与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2)学校体育发展趋势2.学校体育与学生全面发展:(1)身体发展(2)心理发展(3)社会适应能力3.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1)学校体育结构(2)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功能、制定(3)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4.体育课程与教学:(1)体育课程特点(2)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及编制(3)体育课程标准制定5.体育课程实施:(1)课程实施的本质(2)课程实施的取向与策略及过程6.体育教学:(1)体育教学的本质与特征(2)体育教学目标与制定(3)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4)体育教学组织管理与设计(5)体育学习评价7.体育课程学习与指导:(1)体育课程学习的过程与特点(2)体育学习策略的特点与构成(3)体育学习策略的指导8.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课程资源的性质与分类(2)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场地设施资源、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9.课外体育:(1)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2)学校课余体育锻练的特点与实施(3)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与实施10.体育教师:(1)理想的体育教师(2)体育教师的职业培训与终身学习二、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体育教学论(同等学力加试科目,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1.体育教学目标:(1)体育教学目标的结构(2)各个层次的体育教学目标与制订2.体育教学过程:(1)体育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2)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与管理3.体育教学主体:(1)体育学习的主导与主体(2)体育学习的主导性与主体性关系4.体育教学原则:(1)当前的体育教学基本原则(2)坚持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案列分析5.体育教学模式及方法与内容:(1)教学模式的介绍(2)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3)体育教学内容的层次与分类6.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1)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基本方面(2)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基本内容7.体育教学评价与教学环境:(1)体育教学评价的结构与评价内容(2)体育教学环境的设计与优化8.体育教学技能与训练:(1)教学能力与体育教学能力(2)体育教学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体育社会学(同等学力加试科目,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1.体育社会现象的社会学分析(1)体育社会现象概述(2)关于体育社会现象的几个基本命题2.体育运动的社会分层、流动与控制(1)社会分层与体育运动(2)社会流动与体育运动(3)社会控制与体育运动3.社会结构中的体育运动4.社会文化中的体育运动5.社会进步中的体育运动6.社会制度中的体育运动7.社会关系与互动中的体育运动8.社会生活中的体育运动9.竞技体育的社会学分析(1)竞技体育与社会竞争(2)竞技体育与社会规则(3)竞技体育与社会公平公正(4)竞技体育的分类(5)竞技体育的社会价值10.社会体育的社会学分析(1)社会体育概述(2)社会体育参与概述(3)社会体育与社会健康11.体育群体与人群体育的社会学分析12.体育运动的民族与宗教问题13.体育的社会问题三、参考书目1.《学校体育学》(第二版),潘绍伟,于可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2.《体育教学论》,毛振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3.《体育社会学》(第三版),卢元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体育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
考试大纲
1.体育概论
体育概论是从宏观上、整体上综合研究体育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它从整体上把握体育的发生、发展规律、揭示体育的本质特点,剖析体育的各种现象。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体育的起源、体育的发展、未来发展趋势;体育的概念、体育的功能、体育的手段、体育目的、体育体制、体育科学;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大众体育、民族传统体育、国际体育等。
2.教育学
教育学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教育学的观点、理论和原理,深入了解教育现象的起源、发展和规律,理解教育现象的本质以及与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社会现象之间的联系,提高运用教育理论解释现实教育现象和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创造性实施教学、管理和研究等教育实践的素养、能力和水平。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功能、教育目的、教育制度、课程、课堂教学、学生评价概述以及教育改革与发展等。
3.人体及运动解剖学
人体及运动解剖学属于生物科学中形态学范畴的科目,主要内容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人体解剖学,具体包括除运动系统外的人体各系统组成、功能及各器官的形态、位置、结构及功能;第二部分为运动解剖学,是在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基础上,研究运动对人体形态
结构的影响,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与体育技术动作的关系,具体包括组成运动系统的骨、骨连结及骨骼肌的形态、位置、结构及功能,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及体育运动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
4.人体生理学
该门课程着重评价考生对人体生理学基本理论掌握程度和运用该理论分析、解决生理学实践问题的能力。
考核的主要内容:人体生理学最近三年的研究热点和标志性成果;人体生理学研究方法;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的伦理学限制;机体的内环境及内环境稳态;跨细胞膜物质运输;细胞的电活动;能量代谢;体温调节;血液生理学;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生理学特征及调节;呼吸系统及呼吸运动的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内分泌系统;尿的生成和排出。
5.运动训练学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的科学,主要考核学生对运动训练学基本理论掌握程度和运用该学科理论分析、解决运动训练实践问题的能力。
主要内容包括:运动训练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项群训练理论及应用;竞技能力与运动成绩的构成及相关知识;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及在训练中的运用;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运动训练计划与组织(多年、年度、周、课)。
6.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着重了解和评价考生对运动生理学基本理论掌握程度和运用该理论分析、解决运动生理学实践问题的能力。
内容包括:
肌肉收缩与舒张原理、肌肉收缩形式、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血液的组成与特性、血液的功能;心脏生理、血管生理、心血管活动的调节、运动与心血管功能;呼吸运动与肺通气功能、气体交换与运输、呼吸运动的调节、运动对呼吸机能的影响;主要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基础代谢、运动时的能量消耗与供应;肾脏的机能及运动对肾脏机能的影响;激素的作用与特征、主要内分泌腺的内分泌功能、运动与内分泌功能;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控;运动技能的学习;各项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及训练;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变化规律;运动机能的生理学评定;运动处方及其应用;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与体育运动;环境与运动等。
7.艺术学原理
艺术学原理考试内容包括艺术学原理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以及发展脉络的相关理论学识。
重点考察考生对艺术基本理论中常见观点及主要内容的掌握程度;对运用全面的、发展的、系统的视角观察和分析艺术现象,正确把握艺术活动内在规律的能力。
以此评价考生的个人艺术修养和综合素养。
考察内容主要包括艺术发展史、艺术与文化的知识;艺术观念、艺术体制和艺术品的建构与内涵;艺术门类的具体特点;艺术创作和鉴赏过程对艺术的认知;艺术批评知识及实践等。
8.舞蹈艺术概论
该门课程着重了解和评价考生学习和掌握舞蹈知识的基本理论、掌握程度和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考核内容包括:从
理论学习的视角出发,结合舞蹈作品赏析,掌握舞蹈的本质与审美特征、舞蹈艺术特性、舞蹈的社会功能、舞蹈的种类、舞蹈的发展等知识,建立对舞蹈艺术的整体概念;从审美的角度对舞蹈艺术特征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对舞蹈艺术本体有准确而深刻的把握;拓展结合当代舞蹈工作的实践,全面、系统、科学地掌握舞蹈艺术的特点、规律及舞蹈表演、创作、欣赏、评论、流传等方面的理论,着重考察考生在掌握舞蹈基本理论之后能够解决舞蹈艺术发展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和开展舞蹈交叉学科理论研究能力以及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9.管理学
管理学是考查应试者是否具备体育人文社会学领域深入学习和学术研究所要求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重点考核评价学生对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综合运用管理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现代体育组织运行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内容包括:一、管理和管理者的一般概念、组织的系统观与范式转变;二、管理思想的演进和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三、战略分析和战略制定;四、决策的类型和方法;
四、计划的类型和方法;五、组织的相关概念和组织结构设计、组织变革;六、领导职能的基本理论;七、沟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八、激励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九、组织绩效的控制与改进方法。
10.运动康复评定与康复治疗学
该门课程重点考核评价学生对运动康复评定与康复治疗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内容包括:一、运动康复评定与运动技术疗法的一般
概念;二、关节活动度的评定与训练;三、肌力评定与训练;四、肌张力评定与训练;五、平衡功能评定与训练;六、协调功能评定与训练;七、步态分析与训练;八、偏瘫、截瘫、四肢瘫功能评定与训练;
九、心肺功能评定与训练;十、运动疗法在运动损伤与骨科的应用;十一、运动康复治疗技术新进展。
11.普通心理学
该门课程着重了解和评价考生对普通心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和运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去分析、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内容包括:心理学研究对象和方法;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语言;动机;情绪;能力;人格。
12.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的学科,重点是从出生到成熟期间的认知、情绪、社会性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年龄特征、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发展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婴儿期动作发展、言语发展、依恋的特点;幼儿期的一般特征以及游戏、认知、个性和社会性等发展的特点;童年期的一般特征以及学习、思维、个性和社会性等发展的特点;少年期的一般特征以及心理矛盾、自我意识等发展的特点;青年期的一般特征以及认知、情绪、个性和社会性等发展的特点;成年期的一般特征以及智力、自我等发展的特点;老年期的一般特点以及认知、情绪、人格等发展的特殊性,老年人的心理卫生。
13.新闻采访写作学
新闻采访写作学将采访写作的理论与实践系统化,即将应用新闻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高度凝练概括,与新闻报道的实践充分结合,体现学与术的融会贯通。
主要内容包括:新闻采访的概念、特点、活动方式及新闻体裁;新闻报道的策划;新闻采访的前期活动;新闻采访的中期活动;新闻采访的后期活动;新闻写作的八大环节;时事与政治类新闻的采访写作;经济与科技类新闻的采访写作;人物与事件类新闻的采访写作;教卫与文体类新闻的采访写作;社会与生活类新闻的采访写作;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记者应具备的修养等。
14.新闻学概论
该门课程着重了解和评价考生对新闻学基本理论掌握程度和运用该理论分析新闻传播现实问题的能力。
内容包括:新闻活动;新闻;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的关系;新闻事业的产生;互联网与新媒体;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新闻媒介的性质;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大众传媒与社会;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新闻媒介的运行体制与管理模式;传媒业经营;新闻媒介的受众;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新闻生产与新闻选择;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理念、职业道德和修养;中国的新闻改革;新闻传播领域的热点事件、新技术应用及发展变化趋势等。
15.体质评价与运动处方
该门课程着重考核评价考生对体质评价与运动处方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综合运用体质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主要内容包括:一、体质的概念和内涵、体质研究的热点问题与进展;二、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三、身体机能的测量与评价;四、体质综合评价方法;五、运动增强体质的基本方法;六、运动处方的基本概念与要素、运动处方的制定方法;七、运动处方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