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专题训练

合集下载

高考化学专题训练—氧化还原滴定分析及应用

高考化学专题训练—氧化还原滴定分析及应用

高考化学专题训练—氧化还原滴定分析及应用1、(2015年全国Ⅱ卷,28节选)二氧化氯(ClO2,黄绿色易溶于水的气体)是高效、低毒的消毒剂。

工业上可用KClO3与Na2SO3在H2SO4存在下制得ClO2,该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A 1:2B 2:1C 2:3D 3:22、(2015年上海,21改编)工业上将Na2CO3和Na2S以1Ⅱ2的物质的量之比配成溶液,再通入SO2,可制取Na2S2O3,同时放出CO2。

在该反应中A.硫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B.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Ⅱ2C.每生成1 mol Na2S2O3,转移4 mol电子D.相同条件下,每吸收10 m3 SO2就会放出5 m3 CO23、(2016年上海,17)某铁的氧化物(Fe x O) 1.52 g溶于足量盐酸中,向所得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112 mL Cl2,恰好将Fe2+完全氧化。

x值为A.0.80B.0.85C.0.90D.0.934、(2017年全国Ⅱ卷,26节选)草酸钙沉淀经稀H2SO4处理后,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通过测定草酸的量可间接获知钙的含量,滴定反应为Mn O4-+H++H2C2O4 Mn2++CO2+H2O。

实验中称取0.400 g水泥样品,滴定时消耗了0.0500 mol·L-1的KMnO4溶液36.00 mL,则该水泥样品中钙的质量分数为A 35.0%B 55.0%C 65.0%D 45.0%5、(2015·四川高三月考)在实验室中常以草酸钠(Na2C2O4)为标准液,通过氧化还原滴定来测定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O42—+MnO4—+H+—→Mn2++CO2↑+H2O。

下列有关草酸钠滴定高锰酸钾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滴定过程中,高锰酸钾被氧化,草酸钠被还原B.用酸式滴定管量取草酸钠溶液C.该反应中,消耗的草酸钠与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D.为便于滴定终点的判断,滴定时必须往体系中加入指示剂6、在含3 mol NaHSO3的溶液中加入含a mol NaIO3的溶液充分反应(不考虑I2+I-I3-),所得溶液中的I-与加入NaIO3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还原性HS03->I-,氧化性:I03->S042->I2B.当a=1.1时,溶液中n(I2)∶n(I-)=3∶5C.AB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I03-+5I-+6H+3I2+3H2OD.1<a<1.2时,溶液中S042-与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6-5a)7、已知M2O2-n可与R2-作用,R2-被氧化为R的单质,M2O2-n的还原产物中,M 为+3价;又知c(M2O2-n)=0.3 mol·L-1的溶液100 mL可与c(R2-)=0.6 mol·L-1的溶液150 mL恰好完全反应,则n的值为A.4 B.5C.6 D.78、(2015·江西高二月考)莫尔盐[(NH4)2Fe(SO4)2·6H2O]常作氧化还原滴定的基准物质,在1 L 0.1 mol/L的该盐溶液中,下列有关比较正确的是A.c(NH4+)+c(NH3·H2O) =" 0.1" mol/LB.2c(Fe2+)+c(NH4+) = 2c(SO42-)C.c(NH4+)Ⅱc(Fe2+)Ⅱc(SO42-) = 2Ⅱ1Ⅱ2D.c(SO42-)>c(NH4+)>c(Fe2+)>c(H+)>c(OH-)9、(2019·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高三月考)硫酸亚铁铵[(NH4)2Fe(SO4)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Na+、Fe3+、K+、ClO—都可在该物质的溶液中大量共存B.该物质可以用于氧化还原滴定测定K2Cr2O7含量C.向0.1mol/L该物质的溶液中逐滴滴加0.1mol/L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右图所示D.向该物质的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恰好使SO42—完全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Fe2++2SO42-+2Ba2++2OH-=2BaSO4↓+Fe(OH)2↓10、(2015·吉林高一月考)氧化还原滴定与酸碱中和滴定一样是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定量测定方法。

2023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专题训练--化学科学对人类发展的意义(含答案详解)

2023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专题训练--化学科学对人类发展的意义(含答案详解)

2023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专题训练--化学科学对人类发展的意义(含答案详解)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铝制容器不能盛放酸性或碱性食品,但可长期盛放腌制食品①共享单车利用太阳能发电完成卫星定位,有利于节能环保①向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加稀硫酸,开始有沉淀生成,而后会溶解①明矾净水的原理和“84”消毒液消毒的原理相同①“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是二氧化硅①补铁剂与维生素C共同服用可提高补铁效果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酒精浓度越大,对新冠肺炎病毒的杀菌消毒效果越好B.废旧电池属于有害垃圾,不可随意丢弃,需专门回收C.“祝触号”火星车使用的铝基碳化硅复合材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D.尽量使用含12C的产品,减少使用含13C或14C的产品,有利于实现碳中和3.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我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后的首个世界级的体育盛会。

下列冬奥会中使用的新科技、新材料与促进“碳达峰、碳中和”无关的是A.聚乳酸制作可降解餐具B.氢气代替丙烷作为火炬燃料C.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技术制冰D.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为奥运场馆提供电力供应4.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所有描述中正确的有几个① 分子筛、青花瓷、黏土、玛瑙、硅石的主要成分都是硅酸盐。

① 含4%硅的硅钢导磁性很强,主要用作变压器的铁芯。

① 氟碳化合物不仅可用于制家用不粘锅的保护膜氟纶,还可能成为未来的人造血液。

① 由于r(F-)比r(OH-)小,在磷灰石晶体结构里更匹配,使得氟磷灰石更能抵抗酸的侵蚀,因此含氟牙膏可有效预防龋齿。

① 石膏与水的糊状混合物会很快凝固,可用它做模型和石膏绷带。

① 煤焦油干馏可获得苯、二甲苯等有机物。

高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NA及其运用(含解析)

高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NA及其运用(含解析)

高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N A及其运用(含解析)一、基础训练1.(2023·山西省吕梁市高三阶段性测试)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100g98%的硫酸中所含H+的数目为2N AB.标准状况下,体积均为1.12L的HCl和HF中所含分子数都约为0.05N A C.2.0gD216O和14ND3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 AD.1mol/LAlCl3溶液中,Cl-数目为3N A【答案】C【解析】A项,98%的硫酸中绝大多数为H2SO4分子,因此H+的数目小于2N A,A错误;B项,标准状态下,HF为液态,无法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计算,B错误;C项,2.0gD216O和14ND3的混合物物质的量为0.1mol,D216O和14ND3都是10电子微粒,所含电子数为N A,C正确;D项,1mol/LAlCl3溶液的体积为未知,不能计算Cl-数目,D错误;故选C。

2.(2023·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联考)生活中将洁厕灵和84消毒液不慎混在一起会产生氯气使人中毒,发生反应为NaClO+2HCl=NaCl+Cl2↑+H2O。

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8gH2O中含有的电子数目为8N AB.58.5gNaCl固体中含有N A个NaCl分子C.标准状况下,每生成3.36LCl2转移电子数目为0.15N AD.1L1mol·L-1的NaClO溶液中含有ClO-数目为N A【答案】D【解析】A项,18g水中含有电子物质的量为18g1018g/mol=1mol,故A错误;B项,NaCl属于离子化合物,是由Na+和Cl-组成,不含NaCl分子,故B错误;C项,根据反应方程式,生成1mol氯气,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1mol,则标准状况下,每生成3.36L(0.15mol)氯气,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0.15mol,故C正确;D 项,NaClO属于强碱弱酸盐,ClO-水解,1L1mol/L的NaClO溶液中ClO-物质的量小于1mol,故D错误;故选D。

高考化学有机推断题专题训练

高考化学有机推断题专题训练

1.有机碱,例如二甲基胺()、苯胺(),吡啶()等,在有机合成中应用很普遍,目前“有机超强碱”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以下为有机超强碱F的合成路线:已知如下信息:−−−−−−→①H2C=CH23CCl COONa乙二醇二甲醚/△−−−→①+RNH2NaOH2HCl-①苯胺与甲基吡啶互为芳香同分异构体(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

(2)由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C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

(4)由C生成D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

(5)D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6)E的六元环芳香同分异构体中,能与金属钠反应,且核磁共振氢谱有四组峰,峰面积之比为6①2①2①1的有________种,其中,芳香环上为二取代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2.狄尔斯和阿尔德在研究1,3­丁二烯的性质时发现如下反应:(1)狄尔斯—阿尔德反应属于________(填反应类型)。

(2)下列不能发生狄尔斯—阿尔德反应的有机物是________(填字母)。

a. b. c. d.(3)工业上通常以甲醛、乙炔为原料制取1,3­丁二烯,生产流程如下:①X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X转化成1,3­丁二烯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元乙丙橡胶的一种单体M的键线式为,它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

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在催化剂作用下,1molM最多可以消耗2molH2B.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不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D.M中的碳原子不可能同时共面已知:R -NH 2+一定条件−−−−−−→+H 2O 。

(1)化合物II 中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

(2)已知化合物II 的核磁共振氢谱有三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6:4:1,其结构简式为____。

高考化学专题训练-化学与生产生活专题训练2

高考化学专题训练-化学与生产生活专题训练2

高三化学专题训练——化学与科技生产生活(二)1.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A)A.抗氧化剂B.调味剂C.着色剂D.增稠剂解:A.抗氧化剂减少食品与氧气的接触,延缓氧化的反应速率,A正确;B.调味剂是为了增加食品的味道,与速率无关,B错误;C.着色剂是为了给食品添加某种颜色,与速率无关,C错误;D.增稠剂是改变物质的浓度,与速率无关,D错误,答案选A。

2.下列物质在生活中应用时,起还原作用的是(D)A.明矾作净水剂B.甘油作护肤保湿剂C.漂粉精作消毒剂D.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解:A、明矾净水是因为Al3+水解成Al(OH)3胶体吸附;B、甘油具有强的吸湿性,可以让皮肤上的水分不会太快散发,同时适当从空气中吸收水蒸气,故用作保湿剂;C、漂粉精具有强氧化性,故可作消毒剂;D、铁粉可以消耗食品袋中的氧气,铁粉自身被氧化,起还原作用。

选D。

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应用中利用了物质氧化性的是(D)A.二氧化硫漂白品红溶液B.纯碱去油污C.食醋除水垢D.双氧水漂白织物4.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碘酒是指单质碘的乙醇溶液B.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C.浓硫酸可刻蚀石英制艺术品D.硝基苯和甲醛均有致癌作用5.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A.铁表面镀锌可以增强其抗腐蚀性B.用聚乙烯塑料代替聚乳酸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C.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一种重要因素D.石油分馏产物不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退色6.在374℃、22.1Mpa以上的超临界水具有很强的溶解有机物的能力,并含有较多的H+和OH-,由此可知超临界水(B )A.显中性,pH等于7B.表现出非极性溶剂的特性C.显酸性,pH小于7D.表现出极性溶剂的特性解:超临界水仍然呈中性,C项错误,A项pH小于7,错误、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可知B正确(有机物大多数是非极性分子),D错误。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反应原理》专题训练 (2)

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反应原理》专题训练 (2)

《化学反应原理》专题训练(下)一.选择题(西2)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 .Cl 2通入FeCl 2溶液中:Cl 2+Fe 2+=Fe 3++2Cl -B .Na 2CO 3溶液显碱性:CO 32-+ H 2O HCO 3-+ OH -C .Al 和NaOH 溶液反应:2Al+2OH -+2H 2O =2AlO 2-+3H 2↑D .少量SO 2通入氨水中:SO 2+2NH 3•H 2O =2NH 4++SO 32-+H 2O(西2)2.Li-SO 2电池具有输出功率高和低温性能好等特点。

其电解质是LiBr ,溶剂是碳酸丙烯酯和乙腈,电池反应为2Li + 2SO 2 Li 2S 2O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电池反应为可逆反应 B .放电时,Li +向负极移动C .充电时,阴极反应式为Li + + e -=LiD .该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可以换成LiBr 的水溶液(西2)3.25℃时,下列关于分别由等体积0.1 mol/L 的2种溶液混合而成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Ba(OH)2溶液与 Na 2SO 4溶液:pH =13B .醋酸与CH 3COONa 溶液:c (Na +)+c (H +)=c (CH 3COO -)+c (OH -)C .Na 2CO 3溶液与 NaOH 溶液:c (Na +)>c (CO 32-)>c (OH -)>c (H +)D .Na 2CO 3溶液与 NaHCO 3溶液:2c (Na +)=3c (CO 32-) + 3c (HCO 3-) + 3c (H 2CO 3)(海2)4.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不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海2)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25 ℃时,MgCO 3饱和溶液中c (Mg 2+)=2.6×10-3 mol ·L -1,CaCO 3饱和溶液中c (Ca 2+)=5.3×10-5 mol ·L -1,向浓度均为0.1 mol ·L -1的MgCl 2和CaCl 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 ·L -1 的Na 2CO 3溶液,首先生成CaCO 3沉淀B .向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氯水,再加入KSCN 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硫酸亚铁溶液中存在Fe 3+C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 42-D .除去Cu 粉中混有的CuO ,可将混合物加入到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海2)6.已知: H 2(g)+ 1/2O 2(g)=H 2O(l) ΔH = -285.8 kJ ·mol -1CH 4(g)+ 2O 2(g)=CO 2(g)+2H 2O(l) ΔH = -890.3 kJ ·mol -1现有H 2和CH 4的混合气体112 L (标准状况),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 2(g)和H 2O(l),共放出热量3242.5 kJ ,则原混合气体中H 2合CH 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 .1∶1B .1∶3C .1∶4D .2∶ 3放电 充电 A .喷泉实验 B .实验室制乙烯C .酯化反应 D .铜锌原电池 浓NaOH溶液SO 2(海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镁与极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铵的离子方程式为:4Mg + 6H+ + NO3-= 4Mg 2+ + NH4++ 3H2OB.25 ℃时,将20 mL 0.1 mol·L-1 H2SO4溶液和30 mL 0.15 mol·L-1 NaOH溶液混合,若混合后溶液体积不变,则混合溶液的pH为11C.将10 mL 0.1 mol·L-1 KAl(SO4)2溶液和10 mL 0.2 mol·L-1Ba(OH)2溶液混合,得到的沉淀中Al(OH)3和Ba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D.浓度均为0.1 mol·L-1的醋酸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有下列关系:c(CH3COOH) + 2c(H+) =c(CH3COO-)+ 2c(OH-)(东2)8.温度为T0时,在容积固定的容器中发生反应,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a所示。

高考化学复习热点内容专题训练(三)离子共存问题

高考化学复习热点内容专题训练(三)离子共存问题

离子共存问题专题(一)因为发生复分解反应而不能共存1、有气体产生。

H+与CO32ˉ、HCO3ˉ、SO32ˉ、HSO3ˉ、S2ˉ、HSˉ等不能共存2、有沉淀生成。

①SO42ˉ与Ba2+、Ca2+、Ag+等不能共存;②CO32ˉ与Ba2+、Ca2+、Mg2+、Ag+、Cu2+、Zn2+等不能共存;③S2ˉ与Cu2+、Pb2+、Fe2+、Hg2+、Ag+等不能共存;④OHˉ与Mg2+、Al3+、Fe2+、Fe3+、Cu2+、Ag+、Zn2+等不能共存;⑤AlO2ˉ与HCO3ˉ不能大量共存:AlO2ˉ+HCO3ˉ+H2O=A l(O H)3↓+CO32ˉ3、有弱电解质生成。

如OH-和弱酸阴离子(CH3COO-、PO43-、CO32-、HCO3-、HPO42-、H2PO4-)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和弱碱阳离子不能与OH-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如AlO2-、S2-、CO32-、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

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

如3AlO2-+3Al3++6H2O=4Al(OH)3↓等。

*H+与OHˉ和弱酸根离子等不能大量共存;在中学化学中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的离子有:OH-、AlO2-、CO32-、HCO3-、SiO32-、SO32-、HSO3-、S2-、HS-、ClO-、F-、PO43-、H2PO4-、CH3COO-、SCN-等;*OHˉ与所有酸式弱酸根和弱碱阳离子及H+均不能大量共存。

在中学化学中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H+、Fe2+、Fe3+、Cu2+、Ag+、Zn2+、Mg2+、Al3+、NH4+、HCO3-、HPO42-、H2PO4-、HSO3-、HS-等。

*既不可以与H+也不可以与OHˉ共存的例子是酸式弱酸根离子(二)、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1)在酸性条件下①NO3ˉ与Iˉ、Brˉ、Fe2+、S2ˉ、HSˉ、SO32ˉ、HSO3ˉ等不能共存;②S2ˉ与SO32ˉ等不能共存;(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③MnO4ˉ与Iˉ、Brˉ、Clˉ、S2ˉ、HSˉ、SO32ˉ、HSO3ˉ、Fe2+等不能共存;④ClOˉ与Fe2+、Iˉ、S2ˉ、HSˉ、SO32ˉ、HSO3ˉ等不能共存;(2)Fe3+与S2ˉ、HSˉ、SO32ˉ、HSO3ˉ、Iˉ等不能共存;如NO3-和I-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可以共存,但在有大量H+存在情况下则不能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也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反应不能存在。

高考化学专题训练---氯及其化合物的综合题分类及答案

高考化学专题训练---氯及其化合物的综合题分类及答案

高考化学专题训练---氯及其化合物的综合题分类及答案一、 高中化学氯及其化合物1.已知Cl 2在70℃的NaOH 水溶液中,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后可生成NaClO 与NaClO 3现有63.9g Cl 2,将其通入到足量70℃的NaOH 水溶液中,反应完全后测得溶液中NaClO 与NaClO 3的物质的量比为4:1,并得到500mL 溶液。

(1)写出Cl 2在70℃的NaOH 水溶液中发生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计算完全反应后溶液中NaClO 、NaClO 3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

【答案】9Cl 2+14NaOH=4NaClO+NaClO 3+9NaCl+7H 2O 0.8mol/L 0.2mol/L【解析】【分析】先通过氯元素化合价的对比判断NaClO 与NaClO 3是氧化产物,氯气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产物是还原产物,所以还原产物是氯化钠,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配平方程式,从而得出反应中被氧化的Cl 2与被还原的Cl 2的物质的量之比。

【详解】(1)该反应中NaClO 与NaClO 3是氧化产物,氯化钠是还原产物,反应完全后测得溶液中NaClO 与NaClO 3的物质的量比为4: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配平方程式,所以该方程式为:9Cl 2+14NaOH=4NaClO+NaClO 3+9NaCl+7H 2O ;(2)49.7g Cl 2的物质的量为63.9g 71g /mol=0.9mol ,根据反应9Cl 2+14NaOH=4NaClO+NaClO 3+9NaCl+7H 2O 可知,生成NaClO 与NaClO 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9mol 40.4mol 9⨯=、0.9mol 10.1mol 9⨯=,完全反应后溶液中NaClO 、NaClO 3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4mol 0.8/0.5mol L L =、0.1mol 0.2/0.5mol L L=。

2023届高三化学专题训练:物质结构与性质

2023届高三化学专题训练:物质结构与性质

2023届高考化学专项练习:物质结构与性质1.(2022·陕西渭南·统考一模)回答下列问题:(1)氨基酸锌是研究最早和使使用最广泛的第三代锌添加剂,该添加剂具有优良的营养功能。

如图是氨基酸锌的结构简式。

①组成氨基酸锌的C、N、O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最简单的氨基酸是甘氨酸(结构简式如图),其结构中π键与σ键的数量比为____________。

(2)分于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中心原子(离子)的配合物称为多核配合物,如图为Co(Ⅱ)双核配合物的内界。

①配合物中每个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o2+的最高能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③下列状态的钴中,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_(填标号)A.[Ar]3d74s1B.[Ar]3d74s2C.[Ar]3d74s14p1D.[Ar]3d74p1(3)二氯甲醛的结构简式为,已知单键和双键的键角为124.1°,单键和单键的键角为111.8°,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碳酸亚乙酯()是某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添加剂,该物质能溶于水,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化学上有一种见解,认为含氧酸的通式可以写成(HO)m RO n,如果成酸元素R相同,则n值越大的R正电性越高,导致R—O—H中O的电子向R偏移,因而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也就越容易电离出H+,即酸性越强,用以上原理解释亚硫酸和硫酸的酸性强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2·天津·模拟预测)1797年法国化学家沃克兰从当时称为红色西伯利亚矿石中发现了铬,后期人类发现铬元素在其他方面有重要用途。

高考化学专题训练热化学(教师整理有答案)

高考化学专题训练热化学(教师整理有答案)

热化学1. (1)科学家们提出利用工业废气中的 CO 2 可制取甲醇。

已知在常温常压下,反响的热化学方程式:① CO(g)+2H 23(g)===CH OH(g)H 2=-1=- 90 kJ ·mol -122+ 241 kJ ·mol -1 ,写出由H ;② CO(g)+H O(g)===CO(g) H (g)二氧化碳、氢气制备甲醇的热化学 方程式: 。

【答案】2. 直接排放煤焚烧产生的烟气会惹起严重的环境问题。

煤焚烧产生的烟气含氮的氧化物,用CH 4催化复原 NO X 能够除去氮氧化物的污染。

已知: CH 4(g)+2NO 2(g) =N 2(g) +CO 2(g)+2H 2O(g) △H =- 867 kJ/mol2NO(g)N 2O 4 (g) △H =- 56.9 kJ/molH2O(g) = H 2O(l) H = - 44.0 kJ / mol写出 CH 4 催化复原 N 2O 4(g) 生成 N 2 和 H 2O(l) 的热化学方程式:。

【答案】 CH 4(g)+N 2 O 4(g) ==N 2 (g) +2H 2O(l ) + CO 2(g) △H= —(3分)3. 已知: CH 4(g) +2O(g) =CO 2(g) +2HO(g) △H= - 890.3 kJ ·mol -1+ 2=2+ 2(g) H·mol - 1CO(g) H O (g) CO(g)H △ =+2.8 kJ+ 2=2CO(g) H·mol -12CO(g) O(g) △ = - 566.0 kJ反响 2+4+ 2H(g)HCO(g) CH(g) 2CO(g) 的△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kJ ·mol4. 依据右边能量变化表示图, 请写出 NO 2和 CO 反响的热化学方程式 :【答案】NO 2(g) + CO(g) = NO(g) + CO 2(g) H = -234KJ/mol5. 已知: N 2(g)+O 2(g)===2NO(g) ; H=+180.5 kJ ·mol -1· 3 2 2 H kJ mol -14NH(g)+5O (g)===4NO(g)+6H O(g) ; =-905H22(g)===2H 2O(g) ;· mol -1 2H (g)+O =-483.6 kJ则 N 2(g)+3H 2(g)===2NH 3(g) ; H=。

2024年高考专题强化训练-专题一+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2024年高考专题强化训练-专题一+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能食用,故D错误。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3.(2023·惠州一调)下列物质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H2O2 的电子式:

B.CO2 的结构式:O===C===O
C.中子数为 18 的 Cl 原子:35
18 Cl
D.基态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图:
)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解析:选 B。H2O2 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
剂,故B正确;C.氮气用于食品防腐,是利用了氮气的稳定性,属于化
学性质,故C错误;D.生石灰不具有还原性,不能防止食品氧化变质,
生石灰具有吸水性,可以用作干燥剂,故D错误。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5.(2023·广东六校联考)下列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氯气的共价键电子云轮廓图:

B.基态 Fe2 的价层电子排布图:
用于包裹鸡的铝箔纸属于金属材料
B
蛋挞
蛋挞中的蔗糖属于二糖
C

潮州工夫茶
茶叶中含有的茶多酚属于烃类物质
D
叉烧包
加入小苏打可生成CO2使面团蓬松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解析:选C。A.铝箔属于金属材料,故A正确;B.一分子蔗糖能水解为两分
子单糖,蔗糖属于二糖,故B正确;C.茶多酚有酚羟基,含有氧元素,属
析错误的是(
)
A.“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中的“翠色”来自氧化铜

B.“嫘祖栽桑蚕吐丝,抽丝织作绣神奇”中的“丝”不耐酸碱
C.“手如柔荑,肤如凝脂”中的“脂”能够水解
D.“墨滴无声入水惊,如烟袅袅幻形生”中的“墨滴”具有胶体的性质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解析:选A。A.氧化铜是黑色粉末,外观不可能呈“翠色”,A错误;B.蚕

高考化学专题训练元素推断选择题(教师整理有答案)

高考化学专题训练元素推断选择题(教师整理有答案)

元素推断题1.双选: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和乙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乙位于第ⅤA族,甲与丙同主族,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等,则,;A.原子半径:丙>丁>乙B.单质的还原性:丁>丙>甲C.甲、乙、丙的氧化物均为共价化合物D.乙、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2.短周期元素X、Y、Z、W、Q1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X与元素Z的最高正化合价之和的数值等于8B.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r X>r Y>r Z>r W>r QC.离子Y2-和Z3+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都不相同D.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Q的强3.有X、Y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均不大于20,X的原子半径小于Y,且X、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选项中a、m、n均为正整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X(OH)n为强碱,则Y(OH)n也一定为强碱B.若H a XO n为强酸,则X的氢化物溶于水一定显酸性C.若X元素形成的单质是X2,则Y元素形成的单质也一定是Y2D.若Y的最高正价为+m,则X的最高正价也一定为+m4.J、M、R、T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J、R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

已知J元素最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M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JB.工业上用电解熔融的M的氧化物方法来制备MC.R、T两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T的气态氢化物更稳定D.J、M、R、T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HTO45.短周期元素A、B、C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A与C同主族,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A<B<CB.A的氢化物稳定性小于C的氢化物稳定性C.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可由化合反应得到D.高温下,A单质能置换出C单质6.X、Y、Z均为短周期元素,X、Y处于同一周期,X、Z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X2-和Z-,Y+和Z-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化学高考专题训练—实验装置选择题

化学高考专题训练—实验装置选择题

1. 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符合实验要求的是2.下列选用的相关仪器符合实验要求的是A B C D存放浓硝酸分离水和乙酸乙酯准确量取9.50 mL水实验室制取乙烯3.下列实验装置(固定装置略去)和操作正确的是4。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A.选择合适的试剂,用图1所示装置可分别制取少量CO2、NO和O2B.制备乙酸乙酯时,向乙醇中缓慢加入浓硫酸和冰醋酸C.洗涤沉淀时(见图2),向漏斗中加适量水,搅拌并滤干D.用广泛pH试纸测得0.10 mol·L-1 NH4Cl溶液的pH=5。

25. 广口瓶被称为气体实验的“万能瓶”,是因为它可以配合玻璃管和其他简单仪器组成各种功能的装置。

下列各图中能用作防倒吸安全瓶的是6.下列实验操作不会引起安全事故的是A.排水法收集气体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取出导气管B.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再通入氢气C.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先加热二氧化锰,后滴入浓盐酸D.混合浓硫酸和浓硝酸时,应将浓硫酸慢慢加入浓硝酸中并及时搅拌7.“绿色化学实验”已走进课堂,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的是①实验室收集氨气采用图1所示装置②实验室中做氯气与钠的反应实验时采用图2所示装置③实验室中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做氨气与酸生成铵盐的实验④实验室中采用如图3所示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的反应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8。

如图为课本中的插图,下列操作不合理的是9. 如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的气体是①H2、O2②Cl2、CH4③NO2、O2④N2、H2A.①②③B.②④C.③④D.②③10。

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11。

下图是制取、洗涤并测量生成气体体积的装置示意图.利用上述装置进行下表所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物质实验a(液体)b(固体)c(液体)A 稀盐酸锌粒浓H2SO4B 浓氨水生石灰浓H2SO4C 浓硫酸Cu片NaOH溶液D 稀HNO3Cu片H2O12. 根据下列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实验实验现象结论A 左边烧杯中铁表面有气泡,右边烧杯中铜表面有气泡活动性:Al>Fe>CuB 左边棉球变为橙色,右边棉球变为蓝色氧化性:Cl2>Br2>I2C 白色固体先变为淡黄色,后变为黑色(Ag2S)溶解性:AgCl>AgBr>Ag2SD 锥形瓶中有气体产生,烧杯中液体变浑浊酸性:HCl>H2CO3>H2SiO313. 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双选)A.装置①中,c为阴极,d为阳极B.装置②可用于收集H2、NH3、Cl2、HCl、NO2等C.装置③中X为浓硫酸,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D.装置④可用于干燥、收集氨气,并吸收多余的氨气14. 用下图装置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其方法是分别测定通入前后玻璃管的质量差和U 形管的质量差,实验测得m(H)∶m(O)〉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化学专题训练———实验设计1.图1-1装置是某种气体X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必要时可加热)。

所用的试剂从下列试剂中选取2~3种,硫化亚铁、二氧化锰、铜屑、氯化铵、稀硝酸、浓盐酸、蒸馏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气体X的化学式是______。

(2)所选药品a中是_____,b是_____,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

(3)用所选的药品制X时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4)在反应刚开始时A中的主要现象是______。

(5)开关M的作用_____。

2.四氯化锡常温下是无色液体,在空气中极易水解,熔点-36℃,沸点114℃;金属锡的熔点为231℃,拟用以下仪器,设计组装一套实验装置,用熔融的金属锡跟干燥的氯气直接作用制取无水四氯化锡(此反应过程放出大量的热)请回答下列各个问题。

A.用玻璃管(未画出)连接上述装置,正确的顺序是(填各接口的代字母)( )接( )、( )接( )、( )接( )、( )接( )、( )接( );B.装置Ⅵ作用是______;装置Ⅳ的作用是______;C.冷凝管里冷水的流向是从______进入,从________流出;D.实验时应先点燃_______处酒精灯,加热温度应大于______℃,待_______即可停止加热;E.已知四氯化锡遇水强烈水解,产物之一是固态二氧化锡,那么四氯化锡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F.如果将制取的四氯化锡少许暴露于空气中,预期可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

G.为了防止污染空气,在装置的最后应_______。

3.实验室里有一瓶KCl与CaCl2的固体混合物,通过下面实验可确定该混合物中KCl和CaCl2的质量比,也可制得纯净的KCl,根据实验步骤填写下列空白:(1)调整零点时,若指针偏向左边,应将左边的螺丝帽向(填左、右)______旋动。

(2)某学生用已知质量y克的表面皿,准确称取W克样品,他在托盘天平的右盘放入(W+y)克砝码,在左盘的表面皿中加入样品,这时指针偏向右边,如图3-2示。

下面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和______。

(3)加入的A是______,检验A是否过量的方法是______。

(4)过滤时,某学生的操作如图3-3所示,用文字说明图中的错误_____。

(5)滤液中加入的B物质是_______,应该加入过量B物质,理由是_____。

(6)为检验沉淀是否洗净,应在最后几滴洗出液中加入______,若______,表示沉淀已洗净。

(7)得到的固体C是_______。

(8)该混合物中KCl和CaCl2质量比的计算式是_____。

(9)配制100mL0.20mol·L-1的KCl溶液:某学生将准确称取的1.49gKCl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约30mL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将溶液由烧杯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然后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蒸馏水,直到液面接近标线2—3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使溶液凹面最低点恰好与刻度相切,把容量瓶盖盖好,振荡摇匀,该学生操作中错误的是_____。

4.实验室用如图4-3装置制取溴化亚铁。

其中A为CO2发生装置,D和d中均盛有液溴,E为外套电炉丝的不锈钢管,e是两只耐高温的瓷皿,其中共盛有56g 细铁粉。

实验开始时先将铁粉加热至600~700℃,然后将干燥、纯净的CO2气流通入D中,E管中反应开始,最后将d中液溴滴入100~120℃的D中,经过几小时的连续反应,在铁管的一端沉积有黄绿色磷片状溴化亚铁80g。

请回答:(1)如何检查用塞子(塞有导管和仪器)塞紧的D 的气密性?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导入的CO 2不干燥,会在E 中发生副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若在A 中盛固体CaCO 3,a 中盛有6mol/L 盐酸,为使导入D 中的CO 2为干燥纯净的气体,则图中B 、C 处的装置和其中的试剂应是:B 为______,C 为_____。

(3)实验时,装置D 和E 的橡皮塞最好用石棉箔包住,原因是______。

(4)反应过程中要不断通入CO 2,其主要作用是:①_____,②______。

(5)E 中的反应为:2Fe +3Br =2FeBr 2FeBr 2FeBr +Br 23322,↑△求此实验中溴化亚铁的产率:________。

(6)为防止污染空气,实验时应在F 处连接盛______的尾气吸收装置。

5.实验室中可以用下列一些装置连接起来制纯净的CO 2气体,并测定其分子量(用含少量FeS 的大理石和盐酸制备CO 2气体)。

实验步骤如下:(1)将橡皮塞B 塞在A 烧瓶上,并用皮筋套在烧瓶的瓶劲处以标记橡皮塞入瓶颈的深度,准确称量其质量为w 1。

(2)连接制取和净化气体的装置,其连接顺序是:_____接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接_____,______接______。

(3)将导管G 插入烧瓶A 中用向_____(上/下)排气法收集CO 2并检验CO 2是否已经充满,检验CO 2已充满的方法是______,用橡皮塞塞好烧瓶瓶口称其质量为w 2。

(4)将烧瓶口瓶塞取下向烧瓶注水至标记线,再将水倒入量筒测量水的体积为VmL 。

(5)记录当时实验时室温为t ℃和压强为p 帕。

(R 取8.314Pa ·L ·K -1·mol -1) 回答下列问题:①计算CO 2分子量的算式是________。

②若不将气体净化,所测定的CO 2分子量的数值将_____(偏高/偏低),其原因是_____。

6.喀麦隆的“杀人湖”(尼奥斯湖)曾于1986年使1800名附近居民在一夜之间神秘死去,后经科学家考察发现,湖底有火山口,聚积了大量CO 2和SO 2等有毒气体。

目前科技人员已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将湖底的有毒气体抽出并加以处理。

为了测定湖底取出的水样中SO 2的含量,要在一定量的水样中加入一定量的碘(过量),再用已知浓度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过量的碘,该反应为: 2Na 2S 2O 3+I 2=2NaI+Na 2S 4O 6(1)碘和水中SO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用硫代硫酸钠滴定过量的碘时,应选用______作指示剂,当溶液_____(填现象)便达到滴定的终点。

(3)若在20mL 水样中加入碘Wg ,用去VmLCmol ·L -1的Na 2S 2O 3溶液,则水样中的SO 2的浓度为______mol ·L -1。

为了测定从湖底抽出的有毒气体中CO2的含量,需将CO2变成沉淀,然后测其质量,通过计算求出CO2的含量,从图中选择必要的装置(导管和胶管省略),设计实验,将CO2转变成沉淀。

(4)其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是(从上到下从左至右的顺序)_______。

(5)将气体两次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

(6)是否需要选择装置B,为什么?______。

(7)为了得到沉淀的质量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有_______;还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

7.(1)白磷在O2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

如果用白磷来进行如图7-2所示实验,Ⅰ、Ⅱ、Ⅲ发生的不同现象是______。

由此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如图7-3所示,玻璃罩中充满空气,在木块上的蒸发皿中,放入一块蜡状固体A,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水面上升了约1/5的高度。

试分析:固体A是什么物质?水面A上升的原因是______。

(3)在白炽灯中常加入极少量的白磷,再充入定量的氮气,其作用是______8.为了测定人体新陈代谢呼出气体CO2的体积分数,某学生课外小组设计了如图8-5的实验装置。

实验中用过量NaOH溶液吸收气体中的CO2,准确测量瓶Ⅰ中溶液吸收CO2后的增重及剩余气体的体积。

(实验时只用嘴吸气和呼气),请填空。

(1)图中瓶Ⅱ的作用是______。

(2)对实验装置尚有如下A、B、C、D四种建议,你认为合理的是(填代号)______。

[ ] A.在E处增加CaCl2干燥管B.在F处增加CaCl2干燥管C.在E和F两处增加CaCl2干燥管D.不必增加干燥管(3)将插入溶液的管子下端改成具有多孔的球泡(图中的Ⅲ),有利于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

(4)实验时先缓缓吸气,再缓缓呼气,反复若干次,得如下数据:瓶Ⅰ溶液增重ag,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为bL,该呼出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是(列出算式):______________。

(5)实验中若猛吸猛呼,会造成不安全后果,猛吸时会_________,猛呼时会______________。

9.磷化氢(PH3)是无色剧毒气体(沸点-89.7℃,其中含微量P2H4而易自燃。

其制取原理类似于实验室制氨气,现用图9-1装置制取PH3并验证其性质。

请回答:(1)用碘化磷(PH4I)和烧碱反应制取PH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实验开始时,先从分液漏斗中往盛有碘化磷的烧瓶A中加入过量乙醚(无色液体,沸点34.5℃,微溶于水,不与Fe2(SO4)3反应),微热数分钟后再从分液漏斗中向烧瓶里加入一定量的浓NaOH溶液继续加热。

在B处用电热器控制温度在300℃左右,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①用水冷却的C中有白色蜡状固体生成。

②D试管中Fe2(SO4)3溶液的颜色由棕黄色变成淡绿色,同时也有白色蜡状物生成。

③E处点燃尾气,呈淡蓝色火焰。

则:C中的白色蜡状固体是(填分子式)______,能说明PH3具有______性质。

试管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说明PH3具有______性。

(3)实验时E处尾气须点燃,原因是______。

(4)实验开始时,先向烧瓶中加入乙醚并微热,其目的是______。

(5)D中液面上有少量乙醚层,出现的原因是______10.今要以六水合氯化镁(MgCl2·6H2O)为原料制备无水氯化镁。

已知:MgCl2·6H2O晶体在空气中加热时,会释放出部分结晶水,同时生成Mg(OH)Cl 或MgO,在干燥的HCl气流中加热制得无水MgCl2。

可选用的药品为:MgCl2·6H2O 晶体,NaCl(固),KClO3(固),MnO2,浓H2SO4,浓盐酸,NaOH溶液。

仪器装置见图10-2:(1)组装HCl气体发生器时,应选用的装置是(填写编号)______,反应方程式是______。

(2)若气体流向是从左向右,则上述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填写数字):______。

(3)各装置中应放的药品是:A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__。

(4)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