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 十几减9 教学反思 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一年级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1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比较容易枯燥,本课的内容主要是结合小猴卖桃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提出十几减9的问题,并通过操作、思考和交流,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学生若理解和掌握了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学习后面的十几减8、7等内容就比较轻松了。
因此,这部分内容既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能否掌握好本单元知识的关键。
在课的开始我通过一些小练习来复习了上学期的知识。
如: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多少?1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等。
通过开火车的方式巩固20以内的加法。
在这部分,我做了一个小小的设计,9+1、9+2、9+3、9+4、9+5、9+6、9+7、9+8、9+9、9+10,让学生开火车报得数。
学生很快感受到算式的变化,并且回忆起得数的个位上数比加号后面的数少1。
既可以让学生熟悉9加几,又能够为接下来教学想加算减埋下伏笔。
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图意,自己描述图意并列出算式13—9,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计算,并记录过程。
学生在经过无从下手,到有了一定的思路过程中,我给予了提示:想一想,上学期我们在学习10以内减法的时候,是怎么进行思考的。
(学生很自然的想到了“想加做减”,以及“运用分合”拆数的方法。
并且我给每个学生都准备了小棒,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有一定的依靠。
渐渐的,学生的思路打开了,不仅计算出了答案,还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交流算法过程:有学生提出10—9=1,3+1=4;13—3=10,10—6=4;不少学生都能想9+4=13,所以13—9=4。
但书中出现的一个一个减,没有一个孩子说出,说明孩子在自己内心就开始选择优化方法。
当我在大屏幕展示这种方法的时候,学生异口同声的说太麻烦了。
学生多数选择想加算减的简便方法。
在本课的教学目标中,只要求学生能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并没有上升到找规律的环节。
但我认为,找到规律,对于学生的计算是很有帮助的。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十几减9》教学反思

一、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一开始就引入了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宠物小精灵作为学习伙伴。
通过小精灵请学生做凑十的拍手游戏,抢答十几的组成,为学生自主探索十几减9的多种算法做了知识、能力、心理上的准备。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又通过小精灵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元宵节游园会,让学生从这些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计算。
创设这样的情境,一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是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顺利的引入新课。
三、讨论交流探究算法。
由于很多学生都已经会算十几减九,因此我提出这样的要求:四人小组任选一道题来研究一下你们是怎样算的。
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内部讲述自己的计算方法,然后再让每组派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
并通过还有不同的算法吗?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为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
同时学生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破十法的算理,我还给学生留出了动手摆小棒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去感知,去理解。
四、巩固算法,强化训练。
在上一阶段学习成功的基础,教师提出:十几减9的算式除这几道还有吗?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去算你喜欢的算式,并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再通过摘小精灵算式进行十几减9的强化训练。
这是一个进一步巩固知识和熟练掌握技能的过程。
让学生自己选择算式,将游戏形式引入课堂,一方面让较落后的学生也有机会说我能行,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激发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发散思维,培养创新。
算法形成后,让学生走迷宫为皮卡丘找回家的路,我设计了一系列的算式,如□-9=□,填法多种,目的是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营造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
最后再通过让学生寻找十几减9的秘密,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这次教学反思主要针对《十几减九》这个题目的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
首先,我认为在这次教学中,我对于教学目标的明确度还有待提高。
虽然题目很简单,是一个小学生都能轻易完成的计算题,但是我没有明确告诉学生这次教学的目标是什么,只是单纯地布置了这个作业。
作为教师,我应该在课堂上明确告诉学生,这次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进行十几减九的计算,让学生知道他们将会学到什么。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我在这次教学中没有采用足够的多元化教学方法。
我只是简单地布置了练习题,没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应用场景,也没有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应用这个计算方法。
下次,我可以通过故事讲解、问题引导等方式,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计算过程中,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此外,我还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巩固和复习。
在这次教学中,我只是简单地布置了作业,但没有给予学生更多的巩固练习的机会。
下次,我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巩固练习,通过小组讨论、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这个计算方法。
最后,对于学生的个别差异,我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在这次教学中,我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差异,都是按照统一的方式进行教学。
下次,我可以尝试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能力水平,设置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辅导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总的来说,《十几减九》这个教学内容的教学反思主要集中在教学目标的明确度、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学生巩固复习和个别差异等方面。
通过反思和总结,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做得更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成长空间。
继续写相关内容:在教学目标的明确度上,我意识到我在这次教学中没有充分说明学生要掌握的具体技能和应用能力。
仅仅布置作业不能保证学生真正理解题目中蕴含的意义和解题思路。
下次,我会在教学开始前,明确告诉学生要通过这次教学掌握的基本技能是如何进行十几减九的计算,同时提醒学生要注意进位和借位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的要求。
十几减9教学反思

十几减9教学反思
在进行十几减9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以下是我的教学反思:
1. 没有说明清楚题目意思:在教学开始时,我没有明确说明十几减9的具体意义和操
作步骤,导致学生可能对题目有一定的困惑。
下次我应该在开始时给学生一个明确的
问题定义。
2. 缺乏具体的算术步骤讲解:在解题过程中,我没有详细地展示十几减9的具体计算
方法和步骤,而是直接给出了答案。
这样做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个运算规则。
下
次我要确保清晰地呈现出计算过程,以帮助学生理解。
3. 缺乏实例的训练练习:教学过程中,我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机会进行实例练习,让他
们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和计算。
这样做无法真正强化他们对十几减9的掌握。
下次我会
增加更多的实例练习,让学生积极参与。
4. 缺乏巩固和总结环节:在教学结束时,我没有给学生一个巩固的机会,也没有进行
相关的总结和复习。
这对于学生的知识巩固和记忆效果不利。
下次我会留出时间进行
系统的巩固和总结,让学生形成对这个知识点的深刻理解。
通过对教学中的不足进行反思和总结,我将在下次的教学中加以改进,以提高学生对
十几减9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平泉县XX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一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十几减9》教学反思 苏教版

《十几减9》教学反思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在设计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激发兴趣,复习铺垫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一开始先复习了10的组成,但是通过复习发现,有些孩子已经忘得差不多了,通过进行抢答十几的组成和开火车口算,为学生自主探索十几减9的多种算法做了知识、能力、心理上的准备。
2.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游园会,让学生从这些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计算,观察这些算式的特点,引出课题。
创设这样的情境,一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是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顺利的引入新课。
3.讨论交流探究算法由于很多学生都已经会算十几减九,因此我提出这样的要求:“四人小组任选一道题来研究一下你们是怎样算的。
”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内部讲述自己的计算方法,然后再让每组派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
并通过“还有不同的算法吗?”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为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
同时学生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
4.巩固算法,强化训练在上一阶段学习成功的基础,我提出:“十几减9的算式除这几道还有吗?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去算你喜欢的算式,并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让学生自己选择算式,一方面让较落后的学生也有机会说我能行,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激发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发散思维,培养创新通过让学生寻找十几减9的秘密,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通过观看课堂实录发现了本节课的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1、部分学生对于上学期学的部分内容有所遗忘,如10的组成就说不完整,20以内的加法及不退位的减法计算速度较慢,根据图形信息提出问题叙述不完整等等,这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13篇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13篇《十几减九》教学反思13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十几减九》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1我在教学十几减9这节课时,一开始,通过复习20以内的加法口算,后面的想加算减做了铺垫。
一开始,同学们通过观察主题图,能够很快找出数学信息并列出算式15-9,当我问到15-9等于多少时,大部分学生立刻说出是等于6。
当我再问:你是怎么算15-9时,学生似乎不知道从何下手去思考。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我让学生用学具来摆一摆,想一想,再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算法,相互启发,激活思维。
实现算法多样化也就水到渠成了。
这节课还有一种“破十减”需要学生掌握,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我在上课之前想了很多种方法,最后选择创设情景的方法,我希望通过摆圆片,让学生领悟到“破十减”法的过程。
给学生一些引导,让回答的学生一点一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最后再向大家介绍了此方法的名称。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它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因此学好它非常重要,但计算课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特别是一年级小朋友。
基于这一思考,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具体情境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是极为重要的,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设计这个有趣而熟悉的游园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知的学习,并贯穿全课,使乏味的运算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喜欢的活动联成一体。
通过解决“还有几个气球?”“还有几个没套中?”等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不只写在纸上的算式,而是蕴藏在生活中的一个个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在低年级教学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9教学反思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9教学反思苏教版第一篇: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9 教学反思苏教版十几减9 今天是开学第一节新授课,在上课前我仔细阅读了教材,心中也有一些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了一些估计以及对策。
本节课是“十几减9”,是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
我在上课前前一天还好好复习了加法。
并且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还特意创设了一个情景。
导入:“小兔豆豆”今天过生日,小猴想买生日礼物,于是,来到了市场——共有13个桃子,想买9个。
讨论:你想到了什么?得出算式:13-9。
然后让学生主动探究,用小圆片代替桃子摆一摆,说一说,怎样计算13-9。
看谁的想法多。
方法1:一个一个地减。
(全班有15个学生用这一种方法)方法2:先从10里面去掉9,再把剩下的1和3合起来是4。
(有五个学生)方法3:想加算减。
(因为9+4=13,所以13-9=4)(寥寥无几)为了在课上突出“算法多样化”,且得出各种方法,我充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再进行归纳,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
反思:1.学生分析:小学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差,有意注意时间短,学习动机非常具体、直接、他们只对数学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而对数学内容的兴趣不是很明显。
在这一课学习前,他们已经在各种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经历了20以内进位加法的学习,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经历了在具体情境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的积极体验。
这一阶段的学生更乐于在动口、动手、动脑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学习。
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演示,富于挑战与竞争的游戏、评比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与愿望。
2.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在计算教学中积极提倡算法多样化。
学习科学告诉我们:学生的自学过程,主要是探索过程。
主体教育理论向人们揭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习主体的重新构建(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与发展的过程,其条件是学习主体有效度的参与。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

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讲到xx水果店里的桃子可xx了,你看(挂图出示)xx蹦蹦跳跳跑来了,它对xx说:“我买9个”。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
应怎样计算呢?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先独立完成,再同伴交流。
(3)全班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算式的含义以及计算的方法。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计算的方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你能帮小蚂蚁算一算吗?指导书写格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挂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引导:今天,动物园里的小动物门在举行游艺会,小朋友,你们想去看吗?那,我们出发吧!
二、过关游戏。
1、第一关:智力大考盘 xx忘了5+8 14-6 该怎样算,你们能帮助它吗?
交流不同的思维过程及方法。完成练习三第1题。
2、第二关:方法xx。
小兔在计算7+6和12-5,它找到了不同的方法,你能找到几种?
你想怎样计算呢?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5个怎样减去8个?
2、实物操作。
讲述:如果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5-5=10 10-3=7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本次教学的主题是“十几减九”,目标是教授学生理解和掌握十几减九的运算方法和技巧。
下面我将对这次教学进行一些反思和总结。
首先,这次教学中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通过展示数字图形和运算示意图等来帮助学生理解十几减九的概念。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
其次,在引入新知识时,我通过提出问题和启发学生思考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我让学生自己思考是否可以将减法转化为加法来计算。
这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在教学设计方面,我没有提供足够多的实际例子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操作。
这导致了部分学生无法完全理解和掌握十几减九的运算规则。
其次,在讲解过程中,我没有注重巩固学生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这导致了一些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常见的错误,如计算错误或忘记借位。
为了改进这种情况,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我可以引入更多的实际例子,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十几减九的理解。
其次,在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后,可以设计一些巩固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和强化所学的知识和技巧。
最后,我可以提供一些常见错误的解决方法,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总的来说,这次教学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是也有一些值得肯定的地方。
通过自我反思和总结,我相信可以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加注重细节和巩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继续写:此外,我在本次教学中还采用了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合作解决一些例题和练习题。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和讨论,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十几减九的运算方法。
并且,小组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然而,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十几减9》教学反思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十几减9?教学反思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先由小猴卖桃子引出问题13-9=?接着教材中出现了四种算法:一是用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减;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三是用也是先把13分成10和3,先减去3,再接着减去6,;四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 13,13减9就等于几。
教学十几减9时,学生根据情境列出13-9=4这一算式后,我问大家是怎么想的。
学生们有的说是根据9+4=13来想的。
有的学生说13-9,先用 10-9=1,1+3=4。
但是这样说的学生只是个别孩子,很多孩子不敢说。
课堂气氛很沉闷。
课后再三反思:首先,自己对教材挖掘的不够深。
对于这四种方法中的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认识的不够。
课堂上我只是一味地去追问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而无视了对其中这两种方法的强化。
导致了只有少数孩子甚至连一种方法都说不清楚。
因为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教材,所以不知道要重点强调哪种方法。
但是看了不少老师对这节课的教学反思,我发现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还是要重点强化的。
其次,课堂上给孩子探究的时间不够,老师没有给予一定的指导。
在出示13-9后,我要求同桌互相摆一摆学具,看看如何计算13-9。
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孩子知道得数,但是不知道怎么摆小棒。
而我也没有给孩子一些指导,只是要求孩子同桌互相说说。
看了局部孩子说不出来,也就急着请其他孩子说说自己的算法,这样就导致一些根底差得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去考虑。
其实外表上看起来好似是孩子在自主探究,但是学生遇到困难时并没有给予帮助,这样的自主学习的效果甚微。
最后,课堂上未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请学生发言时,出现了学生和我一问一答的形式,只是这个孩子在和我交流,我倒是听懂了他的算法,而其他学生似乎对他的发言不感兴趣。
甚至有的孩子,请了两三个孩子发言后,他仍然不知道别人说的是什么。
导致这样的情况,还是没有激起局部孩子的学习情趣,导致了课堂效率低下。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和教材分析《十几减九》是一篇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生活化问题,主要涉及数的减法运算。
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一年级就开始学习数的加减法知识,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此篇文章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深他们对减法运算的理解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减法运算的概念和意义;(2)通过实际问题进行减法运算;(3)能够解答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教师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2)运用情景化教学材料,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5分钟)为了提高学生对减法运算的兴趣和理解,我首先创设了一个情境:一个小朋友拿了十个糖果,但是他吃了九个,剩下几个糖果呢?通过这个情境,我引出了减法运算的问题。
2. 引导学生提问和思考(10分钟)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能动性,我从学生关心的问题出发,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如果已经有十几个数,减去九,还剩下几个数呢?”这样,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不同的问题,启发他们思考减法的特点和规律。
3. 情境化教学实践(20分钟)我设计了一组情境化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和思考:(1)小丽待会儿要去买水果,她手里有15块钱,买了指定的水果每个1块钱,她买了几个水果后还剩下几块钱?(2)小明最开始有20颗石子,他拿走了指定的石子后,还剩下几颗石子?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通过数的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体现减法的应用和意义,并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15分钟)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
每组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讨论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分享和总结(10分钟)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我请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分享他们组内的讨论结果和解答方法。
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

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反思文章,期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挂念!1、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时充分敬重同学的思维活动,鼓舞同学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在新课标指引下,我在课上充分敬重同学,不但让同学独立尝试、探究,沟通,充分确定同学的合理算法,而且还允许同学选择自己宠爱的算法,因此课堂上同学思维活跃,畅所欲言,这堂课中同学的共性化得到了较实在的体现。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同学把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对于后边“十几减几”退位减法的.教学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为“十几减几”退位减法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基于这一理念,我实行了让同学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沟通的方式,使同学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宠爱的算法。
课堂上同学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如:在计算“13-9”时,同学的计算方法有(1)“想加算减”法,由于4+9=13,所以13-9=4。
(2)“破十法”:13可以分成10和3,10-9=1,1+3=4。
(3)“连减法”,由于上个学期学过十几减几等于10的算式,所以把9分成3和6,13-3=10,10-6=4。
(4)也可以用13-10=3,由于减数多减了1,所以差要再加1,3+1=4,所以13-9=4。
当然有部分同学是通过数数数出来的。
在比较各自方法的优劣上,引导同学总结出“想加算减”法的简便,实现计算方法的最优化。
在同学把握了计算方法后,我让同学把全部“十几减9”的算式都整理排列出来,然后让他们发觉探讨这些算式有什么规律,同学除了发觉减数都是9,被减数一个比一个多1,差一个比一个多1,还发觉了“差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这一规律,最终我让同学依据这一规律进行了计算练习,同学的计算速度得到了提高。
当然部分同学简洁把“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和“几加9”的进位加法规律混淆,因此应多加练习,加深巩固,让同学加深理解,以达到娴熟、正确地进行计算。
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九的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九的教学反思
1、虽然在教学中我能使用摆小棒和小组合作讨论等教学方法,但感觉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的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在探讨15-9的计算方法时,我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估计不足,以致于没有出现预期的算法多样化,只出现了一种方法。
而我没有及时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思路,一味地追问还有没有别的方法。
这时,不难看出我焦急的情绪无意中感染、影响了学生。
以致于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不愿说。
其实,从课后了解的情况来看,并不是都不会。
有的学生确实不会,有的学生不敢说,有的学生是不能正确地表述。
如果我能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就会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敢于争辩了。
3、当学生的探究活动出现困惑时,我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索,而是急着给学生提供帮助,以得到正确的答案为目的。
但是如果无视学生遇到的困难,一味地让学生自主探究,浪费宝贵的时间不说,也不利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积极情感地培养。
所以这也是一个难以把握的问题。
由于此内容很多学生在学前班时就已经学过,可是方法却没有很好的掌握,有的甚至在用手指计算。
但在我教完学生这一节课之后,我发现了很多学生还是不喜
欢用课上所教方法,仍然在用手指计算。
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呀!。
十几减9教学反思

十几减9教学反思十几减9教学反思1十几减9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课教学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在设计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一开始就引入了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宠物小精灵作为学习伙伴。
通过小精灵请学生做凑十的拍手游戏,抢答十几的组成,为学生自主探索十几减9的多种算法做了知识、能力、心理上的准备。
2、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又通过小精灵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元宵节游园会,让学生从这些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计算。
创设这样的情境,一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是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顺利的引入新课。
3、讨论交流探究算法。
由于很多学生都已经会算十几减九,因此我提出这样的要求:“四人小组任选一道题来研究一下你们是怎样算的。
”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内部讲述自己的计算方法,然后再让每组派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
并通过“还有不同的算法吗?”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为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
同时学生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破十法”的算理,我还给学生留出了动手摆小棒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去感知,去理解。
4、巩固算法,强化训练。
在上一阶段学习成功的基础,教师提出:“十几减9的算式除这几道还有吗?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去算你喜欢的算式,并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再通过摘小精灵算式进行十几减9的强化训练。
这是一个进一步巩固知识和熟练掌握技能的过程。
让学生自己选择算式,将游戏形式引入课堂,一方面让较落后的学生也有机会说我能行,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激发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几减9
今天是开学第一节新授课,在上课前我仔细阅读了教材,心中也有一些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了一些估计以及对策。
本节课是“十几减9”,是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
我在上课前前一天还好好复习了加法。
并且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还特意创设了一个情景。
导入:“小兔豆豆”今天过生日,小猴想买生日礼物,于是,来到了市场——共有13个桃子,想买9个。
讨论:你想到了什么?得出算式:13-9。
然后让学生主动探究,用小圆片代替桃子摆一摆,说一说,怎样计算13-9。
看谁的想法多。
方法1:一个一个地减。
(全班有15个学生用这一种方法)方法2:先从10里面去掉9,再把剩下的1和3合起来是4。
(有五个学生)方法3:想加算减。
(因为9+4=13,所以13-9=4)(寥寥无几)为了在课上突出“算法多样化”,且得出各种方法,我充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再进行归纳,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
反思:
1.学生分析:小学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差,有意注意时间短,学习动机非常具体、直接、他们只对数学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而对数学内容的兴趣不是很明显。
在这一课学习前,他们已经在各种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经历了20以内进位加法的学习,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经历了在具体情境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的积极体验。
这一阶段的学生更乐于在动口、动手、动脑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学习。
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演示,富于挑战与竞争的游戏、评比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与愿望。
2.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在计算教学中积极提倡算法多样化。
学习科学告诉我们:学生的自学过程,主要是探索过程。
主体教育理论向人们揭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习主体的重新构建(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与发展的过程,其条件是学习主体有效度的参与。
由此我们不难认识:学生参与的本质是主动探索。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十几减9”的算法教学。
所以在例题教学时,我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思考、讨论的基础的上,同时提出了多角度思考的要求,学生在交流汇报中,逐步明确,计算“十几减9”可以有不同的算法,只要学会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去分析和思考。
结果课堂上出现了争抢介绍自己方法的局面。
3.设计游戏,解决难点游戏《抢椅子》,提出并解决游戏中的数学问题。
但在这热闹的后面,却有一些我们老师看不见的问题,课堂热闹了,学生活跃了,但当我们真正做题时,差生出现了,课堂上的方法太多,学生无从下手了。
这么多方法我用哪一种呢?所以我现在采取的方法是:课上民主,搞素质教育,课后补差,搞应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