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点亮生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智慧点亮生命

——“全国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启示与反思

在深圳培训的日子里,日日仰望名师的身影,也日日为他们或智慧、或理性、或张扬、或内蕴的光芒所笼罩与淹没。

康德说过:“这世上惟有两样东西能使我们感到深深的震憾,一是头顶灿烂的星空,二是内心崇高的法则。”这些名师们的思想之光就在我们触手可及的地方交相辉映又相互激荡,织构成一方璀璨的星幕与天空,我们就在这光芒中扬起脸来,遵循着名师的指引去反思与冥想,而当这光芒倾泻至我们的心田为我们点燃一盏盏心灯时,我们的内心则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澄澈与明净,我想这应该是外出培训赋予我们的最大收获和终极意义吧!

感谢给予我此次受训机会的领导,也感谢我聆听到的所有智慧的声音!

一、深处的美——教书的智慧

从花朵的深处

走出果实来

从种子的深处

走出大树来

从石头的深处

抱出一头狮子来

我的同事王志梅在去年岁末的一次读书心得交流中曾这样说过:“反观我们当下的教育,尽管充满着令人眩目的各种成就,但繁华之中难以掩盖内在精神的贫困。我们这个时代有太多‘内心空洞的表演’,我们也早已习惯于生活在表演与观看表演之中。这种空洞是难以用忙碌来填补的,我们的‘忙’许多时候还在加重这种空洞。”一个月来,关于这番话的记忆在我脑海中轰然作响,让我无以遁形!

怎样才能不“空洞”?怎样才能“忙“的有价值?这一次深圳之行让幸运的我从名师身上找到了一部分答案。

1、关于“绿色语文”

面对“灰色作文”中“假话、大话、空话、套话”泛滥的“空洞”,有一位

真的勇士振臂高呼:“再也不能那样活!”他就是“绿色语文”的创始人赵谦翔老师。

他这样评价自己:年长(62岁)、名师(马太效应)、晚熟(42岁出名);他这样定义“绿色”:一是指纯天然的,二是指可持续发展的,而语文的所谓“纯天然”,是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做人与作文一体为“绿色”;他这样创新课程:古典诗文鉴赏课、现代文学精品课、班会感悟课加“东方时空”课!他这样扩展研究性学习:学生鉴赏加教师总结!

于是在他“经常、精炼、精彩”的作文讲评中,我们醉了;在他学生的“看我辈,笑孙郎”的“一言心得”中,我们醉了;在学生诗作“推轩清风至,檐下燕子鸣。探身欲抚画,我已入画魂”的意境中,我们沉沉地醉了!

2、关于“生本教育”

这几年“本”这个字在我们教育人视野中出现得格外频繁,从我们耳熟能详、广泛参与的校本课程开发到校本培训,从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再到郭思乐教授倡导的“生本教育”,在追本溯源的过程中,我们是否离“本”越来越近?

郭教授现场画了一棵根深叶茂的树来比喻“生本教育”的理论模式,他认为教学的真谛就在于寻找“根本”、打牢基础,做到“简单”“开放”,而“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激扬生命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我认同他的理论,同时对自身的能力产生了深深地质疑:我是否能准确地找到教学的“根本”?我是否对学生自身的动力有充分的认识?我是否真正了解生命本身的内在力量所在?我是否能把握住“教”与“学”之间的平衡点从而把“教”转化为“学”?

“生本教育”于我而言,的确是“任重而道远”!

3、关于“课堂磁场与学科印象”

唐建新老师在培训前自嘲:“对比他人理论上的‘阳春白雪’,我的讲座只能算是‘下里巴人’!”然而就是在这场讲座中,我汲取了最多的养分!我在倾听,也不断地在与自己今年承担的小课题《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的探究》进行对比和验证,眼前则仿佛不断地在开启一道又一道门,真可谓“于我心有戚戚焉”!

在这里简单重温那些闪光的智慧:

课堂教学的理想标准:

(1)当堂教新奇

零起点不主张预习

教学的自信包学生会

方法多样卓有成效

(2)当堂会有效

效果佳教学的智慧

分解点拨辅导反馈

(此时我找到了针对操作能力差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关键点:1、训练非常具体;2、给予合适的台阶)

(3)享成功有趣

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感受到自己的潜力

(4)轻负担不累

课内辛苦全能巩固

课外拥有学习兴趣

营造课堂教学磁场的途径

(1)追求(实在)

课堂教学要实在实惠

(2)准备(充分)

教材烂熟于胸忌讳肤浅

内容深入浅出忌讳生硬

价值定位准确忌讳牵强

(3)任务(具体)

明确集中贪多嚼不烂

直奔主题不故作玄虚

适度拓展不喧宾夺主

(4)实施(可靠)

信赖与期待情感眼神

激发与调控方式节奏

强化与突破重点难点

(重点指主要要解决的问题;难点指从学生角度难以理解的内容)

(5)评价(发展)

学生的情绪习惯认知技能

课堂的氛围饱满生动高效

不时观察润物无声

及时调整减少遗憾

时时表扬强化效果

最为打动我的还是唐老师的结束语:“珍惜每一细小进步,积累每一微弱成果。”没有豪言壮语,也并非激情澎湃,就那么平淡真实而从容地道尽了填补内心空洞与击退职业倦怠的奥妙所在。

是啊,学会珍惜,珍惜自己、珍惜学科教师、珍惜每一位学生,珍惜成功与失败,珍惜努力与尝试,珍惜感悟与分享,珍惜缘聚与缘散,生活就在珍惜中变得简单而美好!

是啊,学会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日积月累中,我们终会等来破茧成蝶的一天!我们决不仅仅满足于成为良师,在我们中间完全可以产生名师乃至大师!

4、关于“语文味”

多少年来,打开《读者》,总喜欢先翻到“言论”栏目那一页,喜欢那种一针见血,喜欢那种酣畅淋漓!于我而言,“语文味”创始人程少堂的讲座更象是个人言论的一种宣泄与释放,痛快则痛快矣,还要我们以理性的态度去审视与思考。

※教学既要高品位,又要多品味。

程少堂自己就品出了“语文味”。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一种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中,主要通过语言品位、情感激发和意理阐发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

※教学要大气,不要小气。宁要大气下的不完美,不要小气下的精雕细刻。

他把自己的课比作草书型的课,这种课大写意、冲击力大、难以模仿。

值得一提的事,会后我荣幸地得到了程老师的赠书《语文味》,当晚和舍友共同品读了部分章节与课例,感受了其教学风格的张扬与自由,虽然感觉教学脉络不甚清晰,但从课堂实录中看师生互享的热烈氛围已然形成,这可能就是程老师推崇的写意风格与草书“流派”吧。

※教师有境界,教的课才有境界。境界和人的心灵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