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答案第八章电子教案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完整版(汪小兰第四版)之欧阳学创编
g.3-甲基戊烷3-methylpentane h.2-甲基-5-乙基庚烷5-ethyl-2-methylheptane
2.3下列各结构式共代表几种化合物?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答案:a=b=d=e为2,3,5-三甲基己烷c=f为2,3,4,5-四甲基己烷
时间:2021.03.03
创作:欧阳学
第一章
1.1扼要归纳典型的以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与以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答案:
离子键化合物
共价键化合物
熔沸点
高
低
溶解度
溶于强极性溶剂
溶于弱或非极性溶剂
硬度
高
低
1.2 NaCl与KBr各1mol溶于水中所得的溶液与NaBr及KCl各1mol溶于水中所得溶液是否相同?如将CH4及CCl4各1mol混在一起,与CHCl3及CH3Cl各1mol的混合物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案:
1) 1-戊烯2) (E)-2-戊烯3) (Z)-2-戊烯4) 2-甲基-1-丁烯
5) 2-甲基-2-丁烯6) 3-甲基-1-丁烯
另一种答案:
1-戊烯(正戊烯)1-Pentene
(Z)-2-戊烯(Z)-2-Pentene别名:顺式-2-戊烯
(E)-2-戊烯(E)-2-Pentene别名:反式-2-戊烯
答案:
a.2-乙基-1-丁烯2-ethyl-1-butene b.2-丙基-1-己烯2-propyl-1-hexene
c.3,5-二甲基-3-庚烯3,5-dimethyl-3-heptene
d.2,5-二甲基-2-己烯2,5-dimethyl-2-hexene
大学有机化学教案
大学有机化学教案第一章:有机化学导论1.1 有机化学的概念与发展历史1.2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与分类1.3 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与实验技能1.4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与术语第二章:烷烃与卤代烃2.1 烷烃的结构与性质2.2 卤代烃的结构与性质2.3 烷烃与卤代烃的反应2.4 烷烃与卤代烃的制备方法第三章:烯烃与炔烃3.1 烯烃的结构与性质3.2 炔烃的结构与性质3.3 烯烃与炔烃的反应3.4 烯烃与炔烃的制备方法第四章:立体化学4.1 立体化学的基本概念4.2 手性碳原子与对映异构体4.3 立体化学的构型与构象4.4 立体化学的反应与合成第五章:醇、酚与醚5.1 醇的结构与性质5.2 酚的结构与性质5.3 醚的结构与性质5.4 醇、酚与醚的反应与合成第六章:羧酸与酮6.1 羧酸的结构与性质6.2 酮的结构与性质6.3 羧酸与酮的反应6.4 羧酸与酮的制备方法第七章:糖类与脂肪7.1 糖类的结构与分类7.2 糖的代谢与合成7.3 脂肪的结构与性质7.4 脂肪的代谢与合成第八章:氨基酸与蛋白质8.1 氨基酸的结构与分类8.2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8.3 氨基酸的合成与代谢8.4 蛋白质的制备与性质研究第九章:杂环化合物9.1 杂环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9.2 杂环化合物的性质与反应9.3 杂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9.4 杂环化合物在药物化学中的应用第十章:有机合成反应10.1 有机合成的策略与方法10.2 碳碳键的形成与断裂反应10.3 官能团转换与修饰反应10.4 有机合成反应的调控与应用第十一章:天然有机化合物11.1 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与分布11.2 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11.3 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11.4 天然有机化合物在药物与食品中的应用第十二章:有机金属化学12.1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12.2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反应与合成12.3 有机金属化合物在催化与材料科学中的应用12.4 有机金属化学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第十三章:有机光电材料13.1 有机光电材料的结构与性质13.2 有机光电材料的制备与表征13.3 有机光电材料在器件中的应用13.4 有机光电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第十四章:环境有机化学14.1 环境有机污染物的来源与迁移14.2 环境有机污染物的分析与检测14.3 环境有机污染物的处理与降解14.4 环境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与未来挑战第十五章:有机化学实验15.1 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与安全15.2 有机化合物的制备与表征实验15.3 有机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15.4 有机化学实验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与术语2. 烷烃、卤代烃、烯烃、炔烃的结构与性质3. 立体化学、醇、酚、醚的反应与合成4. 羧酸、酮、糖类、脂肪的结构与代谢5. 氨基酸、蛋白质的合成与功能6.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与反应7. 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结构与提取8.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结构、反应与应用9. 有机光电材料的结构、制备与器件应用10. 环境有机污染物的来源、分析与处理11. 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设计与评价难点:1. 立体化学中的手性碳原子与对映异构体2. 有机金属化学的结构与反应机理3. 有机光电材料的制备与器件制作4. 环境有机污染物的分析与处理技术5. 有机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操作与问题解决。
初中化学有机化学教案
初中化学有机化学教案第一章:有机化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有机化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分类。
3. 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教学内容:1. 有机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碳原子成键特点、有机化合物的多样性。
3. 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方法、理论方法。
4. 有机化学的应用领域:化工、医药、农业等。
教学活动:1. 引入有机化学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机化合物被称为“有机”。
2. 通过PPT展示有机化学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历史背景。
3. 讲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介绍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如实验方法、理论方法等。
5. 探讨有机化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
巩固练习:1. 简述有机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列举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3. 描述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
4. 举例说明有机化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烃类化合物教学目标:1. 了解烃类化合物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3. 了解烃类化合物的应用领域。
教学内容:1. 烃类化合物的定义和分类:烷烃、烯烃、炔烃。
2. 烷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碳原子成键特点、沸点、燃烧反应。
3. 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碳碳双键、碳碳三键、反应性。
4. 烃类化合物的应用领域:燃料、化工原料等。
教学活动:1. 引入烃类化合物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烃类化合物的基本特点。
2. 讲解烷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介绍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来掌握它们的特点。
4. 探讨烃类化合物的应用领域,让学生了解烃类化合物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巩固练习:1. 简述烃类化合物的概念和分类。
2. 列举烷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3. 描述烯烃和炔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4. 举例说明烃类化合物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醇类化合物教学目标:1. 了解醇类化合物的概念和分类。
【有机化学讲义】第八章 立体化学
山东理工大学教案第次课教学课型: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实践课□ 技能课□ 其它□主要教学内容(注明:* 重点 # 难点 ):第八章 立体化学§8-1 手性和对映体*§8-2 旋光性和比旋光度*§8-2 含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的对映异构*§8-4 构性表示法确定和标记*§8-5 含多个手法碳原子化合物的立体异构#§8-6 外消旋体的拆分(自学)§8-7 手性合成§8-8 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偏振光、旋光性、比旋光度。
2.掌握手性、对映性、非对映性,内消旋体、外消旋体和不对称性等概念。
3.掌握fischer投影的规则和使用,以及fischer投影式和Newman式,楔形式的转换。
4.掌握含有一个和二个手性碳原子的手性分子的R/S标记法。
5.理解对称元素和对称操作,识别指定结构的对称元素。
6.理解对映异构体理化性质差异及外消旋体的化学拆分原理。
7.了解构型的D、L标记法及手性在自然界的意义。
8.了解手性合成、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
9.能运用立体化学知识解释烯烃亲电加成反应历程。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必要的课堂讨论。
教学手段以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
讨论、思考题、作业:教材:1、①③⑤⑦;3;6、①②;9。
思考:7参考资料:1.邢其毅等,《基础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2.胡宏纹主编《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3.王积涛等《有机化学》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34(美)莫里森、博伊德编《有机化学》(第二版),复旦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教研室译,科学出版社,1993年。
第八章立体化学对映异构现象的发现早在十九世纪就发现许多天然的有机化合物如樟脑、酒石酸等晶体有旋光性,而且即使溶解成溶液仍具有旋光性,这说明它们的旋光性不仅与晶体有关,而且与分子结构有关。
1848年巴斯德(L.Pasteur)在研究酒石酸钠铵的晶体时发现,没有旋光性的酒石酸钠铵在一定条件下结晶时可生成外形不同的两种晶体,它们之间的关系相当于右手和左手的关系,外形相似,但不能互相重叠。
高占先有机化学第八章课后答案
第8章 卤代烃8-2 完成下列各反应式。
(CH 3)3CBr C 2H 5OH(CH 3)2C=CH 2+CH 3CH=CH 2HBr+O OCH 3CH 2CH 2CH 3CH 2CH 2CNNaCN(1)(2)(CH 3)2CHCH=CH 2Br +500℃(CH 3)2CCH=CH 2BrH 2O (CH 3)2C=CHCH 2Br+(CH 3)2CCH=CH 2OH(CH 3)2C=CHCH 2OH+(3)NaCNC 2H 5OH, △(4)(5)(6)ClCH=CHCH 2Cl CH 3+ClCH=CHCH 2OCCH 3OBrBrBrCNCH 2CHCH 3Br CH=CHCH 3CH 3Br2NH 3(l)CH 3NH 2CH 3NH 2+ClClNO 22△OHClNO 2ZnCl 2+CH 2ClMgCH 2MgClCH 2COOHClCH 2CHCH 2CH 2CH 3PhCH 2MgCl CH 3+PhCH 2CH 2CHCH 2CH 2CH 3CH3(7)(8)(9)(10)3RC CLi(11)RCCR'RC CCOOHRC CCH 2CH 2OHCHBr350%NaOH(aq)BrBr(12)8-3写出下列反应主要产物的构型式。
CC2H5CH3NaI+CC2H5CH3NaSCH3+(S N2)(S N2)(S N2)CH3ICH2(CH2)4CH3HH2OCH3HCH2(CH2)4CH3HOCBrBrCH2CH2CH3CCH2CH3H2CHCCH2CH2CH3(1)(2)(3)(4)3KOH253H3t-BuOKH3CPh PhHC6H5H3C HC6H5H BrC6H5H C6H5CH32525Br(H3C)2HCCH3(H3C)2HCCH3CH3H BrCH2CH3H BrHC2H5CH3H25Znt-BuOK(E2反式消除)(E2反式消除)(E2反式消除)(顺式消除)(E2反式消除,但很慢)(5)(6)(7)(8)(9)8-4比较下列每对亲核取代反应,哪一个更快,为什么?(1)B >A (亲核性C 2H 5O ->C 2H 5OH ) (2)A >B (烯丙型卤代烃活泼)(3)B >A (极性非质子溶剂有利于S N 2反应)(4)A >B (亲核性-SH >-OH ) (5)A >B (亲核性硫比氮强) (6)B >A (离去能力I ->Cl -)8-5 卤代烷与NaOH 在H 2O-C 2H 5OH 溶液中进行反应,指出哪些是S N 2机理的特点,哪些是S N 1机理的特点?(1)产物发生Walden 转化; S N 2 (2)增加溶剂的含水量反应明显加快; S N 1 (3)有重排反应产物; S N 1 (4)反应速率明显地与试剂的亲核性有关; S N 2 (5)反应速率与离去基的性质有关; S N 2和S N 1 (6)叔卤代烷反应速度大于仲卤代烷。
初三化学第八章教学案
第八、九章学习目标双向细目表第1课时什么是有机化合物【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性质,能从组成上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通过实验探究有机化合物的特点;2.了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特点;3.能用某些实验方法从组成上辨别有机物;4.知道食物中淀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是有机物。
【课前导学】1.人们把像葡萄糖这类含元素的化合物叫做,简称,如食品中的和;组成中不含碳的化合物一般叫做,如;但、和等少数含碳的化合物,由于它们的和跟无机化合物很相似,人们就将它们归入无机化合物。
2.填写物质的分类表,并各举一例:___________:()单质___________:()纯净物___________:()有机化合物:()物质______ 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 酸:_________碱:__________________ 盐:_________ 3.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物质:水、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矿物质(无机盐),其中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为无机化合物。
【课堂探索】一、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整理与归纳1】1.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是指含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一般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2.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多数含有氢元素,其次可能还含有氧、氮、氯、硫、磷等元素。
3.有些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等含碳的化合物(因它们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与无机物相似),仍属于无机化合物。
4.由于有机化合物在结构和组成上的特点,使其种类繁多,性质各异。
(1)碳原子之间的连接顺序和方式不同:直链状和环状,单键、双键、三键等。
注: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为。
(2)碳原子还能与其他元素的原子连接,如:CH3Cl,CH3Br等。
5.不同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相差很大。
第十六周有机化学教案第八章羧酸及其衍生物
教案(章、节备课)学时:4 章、节第八章羧酸及其衍生物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羧酸和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分类与命名;2.掌握羧酸的化学性质;3.掌握有机化合物酸性排序和影响酸性的因素;4.理解羧基上的各种亲核取代反应的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羧酸命名和化学性质,羧酸的结构对酸性的影响,羧酸衍生物的命名。
难点:羧酸的结构对酸性的影响,羧酸的脱羧反应,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教学进程(含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辅助手段)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0.1 羧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1学时)§羧酸的结构羧酸是分子中具有羧基的化合物,可以看作是烃的羧基衍生物。
它的通式为RCOOH。
羧酸中-COOH中是由-OH和C=O直接相连接而成,由于两基团在分子中的相互影响,而具有它自己特有的性质。
§分类:§命名:系统命名:是选取含羧基的碳原子在内的最长的碳链作为主链,根据主链上碳原子数目称为某酸.编号从羧基的碳原子开始用阿拉伯数字编号表明支链的位次,3,4-二甲基戊酸3-甲基- 2-丁烯酸羧酸常用希腊字母来标名位次,即与羧基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为α,其余位次 为β、γ…,距羧基最远的为ω位。
二元酸命名:选择包含两个羧基的最长碳链,叫某二酸但要注意三点:1. 系统命名与俗名的联系,如苯甲酸俗名为安息香酸。
2. 用希腊字母表示取代基位次的方法。
3. 含十个碳以上的直链酸命名时要加一个碳字。
§10.2.羧酸的物理性质(自学) 1.物态2.熔点 3.沸点比相应的醇的沸点高。
原因: 通过氢键形成二聚体。
4. 密度§ 10.3 羧酸的化学性质(2学时)COHO 形式上看羧基是由一个 和一个 组成实质上并非两者的简单组合OH C OC O H COHOC OH醛酮中醇中键长键长(甲酸)电子衍射实验证明0.122nm0.143nm0.1245nm 0.1312nm。
有机化学实验电子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电子教案篇一:有机化学实验电子教案有机化学实验电子教案—非化学专业学生使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训练学生运用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验证有机化学中所学的理论,培养学生正确选择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和鉴定的方法,以及分析^p ^p 和解决实验中所遇到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实事求是,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与良好的工作习惯的一个重要环节。
试验守则有机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学习有机化学必须做好有机化学实验。
为了保证试验的正常进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工作作风,要求学生必须遵守下列规则。
1. 试验前必须认真预习有关实验的全部内容,并做好预习笔记和安排。
通过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及实验的基本原理、步骤和有关的操作技术,熟悉实验所需的药品、仪器和装臵,了解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2. 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后方能开始实验。
3. 必须遵守实验室的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
实验中不大声说笑,不擅离实验岗位,不乱拿乱放,不将公物带出实验室,借用公物应自觉归还,损坏东西要如实登记,出了问题必须及时报告。
4. 试验进行中,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及时准确、实事求是地做好实验记录。
5. 遵从教师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指导,若有疑难问题或发生意外事故必须立即报请教师及时解决和处理。
6. 应自始至终注意实验室的整洁。
做到桌面、地面、水槽和仪器四净。
7. 公用仪器、药品和工具,应在指定地点使用,用完后立即归还原处并保持其整洁。
节约水、电和药品。
严格控制药品的规格和用量。
8. 实验完毕,必须及时做好后处理工作(包括清洗仪器、处理废物、检查安全等),将记录(合成实验要上交产品)交教师审阅。
待教师签字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9. 每次实验后,必须尽快地、认真地写出实验报告。
10.轮流值日,值日生负责整理公用仪器,打扫实验室卫生,清倒废物,并协助实验室工作人员检查和关好水、电及门窗。
有机化学理论课教案
有机化学理论课教案第一章:有机化学简介1.1 课程目标了解有机化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和重要性1.2 教学内容有机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特征(碳原子四价键、共轭作用、立体化学)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醇类、醚类、酮类、羧酸类等)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光谱分析、核磁共振、红外光谱、质谱等)有机化学在生活和科学中的应用1.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介绍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了解其结构和性质小组讨论:探讨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作业练习:完成相关习题,加深对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性质的理解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2.1 课程目标掌握烷烃和环烷烃的结构和性质理解烷烃和环烷烃的命名规则掌握烷烃和环烷烃的反应特点2.2 教学内容烷烃的结构和性质(碳原子四价键、饱和度、沸点等)烷烃的命名规则(系统命名法、习惯命名法)环烷烃的结构和性质(环状结构、环烷烃的命名)烷烃和环烷烃的反应特点(取代反应、消除反应、加成反应)2.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介绍烷烃和环烷烃的结构和性质实例分析:分析一些烷烃和环烷烃的实例,了解其命名和反应特点小组讨论:探讨烷烃和环烷烃的反应机理和应用领域作业练习:完成相关习题,加深对烷烃和环烷烃的理解第三章:烯烃和炔烃3.1 课程目标掌握烯烃和炔烃的结构和性质理解烯烃和炔烃的命名规则掌握烯烃和炔烃的反应特点3.2 教学内容烯烃的结构和性质(碳碳双键、不饱和度、沸点等)烯烃的命名规则(系统命名法、习惯命名法)炔烃的结构和性质(碳碳三键、不饱和度、沸点等)烯烃和炔烃的反应特点(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聚合反应)3.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介绍烯烃和炔烃的结构和性质实例分析:分析一些烯烃和炔烃的实例,了解其命名和反应特点小组讨论:探讨烯烃和炔烃的应用领域和反应机理作业练习:完成相关习题,加深对烯烃和炔烃的理解第四章:芳香烃4.1 课程目标掌握芳香烃的结构和性质理解芳香烃的命名规则掌握芳香烃的反应特点4.2 教学内容芳香烃的结构和性质(苯环、共轭作用、沸点等)芳香烃的命名规则(系统命名法、习惯命名法)芳香烃的反应特点(亲电取代反应、自由基取代反应、加成反应)4.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介绍芳香烃的结构和性质实例分析:分析一些芳香烃的实例,了解其命名和反应特点小组讨论:探讨芳香烃的应用领域和反应机理作业练习:完成相关习题,加深对芳香烃的理解第五章:醇类和醚类5.1 课程目标掌握醇类和醚类的结构和性质理解醇类和醚类的命名规则掌握醇类和醚类的反应特点5.2 教学内容醇类的结构和性质(羟基、氢键、沸点等)醇类的命名规则(系统命名法、习惯命名法)醚类的结构和性质(氧原子、沸点等)醇类和醚类的反应特点(取代反应、消除反应、氧化反应)5.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介绍醇类和醚类的结构和性质实例分析:第六章:酮类和羧酸类6.1 课程目标掌握酮类和羧酸类的结构和性质理解酮类和羧酸类的命名规则掌握酮类和羧酸类的反应特点6.2 教学内容酮类的结构和性质(羰基、氢键、沸点等)酮类的命名规则(系统命名法、习惯命名法)羧酸类的结构和性质(羧基、氢键、沸点等)酮类和羧酸类的反应特点(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缩合反应)6.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介绍酮类和羧酸类的结构和性质实例分析:分析一些酮类和羧酸类的实例,了解其命名和反应特点小组讨论:探讨酮类和羧酸类的应用领域和反应机理作业练习:完成相关习题,加深对酮类和羧酸类的理解第七章:胺类和卤代烃7.1 课程目标掌握胺类和卤代烃的结构和性质理解胺类和卤代烃的命名规则掌握胺类和卤代烃的反应特点7.2 教学内容胺类的结构和性质(氮原子、氢键、沸点等)胺类的命名规则(系统命名法、习惯命名法)卤代烃的结构和性质(卤素原子、氢键、沸点等)胺类和卤代烃的反应特点(取代反应、消除反应、亲核取代反应)7.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介绍胺类和卤代烃的结构和性质实例分析:分析一些胺类和卤代烃的实例,了解其命名和反应特点小组讨论:探讨胺类和卤代烃的应用领域和反应机理作业练习:完成相关习题,加深对胺类和卤代烃的理解第八章:碳水化合物8.1 课程目标掌握碳水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理解碳水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掌握碳水化合物的反应特点8.2 教学内容碳水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糖类、脂肪、蛋白质等)碳水化合物的命名规则(系统命名法、习惯命名法)碳水化合物的反应特点(水解反应、氧化反应、缩合反应)8.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介绍碳水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实例分析:分析一些碳水化合物的实例,了解其命名和反应特点小组讨论:探讨碳水化合物的应用领域和反应机理作业练习:完成相关习题,加深对碳水化合物的理解第九章:天然有机化合物9.1 课程目标掌握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理解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特点掌握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方法9.2 教学内容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植物激素、抗生素、生物碱等)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特点(萜类、甾类、酚类等)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方法(溶剂萃取、蒸馏、色谱法等)9.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介绍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实例,了解其分类和特点小组讨论:探讨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方法及其应用领域作业练习:完成相关习题,加深对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理解第十章:有机化学实验技能10.1 课程目标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操作理解有机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实验方法和技巧10.2 教学内容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操作(仪器的使用、溶液的配制、蒸馏等)有机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防火、防爆、防毒等)有机化学实验的实验方法和技巧(反应条件的控制、产物的提纯等)10.3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介绍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操作实验演示:进行有机化学实验的演示,展示实验方法和技巧小组讨论:探讨有机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重点和难点解析1. 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重点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和重要性。
九年级化学 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教案 沪教版
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一、学习目标:认识目标:认识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糖、淀粉、油脂、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能力目标:1、能够说出一些食物中的重要营养物质(如大米中含有淀粉,水果中含有维生素等)2、知道怎样判断食品中有无淀粉、葡萄糖。
3、了解蛋白质特性。
了解消毒的一些常识。
了解科学地摄入维生素。
4、了解误食重金属盐后的一些急救的措施。
情感目标:通过本章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营养摄入的重要性和科学性。
第一节什么是有机化合物教学方法:讲授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言]自然界中的物质有千百万种,正是这千百万种物质构成了洵丽多彩的世界,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使我们的生活有滋有味。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将会了解到:1、什么样的物质称为有机化合物;2、食品中含有哪些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对人类的生存与健康有何重要作用;3、淀粉、蛋白质等重要营养物质有哪些性质特点,人们怎样正确摄入这些营养物质。
[引入]在千百万种物质中,有机化合物质占绝大多数。
哪么,什么是有机化合物?它的组成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你已经知道什么?”){你已经知道什么?}葡萄糖、面粉、棉布在空气中会烧焦,煤油、石蜡等物质经点燃后有黑烟冒出。
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这些黑色物质是炭,说明这些物质中含有碳元素。
[引出概念,并板书]1、有机化合物:把葡萄糖这类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2、无机化合物:组成中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般叫做无机化合物。
说明:(1)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碳酸盐等极少数含碳化合物,由于它们的组成与性质与无机化合物很相似,归入无机化合物来研究。
(引导学生看书)(2)有机化合物的一些特性:大多数有机化合物都难溶于水,熔点低,受热易分解,容易燃烧,不易导电等。
(3)有机物除含有碳元素以外,还可能含有氢、氧、氮、磷、硫、氯等元素。
有机物分子中可能含有1个或若干个碳原子,碳原子间可以相互连接成链状或环状,碳原子还可以与其他元素的原子连接,碳原子的连接顺序和方式可以不同。
有机化学第8,9,10章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有机化学第8,9,10章部分习题参考答案第八章部分习题参考答案1、命名下列化合物(1)3-甲基戊烯-3-醇3-氯-1,2-环氧丁烷3-甲基-3-甲氧基戊烷 (4)3-甲基-4-硝基苯酚(5)2-甲氧基苯酚2,4-二羟基苯甲醇 -3,4-二甲基-3-己烯-2-醇3-甲基-2,4戊二醇 2-甲基-1,4环己二酮2、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1)OH(2)OH(3)CH2OHCH2OH(4)H3CCH3COHC2H5HOCH2CCH2OHO (5)C2H5(6)C2H5OCH2CHCH2O(7)OHBrCH2OCH2(8)CH2CHClOHC H2(9)Br(10)CHO2NNO2H3CCH3NO2OCl(11)O3、完成下列反应:(1)CH3H5C2CBrC2H5CH3H5C2CCHCH3(2)OH+C2H5I(3)OCH3COCH2(4)ClH3CCCHC2H5H3CCCH2C2H5CH3CH3(5)CH2OHCH2OH(6)CHCHCH3(7)H3CCH3CHOCHH3CCH3(8)CH3I+(CH3)2CHOH (9)CH2BrCH2MgBrCH2CH2OMgBrCH2(10)CH2CH2OHCH2O CH3CH2CCH3 (11)ONaCH3CH3IOCH3COOHOHCOOH+CH3I(12)BrCH2(13)OH(CH3)3CONa(CH3)3COCH2CH2CH34、下列各醇与卢卡斯试剂反应速率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哪个?(1)最慢:正丁醇;最快:烯丙醇(2) 最慢:2一苯基乙醇;最快:1-苯基乙醇9、比较下列各化合物的酸性,按它们的酸性高至低排列成序。
2,4,6-三硝基苯酚>2,4-二硝基苯酚>对硝基苯酚>对甲基苯酚>苯酚>水>乙醇 10、A:11、CH2OC2H5B:CH2OHC:C2H5IA:12、OHOCH3B:OHC:CH3I13、H3CH3CCHCH2OHH3CCHCH2BrH3CCHCH2DH3CCHCH3EBrH3CH3CCH CH3OHAH3CBH3CCH3C第九章部分习题参考答案1.命名下列化合物:(1)2,3-二甲基丁醛3-甲基-1-苯基-2-丁酮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 (4)2-甲基环己酮(5)1-苯基-1-丙酮(6) 4-甲基-3-戊烯醛 (7)苯乙酮缩胺脲(8)乙醛缩乙二醇2.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OCHCHCHOH3CCHCCH3CH2CH3OCClCH3OCOHHNOOOHHCCHCH2CH2CH2CHH3CH3CCNNHOC5.完成下列反应式:OHOHCH3CH2CH2CHCHCH2OHCH2CH3CH3CH2CH2CHCHCHOCH2CH3 NOHMnO2或Cr2O3 /吡啶CH3CH2CH2CHCCHOCH2CH3CH3CH2CH2CHCCH3CH2CH3CH3CH2CH2 CH2CHCH3CH2CH3HCOO- +OHH3CCCNCH2OHCHOH3CCHOHCH2CHOOH3CCCHOHC2H5CCH3CHOOCH3H3COCH3OMgBrOCH3CC2H5CHOCH3 OMgBrC6H5OHOH3CCCH3CHOCH2CCH3CH OHCH2CCH3CH3CH3CH3MgBrCCH3OMgBrCH3CH3COHCH37.按与HCN反应活性大小排列:(3)>(2)>(1)>(8)>(7)>(4)>(5)>(6) 8.O(A)CH3COCCH2CH2CHO或CH3CCH3CCH2CH2CCH3CH3CH3(B)9.CH3CCH2CH2COOHOH(A)CH3CH2CH2CHCHCH3OCH3CH3(B)CH3CH2CH2CHCCH3CH3(C)10CH3OC(D)CH3COOHOHOCH2CCH3.CH2CCH3CH2CHCH3CH2CH2CH3(A)(B)OCH3OCH3(C)OH(D)OH第十章部分习题参考答案1、命名下列化合物:(1) 3-苯基丁酸(β-苯基丁酸) (2)邻溴环己烷甲酸(2-溴环己烷甲酸) (3) 3-苯基丙烯酸(4)对氨基苯甲酸(5) 3-甲基-3-羟基戊二酸(6)2-乙酰基-3-苯基丙酸 (7) 邻羟基苯甲酸乙酯 (8)对乙氧基苯甲酰氯(9) 乙酸丙酸酐 (10)N,N-二甲基-2-甲基丙酰胺2.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5-甲基-1-萘甲酸水杨酸COOHCOOHα,γ-二氯-β-甲基戊酸顺-4-羟基环己烷羧酸ClH3CCH3ClCOOHOHCOOHCH3OH对苯二甲酰氯 N-甲基苯甲酰胺OCClOCNHCH3COCl(7)α-甲基丙烯酸甲酯;(8)三乙酸甘油酯CH2OOCCHCH2CCH3COOCH3333CHCOOCHCH2COOCH3.比较下列各组化合物的酸性:三氯乙酸>氯乙酸>乙酸>丙酸对氯苯甲酸>苯甲酸>对甲基苯甲酸>苯酚草酸>胡萝卜酸>蚁酸>安息香酸>醋酸>酪酸>石碳酸COOHOHCOOHCOOHCOOH>>OH>OH6.完成下列反应式,并写出各化合物的结构: (1) CH2CH2BrCH2CH2MgBr(A)CH2CH2COOH(B)(C)(2)OO(A)CH3COOH(E)(B)CH3CClOHCCH3CH2(C)CCH3(D)CH2MgBr( 3)OCH3COOHCH3COClCH3CH2CH2COOOCCH3(4)Cl2 / P(5)OCH2CCH3CHCH2COOCH2O2NCHCOClC2H5OCH2CCH3CHCH2CCH2COOCH2CCH3CHCH2COHOCH2CH2OCH3OCH3C lO(6)CH2COOHCH2COOHOHCH2CH3OHCH2CH2CH2CH2CCH2CH2O(7) CH3CH2CH2C (8)COOHOOCOCH3CH3(9)COONaOH(10)OCOHCOCH3OOCNH2COCH3ONaClO + NaOH9.CH3CH2CHCH2CH2OOCHCOOHSOCl2CH3CH2CHCH2CH2OOCHCOCl催化加氢(A)C2H5OHCH3CH2CHCH2CH2OOCHCOOC2H5CH3CH2CHCH2CH2CH3CH2CH2COOHCH2高温KMnO4CH3CH2CHCH2CH2OHCH2OHCH3CH2CHCOOHCOOHH2SO4(浓)(B)10.(A)CH3CHCOONHCH34(B)CH3CHCONH4CH3(C)CH3CHCOOHCH3O (D)CH3CHCH2OHCH3(E)CH3CHCH2CH3(F)CH3CCH3O11.OCH3COCHCH2(A)(B)CH2CHCOCH312.OHACH2CH2COOHBCHCHCOOH22COD第八章部分习题参考答案1、命名下列化合物(1)3-甲基戊烯-3-醇3-氯-1,2-环氧丁烷3-甲基-3-甲氧基戊烷 (4)3-甲基-4-硝基苯酚(5)2-甲氧基苯酚2,4-二羟基苯甲醇 -3,4-二甲基-3-己烯-2-醇3-甲基-2,4戊二醇 2-甲基-1,4环己二酮2、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1)OH(2)OH(3)CH2OHCH2OH(4)H3CCH3COHC2H5HOCH2CCH2OHO (5)C2H5(6)C2H5OCH2CHCH2O(7)OHBrCH2OCH2(8)CH2CHClOHCH2(9)Br(10)CHO2NNO2H3CCH3NO2OCl(11)O3、完成下列反应:(1)CH3H5C2CBrC2H5CH3H5C2CCHCH3(2)OH+C2H5I(3)OCH3COCH2(4)ClH3CCCHC2H5H3CCCH2C2H5CH3CH3(5)CH2OHCH2OH(6)CHCHCH3(7)H3CCH3CHOCHH3CCH3(8)CH3I+(CH3)2CHOH (9)CH2BrCH2MgBrCH2CH2OMgBrCH2(10)CH2CH2OHCH2O CH3CH2CCH3 (11)ONaCH3CH3IOCH3COOHOHCOOH+CH3I(12)BrCH2(13)OH(CH3)3CONa(CH3)3COCH2CH2CH34、下列各醇与卢卡斯试剂反应速率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哪个?(1)最慢:正丁醇;最快:烯丙醇(2) 最慢:2一苯基乙醇;最快:1-苯基乙醇9、比较下列各化合物的酸性,按它们的酸性高至低排列成序。
高等有机化学 教案 ylide负碳离子
高等有机化学教案ylide负碳离子第一章:Ylide负碳离子的基本概念1.1 Ylide负碳离子的定义解释Ylide负碳离子的概念强调其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中间体的作用1.2 Ylide负碳离子的结构与性质描述Ylide负碳离子的分子结构探讨其电子排布和稳定性分析其与碳正离子的区别与联系1.3 Ylide负碳离子的制备方法介绍实验室中常用的Ylide负碳离子制备方法探讨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第二章:Ylide负碳离子的反应性2.1 加成反应介绍Ylide负碳离子的加成反应特点分析不同类型的加成反应及其应用2.2 消除反应探讨Ylide负碳离子的消除反应机制描述不同类型的消除反应及其应用2.3 重排反应解释Ylide负碳离子的重排反应现象探讨不同类型的重排反应及其应用第三章:Ylide负碳离子的合成应用3.1 合成方法的选择分析不同Ylide负碳离子合成方法的适用性强调选择合适合成方法的重要性3.2 合成策略的设计介绍设计Ylide负碳离子合成策略的方法强调考虑反应条件、底物结构和产物的要求3.3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Ylide负碳离子合成应用案例强调实际应用中的关键因素和经验教训第四章:Ylide负碳离子的结构分析4.1 核磁共振谱分析介绍Ylide负碳离子核磁共振谱的特点分析不同Ylide负碳离子的核磁共振谱差异4.2 质谱分析解释Ylide负碳离子质谱分析的原理描述不同Ylide负碳离子的质谱特征4.3 红外光谱分析探讨Ylide负碳离子红外光谱的特点分析不同Ylide负碳离子的红外光谱差异第五章:Ylide负碳离子的实验技术5.1 实验操作技巧介绍实验室中进行Ylide负碳离子反应的操作技巧强调安全操作和实验注意事项5.2 实验设备与仪器描述实验室中常用的Ylide负碳离子反应设备与仪器解释各种设备与仪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5.3 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介绍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强调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重要性第六章:Ylide负碳离子的立体化学6.1 立体化学的基本概念解释立体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强调Ylide负碳离子在立体化学中的重要性6.2 Ylide负碳离子的立体化学控制探讨Ylide负碳离子的立体化学控制方法分析不同立体化学控制方法的适用性和效果6.3 立体化学在Ylide负碳离子反应中的应用介绍立体化学在Ylide负碳离子反应中的应用实例强调立体化学在合成中的应用和意义第七章:Ylide负碳离子的生物活性与应用7.1 Ylide负碳离子的生物活性研究探讨Ylide负碳离子在生物体内的活性及其作用机制分析不同Ylide负碳离子的生物活性差异7.2 Ylide负碳离子的药物应用介绍Ylide负碳离子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实例强调其在药物研发中的重要性和潜力7.3 Ylide负碳离子的其他应用探讨Ylide负碳离子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实例强调其多样性和广泛性第八章:Ylide负碳离子的绿色合成方法8.1 绿色合成的概念与原则解释绿色合成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强调Ylide负碳离子合成中绿色方法的重要性8.2 Ylide负碳离子的绿色合成方法介绍Ylide负碳离子的绿色合成方法实例强调绿色合成方法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和意义8.3 绿色合成方法的评估与优化探讨绿色合成方法的评估指标和方法强调优化绿色合成方法的重要性第九章:Ylide负碳离子的研究进展与展望9.1 Ylide负碳离子的研究进展回顾Ylide负碳离子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介绍近年来Ylide负碳离子的研究新进展9.2 挑战与机遇分析Ylide负碳离子研究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探讨解决这些挑战的方法和途径9.3 未来展望展望Ylide负碳离子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强调其对有机化学和相关领域的重要影响第十章:Ylide负碳离子的实验操作指南10.1 实验操作流程详细描述Ylide负碳离子实验操作的流程和步骤强调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性要求10.2 实验技巧与troubleshooting介绍实验过程中常用的技巧和操作要点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强调正确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一、Ylide负碳离子的基本概念:理解Ylide负碳离子的定义及其在有机化学中的重要性是学习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4
第八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思考与练习
8-1 命名下列化合物。
⑴ 3-甲基-2-丁烯酸 ⑵ 2-甲基-2-乙基丙二酸 ⑶ 3-羧基-3-羟基戊二酸(柠檬酸) ⑷ 2-溴环戊基甲酸 8-2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
⑴ ⑵
⑶ ⑷
8-3将下列各组化合物按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
⑴ >
> >
⑵
> > >
⑶ > >
8-4写出丙酸与下列试剂作用的主要产物。
⑴ CH 3CH 2COCl ⑵ CH 3CH 2COBr ⑶ (CH 3CH 2CO)2O ⑷ CH 3CH 2CONHCH 2CH 3 ⑸ CH 3CH 2COOCH 2CH 2CH(CH 3)2 ⑹ CH 3CH 2COONa 8-5完成下列化学反应。
8-6命名下列化合物。
⑴ 异戊酰溴(3-甲基丁酰溴)⑵ 醋酸乙烯酯 ⑶ 苯甲酐 ⑷ N ,N -二甲基苯甲酰胺 ⑸ 2-甲基丁烯二酸酐 ⑹ 对氯苯甲酰溴 8-7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
⑴
⑵ ⑶ COOH O 2N
O 2N
COOH CH 3COOH
CH 3CH 3CH 2CHCOOH CH 3CH 3CH 2C CH 3COOH CH 3CH 2CHCOOH Cl CH 3COOH CH CH Cl Cl COOH O 2N CH 3CHCH 2CHCOOH 3
3
CH 3C CH 3COOH CH 3CHCH 2COOH CH 2COOH
F COOH CH 3O CO OH COOH
H 3C
(
)1CH 3CH 2COOH 2CH 3CHCOOH Br
+HBr
CH 3
CH 3
( )2
25
Δ
C C O
O O CH 3CH 2COOH
+
H Δ( )3CH 3CH 2COO +H 2O ( )4CH 3
CH CH 3
CH 3CH CH 3
COBr CH 3
CH CH 3
COCl SO 2HCl H 3PO 3+++C C O O O C C OCH 2
2
O
O
CH 3CON(CH 3)2
175
⑷ ⑸ ⑹
8-8将下列化合物按其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⑸ 乙酰胺>⑵ 乙酸>⑴ 乙醇>⑶ 乙酸乙酯>⑷ 乙酰氯 8-9写出乙酰氯与下列试剂反应的反应式。
⑴ ⑵
⑶ 8-10写出苯甲酸甲酯与下列试剂反应的反应式。
⑴ ⑵ ⑶ 8-11写出乙酸酐与下列试剂反应的反应式。
⑴ ⑵ ⑶ 8-12完成下列反应式。
CH 3Cl
O
C CH 3CH 2C NCH 2CH 3CH 3O CH 22C
C
O O O C O Cl CH 3+
CH 3CH 2CH 2OH
CH 3COOCH 2CH 2CH 3
+
HCl
C O
Cl CH 3+
NH 3
C O
NH 2
CH 3+
HCl
+
OH
H HCl
+
C O
Cl
CH 3C O
OH
CH 3OH +
NH 3C O
OCH 3
+
OH
H C O O -
CH 3OH
C O
OCH 3+C O
NH 2+CH 3OH C O
OCH 3+C 2H 5OH
24
C O
OC 2H
5+CH 3OH
CH 3COOCH 2CH 3++
C 2H 5
O C O C O
CH 3CH 3C O
OH
CH 3+OH
H C O
OH
CH 3
O C O
C O
CH 3CH 32NH
O C O
C O
CH
3
CH 3+
+
C O
NH CH 3C O
OH
CH 3+( )
1CH 2CH CHCOOC 2H 2CH CHCH 2OH C 2H 5OH
+C 2H 5OH
C 11H 23COOC 2H 5Na + C 2H 5OH Δ( )2C 11H 23CH 2OH CH 3CH 2CH 2CH 2O C O C 2H 25252( )3CH 3CH 2CH 2CH 2C
O CHC O OC 2H 5CH 2CH 2CH 3
+C 2H 5OH
CH 3O C O C 2H 5
H O C O
C 2H 5
+
( )425252H C
CH 2C O
O
OC 2H 5+
CONH 2Cl P 2O 5
Δ( )
5CN Cl H 2O
C 15H 31C O
NH 3
2
( )6C 15H 31C O
NH 2C 15H 31NH 2
176
习题
1. 填空
⑴ 蚁酸;HCOOH ;乙酸(CH 3COOH );液体;16.6℃;冰醋酸。
⑵ 分子间;两个氢键;水分子间;氢键。
⑶ p-π共轭;诱导;增强;减弱。
⑷ 强;羧基;吸电子诱导;KMnO 4。
⑸ 氢键;沸点;固体;烃基;氢键缔合。
⑹ 酰氯>酸酐>酯>酰胺;酰氯;酸酐。
⑺ 酯交换;低级酯;高级酯。
⑻ N , N -二甲基甲酰胺;DMF ;万能溶剂。
2. 选择
⑴ B ⑵ D ⑶ A ⑷ B ⑸ C ⑹ C ⑺ B ⑻ A ⑼ A C 3. 完成下列化学反应。
4. 比较下列各组化合物的酸性强弱。
(1) 苯甲酸>乙酸>苯酚>苯甲醇 (2) 丙二酸>乙酸>乙醇
(3) 2,2-二氯丁酸>2-氯丁酸>3-氯丁酸 5. 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1)
(2)
(3)
(1)CH 3CHCH 3Br ,CH 3CHCH 3,(CH 3)2CHCH 2OMgBr ,(CH 3)2CHCH 2OH ,KMnO 4/H +,(CH 3)2CHCOCl (2),,,HBr/H 2SO 4Mg/无水乙醚CH 3CH 2COOH CH 3CHCOOH
(3),
,
,
COOH COCl CONH 2NH 2
177
(4)
6. 用化学方法分离下列混合物。
(1)
(2)
7. 由指定原料合成下列化合物(无机试剂任选)
8.
推断结构
⑴
加热蒸出乙醚得到苯酚苯酚丁酸苯酯丁酸苯酯
酸化后过滤得苯酚
己酸钠酸化后得油层进一步精制得酸化后过滤得己醇己酸
己酸钠
己醇
己醇
对甲苯酚
己醇
+(2)H 2CH 3K 2Cr 2O 7
/H +
HC CH HgSO 4/H +33CONH 2
NH +(3)2H +
CH 3CH 2OH HBr
24
CH 3CH 2Br
3CH 2CN CH 3CH 2COOH
CH 3CH 2COOC 2H 5
CH 3CH 2CN
(4)
COCl
SOCl
3
3
C
O +(5)
Cl 2
2
+
CH 3
Cl
CH 2CN
CH 2COOH
+(1)
CH 2
CH 2H 2O
3CH 2OH +
CH 3COOC 2H 5
CH 3COOH
227+
CH 3CH 2OH
A. B. C.CH 3CH 2COOH HCOOC 2H 5CH 3COOCH 3
⑵⑶
COOH
OCH3
A. B.
COOCH3
OH
A. B. C.
CH3CCH2C
O O
OCH=CH2CH3CCH2C
O O
OH CH3CHO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