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交友之道1
传统文化中的交友之道,孔子论语的交友观
传统文化中的交友之道,孔子论语的交友观孔子论语的交友之道一、朋友的作用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为政)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里仁)人在社会中不可能是孤立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从外部看,考察一个人所结交的朋友,就可以推断出这个人属于哪种类型。
从内部看,人只有在朋友中间才能找到归属感。
这种归属感不同于家的感觉。
除了情感的寄托以外,“家”还有天然的血亲关系加以维系。
朋友圈则不同,友情不仅可以满足情感表达交流的需要,还可以使人获得价值上的认同。
纯粹的友情总是靠共同的取向得以维系的。
一方面,我们通过朋友这面镜子,了解自己是谁;另一方面,我们在与朋友的交往中产生共鸣。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季氏)纯粹的友情带来的是超脱功利的快乐。
当然,朋友还可以满足我们工具性的需求。
“工具性”的说法很不好听,但却是现实的。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将工具需要和情感需要完完全全剥离开来。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学而)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
”(乡党)孔子的行动好象就是有子的话的注释。
安葬无可归的朋友,看似普通却体现了孔子对朋友朴实深厚的感情。
人生道路上的相互关照,一点一滴往往最能透出友情的珍贵。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颜渊)子贡问何为仁。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卫灵公)这两段话是结交朋友工具性目的和价值性目的交织并存的最好体现。
朋友有时也是良师,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当我们要实现某种崇高的价值或理想时,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帮助更是不可缺少的,于是我们就要有意去结交。
就其交友的目的来说是工具性的,就其内容而言是高尚的。
二、结交朋友的标准《论语》有关结交朋友之标准的论述很有意思,其中既有对朋友的要求,又有对自己的要求。
交友之道
(快乐 ) (感到快乐 ) (音乐 ) (乐器 ) (欣赏音乐 )
知识归纳
一词多义 矜
嘉善而矜不能 今又矜其功,受上赏 安能自矜 人矜节行 参为人矜严,好修容仪
(同情 ) (夸耀 ) (骄傲 ) (注重,慎重 ) (庄重 )
知识归纳
词类活用
无友不如己者 乐节礼乐 友直,友谅
(名词用作动词,交朋友 ) (意动用法,以……为乐 ) (直,谅,形容词用作名词,正直的 人,诚实的人 )
疏通文意
思考:体会“损者三乐”内容,结合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有害的生活爱好对人产生不良的影响:喜欢骄傲放纵, 不知收敛节制,这会促人形成傲慢无礼狂妄乖戾的性格。喜欢游荡 闲逛,流连忘返,任性放纵,这是有害的。有这种生活爱好的人, 游手好闲,虚度生命。安逸于声色,以酒肉宴饮为乐,这也是有害 的。它会使人沉沦其中,一味追求享受,道德沦丧。
一是“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重,指人的内心庄重, 即自尊、自重。自尊是自己尊重和维护自己尊严的一种道德感情。 作为君子必须自重,有自尊心、自信心,才能建立起威信,学习态 度也才会严肃认真,所学的东西才能巩固。
二是“主忠信”。为人讲求忠信。忠,是指对人,特别是对上 竭尽心力、诚实负责的态度。信是诚实无欺。忠信是做人的基本原 则,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人们的信任和敬重。
友之道 与:跟……在一起 容众:包容普通人 嘉:赞美 矜:同情
友之道。子张问道:“子 夏说什么?”子夏的学生 回答说:“子夏说:‘可 以交的交,不可以交的就 拒绝他。’” 子张说:“这不同于我所
与:通“欤”,语气词 听到的:君子尊重贤人,
于人何所不容:对什么人 也能够容纳普通人;赞美
不能容纳呢?所不容者何,好人,也同情平庸的人。
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交友之道
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交友之道“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出自《论语》,指一个人对他亲近了,他对你不尊重,疏远了则有怨言!明智之人在交往之中懂得保持距离。
孔子就非常佩服春秋时期的晏子交朋友的态度。
晏子不轻易与人交朋友,但如果交了一个朋友,就会善始善终。
对于我们来说,每个人都有朋友,但善始善终的很少。
新朋友在增加,老朋友却在流失,正所谓“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晏子能让友情地久天长的要诀就在于“久而敬之”,交情越久,他对人越恭敬有礼,别人对他也越敬重。
这四个字说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
一般来说,关系亲密的朋友,言谈举止都更为随便。
但一时的口不择言,有时会变成永远的伤疤。
因此,交友之道,便在于“久而敬之”。
朋友关系的存续是以相互尊重为前提的,容不得半点强求、干涉和控制。
彼此之间,情趣相投、脾气对味则合、则交;反之,则离、则绝。
朋友之间再熟悉、再亲密,也不能随便过头、不恭不敬,不然,默契和平衡将被打破,友好关系将不复存在。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自己的私密空间,朋友之间过于随便,就容易侵入这片禁区,从而引起冲突,造成隔阂。
待友不敬,或许只是一件小事,却可能已埋下了破坏性的种子。
维持朋友亲密关系的最好办法是往来有节,互不干涉,“久而敬之”才能天长地久。
孔夫子还曾告诫弟子子贡“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通俗的解释为:以上下级为例,当上司有了不对的地方,你提出意见和建议。
如果对于一个问题,你说的次数多了,虽说是对公司与上级有益,有时也会招致上司的反感。
对朋友也是一样,朋友有不对的地方,但若他听不进你的建议,你劝告的次数过多,朋友反而会与你慢慢疏远,甚至与你变成冤家。
中国文化中友道的精神,在于“规过劝善”,这是朋友的真正价值所在。
有错误相互纠正,彼此向好的方向勉励,这就是真朋友。
但规过劝善,也有一定的限度。
朋友的过错要及时指出,“忠告而善道之”,尽心劝勉他,让他改正错误。
但实在没有办法时,“不可则止”,就不要再勉强了。
孔子的交友之道 三益三损
孔子的交友之道三益三损第一,志趣相近-孔子说“无有不如己者”。
第二,真诚相待,交朋友一定要真诚,所谓的“忠告而善导之”,---“不可则止,毋自辱”。
第三,选择朋友要中行,中行代表言行都很恰当--“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选择) 孔夫子有言曰,古有朋友,三益三损。
友直、友谅、友多闻,为益;友便辟、友善柔、有便佞,为损。
孔子告诉我们,交朋友要交正直的朋友(友直),心胸开阔的朋友(友谅),博学多闻的朋友(友多闻)。
不要去交那些脾气暴躁(友便辟),优柔寡断(友善柔),心怀鬼胎有心计的朋友(友便佞)在人生的旅途中当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同的困境,在这个时候如果您交到好的朋友会给你带来很大帮助,有时朋友的一句话,或一个建议可以让你胜读十年书,和少走很多弯路,人生如同风云,变幻莫测,难以预料,所以人都有旦夕祸福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在这个时候,如果有朋友给你指点或支援就会让你化祸为福,如果你有烦恼和忧愁找一个朋友诉说就会减轻这些苦恼,当然朋友有很多种,有狐朋狗友,酒肉朋友,萍水相逢一面之交彼此不了解的这算不上朋友,有句话叫做,患难见真情,在这个时候就能体现一个朋友的真伪,那些所谓的朋友就会露出原来丑恶自私的本性离你而去,而真正的朋友就会问你有什么需要帮助。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喜欢跟朋友玩心眼,喜欢利用朋友,他们认为朋友不是用来依靠的,而是用来利用的,他们这中心态导致他们,自私自利,唯利是图,在一些商场里面的图书,大多关于教你做一个有心计的人,教你如何玩脑袋,这一切导致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尔欺我诈,勾心斗角,在这些人内心深处都有这种心理倾向,所以他们看到这中书籍之后便很容易吸收进去,他们不知道朋友是什么概念。
更有甚者,他们认为只要心狠手辣,他们就会很成功,他们就会在社会上刀枪不入,他们把心狠手辣但做一件武器,可以保护自己,同时又可以伤害他人,他们认为这样才会立于不败之地,所以我发现我们身边很多人抱着一本厚黑学,和三十六计,他们都想如何学的厚颜无耻,一个厚颜无耻的人他就如同哦具行尸走肉没什么区别,他们看着历史上的人物个个都是从厚黑走上成功,所以他们想借签历史上的人物的智慧。
论语中的交友之道
《论语》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交友之道的智慧。
以下是《论语》中关于交友之道的一些观点:
1.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孔子认为,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
与正直的人、诚信的人、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与谄媚逢迎的人、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2. 道不同,不相为谋:如果价值观和信仰不同,就不要与之交往。
因为这样的交往可能会导致矛盾和冲突。
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与他人交往时,要保持谦虚的态度,向他人学习。
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4.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看到别人的优点,要向他们学习;看到别人的缺点,要反思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问题。
5. 朋友数,斯疏矣:交友不要过于亲密,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过于亲密的关系可能会导致矛盾和冲突。
总之,《论语》中的交友之道强调了选择朋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与朋友相处。
通过选择益友、保持谦虚、反思自己等方式,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孔子交友的原则言论
孔子交友的原则言论孔子交友的原则言论交友之道一1 、有四种人不可与之结交:第一、“往来传舌的泄漏密事,大张嘴的不可与他结交。
第二、“好生气的人,不可与他结交;暴怒的人,不可与他来往”。
第三、“好饮酒的,好吃肉的,不要与他们来往”。
第四、“不要与反复无常的人结交”。
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
益友可以给你带来很多帮助,损友却会给你制造很多麻烦。
所以,选择朋友要慎之又慎,要选择实实在在的人作朋友,切勿选择夸夸其谈的损友。
否则,将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2、慎辨:从某种意义上讲,交到一个好朋友其实就是开创了一段美好生活。
朋友正像一面镜子,从他们身上能看到自己的差距。
要结交朋友首先要了解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他的动机是什么,为人怎么样,这是至关重要。
只有知己知彼,才能交上真正的朋友。
但是,好人坏人不会写在脸上,我们怎样才能交到好朋友而远离坏朋友呢?孔子认为要交好友不交坏友,需要两个前提:一是意愿,二是能力。
在孔子的理论里,前者叫做“仁”,后者叫做“知(智)”。
我们想要交上好朋友,第一要有仁爱之心,愿意与人亲近,有结交朋友的意愿;第二,要有辨别能力。
这样才能交到品质好的朋友。
有了这两条,就有了保障交友质量的底线。
每个人都是神独一无二的创造,要了解另外一个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花一段很长的时间。
圣经说:“人心比万物都诡诈”。
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难知心。
有的人刚接触给人印象特别好,相处时间久了,就毛病百出。
交友得交心,否则就很难靠得住。
那么,你如何知道对方的心呢?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外见人心”。
结交朋友不能操之过急,一拍即合往往不会太长久。
真正的好友并非一朝一夕得来的,而是一生一世的积累。
萍水相逢不要过于相信对方,应当多留意对方的一举一动。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在我们的身边也曾有许多人吃了“朋友”的亏,有的被这种朋友骗走了钱,有的被这种朋友拖下水,有的被这种朋友弄得身败名裂。
孔子交友择友的标准是什么
孔子交友择友的标准是什么关于孔子交友的原则在孔子的名言中有所体现,那孔子交友的标准是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交友的标准是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交友的标准是什么1、仁义。
孔子以“义”作为行为的准则。
他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里仁》)孔子说:“君子于义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
(《卫灵公》)仁为“义之本”,义为“仁之节”。
(见《礼记·礼运》)“爱由情出谓之仁,节爱理宜谓之义,致爱恭谨谓之礼。
”(《韩诗外传》)仁与义不可分割。
《论语》中载有孔子待友的言行。
“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乎殡。
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有朋友将死,无处可归,孔子迎之人家,慨然道:“病了在我这儿寄居,死了在我这儿停柩吧!”对朋友可谓尽心竭力,仁至义尽,决非后世任侠好义者可比,朋友间有通财之义,故虽赠车马之重也可不拜,然而对于馈赠的祭肉则必拜,这是孔子尊重朋友的祖考,以示同于己亲之表现。
孔子把仁义作为处世的价值取向,与友相交注重其人格价值与精神追求,君子“谋道不谋食”,对于“志于道,而耻上恶衣恶食者”,孔子抱“未足与议”的轻蔑态度。
他认为:“君子义以为上”(《阳货》)“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得利之心常常会摧毁某些人求道守义之志。
与人交友也同样不能利欲熏心,或为得利而丧失原则,或为利己而损害他人,朋友之间不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也不唯唯诺诺,而是“切切偲偲”,存责善之义。
2、忠信“子以四教:文、钎、忠、信”(《述而》)忠信指人诚实无欺,尽心竭力的心态,被孔子视为立身之本,一再强调为人要“主忠信”(《子罕》)孔子把“信”看作立身之本,“民无信不立”,强调“信”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軏?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为政》)人类社会虽有法律契约与道德礼俗的指导约束,但人与人之间若互不信任,则一切人事都无法推进。
若使人信己,己必有先信,居心行事诚实无欺,言而有信,曾子把“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作为君子“日三省乎己”的一个重要内容,子夏也认为“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出自《学而》)。
孔子——交友之道
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所思聪,色思 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 难,见得思义。”
•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九点要考虑的: 看的要考虑是否明白,听的要考虑是否清楚, 脸上的颜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止要考虑是 否谦恭,语言要考虑是否忠诚,做事要考虑 是否谨慎,疑问要考虑如何向人请教,心里 不平时要考虑是否有所患,得到利益时要考 虑不要忘义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年轻 时,血气未定,要戒女色;到了壮年,血 气方刚,要戒争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 衰弱,要戒贪得。”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 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 圣人之言」。
•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情: 敬畏天命,敬畏居高位的人,敬畏圣人的话, 小人不知道天所赋予的正理而不敬畏,怠慢 轻视高位的人,戏侮圣人的话。」
•【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 害的快乐也有三种。以节制礼乐为快乐,以 宣扬别人的优点为快乐,以广交贤良的朋友 为快乐,是有益的。以骄恣淫乐为快乐,以 放荡无度为快乐,以宴玩荒淫为快乐,都是 有害的。”
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 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 其老,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 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 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 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 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 有害的。”
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 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 乐佚游,乐晏乐,损矣。”
气
君子的正气 贤者的才气 仁者的大气
质
高尚的品质 优雅的气质 杰出的才智
关于交友的文言文典故
关于交友的文言文典故
文言文中有一则关于交友的典故,名为《论语·述而》。
在这篇典故中,孔子对于交友的原则进行了阐述。
《论语·述而》中记载了孔子与弟子子路的一段对话。
子路向孔子请教交友之道,孔子回答说:“君子曰:‘小人闲居为不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君子会避免与不道德的人交往,因为这样的人可能会对他们产生负面的影响。
孔子进一步解释道:“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君子应该慎重言辞,言行要一致,言行一致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接着,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强调了交友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远方来的朋友能够带来快乐和喜悦,因为他们的到来意味着延续和加强了友谊的纽带。
最后,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表达了一个君子的高尚品德。
他们应该能够接受他人对他们的误解或不了解,而不抱怨或生气。
这段典故通过孔子的教导,传达了交友的原则和准则。
君子在选择朋友时,应该注意避开不道德和坏影响的人,言行要一致,慎重选择友谊。
同时,欢迎远方友人的到来,并展示出高尚的品性和宽容的胸怀。
这些原则至今仍然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交友观念中。
孔子的交友之道: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孔子的交友之道: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孔子的交友之道:益者三友,損者三友★★★《三味書屋754》2016年06月26日編輯整理★★★★★★★★中國有壹句老話,叫做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可見朋友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那麽在現實生活中,什麽樣的人才能稱之為我們的朋友,我們應當交什麽樣的人為朋友,如何與朋友相處呢?朋友分哪幾種?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損者三友1、損友一第壹種叫作“友便辟”,指的就是諂媚的,阿諛奉承的朋友。
妳指鹿為馬,他說那就是馬;妳黑白顛倒,他也贊同妳的看法。
這種人往往沒有原則,但有目的。
他能夠這般阿諛奉承,多半是要利用妳。
2、損友二第二種叫作“友善柔”,指的就是當面壹套,背後壹套,喜歡搬弄是非的朋友。
這種朋友常常斷章取義、巧舌如簧,最後改變了事情的初衷。
而真正的君子則是“訥於言,敏於行”。
遠離他們,是妳成事的前提。
3、損友三第三種叫作“友便佞”,指的就是誇誇其談、目中無人的朋友。
這種朋友往往壹聊天,就把自己和壹些名人、熟人扯上關系,自吹自擂,通過這樣的方式尋找自信,卻忽略了朋友的感受。
然而真正的朋友相處起來應當是舒服自在的。
這三類人要麽想要攀附妳,要麽會壞妳好事,要麽會讓妳覺得疏遠。
大多也不會在妳落魄的時候拉妳壹把。
所以不值得信賴和依靠,請盡早漸行漸遠。
益者三友1、益友壹找正直的人做朋友。
這個朋友人品是第壹位的,直來直去,不需要費太多的心機。
2、益友二與真誠而可信賴的朋友的人交朋友。
平時平淡若水,但是落魄的時候,默默無語拉妳壹把,這是真正的朋友。
歷史上有壹個稱為“白衣送酒”的故事,這是壹個高官向壹個窮名士送的極為謙卑的酒,這叫真朋友。
3、益友三與博學而見多識廣的朋友交朋友,是有益的。
擇友是門學問,遠離損友,與益友同行,妳的人生才會更加精彩。
朋友之間究竟應該如何相處?《論語》中記載了孔子的學生子遊說:“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五)交友之道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
【译文】
君子的交谊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
【评论】
那是一种相互的信任和生活所带来的平淡后的宁静与幸福,“淡”是生活的味道,也是时间验证的朋友味道;最主要的是“淡”如平静的水,而不是汹涌的波涛,真正的朋友之间不需要有大风大浪一样的日子,能够和气、平安、健康、快乐、珍惜、信任、象水一样的清澈透明的友谊足以!
6.【戒之在得】
人这一生都是在用加法生活,但是到一定层次的时候你的功勋,你收获了很多很多之后,如果我们不学会抛弃,就像是一个新家,被东西堆得满满当当一样,你自己的心灵会被所得而堆满,最后会累于得。也就是说你的所得是你生命中最大的拖累。
【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评论】
(益者三友)
第一这个朋友为人要正直,要坦荡要刚正不阿,一个人不能有谄媚之色,要有一种朗朗人格,在这个世界上顶天立地。因为他的人格可以映校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他可以在你犹豫不前的时候给你一种果断;
第二种叫做友善柔,是脾气特别优柔寡断的朋友。我们发现,过分优柔寡断其实他在浪费你的生命能源,我们这一生要做的很多事情,不要被过分优柔寡断的朋友干扰了你的思维。
所谓友便妄,是最坏的一种朋友。大家都知道佞臣之说,佞,就是那种心怀鬼胎的,有心计的,要以一种不择手段的方法去谋取个人利益的这种小人。他们是真正的小人,是那种心理阴暗的人,但是这种人往往会打扮出来一副善良的面孔。由于他内心有所企图所以他对人的热情比那些没有企图的人可能要高好几十倍,所以你一不小心要是被这种人利用的话,那么你的一生你就给自己套上了枷锁。如果你不付出惨痛的代价,这个朋友是不会放过你的。
论交友之道
论语·论交友之道朋友,是除了家人和爱人外和我们关系最亲密的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类人。
朋友就像是一面镜子,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兴趣和志向。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值得我们真心的交往。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对朋友的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直至今日,依然深深地影响着世人。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这是孔子所提出的择友之道。
益者三友,即友直、友谅、友多闻。
友直,就是指正直坦荡、刚正不阿的朋友。
他们可以在我们犹豫或怯懦的时候给予我们勇气和果决。
友谅,指的是诚实可信的朋友。
这样的人可以让我们放心的交代出心事,与他们相处,我们的内心是妥帖而平稳的。
友多闻,指的是那些广见博识的朋友。
每当我们在一些问题上感到彷徨或难以决断时,能从他们那里得到借鉴。
损者三友,即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友偏辟,就是喜欢谄媚逢迎、阿谀奉承的朋友。
他们很会察言观色、见风使舵,如果我们沉醉于他们的花言巧语之中,就会失去基本的自省能力。
友善柔,说的是那些阳奉阴违的伪君子。
这类人表面和颜悦色,背后却散播谣言唯恐天下不乱。
友便佞,指的是那些没有真才实学却夸夸其谈的朋友。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选择朋友也是一门学问,我们更应该选择那些与我们有相同兴趣和志向的益友,而不是那些逢场作戏的损友。
正确地选择朋友之后,我们也应该学会如何与朋友相处。
朋友之间要互相信任,做到诚实守信。
只要拿出一颗真诚的心,就会赢得朋友的信任。
但是,朋友之间也有一个尺度,太亲密只会物极必反。
所以,给对方一个自由空间,无论做什么都不要逾过那条线。
同时,我们也要善于发现朋友的长处。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我们要懂得学习他人的长处用他人的不足之处来约束自己。
如果朋友有什么缺点,我们应该善意的规劝、启发并开导。
如果他们实在不听,就点到为止,否则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反而会自取其辱。
所有交友之道,就是要学会择友、学会相处。
孔子交友的文言文翻译
孔子曰:“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夫君子之交,非以利也,以道也。
道者,天下之公器,人之所以立也。
故君子之交,必先正己,而后求人;必先利人,而后求利。
是以君子之交,不以其道,则不与焉。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益者三友者,友直、友谅、友多闻。
友直,所以养其气;友谅,所以养其心;友多闻,所以养其智。
损者三友者,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友便辟,所以陷其身;友善柔,所以乱其心;友便佞,所以毁其行。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夫友直者,其言直,其行正,其志刚。
友谅者,其言和,其行宽,其志柔。
友多闻者,其言博,其行广,其志高。
是以友直者,可共患难;友谅者,可共安乐;友多闻者,可共治乱。
孔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夫文者,所以载道也;友者,所以辅仁也。
载道者,仁也;辅仁者,义也。
是以君子之交,必以道为重,以仁为心,以义为行。
孔子曰:“君子之交,如水之相成,如火之相生,如木之相养,如金之相炼。
”夫水之相成也,润万物而不争;火之相生也,燃万物而不灭;木之相养也,共生共荣;金之相炼也,百炼成钢。
是以君子之交,如水之相成,如火之相生,如木之相养,如金之相炼,无不以道为宗,以仁为心,以义为行。
孔子曰:“君子之交,其利也大,其害也小。
”夫利者,道之用也;害者,道之蔽也。
是以君子之交,利道而害道者,避之;利道而害己者,去之。
如此,则君子之交,利道而利己,害道而害己,皆可避也。
孔子曰:“君子之交,其道也远,其心也亲。
”夫道者,天下之公器,人之所以立也。
故君子之交,虽远必亲,虽疏必敬。
是以君子之交,如水之相成,如火之相生,如木之相养,如金之相炼,无不以道为宗,以仁为心,以义为行。
孔子交友之道,贵在道、仁、义。
以道为宗,以仁为心,以义为行,方为君子之交。
此乃孔子交友之道,亦为我国传统文化之瑰宝,值得我们传承与发扬。
孔子及《论语》中的交友之道
孔子及《论语》中的交友之道咱们今天聊聊孔子和他的《论语》里头的交友之道。
说实话,孔子这个人,咱们中国人几乎都知道,他是咱古代的大圣人,讲究仁、义、礼、智、信,这些东西啊,到现在还影响着咱们。
他那本《论语》,更是被奉为经典中的经典,里面讲的都是些做人做事的道理,特别是怎么交朋友,那是一套一套的。
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话听着就亲切,就像咱们平时说的,“哎呀,老朋友从外地来了,高兴得不行!”孔子觉得,交朋友是件乐事,得用心对待。
你想想,生活中有几个铁哥们儿、好姐们儿,一起喝酒聊天,分享快乐,分担烦恼,那多有意思啊!不过,交朋友也不能瞎交,得有个标准。
孔子说了:“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好的朋友有三种,坏的朋友也有三种。
正直的、诚实的、见识广的,这三种朋友对你有帮助;谄媚的、虚伪的、花言巧语的,这三种朋友对你没好处。
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咱们交朋友不就是图个真心实意嘛,谁愿意整天跟那些不实在的人打交道啊!孔子还说了:“无友不如己者。
”这话乍一听,好像有点儿自傲,其实他的意思是,别跟那些比自己还差劲的人交朋友。
这并不是说咱们得看不起别人,而是说,咱们得找那些能让自己进步的人做朋友。
你想啊,要是整天跟那些不思进取、浑浑噩噩的人混在一起,你能学到啥好东西?相反,要是跟那些有理想、有追求、有能力的人交朋友,那你肯定也能受到影响,变得更好。
说到这,我还得提一句,孔子交朋友可不看身份地位。
他说:“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就是说,别因为人家说话好听就提拔他,也别因为人家身份低微就不听他的话。
这在咱们现在看来,也是很有道理的。
交朋友嘛,得看人品、看性格、看志向,跟人家是什么身份、有啥背景没关系。
孔子还教咱们怎么跟朋友相处。
他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就是说,交朋友得讲信用,说话得算数。
你想啊,你要是整天说谎话、不守信用,那你还能交到真心朋友吗?肯定不能!所以呀,咱们得记住这句话,跟朋友相处的时候,得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论语心得》之交友之道
《论语心得》之交友之道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由此可以看出朋友是多么重要,看这一个人的朋友就可以知道这个人怎么样。
朋友就像镜子一样,从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
所以,交什么样的朋友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很大的影响。
《论语》中对交友有明确的标准。
孔子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意思是好的朋友有三种,坏的朋友也有三种。
我们应该善交益友,才能进步我们自身的修养。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区分朋友的好坏呢?什么才叫“益友”呢?在《论语》中,孔子判断朋友的好坏有明确的标准:“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意思是,好的朋友要为人正直,要坦荡,要刚正不阿,要会宽容,还要广见博识。
而性情暴躁的朋友,优柔寡断的朋友,心怀鬼胎的朋友,那么是坏朋友了。
是的,假设你的朋友是一个为人正直,坦荡荡的,刚正不阿的人,那么,经常和他呆在一起,你也会变得正直,坦荡,刚直不阿了。
所谓“近朱者赤”。
一个好朋友,应该是宽容的,宽容一直是孔夫子所提倡的。
假设一个人很宽容,说明他心胸宽广,目光长远,心灵英勇,有君子之气质。
和这种人在一起,自己的心灵也会变得清澈亮堂。
变得英勇起来了。
所以,北师大的于丹教授说:“过分的苛责不如宽容的力量更恒久。
”一个广见博识的朋友就像词典一样,会告诉你许多你所不知道的事情。
为你在认识世界上节省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有了这样的朋友,自己的见识也会变得更加宽广。
而相反地,假设你的朋友是一个性情暴躁的人,会给你带来的烦恼,甚至也会影响你的心情,使自己变得烦躁。
假设你有一个优柔寡断的朋友。
当你向他倾诉一件事情时,他的优柔寡断可能也会影响到你的判断。
甚至可能会使你丧失很多的时机。
而一个心怀鬼胎的朋友就更交不得了。
这样的人有可能会利用你,甚至让你走上犯罪的道路。
那么,怎样才能交到好朋友呢?孔子认为这必需要有两个前提,即是“仁”和“智”了。
“仁”乃孔子论理的核心。
即是爱人。
这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之一的“意愿”了。
探讨《论语》审视孔子的交友观
探讨《论语》审视孔子的交友观孔子为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首创语录之体。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将人伦关系大致分为“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即“五伦”(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
“朋友”作为“五伦”之一,在《论语》中字字句句皆是金玉良言,其阐述的交友之重,择友准则和交友之道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交友之重《论语》共20篇511条,第一篇《学而篇》的第一条便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把朋友从远方来看作是人生一大乐事。
孔子的这句话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交友之道中最早最具影响的一句名言。
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一位多年未见的好友从远方来看望自己,聊起彼此的当年,曾今的梦想,曾今的疯狂,该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和感动的事。
这无疑给我们快节奏,电子化的,冷漠而枯燥的机械生活到来了抚慰和能量。
人是群居动物,不能脱离社会群体,个体是集体中的个体。
孔子在《论语》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广交益友,对开阔自己的视野和提升自己的道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又如孔子所说的:“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论语·季氏》)“乐多贤友”便是在提倡广交朋友。
“多贤友”会使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更有意义,更加精彩,与友畅谈不仅可以带来身心的愉悦,还可以提升我们自身的素质。
交友固然重要,但择友更是重中之重。
2 择友准则《论语》中也不乏对择友准则的阐述。
其中最著名,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莫过于《论语·季氏》中的“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益者三友”是指那些正直、诚实、见多识广、博学多才的人。
“损者三友”是指那些谄媚拍马、两面三刀、华而不实、夸夸其谈的朋友,这些人终究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
孔子与朋友的相处之道
孔子与朋友的相处之道孔子的交友之道有人说:天不生仲尼,万世如长夜。
可见孔子对后世影响之深远。
大到如何治理国家,小到如何交朋识友,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今天,我们不谈“国事”,只论“交友”,让我们跨越时空界限,与孔子交个朋友,好好学学他的交友之道!道之一:善劝谏孔子认为交友不易,若不小心维护友情,朋友就可能离我们而去。
朋友不对,自然要说,但要选择正确的方法:“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就是说要摆事实,讲道理,好好忠告对方,如果朋友听不进去,也不要强人所难,自取其辱。
春秋时期,鲁国规定,若有人到国外出游,看到有鲁人在国外被卖为奴隶,可先将其赎回,归国后,再到国库报销。
孔子的一个朋友从国外赎回一个奴隶,但却没到国库去报销,别人都说他品格高尚。
孔子知道后,对他说:“你做的有点不合适吧。
”朋友就奇怪了:“我赎了人,又不去报销,这不是好事吗?”孔子解释道:“问题不能这样看啊。
你赎人不报,将来别人看到做奴隶的鲁人,本想赎回来,又想,我赎了以后,如果去报销,别人就要议论:以前某某人不报,你去报,你的品格不如他。
这样,他可能就会装作没看见,不去赎了。
所以,你的做法妨碍了更多的奴隶被赎回来,是有害的。
当然,我仅仅是说说而已,你想怎么做是你的权利。
”孔子有理有据地劝告朋友,但却并不强求朋友非要听从自己的劝告,而是给朋友留下思考的空间,这样做更有利于友谊的维护。
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力,有自己处事的方式方法。
所以,不必苛求朋友非得听从自己,按自己的方式行事,以免失去了朋友间的平等,让友谊生出异味。
道之二:尚自然孔子好交友,“乐多贤友”被他列为与人有益的三种喜好之一,可他从来不刻意地去交朋友,他认为,真正的朋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也就是说交朋友要随缘、要顺其自然。
孔子这种尚自然的交友之道,值得我们好好学学。
有一次,孔子到郯国去,路上巧遇程子。
程子是个博学善辩之人,能遇到他,孔子特别高兴,二人聊得很开心,颇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感觉,兴奋之余,孔子回头对子路说:“拿一束帛赠给程先生!”子路心想,老师跟程子是首次相遇,无人从中介绍,已不合规矩,居然还送他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朋友间的交往——“缘”
说到朋友,每个人都会觉得很温暖,朋友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罗马一位作家西塞罗说过,朋友就像阳光一样,从生活中取消阳光,不堪设想,它有温暖也有光明。
人和人相处的缘,可以从三方面来考虑:一方面,缘有长短,有的人缘很长,一辈子的朋友,有些人可能说不定就是一时之间;第二个是缘有深浅,有的缘很深,有的缘很浅;第三个是缘有好坏,叫善缘和恶缘。
我们谈到交友从缘来看,是因为命中注定的事通常是在家庭范围内,父母和子女,这些都是命中注定的关系;在社会上,朋友往往是自己的选择,这种选择通常需要各种条件的配合,缘就是指条件而言,后面的发展就可以从缘有长短,缘有深浅,缘有好坏来看。
二、孔子的交友之道
从《论语·季氏》的几段材料可以看出来:首先孔子的朋友很多,但是他和朋友来往的时候价值观好像有点特别,有这么一句话:“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论语·乡党》)朋友送给我礼物,虽然是车马,古代车马很贵重,只要不是祭祀祖先的肉,我是不会作揖拜谢的,作揖拜谢代表内心和外表是一样的,非常诚恳,送车跟马,我就不拜谢,但是你送我一块祭祀祖先的肉,虽然只有几块钱,但是祭拜过祖先之后,代表你把我当成你家族的朋友,祭拜祖先的时候还想到我这个朋友,就是情意深重,要拜谢。
古人有一句话,朋友有通财之谊,从这个情况看孔子交朋友是一种很高贵的情操。
另外一句话说,“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病”。
(《论语·乡党》)朋友死了,没有人料理丧事,通常这种情况有两个理由,一是家道中落,另外一个是子孙不孝,朋友过世这没有人管,这是很难过的,孔子就说我来负责丧葬,一死一生乃见交情,他不会说太麻烦了,让我来管,不是要花钱花时间力气吗?孔子听到后说,每个人活在世上都有一个自己的目标,你找到和你自己目标相近或相似的人和你相处,就会感到充实,充满无尽的能量,到任何地方去都不会觉得孤独,所以孔子对于朋友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孔子交朋友,不是每一个都有很深的交情,交朋友第一个要考虑道义,第二个考虑礼仪,要有规范。
如果讲道义的话,交朋友还是要考虑志趣的,道义作为我们的目标,志同道合;那么礼仪的话就被规范出来了,比如孔子有一个好朋友,他到卫国就住在蘧伯玉家中,蘧伯玉是卫国的大夫,所以有一次蘧伯玉派一个朋友到鲁国看望孔子,孔子和他见了面就问这位来宾,我那位老朋友如何?这位来宾就用了一句话来回答,蘧老先生想要改善自己的过错,没有办法,怎么办?这个使者走了之后,孔子说,真是一个好的使者,替别人传话的使者。
所以他跟蘧伯玉做朋友,两个人通消息的时候说我想改善自己的过错,还没有做到。
他的这个朋友每天都在进步,人们都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这个刮目相看是说感觉到,不断在成长,还有一句类似的话是,三日不读书,便觉得面目可憎,言语乏味。
可以看出人只有在不断的求知,不断的修德这两方面改进才能不断的改进生命,而孔子和他的朋友也都可以说是志趣相近。
三、孔子的交友原则
1.志趣相近,理想相同
说到志趣,就是志向跟兴趣,孔子说:“毋友不如己者”(《论语·学而第一》),这个“如”不是比较的意思而是相似的意思,不要交和自己志趣不相似的人,你们的志趣不相似的话,根本不可能来往,比如今天放假我要爬山你要游泳,我要打球你要下棋,不能结合到一起,志趣如果差别远的话。
我们都希望交到好朋友,但是老师希望交到好朋友,你自己不能成为好朋友这不是办法,所以我们这样解释是想把它的范围应用的更广一点,志趣相近。
2.真诚相待
交朋友一定要真诚,所谓的“忠告而善导之”,忠告就是忠言逆耳,你有毛病,别人都不好去讲,我作为你的朋友要像镜子一样来照鉴你,善导就是好好的引导你,用好话设法好好的劝你,又能够用些方法来引导你。
那么后面还有话要说,“不可辄止,毋自辱焉”。
如果劝你你不听,那就算了,朋友之间是平等的,如果不平等就成了老师和学生,老师一说学生就要听,不然考试过不了关,朋友的话大家如果不平等,志趣不相投,那么改变的越多,
可能越走越远。
有些人年轻的时候是生死之交,一起干过许多伟大的事业,后来就不同了,老年了根本就不能讲一句话。
所以人生充满了各种改变的机会。
3.中行
中行代表言行都很恰当,他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
”(《论语·子路》),我们上次提到狂者,代表之一就是曾参的父亲曾点,他就是狂者,张口就说古代人怎么样,好像是有高规格的要求,交朋友交到狂者,一起奋斗进取向上,但是这不容易找得到,至少可以交到狷者。
所以我们交朋友为什么以这三个为标准,因为大家都在受教育。
我长期在学校教书,很清楚地知道,一个人受教育后的第一个表现就是狷者,有所不为。
受教育的结果就是你不屑于做某些不够水准的事,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可以得到某些利益但是我不想做,不是不敢做,而是不屑于做。
太没有水平了,受过教育之后,这些都是下三烂的水平了,在背后对付别人的事情不做,有所不为,所以狷者以非常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要做到某些不好的事情,但是还没有积极的做到某些好的事情,要分开。
狂者要进取,孟子把它合在一起,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人生不能什么都要,你要选择,你选择这些你就要放弃那些,你什么都要,你什么都得不到,如果说有狷者这样的朋友,再有走向狂者这样的目标,最高的理想是中行,中行就是后面说的中庸,言行适当,中庸这两个字容易引起误解,它要一个人不偏不倚,最后变成墙头草了,所以我对中行的理解可以用一句话来理解:当狂则狂,当狷则狷,叫做中行。
有些人的性格偏于狂者,总是进取,不知道收敛,像曾参的父亲就是一位,曾参的父亲很了不起,孔子称赞的学生除了颜渊外,他是有所保留的,他对于曾点,曾参的父亲,他的志向,孔子是非常敬仰的。
【案例1】
有一次孔子有四个学生在身边: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点。
孔子先说,我比你们大一点,你们常常说没有人了解你们,孔子也没有人了解,但是孔子不希望学生知道没有人了解他们,今天给大家一个机会说说你们将来要做什么。
子路立刻就说,子路性格比较豪爽,他不说别人也不敢说让我来治理一个国家,旁边有大国要欺负它,我照样可以把国家振兴起来不怕别人的欺负。
孔子笑了笑,接着问冉有,冉有比较内向,说,我做的话,一个小国家勉强可以,至于礼乐我还要请专家来做,我只能把国家的内政做好,文化方面还得请专人。
到公西华的时候,他说我希望当礼仪官,也就是外交官,国际上外宾来的时候,我可以招呼一下,接待一下,担任所谓的司仪这样的位置。
这三个人都讲完了,一个当政治家,一个当军事家,一个当外交家。
都是各自的志向,这时候孔子问曾点说:点,你的志向是什么,回答说:“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论语〃先进第十一》)这就代表在别人谈话的时候,曾点负责背景音乐,他弹瑟,让大家说的时候心情愉快,这个时候他就把瑟停下来,铿的一声,把瑟推开,站了起来说,我和各位同学不一样。
孔子说没关系,各自说说各自的志向。
他就说了,这段话是最令人向往的:“莫春者,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孔子听后忍不住叹了一口气,说我欣赏曾点的志向!为什么欣赏曾点的志向,这在一般的考试中是不及格,别人当外交家、军事家之类的,为国家服务。
他那个志向呢?说春天快结束了,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在身上了,我和五六个大人,六七个小孩,到沂水边洗洗澡,到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边唱歌一边回家,这怎么算志向?这是生活的情调,但是孔子说我欣赏曾点的志向,为什么?因为他的志向配合:第一个,天时,春天快结束了,就不要想夏天、冬天的事情了;第二个,地利,靠近沂水,就去沂水游泳,不要说我要游长江,这边有舞雩台,就到这里吹吹风,不要说别的;再加上人和,五六个大人,六七个小孩,不要说只有一百个人你才出门,这就是天时、地利、人和。
那三个同学一看老师欣赏曾点的志向,就知道自己不及格了,就离开了教室,这时候曾点发现他自己被老师肯定了,就有点得意忘形,露出马脚了,为什么呢?曾点真的做得到吗?你看看他问的问题就知道,他也有自己的限制,比如他说,老师在子路说完志向以后,你为什么微笑了一下?你看,他在弹琴,他还观察那么细!孔子就说了,治理国家要以礼让为主,他一点都不谦虚,立刻说我要治理国家,太骄傲了,所以故意笑了他一下。
他第二个再问,冉有只能治理小国吗?冉有治理小国,谁能治理大国?孔子这么回答,冉有是谦虚,你不要以为冉有只能治理小国。
第三个,公西华只能当一个小小的司仪吗?孔子说他怎么是司仪呢,他是外交官。
从这里可以看出,曾点一得意,就又开始比较了,你既然要自得其乐,就要化解与别人比较的心,另外三个同学已经不及格出去了,你就放人家一马,你还要乘胜追击,他怎么样,他怎么样,念书的地方就给我们很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