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交友之道
传统文化中的交友之道,孔子论语的交友观
传统文化中的交友之道,孔子论语的交友观孔子论语的交友之道一、朋友的作用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为政)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里仁)人在社会中不可能是孤立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从外部看,考察一个人所结交的朋友,就可以推断出这个人属于哪种类型。
从内部看,人只有在朋友中间才能找到归属感。
这种归属感不同于家的感觉。
除了情感的寄托以外,“家”还有天然的血亲关系加以维系。
朋友圈则不同,友情不仅可以满足情感表达交流的需要,还可以使人获得价值上的认同。
纯粹的友情总是靠共同的取向得以维系的。
一方面,我们通过朋友这面镜子,了解自己是谁;另一方面,我们在与朋友的交往中产生共鸣。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季氏)纯粹的友情带来的是超脱功利的快乐。
当然,朋友还可以满足我们工具性的需求。
“工具性”的说法很不好听,但却是现实的。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将工具需要和情感需要完完全全剥离开来。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学而)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
”(乡党)孔子的行动好象就是有子的话的注释。
安葬无可归的朋友,看似普通却体现了孔子对朋友朴实深厚的感情。
人生道路上的相互关照,一点一滴往往最能透出友情的珍贵。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颜渊)子贡问何为仁。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卫灵公)这两段话是结交朋友工具性目的和价值性目的交织并存的最好体现。
朋友有时也是良师,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当我们要实现某种崇高的价值或理想时,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帮助更是不可缺少的,于是我们就要有意去结交。
就其交友的目的来说是工具性的,就其内容而言是高尚的。
二、结交朋友的标准《论语》有关结交朋友之标准的论述很有意思,其中既有对朋友的要求,又有对自己的要求。
孔子与朋友的相处之道
孔子与朋友的相处之道孔子的交友之道有人说:天不生仲尼,万世如长夜。
可见孔子对后世影响之深远。
大到如何治理国家,小到如何交朋识友,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今天,我们不谈“国事”,只论“交友”,让我们跨越时空界限,与孔子交个朋友,好好学学他的交友之道!道之一:善劝谏孔子认为交友不易,若不小心维护友情,朋友就可能离我们而去。
朋友不对,自然要说,但要选择正确的方法:“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就是说要摆事实,讲道理,好好忠告对方,如果朋友听不进去,也不要强人所难,自取其辱。
春秋时期,鲁国规定,若有人到国外出游,看到有鲁人在国外被卖为奴隶,可先将其赎回,归国后,再到国库报销。
孔子的一个朋友从国外赎回一个奴隶,但却没到国库去报销,别人都说他品格高尚。
孔子知道后,对他说:“你做的有点不合适吧。
”朋友就奇怪了:“我赎了人,又不去报销,这不是好事吗?”孔子解释道:“问题不能这样看啊。
你赎人不报,将来别人看到做奴隶的鲁人,本想赎回来,又想,我赎了以后,如果去报销,别人就要议论:以前某某人不报,你去报,你的品格不如他。
这样,他可能就会装作没看见,不去赎了。
所以,你的做法妨碍了更多的奴隶被赎回来,是有害的。
当然,我仅仅是说说而已,你想怎么做是你的权利。
”孔子有理有据地劝告朋友,但却并不强求朋友非要听从自己的劝告,而是给朋友留下思考的空间,这样做更有利于友谊的维护。
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力,有自己处事的方式方法。
所以,不必苛求朋友非得听从自己,按自己的方式行事,以免失去了朋友间的平等,让友谊生出异味。
道之二:尚自然孔子好交友,“乐多贤友”被他列为与人有益的三种喜好之一,可他从来不刻意地去交朋友,他认为,真正的朋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也就是说交朋友要随缘、要顺其自然。
孔子这种尚自然的交友之道,值得我们好好学学。
有一次,孔子到郯国去,路上巧遇程子。
程子是个博学善辩之人,能遇到他,孔子特别高兴,二人聊得很开心,颇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感觉,兴奋之余,孔子回头对子路说:“拿一束帛赠给程先生!”子路心想,老师跟程子是首次相遇,无人从中介绍,已不合规矩,居然还送他东西。
孔子交友之道的生活启示
孔子交友之道的生活启示哎,说起来孔子,那可是咱们老祖宗里头的大智慧家,不光教书育人有一套,就连交朋友,那也是有一套独特的门道呢。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孔子那交友之道,能给咱们现代人的生活带来啥启示。
首先啊,孔子讲究“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话听着就让人心里暖洋洋的。
咱们现在生活节奏快,朋友之间聚少离多,但每次一见面,那感觉就像是久旱逢甘霖,别提多高兴了。
孔子的意思呢,就是说,朋友来了,不管多远都要欢迎,得用真心去待。
咱们也得这样,别管朋友是远是近,心近了,自然就亲了。
再来说说孔子的“无友不如己者”。
这话乍一听,好像是在说别跟比自己差的人交朋友。
但其实,孔子的意思是,交朋友要找那些能让自己学到东西的人。
咱们现在交朋友,也得这么琢磨:找个能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朋友,那才是真的好。
别老想着找那些只会吹牛的酒肉朋友,那样的朋友,多了反而累赘。
还有啊,孔子提倡“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这话就是说,朋友有错,咱们得好好跟他说,劝他改。
但要是他不听,那咱们也别强求,别为了个朋友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这就像咱们平常劝朋友戒烟戒酒一样,劝了不听,那就算了,别把自己也搭进去抽两口喝两杯的。
孔子的交友之道里,还藏着一个“信”字。
他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这话简单,但道理深。
交朋友,最讲究的就是个信任。
你对我好,我对你实诚,这样才能长久。
现在社会上骗子多,但咱们不能因为怕被骗就不交朋友了。
得学会分辨,找到那些真正值得信任的人。
还有啊,孔子交朋友,不看身份地位,只看人品。
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就是,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咱们交朋友也是这样,别老盯着人家的钱包和地位看,得看看人家的人品和才华。
说不定,你身边的那个普通朋友,就藏着大智慧呢。
最后啊,我想说的是,孔子的交友之道其实挺简单的,就是用心、用信、用智慧去交朋友。
别管时代怎么变,这些道理都是通用的。
咱们现代人生活压力大、节奏快,但别忘了给朋友留点时间、留点真心。
论语中关于交友之道的句子
论语中关于交友之道的句子
1. “无友不如己者”。
就像我有个朋友,他总是积极向上,努力提升自己,和他在一起我也会不自觉地向他看齐,变得越来越好。
所以啊,要多和优秀的人交朋友,这样自己也能不断进步呢!
2.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哎呀,想想我之前碰到过一些朋友,有的真的能给我带来正能量,帮助我成长,可有的却总把我往歪路上带,这不就是孔子说的益友和损友嘛,真是太有道理了!
3. “君子之交淡如水”。
可不是嘛,我和我的好哥们之间就是这样,平时可能联系不多,但关键时刻绝对靠得住,这种清淡却真挚的友情才最长久呀!
4.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我和朋友约好了几点见面,那我就一定会准时到,绝不会失约,就如同这句话所说,诚信可是交友的基石呢!
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我和朋友们在一起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就会学习他们好的地方,看到他们不好的行为我也会反思自己有没有,这就是从朋友身上获取成长呀,多棒!
6.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记得那次多年未见的老友突然来找我,哇,那心情真的是无法形容的激动和高兴,可不就是这句话所表达的那种快乐嘛!
7. “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我们朋友之间就会经常相互切磋、鼓励,大家感情都特别好,就像兄弟姐妹一样和和睦睦,这种友情多让人羡慕啊!
总之,《论语》中关于交友之道的这些句子真的是太经典了,对我们如何交朋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啊!。
孔子的交友之道 三益三损
孔子的交友之道三益三损第一,志趣相近-孔子说“无有不如己者”。
第二,真诚相待,交朋友一定要真诚,所谓的“忠告而善导之”,---“不可则止,毋自辱”。
第三,选择朋友要中行,中行代表言行都很恰当--“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选择) 孔夫子有言曰,古有朋友,三益三损。
友直、友谅、友多闻,为益;友便辟、友善柔、有便佞,为损。
孔子告诉我们,交朋友要交正直的朋友(友直),心胸开阔的朋友(友谅),博学多闻的朋友(友多闻)。
不要去交那些脾气暴躁(友便辟),优柔寡断(友善柔),心怀鬼胎有心计的朋友(友便佞)在人生的旅途中当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同的困境,在这个时候如果您交到好的朋友会给你带来很大帮助,有时朋友的一句话,或一个建议可以让你胜读十年书,和少走很多弯路,人生如同风云,变幻莫测,难以预料,所以人都有旦夕祸福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在这个时候,如果有朋友给你指点或支援就会让你化祸为福,如果你有烦恼和忧愁找一个朋友诉说就会减轻这些苦恼,当然朋友有很多种,有狐朋狗友,酒肉朋友,萍水相逢一面之交彼此不了解的这算不上朋友,有句话叫做,患难见真情,在这个时候就能体现一个朋友的真伪,那些所谓的朋友就会露出原来丑恶自私的本性离你而去,而真正的朋友就会问你有什么需要帮助。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喜欢跟朋友玩心眼,喜欢利用朋友,他们认为朋友不是用来依靠的,而是用来利用的,他们这中心态导致他们,自私自利,唯利是图,在一些商场里面的图书,大多关于教你做一个有心计的人,教你如何玩脑袋,这一切导致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尔欺我诈,勾心斗角,在这些人内心深处都有这种心理倾向,所以他们看到这中书籍之后便很容易吸收进去,他们不知道朋友是什么概念。
更有甚者,他们认为只要心狠手辣,他们就会很成功,他们就会在社会上刀枪不入,他们把心狠手辣但做一件武器,可以保护自己,同时又可以伤害他人,他们认为这样才会立于不败之地,所以我发现我们身边很多人抱着一本厚黑学,和三十六计,他们都想如何学的厚颜无耻,一个厚颜无耻的人他就如同哦具行尸走肉没什么区别,他们看着历史上的人物个个都是从厚黑走上成功,所以他们想借签历史上的人物的智慧。
论语中的交友之道
《论语》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交友之道的智慧。
以下是《论语》中关于交友之道的一些观点:
1.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孔子认为,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
与正直的人、诚信的人、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与谄媚逢迎的人、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2. 道不同,不相为谋:如果价值观和信仰不同,就不要与之交往。
因为这样的交往可能会导致矛盾和冲突。
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与他人交往时,要保持谦虚的态度,向他人学习。
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4.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看到别人的优点,要向他们学习;看到别人的缺点,要反思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问题。
5. 朋友数,斯疏矣:交友不要过于亲密,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过于亲密的关系可能会导致矛盾和冲突。
总之,《论语》中的交友之道强调了选择朋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与朋友相处。
通过选择益友、保持谦虚、反思自己等方式,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中的交友之道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中的交友之道
(最新版)
目录
1.君子之交淡如水
2.小人之交甘若醴
3.交友之道
正文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这句话出自《论语·子罕》,是孔子关于交友之道的一番教诲。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这句话的含义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君子之交。
首先,让我们来解释一下这句话中的两个比喻。
君子之交淡如水,意味着君子之间的交往不含任何功利之心,他们的交往纯属友谊,不尚虚华。
这种友谊如同水一样,平淡而持久,能在对方遇到困难时,雪中送炭,给予最真实的帮助。
而小人之交甘若醴,醴指的是甜酒,意味着小人之间的交往往往充满虚伪与功利,他们的交往短暂而脆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践行君子之交呢?
首先,要有真诚的心。
真诚是建立友谊的基石,只有以诚待人,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尊重。
在与人交往时,要言行一致,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样才能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其次,要有包容的心态。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与缺点。
在交往中,要学会尊重别人的差异,包容别人的不足,这样才能与人和谐相处,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最后,要有互助的精神。
友谊是建立在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基础上
的。
当朋友遇到困难时,要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给予实际的帮助。
同样,在面对自己的问题时,也要勇于向朋友请教,汲取他们的智慧。
孔子交友择友的标准是什么
孔子交友择友的标准是什么关于孔子交友的原则在孔子的名言中有所体现,那孔子交友的标准是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交友的标准是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交友的标准是什么1、仁义。
孔子以“义”作为行为的准则。
他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里仁》)孔子说:“君子于义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
(《卫灵公》)仁为“义之本”,义为“仁之节”。
(见《礼记·礼运》)“爱由情出谓之仁,节爱理宜谓之义,致爱恭谨谓之礼。
”(《韩诗外传》)仁与义不可分割。
《论语》中载有孔子待友的言行。
“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乎殡。
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有朋友将死,无处可归,孔子迎之人家,慨然道:“病了在我这儿寄居,死了在我这儿停柩吧!”对朋友可谓尽心竭力,仁至义尽,决非后世任侠好义者可比,朋友间有通财之义,故虽赠车马之重也可不拜,然而对于馈赠的祭肉则必拜,这是孔子尊重朋友的祖考,以示同于己亲之表现。
孔子把仁义作为处世的价值取向,与友相交注重其人格价值与精神追求,君子“谋道不谋食”,对于“志于道,而耻上恶衣恶食者”,孔子抱“未足与议”的轻蔑态度。
他认为:“君子义以为上”(《阳货》)“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得利之心常常会摧毁某些人求道守义之志。
与人交友也同样不能利欲熏心,或为得利而丧失原则,或为利己而损害他人,朋友之间不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也不唯唯诺诺,而是“切切偲偲”,存责善之义。
2、忠信“子以四教:文、钎、忠、信”(《述而》)忠信指人诚实无欺,尽心竭力的心态,被孔子视为立身之本,一再强调为人要“主忠信”(《子罕》)孔子把“信”看作立身之本,“民无信不立”,强调“信”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軏?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为政》)人类社会虽有法律契约与道德礼俗的指导约束,但人与人之间若互不信任,则一切人事都无法推进。
若使人信己,己必有先信,居心行事诚实无欺,言而有信,曾子把“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作为君子“日三省乎己”的一个重要内容,子夏也认为“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出自《学而》)。
孔子——交友之道
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所思聪,色思 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 难,见得思义。”
•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九点要考虑的: 看的要考虑是否明白,听的要考虑是否清楚, 脸上的颜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止要考虑是 否谦恭,语言要考虑是否忠诚,做事要考虑 是否谨慎,疑问要考虑如何向人请教,心里 不平时要考虑是否有所患,得到利益时要考 虑不要忘义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年轻 时,血气未定,要戒女色;到了壮年,血 气方刚,要戒争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 衰弱,要戒贪得。”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 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 圣人之言」。
•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情: 敬畏天命,敬畏居高位的人,敬畏圣人的话, 小人不知道天所赋予的正理而不敬畏,怠慢 轻视高位的人,戏侮圣人的话。」
•【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 害的快乐也有三种。以节制礼乐为快乐,以 宣扬别人的优点为快乐,以广交贤良的朋友 为快乐,是有益的。以骄恣淫乐为快乐,以 放荡无度为快乐,以宴玩荒淫为快乐,都是 有害的。”
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 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 其老,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 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 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 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 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 有害的。”
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 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 乐佚游,乐晏乐,损矣。”
气
君子的正气 贤者的才气 仁者的大气
质
高尚的品质 优雅的气质 杰出的才智
交友之道
第一原则
不 交 损 友
第二原则
乐 交 诤 友
第三原则
所谓益友:
品德方面 能够帮助自己 学习方面 技能方面 上进的朋友。 精神方面
活动(一): 你认为哪些朋友可以称为益友?
在你心目中,益友应该是怎样的? 友谊册
品行:正直、善良、___.___. ___ ___.___. 学识:博学、___.___.___.
思考 在交往过程中,有些朋友喜 欢直言不讳的指出你的错误,批 评你.你是否喜欢这种朋友呢? 为什么?
3.交友的第三原则:乐交诤友 (1)什么是诤友
___指能够直言不讳地指出对方 错误,批评帮助对方的朋友.
(2)怎样才能互为诤友
听取忠言逆耳的度量 交诤友必须具备
知错必改的勇气
4.交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要培养耐心听别人说话的习 惯,社交场合不可抢别人的话头 自说自话.不要经常打断或反驳 别人.学会经常有礼貌地倾听别 人说话.鼓励别人述说心声.
不能让提防成为阻塞友情发展的堤坝,因 为你要明白:朋友 大都是真诚的,都是可以 信赖的。如何选择朋友,如何与朋友和睦地相 处,如何让自己得到一份真正意义的友谊?这 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有以下几 点:
吃喝玩乐,抽烟喝酒,在他18周 岁时,朋友送上一份神秘的礼 物__毒品,最终走上犯罪的道 路. 请问: 钟某为什么会由一名 三好生堕落成罪犯?
(1).什么是损友?
所谓损友就是对自己的道 德品质产生不良影响的朋友. 损者三友 友辟
的心 人术 不 正
友柔 的华 人而 不 实
友佞
谄花阿 媚言谀 的巧奉 人语承
在我们的世界,朋友组成了必不可 少的一部分:一份好的友情可以在 我们失意时送来慰藉,在我们伤感 时送来温暖,在我们跌倒时伸出友 爱的手,在我们重新振作时送来掌 声……
关于交友的文言文典故
关于交友的文言文典故
文言文中有一则关于交友的典故,名为《论语·述而》。
在这篇典故中,孔子对于交友的原则进行了阐述。
《论语·述而》中记载了孔子与弟子子路的一段对话。
子路向孔子请教交友之道,孔子回答说:“君子曰:‘小人闲居为不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君子会避免与不道德的人交往,因为这样的人可能会对他们产生负面的影响。
孔子进一步解释道:“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君子应该慎重言辞,言行要一致,言行一致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接着,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强调了交友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远方来的朋友能够带来快乐和喜悦,因为他们的到来意味着延续和加强了友谊的纽带。
最后,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表达了一个君子的高尚品德。
他们应该能够接受他人对他们的误解或不了解,而不抱怨或生气。
这段典故通过孔子的教导,传达了交友的原则和准则。
君子在选择朋友时,应该注意避开不道德和坏影响的人,言行要一致,慎重选择友谊。
同时,欢迎远方友人的到来,并展示出高尚的品性和宽容的胸怀。
这些原则至今仍然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交友观念中。
孔子的交友之道: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孔子的交友之道: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孔子的交友之道:益者三友,損者三友★★★《三味書屋754》2016年06月26日編輯整理★★★★★★★★中國有壹句老話,叫做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可見朋友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那麽在現實生活中,什麽樣的人才能稱之為我們的朋友,我們應當交什麽樣的人為朋友,如何與朋友相處呢?朋友分哪幾種?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損者三友1、損友一第壹種叫作“友便辟”,指的就是諂媚的,阿諛奉承的朋友。
妳指鹿為馬,他說那就是馬;妳黑白顛倒,他也贊同妳的看法。
這種人往往沒有原則,但有目的。
他能夠這般阿諛奉承,多半是要利用妳。
2、損友二第二種叫作“友善柔”,指的就是當面壹套,背後壹套,喜歡搬弄是非的朋友。
這種朋友常常斷章取義、巧舌如簧,最後改變了事情的初衷。
而真正的君子則是“訥於言,敏於行”。
遠離他們,是妳成事的前提。
3、損友三第三種叫作“友便佞”,指的就是誇誇其談、目中無人的朋友。
這種朋友往往壹聊天,就把自己和壹些名人、熟人扯上關系,自吹自擂,通過這樣的方式尋找自信,卻忽略了朋友的感受。
然而真正的朋友相處起來應當是舒服自在的。
這三類人要麽想要攀附妳,要麽會壞妳好事,要麽會讓妳覺得疏遠。
大多也不會在妳落魄的時候拉妳壹把。
所以不值得信賴和依靠,請盡早漸行漸遠。
益者三友1、益友壹找正直的人做朋友。
這個朋友人品是第壹位的,直來直去,不需要費太多的心機。
2、益友二與真誠而可信賴的朋友的人交朋友。
平時平淡若水,但是落魄的時候,默默無語拉妳壹把,這是真正的朋友。
歷史上有壹個稱為“白衣送酒”的故事,這是壹個高官向壹個窮名士送的極為謙卑的酒,這叫真朋友。
3、益友三與博學而見多識廣的朋友交朋友,是有益的。
擇友是門學問,遠離損友,與益友同行,妳的人生才會更加精彩。
朋友之間究竟應該如何相處?《論語》中記載了孔子的學生子遊說:“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孔子的交友之道
孔子的交友之道作者:文进香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30期如何交友,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16——4)。
孔子说:"三种朋友有益,三种朋友有害。
与正直的人为友,与诚信的人为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为友,那是有益的。
与谄媚逢迎的人为友,与刻意讨好的人交为友,与巧言善辩的人为友,那是有害的。
"“友直、友谅、友多闻。
”我们也可以理解为:第一种“友直”,是讲直话的朋友;第二种“友谅”。
是比较能原谅人、个性宽厚的朋友;第三种“友多闻”,知识渊博的朋友。
孔子将这三种人列为对个人有助益的朋友。
另外在朋友中,对自己有害处的三种,第一“友便辟”。
就是有怪癖脾气的人,有特别的嗜好,或者也可说软硬都不吃,使人对他觉得有动辄得咎之难的朋友。
第二“友善柔”。
就是个性非常軟弱,依赖性太重。
甚至,一味依循迎合于你,你要打牌,他也好,你要下棋,也不错,你要犯法,他虽然感觉不对,也不反对,跟着照做不误。
用现代语来说,等于是娇妻型的朋友,可以说是成事不足,败事也不足。
第三“友便佞”。
这种人更坏,可以说是专门逢迎凑合的拍马屁能手,绝对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特别要当心。
“益者三友”与“损者三友”。
对我们有益的是“友直,友谅,友多闻”;对我们有害的是“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装腔作势,刻意讨好,巧言善辩)。
如此黑白二分,大家未必做得到,但没有人可以反对这番话。
可是,当我们如此要求别人时,是否首先要反省自己属于别人眼中的益友还是损友?另外,孔子在〈学而〉篇谈到一句交友的话,就引起了一些争议。
子曰:“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论语》1——8)一般的质疑在于“无友不如己者”,究竟在说什么?有人解释为,比我差的人,我拒绝与他为友;这种解释的困难很清楚:比我好的人,为什么要与我为友呢?并且,人与人交往,怎能一开始就分得明白谁比我差呢?所谓的“差”又是指哪一方面?那么,到底要如何理解“无友不如己者”好呢?我们先分析原文前面的三个字“主忠信”,亦即:以忠信为做人处事的原则。
浅论《论语》的“交友之道”
浅论《论语》的“交友之道”[提要]:在《论语》中,关于交友之道的论述是很多的,譬如“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等等。
在对友的要求上,它要求作为朋友,必须有仁德,正直坦诚,言而有信等。
在对友的态度、礼仪上,它要求一个人必须乐友,听其言而观其行,忠告而善道等;在如何结交朋友上,要以诚信作为交友的前提和基础;要做到“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在如何与友相处方面,指出朋友之间应该互相信任,互相责善而和睦共处,不要过于烦琐,要持之有度。
这些交友之道至今对我们仍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论语》交友之道礼仁从《论语》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方面的思想和智慧,譬如何为君子和小人,如何为政,什么是忠恕、仁和礼,如何对待天、命、鬼神和卜筮,如何对待人生,如何教育学生等等,而如何交友亦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归纳来说,《论语》中关于交友之道的论述主要是围绕四个方面展开的,即对友的要求,对友的态度、礼仪,如何结交以及如何与友相处四方面。
下面主要针对这四方面内容作进一步探讨和分析。
一、对友的要求《论语》中对朋友的要求总起来说还是比较高的,概括来说,它要求作为朋友,必须有仁德,必须正直坦诚,见闻广博,必须言而有信,等等。
首先是朋友必须要有仁德,必须品德高尚。
在《学而第一》中,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在这里,孔子提出了交友的第一条原则,即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对于孔子的这句话,历来有不同的解释。
为什么说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孔子也未免显得太自命清高了吧。
根据自己的理解,我认为这样来评价孔子实在有失偏颇。
孔子曾经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另外,再比如如“当仁不让于师。
”(《卫灵公》)“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微子》)。
孔子及《论语》中的交友之道
孔子及《论语》中的交友之道咱们今天聊聊孔子和他的《论语》里头的交友之道。
说实话,孔子这个人,咱们中国人几乎都知道,他是咱古代的大圣人,讲究仁、义、礼、智、信,这些东西啊,到现在还影响着咱们。
他那本《论语》,更是被奉为经典中的经典,里面讲的都是些做人做事的道理,特别是怎么交朋友,那是一套一套的。
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话听着就亲切,就像咱们平时说的,“哎呀,老朋友从外地来了,高兴得不行!”孔子觉得,交朋友是件乐事,得用心对待。
你想想,生活中有几个铁哥们儿、好姐们儿,一起喝酒聊天,分享快乐,分担烦恼,那多有意思啊!不过,交朋友也不能瞎交,得有个标准。
孔子说了:“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好的朋友有三种,坏的朋友也有三种。
正直的、诚实的、见识广的,这三种朋友对你有帮助;谄媚的、虚伪的、花言巧语的,这三种朋友对你没好处。
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咱们交朋友不就是图个真心实意嘛,谁愿意整天跟那些不实在的人打交道啊!孔子还说了:“无友不如己者。
”这话乍一听,好像有点儿自傲,其实他的意思是,别跟那些比自己还差劲的人交朋友。
这并不是说咱们得看不起别人,而是说,咱们得找那些能让自己进步的人做朋友。
你想啊,要是整天跟那些不思进取、浑浑噩噩的人混在一起,你能学到啥好东西?相反,要是跟那些有理想、有追求、有能力的人交朋友,那你肯定也能受到影响,变得更好。
说到这,我还得提一句,孔子交朋友可不看身份地位。
他说:“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就是说,别因为人家说话好听就提拔他,也别因为人家身份低微就不听他的话。
这在咱们现在看来,也是很有道理的。
交朋友嘛,得看人品、看性格、看志向,跟人家是什么身份、有啥背景没关系。
孔子还教咱们怎么跟朋友相处。
他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就是说,交朋友得讲信用,说话得算数。
你想啊,你要是整天说谎话、不守信用,那你还能交到真心朋友吗?肯定不能!所以呀,咱们得记住这句话,跟朋友相处的时候,得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探讨《论语》审视孔子的交友观
探讨《论语》审视孔子的交友观孔子为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首创语录之体。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将人伦关系大致分为“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即“五伦”(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
“朋友”作为“五伦”之一,在《论语》中字字句句皆是金玉良言,其阐述的交友之重,择友准则和交友之道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交友之重《论语》共20篇511条,第一篇《学而篇》的第一条便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把朋友从远方来看作是人生一大乐事。
孔子的这句话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交友之道中最早最具影响的一句名言。
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一位多年未见的好友从远方来看望自己,聊起彼此的当年,曾今的梦想,曾今的疯狂,该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和感动的事。
这无疑给我们快节奏,电子化的,冷漠而枯燥的机械生活到来了抚慰和能量。
人是群居动物,不能脱离社会群体,个体是集体中的个体。
孔子在《论语》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广交益友,对开阔自己的视野和提升自己的道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又如孔子所说的:“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论语·季氏》)“乐多贤友”便是在提倡广交朋友。
“多贤友”会使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更有意义,更加精彩,与友畅谈不仅可以带来身心的愉悦,还可以提升我们自身的素质。
交友固然重要,但择友更是重中之重。
2 择友准则《论语》中也不乏对择友准则的阐述。
其中最著名,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莫过于《论语·季氏》中的“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益者三友”是指那些正直、诚实、见多识广、博学多才的人。
“损者三友”是指那些谄媚拍马、两面三刀、华而不实、夸夸其谈的朋友,这些人终究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的交友之道》一、朋友间的交往——“缘”说到朋友,每个人都会觉得很温暖,朋友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罗马一位作家西塞罗说过,朋友就像阳光一样,从生活中取消阳光,不堪设想,它有温暖也有光明。
人和人相处的缘,可以从三方面来考虑:一方面,缘有长短,有的人缘很长,一辈子的朋友,有些人可能说不定就是一时之间;第二个是缘有深浅,有的缘很深,有的缘很浅;第三个是缘有好坏,叫善缘和恶缘。
我们谈到交友从缘来看,是因为命中注定的事通常是在家庭范围内,父母和子女,这些都是命中注定的关系;在社会上,朋友往往是自己的选择,这种选择通常需要各种条件的配合,缘就是指条件而言,后面的发展就可以从缘有长短,缘有深浅,缘有好坏来看。
二、孔子的交友之道从《论语·季氏》的几段材料可以看出来:首先孔子的朋友很多,但是他和朋友来往的时候价值观好像有点特别,有这么一句话:“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论语·乡党》)朋友送给我礼物,虽然是车马,古代车马很贵重,只要不是祭祀祖先的肉,我是不会作揖拜谢的,作揖拜谢代表内心和外表是一样的,非常诚恳,送车跟马,我就不拜谢,但是你送我一块祭祀祖先的肉,虽然只有几块钱,但是祭拜过祖先之后,代表你把我当成你家族的朋友,祭拜祖先的时候还想到我这个朋友,就是情意深重,要拜谢。
古人有一句话,朋友有通财之谊,从这个情况看孔子交朋友是一种很高贵的情操。
另外一句话说,“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病”。
(《论语·乡党》)朋友死了,没有人料理丧事,通常这种情况有两个理由,一是家道中落,另外一个是子孙不孝,朋友过世这没有人管,这是很难过的,孔子就说我来负责丧葬,一死一生乃见交情,他不会说太麻烦了,让我来管,不是要花钱花时间力气吗?孔子听到后说,每个人活在世上都有一个自己的目标,你找到和你自己目标相近或相似的人和你相处,就会感到充实,充满无尽的能量,到任何地方去都不会觉得孤独,所以孔子对于朋友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孔子交朋友,不是每一个都有很深的交情,交朋友第一个要考虑道义,第二个考虑礼仪,要有规范。
如果讲道义的话,交朋友还是要考虑志趣的,道义作为我们的目标,志同道合;那么礼仪的话就被规范出来了,比如孔子有一个好朋友,他到卫国就住在蘧伯玉家中,蘧伯玉是卫国的大夫,所以有一次蘧伯玉派一个朋友到鲁国看望孔子,孔子和他见了面就问这位来宾,我那位老朋友如何?这位来宾就用了一句话来回答,蘧老先生想要改善自己的过错,没有办法,怎么办?这个使者走了之后,孔子说,真是一个好的使者,替别人传话的使者。
所以他跟蘧伯玉做朋友,两个人通消息的时候说我想改善自己的过错,还没有做到。
他的这个朋友每天都在进步,人们都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这个刮目相看是说感觉到,不断在成长,还有一句类似的话是,三日不读书,便觉得面目可憎,言语乏味。
可以看出人只有在不断的求知,不断的修德这两方面改进才能不断的改进生命,而孔子和他的朋友也都可以说是志趣相近。
三、孔子的交友原则1.志趣相近,理想相同说到志趣,就是志向跟兴趣,孔子说:“毋友不如己者”(《论语·学而第一》),这个“如”不是比较的意思而是相似的意思,不要交和自己志趣不相似的人,你们的志趣不相似的话,根本不可能来往,比如今天放假我要爬山你要游泳,我要打球你要下棋,不能结合到一起,志趣如果差别远的话。
我们都希望交到好朋友,但是老师希望交到好朋友,你自己不能成为好朋友这不是办法,所以我们这样解释是想把它的范围应用的更广一点,志趣相近。
2.真诚相待交朋友一定要真诚,所谓的“忠告而善导之”,忠告就是忠言逆耳,你有毛病,别人都不好去讲,我作为你的朋友要像镜子一样来照鉴你,善导就是好好的引导你,用好话设法好好的劝你,又能够用些方法来引导你。
那么后面还有话要说,“不可辄止,毋自辱焉”。
如果劝你你不听,那就算了,朋友之间是平等的,如果不平等就成了老师和学生,老师一说学生就要听,不然考试过不了关,朋友的话大家如果不平等,志趣不相投,那么改变的越多,可能越走越远。
有些人年轻的时候是生死之交,一起干过许多伟大的事业,后来就不同了,老年了根本就不能讲一句话。
所以人生充满了各种改变的机会。
3.中行中行代表言行都很恰当,他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
”(《论语·子路》),我们上次提到狂者,代表之一就是曾参的父亲曾点,他就是狂者,张口就说古代人怎么样,好像是有高规格的要求,交朋友交到狂者,一起奋斗进取向上,但是这不容易找得到,至少可以交到狷者。
所以我们交朋友为什么以这三个为标准,因为大家都在受教育。
我长期在学校教书,很清楚地知道,一个人受教育后的第一个表现就是狷者,有所不为。
受教育的结果就是你不屑于做某些不够水准的事,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可以得到某些利益但是我不想做,不是不敢做,而是不屑于做。
太没有水平了,受过教育之后,这些都是下三烂的水平了,在背后对付别人的事情不做,有所不为,所以狷者以非常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要做到某些不好的事情,但是还没有积极的做到某些好的事情,要分开。
狂者要进取,孟子把它合在一起,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人生不能什么都要,你要选择,你选择这些你就要放弃那些,你什么都要,你什么都得不到,如果说有狷者这样的朋友,再有走向狂者这样的目标,最高的理想是中行,中行就是后面说的中庸,言行适当,中庸这两个字容易引起误解,它要一个人不偏不倚,最后变成墙头草了,所以我对中行的理解可以用一句话来理解:当狂则狂,当狷则狷,叫做中行。
有些人的性格偏于狂者,总是进取,不知道收敛,像曾参的父亲就是一位,曾参的父亲很了不起,孔子称赞的学生除了颜渊外,他是有所保留的,他对于曾点,曾参的父亲,他的志向,孔子是非常敬仰的。
【案例1】有一次孔子有四个学生在身边: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点。
孔子先说,我比你们大一点,你们常常说没有人了解你们,孔子也没有人了解,但是孔子不希望学生知道没有人了解他们,今天给大家一个机会说说你们将来要做什么。
子路立刻就说,子路性格比较豪爽,他不说别人也不敢说让我来治理一个国家,旁边有大国要欺负它,我照样可以把国家振兴起来不怕别人的欺负。
孔子笑了笑,接着问冉有,冉有比较内向,说,我做的话,一个小国家勉强可以,至于礼乐我还要请专家来做,我只能把国家的内政做好,文化方面还得请专人。
到公西华的时候,他说我希望当礼仪官,也就是外交官,国际上外宾来的时候,我可以招呼一下,接待一下,担任所谓的司仪这样的位置。
这三个人都讲完了,一个当政治家,一个当军事家,一个当外交家。
都是各自的志向,这时候孔子问曾点说:点,你的志向是什么,回答说:“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论语·先进第十一》)这就代表在别人谈话的时候,曾点负责背景音乐,他弹瑟,让大家说的时候心情愉快,这个时候他就把瑟停下来,铿的一声,把瑟推开,站了起来说,我和各位同学不一样。
孔子说没关系,各自说说各自的志向。
他就说了,这段话是最令人向往的:“莫春者,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孔子听后忍不住叹了一口气,说我欣赏曾点的志向!为什么欣赏曾点的志向,这在一般的考试中是不及格,别人当外交家、军事家之类的,为国家服务。
他那个志向呢?说春天快结束了,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在身上了,我和五六个大人,六七个小孩,到沂水边洗洗澡,到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边唱歌一边回家,这怎么算志向?这是生活的情调,但是孔子说我欣赏曾点的志向,为什么?因为他的志向配合:第一个,天时,春天快结束了,就不要想夏天、冬天的事情了;第二个,地利,靠近沂水,就去沂水游泳,不要说我要游长江,这边有舞雩台,就到这里吹吹风,不要说别的;再加上人和,五六个大人,六七个小孩,不要说只有一百个人你才出门,这就是天时、地利、人和。
那三个同学一看老师欣赏曾点的志向,就知道自己不及格了,就离开了教室,这时候曾点发现他自己被老师肯定了,就有点得意忘形,露出马脚了,为什么呢?曾点真的做得到吗?你看看他问的问题就知道,他也有自己的限制,比如他说,老师在子路说完志向以后,你为什么微笑了一下?你看,他在弹琴,他还观察那么细!孔子就说了,治理国家要以礼让为主,他一点都不谦虚,立刻说我要治理国家,太骄傲了,所以故意笑了他一下。
他第二个再问,冉有只能治理小国吗?冉有治理小国,谁能治理大国?孔子这么回答,冉有是谦虚,你不要以为冉有只能治理小国。
第三个,公西华只能当一个小小的司仪吗?孔子说他怎么是司仪呢,他是外交官。
从这里可以看出,曾点一得意,就又开始比较了,你既然要自得其乐,就要化解与别人比较的心,另外三个同学已经不及格出去了,你就放人家一马,你还要乘胜追击,他怎么样,他怎么样,念书的地方就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四、“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友损友都是友,我们交朋友很多时候是缘分成熟而成的,朋友也会慢慢改变,改变到什么程度不能成为朋友了,没有人可以给你一个明确的答复。
1.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直代表真诚而正直,这是交朋友第一种。
真诚正直的朋友一般也称为畏友,敬畏的朋友,他在场你就必须收敛,他的要求都比较高,如果你做了一些事,别人知道了都无所谓,让他知道了,就会跑来告诉你,你再这么做就不是我的朋友,要划清界限,叫做友直。
如果朋友真的都这么正直的话,那真的很累,严重的时候不能开玩笑。
●友谅。
这个谅有两个含义:守信用和体谅。
谅这个字,作为守信用有它的意思,儒家对于守信用有非常精彩的看法。
【案例2】在春秋时代,齐国出现内乱,两个公子逃到国外看谁先回来就可以当国君,另外一个就完了,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所以产生了激烈的竞争。
这个时候就有两个好朋友,管仲和鲍叔牙,他们那个时候就有投资概念,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既然有两个公子,我们就一分为二,一人跟随一个,将来一定有一个成功的,讲好,将来一定要救另外一个,结果管仲选错了,鲍叔牙选对了。
公子小白回国,成为国君,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齐桓公问鲍叔牙说,你当宰相吧,鲍叔牙说不行不行。
他说你要成就霸业只有一个人可以帮助你,这个人是谁呢?管仲。
齐桓公说,别人还可以考虑,管仲坚决不行,因为两军对战的时候,管仲曾经一箭射中齐桓公的带钩,高一点,低一点,齐桓公都没命了。
所以齐桓公说,管仲是我的仇人,管仲坚决不行,我还要杀他,鲍叔牙说你想成就霸业还要再考虑一下。
齐桓公这时收到一些情报,他对鲍叔牙说,你知不知道管仲当官的时候贪污过?鲍叔牙说,管仲家里有老母亲。
他为了赡养他的老母亲。
齐桓公又说,管仲打仗的时候有时候临阵脱逃你知道吗?鲍叔牙说,他家里有老母亲。
这么好的朋友都为你辩护了,齐桓公没办法,说好吧,既然你这么推荐,我就接受吧。
齐桓公就称管仲为仲父,拜他为相,所以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就靠了管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