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第四章呼吸机能
运动生理学课后思考题-王瑞元、苏全生
运动生理学课后思考题-王瑞元、苏全生思考题运动生理学第一章绪论1、运动生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2、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3、目前运动生理学研究的主要热点有哪些?4、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5、人体生理机能是如何调节的?6、人体生理机能调节的控制是如何实现的?第二章骨骼肌肌能1、试述骨骼肌肌纤维的收缩原理。
2、试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
3、试述在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是如何传导的。
4、试述神经-肌肉接头处动作电位是如何进行传递的。
5、骨骼肌有几种收缩形式?它们各自有什么生理学特点?6、为什么在最大用力收缩时离心收缩产生的张力比向心收缩大?7、试述绝对力量、相对力量、绝对爆发力和相对爆发力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8、骨骼肌肌纤维类型是如何划分的?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形态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特征是什么?9、从事不同项目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的组成有什么特点?10、运动时不同类型肌纤维是如何被动员的?11、运动训练对肌纤维类型组成有什么影响?12、试述肌电图在体育科研中有何意义。
第三章血液1、试述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2、何为内环境?试述血液对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作用意义。
3、试述血液在维持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4、何谓红细胞流变性?影响因素有哪些?试述运动对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
5、试述长期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6、如何应用红血蛋白指标指导科学训练?第四章循环机能1、比较心肌和骨骼肌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的异同。
2、分析从身体立体到卧位后心输出量和动脉血压的变化及其调节过程。
3、试述心动周期过程中,左心室内压力、容积改变和瓣膜开闭情况。
4、试述动力性运动和静力性运动时心输出量和动脉血压的变化情况。
5、如何评价运动心脏的结构、功能改变?6、反应心血管机能状态的指标有哪些?第五章呼吸机能1、呼吸是由那三个环节组成?各个环节的主要作用是什么?2、呼吸形式有几种?运动过程中如何随技术动作的变化而改变呼吸形式?3、胸内压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生理意义?4、为什么在一定范围内深漫的呼吸(尤其注重深呼吸)比浅快的呼吸效果要好?5、试述肺通气的技能指标测定意义和评定方法。
动物生理学第四章呼吸系统
目 录
• 呼吸系统概述 • 呼吸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 肺通气原理及过程 • 气体交换原理及过程 • 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 • 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及其生理机制
01
呼吸系统概述
呼吸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呼吸道
包括鼻腔、咽、喉、气 管和支气管,具有通气 、过滤、加温和湿润空
气的功能。
调节酸碱平衡
通过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呼吸系统可维持血液pH值的相对稳定 ,保证机体酸碱平衡。
参与免疫防御
呼吸道黏膜具有屏障作用,可阻挡病原体和有害物质进入肺部,同时 呼吸道内的免疫细胞和分泌物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呼吸系统的研究方法
形态学研究
生理学研究
通过观察和研究呼吸系统的组织结构、形 态特征和发育过程,揭示其生理功能的物 质基础。
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及其调节
01
呼吸运动
呼吸运动是影响气体交换的重 要因素之一。呼吸运动的频率 、深度和节律都会直接影响气 体交换的效果。
02
肺的通气与血流
肺的通气与血流是影响气体交 换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通气 不足或血流减少都会导致气体 交换障碍,从而影响组织细胞 的代谢和功能。
03
气体分压和溶解度 04
03
肺通气原理及过程
肺通气的动力与阻力
肺通气的动力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所引起的胸廓节律性扩大和缩小,即呼吸运动,是实现肺通 气的原动力。呼吸运动包括吸气运动和呼气运动两个过程,前者引起胸廓扩大, 后者使胸廓缩小。
肺通气的阻力
肺的通气阻力有两种,一种是弹性阻力(占约70%),包括肺的弹性阻力和胸廓 的弹性阻力,其中肺的弹性阻力占主导地位;另一种是非弹性阻力(占约30%) ,包括气道阻力、惯性阻力和组织的粘滞阻力,其中又以气道阻力为主。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1)(1)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 运动生理学定义及任务。
答: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主要研究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各细胞、器官、系统的机能变化和它们的协同工作的能力和机理,进而观察其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同时,还要观察运动对人体的形态和机能产生适应性变化的影响。
运动生理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
运动生理学的任务是:在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有了基础认识的基础上,揭示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及机理,阐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运动健身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指导不同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的人群进行科学的运动锻炼,以达到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增强体质、延缓衰老、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2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答: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和生殖3 什么叫内环境和稳态。
答:细胞外液被称为机体的内环境,细胞生存要求内环境各项理化因素相对稳定。
然而,内环境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止不变的,而是各种物质在不断交换、转变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即动态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被称为稳态。
4 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方式有哪几种?答: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和生物节律5 人体生理机能调节的控制方式有哪几种?答: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第二章骨骼肌机能1 论述骨骼肌肌纤维收缩的原理。
答:(1)兴奋—收缩耦联当运动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到达神经末梢时,通过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使肌细胞膜产生兴奋。
之后,肌质网向肌浆中释放Ca2+,肌浆中的Ca2+浓度瞬时升高。
肌钙蛋白与Ca2+结合,引起肌钙蛋白的分子结构改变,进而导致原肌球蛋白的分子结构改变。
(2)横桥的运动引起肌丝滑行原肌球蛋白滑入F-肌动蛋白双螺旋沟的深部,肌动蛋白分子上的活性位点暴露。
一旦肌动蛋白分子上的活性位点暴露,粗肌丝上的横桥即与之结合。
横桥与肌纤蛋白结合后会产生两种作用:A.激活了横桥上的ATP酶,使ATP迅速分解产生能量,供横桥摆动之用;B.激发横桥的摆动,拉动细肌丝向A带中央移动。
运动生理学第4章 呼吸机能 气体交换与运输
每种气体总是由分压高的地方向分压低的地方移动, 分压差是气体交换的动力,决定着气体的移动方向。
肺泡气 PO2(kpa) 13.60 PCO2(kpa) 5.33
静脉血 5.33 6.13
动脉血 13.33 5.33
(1)呼吸膜的厚度 气体扩散速率与呼吸膜厚度成反比关系,膜越厚,
单位时间内交换的气体量就越少。 (2)肺毛细血管开放数量和开放程度
呈正比,使扩散面积增大,扩散距离缩短,换气量 增多。 (3)分压差
气体扩散速率与分压差呈正比。 (4)体温
气体扩散的速度与温度成正比,体温升高有利于气 体扩散。
2. 通气/血流比值(VA/Q) 是指每分肺泡通气量(VA)和肺血流量
肺循环毛细血管的血液不断从肺泡获得O2,放出 CO2 ,体循环毛细血管的血液不断向组织提供O2, 运走CO2,确保组织代谢正常进行。
肺换气
肺
左
动
静
心
脉
脉
组织换气
肺
空
呼
肺
O2
毛 细
气
吸
泡
血
道
CO2 管
毛
组
细
O2 织
血
细
管 CO2 胞
肺
动
右
静
脉
心
脉
外呼吸
气体运输
内呼吸
(三)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
1. 物理因素
气体交换与运输
一、肺换气与组织换气
肺泡与血液之间以及血液与组织细胞之 间的O2与CO2的交换,称为气体交换。
前者称为肺换气,后者称为组织换气, 两者都是通过气体扩散来实现的,肺换气通 过呼吸膜 (肺泡-毛细血管膜),组织换气通过毛细 血管壁、组织液和细胞膜进行。
运动生理学---第四章呼吸机能
PCO2 0.3
海平面空气、肺泡、血液和组织细胞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压(mmHg)
气体扩散的速率
单位时间内气体扩散的容积称为气体扩散速率。
气体肺扩散容量
在1mmHg分压差作用下,每分钟通过呼吸膜 扩散气体的量。是评定呼吸气体通过呼吸膜功 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常用氧扩散容量来表示, 安静状态下约为20-33ml/min· mmHg。 影响因素 受体表面积、年龄、性别、体位及运动状况的 影响
平静呼吸
吸气
膈肌、肋间外肌收缩→穹窿下降、肋骨上提外翻→ 胸腔容积↑ →肺容积↑→肺内压↓<大气压→空气入 肺泡 主动过程 膈肌、肋间外肌舒张→胸腔容积↓→肺容积↓→肺内 压↑>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 被动过程
呼气
用力呼吸
用力吸气
辅助吸气肌参与收缩→胸腔容积↑↑ →吸气量↑ 主动过程 肋间内肌、腹壁肌参与收缩→胸腔容积↓↓ →呼气量 ↑ 主动过程
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系统 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血液中化学成分的改变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系统
(一)呼吸运动的神经支配 延髓和脑桥通过膈神经支配膈肌,从而调节呼吸; (二)呼吸中枢 脑桥
呼吸调整中枢:抑制吸气,调整呼吸节律 长吸中枢:加强吸气 吸气中枢 呼气中枢 对呼吸进行随意调节,如唱歌、讲话、运动等过程中对呼吸 的调节
胸内压
微量液体 胸膜脏层 胸膜壁层
肺
胸壁
胸膜腔
肺内压
肺弹性回缩力 胸膜脏层
胸内压=肺内压-肺弹性回缩力
胸内压
胸内压产生
胸内压=肺内压-肺弹性回缩力=大气压-肺弹性 回缩力 设 大气压=0;则 胸内压=-肺弹性回缩力 胸内负压由肺弹性回缩力造成
运动生理学课件呼吸与运动
PART 02
呼吸与运动的关系
运动时的呼吸变化
呼吸频率加快
呼吸节奏变化
运动时,为了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 ,呼吸频率会相应增加。
运动过程中,呼吸节奏会根据运动强 度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在长跑过程中 ,呼吸节奏会与步伐相匹配。
呼吸深度加大
为了获取更多的氧气和排出更多的二 氧化碳,呼吸深度也会在运动时加大 。
呼吸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01
02
03
供氧能力
呼吸为肌肉提供足够的氧 气,对于耐力和力量表现 至关重要。
疲劳程度
呼吸能够影响身体的疲劳 程度,良好的呼吸可以减 轻肌肉疲劳。
运动恢复
正确的呼吸有助于加速运 动后的恢复过程。
不同运动项目的呼吸特点
பைடு நூலகம்
有氧运动
如长跑和游泳,需要保持 较均匀的呼吸节奏,以最 大限度地提高氧气摄取。
03
解决方案
为了预防和缓解呼吸肌疲劳,可以进行适当的呼吸肌训练,如腹式呼吸
、吹气球等。此外,保持充足的休息和合理的运动计划也是非常重要的
。
运动中的呼吸调整与控制
呼吸调整
在运动过程中,为了保持最佳的运动表现和避免不必要的能量消耗,需要合理地调整呼吸 频率和深度。
控制方法
通过有意识的控制呼吸节奏和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表现和耐力。例如,在长跑过程 中,采用深呼吸和慢频率的呼吸方式可以减少能量消耗和提高运动耐力。
吸的节奏感。
深呼吸
深呼吸可以增加氧气和二氧化碳 在肺部的交换量,提高摄氧能力
。
呼吸训练的实践与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练习腹式呼吸和节奏呼吸来提高心肺功 能和运动表现。
在不同运动项目中的应用
运动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运动性疲劳的生理机制及其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内分泌系统如何调节和适应运动需求,以及兴奋剂对内分泌的影响
第九章 感觉机能
视觉、听觉、前庭感觉、本体感觉在运动中的应用
各种感觉在运动中的作用及其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第十章 神经系统机能
反射、神经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在运动中的作用
神经系统如何控制和协调运动行为
第十一章 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运动动力定型、动作自动化
运动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章节
重点概念/知识点
简要描述
第一章 绪论
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体液调节
运动生理学的基础概念,理解生物体在运动中如何维持稳态
第二章 骨骼肌机能
动作电位、静息电位、“全或无”现象、兴奋-收缩耦联、阈强度、运动单位募集
骨骼肌作为运动的主要执行者,其生理机能对运动表现至关重要
第三章 血液
红细胞压积(比容)、内环境、碱储备、渗透压、等渗溶液、假性贫血、运动员血液
血液在运动中的运输、调节和适应功能
第四章 循环机能
心动周期、心率、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心电图、动脉脉搏、血压
循环系统如何为运动提供充足的血液供应
第五章呼吸机能
胸内压、肺通气量、肺泡通气量、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最大通气量、通气/血流比值
呼吸系统如何为运动提供必要的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第六章 物质与பைடு நூலகம்量代谢
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基础代谢(率)、食物热价、氧热价、呼吸商、代谢当量
运动中能量的产生、利用和转化机制
第七章 肾脏机能
运动性蛋白尿、运动性血尿
肾脏在运动中的调节和适应,特别是与运动性蛋白尿和血尿相关的机制
生理各章节重点
研究生考试运动生理复习重点绪论一.必背概念: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体液调节二.当前生理学的几个研究热点(热点即考点)最大摄氧量、个体乳酸阈、运动性疲劳、骨骼肌、高原训练(重点中的重点)第一章骨骼肌机能一.必背概念:动作电位、静息电位、“全或无”现象、兴奋-收缩耦联、阈强度、运动单位募集、肌电、几个收缩二.重点问题1.肌纤维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2.骨骼肌的几种收缩形式及实践中的应用.3.肌纤维的分类与生理生化特征及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第六节,必背)4.肌电的应用(了解)熊开宇老师在研究生课中讲过,还可以与后面的生理指标的运用结合第二章血液一.必背概念:红细胞压积(比容)、内环境、碱储备、渗透压、等渗溶液、假性贫血、运动员血液二.重点问题1.血液的作用,防止简答出现意外题2.血红蛋白在实践中的应用。
A机能评定B运动选材C监控运动量第三章循环机能一.必背概念:心动周期、心率、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心电图、动脉脉搏、心力储备、血压、减压反射、窦性心动徐缓、基础心率、减压反射、窦性心动徐缓、脉搏、运动性心脏肥大、二.重点问题1.心肌细胞和骨骼肌细胞收缩的不同特点。
2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3.静脉回心血量响因素?4.动脉血压的影的影响因素?5.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A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的变化B长期的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6.脉搏(心率)和血压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可出综合题)第四章呼吸机能一.必背概念:胸内压、肺通气量、肺泡通气量、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最大通气量、通气/血流比值、氧解离曲线、氧脉搏、血氧饱和度、氧利用率二.重点问题1.氧解离曲线的特点、影响因素及生理意义。
2.运动时合理呼吸和合理憋气第五章物质与能量代谢一.必背概念: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基础代谢(率)、食物热价、氧热价、呼吸商、代谢当量二.重点问题1.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有哪些?2.三个能源系统的功能特点及结合专项应用。
运动生理学习题集全部
第一章骨骼肌机能一、名词解释1.向心收缩3.离心收缩4.等动收缩二、单项选择题1.静息状态下,肌小节中只有粗肌丝的局部是〔〕。
A.A带B.I带C.H区D.Z线2.根据离子学说,静息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A.K+平衡电位B.Na+平衡电位C.Cl-平衡电位D.Ca2+平衡电位3.根据离子学说,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A.K+停顿外流B.Na+迅速大量外流C.K+突然迅速外流D.Na+迅速大量内流4.骨骼肌细胞兴奋后,处于〔〕可以对阈下刺激发生反响。
A.绝对不应期B.相对不应期C.超常期D.低常期5.骨骼肌中的收缩蛋白是指〔〕。
A.肌球蛋白B.肌动蛋白C.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D.肌钙蛋白6.按照肌丝滑行理论,肌肉缩短时〔〕。
A.明带的长度减小,H带减小或消失B.暗带的长度不变,H带不变C.明带的长度不变,H带不变D.暗带和明带的长度均减小7.在整个关节运动X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力量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是〔〕。
A.向心收缩B.离心收缩C.等长收缩D.等动收缩8.在下述哪种情况下,肌肉的收缩力量在整个关节X围内都可到达100%〔〕。
A.向心收缩B.等长收缩C.离心收缩D.等动收缩9.等X收缩时〔〕。
A.负荷恒定,速度恒定B.负荷改变,速度改变C.负荷恒定,速度改变D.负荷改变,速度恒定10.快肌纤维的形态学特征是〔〕。
A.肌纤维直径大,线粒体较多B.肌纤维直径大,线粒体较少C.肌纤维直径小,线粒体较多D.肌纤维直径小,线粒体较少11.细肌丝主要由〔〕组成。
A.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B.肌动蛋白、肌球蛋白、肌钙蛋白C.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球蛋白D.肌球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12.以下〔〕参与构成粗微丝。
A.肌球蛋白B.肌动蛋白C.原肌球蛋白D.肌钙蛋白13.静息电位形成的根底是〔〕。
A.K+外流,B.K+内流C.Na+外流D.Na+内流14.从时间关系来说,锋电位相当于细胞的〔〕。
生理学_第四章_呼吸PPT幻灯片
C:肺表面活性物质 A)、成分:二棕榈酰卵磷 脂(DPPC)。 B)、作用:降低肺泡液气界面的表面张力。 C)、生理意义 a:维持肺泡的稳定性; b:减少肺间质和肺泡内 的组织液生成,防止 肺水肿; c:降低吸气阻力,减少 吸气作功。
(3)胸廓的弹性阻力和顺应性
胸廓的弹性阻力方向视胸廓的位置而定。
二、肺容积和肺容量
(一)肺容量:静态肺容量、动态肺容量 1、静态肺容量
(1)潮气量 (2)补吸气量与深吸气量 (4)肺活量 (5)余气量和功能余气量
(3)补呼气量 (6)肺总量
2、动态肺容量 (1)用力肺容量(FVC) (2)用力呼气量(FEV)
阻塞性肺疾患者: FEV1、FEV1%降低
限制性肺部疾患者 FEV1降低 FEV1%正常或上升
(2)肺弹性阻力的来源
A: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力(占1/3)
来源于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 • 肺扩张 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被牵拉
弹性回缩力增大 B:肺的液-气界面的表面张力(占2/3)
表面张力: 存在于液-气界面使液体表面积尽量缩小的力. •肺泡表面张力: 球形液-气界面, 表面张力向心, 倾向使
肺泡缩小.
4)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
A、作用于肺,牵张其扩张。 B、作用于胸腔内壁薄而扩张性大的腔静脉和胸导 管。促进静脉血和淋巴的回流。
(二)肺通气的阻力
肺 弹性阻力 通 气
肺弹性阻力 肺的弹性回缩力 (1/3)
肺泡表面张力 (2/3) 胸廓弹性阻力
的 非弹性阻力 气道阻力(主要)
阻
惯性阻力
力
组织粘滞阻力
1、肺的弹性阻力和顺应性:
呼吸概念及其意义: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运动生理学重点简要总结
绪论1生命体的生命现象主要表现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
适应性和生殖.2当运动生理的几个研究热点:【1】最大摄氧量的研究【2】对氧债学说在认识【3】关于个体乳酸阈的研究【4】关于运动性疲劳的研究【5】关于运动对自由基代谢影响的研究【6】运动对骨骼肌收缩蛋白机构和代谢的影响【7】关于肌纤维类型的研究【8】运动对心脏功能影响的研究【9】运动与控制体重【10】运动与免疫机能第一章骨骼肌机能1肌管系统P20(1)肌管系统是指包绕在每一条肌原纤维周围的膜性囊状结构。
(2)肌浆网包绕每个肌小节的中间部分,他们也相互沟通但不与细胞外液沟通(3)肌浆网和终池的作用:通过钙离子的储存释放和再聚焦,触发肌小节的收缩和舒张。
(4)横管系统的作用:当肌细胞膜兴奋时出现的电位变化沿T管膜传入细胞内部。
2粗肌丝主要由肌球蛋白组成,细肌丝主要由肌动蛋白,肌钙蛋白,原肌球蛋白组成3细胞间的兴奋传递一种是神经细胞之间的兴奋传递另一种是神经细胞与肌细胞之间的兴奋传递。
4肌丝滑行学说:当肌肉收缩时,由Z线发出的细肌丝在某种力量的作用下向A带中央滑行,结果相邻的各Z线相互靠近,肌小节的长度变短,从而导致肌原纤维以致整条肌纤维和整块肌肉的缩短。
5肌纤维的兴奋——收缩耦联:通常把以肌细胞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6骨骼肌的物理特性:伸展性: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或负重时可被拉长。
弹性:当外力或负重取消后,肌肉的长度又可恢复。
粘滞性:由于肌浆内各分子之间的相互摩擦作用所产生的。
7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向心收缩、等长收缩、离心收缩、等动收缩8绝对力量:在整体情况下,一个人所能举起的最大的重量成为该人的绝对力量9相对力量:某人的绝对力量被他的体重除。
10运动单位:一个α-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11肌肉类型的划分:【1】根据收缩速度,可将肌纤维划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
运动生理学(湖北体育学院)第四章呼吸机能
呼吸三个环节:
肺
左
动
静
心
脉
脉
肺
空
呼
肺
O2
毛 细
气
吸
泡
血
道
管 CO2
毛
组
细 O2
织
血
细
管 CO2
胞
肺
动
右
静
脉
心
脉
外呼吸
气体运输
内呼吸
• 呼吸系统包括了呼吸道和肺泡。 • 呼吸道:分上、下两部分,上呼吸道由
鼻、咽、喉组成,下呼吸道由气管及各 级支气管组成。呼吸道有加温、润湿和 净化空气的功能,有通过调节支气管平 滑肌的舒缩来改变呼吸道的口径进而影 响气流阻力的功能,但呼吸道不具备气 体交换的功能。
如:紧闭声门或口鼻,再用力做呼气动作(憋 气)时,肺内压可高于大气压60-140mmHg。若此时做 用力吸气动作,肺内压可低至-30—-lOOmmHg。
(三)胸内压
• 概念:胸膜腔内的压力。 • 胸膜位于肺表面的部分为胸膜脏层,位于胸壁内表
面的部分为胸膜壁层。这两个部分延续相连,形成 密闭的间隙,即胸膜腔。
• 胸内压特点: 胸内压在呼吸过程中始终低于大气压,为负压。 平静呼气之末胸内压为与-5 ~ -3mmHg, 平静吸气之末胸内压为-l0 ~ -5mmHg, 用力吸气时负压可达-3OmmHg。
• 胸内负压的形成原因: 婴儿出生后,胸廓和肺发育的速度不均衡,肺 发育较慢,胸廓发育较快,胸廓容积大于肺。 由于胸膜壁层和脏层的紧贴不分,即使在呼气 之末也是如此,因而肺始终处于被动牵拉状态, 肺本身是有弹性的组织,肺泡又有表面张力, 这两种因素使肺具有了回缩力。
5.余气量和功能余气量
--【体育课件】第四节 运动对呼吸机能的影响1
肚松衯宸&
D) ? $?d悡! 餯怉 扈鋹
A 嘬貑
d?噡1/2001
15鏈?----CRM鍦ㄩ€氱
敤.files/imgr_logo.gif
9/ERP鏂噡
1/2001
15鏈?----CRM鍦ㄩ€氱
敤.files/logo.gif 冟??A/ERP鏂噡1/2001骞寸
15鏈?----CRM鍦ㄩ€
敤.files/logo_compute.gif 冡?疘1/ERP鏂噡
推迟疲劳出现; • ③暴露满布血管的口腔潮湿面,增加散热途径。
• (二)提高肺泡通气效率
• 有意识地采取适宜的呼吸频率和较大的呼吸 深度是很重要的。一般来讲,径赛运动员的 呼吸频率以每分钟不超过30次为宜。爬泳运 动员即使有特殊需要,也不宜超过每分钟60 次。
• 运动时(特别是在感到呼吸困难、缺氧严重的 情况下),采用节制呼吸频率、在适当加大呼 吸深度的同时注重深呼气的呼吸方法,更有 助于提高机体的肺泡通气量。
于活动的肌肉组织需利用较多的o2来氧化能量物质以重新合成atp所以活动的肌肉组织耗氧量增加组织的po2下降迅速使组织和血液间的po2差增大o2在肌肉组织部位的扩散速率增大
第四节 运动对呼吸机能的影响
一、运动时通气机能的变化 • 运动时随着强度的增大,机
体为适应代谢的需求,需要 消耗更多的O2和排出更多的 CO2 ,为此,通气机能将发 生相应的变化。
1/2001
15鏈?----瀵瑰啿鍔涢噺.files/
9/ERP鏂噡1/2001
15鏈?----瀵瑰啿鍔涢
噺.files/0830.gif 冧塖阇8/ERP鏂噡1/2001骞
15鏈?----瀵瑰啿鍔涢噺.files/4-2.gif 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气体交换和运输
气体交换
气体运输
气体交换
气体交换原理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影响换气的因素
气体交换的原理
分压和分压差的概念 分压:混合气体中各组成气体所具有的压力, 分压大小与该气体在混合气体中所占的体积比 利有关。
例:P空气=101.31kPa,O2所占百分比为21%, 则PO2=101.31×21%=21.19kPa
氧利用率
氧利用率 定义:100mL动脉血流经组织时所释放的氧量 占动脉血氧含量的百分比 安静时,人体100ml动脉血中氧含量较为固定, 约为20ml。 计算:氧利用率=(动脉血氧含量-静脉血氧 含量)/动脉血氧含量×100% 不同情况下氧利用率 运动时高于安静时约2.6倍 剧烈运动时氧利用率可提高3倍以上
PCO2 0.3
海平面空气、肺泡、血液和组织细胞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压(mmHg)
气体扩散的速率
单位时间内气体扩散的容积称为气体扩散速率。
气体肺扩散容量
在1mmHg分压差作用下,每分钟通过呼吸膜 扩散气体的量。是评定呼吸气体通过呼吸膜功 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常用氧扩散容量来表示, 安静状态下约为20-33ml/min· mmHg。 影响因素 受体表面积、年龄、性别、体位及运动状况的 影响
氧脉搏
氧脉搏
定义:心脏每次搏动输出的血量摄取的氧量 最高:心率为130~140/min时:11~17mL;个别运 动员可达到23ml
判断心功能的综合指标
二氧化碳运输
运输形式 物理溶解(少部分,占6%左右) 化学结合
碳酸盐形式(NaHCO3,KHCO3,占87%)
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HbNHCOOH,占7%)
10% ↑×8~10
40%
头昏、头痛
呼吸中枢麻痹、呼吸抑制
缺氧对呼吸的调节
中枢 少量缺氧 外周化 学感受 器耐受 中枢
严重缺氧 抑制↑
呼吸中枢兴奋 呼吸反射性加强
兴奋↑↑
抑制↑ ↑
外周化 学感受 器耐受
呼吸中枢抑制 呼吸反射性抑制
兴奋↑
CO2 、 O2和H+三者在呼吸调节中的作 用
第四节运动对呼吸机能的影响
氧离曲线上段的生理意义
现象 氧分压从100mmHg降至80mmHg:血氧饱和度 仅从98%降至96% 氧分压高于60mmHg:血氧饱和度大于90% 意义 高原或轻度呼吸机能不全:不致缺氧
氧离曲线下段的生理意义
现象 氧分压小于60mmHg: 氧分压略有下降,血 氧饱和度急剧下降 意义 保证组织缺氧时,血 液放出大量氧,以供 肌肉活动
肺通气机能
肺容量及其变化示意图
肺总容量:肺在最大吸气末所容纳的气体量
几个概念
潮气量(tidal volume TV):又称为呼吸深度,指每一呼吸周期 中吸入或呼出的气量。平静呼吸时为400~600mL。 补吸气量(inspiratory reserve volume IRV):平静吸气后,再 最大吸气吸入的气体量。正常成人:1500~2200mL。 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 IC):补吸气量与潮气量之和。 补呼气量(expiratory reserve volume ERV):平静呼气后, 再最大呼气时,增补呼出的气体量。正常成人:900~1200mL。 肺活量(vital capacity VC):最大深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时 所呼出的气量。 ♂:3500mL左右,♀:2500mL左右,运动员 可达7000ml。 余气量(residual volume RV):最大呼气后存留于肺内的气 量。 ♂:1500mL左右,♀:1000mL左右。 功能余气量(fu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 FRC):平静呼气后, 存留于肺中的气量。♂:2500mL左右,♀:2000mL左右。
胸内压
微量液体 胸膜脏层 胸膜壁层
肺
胸壁
胸膜腔
肺内压
肺弹性回缩力 胸膜脏层
胸内压=肺内压-肺弹性回缩力
胸内压
胸内压产生
胸内压=肺内压-肺弹性回缩力=大气压-肺弹性 回缩力 设 大气压=0;则 胸内压=-肺弹性回缩力 胸内负压由肺弹性回缩力造成
意义
吸气→肺弹性回缩力↑→胸内负压↑→心房、腔静脉、 胸导管扩张→其压力↓→利于静脉血液、淋巴液回 流
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系统 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血液中化学成分的改变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系统
(一)呼吸运动的神经支配 延髓和脑桥通过膈神经支配膈肌,从而调节呼吸; (二)呼吸中枢 脑桥
呼吸调整中枢:抑制吸气,调整呼吸节律 长吸中枢:加强吸气 吸气中枢 呼气中枢 对呼吸进行随意调节,如唱歌、讲话、运动等过程中对呼吸 的调节
血红蛋白与氧的可逆结合
肺
Hb
+
O2
组织
HbO2
血红蛋白与氧的可逆结合 肺: PO2高,促进Hb和O2结合 组织: PO2低,促进HbO2解离
氧离曲线
氧离曲线上段
氧离曲线表示 氧分压与血红 蛋白结合氧量 的关系
氧离曲线下段
氧离曲线的分子生物学意义
1分子血红蛋白含4分子Fe2+ 第一个Fe2+与O2结合后→珠蛋白肽链分子构型 改变→第二个Fe2+与O2更易结合(亲和力↑)≡ Fe2+与O2解离能力↓→········→第四个Fe2+与 O2亲和力↑↑125倍 饱和度<75%,即O2结合的Fe2+不足3个,亲 和力较弱,氧离作用叫明显,曲线较陡
(二) CO2 、 O2和H+对呼吸的影响
CO2
H2O + CO2
H+
血脑屏障
O2↓
化学敏感区
通过中枢化学感受器调节
颈动脉体
舌咽神经分支 窦神经
PO2、PCO2、H+ 浓度变化
主动脉神经 (迷走神经内)
主动脉体
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调节
二氧化碳对呼吸影响的表现
CO2浓度 肺通气量 其它表现
1% ↑ 4% ↑×2
延髓(呼吸基本中枢)
大脑皮质
各中枢的相互关系
二、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反馈调 节)
(一)肺牵张反射 肺扩张或缩小引起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 反射过程
吸气:肺扩张→达一定容积→肺牵张感受器兴奋 ↑→发放冲动→······→延髓→吸气中枢抑制→吸气 终止呼气发生 呼气:肺缩小→肺牵张感受器兴奋↓→传入冲动↓→ 吸气中枢抑制解除→下个呼吸周期 负反馈调节
二氧化碳运输
碳酸盐形式(占87%) 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 (HbNHCOOH,占7%)
NaHCO3
呼吸与酸碱平衡
血液在运输二氧化碳的过程中,形成 H2CO3/NaHCO3缓冲对,其比值为 1/20。可通过分解或合成H2CO3改变二 氧化碳的分压调节呼吸,从而维持血液 酸碱平衡。
第三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第四章 呼吸机能
呼吸系统
第四章 呼吸机能
呼吸运动和肺通气机能 气体交换与运输 呼吸运动的调节 运动对呼吸机能的影响
第一节呼吸运动与肺通气机能
肺通气的动力学 肺通气机能 肺通气机能指标
肺通气的动力学
呼吸运动
呼吸肌: 吸气肌:隔肌、肋间外肌、胸肌、 斜方肌等 呼气肌:肋间内肌和腹壁肌
最大吸气之后,以最快速度 进行最大呼气,记录一定时 间内所呼出的气量 正常 第1秒:83% 第2秒:96% 第3秒:99% 分析时第1秒意义最大,它 不仅反映肺活量的大小,而 且反映肺弹性是否降低、气 道是否狭窄等
最大通气量(maximal ventilation volume VEmax )
最大通气量:以适宜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进 行呼吸时所测得的每分钟通气量 通气储量的百分比 =(最大通气量-安静通气量)/最大通气量 X100% 评价通气储备能力
平静呼吸
吸气
膈肌、肋间外肌收缩→穹窿下降、肋骨上提外翻→ 胸腔容积↑ →肺容积↑→肺内压↓<大气压→空气入 肺泡 主动过程 膈肌、肋间外肌舒张→胸腔容积↓→肺容积↓→肺内 压↑>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 被动过程
呼气
用力呼吸
用力吸气
辅助吸气肌参与收缩→胸腔容积↑↑ →吸气量↑ 主动过程 肋间内肌、腹壁肌参与收缩→胸腔容积↓↓ →呼气量 ↑ 主动过程
几个概念
肺通气量(ventilation volume VE):单位时 间内呼出或吸入的气量。 每分钟通气量=呼吸深度×呼吸频率 成人安静时:500mL×12~18/min=6~8L 运动时可达80-150L甚至更多。 肺泡通气量(AV):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实际能与血液进 行气体交换的有效通气量。 解剖无效腔(anatomical dead space):吸气时,部分气 体不能进入肺泡,残留在呼吸道内,而呼吸道不具有气体 交换能力,因此称这一部分空腔为解剖无效腔。容量约为 150ml。 肺泡无效腔:进入肺泡的气体,一部分不能与血液进行气 体交换,这称为肺泡无效腔。 生理无效腔(physiological dead space):解剖无效腔 与肺泡无效腔之和称为生理无效腔。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影响换气的因素
气体的分子量与溶解度 一般情况下,分子量越小溶解度越大,换气速度越快。 分压差 由于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子量和溶解度不会改变,所以 分压差大小影响换气速度更为明显。 呼吸膜 呼吸膜厚度薄(不到1微米)、气体通透性好、面积 大,因此,安静状态下,正常人呼吸膜对换气速度影 响不明显 通气/血流比值 指每分钟通过肺泡的通气量与通过肺毛细血管血流量 的比值。其理想比值是0.84。过大或过小均影响换气。 局部器官血流量 血流量增大,组织气体交换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