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盐碱地综合治理可研报告

合集下载

地盐碱地综合治理可研报告

地盐碱地综合治理可研报告

地盐碱地综合治理可研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地盐碱化是指土壤中钠盐或其他碱性盐类浓度过高,阻碍植物正常生长,影响农田生产的一种土壤问题。

目前,我国地盐碱化土壤的面积已经超过4亿亩,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约15%,严重威胁到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对地盐碱地进行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1.土壤中盐碱含量过高,导致植物无法正常生长。

2.土壤水分含量不足,增加植物死亡率。

3.土壤中有害物质含量过高,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三、可行性分析1.技术可行性:目前,针对地盐碱地治理已经有多种成熟的技术,如土壤改良剂、浅层排盐、引导渗水等。

2.经济可行性:综合治理地盐碱地可以提高土地的产值,增加农业产量,从长期来看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3.社会可行性:地盐碱地综合治理将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社会稳定。

四、综合治理措施1.土壤改良:通过添加有机肥、石灰和硫酸等改良剂来改善土壤结构和纳、磷、钾等养分含量。

2.浅层排盐:通过在地面和地表之间开排水渠来排除过多的盐分,降低盐碱地的盐分含量。

3.引导渗水:通过建设灌溉系统,引导清洁水源渗入土壤,稀释盐分浓度,提高土壤水分含量。

4.种植适应性作物:选择适应盐碱地条件的作物进行种植,提高经济效益。

五、项目实施方案1.组织专家团队,进行详细的地盐碱地勘测和评估。

2.制定具体的综合治理方案,包括土壤改良、浅层排盐、引导渗水和种植适应性作物等措施。

3.开展示范项目,以便农民了解综合治理效果。

4.安排政府投入,支持农民进行综合治理工作,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和培训。

六、预期效果及评估1.土壤盐碱含量降低,土壤改良效果明显。

2.农作物产量提高,农民收入增加。

3.农田生态环境改善,水土保持能力增强。

4.地盐碱地面积减少,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在地盐碱地综合治理方面,我们应该从技术、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加强研究和实践,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地盐碱地综合治理可研报告

地盐碱地综合治理可研报告

1 综合说明1.1 项目建设背景和依据XX县位于甘肃省中部,东临黄河,西接武威,南邻白银、兰州,北依宁夏、内蒙古,地处黄土高原与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为河西走廊东端门户,全县总面积5483平方公里,地理坐标在东径103°33′~104°43′,北纬36°43′~37°38′之间。

辖6镇5乡,135个行政村,7个社区,XX县是大西北区域交通重镇。

地处甘、宁、蒙三省(区)交界,京新高速、省道201线、308线贯穿东西,包兰、甘武铁路穿境而过,距兰州中川机场不足100公里,是大西北重要的区域性交通枢纽。

XX县地处黄土高原与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是我国黄河中上游重要的高扬程灌溉农业区。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兴建的景电高扬程提灌工程,发展灌溉面积50万亩。

项目区位于XX县城东北向13公里处的兰州炼油厂农场西侧,由于大量灌溉水的渗入,在灌区地形较低地区造成地下水位不断抬升,土壤盐碱化相当严重,土壤盐碱化正在不断吞噬着灌区的大片良田。

工程区耕地现状如下图所示。

图1.1 项目区耕地现状图一图1.2 项目区耕地现状图二图1.3 项目区耕地现状图三受XX县水务局委托,我公司组织项目技术人员于2013年7月初深入现场进行勘察、勘测,收集相关材料,并与当地政府、水务局、国土局、环保局等就盐碱地治理相关问题交换了意见,根据外业测绘并结合内业数据资料分析研究等基础工作,于2013年7月编制完成了《XX县盐碱地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图册》。

工程受益区范围包括草窝滩镇红跃村370户1580人,陈槽村336户1570人,其中轻盐化土壤主要分布在大唐电厂铁路以西的新建、黑咀子一带,中重度盐碱地分布于草窝滩盆地的红跃、杨庄、陈槽等村,另外,在八道泉碱沟也有338亩盐土分布。

1.2 项目区地理位置及经济社会概况1.2.1 项目区地理位置项目区位于XX县兰州炼油厂农场西侧与景电一期总二支渠东侧的盐碱地,介于东经104°01′35″~104°04′55″、北纬37°17′52″~37°19′02″,项目区四至为:东至兰州炼油厂农场,南至公路,西至总二支渠东侧,北至总二支渠斗渠。

盐碱地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盐碱地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盐碱地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该报告针对盐碱地综合治理试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通过对盐碱地的成因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综合治理的解决方案。

报告内容包括项目背景、目标和范围、市场潜力分析、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行性等方面的内容。

研究结果表明,综合治理盐碱地项目具有明显的可行性和重要价值,可以为缓解盐碱地问题和实现农田可持续利用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盐碱地,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一、概述盐碱地是指土壤含盐量过高、碱性过强,无法满足农作物正常生长的土地。

盐碱地的面积逐年增大,严重影响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田产量的提高。

为了解决盐碱地问题,本研究对盐碱地综合治理试点项目进行了可行性研究。

二、项目背景盐碱地问题是世界范围内的普遍性问题,我国盐碱地面积较大,影响广泛。

因此,开展盐碱地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旨在探索适宜的综合治理模式,为盐碱地治理和农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解决方案。

三、目标和范围本项目的目标是通过综合治理措施,降低盐碱地的盐碱度,提高土地肥力,增加农田产量。

项目范围包括选定试点地区开展综合治理试点,对比研究不同治理措施的效果,并进行评估和总结。

四、市场潜力分析五、技术可行性综合治理盐碱地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改良土壤质地、调整土壤酸碱度,加强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的恢复,改变水肥管理模式等。

这些技术手段已经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积极效果,具备较好的技术可行性。

六、经济可行性综合治理盐碱地项目的经济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盐碱地综合治理的直接经济效益,即通过治理降低盐碱地的盐碱度,提高土地肥力,从而增加农田产量和农民收入;二是综合治理项目的间接经济效益,即通过减少盐碱地对农田的影响,提高农田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农田产业化的发展,为农民和相关产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七、社会可行性综合治理盐碱地项目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综合治理盐碱地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能力,减少土地的荒漠化和退化;其次,综合治理盐碱地可以提高农田质量和农产品品质,满足人们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最后,综合治理盐碱地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

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报告ppt

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报告ppt

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报告ppt 标题: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报告一、引言盐碱地是一种土地资源利用难度较大的问题,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综合治理盐碱地,本项目报告将对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和分析。

二、项目背景1.盐碱地的现状和问题2.盐碱地综合治理的意义和重要性三、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通过综合治理,使盐碱地恢复为良好的农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

四、技术方案1.盐碱地分布调查与评估2.土壤改良技术3.地下水资源的管理4.农作物选育与种植5.生态保护与恢复五、市场分析1.盐碱地综合治理市场需求2.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的竞争优势3.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的市场潜力六、经济效益评估1.投资建设费用2.项目运营成本3.收益预测与分析4.投资回收期评估七、风险评估1.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的技术风险2.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的市场风险3.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的政策风险4.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的环境风险八、可行性分析1.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的社会影响2.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的环境影响3.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的经济效益4.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的可行性结论九、实施方案1.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团队2.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的技术实施和管理计划3.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的资金筹措和财务管理十、结论综合分析和评估后,本项目报告得出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是可行的,并提出相应的实施方案。

该项目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助于改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同时,该项目面临一定的技术、市场、政策和环境风险,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

某地盐碱地综合治理可研报告

某地盐碱地综合治理可研报告

某地盐碱地综合治理可研报告一、项目背景地是一个盐碱地严重的地区,盐碱地面积占据该地区总土地面积的70%以上,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的发展以及农民的生计。

因此,开展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综合治理,使盐碱地的土壤质量得到改善,农田用地面积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为当地农民群众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环境。

三、项目主要内容1.土壤改良:通过引入改良剂,如石膏、钙镁磷肥等,调节盐碱土壤的pH值,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2.排水设施建设:建立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沟、排水管网等,用于排除地下水中的盐分,改善土壤的排水条件。

3.灌溉设施建设:引入优质淡水源,建立灌溉系统,通过定期灌溉来稀释土壤中的盐分,降低土壤盐碱度。

4.适应性农作物选择:选择适应盐碱地的农作物品种,如苦草、海水稻等,提高农作物的耐盐碱能力,增加农业产出。

5.合理施肥:根据盐碱地的土壤性质和作物需求,采用科学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对土壤的负面影响。

6.生态修复:通过生态工程手段,如植被恢复、湿地建设等,重建盐碱地生态系统,提高土壤的生态功能。

四、项目推进方案1.土壤改良与排水设施建设:按照治理区划进行分块实施,先进行土壤改良,再建设排水设施,保证改良效果。

2.灌溉设施建设:根据灌溉水源的可行性,建设人工水源或进行管道引水,确保灌溉供水的稳定性和充足性。

3.适应性农作物选择与合理施肥:邀请农业技术专家进行现场指导,选择最适合的农作物品种,并制定科学施肥方案。

4.生态修复:依托当地自然资源,选择适宜的植被和湿地恢复方式,加强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

五、项目预期效益1.提高盐碱地的土壤质量,恢复农田生产能力,增加农作物产量,促进农民群众的收入增长。

2.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环境,稳定农村社会经济,减少农民流失以及农村贫困问题。

3.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的生态功能和保护能力。

地盐碱地综合治理可研报告

地盐碱地综合治理可研报告

地盐碱地综合治理可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地盐碱化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过高,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无法正常种植作物。

全球范围内,地盐碱化问题日趋严重,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针对地盐碱地问题,各国纷纷开展综合治理,通过不同的方法将地盐碱地转化为可利用的耕地,实现了增产增收的目标。

二、目标与意义本报告旨在研究地盐碱地综合治理的方法和措施,通过分析可行性,提出具体的治理方案。

通过综合治理地盐碱地,既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增加农作物产量,又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方法和措施(一)土壤改良采用土壤改良措施是治理地盐碱地的首要步骤。

可以通过加入有机肥料、石膏、腐殖酸等物质来改善土壤质量,降低土壤中的盐碱含量。

同时,还可以采用深松、开沟排水等机械措施,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水分和盐碱物质的流动和排泄。

(二)种植适应性作物在土壤改良后,可以选择适应性强的作物进行种植,以提高对盐碱环境的适应能力。

一些耐盐碱、抗旱的作物如薯蓣、生态沙棘等,适应性强,可以有效提高产量。

(三)水资源合理利用(四)技术支持与培训综合治理地盐碱地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和培训,包括土壤测试、作物选择、灌溉技术等方面的培训。

通过专业技术的指导,农民可以正确使用农业技术,提高产量。

四、可行性分析地盐碱地综合治理的方法和措施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通过适当的土壤改良和作物选择,可以大幅度降低土壤中的盐碱含量,增加土壤肥力。

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以有效降低灌溉和排水的成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同时,技术支持和培训可以帮助农民正确使用农业技术,提高产量和收益。

五、结论六、建议政府应加大对地盐碱地治理的支持力度,提供财政和政策上的支持,鼓励农民参与综合治理。

同时,加强科研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专业水平。

通过合作与交流,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训,共同推进地盐碱地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

盐碱地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盐碱地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盐碱地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盐碱地治理的意义和目标盐碱地治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盐碱地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降低了土地的生产力,限制了我国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

其次,盐碱地的治理对于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终,盐碱地的治理也可有效缓解土地沙漠化、干旱化的问题,有利于维护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盐碱地治理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盐碱地的土壤改良、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和农业发展。

具体而言,盐碱地治理应以提高土壤肥力和改良土壤结构为主要目标,通过合理的土壤改良措施,降低土壤盐碱度,增强土壤持水保肥能力,提高土壤通透性,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促进土壤固碳和增氧,最终实现盐碱地的农业利用和耕地再生。

二、盐碱地治理的可行性研究1. 自然条件盐碱地的治理可行性首先要考虑盐碱地的自然条件,包括土壤类型、地表覆盖情况、地下水位等。

不同的盐碱地具有不同的特点,需要制定不同的治理方案。

如在地下水位较高的盐碱地,可以考虑采取排水排盐的措施;在土层较厚的盐碱地,则可以考虑通过改良土壤结构等方式治理。

2. 技术条件盐碱地治理的可行性还要考虑技术条件。

盐碱地的治理需要借助于一系列技术手段,包括土壤改良、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

这需要充分考虑技术手段的成熟度和实施难度,必须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

3. 经济条件盐碱地治理的可行性还要考虑经济条件。

盐碱地的治理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并且需要长期维护。

因此,还要考虑投资回报率和经济收益,制定合理的治理方案。

4. 社会条件盐碱地治理的可行性还要考虑社会条件。

盐碱地的治理需要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和农户等多方合作,需要建立健全的治理机制和政策扶持,提高治理的社会可行性。

三、盐碱地治理的可行性研究结论综上所述,盐碱地的治理是可行的。

在自然条件、技术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均得到充分考虑的情况下,可以制定合理的治理方案,有效地改善盐碱地土壤肥力和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盐碱地的农业开发和生态恢复。

盐碱田改良可行性研究报告

盐碱田改良可行性研究报告

盐碱田改良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报告将对盐碱地改良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从技术、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良措施和建议。

一、盐碱地改良技术研究1. 土壤改良技术利用化学方法,如添加石膏、硫酸、氯化钙等物质来降低土壤的盐碱度;利用生物方法,如添加优质腐熟有机肥、绿肥等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利用物理方法,如进行土壤深松、改善排水等来减少土壤盐分浓度。

2. 植被恢复技术利用耐盐性强、抗碱性好的作物如盐蒿、碱蓬等进行种植,通过植物的吸收和蒸发释放来降低土壤盐碱度。

3.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滴灌、微喷灌等技术,减少灌溉水分蒸发和流失,避免过量灌溉造成土壤盐碱度升高。

二、盐碱地改良经济效益分析1. 高产稳产通过土壤改良技术,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降低因盐碱度过高造成的作物减产率。

2. 土地价值提升盐碱地改良后,土地的使用价值将得到提升,可以用于种植高效经济作物或者发展旅游等产业,实现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

3. 社会效益盐碱地的改良将提高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当地社会的长期稳定。

三、盐碱地改良社会影响研究1. 农民就业机会盐碱地的改良将带动当地农民转产务工,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2. 农村发展盐碱地改良后,当地农村的经济将得到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得到改善,农村发展前景较好。

3. 生态环境保护盐碱地改良将减少土地退化现象,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四、盐碱地改良可行性研究结论1. 盐碱地改良是一项既具有技术难度,又有着可行性和重要性的工作。

2. 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和综合利用措施,可以有效改善盐碱地的土壤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实现盐碱地的可持续利用。

3. 盐碱地改良的成功需要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及农民等多方合作,形成政府主导、市场推动、企业参与、农民主体的良好体制机制。

综上所述,盐碱地改良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可以有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推动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某地盐碱地综合治理可研报告

某地盐碱地综合治理可研报告

某地盐碱地综合治理可研报告一、问题背景盐碱地是一种面积广泛的土地类型,由于地下水位上升、土地过度开垦、灌溉不当等原因造成盐碱化问题。

地是我国盐碱地面积较大的地区之一,盐碱地面积占据全市土地面积的30%以上。

这对农业生产、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都带来了困难和压力。

因此,开展盐碱地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目标及措施1.目标:实现盐碱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恢复,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土地资源利用率。

2.措施:a.地下水管理:加强地下水监测和管控,控制地下水位上升速度,减少盐碱地扩展。

采用合理的灌溉方式,降低灌溉水中盐分含量。

b.土壤改良:采用适宜的土壤改良措施,如添加有机肥、石膏、硫酸铝等,改善土壤结构和水分保持能力,减少土壤盐分含量。

c.植被恢复:选择适应盐碱地环境的耐盐植物进行植被恢复,增加植被覆盖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盐分淋失,改善土壤生态环境。

d.农业措施:优化种植结构,选择适应盐碱地的农作物品种,合理利用地下水进行灌溉,减少盐分积累。

引入农田地下排水系统,降低土壤含盐量。

e.经济考虑:加强盐碱地综合治理的经济分析,评估综合治理成本和效益,并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和激励措施。

三、工程实施方案1.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划分为若干个分块进行实施,分块间可以相互借鉴和补充。

2.各个分块的实施步骤包括:a.地下水管理:建立地下水监测站点,监测水位和盐分情况,制定管理措施。

合理布置灌溉设施和渠道,降低盐分含量,控制地下水位上升速度。

b.土壤改良:进行地理调查和土壤分析,制定土壤改良方案。

根据土壤类型、盐分含量等,选用适宜的土壤改良材料和技术,改善土壤质量。

c.植被恢复:选择适应盐碱地环境的耐盐植物,进行植被恢复工程。

采取合理的种植方式和密度,加强保护管理,提高植被覆盖度。

d.农业措施:调整种植结构,选择适应盐碱地的农作物品种,合理利用地下水进行灌溉。

建设农田地下排水系统,提高土壤排水能力,减少土壤盐分积累。

3.工程实施过程中需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盐碱地可行性研究报告

盐碱地可行性研究报告

盐碱地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人口增长,土地资源逐渐受到严重的威胁和浪费。

盐碱地是一种常见的土地质量问题,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

盐碱地主要是指土壤中盐分浓度过高或土壤碱性过强的土地,无法维持作物正常生长。

盐碱地一直被认为是不可开发的劣质土地,严重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然而,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科研工作者对盐碱地开发利用的研究,人们发现盐碱地并非完全无法利用。

通过合理的土地整理、施肥、改艴、排盐等手段,可以将盐碱地转化为肥沃的土地,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进行盐碱地可行性研究,探讨如何有效开发利用盐碱地,对于改善我国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和解决土地资源不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盐碱地的现状分析、潜力评价、开发利用方案设计等方面的研究,明确盐碱地可行性开发利用的方法和措施,为我国北方地区盐碱地的治理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三、研究内容1. 盐碱地现状分析(1)盐碱地的分布特点(2)盐碱地的土壤性质分析(3)盐碱地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2. 盐碱地潜力评价(1)盐碱地改良潜力评价(2)盐碱地农业生产潜力评价3. 盐碱地开发利用方案设计(1)盐碱地改良技术(2)盐碱地农业生产模式设计(3)盐碱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4. 盐碱地可行性分析(1)盐碱地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分析(2)盐碱地开发利用的社会效益分析5. 盐碱地开发利用建议(1)盐碱地可行性开发利用的政策建议(2)盐碱地可行性开发利用的技术建议(3)盐碱地可行性开发利用的管理建议四、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实地调查、文献资料收集、实验分析等方法,结合统计数据和专家经验,对盐碱地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并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评估盐碱地的开发潜力和可行性。

五、研究结果1. 盐碱地现状分析显示,我国北方地区盐碱地广泛存在,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河南等省份。

土地盐碱化程度较重,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严重影响。

最新版盐碱地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最新版盐碱地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最新版盐碱地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前言盐碱地是全球土地资源中一种重要的非良质土地类型,在我国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盐碱地的存在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进行盐碱地综合治理工程已经成为当前十分重要的任务。

本报告旨在评估最新版盐碱地综合治理工程的可行性,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二、可行性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了多种方法评估最新版盐碱地综合治理工程的可行性,包括实地考察、文献研究、专家访谈和数据分析等。

三、盐碱地综合治理工程概述四、可行性评估结果及讨论1.改良土壤质地:通过添加有机肥、沙土等材料改善盐碱地的土壤质地,可以有效提高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和保肥能力,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2.降低土壤盐碱度:采用盐分冲洗、深耕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盐碱地的盐碱度,恢复土壤的肥力和水分状况,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3.提高排水条件:改善盐碱地的排水条件对于提高土壤质量和减少盐碱度有重要作用。

可以通过建设排水沟、开挖渠道等方法,改善盐碱地的排水状况。

4.选用耐盐碱植物:在盐碱地进行植被恢复时,应选择适合生长在该地区盐碱环境中的耐盐碱植物,以提高植被的适应性和盐碱地的生态效益。

五、经济分析盐碱地综合治理工程的成本主要包括改良土壤质地、降低土壤盐碱度、提高排水条件和植被恢复等方面。

根据实地考察和专家访谈的结果,初步估计该工程的总成本约为X万元。

六、社会效益评估盐碱地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将带来丰富的社会效益,包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产品产量、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土地退化等方面。

这些社会效益将为农民的收入增长、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七、风险分析盐碱地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治理效果不理想、投资回收周期较长等。

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应制定科学可行的技术方案,并加强监测与评估,及时调整措施,降低风险。

八、结论与建议最新版盐碱地综合治理工程是一种可行且具有一定社会效益的方法。

盐碱地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盐碱地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盐碱地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近年来,我国盐碱地面积不断扩大并且逐渐成为影响农田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盐碱地不仅使农作物生长受限,而且还导致土壤生态环境恶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报告拟对盐碱地综合治理试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通过综合治理措施,提高盐碱地的土壤质量,恢复土壤生态环境,提高农田产量,并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三、项目内容1.盐碱地分布调查:对试点地区的盐碱地进行详细调查,包括土壤质量、盐碱含量、水分状况等方面的调查,为后续治理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2.土壤改良措施: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手段对盐碱地进行改良,包括土壤翻耕、深松、施肥、施用石灰等。

3.排水系统建设:建设合理的排水系统,包括排污沟、渠道、排水管等,以提高盐碱地的排水能力,减少土壤中盐分积累。

4.植被恢复:通过种植适应盐碱地生长的植物,如盐生植物、耐盐农作物等,恢复土壤的植被覆盖,并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和保护效果。

5.农田经营模式优化:对盐碱地农田的经营模式进行调整和优化,包括调整种植结构、合理施肥、科学灌溉等,以提高农田产量和经济效益。

四、项目可行性分析1.政策支持:近年来,国家对盐碱地综合治理进行了大力支持,相关政策和资金逐渐完善,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2.市场需求: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对提高农田产量和改善土壤质量的需求也在增加。

3.技术可行性:盐碱地综合治理涉及到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个领域的技术,我国在这些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支持,项目的技术可行性较高。

4.经济效益:盐碱地综合治理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农田产量,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经济效益,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项目推进计划1.前期调研:对试点地区进行详细的调研,了解盐碱地分布和分布特点,为后续治理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2.制定治理方案:根据调研结果和项目目标,制定详细的盐碱地综合治理方案,包括土壤改良措施、排水系统建设、植被恢复等。

地盐碱地综合治理可研报告

地盐碱地综合治理可研报告

地盐碱地综合治理可研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地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过高,导致土壤肥力低下、农作物生长受限的土地。

在全国范围内,地盐碱地占据较大比例,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对地盐碱地进行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探讨地盐碱地综合治理的可行性和效果,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三、研究内容1.地盐碱地的成因分析:分析地盐碱地产生的原因,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

2.地盐碱地的影响评价:评价地盐碱地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确定治理的急迫性和重要性。

3.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研发适合地盐碱地治理的技术,包括土壤改良、排水系统建设、盐渍水处理等方面的技术研究。

4.综合治理效果评价:通过实地试验和观测,评价综合治理技术的效果和经济效益。

四、研究方法1.实地调查:对地盐碱地进行详细的调查和采样,获取相关数据和样品。

2.实验室分析:对采集的土壤和水样进行分析,确定土壤性质和盐碱度等关键参数。

3.数据处理与模拟:通过统计学方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利用模拟软件进行模拟实验。

4.综合评价:根据实验结果,综合评价综合治理技术的效果和可行性。

五、预期成果1.地盐碱地综合治理技术:研发一套适用于地盐碱地治理的综合技术方案。

2.治理效果评价报告:编写地盐碱地综合治理效果评价报告,介绍技术方案的实施效果和经济效益。

六、进度安排1.第一年:开展地盐碱地实地调查和样品采集工作。

2.第二年:开展实验室分析和数据处理工作,研究综合治理技术。

3.第三年:开展综合治理效果评价和报告编写工作。

七、研究团队本研究由地质学家、土壤学家、农业科学家等多学科的专家组成,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科研能力。

八、经费预算本研究的经费预算为XX万元,包括实地调查费用、实验室分析费用、研发费用等。

九、预期效益本研究的预期效益主要包括:1.为地盐碱地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治理盐碱可行性报告

治理盐碱可行性报告

治理盐碱可行性报告一、引言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过多,导致植物生长受限或无法生长的土地。

在全球范围内,盐碱地广泛存在,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因此,治理盐碱地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报告旨在探讨治理盐碱地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盐碱地治理方法1. 土地改良土地改良是治理盐碱地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添加有机物质、石膏等物质,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质地,减少盐分的积累,并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肥力。

此外,适当的排水系统也是土地改良的重要手段,可以降低土壤盐分浓度,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

2. 种植耐盐碱植物种植耐盐碱植物是治理盐碱地的有效方法之一。

这些植物具有较强的耐受性,能够在高盐碱环境下存活和生长。

通过种植这些植物,可以有效地降低土壤盐分浓度,改善土壤环境,并提供经济价值。

例如,一些盐碱地区可以种植盐藜、碱蓬等耐盐碱植物,用于草原建设和畜牧业发展。

3. 引入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在治理盐碱地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通过利用盐碱地生物多样性,可以引入具有降盐作用的微生物、植物和动物,来改善土壤环境和降低盐分浓度。

此外,一些基因工程技术也可用于培育耐盐碱植物,以提高治理效果。

三、治理盐碱地的可行性分析治理盐碱地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手段的成熟性目前,土地改良、种植耐盐碱植物和生物技术等治理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这些技术手段在实践中已经被证明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 经济效益的可观性治理盐碱地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利用率,从而增加农田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此外,种植耐盐碱植物还可以提供农产品和生态旅游等方面的经济收益,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3. 社会效益的重要性盐碱地的治理不仅仅关乎经济效益,还涉及到生态环境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问题。

治理盐碱地可以改善土壤质量,促进生态恢复,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增加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版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版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版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版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一、项目背景版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盐碱物质含量较高,超过了农作物正常生长所需的生理要求,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无法正常生长的土地。

版盐碱地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占据大片农地,造成了严重的耕地浪费和农民收益减少问题。

因此,开展版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通过综合治理的方式,降低版盐碱地盐分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恢复土地生态功能,实现版盐碱地的良好农业生产功能,进一步提高农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

三、项目内容1.土壤改良: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手段,调整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通透性和保水性能,降低土壤盐分含量。

2.水资源管理:实施水利工程,改善版盐碱地的排水状况,确保土地干燥,减少土壤浸润盐分。

3.植被恢复:引入耐盐碱植物,通过种植植物修复土壤,提高土壤生态系统功能,防止土壤盐分进一步积累。

4.农田管理:科学施肥,合理耕作,控制农药、化肥使用,提高农田利用效率。

5.农技培训:通过组织农民参加培训课程,提高农民的版盐碱地治理技术水平,推广农田综合管理经验。

四、项目优势1.解决社会问题:版盐碱地是我国北方农业发展中的一大难题,综合治理可以解决农民收益减少和农田浪费问题。

2.环境友好:综合治理项目采用植物修复、土壤改良等手段,对环境影响小,可提高土地生态功能。

3.经济效益:治理版盐碱地可以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田利用率,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4.可持续性:综合治理项目可持续性强,一旦治理成功,版盐碱地可以持续发挥农业生产功能。

五、项目推进计划1.前期调研:通过调研版盐碱地分布情况、农田管理现状、综合治理技术等,为项目推进提供依据。

2.中期实施:组织土壤改良、水资源管理、植被恢复等项目内容的实施工作,并监测效果。

3.后期推广:根据综合治理项目的效果和经验,向其他版盐碱地地区推广,鼓励更多农民参与治理工作。

六、项目投资1.前期调研和准备阶段,预计投入200万元,用于项目前期调查研究、技术选型和方案制定等。

盐碱地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盐碱地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盐碱地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1. 引言1.1 背景信息盐碱地是指土壤中含有过多的盐分和无机盐的土地,这种土地通常不适宜农作物生长。

盐碱地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研究盐碱地治理的可行性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报告旨在评估盐碱地治理的可行性,探讨现有的技术和方法,并提出改善盐碱地的建议。

2. 盐碱地治理技术和方法盐碱地治理的技术和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治理、化学治理和生物治理。

2.1 物理治理物理治理是通过改变土壤结构来减少土壤中的盐分含量。

常用的物理治理方法包括水分调节、排水和灌溉改良等措施。

这些方法可以减少土壤中的盐分积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2.2 化学治理化学治理是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来改变土壤的化学性质,降低土壤中的盐分含量。

常用的化学治理方法包括盐分稀释、酸碱调节和土壤改良等措施。

这些方法可以中和土壤中的盐分,改善土壤的肥力和透水性。

2.3 生物治理生物治理是利用植物和微生物来减少土壤中的盐分含量。

植物可以吸收土壤中的盐分,并分泌物质将其排出。

因此,植物绿化和耐盐植物引种是常用的生物治理方法。

此外,一些盐耐受性微生物也可以通过降解或吸收盐分来改善盐碱地的土壤。

3. 盐碱地治理可行性评估3.1 技术可行性通过分析现有的盐碱地治理技术和方法,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物理治理、化学治理和生物治理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不同的方法可以相互配合,共同改善盐碱地的土壤。

3.2 经济可行性盐碱地治理的成本主要包括技术设备、材料和劳动力等方面。

根据现有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盐碱地治理的经济可行性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治理规模、地理位置、市场需求等。

经济可行性评估是决定是否进行盐碱地治理的重要依据。

3.3 环境可行性盐碱地治理对环境影响较大,包括土壤风蚀、水资源利用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为了确保盐碱地治理的可行性,我们需要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负面影响。

盐碱地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盐碱地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盐碱地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1. 引言盐碱地是指含有较高盐分和碱性的土地,由于其土壤质量不良,造成了严重的土地退化问题。

盐碱地的广泛存在对农业和生态环境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对盐碱地进行治理研究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也有着现实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报告旨在评估盐碱地治理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关措施和建议。

2. 盐碱地的形成原因盐碱地的形成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土壤中的总盐量超过了作物耐受的上限,土壤中盐分浓度过高; - 土壤排水不良,导致盐分无法排出土壤,积聚在土壤中;- 土壤中碱性物质的含量过高; - 错误的水分管理,过度灌溉; - 不当的耕作和施肥方式。

3. 盐碱地治理方法3.1 农业措施3.1.1 秸秆还田通过将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保肥能力,降低土壤盐碱度。

3.1.2 施添加剂施加能够中和或稀释盐分的添加剂,如腐殖酸、石灰等,可以降低土壤的盐碱度。

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3.1.3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并帮助作物吸收养分。

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施肥时间非常重要。

3.2 工程措施3.2.1 改造排水系统针对盐碱地的排水不良问题,可以进行排水系统的改造,包括清理和疏通排水渠道,修建排水沟和排水管道,改善土壤排水条件。

3.2.2 引入淡水通过引入淡水灌溉,可以稀释土壤中的盐分,帮助盐分排出土壤,降低土壤盐碱度。

需注意合理利用水资源,避免造成水资源浪费。

3.3 生物措施3.3.1 选择耐盐碱的作物选择适应盐碱地生长条件的作物进行种植,可以提高利用盐碱地的能力,并减少盐碱地对其他规模生产的影响。

3.3.2 植被恢复通过恢复或引入适应盐碱地生长条件的植被,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能力和保肥能力,减少土壤盐碱化。

4. 盐碱地治理的可行性分析4.1 经济可行性盐碱地的治理需要一定的投入,包括工程建设,添加剂和植被恢复的费用等。

盐碱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盐碱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盐碱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000字本报告对盐碱地改造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主要包括项目背景、目标和意义、市场需求和潜力分析、可行性分析、风险评估以及经济效益分析等内容,以评估项目的可行性。

一、项目背景盐碱地是世界上面积较大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由于土地盐碱化严重,导致土地质量下降,耕地利用率降低,严重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在中国,盐碱地面积约占到总土地面积的5%,存在的问题严重,需要进行治理和改造。

二、目标和意义盐碱地改造项目的目标是通过对盐碱地进行改造和治理,使其变成可利用的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的生活和财务状况。

同时,盐碱地改造也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提高土地的质量和价值,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三、市场需求和潜力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市场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而盐碱地作为一种潜在的农业资源,为农民提供了可利用的土地,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据统计,盐碱地改造可以使农产品的总产量增加15%-20%,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此外,改造盐碱地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四、可行性分析盐碱地改造项目可行性主要包括政策环境、市场需求、技术条件和投资潜力等因素。

首先,政策环境方面,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提出了大力治理和改造盐碱地的目标,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管理保障。

其次,市场需求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盐碱地改造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再次,技术条件方面,盐碱地改造需要先进的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支持,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改造技术得到了不断完善和提高。

最后,投资潜力方面,盐碱地改造项目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但从长远来看,投资回报率可达20%-30%,有着广阔的投资前景。

五、风险评估盐碱地改造项目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地质状况、自然环境和技术条件等因素。

最新版盐碱地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最新版盐碱地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最新版盐碱地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盐碱地是指土壤中含有过多的盐分和碱性物质的土地,这种土壤的pH值较高,对植物生长不利。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盐碱地的面积不断扩大,给农作物种植和农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挑战。

因此,对盐碱地进行综合治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篇报告将对最新版盐碱地综合治理工程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一、背景和意义近几十年来,盐碱地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盐碱地对土壤质量造成了严重破坏,导致作物生长受限,产量下降。

针对盐碱地进行综合治理,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盐碱地综合治理技术研究通过对目前盐碱地综合治理技术的文献研究,分析各类技术的优缺点,确定最新版盐碱地综合治理工程的技术路线。

这包括土壤改良技术、水分管理技术、植物修复技术等。

2.工程实施方案研究通过对盐碱地不同区域的调查和研究,结合实地实验和模拟分析,制定最新版盐碱地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方案。

包括工程规模、时间进度、投资成本等方面的考虑。

3.经济效益评价通过对最新版盐碱地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后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包括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

同时,对工程的投资成本和回报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

三、预期成果和影响1.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通过改良土壤质量和提高土壤肥力,盐碱地综合治理工程将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2.保护生态环境:盐碱地综合治理工程可以改善地下水水质,降低盐碱地对水资源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3.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盐碱地综合治理工程将提供可持续的土壤资源,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通过对最新版盐碱地综合治理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最新版盐碱地综合治理工程在技术和方案上具有可行性,可以有效改善盐碱地的土壤质量,提高农作物产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同时,工程的经济效益也是可观的,能够提高农民收入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盐碱田改良可行性研究报告

盐碱田改良可行性研究报告

盐碱田改良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背景介绍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过高,使其无法适应农作物的生长环境。

我国的盐碱地面积广大,严重影响了粮食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进行盐碱地改良对提高农田的产能和农民的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盐碱田改良的可行性,为农民提供科学、可行的盐碱地改良方案,促进农田的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实地考察和实验室分析的方法,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盐碱田改良进行研究。

1.实地考察:选择了多个盐碱地进行现场考察,了解土壤的盐分和碱性物质含量,分析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产量和品质。

2.实验室分析:收集了多个盐碱地的土壤样本,通过盐分、PH值、有机质含量等指标对土壤进行分析。

3.文献资料研究:查阅了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了解盐碱地改良的现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

四、研究结果分析根据实地考察和实验室分析的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盐碱地的盐分和碱性物质含量普遍偏高,超过了农作物生长的最适宜范围。

2.盐碱地的土壤质地较差,通透性差,容易发生积水。

3.盐碱地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普遍较低,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4.通过文献研究发现,盐碱地改良可以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手段,包括土壤改良剂的使用、灌溉管理的调整、合理施肥等。

五、改良方案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盐碱地改良方案:1. 土壤改良剂的使用选择合适的土壤改良剂,如石膏、有机肥、磷酸铵等,通过添加改良剂来调节土壤PH值和改善土壤质地,减少盐分和碱性物质的含量。

2. 灌溉管理的调整合理控制灌溉水量和灌溉频率,避免土壤积水,减少盐分的渗透和累积。

采用渗灌技术、滴灌技术等节水灌溉方法,减少灌溉水中的盐分含量。

3.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和农作物的需求,进行合理施肥。

在盐碱地改良过程中,主要以有机肥和磷肥为主,适量补充氮、钾肥。

4. 生物改良引种耐盐碱的作物和植物,如高盐地米、盐蓍草等,通过植物的生长和代谢作用,逐渐改良盐碱地的土壤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综合说明项目建设背景和依据XX县位于甘肃省中部,东临黄河,西接武威,南邻白银、兰州,北依宁夏、内蒙古,地处黄土高原与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为河西走廊东端门户,全县总面积5483平方公里,地理坐标在东径103°33′~104°43′,北纬36°43′~37°38′之间。

辖6镇5乡,135个行政村,7个社区,XX县是大西北区域交通重镇。

地处甘、宁、蒙三省(区)交界,京新高速、省道201线、308线贯穿东西,包兰、甘武铁路穿境而过,距兰州中川机场不足100公里,是大西北重要的区域性交通枢纽。

XX县地处黄土高原与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是我国黄河中上游重要的高扬程灌溉农业区。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兴建的景电高扬程提灌工程,发展灌溉面积50万亩。

项目区位于XX县城东北向13公里处的兰州炼油厂农场西侧,由于大量灌溉水的渗入,在灌区地形较低地区造成地下水位不断抬升,土壤盐碱化相当严重,土壤盐碱化正在不断吞噬着灌区的大片良田。

工程区耕地现状如下图所示。

图项目区耕地现状图一图项目区耕地现状图二图项目区耕地现状图三受XX县水务局委托,我公司组织项目技术人员于2013年7月初深入现场进行勘察、勘测,收集相关材料,并与当地政府、水务局、国土局、环保局等就盐碱地治理相关问题交换了意见,根据外业测绘并结合内业数据资料分析研究等基础工作,于2013年7月编制完成了《XX县盐碱地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图册》。

工程受益区范围包括草窝滩镇红跃村370户1580人,陈槽村336户1570人,其中轻盐化土壤主要分布在大唐电厂铁路以西的新建、黑咀子一带,中重度盐碱地分布于草窝滩盆地的红跃、杨庄、陈槽等村,另外,在八道泉碱沟也有338亩盐土分布。

项目区地理位置及经济社会概况项目区地理位置项目区位于XX县兰州炼油厂农场西侧与景电一期总二支渠东侧的盐碱地,介于东经104°01′35″~104°04′55″、北纬37°17′52″~37°19′02″,项目区四至为:东至兰州炼油厂农场,南至公路,西至总二支渠东侧,北至总二支渠斗渠。

项目区经济社会概况草窝滩镇地处XX县城以北公里处,景电一期灌区中心地带,镇域面积549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157个村民小组,5242户,21702人,耕地51252亩,2012年全镇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达23270万元,其中:农业生产总值增长%,达万元;工业生产总值增长%,达7982万元;餐饮服务及交通运输业务达到万元;粮食总产值增长4%,达到万吨。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达到401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以内。

全镇的农业生产结构基本形成了以间套带种植、枸杞种植、地膜洋芋、洋葱种植、西红柿栽培和种草养植为主的能够促进农民增收的特色支柱产业。

特别是注册和打入市场的“黄河石林牌”枸杞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2004年获上海首届中国国际林业博览会暨科技经贸洽谈会“最受欢迎奖”。

2007年在全省第二届花卉展销会上荣获金奖。

2009年荣获第七届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

今年,新栽值枸杞1500亩,使全镇枸杞种植面积突破18300亩。

目前,枸杞果干果收购价高达每斤18元。

舍饲养植业不断发展,标准化圈舍逐年增加,目前,全镇已有标准化圈舍212个,羊存栏8万只、猪存栏万头、鸡存栏万只,商品率均在60%以上,畜牧养植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又一支柱产业。

境内煤炭、铜、石灰石、石膏等矿产资源丰富。

工程地质1、地层岩性本区域从奥陶系到泥盆系、石炭系以及第四系地层均有出露。

第四系底层属于河谷阶地,Ⅰ、Ⅱ级阶地为内迭嵌入阶地,Ⅲ、Ⅳ级阶地为基座阶地。

奥陶系在昌林山出露的为下统(O),岩性为灰绿色,褐灰色变质砂岩、千枚岩夹硅质1岩、灰岩等。

岩性稳定,为浅海相建造。

与泥盆系呈不整合接触。

),岩性单一,为紫红色砂岩、粉砂岩夹泥质粉砂岩。

泥盆系在本区出露为上泥盆系(D3石炭系分布于昌林山以北山前,岩性为中-厚层状灰岩夹砂岩,底部夹石膏。

灰岩岩性相对柔软,受构造挤压后形成许多小型褶曲。

)地层为主:岩性为黄土状亚砂土,局部为冲洪积第四系在本区内主要以全新统(Q4砂砾石,厚度一般1-6m,局部地层上覆疏松黄土。

2、地质构造与地震该区域在大地构造上位于“陇西系”大型的帚状构造体系。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400万(50年超概率10%)(GB18306-2001),本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Ⅷ度,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工程区位于XX地震亚带上。

3、物理地质现象XX县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黄河西岸,祁连山褶皱带南翼。

辖区内地质构造复杂,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沙漠化和盐碱化严重,地质灾害较为发育。

五佛乡洞洞沟由于岩体为砂砾岩、胶结松散,垂直裂隙发育。

矿山采矿活动中,存在冒顶、突水,地面因采空区填充不到位而造成塌陷毁坏农田的现象,以及因矿渣堆放不合理而造成汛期滑落堵塞矿山道路的现象严重,有些采矿坑因不及时充填复垦而加快沙漠化的进程。

XX县地质灾害多发时段主要集中在3-10月。

3-4月为消融期,在部分冻土地带、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段有发生滑坡、崩塌等灾害的可能;5-10月为汛期,当降水达到一定强度时(日降雨量达50毫米以上或连续大雨3天以上),极易诱发堆积层滑坡、黄土滑坡和公路、铁路边坡、露天开采矿山的掌子面、废弃矿点及施工现场的崩塌等地质灾害;7-9月为主汛期,强降水过程较多,由此而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灾害的可能性较大。

本工程区地处XX县草窝滩镇红跃、杨庄、陈槽村,景电一期总二支渠东侧,地势平坦,地基土土壤密实。

工程区无泥石流洪流发育,也没有矿区,没有明显的物理地质现象与灾害,仅需考虑春季冻土消融对工程的影响,故在设计中需对建筑物地基基础进行深埋,以防止地基土冻融对建筑物基础的影响。

4、水文地质本工程施工用水直接从景电一期总干二支渠取水。

河水矿化度为300~600mg/L,水的NaCⅠ、CaCⅢ为主,年内矿化度、水的化学类型变化大,夏季矿化度小于冬季,年内、年际变化大。

经处理后可以直接用于施工生活用水。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1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项目所在地是XX县盐碱地分布地带之一,是盐碱地较集中、农民生活贫困的地区。

项目目标为综合治理盐碱地8939亩。

(一)综合治理项目区盐碱地的需要通过对项目区现场盐碱地勘察,据实验数据表明项目区盐碱地水的PH值在~之间,部分盐渍化严重,甚至沼泽化,需要通过本次项目进行综合治理。

(二)保障XX县粮食安全的需要粮食是XX县三大战略资源之一,保障XX县粮食安全是XX县最重要的战略之一。

项目区地势较平坦,是种植粮食的最好的土地资源,为了更好的利用土地资源,需要对盐碱地进行综合治理。

(三)农民脱贫致富、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项目区是XX县自然条件较恶劣的地区,生态环境脆弱,长期效益低下,已成为整个XX县社会经济发展最落后、“三农问题”最突出的地区。

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面临严重困难。

发展农业、发展经济,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需要,是建设和谐新农村发展的需要。

(四)治理、改良土壤质地的需要项目区盐碱化土地分布较为集中,土壤盐碱化率达90%,其中轻度盐碱化土壤占%,中度盐化土壤占%,重度盐化土壤占%,三类盐碱化土壤呈镶嵌分布,这给常规的分类治理带来很大困难。

景电一期总二支渠东侧盐碱地土壤改良,是变劣质资源为优质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

改良土壤质地,挖掘水土资源活力,从更大意义讲也是阻止水土资源流失,变废为宝。

特别是项目区人口众多、当前又面临耕地资源不断减少的压力,从劣质土地中挖掘潜力意义更加重大。

通过整合该区分散落后的小灌区,使其融入现代化大型水田灌区中,可提高灌区的整体水平,修复已严重退化的生态环境,恢复和扩大湿地面积,强化湿地功能。

(五)保护和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的需要项目区属于生态环境脆弱带,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进一步退化,由土地盐碱化等造成的荒漠化趋势日趋严峻,年速率高达2%。

以人水和谐理念和恢复天然河网水系、规划建设人工水系网络为指导思想,形成“天然—人工”水系网络为灌区供水,并将余水退入蓄水塘坝,这种新水网一旦形成,便可为灌区开发提供一个可调控供排水系统。

在解决了规划区内荒漠化问题的同时,为人们一向视为巨大挑战的区域盐碱化综合治理提供了解决条件,项目区生态环境可得到修复和改善。

(六)碱水的二次利用地下碱水通过排碱沟渗入蓄水塘坝,当水位达到正常水位后,通过排碱沟将盐碱排出,既能有效的抑制客土次生盐渍化,又能保证绿化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在蓄水塘坝周边配套建筑、园林等设施建设,构成景观,在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又给当地群众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对推动XX县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2工程建设的可行性(1)技术上的可行盐碱地治理是国内外共同研究的一个课题,具有可研基础,也有多项技术和成果可供盐碱地治理利用。

当地政府在干排、支排和斗排的开挖实践中收集了大量可靠的实验数据,积累了行之有效的运营及管理经验,并形成和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这些为盐碱地治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群众的迫切愿望XX县是个农牧业大县,农田的基本生产要素是耕地,进行盐碱地治理,促进当地群众增产、增收,走上经济稳定发展的道路是当地群众的迫切愿望,把碱水引水蓄水塘坝,在蓄水塘坝周围建设一些景区配套设施,也能够给当地群众带来一定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工程措施、主要建筑内容及工程量工程措施:通过开挖蓄水塘坝及配套建筑物,缓解地下水抬升、土壤盐碱化等问题。

主要建设内容:本次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在大唐XX电厂南侧的盐碱地规划修建蓄水塘坝1座,在蓄水塘坝外围开挖排碱沟长;修建车桥6座;综合治理盐碱地面积8939亩。

主要工程量:土方开挖万m3,土方回填万m3,原土翻夯万m3,碾压砂砾石万m3,中细砂保护层3780m3,砼及钢筋砼1610m3,干砌石2498m3。

主要材料用量:水泥51t,石子129m3,砂子107m3,土工膜42463m2,钢材38t。

工程总工时:80402工时。

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受益范围包括XX县草窝滩镇、兰州炼油厂农场耕地等,涉及范围大,工程较为分散,建议由XX县县政府组织成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县水务局与各受益乡镇共同组建工程建设管理处,统一负责组织工程施工。

建议管理处对工程进行公开招标,选择具有一定资质的专业施工队伍进行施工;对工程所需的各类机电设备和金属结构、主要建筑材料进行采购招标。

整个工程建设主要内容为修建蓄水塘坝,施工涉及到土方开挖和填筑工程、混凝土工程、土工膜工程等。

为了保证施工进度,控制工程投资,工程主体部分采取以机械化与人工施工为相结合的施工方案。

本工程没有特别重、大件运输,施工现场有简易临时道路可满足工程交通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