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8
教育心理学专题练习第八章学习策略
教育心理学专题练习第八章学习策略第八章学习策略一、单选题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A 复杂方案B 学习计划C可行方案D思维程序2.在认知活动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这是指()A 元认知计划B 元认知知识C 元认知控制D元认知监视3.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 )A 计划策略B 调节策略C复述策略D时间管理策略4.在学习新材料时,先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用简要的语词,按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写下主要和次要观点,这属于( )A 复述策略B 理解——控制策略C 精细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5.不属于认知策略的是()A计划策略 B 学习策略C监控策略D调节策略6.()是使记忆内容能够在短时间内长期保持的有效手段。
A 精细加工B 生成性学习C组织D复述7.()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的结果的检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活动的结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A 元认知调节B元认知控制C元认知监视D元认知计划8.()主要是用来帮助成绩差的学生阅读领会。
A 指导教学模式B完形训练模式C交互式教学模式D程序化训练9.为了暂时记住朋友的电话号码以便拨号,最适宜的记忆策略是()A 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 C 组织策略D生成技术10.调整阅读速度、复查、使用应试技巧等应归类于()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11.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
这种学习方法属于()A 精细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C复述策略D做笔记策略12.认知策略这个术语最初是由()提出的。
A加涅B布鲁纳 C 斯滕伯格D弗拉维尔13. ()是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小学)-8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小学)-8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将学习进行层级分类,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试验属于下列选项中的( )。
∙A.信号学习∙B.刺激反应学习∙C.连锁学习∙D.辨别学习A. √B.C.D.解析: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把学习分为八类:信号学习;刺激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信号学习即是经典性条件作用,指对某种信号做出某种反应。
2.根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 )。
∙A.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并行发展阶段∙B.由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阶段∙C.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D.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A.B.C. √D.解析:小学阶段属于具体运算阶段,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凭借具体事物或表象进行逻辑思维运算,并在后期向抽象思维过渡。
3.在教育心理学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的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
∙A.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于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标志教育心理学开始∙B.西方教育心理学汲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使教育心理学更科学∙C.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教育心理学自此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D.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杜威实用主义对教育的影响A. √B.C.D.解析:教育心理学的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4.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者是( )。
∙A.斯皮尔曼∙B.霍华德·加德纳∙C.斯滕伯格∙D.比奈A.B. √C.D.解析: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
加德纳认为过去对智力的定义过于狭窄,未能正确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
人的智力应该是一个度量他的解题能力的指标,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八个范畴。
中学教师资格证_教育心理学_第八章__学习策略选择题
第八章学习策略一、单项选择题1.()是学生为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A.认知策略 B.学习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组织策略2.对学习策略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学习者积极主动使用的 B.是有效学习所需的C.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D.是教师为学生制定的学习计划3.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A.记忆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思维策略 D.学习方法4.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即对认知的认知,在心理学上称为()。
A、认知策略 B、认知能力 C、基本认知 D、元认知5.()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A.记忆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思维策略 D.认知策略6.复述、精细加工策略和()主要是针对陈述性知识的。
A.记忆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组织策略 D.调节策略7.模式再认策略和()主要是针对程序性知识的。
A.动作系列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组织策略D.调节策略8.()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
A、认知策略B、监控策略C、调节策略D、元认知策略9.()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作用。
A.记忆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思维策略 D.认知策略10.时间管理策略属于()。
A.元认知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计划策略 D.认知策略11.复述策略是在()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A.感觉记忆 B.长时记忆 C.工作记忆 D.情景记忆12.人名、地名或英语单词等,经过多次复述后,在短时间内记住所采用的是()。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思维策略 D.复述策略13.没有预定目的的,不需要经过努力地识记是()。
A.不随意识记 B.随意识记 C.有意识记 D.情景记忆14.哪项不适合随意识记()。
教师招聘,特岗复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第八章学习策略)
教师招聘,特岗复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第八章学习策略1.学习策略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学习策略具有如下特点:主动性、有效性、过程性、程序性。
2.迈克卡等人认为,学习策略可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种。
3.认知策略,包括复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4.识记过程的复述策略:有效利用不随意记忆和有意记忆、排除相互干扰、整体记忆和分段记忆、多种感官参与能有效增强记忆、尝试背诵与反复阅读相结合、过度学习。
5.保持过程中的复述策略:及时复习、复习形式多样化、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画线和批注。
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6.精细加工策略: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生活。
7.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组织策略对认知结构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对知识的简化、系统化和概括化上。
常见的组织策略: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
8.元认知策略▲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与调节,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调控。
元认知知识是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知道做什么,是在完成任务之前的一种认识。
元认知调控是运用自我监视机制确保任务能成功地完成——知道何时、如何做什么,它是对认知行为的管理和控制。
元认知在学会学习中有起止作用、变通作用和增效作用。
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9.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学业求助策略。
第九章学习迁移1.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迁移表明了各种经验内部及其不同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通过迁移,各种经验能得以沟通,经验结构能得以整合。
迁移是学习的一种普遍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平时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即是典型的迁移形式。
教育心理学专题练习-第八章--学习策略
第八章学习策略一、单选题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A 复杂方案B 学习计划C可行方案D思维程序2.在认知活动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这是指()A 元认知计划B 元认知知识C 元认知控制D元认知监视3.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 )A 计划策略B 调节策略C复述策略D时间管理策略4.在学习新材料时,先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用简要的语词,按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写下主要和次要观点,这属于( )A 复述策略B 理解——控制策略C 精细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5.不属于认知策略的是()A计划策略 B 学习策略C监控策略D调节策略6.()是使记忆内容能够在短时间内长期保持的有效手段。
A 精细加工B 生成性学习C组织D复述7.()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的结果的检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活动的结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A 元认知调节B元认知控制C元认知监视D元认知计划8.()主要是用来帮助成绩差的学生阅读领会。
A 指导教学模式B完形训练模式C交互式教学模式D程序化训练9.为了暂时记住朋友的电话号码以便拨号,最适宜的记忆策略是()A 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 C 组织策略D生成技术10.调整阅读速度、复查、使用应试技巧等应归类于()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11.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
这种学习方法属于()A 精细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C复述策略D做笔记策略12.认知策略这个术语最初是由()提出的。
A加涅B布鲁纳 C 斯滕伯格D弗拉维尔13. ()是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
教育心理学培训8-11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中小学适用) 2009、11整理笫八章学习策略一、选择题:l、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学习策略是【D】P125A.元认知策略 B.认知策略 C.组织策略 D.精加工策略2、个人对自己认识过程的凋节和监控是【 C 】P130A.意志 b.意识 C.元认知 D.自我认知3、一个人根据自己的总体目标,对学习时间作出总体安排,并通过阶段性的时间表来落实这是【 C 】P131A.元认知策略 B.计划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调节策略4、阅读时对信息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高,考试时留意自己的速度和时间等,属于元认知策略中【 A 】P131A.监视策略 B.补救策略 c.计划策略 D.调节策略5、在活动前,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A 】P130A.计划策略 B.调节策略 c.监视策略 D.修正策略6、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谁的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它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A 】A.自已 13.同学 C.老师 D.教材7、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有人按字音归类识字,有人按偏旁结构归类识字,这属于【 D 】A.复述策略 B.理解一一控制策略C.精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8、学生学习课文时分段、总结段落大意。
这属于【 C 】P129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理解——控制策略9、由教师和一小组学生一起进行的,旨在教学生掌握总结、提问、析疑和预测等四种阅读策略的教学模式是【 D 】P135A.合作学习模式 B.程序化练模式C.完形训练模式 D.交互式教学模式10、为了学好英语,把英文单词“Tiger”联想成“泰山上的一只老虎”这是【 B 】P126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ll、将中国历史朝代、主要人物、历史事件归纳成一张表格,这种学习策略是【 A 】P129 A.组织策略 B.复述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精加工策略12、有人把圆周率3.14159,编成顺口溜“山颠一寺一壶酒”来背诵,这是利用了【D】P126A.生成性学习 B.组织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记忆术13、下列哪种学习策略属于元认知策略【 A 】P130A.设置目标B.列提纲C.寻求同学帮助D.做笔记14、画线是阅读时常用的一种。
教师公招第0轮复习教育心理学第八章——知识的学习练习题
四川省教师公招2021年上半年第0轮复习(章节知识要点罗列与练习题)知识的掌握1、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认识与经验的总和. 2、人类知识源于直接经验,但学生知识的获得以间接经验为主3、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感知—理解—保持—应用,(感知—思维—记忆—实践能力)4、知识:陈述型知识和程序型知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前者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各种事实、概念、原则和理论等。
后者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包括如何从事并完成各种活动的技能。
(陈述性知识再传授时更适合以直白的方式告诉学生,程序性知识可以让学生以推理方式获得)显性:能够言明的知识;隐性:尚未言明的,难以言传的知识。
一、知识的感知(一)什么是感知(包括感觉和知觉,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知觉是对客观事物整体及外部相互关系的反应。
感知是认识世界的开始,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二)感知与观察(良好观察的条件(三)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理解性(1)、言语的指导作用(2)、实践活动的任务(3)、对知觉对象的态度3、知觉的整体性4、知觉的恒常性(四)感知规律与直观教学(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二、知识的理解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核心,是知识得以保持、实现迁移与应用的关键。
(一)什么是知识的理解含义: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知识去认识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
理解水平:初级(是什么)、中级(为什么)、高级(类化、系统化、知识结构)理解的对象:6类(二)思维及其规律1.什么是思维2.思维的规律(1)直观思维到抽象思维(分析-综合-抽象-概括)(2)儿童思维阶段性规律皮亚杰儿童思维四阶段论(其他章节已有详细讲解,以后专题复习会再次讲解)0——2岁:感觉运动智力阶段;通过自身的动作及与动作相联系的感知觉来认识外部世界,尚未形成对事物的表征,没有表象和语言。
2——7岁:前运算思维阶段“表象和形象思维;摆脱对具体动作的依赖,可以凭借头脑中对事物的表征”表象与语言来进行思维。
教育心理学第八章全文翻译
第八章:学生中心与教学的构建筑主义取向邓巴先生的课堂故事“大家都回忆一下,”邓巴说,“上周我们学习了如何计算圆的面积和立方体的体积,今天将探讨如何计算圆柱体的体积。
这次由你们自己去做,在你们每个人的实验台上都有五个体积不同的圆筒,一把尺子和一台计算器,你们还可以用水槽里的水,但是你们所要利用的最重要的资源应该是头脑和同学。
记住在活动结束时,各个组的每位同学都要做到不仅能够说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而且要能够准确的解释该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
有什么问题吗?好,开始吧。
”这是邓巴先生所教的中学数学/科学课程。
班上的学生们开始活动起来,他们四个人一组围坐在实验台旁边,其中“智囊组”一开始就把所有的圆筒装满了水。
米格尔说:“我们已经把所有的圆筒都装满了,下面该做什么了?”玛格丽特说:“我们来测量它们吧!”她拿起尺子并让戴夫记下测量结果,“这个小的圆筒高36mm,等一下,底的直径是42mm。
”“那又怎么样?”约兰达说,“我们用这种方式不能测量出体积来。
在开始测量每个圆筒体积前,我们最好先考虑一下。
”“约兰达说的对,”戴夫说,“我们最好先做个计划。
”“我明白了,”米格尔说,“我们先要有个构想。
”约兰达说:“对,让我们考虑一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想一想邓巴先生让我们回忆圆的面积和立方铁的体积,我想这可能是一个重要的线索。
”“你是对的,米格尔。
”恰巧经过这里的邓巴说,“但是你们怎么利用这个信息呢?”“智囊组”沉默了一会儿,戴夫大着胆子说:“让我们试着测量出每一个圆筒底部的面积,刚才玛格丽特说小的圆筒底部是42mm,给我计算器,现在我们怎么算出面积?”约兰达说:“我想应该是:π乘以半径的平方。
”“好像是这样,那么42的平方……”“不是42,是21的平方,”玛格丽特插嘴说,“如果直径是42,那么半径就是21。
”“对我知道了,那麽21的平方是441,π是3.14,计算机上的得数是13847。
”“不可能,”米格尔说:“400×3是1200,所以441×3.14不可能是13000,你肯定错了。
小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第8章】 小学儿童的学习策略
2. 动机类型 具有内因性动机的学生在学习时积极主动,通常能尽力去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试图接 受新任务和尝试新方法,并且倾向于选择和使用水平较高的起组织作用的策略。 而具有外因性动机的学生一般要在老师的要求和督促下才进行学习,教师提倡使用什 么方法 , 就倾向于采取什么方法 , 缺乏独立性和钻研精神 , 常常不能将所学的学习策略 进行迁移。
3.精细加工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在意义 理解基础上对信息进行更高 水平、更精细加工的策略。 实际上,凡是把新知识与已 有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赋 予信息以新的含义的过程就 属于精细加工。
二、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就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 时,元认知又负责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
(二)信息编码策略
1.复述策略
复述策略是指为了在记忆中 保持所学信息而对信息进行 重复识记的策略。把有关的 内容结合在一起加以复述的 学习策略有助于提高记忆的 效果。
2.组织策略
组织策略是将精细加工提炼出 来的知识点加以组织,形成知 识结构的信息加工策略。温斯 坦和梅耶提出了两种有效的组 织策略:列提纲和画地图。组 块化策略也是一种有效的组织 策略。
首先,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时所主动使用的。 其次,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要的。 再次,学习策略是针对学习过程的。 最后,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方案。
二、学习策略的分类
(一)根据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
根据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学习策略可分为: ① 选择性注意策略,如自我提问、做读书笔记和听课笔记等。 ② 工作记忆编码策略,如复述、摘录、将输入的信息组块化等。 ③ 新旧知识联系策略,如比较新旧知识的异同,把新知识纳人已有的知识结构等。 ④ 新知识内在联系策略,如分析学习材料的内在逻辑结构、归类整理学习材料使之 系统化,或编写纲要等。 ⑤ 新知识长时记忆策略,如记忆术、双重编码和重复练习等。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件-8动作技能的学习
本课件将介绍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包括定义与特点、分类、学习方法、错 误处理、专家水平、评价、应用等内容。
动作技能的概念
动作技能是指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的运动行为能力,其特点是可以通过训练和经验不断提高。
动作技能的分类
手眼协调技能
需要身体与视觉协调的动作,如打篮球、弹钢琴 等。
认知技能
需要思维和判断的动作,如下棋、解题等。
肌肉反应技能
需要快速反应肌肉力量的动作,如拳击、跳舞等。
情感技能
需要表达和感受情感的动作,如演讲、表演等。
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
1
提高阶段
2
通过反复练习和指导,提高动作的准确
性和流畅度。
3
起步阶段
掌握基础动作要领,形成初步技能。
自动化阶段
经过长期练习形成习惯性的动作反应。
结束语
本课件全面介绍了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学习者提升自 己的动作技能水平,并展望未来技能学习的发展趋势。
包括技术不准确、分心、紧张等因素。
2 错误处理的方法及实例
如回放练习、逐渐增加难度、专注训练等。
动作技能的专家水平
1 专家与新手的差别
专家在动作技能方面具有更高的熟练度和自动化程度。
2 专家学习的特点
专家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不断完善和提高动作技能。
3 模拟专家学习的方法
通过模仿专家的动作和思维方式,快速提升自己的技能。
动作技能的学习方法
模仿学习法
观察和模仿优秀的榜 样,学习他们的动作 技巧。
比喻学习法
通过比喻和类比,将 复杂的动作拆践和体验, 逐步掌握和改善动作 技能。
系统教学法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第八章学习策略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八章学习策略重点提示ﻫ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 (1)学习策略的构成。
ﻫ (2)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与方法.(3)教学中如何运用学习策略.考纲链接1.学习策略的概念: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有目的有意识地2.学习策略的基本特运用有效的学习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的学习过程。
ﻫ征:(1)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2)是有效学习所需的;(3)是有关学习过程的;(4)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ﻫ3.学习策略的意义:(1)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2)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3)有利于更好的适应发展。
ﻫ 4.学习策略的构成:学习策略主要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ﻫ 5.认知策略指对信息进行加工时所用的有关方法和技术,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6.复述策略的概念及常用的方法.(1)复述策略指为了记住某信息不断积极地重复的过程;ﻫ (2)常用的复述策略有以下方法:①排除相互干扰;②注意复习时间的合理安排;③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④多种感官参与;⑤试图回忆;⑥画线。
ﻫ7.精加工策略的方法:精加工策略指为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记住正在学习的东西而作的充实意义的添加、构建或升华的过程。
常用的方法有:(1)记忆术:①位置法;②首字母缩略词法;③关键词法;④谐音法.(2)做笔记;(3)扩展与引申;(4)提问.ﻫ8.组织策略的方法:组织策略是建构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过程。
其方法有:(1)聚类组织策略;(2)概括法;(3)纲要法;(4)构建网络法;(5)比较法。
ﻫ9.元认知策略:即监控策略,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和控制。
主要有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ﻫ10.资源管理策略:即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主要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和寻求支持策略.ﻫ 11.学习时间管理要注意:(1)统筹安排学习时间;(2)高效利用最佳时间.ﻫ12.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效能性原则.13.学习策略训练应包括三种要素:(1)策略及巩固练习;(2)自我执行及监控策略的使用;(3)了解策略的价值及适用的范围.ﻫ14.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1)指导教学模式;(2)程序化训练模式;(3)完形训练模式;(4)交互式教学模式;(5)合作学习模式。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第八章学习策略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八章学习策略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学习策略的构成。
(2)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与方法。
(3)教学中如何运用学习策略。
考纲链接1.学习策略的概念: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有效的学习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的学习过程。
2.学习策略的基本特征:(1)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2)是有效学习所需的;(3)是有关学习过程的;(4)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3.学习策略的意义:(1)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2)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3)有利于更好的适应发展。
4.学习策略的构成:学习策略主要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5.认知策略指对信息进行加工时所用的有关方法和技术,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6.复述策略的概念及常用的方法。
(1)复述策略指为了记住某信息不断积极地重复的过程;(2)常用的复述策略有以下方法:①排除相互干扰;②注意复习时间的合理安排;③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④多种感官参与;⑤试图回忆;⑥画线。
7.精加工策略的方法:精加工策略指为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记住正在学习的东西而作的充实意义的添加、构建或升华的过程。
常用的方法有:(1)记忆术:①位置法;②首字母缩略词法;③关键词法;④谐音法。
(2)做笔记;(3)扩展与引申;(4)提问。
8.组织策略的方法:组织策略是建构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过程。
其方法有:(1)聚类组织策略;(2)概括法;(3)纲要法;(4)构建网络法;(5)比较法。
9.元认知策略:即监控策略,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和控制。
主要有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10.资源管理策略:即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主要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和寻求支持策略。
11.学习时间管理要注意:(1)统筹安排学习时间;(2)高效利用最佳时间。
教育心理学 第8章 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 PPT课件
认知过程-复述
信息的言语重复过程。 ➢ 只要时间够长,信息就能进入长时记忆。 ➢ 年幼儿童最先使用的记忆策略之一。 ➢ 该方法,效果差;如在复述时对要记忆的信息形成某种联系,效果将
更好。
认知过程-编码
认知过程-编码-精致化策略
➢ 就是对已有的知识或刚学的新知识,形成额外的联系, 精致化策略
从而赋予复杂的知识以意义的过程。
认知过程-编码-精致化策略
➢ 记元素溴的元素符号Br时,
化学
就可以把它记做“修皮鞋” (上海话),对应着“溴
Br”。
认知过程-编码-精致化策略
➢ 在记忆陈胜、吴广在公元前209
➢ 曾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和美国心理学会 主席,获得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
格式塔学习理论-顿悟实验
顿悟实验
➢ 苛勒的实验主要有两个系列:箱子问题与 棒子问题。
➢ 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 ①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②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符号学习理论-托尔曼
托尔曼(Edward Chace Tolman,1886—1959)
认知过程-编码-组织化策略
组织化策略
➢ 是指按照信息之间的层次 关系或其他关系,对学习 材料进行一定归类、组合
认知过程-编码-组织化策略
组织化策略
➢ 该策略实质,是发现要 记忆项目的共同特征或 特质,达到减轻记忆负 担的目的。
认知过程-编码-组织化策略
语文 ➢ 在教低年级学生识字时,可以按照字音归类识字, 或者按照偏旁结构归类识字。
信息存储-记忆类型
Atkinson, R. C., & Shiffrin, R. M. (1968). Human memory: A proposed system and its control processes. In K. W. Spence & J. T. Spence (Eds.), The psychology of learning and motivation: Advances in research and theory (Vol. 2, pp. 89-195). NY: Acacemic Press.
教育心理学第八章 学习动机
第八章、学习动机1)什么是学习动机?由哪些成分构成?(学习动机的结构)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
该动力机制表现为推力、拉力和压力三种动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诱因两个方面构成。
2)谈谈学习动机VS. 学习需要和诱因之间的关系。
1、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诱因两个方面构成。
2、学习需要是学生追求学业成就的心理倾向,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主观反映。
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是激发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内部激活动力(即内驱力);3、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需要和满足学习需要的手段,并不等于他会为满足学习需要而采取行动,只有出现与学习需要相适应的外部诱因时,学习需要才能变成学习动机,导致学习活动的发生。
4、所谓诱因,是指与学习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如家长的奖励、教师的表扬、同伴的赞扬等。
诱因吸引学生进行定向的学习活动,以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从而使需要得到满足。
5、学生的学习行为往往取决于需要与诱因的相互作用。
没有一定的学习需要,学生就不会通过学习活动去追求一定的学习目标;反过来,没有学习行为的目标或诱因,学生也就不会产生某种特定的需要。
当学生达到了某种学习目标,满足了相应的需要后,相应的学习动机就会有所降低。
3)联系实际谈谈学习动机有何作用。
学习动机并不是通过直接卷入认知建构过程而对学习产生作用的,而是以学习情绪状态的唤醒、学习准备状态的增强、学习意志努力的提高为中介来影响认知建构过程的。
(1)激活功能:当学生对于某些知识或技能产生迫切的学习需要时,会引发学习内驱力,唤起内部的激动状态,并最终激起一定的学习行为。
(2)定向功能:学习动机以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为出发点,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初始状态就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并推动学生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努力学习。
(3)强化功能:美国阿特金森发现了一个普通规律:完成某项具体学习任务所需要的时间与对该项任务的动机水平成正相关。
教育心理学-第八章 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一.不定项选择题1.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叫做()。
A.注意B.需要C.动机D.兴趣E.诱因2.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最好是令其()。
A.产生成就感B.观察榜样C.相信自己D.认识自己3.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趋向成功的倾向和()。
A.追求利益的倾向B.避免失败的倾向C.避免困难的倾向D.追求刺激的倾向4.奥苏贝尔把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分为:()。
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认知内驱力D.自我提高内驱力E.附属内驱力5.反映动机内容社会意义的是()。
A.内部学习动机B.外部学习动机C.高尚学习动机D.低级学习动机E.直接性动机6.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是()。
A.阿特金森B.马斯洛C.布鲁纳D.奥苏贝尔E.斯金纳7.以下属于需要层次理论成长需要的有()。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尊重需要D.归属与爱的需要E.求知需要F.审美需要G.自我实现需要8.以下属于需要层次理论缺失需要的有()。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尊重需要D.归属与爱的需要E.求知需要F.审美需要G.自我实现需要9.下面所示图形描述的是()。
A.练习曲线图B.遗忘曲线图C.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图D.经验锥形图10.学生希望得到同学的友谊、老师的关心,这是哪一种需要?()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自我实现需要D.归属和爱的需要11.某些学生为了得到老师或父母的奖励或避免受到老师或父母的惩罚而努力学习,这是属于()。
A.内部学习动机B.近景的间接性动机C.外部的学习动机D.远景的间接性动机12.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表明,与害怕失败者相比,追求成功者倾向于选择()。
A.比较难的任务B.非常难的任务C.非常容易的任务D.难度适中的任务13.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
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B.学习兴趣和远大理想C.教师的期待和学习兴趣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14.根据Weiner的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
小学教育《教育心理学》第八章练习-中大网校
小学教育《教育心理学》第八章练习总分:67分及格:0分考试时间:100分单项选择题(1)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A. 记忆策略B. 资源管理策略C. 思维策略D. 学习方法(2)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
A. 组织策略B. 复述策略C. 计划策略D. 调节策略(3)学习课文时分段、总结段意属于()。
A. 复述策略B. 理解一控制策略C. 精加工策略D. 组织策略(4)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称为()。
A. 组织策略B. 复述策略C. 计划策略D. 精细加工策略(5)元认知的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
A. 自我控制B. 自我认知C. 自我指导D. 自我学习(6)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称之为()。
A. 元认知知识B. 元认知能力C. 元认知控制D. 元认知计划(7)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A. 计划策略B. 学习策略C. 监控策略D. 调节策略(8)对学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
A. 智力技能B. 学习自觉性C. 元认知策略D. 自我意识(9)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
A. 新的理解B. 不同的见解C. 认知策略D. 类比或表象等(10)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包括()。
A. 意识和能力B. 规则和技能C. 认知策略D. 经验和方法填空题(1)____是关于个人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知识的能力。
(2)元认知是于1976年由________提出来的,它由三个成组成,即________、元认知体验和________。
(3)一般认为,学习策略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资源管理策略三个方面。
(4)学习策略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_、学习的调节与控制和________。
教育心理学教案(集合8篇)
教育心理学教案(集合8篇)教育心理学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到情绪的多样性,懂得情绪对人的行为和生活的重要作用,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
增强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在情境创设中感受情绪的多样性;在合作探究中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学会排解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健康快乐地生活。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
(2)教学难点:把相关知识应用于实际,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健康快乐地生活,真正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体验式教学法教学工具:多媒体、康乃馨。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同学们,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老奶奶,她有两个儿子,大郎和二郎。
大郎开了一家雨伞店,二郎开了一家洗染点。
老奶奶整天忧心忡忡,在雨天的时候,老奶奶会担忧地说:“唉,我小儿子的衣服到哪里去晒呀?”在晴天的时候,老奶奶会忧虑地说:“唉,哪还有人买我大儿子的伞呀?”就这样,老奶奶每天都愁眉苦脸的。
后来,她的邻居和她说了一番话后,这个老奶奶开始笑逐颜开了。
同学们想一想,这位邻居说了什么话,才会使这位老奶奶转忧为喜呢?(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其实啊,外在的客观条件没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只是老奶奶的思想观念,不一样的思维模式,就会带来不一样的心理感受。
由此可见,情绪与个人的思想观念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心灵的深处,消除不良情绪,营造健康心灵。
放飞我们的好心情。
多媒体投影展示课题——消除不良情绪,营造健康心灵二、认识情绪的分类1、多媒体投影展示图片。
师:我们知道,人的情绪是丰富多彩的。
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情绪构成了我们多样的人生。
大家看看投影上的四幅图片,请同学们分别用四个字来概括孩子们的情绪。
第一幅图孩子的情绪可以用哪个字概括?(喜),第二个孩子瞪大双眼,气得眼睛都流出来了,我们可以用一个表情绪的字概括,这个字是(怒);第三个孩子嚎啕大哭,他的情绪应该是(哀),第四个孩子睁着惊恐的眼睛,很明显他的心里充满了(惧)。
教育心理学-第8章 动作技能的学习
较低级中枢控制。人们可以一面从事熟练的活动,一面
考虑其他的事情。
9
二、动作技能习得的指标
根据学习的定义,动作技能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内在运 动能力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内在的运动能力不能直接观察到,但可以通过外显的动
作行为推测出来。这里的动作行为称为表现 (performance)。
相应地,运动能力相对持久的变化,也反映在表现的相
第八章 动作技能的学习
1
本章框架
第一节 动作技能的性质 第二节 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与条件 第三节 动作技能学习规律的教学含义
2
第一节 动作技能的性质
一、动作技能的含义
动作技能是人类一种习得的能力,是人类有意识、有目 的地利用身体动作去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
二、动作技能的分类
连续的动作技能/不连续的动作技能 开放的动作技能/封闭的动作技能
(五)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
6
第二节 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与条件
一、动作技能学习的阶段
费茨(T.M.Fitts)和波斯纳(M.I.Posner)概括了较 为成熟的人类学习动作技能的一般过程。他们把动作技 能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
7
1.认知阶段 认知阶段也称知觉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理解学习任务,
对持久的变化上,这就是说,动作技能的学习,可以通 过表现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来判断。
学习心理学家目前主要采用保持测验和迁移测验来测量
表现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0
三、动作技能学习的条件
(一)内部条件
学习动作技能前,学习者必须具备或事先习得一些与所 学的动作技能相关的内容,缺少了这些内容,动作技能 的学习便无法进行。
15
三、在自动化阶段促进动作技能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第八章
皮亚杰在他的《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中,
根据他的理论和大量临床研究的事实,分 析了儿童对游戏规则的理解及遵守过程, 并通过一些两难故事的观察实验,把儿童 的品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1.自我中心阶段。自我中心阶段(2岁~5 岁)是从儿童能够接受外界的准则开始的。 2.权威阶段。这一阶段(6岁~8岁)的儿 童绝对地尊敬和顺从外在权威。儿童尊重 道德的权威,认为服从有权威地位的人就 是好的。
(三)态度改变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1、顺从:主要是指行为上的顺从,此时
的行为成分与态度的认知、情感成分是 分开的; 2、认同:主要是指认知上的接纳与改变, 这是态度改变的重要前提; 3、同化:主要是指情感上的融入与共鸣。 这是态度改变的真正标志。 举例:登门槛效应,留面子效应。
实验的结果是相当有趣的。实验后将该
任务评为有趣的组是只得到1美元奖励的 组。控制组和高奖励组在看待这项任务 方面没有什么变化。 因此,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必要条件, 但不是充分条件。
三、道德认知理论的教育含义 道德认知理论为言语教学法提供了启示。
言语教学法采取的形式通常是课堂讨论。 言语教学法现有的几种专门技术中最为著 名的,是由科尔伯格的认知发展学派和价 值观辨析学派发展起来的技术。 科尔伯格(1975)认为,教师应提供一些 情境, 拓展儿童的道德思维,发展相应的 道德认知结构。一个具体的方法是教师在 课堂中和儿童一起讨论道德困境问题。他 认为,这类讨论可以激发儿童进入新的阶 段。
科尔伯格(1969,1975)还认为,通过向
学生提供扮演不同角色的机会,使他们以 矛盾的道德观点来看种种情境,可以促进 道德发展。 价值观辨析学派以人本主义为哲学基础, 强调人的潜能、价值,认为人的价值观念 必须经过一步步的辨别和分析,才能形成 清晰的价值观念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 价值观辨析学派是通过价值观辨析的策略 来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 在价值观辨析的过程中,学生被引导经历 一系列活动或使用种种策略。这些策略向 学生提供不同的选择,并鼓励他们作出有 意识的努力去发现他们自身的价值观。比 如,有一个策略叫做“塌方模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强化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 1、教新任务时,进行即时强化,不要进行 延缓强化。
• 2、在任务的早期阶段,强化每一个正确的 反应,随着学习的发生,对比较正确的反 应优先强化,逐渐地转到间隔式强化。
• 3、强化要拨正做到朝争取方向促进或引导。 不要坚持一开始就做到完美。不要强化不 希望行为。
• 第四节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 观察学习理论,亦称“社会学习理论”, 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其创始人是美国学 习心理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阿尔伯特·班 杜拉
• 班杜拉认为,行为的习得或行为的形成可 以通过反应的结果进行学习,也可以通过 榜样的示范进行学习。通过反应的结果所 进行的学习来源于直接经验的最基本的学 习形式。例如,通过“尝试错误”或通过 强化某一种反应,而使这种反应发生的概 率增加等都是根据行为反应造成的正负结 果所进行的学习。
• 3.运动再生过程
观察学习的第三个子过程是把符号的表 象转换成适当的行为。这一过程比较复杂, 为分析方便起见,可将其分解为:反应的认 知组织。反应的起动,反应的监察和依靠 信息反馈对反应进行改进。
• 行为实施的第一阶段,是将再生的反应在 认知水平上被选出和组织起来。然后再在 行动中表现出来。再现出的行为动作并非 是准确无误的,还需要给予调整和纠正。 在一些自己能够观察到的行为中,可以通 过自我反应的监察来纠正或调整动作:在 那些自己观察不到的行为反应中,例如游 泳和打高尔夫球,则需要他人(如教练) 提供反馈信息来进行纠正或改进。
• 二、.强化理论 斯金纳认为,塑造行为的过程就是强化
过程,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强化 作用,因此对强化的控制就是对行为的控 制。他把凡能使个体操作该反应的概率增 加的一切安排,均称为强化,反之,在反 应之后紧跟一个讨厌的刺激,从而导致该 反应率下降,则是惩罚。
• 惩罚的目的与强化相反,强化是为了让有机体增 加某种行为,而惩罚是为了减弱或消除有机体的 某种行为。与强化有正负之分一样,惩罚也有正 惩罚和负惩罚之分。当不希望出现的行为出现时 给予行为者一个不愉快的刺激称为正惩罚。例如, 当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时,教师可能批评学生或 罚学生完成加倍的作业;为了维护公共卫生,对 随地吐痰者给予批评教育或罚款也属于正惩罚。 负惩罚是指当不希望出现的行为发生时,取消本 来应给予的愉快刺激,如取消本来答应给孩子的 玩具。
• 所谓观察学习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或 称“榜样”)的行为 (这种行为对于观察
学习者来说是新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 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 对应的行为的过程。
• 观察学习的子过程
• 1.注意过程 班杜拉认为,如果人们对示范行动的重要
特征不注意,就无法通过观察进行学习, 所以,形成观察学习的首要条件是观察者 的注意过程。影响注意过程的因素主要有 两种:其一是示范行动本身的特点,包括 行为的显著特征,情意的诱因性,行动的 复杂性,普遍性及机能的价值,其二是观 察者本身的特点,即感知的能力、唤醒水 平、知觉定势和强化的经验。
• 2.保持过程
•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主要依存于两个表象系统: 表象和言语。一些示范行为是以表象的形式保存 着。示范行动引起观察者的注意后,引起观察者 对示范行为的感觉和知觉。示范行为刺激在头脑 中的重复呈现造成示范行为的持久的。可再现表 象的产生,以便在以后的某些场合中被唤起。表 象系统与示范行为的言语编码有关,它可以保证 人的观察学习和保持的速度。调节行动的认知过 程的大多数是言语的而不是视觉的。示范行为被 转换成表象和言语符号后,这些言语符号将起到 指导行为的作用。
• 产生强化作用的刺激,称为强化物。强化 物分两类:一类为正强化物,指个体反应后 在情境中出现的任何刺激(如食物),其 出现有助于该反应频率增加者。由正强化 物所形成的强化作用称为正强化。另一类 为负强化物,指当个体反应后在情境中已 有刺激的消失(如停止电击),而其消失 有助于该反应频率增加者。由负强化物所 形成的强化作用称为负强化。
种是应答性行为,即某种的刺激引起的行
为。另一种是操作性行为,即个体操纵其 环境的行为,如书写、散步等。操作性行为 的特征是,构成行为的反应是自发的,无
法确定反应的出现是由何种刺激所引起。
形成应答性行为的反射叫刺激型条件反射,
形成操作性行为的反射叫操作性条件反射。 他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由操作性条件反射 构成的。
• 4.动机过程 人们并不是把习得的所有东西都表现在行 为中。有些示范行为带来无奖赏和惩罚的 结果,而能够引起有价值结果的示范行动 是容易被人们所采用的。班杜拉认为, “在由观察所获得的无数反应中,对他人 好象很有效的行为比那些似乎是造成消极 后果的行为更为人们所喜爱”。“人们对 自己本身行为的评价也决定哪一个观察习 得的反应被实行。”这些就是外在强化、 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在观察学习中的作用。
• 第三节 新行为主义的学习观――斯金纳的 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
• 20世纪30年代以后,在对华生的行为主义 加以修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行为主义称 为新行为主义。 斯金纳作为新行为主义的领袖,是操作 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创始人和行为矫正 术的开创者,是行为主义后期对学习心理 学影响最大的心理学家。
• 1.两种行为与两种反射理论 斯金纳认为有机体行为可分为两种:一
• 班杜拉认为,如果人们仅仅是通过自己行 为的结果进行学习,那将是非常缓慢、非 常吃力的,同时,也将付出很大的代价, 幸好,人类可以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进行学 习,而且,人类的大部分行为是通过观察 榜样的行为而习得的。
• 正因为人类具有观察学习的能力,所以“人 们才能不依靠尝试错误,一点一点地掌握 复杂的行为,而很快地习得很大的综合的 行为模式。”由此看来,观察学习在人类 学习中就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儿 童或学生的学习中,观察学习的地位就更 为重要。
• 斯金纳指出,强化程序是按合乎要求的反 应次数以及各次强化之间的时距的适当组 合而作出的各种强化安排。他认为,强化 程序的变化对行为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他先把强化程序分为连续强化和间断强化 两大类,认为两者在抵抗不强化条件下反 应的消退上有很大的差异。连续强化容易 消退,而间断强化则消退较难。而间断强 化又分为固定的定时或比率强化、变化的 定时或比率强化。它们对反应速率也有影 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