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中的四体、四题和四意识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江苏高考散文阅读解题思路例说

江苏高考散文阅读解题思路例说
(2)『09江苏』《上善若水》: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
达有什么作用?
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 激发读者思考。
(3)《麻鞋之歌》:文章第一节为什么引用天水谣?
3.引出下文,为下文对清水,清水生长的麻的赞美 做铺垫;扣合标题;首尾呼应;④使文章更富有 文化气息,韵律之美。 (4) 《都江堰》:第一段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读首尾 读标志词 读勾连句
读中心句
作用分析类
开头文段作用
『12 苏州零模』《从北京到北京的距离》: 文章第①小节 在表达方式上和全文有何不同?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请 简要分析。 『09江苏』《上善若水》: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
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麻鞋之歌》:文章第一节为什么引用天水谣?
《都江堰》:第一段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在澄澈明净的天空下》 :文章开头有什么作用?
常见题型示归类
建模提示
作用分析类
⑪内容的作用:先看句子本身的含义。(写出了写作对象的什么特 点或什么事件,表达了说话人或作者的什么情感)
⑫结构作用:内容和结构上对上文的承接,对下文的引导作用。注 意开头和结尾的特殊性。(上下文意识)借助画线句的前后半句启 发思维。(前后句意识) Nhomakorabea语词理解类
⑵语境析句 ①形象词语的替换 ②称代词语的替换
③抽象词语具体化
『11年苏州二模 』《在风中长大》: 文章题目“在风中长大”中“长
大”的内涵有哪些? 身体的成长(或“肉体的伸张”);摆脱了愚昧思维(或“认识上获得了 觉醒和进步”)
『12年苏锡常镇四市二模 』《北京声音》:作者在文中说:“可是,当它们如缕的消 失,记忆便失去了依傍。”这句话的含意如何让理解? “北京声音”是北京文化存在的历史依据;随着“北京声音”的不断消失,北京文化 历史中的相应部分也就没有了依靠和证明。

做阅读题必须有四种意识(word文档良心出品)

做阅读题必须有四种意识(word文档良心出品)

☆做阅读题必须有四种意识:1、文体意识: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去答题2、语境意识:联系文章中心和上下文答题3、文本意识:坚信一切答案可以在文章中找到,答题不能脱离文本4、题目意识:注意答在问中,从问题中找命题意图和答题要点和要求,注意按分值答题☆做阅读题的流程:1、速读,确定体裁和中心2、初看题目,明要求,再通读原文3、依据要求,确定有效阅读区域,反复斟酌,并作答4、复查,是否按照要求作答,是否表述明确。

三种文体的区别:文体表达方式写作内容语言特点写作目的记叙文记叙、描写写人、记事、状物、绘景生动形象以情感人☆说明文说明说明事物特征;阐明事理准确简明以知授人☆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技巧:时间地点看标志词,准确程度看题意;中☆心人物识别看中心和写作着力点;☆事件概括要考虑文章中心,句式是:☆什么人+干什么什么人+怎么样或为什么+干什么3.概括文章内容?(中心句通常在文章首尾的议论抒情句中)☆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看待。

即:内容+作者情感态度句式: 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即什么人+干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 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4.分析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按照情感变化过程分(找表达情感词)☆(5)总分总(掐头去尾)划分段落层次技巧:技巧:(1)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

☆(2)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3)找标志词6.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种类: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线索判断技巧:A看题目,B看议论抒情句,C看多次出现的字眼作用: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小学语文论文阅读提问的四个“意识”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阅读提问的四个“意识”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阅读提问的四个“意识”人教版新课标目前,小学阅读教学提问明显地存在提问频率过高且低效的现象。

如何改变这种现象?笔者认为,教师在备课时要有关于阅读提问的四个意识。

一、目标意识从提高提问有效性的角度,教师需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以及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对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形成清晰的认识,然后围绕文本与年段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依据学情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以此带动整篇文章的阅读理解、语言实践,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爬山虎的脚》第四自然段的教学中,倘若将主要目标定位在“让学生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上,那么我们的教学设问自然而然是设置一个个问题,诸如“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会怎样”“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爬山虎的脚像什么”等问题进行不断追问,让学生不断从课文中找答案,得出结论。

显然,这样的教学仅仅只是关注了文本内容的理解,而非真正的阅读教学,无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如果将目标进行这样定位:用自己的话讲述爬山虎向上爬的过程,尽量做到用词准确。

这样,我们的设计就会从内容理解性问题转向读书策略与方法、语言及文章结构和运用规律等方面。

(1)请将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画下来,尤其是把表示细丝变化的词语做上记号。

(2)思考:爬山虎的脚由“直”变“弯曲”会使茎和墙的距离发生什么关系?会产生什么力量?会使茎怎样?(3)再读这段文字,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不可缺,为什么?(4)假如你是植物学家,又怎样为普通人讲解爬山虎向上爬的奥秘?这样一个教学过程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是课文语言的转换训练,促进了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和内化,同时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习得了表达方法和技巧。

二、语文意识关于语文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原因,不少学者认为是我们的课堂缺乏语文意识。

何谓语文意识?王尚文教授曾说:“语文意识是指我们在听、说、读、写过程中,对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正确表达,如何遣词造句,如何布局谋篇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即对语文的自觉关注。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现代文阅读关键要有四个意识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现代文阅读关键要有四个意识
第一,看文章标题。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亲吻爹娘》等类似的题目大多是记叙文。又如《洱海》、《北京的古柏》等大多是说明文。还有《发现自己》、《青春需要不平凡》等大多会是议论文。
第二、看表达方式。在阅读中,如果选文主要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通常是记叙文;如果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通常就是说明文;如果选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通常就会是议论文。只有考生在考试中拿准选文到底是哪种文体,才能调动自己在这些方面的文体知识储备来解答试题。所以考生对三大文体知识要了如指掌,熟记在心,因为这些知识才能帮助考生完成试题的作答做相应的知识准备。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现代文阅读关键要有四个意识
摘要】为做好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备考工作,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笔者结合自己的点滴教学经验,认为考生在中考现代文阅读中要有四个意识识;表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6-004-01
这些就要求考生对所给材料的主要内容、表达技巧、思想观点和语言优劣能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要言之有理。考生只有认真审读所给的阅读材料,必要时还要联系全篇的写作背景、作者经历、思想倾向的因素,方能对试题作出符合要求的解答。比如有的题目要求:谈谈本文对生活或学习的启示,或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写作特色,或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明你喜欢的理由,或你认为这项科技成果将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等等,这些都需要考生对选文能够进行个性化的拓展延伸和评价分析,才能把这类似的题目按要求完成得好。
对于写景状物的文章,应初步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景物,以及景物意蕴特征,作者通过写景状物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对于说明文,选文基本上都注重阅读材料的整体性、时代性、知识性、趣味性,多数是以报刊上反应的最新科技成果、自然生态、人类环境等内容的文章为主,都是与现实生活密切有关的选文。首先,考生应在整体上把握阅读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局部的评析,逐段逐层读懂文义,从而把握全文说明的主要内容。其次,考生还要把握好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以及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说明结构。

现代文阅读应具备的思维意识

现代文阅读应具备的思维意识

现代文阅读应具备的思维意识作者:李金秋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年第18期摘要:现代文阅读是初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正确的阅读思维意识是准确把握答案的前提,所以整体意识、中心意识、脉络意识、提示意识、问题意识、分值意识在现代文阅读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充分的调动起学生正确的阅读意识才能在现代文阅读答题的过程中取得高分。

关键词:现代文阅读;思维意识;综合运用现代文阅读一直以来都是初高中学生答题的重点和难点,由于考查内容多、范围广、难度大,许多考生都把它称为“雷区”,究其原因,大部分是平时训练较随意,没能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那么,现代文阅读应该养成哪些思维意识,才能使学生的阅读水平有所提高,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整体意识中学生在做现代文阅读时往往出现一些问题,如:阅读时只抓只言片语,断章取义;眼睛只盯着问题而不致力于读懂读通原文;更有甚者,有的学生没读完全文就急匆匆地在原文中为题目找答案。

针对这些现象,解决的办法就是“整体意识”所谓的“整体意识”指的是两方面,一方面指的是整体阅读试题,现代文阅读的试题表面上看起来各自独立,实际上是环环相扣的,命题人按照由分到总,由局部到全局的测试系统出题,问题难度层层递进,将考生对于文章的理解逐渐引向深入。

而且,所有的问题一起阅读,也便于找到各题之间的联系,在答题的过程中,能够从其他问题的题干中获得重要的启示。

另一方面,“整体意识”也指的是,整体阅读文章,这样就便于学生整体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便于找到个个问题的答题区间,增强阅读的效果和答题的速度。

这几年的高考阅读题越来越重视学生阅读的“整体意识”例如:2013年新课标高考语文试题(一卷)实用类文本阅读第四题中的第一题,问题设置是这样的“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问题考查虽然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但是却要求考生整体阅读文章后作答,并且在整体阅读的过程中找到个个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区域,在这里“整体阅读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阅读理解答题的四种意识

阅读理解答题的四种意识

阅读理解答题的四种意识文本意识:一定要相信原文中有答案,到原文中找答案语境意识:字—词—句—段—篇整体意识:要对文章、文段、问题有一个整体把握要点意识:抓关键词句,要点全,简要回答。

一,记叙文的定义:记叙文是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二,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典型事例和主要内容公式:人+事(为了什么怎么样的干了什么事)+结果。

(修饰语的取舍看能否突出事件的中心)三,线索类型: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四、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五、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补充交代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六,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开头句子作用:1、开篇点题;2、总领全文;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中间句子作用: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3、伏笔或铺垫结尾句子(段)的作用:1、篇末点题;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标题);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5、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无穷)。

七,概括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常用词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

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高考现代文阅读模式

高考现代文阅读模式

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 例: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 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 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 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 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 节选自韩羽《父子之间的怯意》 声…… (节选自韩羽《父子之间的怯意》) 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 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 作用。 作用。 答:(1)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 :(1 为下文写父亲对“ 的爱作反衬; 为文末写父亲对“ 的怯意作铺垫; (2)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 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 (3)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
二、答题模式
1.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 1.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
提问方式:某句(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答题模式: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 1.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 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呼应前文。 呼应前文。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3.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 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2.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 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
描绘类 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 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 为什么? 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 子好不好?为什么? 子好不好?为什么?
例: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 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 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 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 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 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 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 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 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 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 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 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 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节选自谢大光 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 好一个调皮的孩子” 真是可爱的孩子” “真是可爱的孩子”? 因为“ 真是”感情更强烈, 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 因为 好一个” 调皮” 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 “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要有三种意识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要有三种意识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要有三种意识作者:方捍东陈社教中考现代文阅读可谓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学生刚考完后往往自我感觉良好,可成绩揭晓后,才知道自己阅读题的得分并不高。

究其原因,大都是缺乏文本意识、文体意识和中心意识,才导致答题要么信息提取不全,要么术语表述不准,要么答题不够深刻等等。

殊不知任何问题的回答,都不能脱离文章无中生有;任何技法的讲解,都不能离开语言捕风捉影。

下面笔者就一些实例谈谈做现代文阅读题时应该具备的三种意识。

一、文本意识文本意识,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对语言文字等文本内容自觉关注的心理倾向。

这种意识在回答问题时,就要求学生一定要走进文本,尽量用原文中的词句答题,这样答案就能接近参考答案,阅卷老师看到要点,就能给分,避免了被误判的危险。

基准1:引经据典文章第一段,说道说道“姥姥”这一称呼存有哪两层含义。

原文:在中国的北方,孩子们称自己母亲的母亲为姥姥。

此外,当领着孩子的母亲遇见自己所尊敬的老年女性,也常常会很自然地对孩子说:“叫姥姥。

”孩子清脆地叫着,姥姥无比怜爱地答应着,于是“姥姥”的含义便不单是血缘关系的一种确认,她还是可以信赖、可以依靠的象征。

她每每使人想到原野上肥厚、沉实的泥土和冬天乡村燃烧着柴草的火炕的温暖气息,她充满着一种人间古老的然而永不衰竭的魅力。

(摘自《冰心姥姥您好》)参考答案:①自己母亲的母亲;②可以信赖、可以靠的老年女性。

例2:读冰心的来信时,作者为什么感到“她宽厚的心怀无处不在”?原文:念着这样的信,你可以辨认出在冰心那豁达、宁静的外表之下,那淡然、保守的目光之中,除了一份对于中国最社会各界农民的深深的爱意,这爱意不仅整体表现在她为灾民无私捐助一万元,还扩散在她对青年作家描绘最普通的民众之美的热切希冀里。

也许她的年龄和身体不容她再回去更多的地方,但她谦逊的心怀无处不在。

(节录《冰心姥姥您好》)参考答案:①冰心对中国最广大的农民充满深深的爱意;②冰心对青年作家给予鼓励,寄以希望。

初中记叙文阅读题解答的“四个意识”

初中记叙文阅读题解答的“四个意识”

初中记叙文阅读题解答的“四个意识”作者:郭从珍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2年第10期记叙文阅读是初中生现代文阅读考查的一个重点,往往也成为学生解答的难点。

在平时的教学和多年的阅卷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在解答记叙文阅读题的时候,总是漏洞百出:要么要点不全,要么思路不准,要么格式不对,甚至有时遇到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时,就随便写上一个答案,其结果往往是驴头不对马嘴,导致无谓的丢分。

究其原因,是学生在解答记叙文阅读题时缺乏审题意识、文本意识、整体意识和规范意识,因此,笔者认为,要想提高解答记叙文阅读题的速度和精准率,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这四种基本意识。

一、重视审题,洞悉命题要求各类记叙文阅读题的问题往往会在选题材、编题干、设选项、定标准等方面,巧设各种暗示,引导学生正确作答。

这就给了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审清题干要求,巧用题中暗示,可以帮助学生阅读、分析、理解,有助于准确答题。

这就要求考生在动笔答题前先要审清题意,弄清命题要求。

题干中的每一个字(包括数字)都是有用的信息,审题时要一字不漏。

审题时,要审清题目中有没有答题的范围、角度、形式、字数、格式等规定性限制和要求。

答题时不能超越这些限制或违背有关要求,否则这些就可能成为阅卷时扣分的依据。

而我以为,弄清命题角度、洞悉命题点尤为重要。

就是要看清楚命题设置的角度,是人物形象还是表现形象的方法,是从小的角度问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还是从大的角度问的写法(写作技巧);是要求摘抄(找出)、概括还是简要分析;是一个角度还是几个角度,如果题目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度,一定要逐一作答,切不可漏答问题或混答。

二、探究文本,深入文章主旨文本是作者生命运动的结果,是作者价值观、生命观、审美观的体现。

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进行精神的对话与心灵的沟通。

对于优秀作品,其魅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语言文字中,学生只有通过阅读文本,才能真正领悟其思想内容和艺术魅力,理解其语言文字的深层内涵,才能真正吸收其艺术营养。

确立四种意识,答好现代文阅读题

确立四种意识,答好现代文阅读题

确立四种意识,答好现代文阅读题确立四种意识,答好现代文阅读题现代文阅读是高考的重头戏,也是考生最感头疼、失分最多的一道题。

考生要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做到“手把红旗旗不湿”,真得下一番功夫。

教师在指导考生解答这类题时,就指导他们确立四种意识:1、立足文本的意识。

试卷考查虽然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但答案基本是客观的,观点是作者的,答案在文中。

所以,考生在解题时,必须立足文本,遵循“答案就在文本中”这一黄金法则,尽量选用文本中的原词、原句,着力于确认整合文本信息,切忌随意阐发。

即使是开放性试题,也是开放中有限制,考生必须立足文本来分析,切不可天马行空,信口开河。

2、主题先行的意识。

作者精心选材、着力构思、巧用技法,其用意都是为了表现主题,突出主题。

因而,一篇完整的文章,其主旨必然统率材料并影响其他方面。

只有准确把握主题,才能在答题时不至于出现错误。

因此,在解题时,考生一定要有主题先行的意识。

如托物言志类散文,要明确借何物言何志;借景抒情类散文,要明确借何景抒何情;微型小说要明确借何人表现什么主旨。

考生必须在明确主旨的前提下组织答案,切不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3、紧扣语境的意识。

无论是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的含义理解,还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抑或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考生都必须紧扣语境,在具体的语境中寻找答题依据,整合有效信息,从而组织出符合要求的答案。

不可胶离语境,另起炉灶。

4、规范答题的意识。

首先要分条作答。

有些题目对此有明显要求,如题干中有“分条作答”“哪几个方面”“哪些”“哪几种”“分别”等词语,就是提示考生要分条作答。

即使没有明确要求,考生也要注意两种情况:一是题目有几个小问题,不同问题的答案要放在不同的段落,以示条理清楚;二是如果答案较复杂,要点较多,也要将答案的各个要点用序数词标示出来。

这样做的好处是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对采分点不会遗漏。

试想如果考生的答案密密麻麻一片,阅卷老师需要有多大的耐性去寻找呀。

部编初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理解最全的-33-种答题方法

部编初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理解最全的-33-种答题方法

部编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最全的-33-种答题方法中考的重点之一是记叙文、散文基础知识。

其实,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十分重要。

整体感知包括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对文章线索的把握,对文章思路的了解。

再次是对于文章重点段落的理解和分析。

做阅读题必须有四种意识文体意识: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去答题;语境意识:联系文章中心和上下文答题;文本意识:一切答案可以在文中找到,答题不能脱离文本;题目意识:注意答案在问题中,从问题中找命题意图、答题要点和要求,按分值答题。

做阅读题的流程速读,确定体裁和中心——初看题目,明要求;再通读原文——依据要求,确定有效阅读区域;反复斟酌,并作答——复查,是否按照要求作答,是否表述明确。

1.判断文章体裁答:这是一篇 xx。

“xx”中的备选答案有: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三种文体的区别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技巧:时间地点看标志词,准确程度看题意中心人物识别看中心和写作着力点事件概括要考虑文章中心,句式是:什么人+干什么;什么人+怎么样或为什么+干什么3.概括文章内容?(中心句通常在文章首尾的议论抒情句中)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句式:①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即“什么人+干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②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③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4.分析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按照情感变化过程分(找表达情感词)(5)总分总(掐头去尾)划分段落层次技巧:①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

②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③找标志词6.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种类: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线索判断技巧:看题目,看议论抒情句,看多次出现的字眼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部编初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理解最全的-33-种答题方法

部编初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理解最全的-33-种答题方法

部编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最全的-33-种答题方法中考的重点之一是记叙文、散文基础知识。

其实,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十分重要。

整体感知包括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对文章线索的把握,对文章思路的了解。

再次是对于文章重点段落的理解和分析。

做阅读题必须有四种意识文体意识: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去答题;语境意识:联系文章中心和上下文答题;文本意识:一切答案可以在文中找到,答题不能脱离文本;题目意识:注意答案在问题中,从问题中找命题意图、答题要点和要求,按分值答题。

做阅读题的流程速读,确定体裁和中心——初看题目,明要求;再通读原文——依据要求,确定有效阅读区域;反复斟酌,并作答——复查,是否按照要求作答,是否表述明确。

1.判断文章体裁答:这是一篇 xx。

“xx”中的备选答案有: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三种文体的区别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技巧:时间地点看标志词,准确程度看题意中心人物识别看中心和写作着力点事件概括要考虑文章中心,句式是:什么人+干什么;什么人+怎么样或为什么+干什么3.概括文章内容?(中心句通常在文章首尾的议论抒情句中)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句式:①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即“什么人+干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②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③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4.分析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按照情感变化过程分(找表达情感词)(5)总分总(掐头去尾)划分段落层次技巧:①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

②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③找标志词6.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种类: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线索判断技巧:看题目,看议论抒情句,看多次出现的字眼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部编初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理解最全的-33-种答题方法

部编初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理解最全的-33-种答题方法

部编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最全的-33-种答题方法中考的重点之一是记叙文、散文基础知识。

其实,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十分重要。

整体感知包括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对文章线索的把握,对文章思路的了解。

再次是对于文章重点段落的理解和分析。

做阅读题必须有四种意识文体意识: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去答题;语境意识:联系文章中心和上下文答题;文本意识:一切答案可以在文中找到,答题不能脱离文本;题目意识:注意答案在问题中,从问题中找命题意图、答题要点和要求,按分值答题。

做阅读题的流程速读,确定体裁和中心——初看题目,明要求;再通读原文——依据要求,确定有效阅读区域;反复斟酌,并作答——复查,是否按照要求作答,是否表述明确。

1.判断文章体裁答:这是一篇 xx。

“xx”中的备选答案有: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三种文体的区别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技巧:时间地点看标志词,准确程度看题意中心人物识别看中心和写作着力点事件概括要考虑文章中心,句式是:什么人+干什么;什么人+怎么样或为什么+干什么3.概括文章内容?(中心句通常在文章首尾的议论抒情句中)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句式:①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即“什么人+干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②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③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4.分析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按照情感变化过程分(找表达情感词)(5)总分总(掐头去尾)划分段落层次技巧:①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

②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③找标志词6.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种类: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线索判断技巧:看题目,看议论抒情句,看多次出现的字眼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现代文阅读理解知识指导剖析

现代文阅读理解知识指导剖析

中考现代文阅读理解知识梳理现代文阅读的四种意识。

1.树立文本意识,读懂读透文本。

提倡“三遍阅读”:第一遍浏览全文,整体把握,标画认为重要的语句;第二遍看过问题后,带着问题再读;第三遍,对照原文答题。

2.树立分值意识,根据分值确定答题的点,尽量多角度解答。

3.树立原文意识。

“一切脱离文本的答案都是危险的,答案不在脑子里,就在原文里。

”4.树立文体意识,注意答题规范。

记叙类文体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1、题目的含义需要考虑:①使用修辞指出修辞的指代义②表层含义③深层含义④有些题目含义就是文本的中心如:《点燃一个冬天》表层含义:学生们送的木炭能满足孙老师夫妇一个冬天的需要。

深层含义:爱心使孙老师夫妇和学生们在寒冷的冬天里感到温暖。

再如:《让花儿悄悄开放》含义:让若花在一个普通的环境中像常人一样努力成长并获得成功。

2、题目的作用(或好处)①形象的点明了文章的主旨《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或直接揭示主旨②交代文中主人公、人物的身份、暗含人物的性格《老王》③线索作用《背影》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阿长与山海经》⑤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⑥一语双关一指……一指……《爸爸的花儿落了》⑦(运用反语),增加文章的讽刺效果,揭示文章的主题.《变色龙》⑧表明文体《谈读书》⑨蕴含哲理《雪化一化,就有路了》3、加点词语的含义模式:词语的本义+该词的深层含义(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该词在本句中的含义(结合句子内容回答)+该词表达了作者(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例:(春天)属于公园了每一朵勇敢开放的丑丑..的小花“丑丑”指小花的不美,也暗指女孩的残缺卑小,表现了作者对残缺卑小生命的怜爱。

4、词语的表达效果或作用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可以包括三个方面:形式+内容+好处该词用了什么形式(什么修辞、是否精妙用词、感情褒贬、是否化用、从哪种感觉)+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人物……心理、品格、精神;表现了描述对象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部编初一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答题方式(适用)

部编初一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答题方式(适用)

部编初一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答题方式(适用)在阅读理解中,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十分重要。

做阅读题必须有四种意识文体意识: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去答题;语境意识:联系文章中心和上下文答题;文本意识:一切答案可以在文中找到,答题不能脱离文本;题目意识:注意答案在问题中,从问题中找命题意图、答题要点和要求,按分值答题。

以下选了若干阅读理解“答题公式”,可以供参考: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技巧:时间地点看标志词,准确程度看题意中心人物识别看中心和写作着力点事件概括要考虑文章中心,句式是:什么人+干什么;什么人+怎么样或为什么+干什么3概括文章内容?(中心句通常在文章首尾的议论抒情句中)句式:①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即“什么人+干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②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③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8品味题目题型:①为什么以此为题?②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③试分析题目的作用。

④给文章加(换)题目。

示例:1)《背影》充当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深情。

2)《阿长与山海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阿长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表明我的感激和怀念。

3)如果把课文题目《小巷深处》改为《我的母亲》或《母亲赞》之类,你认为效果好吗?为什么?“小巷深处”是母女俩家的所在,是她们生活的场景。

这里珍藏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母爱故事,这里也是真挚感情的寄托。

其他题目则显得平淡直露。

9了解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10记叙顺序及作用?(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先写结果或事件过程中的一部分,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现代文阅读四大类详细解答

现代文阅读四大类详细解答

现代文阅读四大类详细解答(-)文言文阅读(I)文学常识:填空形式,注意“三要素”一一①文章题目;②作者姓名;③作者朝代。

其他如:作者的字号、对作者的评价、相关作品等不会作为考试内容。

(2)文中名句的默写:空出两个句子,根据前后句填空。

要注意平时的默写落实,防止音对字错的现象。

(3)朗读节奏的划分:首先要理解句义,再按意义划分。

一般主语谓语要分开,较长的修饰限制语要划开。

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主语+谓语+宾语),“今齐地/方千里”。

(4)解释实词的含义。

词语解释五大类:通假,活用,多义,古今异义,重点字词。

如果有本义和句中义的,尽量答全,尤其不能丢掉句中意思。

(5)文言句子的翻译。

注意译句与原句的对应,重点字词务必解释出来。

①注意句式:省略,判断,倒装,反问。

②原则:信、达,雅。

直译为主,直译译不通时再辅以意译法。

③步骤:切,直,补,调,誉。

六不译:地名,人名,官名,年号,帝号,古今义相同的。

从内容上看,易考关键语句的翻译;从古汉语角度看,易考特殊句式的翻译;从来源看,大多来源于课下注释。

(二)记叙文阅读一、词语: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

(1)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2)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

二、概括: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抓要点概括,推动情节发展的要点必须要\首尾的关键句必须扣住)中心思想概括:如:“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表达了作者对……赞美与敬佩之情等,赞美了他(人物性格、精神品质)三、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四、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情感。

排比:表现了……,抒发了……,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使文章有起伏。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中的四体、四题和四意识
现代文阅读理解中的四体、四题和四意识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泸化中学毛世平
【内容摘要】现代文阅读理解是考生面临的一大难题。

但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可以受到一定的效果,明确四体抓住四题强化四意识则是其中的关键。

【关键词】现代文阅读理解四体四题四意识
无论是平时考试还是高考,现代文阅读理解都是考生面临的一大难题。

由于受考试时间的限制,有的考生连文章都读不完就盲目去答题,其结果可想而知;有的考生又受心理压力和本身理解能力的制约,其阅读速度相应地就受到影响,再加上考试中的现代文阅读文章在理解上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这些都直接导致了考生的现代文阅读题得分不高。

据统计,四川省06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理解题的省平均分文科仅有9.75 分,得分率为44.34%,理科仅有9.85分,得分率44.79%;2007年则更低,全省平均分只有8.02分,有的考生得分高达20,而有的考生只有5、6分,得分极其悬殊。

由此看出,高考现代文阅读理解普遍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在高考以分数来划定考生录取线的机制下,提高现代文阅读理解的得分率对提高总分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那么,要提高考生的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和答题的得分率,在平时和临考之前教师应该给他们做哪些方面的指导和训练呢?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抓,或许可以受到一定的效果。

一、明确四体
1、文体即文章体裁。

现代文阅读首先应该注重识别和分清文章的体裁,这是解读文章的前提。

高考中常考查的文章体裁是议论文、散文、小说等,而散文又以议论性的散文、写景抒情性的散文为主。

针对不同文体的文章,就有不同的答题方向和基本的答题模式。

识别了文章的体裁就把握了答题的大方向,而文章体裁的识别可以通过标题解读出来。

2、整体即文章的全貌。

对于一篇文章的把握,整体感知非常重要,这是读懂文章的根本。

《考试大纲》就明确指出要训练整体阅读感知能力。

只有对全文有了一个通盘的把握,才能找准答题的思路。

整体感知文章涉及到感知文章中的人、事、物、景、情、理等,对这些内容有了全面而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之上答题才有基本保障。

3、主体即文章的核心。

它可能成为我们理解文本的关键,也是答题时要把握的关键。

找准了主体,把握了文章的核心部分,答题的方向性就更加明确了。

一般地说,有的文章主体可能是在文章的开篇,有的文章的主体在结尾,有的文章的主体可能在中间或中间的某一个或几个段落甚至是某几句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话,主体部分往往是文章的要旨所在,抓住了主体就抓住了文章的内核。

答题时也就不会偏离文章的主题了。

4、语体即文章的语言风格特征。

有的文章语言的抒情味较浓,有的文章语言的议论性较强;有的文章可能侧重于平实而直白的语言,有的文章又可能是抽象而含蓄的语言。

针对不同的语言风格,抓住其特点进行分析和揣摩,就易于把握文章的要旨,审准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就更加易于明白作者的言内之意和弦外之音了。

二、抓住四题
1、解读标题。

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

解读标题不仅可以识别文体,还可以初知文章的大致内容,这对进一步阅读理解文章起到很好的导向性的作用。

通常标题有议论性的、抒情性的、记叙性的等几种形式。

有的可能交代了作者的写作对象范围。

有的可能表明了作者的思想观点。

有的可能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内涵,也有的文章可能兼而有之。

例如:四川省2011年高考现代文《锈损了的铁铃铛》,它的写作对象很明显就是“铁铃铛”,而我们可以根据平常的学习可以大胆推测,铁铃铛可能象征着某种内涵,也可能寄托着某种情感。

而2008年考题《我爱水》就直接表明的作者的观点或情感和写作的对象。

2、审准问题。

文章阅读之后,不能急于答题,应在前面“四体”思想的指导下审准问题。

现代文阅读所设计的题目大都有一定的指向性,或直接或间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
接地指向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句子、中心、形象和作者的思想观点,为其评价与鉴赏而拟定的。

审准问题就是要弄清答题的方向范围和要点等,对问什么答什么必须了然于胸,只有这样,答题时才不会漫无目的,茫然不知所措。

因此审准问题对能顺利答题来说尤为重要。

3、归位拟题。

拟题即是指初步拟出所要回答问题的内容。

如前文所说,现代文阅读理解的问题,多半都有一个明确的指向性,这是考生必须明确的。

因此在把握主体、审准问题的基础上,要准确全面恰当地拟出问题的答案要点就必须归位,所谓归位即是指在判明问题的指向性后就该回到原文相应的地方,准确地找到问题所在的基点和回答问题的切入点,再加以审读、理解,最后归纳拟出相应的问题的答案要点来,此所谓归位拟题。

4、分条答题。

有的考生答现代文阅读理解题形同写小作文,眉毛胡子一把抓,只管写很多上去,结果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时间耽误了,卷面也不清爽,费力不讨好。

诸如此类的现象是也应该引以为戒的。

因此为了做到节省时间,保持卷面清晰,答案一目了然,以取悦于阅卷老师的眼睛,分条作答就不失为一上策。

分条作答是答好题的一种技巧。

在明白问什么答什么的前提下,可以先拟清思路,然后将要回答的内容拟写成几个相应的要点答出来。

三、强化四意识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5
审查、研究了无数高考现代文阅读理解题的参考答案之后,会发现他们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共同特点,那就是一语中的、言简意赅、条分缕析。

因此回答现代文阅读理解题除了要围绕上面所说的“四体、四题”进行阅读、思考和解答以外,还应该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意识:
1、剪辑组题的意识。

文章读完、问题审清之后,如果自行组织答案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就可以从归位处去找准关键语句或语段,通过分析鉴定,剪辑其中相关的词句来组织答案要点,组织的时候切记语句的通顺流畅。

2、看分答点的意识。

答案要点的多少除了可以根据问题本身涉及到的文章内容来确定以外,还可以根据试题的分值来设置。

通常情况下,4分的题可能答两点,而6分的题可能答2点或3点。

3、围绕主题答题的意识。

有的考生在做现代文阅读理解题的时候往往脱离文本,天马行空地想当然地回答相应的问题;或者说只停留在文本的表面,浮光掠影地作浅层次的阅读和理解,没有很好地深入文本本身,忠实于原文去透彻理解作者的本意。

其实阅读理解文章,主题思想是关键;而问题的设置始终是围绕着作者的思想观点而设计的。

因此答案的组织应该围绕着文章的主旨去拟定和阐释,这样也许可以做到“八九不离十”。

4、权衡答题空白的意识。

有的考生在答题时生怕漏掉了某个信息或答案要点,就把所想到了的内容都写上去,并且其间还夹杂着这许多口语。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6
其结果是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考生在答题时还应注意试卷答题卡上所留的空白,根据试卷所留的答题空间来权衡自己的答案要点,孰轻孰重,适当取舍,并且尽可能地让答案语言书面化。

这样做可以避免过失性的丢分。

以上是笔者在实际教学和对高考现代文阅读理解试题及其参考答案的研究中总结出的一孔之见,似有投机取巧之嫌,但当考生在读不懂文章偏又要答题的情况下,或者读懂了文章却又不知如何下笔的前提下,此举不失为一上策。

仅供参考。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