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精品训练:专题六 (一)人物传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提高题专题复习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提高题专题复习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练习题及答案一、传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陆孝彭1958年初秋,中央军委决定,我国要自己研究制造一种新型的喷气式强击机,强击机既有超音速的飞行速度,又有高效能的空战、陆战、海战的战斗力,这对于年轻的中国空军来讲,无疑是至关紧要的。
为此,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元帅亲自到沈阳参加了相关会议,最后确定把这个任务交给陆孝彭。
带着共和国的期望,陆孝彭从沈阳来到了南昌,担任了“强-5”飞机的总设计师。
陆孝彭早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航空系,后来赴美国留学,曾在麦克唐纳·道格拉斯飞机公司工作,参与过舰载喷气机的设计。
之后,他又在英国格罗斯特飞机公司担任过一种亚音速战斗机的总体设计。
1949年,陆孝彭得知新中国诞生的消息,巧妙地躲过特务的尾随,辗转新加坡、南朝鲜等地,历尽千辛万苦回到祖国的怀抱。
回国以后,陆孝彭将自己的才智都贡献给了年轻的中国航空事业。
1952年,他曾在沈阳112厂第一飞机设计室担任“歼教-1”飞机的主管设计师,在同行们的通力协作下,成功制造了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教练机。
要设计强击机,一无图纸,二缺资料,陆孝彭虽感困难重重,但多年来的科研实践使他产生了一种习惯性的“抗难力”。
陆孝彭夜以继日地翻阅着世界各国的航空资料,他认为,随着现代化防空体系的完备,强击机应能上能下,能高能低,能够从敌方的雷达盲区钻过,迅速地接近攻击目标.出其不意地对目标进行袭击,这才是我们需要的强击机!为了完善他的设计雏型,陆孝彭把设计室里的年轻人组织起来,他们从解剖“米格-19”喷气式飞机入手,了解和熟悉喷气式飞机的结构、性能。
在这设计过程中,谁也无法说出陆孝彭究竟有多少个彻夜未眠。
每一个数据,每一张图纸,他都要亲自过目,亲自核算。
几万张图纸,几万个数据都浸透了陆孝彭的汗水。
有时为了核算一个数据,他经常通宵达旦,助手们见他太辛苦,主动提出分担他的工作。
但他深情地回答:“我自己不校阅一下,总是放心不下呀!”400多个日日夜夜过去了,陆孝彭熬红了双眼,熬瘦了身体,但他身边的图纸却像一座座小山一样日益增高,15000多幅飞机设计图终于完成了,那锥形的机头,加大的后掠机翼,流线形的蜂腰机身,美观的机尾翼,活像一只腾空的银燕,跃然在纸上。
【整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 课件 1 (共54张PPT)
2. 命题文本字数, 逐年增加, 由 1400 字左右, 增加到 1700 字左右。 这就要求在平时的复习中要适当地增加阅读量,以训练阅读速度,提高 阅读效率。 3.在实用类文本阅读训练的过程中,要培养以下几种意识:一是文 本意识,要知道,命题者命题依据选文,考生答题也要依据原文;二是 问题意识,考生一定要围绕文后“问题”对应回答,问什么答什么,有 几问作几答,怎样问就怎样答;三是得分意识,一般答案要点就三个或 四个,一点 2 分;四是关键词意识, “答案就在原文中”,是阅读题命题 的原则之一,考生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捕捉文中与题目相关 的关键词语,提取答案要点。
吴文俊自己的经历就是很好的例子。他在数学上的一系列 成就,特别是他运用机械化思想来考察数学,发现了数学的不 同侧面,并建立了新的模式,这全得益于他的独辟蹊径。
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也颇有心得。我国中学生 多次在国际奥数竞赛中获奖,被当作我国数学教育成功的证 明,但吴文俊更赞同丘成桐的观点:“奥数应该是一种建立在 兴趣之上的研究性、高层次学习,中国的奥数学习过分关注海 量题目,直接与考试、竞赛挂钩,对系统学习数学不利。作为 基础学科,应着重引导学习的兴趣,不应当过分追求功利。 ” 吴文俊同样清醒地认识到:“竞赛获奖固然可贵,但也不能看 得过重。因为它不能代表学生对数学的深度理解,也不能有效 地训练数学思维。”他认为,数学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数学的 思维方式。
[解题指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传记类探究题主要有以下 6 种题型,在答题时运用相应的答题方 法。
类
型
提问方式 ① 传主的 ×× 做法 给了你什么样的联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提高题专题复习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练习题附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提高题专题复习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练习题附解析一、传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旷代的忧伤林贤治①世界上没有哪一位画家,乍读之下,会使我立刻想起年迈的母亲,行将荒芜的田园,和久别的胼手胝足的兄弟,除了珂勒惠支。
②珂勒惠支,以锋利无比的雕刀,侵入石板、铜、坚韧的木质,而直抵内心。
雕刀之下没有风景。
蝴蝶、春天、蔷薇园,都斑斓在别一世界。
这里则是黑暗的中午,是展开在哑默中的广大的底层,人类弱小而纯良的部分,苦难覆盖他们一如绵亘的岁月;反抗的意志,乃在无从察觉的最沉重因而最稳定的处所萌芽。
乌黑而深垂的手,纷纷抓起武器,从铁镰木斧直到随处可见的石头,重复着先人猎兽般充满激情的原始动作。
在铁栅外面,奴隶们怒吼、欢呼,跳断头台之舞;然而,节日尚未诞生,就已经被勒死在绳圈里了。
③珂勒惠支一生作了50多幅自画像。
这些画像,无言地纠缠着所有受难的妇女的灵魂,正如画家给妇女造像时,着意保留自己的影子一样。
她们是如此相似。
我看见她们常常交叠双手,抱着前胸,仿佛永远在护卫着怀中的生命;一俟无力与死神争夺,遂以手加额,在极度的疲累和无望中作不屈的沉思。
母性博大、慈爱、坚忍、庄严,渴待生命的热情,于她们是上天的赐予,徒劳然而无尽;即使燃着逼人的愤怒,她们的目光,也一样流露着旷代的忧伤。
④版画原本是男性艺术。
它所使用的工具和材料,明显地具有对抗性质:坚定、沉着、富于锋芒。
珂勒惠支以天生的大悲悯,容涵这一切,浸润这一切,于是,她的版画制作,通过粗犷而细腻的描线,单纯而丰富的颜色,遂传递出了一种品格,一种气质,一种如暴风雪驰向大旷野般的强烈的凄怆的诗意。
⑤女画家承认,自己的艺术是有目的的:她决心以此在人们普遍彷徨失措和急待援助的时代中发挥作用。
显然,艺术的作用被她过分夸大了,实际上,艺术很少有机会进入森严的社会。
即如珂勒惠支,虽则没有放弃当一名“律师”的责任,所有作品都服务于“控诉”“警告”和“呼吁”,倘使法西斯政府如后来所做的那样,把强令退出艺术机构,禁止举办展览等等措施提前实行,那么,什么劳什子版画,都将完结得无声无息。
2015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人物传记课件183页(自创)
四、人物传记阅读备考
真题试做
1942年(原卷如此。应为“1941年”。——编者注)12月7日, 珍珠港事件爆发,太平洋战争全面展开。20日,志愿队在昆明和 日军进行第一次正面交锋。日军来犯的10架轰炸机有6架被击落, 逃跑的4架中又有3架损于途中。而志愿队的飞机全部安全返航, 只有1名驾驶员受轻伤。首战告捷,给饱受日机轰炸的昆明人民以 极大的鼓舞。当天晚上,昆明各界人士为志愿队举行了盛大的庆功 会。陈纳德深受感动,热泪不禁涌出……报纸头版头条报道战斗经 过,称美国志愿队的飞机是“飞虎”,“飞虎队”从此成为志愿队 的代称。
2015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
人物传记
2015年高考大纲对现代文的要求: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考 点 2.分析综合 C 点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击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11/6/2015
四、人物传记阅读备考 人物传记写人的方法
人物传记重在刻画人物的性格,并通过这种性格的刻画来反映生活,表 达一个深刻的主题。
写人一般有如下几种方法:
(1)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写人;
(2)通过人物的活动环境写人; (3)通过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的方法来写人。侧面描写常 运用; (4)通过事件来写人。 常与正面描写结合
11/6/2015
四、人物传记阅读备考
真题试做
次日清晨,陈纳德收到驻扎在缅甸首都仰光的第三中队的报告, 说有敌机在附近出没。陈纳德立即复电说:“据过去日本人的惯例, 侦察机出现区域的地面重要军事目标,将会在次日,最迟不超过三 日遭到空袭,务必严加戒备。”果然不出所料,23日开始,日军 连续空袭仰光,飞虎队第三中队和英国皇家空军迎头痛击,给日军 以沉重打击。仰光的连续空战,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陈纳德也从 一个鲜为人知的、退役的美国陆军航空队上尉,成为名扬天下的新 闻人物。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提高题专题复习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练习题及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提高题专题复习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练习题及解析一、传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傅抱石叶兆言我不懂画,谈画家只是把画家作为一个普通的人来欣赏。
傅抱石是首任江苏国画院的院长,在南京待了许多年。
傅抱石的故事中,屡屡要被南京老一辈文化人提起的,就是他爱喝酒。
他有一方印章上写着“往往醉后”,这真是非常有趣的酒徒表白。
我不知道傅抱石最后是不是死在酒上,我只知道他死于脑溢血,自然是十分意外的,在同一个月里,他还去了上海,拟为新的国际机场作画,可是在月底,便死于南京寓中,终年只有61岁。
傅抱石是苦孩子出身,他的父亲流落南昌以修伞为业。
他读小学的时候,发现同学们的书包里都带着一本小康熙字典,羡慕得眼睛发亮。
后来傅抱石生了一场不小的病,在病中最念念不忘的,仍然还是这本小字典。
一本小小的字典成了傅抱石童年的全部理想和寄托。
他的父母不忍心,咬牙买来了小字典,有了小字典,傅抱石的病也好了。
用天才来形容大艺术家,是一个最俗气最没见识的着眼点。
一个人所以成了应该成的样子,首先是因为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
对于行家来说,傅抱石被人津津称道的,是那种破笔尽情挥扫涂抹的“抱石皴”。
这是傅抱石能成为一代宗师最独到的地方。
傅抱石早年迷恋石涛,曾编过《苦瓜和尚年表》,以后又完成《石涛上人年谱》。
然而他仅仅“师古人之心,不师古人之迹”,很难说他的画哪一笔是石涛的。
没有自己的东西,永远成不了大画家。
傅抱石17岁时自号抱石斋主人,从此“抱石”逐渐掩盖了他自己的本名。
他去日本留过学,学成归国,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以后名气越来越大,酒也越喝越多。
傅抱石的画现在已成收藏的大热门,往通俗里说,他的画如今很值钱。
1984年,他的《唐人诗意》以港币160万元卖出,到了1989年,《九张机图》又以310万元港币成交,这些数据都是包装傅抱石画的最好材料。
关于傅抱石,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是他的画外功夫。
他除了把主要精力用在绘画上,竟然写了近二百万字的文章。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传记阅读(含答案)
专题二十四列传阅读一、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3 题。
中国的爱因斯坦——束星北张重生①上世纪80 年月的一个春季,海滨某军港,一派严肃、紧张的氛围。
本来这里正在进行航天事业的一项重要试验:卫星回竣工程。
依据测算,卫星将于 2 分钟后落入眼前的水域。
人们一个个屏住呼吸,两眼直瞪着湛蓝的天空。
2 分钟后,“飞物”忽然突如其来,落入海洋,水柱冲天。
快艇快速披荆斩棘,去迎接这位“天外来客”。
立时,岸上、船上的官兵和民众情不自禁地又跳又叫,欢声如雷。
②在这激感人心的时辰,人们不会忘掉为了测算卫星落点而熬过很多不眠之夜的首功之臣束星北教授。
③束星北出生于江苏邗江。
其父束曰璐曾是南通张謇实业公司的有名人士。
束星北自幼聪慧勤学,才华过人,童年入私塾,深得秀才老夫子魏楚翘宠爱。
1924 年束星北以优秀成绩考中三江大学。
两年后又远渡重洋,入美国拜克大学念书。
身在异邦,束星北克勤克俭,矢志苦读。
当时,他父亲是实业巨子,生母家是江都望族,可他却拒绝尊长们的经济资助,搬住在美国三藩市老乡会馆内,与工人们一道参加体力劳动,挣得收入以支付学费。
④束星北畅游在浩大的知识海洋中。
1929 年,他对爱因斯坦相对论产生了激烈的兴趣。
几近一年,他屏绝人事,埋首书斋。
智慧之树忽然开放出奇葩——研究“相对论”的两篇论文脱稿了。
探究神奇未知世界的热望,化开了层层坚冰,“四维时空”的科学课题犹如一盏神灯在远方闪耀,导引他走向新的境地,去找寻今世物理大师爱因斯坦。
⑤此时的爱因斯坦已经是旭日东升,蜚声全世界。
他身材矮小,仪容平和。
关于这个来自东亚的门徒,他一见如故。
他们彻夜达旦畅聊,大师赞美了束星北的两篇论文。
不久,大师从柏林大学替束星北争得经费,物理界的巨星和新星合作了。
作为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助手,束星北工作一年,进步更快,成就更深,硕果累累,从多方面发展了“相对论”。
更大的利润是,束星北继承了大师“自由同等议论的波尔学风”。
因为希特勒排犹之风日盛,爱因斯坦被迫离德,束星北经大师安排,于 1929 年 10 月转到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持续研究,在天体物理方面很有创见,获博士学位。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人物传记阅读(共33张PPT)
• ⑦实在没有钱用的时候,梁思成只得到 宜宾委托商行去当卖衣物。
• ⑧衣服当完了,便只好把宝贝一样留 下来的派克金笔和手表送到那山一样巍峨 的柜台上。帐 房先生对梁思成视为生命的
东西,却越来越表现出冷漠和不耐烦。一 支二十年日夜伴随他的金笔,一只从万里 之遥的美国绮色佳购得的手表,当出的价 钱只能在市场上买两条草鱼。
• ⑪ 从这只黑色底片上旋转出来的音乐, 把浸渍在盐水里的心,悄悄地冰释了。那音符 是一群精灵,因为它们的降临,这两间简陋的 屋子里充满了光辉。阴冷的冬天,在大面积地 退去。音乐的芳香,在所有的空间弥漫着一个 季节的活力。
• ⑫ 更多的时候,林徽因以书为伴,雪莱和拜伦的 诗伴她挨过沉默、孤寂的时光。那些诗句,一个字 一个字地在她的心里生长着:你那百折不挠的灵 魂——/天上和人间的暴风雨/怎能摧毁你的果敢 和坚忍!/你给了我们有力的教训:/你是一个标 记,一个征象,/标志着人的命运和力量;/和你 相同,人也有神的一半,/是浊流来自圣洁的源泉。
• 筛选整合信息时,要充分尊重文本事实,必须完 全排除我们自己主观因素的干扰,不以自己个人 平素所获的知识取代文本事实,更不以自己个人 的是非为是非。
• (2)“划分层次,归纳层意”:当答案集 中在某一部分时,要将原文中密密麻麻的 一大片文字变成按点列出的答案(要点数 可根据分值推断),原则是条理清晰,语 言简练。方法是“划分层次,归纳层意”。
征? • 3.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 4.怎样评价主人公? • 5.文章在材料的选择与运用上有何特点? • 6.文章写作上有何技巧?表达上有何特色?
效果如何? • ……
• (一).如何筛选并概括类试题的答题技巧
• 1.综观全文,着眼大局
• 先读一遍文章,勾画关键处,力求对文章的基本观 点、作者的感情倾向等有个初步的了解。如,传主 具备什么性格特点?文章写了哪些事体现传主的性 格特点?明确作者对传主的态度与评价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文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试题附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文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试题附解析一、传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吴晗的文章和诗吴晗早慧,有“神童”的美誉。
一个证明,是他六岁就写出一首《无题》——厨中无菜市上有,饮酒何必杏花村。
人人谓我读好书,吾谓耕者比我高。
文采之外,末句里表达的对农事内涵、平民本色的体认与尊重,为不少成人所不及。
他后来成为学界一流的历史学家、内战时曾与闻一多齐名的民主斗士,其来有自。
本是书生,遭遇放不下书桌的时代,为争取继续读书、写书、教书的机会,只有走出书房,反对独裁,要求民主,希望合力制止内乱。
内乱一日不除,就一日看不成书。
时代如此,正派、有骨气的文人实在难有更好的选择。
1946年12月4日,吴晗写信给黄裳说:“写文章是愿意的,困难的是别人不把你当作可以写文章的人,被安排做太多自己才力所不愿作的事,于是一方面疲精劳神做牛马,吃力不讨好;一方面又颇想偷闲动动笔墨,成天要接见许多生疏然而是热诚可爱的面孔,说太多自己也记不起来的话;有时还得被牵上讲台,被挤上游行队伍前排,如此如此,就永远写不出自己想写的东西,不能读自己该读的书,然而,又能怨谁,只怪自己是生在如此一个时代。
”当时是黄裳写信约稿,吴晗遇到了知音,有了写文章的机会,自然高兴。
他表示情愿写《旧史新谈》,写短文章,几百字就是一小篇。
每天写半个小时,每个月写一两万字。
他很快就写出了四篇,寄给了黄裳。
大苦闷中,有了些小快乐。
小快乐抵消不了大苦闷。
吴晗写给郑振铎的信中曾有一句:“世界整个变了,我们也已经变了。
”当时的吴晗,用不少精力参与《民主》周刊,学术渐远,政治日近,乃至置身其中,奋力其间,欲罢不能。
”1947年6月30日,吴晗写信给黄裳说:“我极喜欢你的趣味情调,二十年前我们相熟,你的现在也许就是我的过去。
那时代,我还喜欢写旧律呢。
现在都是梦了,想一想,成天是政治,说的,看的,写的,谈的,连做梦都是,就是剁烂了也分析不出一丝丝趣味,情调澈头澈尾的俗。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教案1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
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教案 1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教案教学目标:.了解实用类阅读中传记阅读的文本特点及高考基本题型。
1.掌握高考实用类阅读中传记阅读命题规律及答题技巧。
2知识梳理:【考点解读】人物传记中,信息主要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确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一考点是考生得分较高的题目,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较明显的:要么遗漏要点,要么原文抄录。
这充分说明了考生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没有加工,或者说只是“粗加工”。
针对上述问题,复习时要注意吃透筛选标准,确定筛选范围,对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
【规律揭示】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是传记阅读必考考点,题型比较稳定,一是客观选择题,二是总结概括题。
可单独设题,也可与分析传主形象、评价作者观点态度、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探究等考点结合,综合命题。
【技巧指导】.加强化练习,参透高考,提高复习效率。
1历年高考传记阅读筛选信息类试题仍是复习的重点,通过对高考传记阅读筛选信息类试题(尤其是近三年的高考题)反复练习,一方面可以了解高考常考题型及选材范围,另一方面,可以掌握高考试题命制规律,了解常见传记阅读筛选信息类试题题型及解题思路、答题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复习效率。
.加大传记阅读量,积累素养,提高能力。
2语文高考越来越注重对文化素养的考查,大量的阅读,充分的积累,是整体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前提。
学生可通过加大阅读量,进一步熟悉传记特点,掌握传记中选材组材的方法,了解传记阅读信息筛选常用方法,提高对传记中信息的筛选能力。
.掌握筛选并整合信息的方法3)读,把握全文内容1(面对传记文本,不管命题人需要我们筛选什么样的信息,我们都必须先静下心来,通读全文,观其大略,摸清文本呈现的一些最基本的事实情况,对文本作整体感知,弄清楚它写什么人,叙什么事,分几个部分,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基本倾向是怎样的等等。
这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基础。
不少考生在解答筛选信息类试题时,往往只关注题干涉及的信息,而忽略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从而一叶障目,以偏概全。
2015年高考分类整理:人物传记
2015年高考分类整理:人物传记一、(2015年,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朱东润自传1896年我出生在江苏泰兴一个失业店员的家庭,早年生活艰苦,所受的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波折。
21岁我到梧州担任广西第二中学的外语教师,23岁调任南通师范学校教师。
1929年4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讲师,从此我就成为大学教师。
那时武汉大学的文学院长是闻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师实在太复杂,总想来一些变动。
用近年的说法,这叫作掺沙子。
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
大约是1939年吧,一所内迁的大学的中文系在学年开始,出现了传记研究这一个课,其下注明本年开韩柳文。
传记文学也好,韩柳文学也不妨,但是怎么会在传记研究这个总题下面开韩柳文呢?在当时的大学里,出现的怪事不少,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
《四库全书总目》有传记类,指出《晏子春秋》为传之祖,《孔子三朝记》为记之祖,这是三百年前的看法,现在用不上了。
有人说《史记》《汉书》为传记之祖,这个也用不上。
《史》《汉》有互见法,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常常需要通读全书多卷,才能得其大略。
可是在传记文学里,一个传主只有一本书,必须在这本书里把对他的评价全部交代。
是不是古人所作的传、行状、神道碑这一类的作品对于近代传记文学的写作有什么帮助呢?也不尽然。
古代文人的这类作品,主要是对于死者的歌颂,对于近代传记文学是没有什么用处的。
这些作品,毕竟不是传记文学。
除了史家和文人的作品以外,是不是还有值得提出的呢?有的,这便是所谓别传。
别传的名称,可能不是作者的自称而是后人认为有别于正史,因此称为“别传”。
有些简单一些,也可称为传叙。
这类作品写得都很生动,没有那些阿谀奉承之辞,而且是信笔直书,对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陈。
是不是可以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呢?当然可以,而且有此必要。
但是不能没有一个抉择,罗马时代的勃路塔克是最好的了,但是他的时代和我们相去太远,而且他的那部大作,所着重的是相互比较而很少对于传主的刻画,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大略而看不到入情入理的细致的分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综合强化训练6传记阅读(含解析)
综合强化训练六传记阅读(时间: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忆启功在启功先生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社会各界的人们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缅怀和纪念他,这一现象足以反映出启功先生学术思想、艺术精神和人格魅力的影响深远!启功先生生前担任了中国书协的最高职务,他潜心研究传统书法艺术,临习大量碑帖,不知疲倦地耕耘,形成了俊朗、清秀、端雅的“启体”风格。
他的书法作品在各个社会场合中存在,并为各个社会阶层的人们传阅和珍藏。
不仅如此,启功先生将学术触角辐射到古典文献、文字、音韵、训诂、历史、文物鉴定、红学、诗词、书画等,几乎涵盖了传统文化研究和创作的所有领域。
他根据各个领域的实际情况,讲事实、重本质、析源流,因而在每一个领域都取得了极高的建树。
比如,《汉语现象论丛》大概是自语法学建立以来唯一一部真正立足于汉语实际的语言学著作,系统论述了汉语使用中许多独特而有趣的语言现象。
又如,《论书绝句》只有100首七绝的诗文和注释,中肯地评价书家成就、碑帖真伪、流派渊源,提出“透过刀锋看笔锋”“一从证得黄金律”等著名的论断。
最后,我们发现,在任何一种学科的研究中评价启功先生都是不够全面的,而相关的领域都有他的影子清晰存在!这也让我们想起了,他去世后的官方讣告中有“国学大师”的名号,至于民间,或许还会更加直接地冠以“最后一位”的限定语吧。
启功先生于1912年生于北京,虽为皇族贵胄,但家道早已衰落。
他早年丧父,家里就靠寡母苦苦操持。
在父辈的几位门生的仗义相助下,才得以在汇文学校读书,但终因经济困难,中学未毕业便辍学了。
后有幸师从陈垣先生,恩师对他几十年的精心教育,使启功先生异常感动,终身难忘。
他的学生不知听了多少遍启功对恩师陈垣的怀念和感激。
在《上大学》一文中他曾写道:“恩师陈垣这个‘恩’字,不是普通的恩惠之‘恩’,而是再造我思想、知识的‘恩’谊之恩!”而在自己的执教生涯中,启功又将此“恩”传给了学生、后辈。
他待学生如孩子,甚至在日本以及香港也不忘给学生买回昂贵的书籍。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一、传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池莉专访:在生活中修行“车、房,所有这些面上的东西我都不热衷。
”2007年的春天,池莉在酒店大堂一边看手机短信,一边果断总结。
这个终日白描物质的女人,自己却在恰当的时机看穿逃离,大约有十余年的时间,池莉不开自己的作品研讨会,不请著名人物作序或者写书评,拒绝电视,关闭博客。
她在武汉市郊安家落户,自己种菜自己吃,满足于劳动后一身大汗,享受着与人世两不相争的快活:“上午我在阅读以赛亚•柏林的书,下午我在菜地里干农活。
当家家户户炊烟升起的时候,我倚靠在篱笆上休息。
”在生活中修行中国新闻周刊:你小说中的市井描写和你的清静生活差别很大,仿佛是一个人一边在茶馆说书,一边在庙里修禅。
这种转换会让你觉得不适吗?池莉:没有。
如果不这样就不是我了。
我就是需要这样,我一直都很静,而且还一直在刻意地修炼自己内心的平静。
海必须很深很静,才可以在表面翻腾出各种浪花,很浅的水都是泡沫。
作家要目光清澈,首先物质欲望要很少。
中国新闻周刊:你觉得自己达到了理想状态吗?池莉:修身养性不是一天是一辈子的事情。
而且修炼得越到位,感觉越好。
中国式样的生活是从政治到社会到人事,到城市的每个角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状态。
作家看得越深越透越好,写得越像越客观越好。
中国新闻周刊:除了阅读,你通过什么途径来观察这种复杂生活呢?池莉:不需要什么刻意的途径啊!我就在生活。
生活对我来说无处不在。
不是你不出去就没有生活。
对于一个修炼到一定层次的人来说,光是看和思想,就足可以达到生活的最深处;而一些生活现象与场景,在写作中就是技术性问题,很简单了。
中国新闻周刊:你会担心被时代淘汰吗?池莉:任何时代都有不被淘汰的作家,也都会有作家被淘汰。
作家和社会的变化是没有直接的关系的。
关键在于作家自己。
最好的作家无需把所有的职业都做完了再来写作。
他把握的是人类的灵魂和精神状态。
2015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真题:人物传记
专题六文学类文本阅读(选考)(一)人物传记【真题试作❶】(2012·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谢希德的诚与真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正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谢希德从亲人的来信中得到这个消息。
昂首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祖国母亲,像磁石般吸引着这个远在异国他乡的赤子。
有人劝告谢希德不要回到当时生活贫困、科研条件差的中国去,她却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决心在学习告一段落后,立即回国参加建设。
1952年,获得博士学位的谢希德回国,在复旦大学任教,并于l956年与北京大学的黄昆教授共同主持开办了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门化培训班。
谢希德一直密切注重着国内外物理学研究的动态,努力探索真知。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她开始思索一个奥妙而又实际的问题——怎样使钢材不生锈?是什么起到抗腐蚀的保护层作用?世界上一些国家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钢材达上千万吨,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怎样才能使我国有限的钢材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涉足表面物理。
专长在半导体和固体物理研究的谢希德,假如继续从事她的研究,能够说既省力又稳妥,还能够尽快出成果;假如另辟蹊径转入新领域,即使付出艰辛的劳动,五年十载能否取得显著成绩仍是个未知数。
不过,她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表面物理亟待研究,哪怕付出10倍、20倍的努力,也要勇闯难关,有所创造。
作为学界前辈,她也要借此鼓励年轻人去开拓这个前景广阔的新领域。
谢希德率领她的团队,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使复旦大学的表面物理研究达到了世界水平。
1983年,谢希德担任复旦大学校长。
以她的身份,每天上下班都有专车。
不过人们时常在校车上看到她的身影。
她说:“在车上既能够提前处理一些公事,又能够借这个机会与同志们交谈,倾听各种议论。
从校内的事到天下事都能够成为车内的话题,其中有牢骚,也不乏独到的见解;特别有意思的是车内总有一两位不愿隐瞒自己观点、也不擅长窃窃私语的同志不时发表一通高见,而且获得一些同事的共鸣。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优质学案2:人物传记阅读答题技巧
人物传记阅读答题技巧一、文体的基本特征(一)传记的定义与分类:【传记的定义】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从传记中,我们可以了解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体悟一个人的情感世界,追寻一个人思想演变的线索,剖析一个人成败的缘由,寻回那逝去的岁月云烟,感受沉重的历史沧桑。
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传记的分类】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分自传、他传。
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后者是他人撰写的。
2、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评传”,评传通过第三人称来说,一方面比较完整地叙述传主的生平事迹,展示传主的人生道路;一方面结合这些叙述,分析传主的思想行为,评价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确定他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3、从创作方法看,有的传记以历史性传记为主;有的传记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描写,称为传记文学。
4、从篇幅的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
记述较全面、篇幅较长的,叫做“大传”或“传略”;篇幅短小、扼要地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叫“小传”。
(二)传记的文体特点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
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
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
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传主的情感、观点;作者的情感、观点;运用艺术手法)传记一般有以下三个特点:一、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
传记里的人物都是某时代某领域较突出的人物。
二、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
传记的材料比较翔实,作者从传主的繁杂经历中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传主的人格特点,有较强的说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班级: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专题六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一)人物传记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爱国科学家邓叔群经过清华学堂八年苦读,邓叔群于1923年经考试公费留学美国。
同时去的同学大多选择学习外交、银行、军事、法律等专业,只有他不听别人劝告,为了解救贫困的中国农民,一心入读康奈尔大学的农林专业。
留学期间,目睹同胞受到种族歧视,这激发了他为国争光的民族自尊心,决心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精湛的科学知识。
他不仅主科成绩都是A,而且荣获了全美最高科学荣誉学会颁发的两枚金钥匙证章。
正当他博士论文接近完成时,国内岭南大学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导师惠凑推荐了他,但建议他完成论文后再回去。
邓叔群却认为,学到先进知识报效祖国,正是自己求学的真正目的,于是当即回国。
在回国后的十年中,为搜集我国第一手真菌资料,他手提竹篮,攀山入林,一样一样地采集,逐一鉴定,定名分类。
他先后研究鉴定的真菌种类达一两千种,分隶于数百个属,其中首次发现的新属5个,新种121个,为世界真菌资源宝库增添了新标本,在世界真菌学史上为我国的真菌科学谱写了重要的第一章,向世界宣告了中国有自己的真菌科学。
在世界著名真菌分类学家考尔夫教授总结的康奈尔大学120年来作出突出贡献的41位真菌学家中,他是唯一的东方人。
抗战开始不久,为了使自己的研究与国计民生关系更为直接,邓叔群转向了林业研究。
他带领助手深入云南、西康、四川一带,勘察森林资源状况。
他们冒风雨,顶烈日,忍饥寒,摸清了该地区森林资源的组成、分布、蓄积量及病虫害等情况,绘制了中国的早期林型图,并提出了合理经营、开发和管理原始森林的研究报告,为大后方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其中森林的材积估算、轮伐期、更新方法、造林方针等,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后来,邓叔群拒绝就任农林部副部长,而在甘肃省建设厅厅长张心一的支持下,举家奔赴甘肃,开始黄河上游水土保持的研究。
经过几年艰苦奋斗,成功创办洮河林场及三个分场,建立了一整套保证森林更新、营造量大于采伐量的制度,创建了以科学的方法经营和管理森林的新模式。
邓叔群认为,水利和林、牧之间具有密切关系,要根治黄河水患,就必须三者并重。
为保持黄河上游水土、减轻下游灾害,他提出了森林生态平衡理论。
1948年,邓叔群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随后,中央研究院要求全体高级研究人员迁往台湾或去美国。
他不仅自己明确表示决不离开,还动员其他同事共同抵制。
他对家人说:“别忘了自己是中国人,要为民族富强奋斗终生,我绝不跟腐败的国民党去台湾,也不去美国。
”其实在他内心深处,对共产党抱有希望和向往,愿与民族同甘苦、共命运。
后来,他早年的学生沈其益受东北解放区领导委托,特地到上海邀请他去东北筹办农学院,他欣然接受邀请,并在半年的时间内,带病编写出一整套农林大学的教材纲要。
作为沈阳农学院创建总指挥,他辛勤工作,调度有方,快速、高效地完成了建校任务。
邓叔群生活俭朴,不图物质享受,新中国成立后,他把抗日战争前在南京购建的花园洋房捐献给国家,还三次主动提出减薪。
抗美援期时,他将自己的积蓄捐作军用。
1960年,他受林业部委托,举办森林病理学培训班,为各省培训出教十名专业技术骨干。
培训结束后,他谢绝巨额酬金,只留一张结业合影作纪念。
邓叔群一生的选择,都从人民和祖国的需要出发,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科学报国的理想。
(摘编自《中国真菌学先驱——邓叔群院士》) 【注】①邓叔群(1902-1970),中国真菌学家,福建福州人。
曾任岭南大学、金陵大学、中央大学等校教授,中央研究院研究员。
新中国成立后,任沈阳农学院和东北农学院院长、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
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
主要著作有《中国的高等真菌》《中国的真菌》等。
(摘自《辞海》第六版)②我自幼被外祖母严氏收养。
她教我劳动,晓我勤俭,并以民族英雄岳飞、戚继光、林则徐等人的事迹勉励我;教我做人要坚贞不屈、清正廉洁、光明磊落,这一切促使我从小就立志为中华民族的强盛奋斗终生。
(摘自《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邓叔群》)(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因为种族歧视使邓叔群深受伤害,激发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他决心用最短的时间学到最精湛的科学知识,为国争光。
B.考虑到岭南大学开学在即,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邓叔群听从导师的建议当即回国,全然不顾自己即将得到的博士学位。
C.邓叔群采集、鉴定的中国真菌标本,填补了世界真菌研究领域的空白。
他本人也因为在真菌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而得到世界同行认可。
D.抗战时期,邓叔群与助手开展森林勘察,其研究成果不仅支持了当时的大后方建设,其中不少内容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E.邓叔群基于水利和林、牧并重的思想而提出的森林生态平衡理论,使得黄河上游的水土得以保持,并减轻了下游的水患灾害。
解析:A项,“邓叔群深受伤害”于文中无体现。
B项,导师不是“建议‘他’当即回国”。
E项,邓叔群只是提出了理论,并未成为现实。
答案:CD(2)邓叔群不愿意去台湾,也不去美国,而欣然接受邀请去东北筹建农学院。
他这样做,既有现实因素,又有思想基础。
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答案:现实因素:他早年的学生沈其益受东北解放区领导委托,特地到上海邀请他。
思想基础:他心中有要为民族富强而奋斗终生的志愿;他从小受到母亲关于爱国和做人的教育;他内心深处,对共产党抱有希望和向往,愿与民族同甘苦、同命运。
(3)在国家需要时,邓叔群是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答案:①因为岭南大学的需要,中断学业,提前回国效力;②把自家的花园洋房和积蓄捐献给国家,并主动提出减薪;③带病编写教材纲要,为筹建沈阳学院辛勤工作。
(4)作为一位爱国科学家,邓叔群有哪些突出表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答案:①为了报效祖国,在祖国需要自己的时候牺牲个人利益果断回国。
②为了搜集第一手资料进行科学研究,他不惧艰险,深入实地考察,辛勤工作。
③为国家付出自己的一切:捐献家产和巨额酬金,主动提出减薪等。
④不为官位和金钱所诱。
2.(2014·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侯仁之城市的知音①1932年,“一·二八凇沪抗战”以失败告终,20岁的侯仁之在苦闷中彷徨。
弟弟侯硕之的一句话,让他下定决心放弃曾想从事的医学,投考历史专业。
弟弟的那句话是:“学医,只能给个人看病。
学历史,可给社会治病!”这一年,侯仁之考取燕京大学历史专业。
②1937年抗战爆发后北平沦陷,燕京大学成为沟通沦陷区、解放区和大后方的秘密通道。
当时正在读研完生的侯仁之承担了将爱国学生送往解放区或大后方的工作。
抗战胜利一年后,侯仁之前往英国利物浦大学求学。
③在英国期间,侯仁之逐渐接受了历史地理学的理念。
他意识到,沿革地理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1949年,侯仁之学成归国,并将历史地理学引入中国。
从此,一个新的、科学的历史地理学学科逐步建立起来,侯仁之成为公认的“中国历史地理学第一人”。
④要搞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大量的实地调查必不可少。
在张家口考察期间,侯仁之发现一段长城与众不同。
深感疑惑的侯仁之回来后立即查资料,最终确认这是明后期沿着长城开设的“马市”。
如今这种贸易已消失在历史中,但却由遗留的建筑记录下来。
从此,他的研究兴趣由“历史”转向“地理”,而野外考察和考古研究,也成为贯穿他学术生涯的重要内容。
⑤1958年,侯仁之开始了沙漠研究。
当时有人认为,沙漠地区不仅文献资料少,而且调查访问都很困难,难以开展历史地理研究。
侯仁之反驳道:“必须勇敢打破旧传统,坚决走出小书房,跳出旧书堆。
”此后数年,侯仁之连续奔赴西北沙漠进行考察。
⑥1964年夏天,侯仁之在陕北榆林附近的沙漠考察统万城。
统万城是5世纪一个少数民族小王朝的都城,已在沙漠中沉寂了千年。
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侯仁之得出结论,统万城的沙化,是人类不合理活动的结果。
那时,人们普遍认为西北沙漠中很多古城被废弃是“大漠流沙”造成的。
而侯仁之却证明,这是“肤浅的广为流传的错误观点”,人类活动才是造成沙化的主要原因。
这直接为后来人们治理沙漠打下了认识基础,侯仁之也因此成为“沙漠历史地理研究的先驱”。
⑦在这次考察中,侯仁之还纠正了一个普遍的说法:榆林三迁,即榆林因流沙侵袭而被迫三次南迁。
侯仁之证实,榆林不仅没有三迁,反而在原址五次扩展。
古城榆林终于明晰了自己的“身世”。
⑧在学术生涯中,侯仁之梳理过脉络的城市有很多。
承德、临淄、邯郸、芜湖、敦煌……在侯仁之的慧眼下,一个个城市的前世今生或者得以浮现,或者更加丰满。
他对许多城市做了深入的研究,充满着热爱。
对他而言,北京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侯仁之曾说:“我对北京,是知之愈深,爱之弥坚。
”⑨侯仁之在北京定居60年,为北京倾注了大量心血。
比如有800多年历史的卢沟桥在20世纪80年代还是进京要道。
卡车、拖拉机往来穿梭,卢沟桥受损严重。
侯仁之对此心急如焚。
他写了《保护卢沟桥刻不容缓》一文,发表在《北京日报》上。
6天后,北京市政府决定,卢沟桥禁止机动车与兽力车通行。
如今,经过多次整修的卢沟桥已经得到妥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