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居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编号:

传统民居建筑类型调查登记表

一、填表说明及附件要求

(一)调查人应详实地填写本表所有内容,确保内容的客观真实性;空白处不足时,可翻页或加页说明。

(二)现存的民居类型,以及已经消失、但还保留着建造工艺的民居类型均可填写此表。

(三)建筑类型应按当地约定俗成的名称填写,例如:北京四合院、石库门、镜面屋、棋盘院、海草房、五凤楼、手巾寮、四点金、围龙屋、杠头屋、竹筒屋、一颗印、庄廓、阿以旺、疍家船居、苗族吊脚楼、傣族竹楼、黎族船屋、摩梭人木楞房、哈尼族蘑菇房、布依族石板房、藏族碉房、蒙古包、彝族土掌房等等。

(四)本表格提交时需随表提交以下附件:

1.与该类型建筑相关的工法资料,包括图纸、图样、书籍、论文、碑文等。

2.典型院落及建筑的平面示意图。

3.表现该类型建筑外观、功能布局、结构、材料、装饰细部、精神信仰等建筑特征的照片,照片数量不少于20张。

— 1 —

4.主要建造流程的操作过程照片,如打地基、砌筑墙体、铺设屋顶、上梁仪式等等,数量不少于10张。

工法资料提供纸质文件或电子文件均可。照片需注明拍摄对象或内容,图片大小不小于5M,分辨率不低于200dpi。

二、电子文件命名与整理规则

(一)每个民居类型的表格与相关的文件整理入一个文件夹,文件夹命名为“县(市)级行政区划代码+序号(两位数)”,此名称同时作为该“民居类型代码”。如某县级行政区划代码为520101,共上报三种民居类型,其代码依次为520101-01、520101-02、520101-03。文件夹包含传统民居类型调查表和四个子文件夹,具体说明见下文。

(二)传统民居类型调查表在网上申报,并以word格式提交,以该民居类型代码命名,如520101-01、520101-02等。该表需同时提交加盖公章的纸质文件。

(三)随表格提交的文稿、图纸、图样、碑文、书籍等工法资料命名与整理规则如下:与该类建筑相关的工法资料每种整理成一个电子文件,命名为“民居类型代码+GF+序号(两位数)”,如某传统民居类型的代码为520101-01,则关于该类型的工法资料依次命名为520101-01-GF01、520101-01-GF02等。相关资料整理成一个文件夹,文件夹命名为“民居类型代码+GF”,如520101-01-GF。

— 2 —

(四)随表格提交的测绘图以jpg格式提交,命名为“民居类型代码+图名缩写+序号(两位数)”,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缩写分别为PN、LI、PU如520101-01-PN01、520101-01-LI01。相关资料整理成一个文件夹,文件夹命名为“民居类型代码+CH”,如

520101-01-CH。

(五)随表格提交的照片以jpg格式提交,命名为“民居类型代码+ZP+序号(两位数)”,如520101-01-ZP01、520101-01-ZP02。相关资料整理成一个文件夹,文件夹命名为“民居类型代码+ZP”,如520101-01-ZP。

(六)随表格提交的民居更新或改造方案,命名为“民居类型代码+FA+序号(两位数)”,如520101-01-FA01、520101-01-FA02。相关资料整理成一个文件夹,文件夹命名为“民居类型代码+FA”,如520101-01-FA。

(七)每种民居类型的文件夹整理好后,与该类型对应的代表建筑的相关文件刻录到一张光盘内,以民居类型代码命名,即每种类型一张光盘。光盘面标注该民居类型代码,提交给省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