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六年级地方课教学计划4篇

六年级地方课教学计划4篇

六年级地方课教学计划4篇(1194字)新的学期开始了,回顾上学期的教学工作,发现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1017字)一、指导思想:为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推进素质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使学生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树立良好正确的安全和坏境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全面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168字)一、学生情况分析六年级共有学生一百三十多人,大部分来自施教区外,平时孩子们外界知识了解少,对温州的人文地理,文化知识更是了解甚几,特别是外地生,对温州可说是陌生,因此,教学时,教师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结合温州实际,使学生了解温州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现状况,区域文化特质等,使学生学好地方课程。

而地方课程《话说温州》真实而又亲切,总是以家乡的东西,深深地吸引着他们,让他们学得有兴趣,学得有热情。

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学内容本地方课程以本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区域文化物质等为主要内容,编制结构采用主题方式展开,强调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探讨区域文化独特精神气质的形成。

(一)自然地理环境1.认识温州地理地貌的特点:地处山坳与江海之间,平原缺乏,懂得温州山水培育了温州伯两种精神。

2.认识温州气候特点:多梅雨,多台风,气候温湿,时序分明,旱涝不断。

(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1.了解温州人的血缘和人缘等的关系,以及人们对寿命,儿女财富和地位等的态度,态度,调查温州人的就业观念,职业特点,社会与个人的关系。

2.了解温州率先发展家庭工业,专业市场和个体私营经济,了解温州人从“质量立市——品牌兴业——信用温州”的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

(三)区域文化特质1.了解温州的风俗民情,分析温州人的生死观,时间感,价值观和思维特点,领悟温州文化发展的连续性。

2.了解温州的文物古迹,特别是古村落群的聚落形态和侨民的聚落形态。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历史与文化1. 课时安排:2课时2.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特色。

3.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家乡文化的内涵。

第二单元:家乡的地理与环境1. 课时安排:2课时2. 教学重点:掌握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

3.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历史、地理和文化。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深入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践探究评价: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参观家乡的历史遗迹、民俗活动等。

五、教学计划第一周:家乡的历史与文化(第1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家乡的历史与文化。

2.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分析历史事件对家乡文化的影响。

第二周:家乡的地理与环境(第1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

2. 分析家乡的生态环境,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六、家乡的民俗与风情1. 课时安排:2课时2.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民俗风情,感受家乡的魅力。

3.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民俗风情的内涵。

七、家乡的经济与社会1. 课时安排:2课时2.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发展,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发展的意识。

3.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认识到家乡发展的不平衡性。

八、家乡的自然资源与保护1. 课时安排:2课时2. 教学重点:掌握家乡的自然资源,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六年级地方课教学计划

六年级地方课教学计划

六年级地方课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本学期地方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地方意识和文化认同感,增强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地方文化的尊重;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特点、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提高学生的地方课知识水平,培养他们的地方特长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单元一:家乡的地理特点a. 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及其对居民生活的影响;b. 讲解家乡的气候特点、水资源和土地利用情况;c. 探索家乡的地理奇观和自然景观。

2. 单元二:家乡的历史文化a. 介绍家乡的历史起源和重要历史事件;b. 讲解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和民间故事;c.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名人和文化遗产。

3. 单元三:家乡的名胜古迹a. 介绍家乡的名胜古迹及其历史背景;b. 解读名胜古迹的特点、价值和保护意义;c. 实地参观名胜古迹,了解其文化内涵。

4. 单元四:家乡的地方特色a. 介绍家乡的特色产业和特色商品;b. 学习制作家乡特色美食;c. 设计家乡特色手工艺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手工技能。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和讨论,激发学生对地方课的兴趣,增强他们的主动参与和思考能力。

2. 视听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和图片资源,向学生展示家乡的地理风貌、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使他们直观感受到地方的魅力。

3. 实践体验法安排实地考察活动,带领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地理环境、名胜古迹和地方特色,增加学生对地方课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 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交流、合作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评价1. 以平时表现为主考察学生的听讲、参与讨论、课堂练习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评价他们的主动性、合作性和表达能力。

2. 以项目作业为辅布置实地调查、实验观察和展示等项目,通过学生的报告、展板和作品,评价他们对地方课知识的掌握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3. 不定期进行考试开展知识竞赛和期中期末考试,全面评价学生对地方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习效果。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通过学习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历史:介绍家乡的历史发展、重要事件、历史人物等。

2. 家乡的地理: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3. 家乡的民俗:介绍家乡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

4. 家乡的环境:介绍家乡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环境保护等。

5. 家乡的文化:介绍家乡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产业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家乡的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家乡的环境问题和文化特色。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

4. 采用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历史遗迹、文化场所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家乡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3.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意识。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家乡的历史教学活动:讲解、讨论、实地考察等。

2. 第二周:家乡的地理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教学活动:讲解、地图绘制、实地考察等。

3. 第三周:家乡的民俗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

教学活动:讲解、展示、实践等。

4. 第四周:家乡的环境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环境保护等。

教学活动:讲解、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

5. 第五周:家乡的文化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产业等。

教学活动:讲解、讨论、实地考察等。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家乡的地方课程》2. 辅助材料:历史图片、地理图表、民俗物品、环境数据等。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打印机等。

4. 实地考察基地:历史遗迹、文化场所、自然资源等。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家乡的历史课时:2课时2. 第二周:家乡的地理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六年级下学期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六年级下学期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六年级下学期地方课程教学计划一、具体研究目标: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了解家乡的乡土文化,吸收乡土文化的营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3.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初步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交流,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5.从小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形成知难而进的品格。

6.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发展,因势利导,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课程编制的原则:在地方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力求遵循以下原则:1.主体性原则: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编制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根据学生的需要不断优化课程内容。

2.开放性原则: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对课程的选择具有自主权。

教师要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不断反思出现的各种问题,对教材随时予以补充、调整。

3.可行性原则:学校在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充分考虑本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研究水平,根据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有效的实施课程。

4.个性化原则:要从实际出发,挖掘、发挥地域文化优势,并以此打造学校特色。

5.互补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设计要充分体现出对国家课程的补充作用,发挥其自身优势,使国家课程及校本课程能相互协调地发挥整体育人功能。

6.针对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注意从学校的实际和学校特色出发,从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出发,从学校教师的特点出发,有利于形成学校的特色,发展学生的特长和发挥教师的特点。

三、教学内容:根据本地季节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结合课文教学赏识优美课文并编课本剧进行排练。

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让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嘴的能力得到提高。

六上地方教学计划7篇

六上地方教学计划7篇

六上地方教学计划7篇六上地方教学计划篇1地方课程是国家课程改变和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变方案”中以增进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课程。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我校各项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进行安全、国防、环境保护的知识、国学启蒙等方面的教育。

一、教学目标1.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古代文化的优美。

2.通过名人长廊,让学生了解古代名人的卓越才能。

3、通过名胜佳境,让学生了解我们山东的名胜古迹,激起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分成不同的专题,并不局限体裁,表现形式。

每周围绕一个专题来进行教学,如诗经、韩非子、淮南子、战国策、姜尚等,大力鼓励学生在课外查找资料,对课堂学习进行补充,进一步讨论交流,甚至可以视具体情况开展延伸活动。

三、教学重点苏东坡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因此教学中对所学诗词要求学生背诵。

我们将帮助学生用各种方法进行记忆,进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多背,打造一个善于记忆的头脑。

同时,对诗词的朗读也进行专门指导。

四、教学措施:1、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实际,力求选择适合学生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采用多媒体动画录音等手段,图文并茂,使学生在做做学学中达到教学目的。

2、对国学启蒙中的诗文进行诵读,记背。

再慢慢品尝,感悟。

对其中感兴趣的话题,展开研究。

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对我们的民族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夯实我们民族的根。

做一个真正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五、教学内容安排周次教学内容第一周硕鼠第二周黄鸟第三周买椟还珠第四周曾子杀猪第五周秦西巴从鹿第六周后羿射日第七周千金求马第八周赵威后问齐使第九周姜尚第十周管仲六上地方教学计划篇2指导思想:根据地方课的教学特点,以《新课程标准》和《临沂市小学常规教学》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课改精神。

在教学中,结合本校教学实际,用本地或身边的地理概况、发展变化、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等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让学生了解自我家乡,更热爱自我的家乡。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不同地方的文化、历史、地理特点,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通过学习地方课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地方资源的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家乡的地理位置与特点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地貌等自然特点,以及人口、民族、文化等社会特点。

2. 第二课时:家乡的历史与文化了解家乡的历史演变、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等,感受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

3. 第三课时:家乡的资源与产业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状况,探究家乡主要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4. 第四课时:家乡的环境与保护了解家乡的环境现状、环境问题,学习环境保护的方法与措施。

5. 第五课时:家乡的人们与生活了解家乡人民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以及家乡的变迁与发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案例教学法,以家乡的实际情况为例,进行深入剖析。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利用实地考察法,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美丽与特色。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地理位置、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家乡的历史、文化、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了解程度。

3. 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情况。

4. 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环保意识的培养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材。

2. 课件: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资源、环境等方面的课件。

3. 视频资料:关于家乡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发展变化的视频资料。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风景名胜、历史遗迹、企业等。

5.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家乡的相关信息,丰富教学内容。

六、教学课时安排:1. 第一课时:家乡的地理位置与特点(1课时)2. 第二课时:家乡的历史与文化(1课时)3. 第三课时:家乡的资源与产业(1课时)4. 第四课时:家乡的环境与保护(1课时)5. 第五课时:家乡的人们与生活(1课时)6. 第六课时:家乡的风景名胜(1课时)7. 第七课时:家乡的民俗风情(1课时)8. 第八课时:家乡的历史遗迹(1课时)9. 第九课时:家乡的产业发展(1课时)10. 第十课时:家乡的未来规划(1课时)七、教学进度计划:1. 第一周:学习家乡的地理位置与特点。

小学2024-2025学年度地方课程教学计划模板(七篇)

小学2024-2025学年度地方课程教学计划模板(七篇)

小学2024-2025学年度地方课程教学计划模板一、指导思想以学校工作目标为核心,深入进行课改工作,使课改工作有新的突破,取得新的成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从集体备课开始。

二、工作目标1、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使集体备课有实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使教师向专家型、学者型发展。

2、按照学校的工作计划,突出课改工作,围绕课题的研究,扎实开展集体备课。

3、创新集体备课形式和方法,争取更大的效率和效果。

三、工作思路1、制定集体备课制度,从管理要质量。

2、组织全组教师认真学习教学工作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的相关内容,制定本组活动计划,明确目标,落实任务。

3、按照计划坚决执行。

四、工作措施1、严格按照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室工作计划、备课组工作计划开展本组的备课研究,并做好相关备课资料的积累。

2、严格按校的规定,认真钻研教材,尽心设计教学方案,力争高效率地完成备课任务。

精心写好备课材料,尽力做到高质量地备课。

3、备课探讨时,用心听,多提出修改意见,着重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不客气”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提倡多写课堂教学随笔、反思或案例。

4、集体备课的教案,只是作为参考样本,每一位老师要根据自己理解、班级学生实际,本校教学条件,作出相应的修改,防止两种情况:①把集体备课的教案“冷”在抽屉,凭“经验”上课。

②“死记硬背”,全盘照搬。

5、提倡教学相长,平时多开展个人间的合作研讨,交流教学经验,讨论教学问题,努力提高备课质量。

6、提倡多阅读各类教育教学报刊资料,努力汲取先进的教育思想、高效率的教学设计,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备课。

五、备课流程1、备“草案”。

每次活动前,备课组长将教学内容分配给任课教师,教师在两周内完成“草案”和相关教具的制作。

在集体备课时,划分确定下一次的备课内容和主备人。

要求:主备人写课题、课时、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详备,按照新课程标准备写)及精选备写当堂训练题。

2、备“成案”。

小学六年级地方教育教学计划及教案

小学六年级地方教育教学计划及教案

小学六年级地方教育教学计划及教案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小学六年级地方教育教学计划及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热污染,热污染的危害。

2、了解防治热污染的方法。

3、上网查阅资料,了解新加坡采取了哪些防治热污染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热污染的'危害以及防治热污染的措施。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走出闹市区,来到乡村什么感觉?从乡村返回城市,什么感觉?为什么城市的气温比郊区高呢?二、明确什么是热污染以及危害。

1、为什么城市的气温比郊区低呢?城市热岛效应:2、热污染:3、热污染的危害(1)污染水体(2)污染大气(3)间接引发疾病。

(4)加重城市热岛效应。

三、防治热污染的措施(一)防治措施1.废热的综合利用充分利用工业的余热,是减少热污染的最主要措施。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种类繁多,有高温烟气余热、高温产品余热、冷却介质余热和废气废水余热等。

这些余热都是可以利用的二次能源。

我国每年可利用的工业余热相当于万吨标煤的发热量。

在冶金、发电、化工、建材等行业,通过热交换器利用余热来预热空气、原燃料、干燥产品、生产蒸气、供应热水等。

此外还可以调节水田水温,调节港口水温以防止冻结。

对于冷却介质余热的利用方面主要是电厂和水泥厂等冷却水的循环使用,改进冷却方式,减少冷却水排放。

对于压力高、温度高的废气,要通过气轮机等动力机械直接将热能转为机械能。

2.加强隔热保温,防止热损失在工业生产中,有些窑体要加强保温、隔热措施,以降低热损失,如水泥窑筒体用硅酸铝毡、珍珠岩等高效保温材料,既减少热散失,又降低水泥熟料热耗。

3.寻找新能源利用水能、风能、地能、潮汐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即解决了污染物,又是防止和减少热污染的重要途径。

特别是太阳能的利用上,各国都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我的建议学生提出建议四、新加坡在防治城市热岛效应方面采取的措施:绿化环境。

小学六年级地方教育教学计划及教案篇2教学目标:1、思考人们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的优缺点,知道在不同情况下选取哪种交通工具最合适。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教课设计【篇一:小学六年级地方课程教课设计】家庭生活安全第一节家庭防火教课时间一、教课目的1、经过对火灾事件的认识提升学生的防火意识。

2、认识各样灭火设施,切记灭火方法3、以小组为单位制作防火宣传墙报共同提升防火意识。

二.教课重难点:1.提升学生的家庭防火意识。

2.经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认识火灾中各样逃生自救的方法二、教课过程:(一)讲话导入:火灾是无情的。

但是,在无情的大火眼前,假如能够有效地进行防备,就能够躲避火魔的损害,挣脱灾害和难过。

(二)火灾事件介绍:方法:运用幻灯片展现各样火灾现场图片,学生谈观后有感觉。

教师总结:“生命这样漂亮,又是这样柔弱爱惜生命提升防火意识” (三)认识灭火设施,切记灭火方法。

方法:运用幻灯片介绍各样灭火设施,切记各样灭火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表演模拟灭火(制作道具、学生饰演火魔和灭火英豪)(四)学会背诵《小孩防火歌》1.小孩防火歌小朋友笑呵呵,大家来唱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拍完南北拍东西。

你拍二我拍二,咱俩宣传做伙伴。

你拍三我拍三,禁火场所别抽烟。

你拍四我拍四,用火不妥会失事。

你拍五我拍五,烟囱坏了快修理。

你拍六我拍六,风大失火不好救。

你拍七我拍七,不要玩火做游戏。

你拍八我拍八,电线不可以随意拉。

你拍九我拍九,火警电话一一九。

你拍十我拍十,人人防火要落实。

我拍你你拍我,大家都要来防火。

2.小组为单位制作防火宣传墙报。

(五)展现幻灯片学习自救知识几种逃生方法的总结:1、关门求生2、测试门的温度3、从窗户逃生4、高层建筑火灾逃生5、公共场所火灾逃生6、安全出口逃三、教课小结:同学们,今日我们学到了哪些防火知识呢?注意家庭用火安全,发生火灾时,实时拨打119 火警电话。

四、作业以图书网络为资源进行防火知识的采集活动。

第二节家庭烫伤预防教课时间一.教课目的:1. 认识家庭烫伤几种状况。

2. 增强平常注意烫伤。

二.教课重,难点:增强家庭安全的意识。

三.课前准备:有关烫伤的资料。

地方课程教学设计(六年级)

地方课程教学设计(六年级)

一、宽仁厚爱“至圣先师”孔子把“仁”作为儒家最高道德规范,在儒学丰厚的内涵之中,核心是“爱人”。

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宽仁厚爱”,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儒家经典感受仁爱的重要性,了解生活中的仁爱故事,并把仁爱思想落实到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去。

本单元围绕“宽仁厚爱”这一主题,共编排两个板块,分别是“经典驿站”和“人物长廊”。

在“经典驿站”中共有五课,分别是《仁者达人》《仁者亲仁》《保仁存己》《为仁由己》《一国兴仁》,选取了《论语》《孟子》《大学》《左传》等经典中的语句。

“人物长廊”共有两课,分别是《网开三面》和《王守仁》。

《网开三面》讲述的是贤明的商王汤的故事。

他关心百姓疾苦,勤政爱民,深受百姓拥戴。

《王守仁》中的主人翁是明代的哲学家王守仁,重点介绍了其著名的“致良知”学说。

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读背和实践活动,汲取课文中蕴含的仁爱思想。

要突出教学的活动性特点,活动方式要灵活多样,体现积累性原则、活动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和实践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并培养初步的研究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经典驿站1、仁者达人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选文的意思。

能够根据自己的体会来推测别人的感受,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3、积累语言,增强文化底蕴,深化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

4、通过讲故事、关注生活、宣传优秀人物事迹,发展语言表达能力,锻炼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设计:一.设计民间故事微课,导入本课的学习。

《杏林春暖》故事内容:三国时期有位叫董奉的名医,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他在给别人治病的时候既不接受感谢也不接受礼物,只要求痊愈的病患在他房前栽杏树作为纪念。

重症痊愈的人种5棵,轻症痊愈的人种1棵。

多年以后,他住的地方杏树蔚然成林,红杏累累。

当开药需要杏果时,他不让病患拿钱,只要拿一斗谷子换一斗杏果即可。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地方历史1. 节课:家乡的历史变迁内容:了解家乡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名人。

2. 节课:地方古迹探究内容:参观家乡的古建筑、历史遗址,了解其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第二单元:地方地理3. 节课:家乡的自然环境内容:学习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4. 节课:家乡的资源与环境内容: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单元:地方民俗5. 节课:家乡的节日习俗内容:学习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和民间艺术。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历史、地理、民俗等问题。

2. 利用实地考察、采访、调查等方法,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特色文化。

3. 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历史、地理、民俗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实地考察、采访、调查等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能力和表现。

五、教学资源1. 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等资料书籍。

2. 实地考察、采访、调查所需的器材和工具。

3. 网络资源,如地方新闻、博客、论坛等。

六、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历史博物馆,通过实物和图片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

2. 开展地方历史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家乡历史的兴趣。

3. 安排学生进行地方地理考察,如河流、山脉、城市布局等,增强学生对家乡地理环境的认识。

七、教学实践1. 组织学生参与地方民俗活动,如民间艺术表演、传统手工艺制作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民俗的魅力。

2. 开展环境保护活动,如河流清洁、植树造林等,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行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的深入研究,如选择一个地方历史人物、地方特色地理现象、民间艺术等进行专题研究。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六年级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六年级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六年级教案小学地方课程教案六年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本地区的历史沿革2. 本地区的地理特点3. 本地区的文化特色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了解本地区的历史、地理、文化。

(二)本地区的历史沿革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本地区的历史地图,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历史变迁。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历史时期,深入了解该时期本地区的历史事件。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本地区的地理特点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本地区的地图,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地理特点,深入了解该特点对本地区的影响。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本地区的文化特色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本地区的文化景观,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文化特色,深入了解该特色的形成原因和传承方式。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本地区的历史、地理、文化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课后作业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本地区的其他特色,如美食、旅游景点等。

2. 各组制作一份调查报告,下节课进行汇报。

四、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本地区的历史地图、地理特点、文化景观等。

2. 调查报告模板:供学生课后使用。

教案小学地方课程教案六年级——家乡的自然资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一、引言地方课程是指根据不同地方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结合当地的文化、经济和社会背景而制定的教学计划。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是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结合地方特色和要求而设计的一套教学方案。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内容安排、教学方法与评价等方面详细介绍六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知与理解能力。

通过学习地方的历史、地理、民俗和特色文化,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提高对本地区的热爱和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

通过学习地方特色的生活技能,如传统手工艺、农业知识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增强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和环保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公民素养和社会参与意识。

三、内容安排1. 地方历史与地理知识a. 学习本地区的地理特点,如地势、气候、地貌等,并探索其对地方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b. 学习本地区的历史背景,了解地方的发展历程和重要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传承意识。

2. 地方特色文化a. 学习本地区的民俗文化,如节日习俗、传统舞蹈、戏曲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b. 学习本地特色的文化艺术,如地方戏曲、绘画等,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3. 地方特色生活技能a. 学习本地特色的手工艺技能,如编织、陶艺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b. 学习本地农业知识,如种植、养殖等,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环保意识。

4. 社区服务与环保活动a. 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志愿者活动、社区清洁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b. 学习环保知识和技能,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教学方法与评价1. 教学方法a.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实地考察和互动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六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

小学六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

小学六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小学六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一、课程简介地方课程是指在小学教育中,以地方为背景和主题的一门课程。

通过地方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本地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学生的地域文化素养。

本教学计划主要涵盖三个方面的地方课程,包括安全教育、环境教育和传统文化。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旨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继承。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救技能。

2.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了解环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3. 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 安全教育(1) 灾害防范知识:如地震、火灾、台风等自然灾害的防范知识,以及交通事故的预防措施。

(2) 人身安全教育:学习有关人身安全的知识,如防止被欺凌、拐卖、性侵等。

(3) 道路交通安全:学习行人、自行车、电动车等交通工具的安全常识和交通规则。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

第1页/共4页2. 环境教育(1) 环保知识:学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了解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办法。

(2) 垃圾分类教育:学习垃圾的分类方法,培养良好的垃圾处理习惯。

(3) 节约能源:学习如何节约能源,了解节约能源对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讲解、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

3. 传统文化(1) 中国传统节日:学习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了解节日的起源和庆祝活动。

(2) 传统艺术:学习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如京剧、书法、剪纸等,了解其特点和技艺。

(3) 地方文化:了解本地区的传统文化,如民俗、风景名胜等。

教学方法:讲解、展示、实地考察、体验活动等。

四、教学内容安排本教学计划将上述三个方面的地方课程内容分为6个单元进行教学,每个单元安排3-4节课,每节课60分钟。

单元一:安全教育1. 灾害防范知识2. 人身安全教育3. 道路交通安全单元二:环境教育1. 环保知识2. 垃圾分类教育3. 节约能源单元三:传统文化1. 中国传统节日2. 传统艺术3. 地方文化单元四:安全教育1. 灾害防范知识2. 人身安全教育3. 道路交通安全单元五:环境教育1. 环保知识2. 垃圾分类教育3. 节约能源单元六:传统文化1. 中国传统节日2. 传统艺术3. 地方文化五、教学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其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六年级下学期

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六年级下学期

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六年级下学期1. 课程概述本学期的地方课程将涵盖以下主题和内容:- 语文:继续加强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研究经典文学作品和优秀文学作品的赏析。

- 数学:加深对整数、分数、小数和几何图形的理解和应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思维。

- 英语: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扩大词汇量和句型运用。

- 科学:研究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和科学实验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 社会:了解国家和世界的地理、历史和文化,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

- 体育: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2. 教学目标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包括:- 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能够独立解决相关问题。

-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增强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培养团队意识和社交技巧。

- 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和自我评价能力,提高研究效果。

3. 教学内容和方法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将结合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促进合作研究和交流思想。

- 实验和观察:开展科学实验和实地考察,让学生通过实践来理解和体验知识。

-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 课外拓展: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和活动,拓宽知识面和提高综合能力。

4. 评估方式本学期的评估方式将包括以下内容:- 日常作业:根据课堂表现和完成的作业进行评估。

- 期中考试:对学生的学科知识进行考核。

- 项目评估:通过小组项目或个人项目评估学生的实践和创造能力。

- 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表达能力。

5. 教学资源和支持为了有效实施教学计划,我们将提供以下资源和支持:- 教材和教辅资料: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研究材料和参考资料。

- 教学设备和实验器材:提供适当的教学设备和实验器材,支持实践教学。

- 培训和研讨会: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和研讨会,提升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坊子区南流小学
王忠涛
2014.2
六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知识的渴望越来越激烈,对人的自身素质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好语文、数学课,还要参加学习地方课程。

地方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新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

地方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内容有安全教育、公民道德规范、法律常识、人口与青春期教育、山东社会、经济、人文、历史等。

《人自然社会》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山东沿革、山东环境、山东文化、山东经济、和谐山东。

《我与潍坊》提倡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点融合,体现自然社会和个人的和谐关系。

其充分利用潍坊市丰富的教育资源,面向本土,服务本土,根据本地学生发展需要,实行多学科整合,注重学习过程的实践与创新,是一门富有鲜明时代气息和地方特色的综合性课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已知经验和学习积极性。

重视实践活动,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将查找资料、实地调查、参观访问、出黑板报、组织辩论赛,课本剧表演、实地体验等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以优化教学效果。

与学校的班队活动、户外活动紧密结合、与地图、电影、电视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有机地整合,拓展地方课程的时空领域。

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二、学生分析
六年级大部分学生通过综合实践课学习,已得到很多知识,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并初步学会正确地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他们也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

喜欢地方课程这门课,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大部分同学上课都争着发言,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体验等因素用于学习。

但有少数几位同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口头表达能力较差,对这门课不够重视。

本学期对学生进行细致耐心地说服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觉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

让学生觉得人自然社会在学习生活中
必不可少,为了今后的学习生活,我们必须学好人自然社会。

通过教学,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并初步学会正确地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他们也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

三、教学目标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研读课本,弄清课本上的重难点。

能透彻地了解教材,准确地把握教材,从纵向、横向看透教材。

活用教材,能灵活、合理、科学地使用好每个板快,注重早渗透,不断积累。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用好教材。

2、教师认真研读课标,学习新课改。

3、教师认真备课,找准突破重难点的方法,认真研究每堂课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

4、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不能千篇一律。

5、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做好培优辅差工作认真进行教研教改,搞好校本教研。

6、教师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更新观念。

7、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教学措施
1、由课代表每次课前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具(相关书籍,课前收集资料)是否带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挑选几个学生单独辅导有困难的男生(如:方宇超、王子良、王博),男生的作业上交习惯不好,专门请同桌督促作业的上交,并由课代表每次反馈检查情况。

3、课外形成学习小组,完成一些调查作业。

五、教学进度表
根据学生情况和学校实际,调整以后的教学内容与进度如下:
六、教研组活动安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