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全册语文

四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全册语文

四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全册语文教案四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全册语文一、课题:地方特色文化——了解家乡的历史与名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背景和重要历史人物。

2.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背景。

2. 学习家乡的重要历史人物。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思考和表达。

2.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家乡的历史资料和重要历史人物的图片。

2. 学生准备一些关于家乡的历史和名人的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教师展示家乡的美丽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家乡的美丽之处。

2. 讲解:教师介绍家乡的历史文化背景,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文化特色等。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历史文化特点,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活动一:学生扮演家乡的历史人物,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展示历史人物的事迹和贡献。

5. 总结: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强调家乡的历史文化对学生的意义。

第二课时:1. 导入:教师展示家乡的重要历史人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

2. 讲解:教师介绍家乡的重要历史人物,包括他们的生平、事迹和贡献。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重要历史人物,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活动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关于家乡重要历史人物的报告,包括生平、事迹和贡献。

5. 总结: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和报告,强调家乡的重要历史人物对学生的启发和影响。

第三课时:1. 导入:教师展示家乡的历史文化景点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这些景点的特色。

2. 讲解:教师介绍家乡的历史文化景点,包括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特色。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历史文化景点,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活动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关于家乡历史文化景点的介绍,包括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特色。

5. 总结: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和介绍,强调家乡的历史文化景点对学生的教育意义。

四年级地方课程下册教案[5篇范文]

四年级地方课程下册教案[5篇范文]

四年级地方课程下册教案[5篇范文]第一篇:四年级地方课程下册教案一、云南少数民族【教学目标】1、知道云南有55个少数民族,认识云南省特有的15个少数民族。

2、知道哪些少数民族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

3、【教学重点】知道云南人口较多、较少的少数民族。

【教学难点】认识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的分布。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导入:同学们,知道我们省的名称吗?云南省是一个多山区,多民族的边疆省份,那么,云南省有几个少数民族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一课。

2、揭题:云南少数民族。

二、探究学习1、小组讨论:请同学们自读课本1至2页,思考:(1)云南有多少个少数民族?(2)哪些少数民族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2、学生反馈3、看第一个问题,云南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仅次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位居全国第二。

4、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

5、看地图,看看云南有哪个少数民族人口最多?三、总结延伸1、关于云南少数民族,你掌握了哪些知识,请在小组内说一说。

2、你还想学习哪些哪些的内容?二、民族文化的金矿1、古老独特的语言文字【教学目标】1、了解云南三种古老独特的语言文字。

2、了解东巴文、彝文、贝叶经等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了解云南三种特殊的语言文字。

【教学难点】了解家乡彝族的语言文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导入:云南绚丽多姿的多元民族文化伴随着人类的前进步伐,与不同历史阶段的外来文明不断融合,相互渗透,逐渐形成了的独特的云南民族文化。

2、揭题:古老独特的语言文字。

二、探究学习1、请同学们看课本第四至第七页,找一找我们省有哪些特殊的语言。

2、小组讨论:(1)东巴文是哪个民族的语言?它是怎么来的?(2)彝文和《阿诗玛》。

(3)贝叶文是什么意思?它的由来是怎么样的?3、学生交流反馈。

4、有哪几个民族是应用拼音文字的?三、总结延伸1、总结:我们的语言丰富多彩,各种各样,这是与我省的文化分不开的。

2、请你学习用一种少数民族语言说几句最常用的话,并尝试用另一种少数民族的文字写几个词语。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一、学生基本状况剖析因为四年级学生进过三年的学习,讲堂惯例关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如何整理书包、如何摆放上课用的学惯用品、如何举手回答下列问题、什么是讲堂作业,上课时间什么时候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要掌握的,特别是优秀的听闻读写和独立思虑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指引和培育的。

因为学生年纪小,爱说、爱动、爱表现是这个年龄的主要特色,这也是我们利用的长处。

二、教材剖析:地方课程教材主要以研究活动和生命的奥密两书为教材包含以下内容:第一单元我上学了、第二单元优秀的习惯,第三单元学校的一天,第四单元银色的冬季。

关于这部分内容的编排的特色是联合学习内容让学生在情形与现实生活密切联合在一同,组织一系列的教课活动,抓住了小学生兴趣多好奇心理强,设计了富裕兴趣的研究活动为主题,体现学习内容,让学生在情形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育他们的研究意识,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

三、本学期教课的主要目的要求(一)、知识和技术方面1、尊敬小孩的生活和需要,以小孩生活和空间的发展为线索,选用小孩一定的、感兴趣的、真切的对小孩存心义的内容设计主题活动。

2、重视主题活动和游戏中的体验感悟,促使学习方式的转变,引起小孩的兴趣,并指引小孩体验和感悟,促使其身心的全面发展.3、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引,主题构件模式多样化,指引小孩在生活中发展提高,以问题解决为主,培育小孩的问题意识和初步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联合主题图和插图,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育学生认真学习,书写整齐的优秀习惯,学会有条理,有依据地思虑问题。

(二)、解决问题方面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知识与平时生活的亲密联系,感觉知识在平时生活中的作用。

2、认识同一问题能够有不一样的解决方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概过程和结果。

(三)、感情与态度方面1、在他人的鼓舞和帮助下,对身旁与生活相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踊跃参加生动、直观的教课活动。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风光1. 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

2. 学习描述家乡的自然景观,如山川、河流、湖泊等。

第二单元:家乡的人文景观1. 了解家乡的历史背景,学习描述家乡的人文景观,如古城、古建筑、历史名人等。

2. 培养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家乡的特色。

3.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识。

4.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描述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学生能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表现出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3. 学生能提出保护家乡环境、传承家乡文化的建议。

五、教学安排: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风光(2课时)第1课时: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学习描述家乡的自然景观。

第2课时:深入学习家乡的山川、河流、湖泊等自然景观,进行案例分析。

第二单元:家乡的人文景观(3课时)第1课时:了解家乡的历史背景,学习描述家乡的人文景观。

第2课时:深入学习家乡的古城、古建筑、历史名人等人文景观。

第3课时: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家乡的人文景观。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图片展示: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乡的特色。

2. 视频播放:播放关于家乡的纪录片,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准备:1. 图片素材:收集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图片。

四年级上学期地方课教学计划及教案

四年级上学期地方课教学计划及教案

四年级上学期地方课教学计划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历史、地理、资源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对地方特色资源的保护意识。

4. 增强学生的地理观念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概况1. 家乡的地理位置2. 家乡的气候特点3. 家乡的主要产业第二单元:家乡的历史与文化1. 家乡的历史名人2. 家乡的传统节日3. 家乡的特色民俗第三单元:家乡的自然景观1. 著名的自然景观2. 独特的动植物资源3. 自然景观的保护与利用第四单元:家乡的人民生活1. 传统的生活方式2. 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3. 家乡人民的生活状况第五单元:家乡的特色美食与手工艺品1. 家乡的特色美食2. 家乡的手工艺品3. 美食与手工艺品的传承与创新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产业等基本知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介绍家乡的历史名人、传统节日、特色民俗等。

3. 采用实地考察法,带领学生参观家乡的著名自然景观,了解动植物资源。

4.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家乡生活方式的变化、特色美食与手工艺品的传承与创新等。

5.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基本概况、历史与文化、自然景观、人民生活等方面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家乡特色美食与手工艺品的认识和创新能力。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家乡的地方课程》2. 课件: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产业等图片和视频资料。

3. 实地考察:家乡的著名自然景观、传统节日、特色民俗等现场资源。

4. 网络资源:关于家乡的历史名人、特色美食与手工艺品的资料。

六、教学安排1. 第一单元:家乡的概况(2课时)第1课时: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产业第2课时: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产业的相关知识2. 第二单元:家乡的历史与文化(3课时)第1课时:讲解家乡的历史名人第2课时: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第3课时:讲解家乡的特色民俗3. 第三单元:家乡的自然景观(2课时)第1课时:介绍著名的自然景观第2课时:了解独特的动植物资源4. 第四单元:家乡的人民生活(2课时)第1课时:探讨传统的生活方式第2课时:了解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和家乡人民的生活状况5. 第五单元:家乡的特色美食与手工艺品(2课时)第1课时:介绍家乡的特色美食第2课时:讲解家乡的手工艺品七、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单元的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地考察法等。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文化,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一章:家乡的自然环境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自然环境因素。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自然环境因素。

3. 互动: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自然环境特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4. 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更多关于家乡自然环境的资料,进行分享。

第二章:家乡的历史文化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背景、传统文化、著名人物等历史文化因素。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文化的意识。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家乡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家乡的历史背景、传统文化、著名人物等历史文化因素。

3. 互动: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历史文化特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4. 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更多关于家乡历史文化的资料,进行分享。

第三章:家乡的经济发展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经济发展状况。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的意识。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家乡的经济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家乡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经济发展状况。

3. 互动: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经济发展特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4. 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更多关于家乡经济发展的资料,进行分享。

第四章:家乡的社会生活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生活习俗、节日庆典、民间艺术等社会生活特点。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习俗的意识。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家乡的社会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家乡的生活习俗、节日庆典、民间艺术等社会生活特点。

四年级上学期地方课教学计划及教案

四年级上学期地方课教学计划及教案

四年级上学期地方课教学计划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1. 课时:2课时2.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自然环境因素。

第二课时:学习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第二单元:家乡的人文历史1. 课时:2课时2.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了解家乡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历史人物等。

第二课时:学习家乡的传统技艺、民间风俗、文化遗产等。

第三单元:家乡的经济发展1. 课时:2课时2.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了解家乡的主要产业、经济发展状况等。

第二课时:学习家乡的支柱产业和特色经济,了解其发展优势和挑战。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自然、人文、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深入理解家乡的特色和优势。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家乡的地方课程》2. 辅助材料:图片、视频、案例、相关书籍等。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家乡的自然、人文、经济等方面的实地考察。

六、教学安排1. 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第1-2周)第1周: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自然环境因素。

第2周:学习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 第二单元:家乡的人文历史(第3-4周)第3周:了解家乡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历史人物等。

第4周:学习家乡的传统技艺、民间风俗、文化遗产等。

3. 第三单元:家乡的经济发展(第5-6周)第5周:了解家乡的主要产业、经济发展状况等。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的文化、历史、地理和资源等特点,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2. 家乡的历史文化3. 家乡的特色产业4. 家乡的风土人情5. 家乡的保护与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特色产业、风土人情等。

2. 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家乡的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认识家乡的特色。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4. 利用实地考察法,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变化。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2. 第二课时:家乡的历史文化3. 第三课时:家乡的特色产业4. 第四课时:家乡的风土人情5. 第五课时:家乡的保护与发展六、教学资源1. 书籍:《家乡的故事》、《地方志》、《家乡的风俗》等。

2. 图片: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建筑、特色产业等图片。

3. 视频:关于家乡的宣传片、纪录片等。

4. 网络资源:家乡的官方网站、旅游网站等。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特色产业、风土人情的了解程度。

2. 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学生对家乡的保护与发展意识的提升。

八、教学活动设计1. 引导学生观看家乡的宣传片,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兴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3. 开展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变化。

4. 邀请家乡的非遗传承人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文化。

5. 组织学生进行家乡特色产业的调研,培养学生的地方认同感。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学生对家乡的认识是否有所提高。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年级上册地方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地方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地方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家乡的地理位置与特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所在的城市、省份和经纬度。

使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特点,如地形、气候、水资源等。

1.2 教学内容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通过地图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

介绍家乡的自然特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讲解。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地图,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

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举例说明家乡的自然特点。

1.4 教学评价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家乡地理位置的掌握情况。

让学生举例说明家乡的自然特点,评估他们对家乡的了解程度。

第二章:家乡的历史与文化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背景,知道家乡的重要历史事件。

使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传统,如民俗、艺术、建筑等。

2.2 教学内容讲解家乡的历史背景,通过故事、图片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历史。

介绍家乡的文化传统,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色。

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历史故事和图片,帮助学生感受家乡的历史。

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制作传统手工艺品,了解家乡的文化传统。

2.4 教学评价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家乡历史的了解程度。

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家乡文化传统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家乡的自然资源与经济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知道家乡的主要资源类型和分布情况。

使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特点,知道家乡的主要产业和经济活动。

3.2 教学内容讲解家乡的自然资源,通过地图、图片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

介绍家乡的经济特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讲解。

3.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地图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

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举例说明家乡的经济特点。

3.4 教学评价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家乡自然资源的掌握情况。

让学生举例说明家乡的经济特点,评估他们对家乡的了解程度。

第四章:家乡的环境保护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环境对家乡的必要性。

四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人教版教案四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人教版一、课题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地方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自己所在地区的特色文化、历史名人、地理特点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等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地方文化认同感。

三、教学重点1. 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特色文化、历史名人、地理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难点1.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培养学生的地方文化认同感。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自己所在地区的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的资料。

2. 学生准备:查阅自己所在地区的相关资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自己所在地区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所在地区的名称。

(2)教师提问:你们对自己所在地区的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了解多少?激发学生兴趣。

2. 探究新知(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自己所在地区的特色文化、历史名人、地理特点等。

(2)小组汇报: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补充。

(3)教师总结: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

3. 实地考察(1)教师带领学生参观自己所在地区的名胜古迹、文化遗址等。

(2)学生记录参观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为后续写作做好准备。

4. 拓展延伸(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历史名人及其事迹。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历史名人对你有什么启示?5. 总结反思(1)学生分享参观感受,谈谈自己对自己所在地区的认识。

(2)教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家乡的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增强了地方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年级上学期地方课教学计划及教案

四年级上学期地方课教学计划及教案

四年级上学期地方课教学计划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的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1. 地理特点2. 气候特点3. 自然资源第二单元:家乡的人文环境1. 历史文化2. 民俗风情3. 名人故事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了解和把握地方的实际情况。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采用实地考察法,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四、教学安排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2课时)第1课时:地理特点1. 导入:让学生谈谈对家乡地理特点的了解。

2. 教师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

3. 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家乡的地理特点。

第2课时:气候特点1. 导入:让学生谈谈对家乡气候特点的了解。

2. 教师讲解家乡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等。

3. 学生通过图表、数据分析家乡的气候特点。

第二单元:家乡的人文环境(2课时)第1课时:历史文化1. 导入:让学生谈谈对家乡历史文化的了解。

2. 教师讲解家乡的历史演变、文化传承等。

3. 学生通过资料查询、小组讨论,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

第2课时:民俗风情1. 导入:让学生谈谈对家乡民俗风情的了解。

2. 教师讲解家乡的民俗习惯、民间艺术等。

3. 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了解家乡的民俗风情。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实地考察报告:评价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表现,以及考察报告的质量。

4. 学生自评、互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团队意识。

小学四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学工作计划(11篇)

小学四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学工作计划(11篇)

小学四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学工作计划(11篇)小学四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学工作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这就需要地方课程具有鲜明的地方性、灵活多样性和实用性。

乡土教材是开发地方课程的首选目标。

通过乡土教材的实践和探索,关注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际能力和团队精神中,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二、班级分析孩子们学了几年当地课程的知识,对安全有了理解。

上学期,孩子们学习了安全教育。

这学期主要是环境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目标1、情感与家价值观丰富多样、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中,为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良好的基础。

2、能力学会围绕事物的方法,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联系社会生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信息收集能力、现场考察能力、调查能力和生产能力。

3、认知初步了解云南和姚安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地域文化特色等方面。

四、教学内容本乡土课程以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和地域文化特色为研究重点,探讨地域文化独特精神气质的形成。

五、教学措施1.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四年级孩子的特点,尽量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强调从活动中学习,让孩子在活动中了解家乡的情况。

2、重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和社会实践联系,在探究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感知周围事物的特征,让探究成为地方课程学习的主要方式。

3、主要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运用挂图、实物、视频、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课件,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

使教学更形象直观,生动活波。

运用观察、信息搜集、现场考察、参观访问、讨论、制作、调查、社区活动、专题研究等多种学习形式,掌握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和能力,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要转变教师即是知识权威的错误观念,让乡土课程的教学能得到各层面的支援,如家长、老前辈,专家学者、社区相关机构等。

四年级全册地方课程教案

四年级全册地方课程教案

四年级全册地方课程教案一、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各地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1. 课程内容:a. 家乡的地理位置b. 家乡的气候特点c. 家乡的自然资源2. 教学活动:a. 调查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b. 制作手抄报,展示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第二单元:家乡的地理特点1. 课程内容:a. 家乡的山川河流b. 家乡的交通状况c. 家乡的地貌特点2. 教学活动:a. 调查家乡的山川河流、交通状况和地貌特点b. 绘制家乡地图,展示家乡的地理特点第三单元:家乡的历史文化1. 课程内容:a. 家乡的历史沿革b. 家乡的文化遗产c. 家乡的历史名人2. 教学活动:a. 调查家乡的历史沿革、文化遗产和历史名人b. 编写家乡的历史故事,进行分享和交流第四单元:家乡的民俗风情1. 课程内容:a. 家乡的传统节日b. 家乡的风俗习惯c. 家乡的特色美食2. 教学活动:a. 调查家乡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和特色美食b. 举办家乡特色美食制作比赛,体验民俗风情第五单元: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1. 课程内容:a. 家乡的农业产业b. 家乡的工业产业c. 家乡的旅游业2. 教学活动:a. 调查家乡的农业、工业和旅游业发展状况b. 制作家乡产业发展海报,进行展示和交流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经济社会发展。

2. 运用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调查成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深入理解家乡的特色和优势。

4. 利用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身感受家乡的美丽和魅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了解程度。

四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全册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全册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全册人教版教案四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全册人教版教学目标:1. 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情感;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活动内容:实地考察家乡的自然环境,如山川、河流、气候等;实际活动过程: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记录观察到的自然景观,拍照留念;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记录法。

2. 第二单元:家乡的历史文化活动内容:了解家乡的历史名人、名胜古迹和民间传说;实际活动过程:学生分组查阅资料,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制作PPT进行汇报;教学方法:查阅资料法、讨论法、制作PPT法。

3. 第三单元:家乡的特产与美食活动内容:了解家乡的特产和美食,进行品尝和分享;实际活动过程:学生分组准备家乡的特产和美食,进行品尝和分享;教学方法:准备特产和美食法、品尝法、分享法。

4. 第四单元:家乡的民俗风情活动内容:了解家乡的民俗风情,如节日习俗、传统服饰等;实际活动过程:学生分组进行民俗风情展示,如表演舞蹈、展示服饰等;教学方法:展示法、表演法、讨论法。

5. 第五单元:家乡的发展与变化活动内容:了解家乡的发展与变化,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等;实际活动过程:学生分组查阅资料,了解家乡的发展与变化,制作PPT进行汇报;教学方法:查阅资料法、讨论法、制作PPT法。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了解程度;2. 学生对家乡特产和美食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家乡民俗风情的了解程度;4. 学生对家乡发展与变化的掌握程度;5. 学生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资源:1. 地方课程教材;2. 互联网资源;3. 家乡的实地考察;4. 家乡的特产和美食;5. 家乡的民俗风情展示。

教学时间:1. 第一单元:2课时;2. 第二单元:2课时;3. 第三单元:2课时;4. 第四单元:2课时;5. 第五单元:2课时。

四年级全册地方课程教案

四年级全册地方课程教案

四年级全册地方课程教案四年级全册地方课程教案篇一:(全册)四年级地方课程教案第一课自然美景看不够教学目标:1、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培养学生欣赏自然、感恩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意识和情怀。

2、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美景,并能进行简单的介绍。

3、学会欣赏自然美景,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展示自然美景。

教学过程:一、欣赏自然美景,导入新课。

师:大家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我们家乡的哪些地方有美丽的景点?生说自己去过的地方。

师:看来大家去过了很多地方,现在我就来考考大家。

你能说出这些景点的名称吗?(课件展示部分景点图片,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

)师:看了这些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师:其实大自然的美景有很多,看不够、说不完,好多地方的景色让人留恋往返。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感受一下我们家乡山东的自然美景。

(板书课题――自然美景看不够)二、说说家乡美,感受家乡美1、小组讨论,感受家乡美景。

(播放家乡九龙岩、唐生智故居的视频短片)2、说说家乡自然美景,争当优秀小导游。

评选出优秀小导游。

三、说说家乡新变化1、交流典型事例,说说家乡的变化2、让家乡更美师:则哪有那个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美丽呢?说说你的想法。

生??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家乡的美景,你快乐吗?把你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吧!在你去欣赏美景的时候,用相机记下来。

第二课家乡风情教学目标:1、欣赏家乡优秀文化传统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因素;感受天人合一,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怀。

2、认识具有当地特色的风土人情和传统继承,了解家乡大地的风情。

3、围绕保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自己观点,自觉保护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系科,了解家乡民俗家乡的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在灿烂的中华文化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谁来介绍自己了解的民俗?二、了解健康饮食,感知绿色生活谈到饮食,我们家乡有很多非常有名的特色菜,你们能举出两例吗?(出示图片:白菜炖豆腐、东安鸡、永州血鸭)(课件展示几种家乡菜)你们觉得怎么样?你们觉得怎样才算是健康饮食?是啊!自然的恩赐无所不在,我们应该感谢大自然,同时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天然材料创造我们的绿色生活。

四年级上学期地方课教学计划及教案

四年级上学期地方课教学计划及教案

四年级上学期地方课教学计划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1. 第一课时:家乡的地理位置2. 第二课时:家乡的气候特点3. 第三课时:家乡的自然资源第二单元:家乡的人文环境1. 第四课时:家乡的历史与文化2. 第五课时:家乡的传统习俗3. 第六课时:家乡的名人故事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特点和优势。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利用实地考察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风土人情。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学生互评和自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五、教学时间安排本单元教学共计6课时,具体分配如下: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3课时)1. 第一课时:家乡的地理位置(1课时)2. 第二课时:家乡的气候特点(1课时)3. 第三课时:家乡的自然资源(1课时)第二单元:家乡的人文环境(3课时)1. 第四课时:家乡的历史与文化(1课时)2. 第五课时:家乡的传统习俗(1课时)3. 第六课时:家乡的名人故事(1课时)六、教学资源准备1. 地图、图片等视觉教具,用于展示家乡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 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用于讲解家乡的历史与文化。

3. 视频资料,用于展示家乡的传统习俗和名人故事。

4. 实地考察所需的器材和工具,如望远镜、笔记本等。

七、教学活动设计1. 课前活动:让学生带来家乡的特产或工艺品,进行展示和分享,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文化、历史、地理等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地理与环境1. 家乡的地理位置2. 家乡的自然环境3. 家乡的人文环境第二单元:家乡的历史与文化1. 家乡的历史沿革2. 家乡的文化传统3. 家乡的特色民俗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家乡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 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开展小组讨论、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特色。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学习态度、合作意识等方面的评价。

2. 学生地方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如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文化传统等。

3.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如实地考察、探究活动等。

五、教学课时本教学计划共安排10 课时,每周一课时,共四周。

第一单元:家乡的地理与环境(2课时)第二单元:家乡的历史与文化(4课时)实践活动:家乡特色民俗体验(2课时)总结与反思(2课时)六、教学资源1. 教材:《家乡的故事》2. 辅助材料:地图、图片、视频、实地考察所需的交通工具和装备、探究活动指导手册等。

3. 信息技术支持: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资源等。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地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3. 课堂互动: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特色,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历史沿革、文化传统等,分享讨论成果。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家乡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特色。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挥。

小学四年级地方课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四年级地方课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四年级地方课教学工作计划小学四年级地方课教学工作计划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规划一下吧。

计划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四年级地方课教学工作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四年级地方课教学工作计划1一、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共有学生37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9人,他们喜欢上艺术课,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

二、教学目的:1、突出艺术学科的特点,把五爱教育和活泼乐观的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艺术教学之中,使学生成为四有新人和社会主义接班人、建设者。

2、感受和理解不同艺术作品和艺术表现所蕴涵的情感和思想,获得对人类情感的体验。

3、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在艺术欣赏中展开想像,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享受到欣赏的快乐。

4、探讨、比较我国民族艺术的风格特征和文化历史背景,学习它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学会珍视各民族艺术的价值。

5、了解简易的造型工具,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纸、泥等材料,感受其特性在游戏活动中相互合作,体验不同门类的艺术相互交融的丰富情趣,养成活动前做好准备、活动中积极参与、活动后收拾整理的好习惯。

三、教学要求:1、开启创造的意识,体验创造性生活的快乐。

2、乐于参与各类艺术活动,在各艺术活动中,尝试用艺术表现欲望,并按自己的想法进行绘画表现。

3、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能对自己获得的`艺术感受有所了解,建立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1、在综合性的活动中,萌发创造的意识,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想像力,领略合作的愉快。

2、运用常见的工具和材料,开展以艺术为主题的游戏活动,利用身边易找的材料,采用折、贴、揉、编、接等方法,制作自己喜爱的作品,用艺术的方式美化生活的环境,初尝成功的乐趣。

3、提高生活情趣,形成尊重、关怀、友善、分享等品质。

4、观看同学的绘画作品后,愿意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每个同学都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解释自己的作品,愿意与他人的作品进行比较。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3)提高学生的地方方言、民间艺术等方面的技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地方课程的学习;(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3)运用观察、实践、演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和归属感;(2)增强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3)引导学生尊重、珍惜和传承地方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风土人情1. 第一课时:家乡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1)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了解家乡在哪个省份、城市;(2)讲解家乡的气候特点,如温度、湿度、四季变化等。

2. 第二课时:家乡的民俗节日(1)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2)讲解节日的习俗和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3. 第三课时:家乡的民间艺术(1)介绍家乡的民间艺术,如剪纸、泥塑、戏曲等;(2)讲解民间艺术的历史背景和创作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三、教学资源1. 图片资料:家乡的自然风光、民俗活动、民间艺术等图片;2. 视频资料:家乡的特色文化、历史遗迹等视频;3. 图书资料:关于家乡的地理、历史、民俗等书籍;4. 实践材料:剪刀、彩纸、泥巴等手工制作材料。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家乡民俗节日、民间艺术的了解和传承情况;3. 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4. 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如剪纸、泥塑等作品的完成情况。

五、教学建议1. 结合地方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突出家乡特色;2. 利用本土资源,开展实地考察、采访等活动,增加学生亲身体验;3. 鼓励家长参与,发挥家庭、社区的教育作用,共同传承地方文化;4.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课堂趣味性。

四上《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四上《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四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四年级大部分学生通过《人·自然·社会》课学习,已得到很多知识,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并初步学会正确地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他们也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

喜欢《人·自然·社会》这门课,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大部分同学上课都争着发言,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体验等因素用于学习。

但有少数几位同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口头表达能力较差,对《人·自然·社会》这门课不够重视。

二、全册教材分析:本教材根据《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通用内容)标准(1~9年级)》的基本精神和要求编制。

本册教材共有30课课文,涉及“安全教育、环境教育、国防教育、法制教育、民间艺术、文史与人物、浙江山水、浙江物产、浙江资源”等9个模块的内容。

各模块的课文安排如下:安全教育模块:《安全使用家电》、《触电的预防与急救》、《火灾可预防》、《火灾发生时》环境教育模块:《废旧电池的回收》国防教育模块:《古代兵器》、《现代武器》法制教育模块:《学会机智地保护自己》民间艺术模块:《江南戏曲奇葩——越剧》、《各具特色的地方戏剧》文史与人物模块:《白居易在杭州》、《西子湖畔的苏东坡》、《沈括与〈梦溪笔谈〉》、《“海青天”的故事》、《走进王安石》浙江山水模块:《风景秀丽的四大名湖》浙江物产模块:《家乡物产》浙江资源模块:《探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游览岳王庙》、《四大藏书楼》。

每课课文由课题、主体文和活动栏目“阅读”、“交流”、“活动”组成,并配有相应的图画、照片等。

三、全册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古代浙江丰富的兵器文化,初步了解兵器的发展历史,知道古代兵器与现代兵器的异同,培养学生对兵器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2、通过了解白居易担任杭州刺史期间的主要政绩及在杭州历史上的影响;苏东坡在杭州的主要政绩;沈括及其代表作《梦溪笔谈》;“海青天”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我国历史文化的恒久魅力,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名人的崇敬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四年级地方课程工作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因为四年级学生进过三年的学习,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上课时间什么时候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要掌握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由于学生年龄小,爱说、爱动、爱表现是这个年龄的主要特征,这也是我们利用的优点。

二、教材分析:地方课程教材主要以探索活动和生命的秘密两书为教材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单元我上学了、第二单元良好的习惯,第三单元学校的一天,第四单元银色的冬天。

对于这部分内容的编排的特点是结合学习内容让学生在情景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组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抓住了小学生兴趣多好奇心理强,设计了富有趣味的探索活动为主题,呈现学习内容,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他们的探索意识,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尊重儿童的生活和需要,以儿童生活和空间的发展为线索,选取儿童必须的、感兴趣的、真实的对儿童有意义的内容设计主题活动。

2、重视主题活动和游戏中的体验感悟,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发儿童的兴趣,并引导儿童体验和感悟,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3、重视学习方法的引导,主题构件模式多样化,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提升,以问题解决为主,培养儿童的问题意识和初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学习,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解决问题方面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方面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生活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知识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的过程,感受学习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知识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地方课程教学计划进度表第一课学会机智的保护自己一、教学目标1、知道小学生要做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好孩子;2、初步学会正确使用手帕,口袋里不放脏东西;3、初步养成衣着整洁,天天洗脸,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吐痰,不含手指头的卫生习惯。

二、教学要点1、爱清洁讲卫生光荣。

2、衣着整洁,天天洗脸,早晚刷牙。

3、不随地吐痰。

4、正确使用手帕,口袋里不放脏东西。

三、教学准备1、显微镜下的细菌录象或挂图。

2、一个脏孩子图片。

3、一个病孩子图片。

4、一块大手帕。

四、教学过程1、对比导入活动。

老师请一位身体健壮、衣着整洁、讲卫生的本班学生走上讲台,出示“一个脏孩子图片”。

小朋友你们喜欢和谁交朋友为什么2、创设情景明理。

(1)这个脏孩子不仅外表难看,而且在他的身上有许多小虫。

这些虫很小很小,是我们用眼睛看不见的,如果用显微镜一看,就很清楚了。

这些小虫就是对我们人体有害的细菌。

(2)看挂图明理。

A这些细菌喜欢在脏东西身上生存,如果我们不天天洗脸,细菌就会侵入我们的眼睛、鼻子、耳朵。

如果不天天刷牙,细菌就会蛀空我们的牙齿。

如果我们饭前便后不洗手,如果我们把手指头含在嘴巴里,细菌就会顺顺当当地爬进嘴里钻到肚子里。

这些细菌到了我们肚子里“大闹天宫”,我们就会肚子疼,发高烧。

B出示病孩子图片。

小朋友这些图片上的孩子为什么会生病生了病的孩子能不能愉快地学习、愉快地活动请学生讲讲生病时的体会。

教师归纳:我们要不让细菌侵入到身体中去,就应当做一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好孩子。

(3)讨论明理。

我们除了不让细菌侵入身体,还应当不让细菌传给别人。

A有时我们要吐痰,该怎么办为什么不要把痰吐在地上B出示儿歌:小小一口痰,细菌千千万。

吐痰要入盂,养成好习惯。

(要求学生不随地吐痰)3、学儿歌导行。

(1)我们怎么做才是一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受欢迎的孩子呢学习儿歌:小朋友要记牢,衣着要整洁。

天天要洗脸,早晚要刷牙。

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含手指头。

不要随地乱吐痰,手帕天天带身边。

人人爱清洁,个个讲卫生。

养成好习惯,大家都喜欢。

(2)对照儿歌,让学生讲讲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够,今后要改正。

(3)检查带手帕情况。

提出问题:带手帕有什么用“你是怎样用手帕的A教师出示大手帕,边示范边讲解。

最外:面擦汗;打开第一层,擦嘴、擦手;打开第二层,擦眼睛。

擦完后要叠好。

如果大喷嚏时,打开手帕,捂住鼻子,不对着别人。

B集体练习,了解每一层,每一面的用处。

4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爱清洁讲卫生才能使我们健康地成长,希望小朋友把学到的儿歌记在心里,并按儿歌去做,让我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教育与训练巩固与延伸1、制订个人卫生检查制度,定期进行卫生检查。

2、与家长取得联系,配合学校共同进行卫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二课:怎样保护自己一、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能明白上学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确立自立、自卫的安全保护意识。

2、初步认识最基本的交通标志和交通设施,了解与自己生活有关的交通安全常识。

(二)行为目标:培养自立、自卫的安全保护意识。

遵守交通规则。

行人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地方靠边走,穿行马路要走人行横道、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在铁路道口注意来往车辆,不抢行。

(三)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观察、动脑、动手及生活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确立自立、自卫的安全保护意识。

2、能认识有关的交通标志、交通设施。

三、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布置学生到大街上认一认交通标志和设施。

教师:1、画有交通设施的十字路口挂图及十字路口图若干。

2、交通标志图。

3、交通标志和设施的小图片若干,分类装入小塑料盒内。

四、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新课。

1、听故事录音。

(故事梗概:中山一个小朋友被一个自称是妈妈朋友的阿姨带走被卖到四川受尽折磨的故事)。

2、请学生就故事内容说说自己的看法。

3、看课件,听故事(故事梗概:一个男孩过马路闯红灯,险些造成交通事故。

)4、请学生们就故事内容说说自己的看法。

5、教师小结:如果有陌生人来学校接自己,一般情况下不认识的人,我们不要随便跟人走,我们要加强自己的防范意识,要学会采取措施做好自我保护。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不注意交通安全,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轻者受伤,重者死亡。

给自己带来伤害,给家人带来痛苦,给社会带来麻烦。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上学路上》。

6、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课堂小调查,研讨上学路上应注意哪些方面。

1、小调查:上学途中,多少同学自己独自上学;多少同学和小伙伴结伴上学;多少同学由家人送上学。

2、小演习:教师播放铃声,让学生根据入学来的经验,做出相应的行动。

然后查一查,东西带齐了没有,归程队排得好不好。

3、四人小组讨论:(1)放学时,应该注意什么(2)回家路上,应怎样注意安全。

(三)、合作学习,认识交通标志设施。

1、认识交通设施:(出示课件)繁华的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车辆特别多,为了保证行人的安全,交通的畅通,马路上修建了许多交通设施。

同学们,你们能从屏幕上找出交通设施并说说它的作用吗(1)同桌互相说说。

(2)指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

2、认识交通标志:为了保证交通安全,大街上除了有交通设施外,还有许多交通标志。

老师带来各种交通标志,你们想认识它们,和它们做朋友吗(1)每组推荐一名代表上台抽一张交通标志。

(2)小组内交流讨论,抽到的交通标志上画了什么是什么标志在哪见过有什么作用(3)汇报学习情况。

(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仔细想,如果认为发言的同学说对了,就鼓掌鼓励,如果认为他说错了,就举手纠正。

)3、让学生交流收集到的其他交通标志。

(四)模拟活动,巩固新知。

1、布置一条十字路口的大街,张贴和设立各种交通标志、交通设施等2、全班分成若干小组,一组当行人,一组当交通标志,一组当司机。

教师和学生轮流当警察。

(五)、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请同学们畅谈自己的收获(学生自由组合交流)。

交通安全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同学们为了防止受伤害,珍惜宝贵的生命,老师希望每个同学都成为注意交通安全的小模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