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传文化传承情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苗族传文化传承情况

根据我们自己所设计的《苗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现状调查》的问卷,将调查获得

的数据、谈话内容进行归类分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苗族传统文化传承中存在

的问题。

1、

关于苗族民族语言的掌握与应用情况

我们在“关于苗族语言的掌握与应用情况”的调查中,被调查者对“苗族语言

非常熟练,并且经常使用”的人达84%;“能够听懂,也会使用简单的对话”

者为2%;“基本上能够听得懂,但不会使用”者为2%;“完全不会,知道较少,基本不使用”者为12%。

苗语是苗族人民主要的交际工具;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族无自己的民族

文字,民族文化的传播主要依靠口耳相传。[2]通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苗族同胞在村民与村民之间、家庭内部的日常交往都使用苗语。边远村寨的苗族学

龄前儿童、中老年妇女只会使用苗语,少使用双语。大部分中青年人既能够使

用苗语,也会讲汉语,还有的会讲侗语或水语。知识分子家庭、与汉族通婚的

家庭,少讲苗语,多讲汉语。因此,我们认为苗语的传统地位比较牢固,短期

内不会消失,传承民族文化最基本的条件还是具备的。

2、

对苗族传统民族服饰的认知情况

在“对苗族民族服饰的认知情况”的调查中,被调查者对于苗族民族服饰

“会自己做,并经常穿戴”的人为14%;“自己会做,只有在重大民族节日活

动才穿戴”的人为33%;“自己不会做,只有在民族重要活动时才穿戴”的人

为41%;“自己不会做,也不穿戴”的人为12%。

改革开放后,苗族同胞与外面世界的沟通与交流扩大,作为苗族族徽的民族

服饰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在日常生活中完全穿戴苗族服饰的苗族越来越少。年

轻人取而代之的是汉族服饰和西装,市场上各种时髦款式的服饰在苗族社区都

能见到,老年人也很少在平时穿戴民族服饰了。苗族同胞在节日期间,往往有

一部分人穿戴民族服饰,但是节日一过,传统民族服饰也就收藏起来了。因此,我们认为:苗族服饰在短期内不会消失,但存在着消失的危险。过去的服饰是

族徽,民族精神的象征,民族歧视越厉害,族徽的作用就越大。如今民族敌对

情绪已经消失。服饰上的族徽作用渐渐淡化。对服装的穿着不是那么严格,服

饰的流变速度就会加快 (3)

3、对苗族民俗文化的认知情况

在“对苗族传统民俗文化的认知情况”的调查了解中,被调查者对于“知道

苗族的各种节日,并经常参加各种节日活动”的人占85%;“知道苗族的各种

节日,但不是经常参加”的人为10%;“知道少数几种节日”的人占3%;“不

知道苗族的各种节日,也不参加各种节日活动”的人占2%。

通过调查发现:苗族在婚姻、丧葬文化中保留了较多的传统民俗文化。婚、丧

仪式虽然较之过去简约了些,但保留得比较完整。但是,成年礼仪式、求雨仪式、祭龙仪式、驱火星仪式、驱鬼仪式等日常生活中较少举行,有的仪式甚至

已经完全绝迹了。相反,汉族的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国家的法定节日——

五一国际劳动节、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十一国庆节等在许多苗族村寨过得很

热闹。

苗族节日是苗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沿袭下来的,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节日既包括精神文化也包括物质文化,集苗族风俗、苗族歌舞、苗族民间工艺、民间贸易于一处,是天然的大舞台,是制度化了的苗族民间艺术节;苗族节日

还是生产、生活、饮食、服饰、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

综合表现,因此,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地域性、历史性、群众性、艺术性等特征,也是民族文化博览会。以黄平九月芦笙会为例:“谷陇大寨集会的主要活

动有斗牛、吹笙、踩鼓、赛马、斗雀、对歌、访亲友等;近年来还增加篮球、

拔河、挑花、刺绣、书画、棋类等。”“据1981年统计,参加谷陇芦笙会的马有三百匹,牛四十六头,芦笙四十一泼,鸟八十五笼。”“谷陇大寨会期三天,最多可达五万人。”[4] 现在的规模大不如前。因此,我们认为:苗族的民俗

文化内容如果不立即加以抢救,就有完全消失的危险。

4、

对苗族传统手工技术的认知情况

苗族传统手工技术包括纺纱、织布、刺绣、蜡染制作、铁器制造、鸟笼编制、银饰制造、土法造纸等。在“对苗族手工技艺的认知情况”调查中,被调查者

对于“熟悉苗族手工技艺,并带有徒弟”的人占5%;“熟悉苗族手工技艺,并

且自己会做”的人为28%;“知道苗族手工技艺,但自己不会”的人为49%;“不知道,不会做,也不想去知道和去学习”的人为18%。

在传统的苗族社会,纺织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由家庭中的女子承担。苗族

女孩从6岁开始跟随母亲或姐姐学习纺线、织布、刺绣。苗族服饰不仅能御寒,还能起到族徽的作用,甚至可以根据服饰的不同色彩,不同图案,不同的制作

方法来区别不同的宗支。苗族服饰是苗家人一代又一代的创造成果。它具有深

沉的民族文化意蕴:“迁徙历史和狩猎农耕文化的再现”、“巫术—宗教观念

的体现”、“各种审美心理的包容”等,苗族服饰正是以内容的博大精深和造

型的优美独特精巧别致而享誉世界的。但苗族服饰太费时耗工,姑娘一般从四

五岁至二十三四岁的青少年时期,主要精力用于纺织、挑花、刺绣之中。苗族

男子的传统手工业是竹篾编制,成品有鸟笼、马席、背篓、箩筐等生产和生活

用具;苗族的铁匠主要打造镰刀、锄头、菜刀等。20世纪七十年代前,各苗族

村寨几乎都有一二个铁匠铺和竹篾作坊,现在保留得很少了。所以,苗族传统

手工技艺传承的现状堪忧。“熟悉苗族手工技艺,并且还带有徒弟”的人仅为5%,而67%的苗族同胞不会,有的甚至根本不愿意学习自己的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熟悉苗族手工技艺,并自己也会做”的人为28%。这组数据遗憾地告诉

我们,苗族传统的手工技艺在工业化的大批量、标准化的大生产冲击下即将消失。

5、对苗族原生宗教的认知情况

在“对苗族原生宗教的认知情况”的调查中,被调查者对于苗族原生宗教

“很了解,并经常参加活动”的人为23%;“了解一部分,但是不参加宗教活动”的人为11%;“不了解,但是有时会参加宗教活动”的人为48%;“不了解,也不参加原生宗教活动”的人为18%。

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以祖先崇拜为主要内容的原生宗教。祖先崇拜主要表

现为对祖先灵魂的敬畏,甚至恐惧,相信“阴安阳乐”的巫术逻辑。苗族崇尚

万物有灵,不但人有灵魂,各种家畜、家禽有灵魂,甚至屋后的菜园、寨旁的

水井都有灵魂,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巫师所唱的礼魂歌《焚巾曲》也是有灵魂的。巫师把亡灵送到月宫后,还要“捆歌”,“拴住男儿的灵魂,/拴住姑娘的

灵魂,/不让随妈走,/跟随妈妈上天去。”“捆歌搁了吧,/……不许歌随妈妈走,/不让歌跟妈妈去,/留下歌来我们唱。”[5]

苗族的宗教信仰除了祖先崇拜而外,还有自然崇拜和鬼神崇拜。在举行巫术仪

式时,通过对巫词的唱念,劝神赐福、劝鬼为善,主张真善美,斥责假恶丑。

巫词的内容是弃恶扬善、弃邪存正,在民众中起教化作用,对病人有安慰作用,对恶人有劝戒作用,提倡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黔东南有少部分苗寨有信仰基督教的现象,说明苗族的原生

宗教信仰在少部分苗族同胞中发生了变化。有的抛弃了本民族的传统宗教信仰

而改信西方宗教;有的是抛而不弃,两者都信,各有各的用处。

上面的调查数据告诉我们:苗族同胞目前“很了解,并经常参加原生宗教活动”的人为23%;“不了解,但有时会参加宗教活动”的人为48%。因此我们认为:苗族同胞中尽管有18%的人对原生宗教不了解,也不参加原生宗教活动,但大

多数人是相信的,所以,苗族的原生宗教信仰在短期内不会消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