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花鼓的传承与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苗族花鼓的传承与发展

唐贵松

(贵州铜仁)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专家访谈法,阐述松桃苗族花鼓的历史起源,分析苗族花鼓的发展现状,对各少数民族花鼓的结构、动作、表演形式与松桃苗族花鼓的比较,从中剖析苗族花鼓的体育健身、健心等体育价值,并探讨其发展成为一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推广,使其得以传承和发展和提出相应的可行措施。

关键词:松桃苗族花鼓体育价值传承发展

苗族是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上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苗族聚居的武陵大山是中国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整个地貌属于山地、河谷,山高坡陡,峡谷幽深,岩石遍地。松桃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处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东麓,东临湖南省花垣县、凤凰县,南接本省铜仁市、江口县,西连印江县、沿河县,北靠重庆市之秀山县、酉阳县,素有黔东北“门户”之称,是连接湘、黔、渝二省一市的枢纽,也是铜仁地区对外开放的东北面窗口。苗族是一个古老的、勤劳勇敢的民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中的一个大民族。古老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则创造了他们神秘而古朴的文化,苗族花鼓便是从古至今保存完善并不断发展的一种。本文拟追溯苗族花鼓的起源,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劳动和斗争中, 黔东北苗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传统活动, 苗族花鼓便是其中一项传统民间活动。苗族花鼓以其独特、多样的表现形式,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强大的社会功能表现出独特的艺术个性,成为众多民族艺术的一支奇葩。苗族花鼓是集舞蹈与体育于一体的,拟对苗族花鼓的发展现状、体育价值及传承与发展作一探讨。

一、苗族花鼓的起源

究其苗族花鼓舞的渊源,历来众说纷纭,各持其说,总的来讲,大致分为三种情况:

(一)苗族鼓舞起源刊蟊与韵“轩辕”时代

“轩辕”是黄帝的姓氏。传说.世界上原本没有”鼓”这东西,它是黄帝发明的,最早它用于军事。远古时候.北方的黄帝和南方的蚩尤大战于逐鹿。起初,黄帝九战九败,被蚩尤杀得损兵折将、虎窜狼逃、一筹莫展。

后来,黄帝用了一种特殊材料,创造出了一面军鼓,上阵时.一阵鼓响.山鸣谷应,二阵鼓响,天旋地转。蚩尤被吓得魂飞胆丧、落荒而逃,黄帝因此反败为胜.最后终于消灭了蚩尤。而苗族先民本是黄帝的后裔,因为被黄帝歧视.怨愤于怀.所以大多数苗族先民参加了蚩尤的军团。蚩尤战败,跟着作乱的苗族先民当然难免灭顶灾祸。但是通过这场酣战,苗族先民认识了“鼓”的神威,从而将它带入了苗族。然后,利用“鼓”创造了苗族鼓舞。

(二)苗族鼓舞起源于自己的祖先

据说古时候,苗族先民栖身在森林和岩洞中,他们常与猿猴为伍,以采摘、狩猎为生,以种植黎、稷为业。突然有一天,有一只口如血盆,牙如耙齿的魔王出来毁坏庄稼,残害人命。它的出现让苗族先民苦不堪言。有

一次.碰上一对武术高强的苗族年轻夫妇,男的使用一根巨棒,女的使用一把宝剑。一场搏斗发生了.只见这对年轻的苗族夫妇,巨棒出手,顽石崩裂,宝剑出鞘,寒光闪闪,大战三天三夜.终于刺死了魔王,消除了大害。于是苗族先民们就剥下魔王的皮,蒙在一段空心的树干上,并应和着一片咚咚的鼓声做出各种象征除魔制胜的搏击动作.狂欢跳跃.从而创造了鼓舞的雏形。

(三)苗族鼓舞起源于汉朝

凌纯声.芮逸夫先生在《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中说:”山左金石志、南阳汉画像录存诸书.均记载有汉代鼓舞图像、图赋,则汉代鼓舞,宛然在目。与今日红苗鼓舞极为相似。可见鼓舞有汉代传入苗中之说,十九可信”,等等。[1]以上三种解说都有其道理,但是由于苗族花鼓的历史起源因无文字记载,起源于何时何地还有待考察。

二、苗族花鼓的发展现状

苗族花鼓现已经成了一种艺术载体。苗族学者石启贵先生在《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中》中写道:苗人在环境上,苦于种族、政治、经济的压迫.无以进展.所居之地,又在荒山峡谷之间.出作人息,少与汉人接近。坐井观天.孤陋赛闻。若不寻求一种娱乐.则不足以资人生乐趣.提高思想,活跃精神,促进健康。而有神益于人身者,仅鼓一项。从石启贵先生对苗族鼓文化的注解不难看出.苗族迁居深山僻地,虽然摆脱战争的骚扰.但却陷人交往不便的生存境地。环境的变迁导致文化的变迁,鼓的功能在发生转变。鼓,现在已作为苗族民间社会的一种传统体育娱乐活动而重新发挥其社会功能。昔日的某些功能在隐退,它现在是以艺术的形式向人们演绎苗族人曾经的历史与生活,从“阵鼓催兵,农夫插秧,挖园种菜,美女梳妆.巧妇织纬”等苗族鼓舞的表演,我们可以洞见苗族进人深山老林后的生活场景及生命的存在方式。苗族花鼓有两面鼓、四面鼓。两面鼓音色清越、圆润、爽心悦耳;四面鼓,是苗族花鼓鼓中之王。表演有四人,也有八人,场面气势磅薄,声音沉雄浑厚,惊心动魄;生活在腊尔山地区的苗族人民,一般在椎牛祭祖、节日盛会、闲暇娱乐、迎宾邀客时都要表演花鼓舞。生活在腊尔山地区的苗族人民,一般在椎牛祭祖、节日盛会、闲暇娱乐、迎宾邀客时都要表演花鼓。

苗族花鼓分为四个流派,即NhoI guib joud(呶贵州)、

Nhoi fux guangt(呶湖广)、Nhoi khad(呶佧) Nhoi ghueb zheat (呶怪崭)。虽然苗族各地花鼓活动形式不尽相同,但都以击鼓而舞,或击鼓伴舞为主要特征。苗族花鼓表演两面鼓时,将鼓置于支架上,一人敲打鼓帮把握节奏,男女各一人相向对打鼓面,也可男女各二人对打;四面鼓的阵容则要大得多,四面都可以安排男女各二人对打,或者男女各四人搭配对打;节日盛会举行大型鼓舞表演时,设置若干个两面鼓、四面鼓,表演者可多达上千余人。场面上,鼓声抑扬顿挫,惊天动地,鼓椎飘带上下翻飞,五彩斑斓,令人精神振奋,心花怒放。

松桃苗族花鼓,自五十年代就打进省城,六十年代进入北京。改革开放后,苗族花鼓先后出席了全国一、二、三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广州羊城中华博览会,美国首都华盛顿建州100周年庆祝活动,上海浦东国际旅游节,西南三省成都灯会,洛阳国际第十二届牡丹花盛会等大型活动演出。1990年瓦窑(乡),1995年正大乡被贵州省文化厅命名为“苗族花鼓之乡”。8月28日九点三十分,“黔江·铜仁民族文化走进重庆活动周”在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步行街隆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