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色谱和纸层析PPT课件

合集下载

薄层色谱讲义ppt课件

薄层色谱讲义ppt课件
氧化铝、离子交换纤维素、硅藻土、乙酰 化纤维素及聚酰胺等。
2〕薄层板的制备
将1份吸附剂加3份左右的粘合剂 〔0.2%-0.5%羧甲基纤维素钠〕在研钵中向 一个方向充分研磨,使成均匀的糊状物, 然后再倒入已预备好的涂布器中,在玻璃 板上平稳地以直线方向挪动涂布器,使硅 胶浆均匀平整地涂布。室温枯燥后置烘箱 活化,普通在105-110℃加热30min,置枯 燥器中备用。薄层厚度普通为0.2-0.3mm
增修订工程
项目 类别
鉴别
检查
含量测定
特征
或指
纹图
显微
TLC
HP LC
GC
理化
通则
重金属 有害元

毒性 成分
其 他

HPLC
TL CS
UV GC
其 他
10版 新增
259
1818
25
9
54 426
8
中成药
05版 收载
2811144ຫໍສະໝຸດ 1116102 627
8
提取物
10版 新增
05版 收载
21
3
2
5
1
11
16
2〕溶解样品的溶剂均有不同程度的洗 脱力,所以在上样的同时,样品在原位置 就呈环形展开,原点直径的分散促进了这 种展开,即所谓“上样环形色谱效应〞。 如样品在溶剂中溶解度很大,原点将变成 空心圈,这种效应对随后的线性展开呵斥 不利的影响,因此应选择样品在溶剂中溶 解度不宜太大的溶剂。
3〕供试液的溶剂在原点的残留,也会 改动展开的选择性,特别是供试液的溶剂 极性与展开剂的溶剂极性相差较大时更为 明显;因此,上样时同步枯燥或上样后枯 燥以除去原点残存的溶剂。如甲醇点后, 有残存甲醇时,就参与了流动相。所以应 该枯燥除去甲醇。

薄层色谱法PPT参考课件

薄层色谱法PPT参考课件
专属性显色剂 由于化合物种 类繁多,因此专属性显色剂也是很多的,以下是列举几例 常用专属性显色剂: 改良碘化铋钾,对含氮有机化合物,如生物碱等显色,结果:呈橙红色斑 点;茚三酮,对氨基酸、胺与氨基糖类等显色,结果:呈红紫色斑点;磷 钼酸乙醇液,喷后在140℃加热5~10min,皂苷元均显深蓝色。
14
16
四、操作方法
①薄层板的制备
市售薄层板(预制板) 临用前一般应在110℃活化30分钟。聚酰胺薄膜不 许活化。预制薄层板分常规薄层板及高效板两种,由于商品供应来源不一, 需注意并记录生产厂家及生产批号,必要时需测定板效,以保证较好的重 现性。在质量保证的前提下,应尽量选用预制薄层极,以提高时效和色谱 的重现性。 自制薄层板 除另有规定外,将1份固定相(如硅胶G)和3份左右的水(或 加有粘合剂的水溶液,如0.2%-0.5%的CMC-Na水溶液,或规定浓度的改 性剂溶液)在研钵中沿同一个方向充分研磨混合,去除表面的气泡后,倒 入涂布器中,在玻板上平稳地移动涂布器,使硅胶浆均匀地涂布,薄层厚 度一般为0.2~0.3mm,涂布好的薄层板于室温下水平台上晾干,再于 110℃加热活化约30分钟,置干燥器中备用。使用前应在反射光和透射光下 检查板面及纹理是否均匀,如不均匀,有气泡或有麻点、有破损或已污染 (如灰尘、纤维)者应弃去不用。
365nm紫外光检视例图
254nm紫外光检视例图 15
⑥薄层色谱扫描仪
系指用一定波长的光对薄层板上有吸收的斑点,或经激发后能发射出荧 光的斑点,进行扫描,将扫描得到的谱图和积分数据用于物质定性或定 量的分析仪器。 薄层扫描仪不仅可以进行原位定量,薄层扫描全图谱对定性鉴别也能提 供有用的信息。
薄层色谱扫描仪
2
薄层色谱法是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少量物 质的一种很重要的实验技术,也用于跟踪反 应进程。 薄层色谱不需要特殊设备,操作简单,试 样和展开剂用量少,展开速度快。特别适合 于挥发性较小或较高温易发生变化的物质的 分离。 薄层色谱经常被用于探索柱层色谱分离条 件和监测柱层色谱过程 。 薄层色谱在药品食品检验、化工化学、临 床医学、农药残留检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薄层色谱鉴别介绍 ppt课件

薄层色谱鉴别介绍  ppt课件
不稳定的脂和内酯等化合物
氧化铝的活度与其含水量有关,含水量大,则吸 附能力小。
活性级别 Ⅰ Ⅱ Ⅲ Ⅳ Ⅴ
含水量% - 3 6 10 15
PPT课件
33
纤维素
纤维素分子中带有许多羟基,亲水性 强,分离原理与纸色谱相似,但分离效果 和分离速度均比纸色谱佳,可以代替纸色 谱.
PPT课件
34
纤维素的种类有:
O [-CH2-CH2-CH2-CH2-CH2-C-N-]n
H
酰胺中心的酰胺基可与酚类、酸类、硝基类等 化合物形成氢键而对这些物质产生吸附作用。
应用:蛋白质、肽、多糖、核苷酸等的分离。
PPT课件
36
葡聚糖
葡聚糖是一种由葡萄糖残基构成的多糖物质。 葡聚糖凝胶是由一定分子量的葡聚糖悬浮于有
机相中,加入交联剂交联聚合而成。 在葡聚糖分子上引入有机基团,则可成为亲脂性
溶剂的洗脱能力随溶剂的极性增大而增强
在当一块 种薄 溶层 剂板不上能进很行好试地验展: 开各组分时,常选择用混合溶剂作为展开剂。先 性用过 一若强 种所; 极选性展较开小剂的使溶混剂合为物基中础所溶有剂的展组开分混点合都物移,到若了展溶开剂不前好沿,,用此极溶性剂较的大极 的若溶所剂选与展前开一剂溶几剂乎混不合能,使调混整合极物性中,的再组次分试点验移,动直,到留选在出了合原适点的上展,开此剂溶组 剂合的 。极性过弱。
17
影响展开的因素 A 相对湿度的影响
B 溶剂系统的影响 C 溶剂蒸汽的影响 D 薄层板类型的影响 E 温度的影响 F 展距的影响
PPT课件
18
A 相对湿度的影响
吸附剂的活度随相对湿度的增大而降低。
20cm×20cm的硅胶薄层板在50%的相对湿度中: 放置3分钟 失去活性一半 放置15分钟 吸附水分达最大值 薄层在相对湿度为1-80%的情况下展开,Rf值可 以相差3倍。 最佳相对湿度范围决定于溶质和溶剂的极性,极 性越大,相对湿度范围也相应增大。

实验一薄层色谱和纸色谱课件

实验一薄层色谱和纸色谱课件
5、要求在原始记录中画出板的真实展开情况并计算Rf值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移动速度快。
纸色谱实验药品和仪器
药品:
甘氨酸,亮氨酸,混合物(自配),展开剂(水/正丁
醇/醋酸 5:4:1,取上层液体)
仪器: 滤纸,大试管,带钩塞子,铅笔
实验操作类似于TLC
两张色谱滤纸,分别点上甘氨酸, 混合物,以及亮氨酸,混合物 使用茚三酮乙醇溶液进行显色 通过比较Rf值确定混合物中各 组分。
滤纸大试管带钩塞子铅笔实验操作类似于tlc?两张色谱滤纸分别点上甘氨酸混合物以及亮氨酸混合物色谱滤纸分别点上甘氨酸混合物以及亮氨酸混合物展开装置图?使用茚三酮乙醇溶液进行显色?通过比较rf值确定混合物中各组分
实验目的
1. 学习色谱法的原理 2. 掌握使用薄层色谱和纸色谱对化合物进 行分离和鉴定
色谱法的一般原理
仪器: TLC板,毛细管,广口瓶,铅笔
1. 准备TLC板
0.5cm
0.5 cm
2. 展开
展开剂:环己烷/乙酸乙酯 9:1
3. 干燥、显色
自身有颜色 有共轭体系的使用紫外灯 各种显色剂
4. 计算Rf值
Rf = D1/D2
5. 分析结果
通过比较Rf值,确定混合物中各组分分别是什么物质
展开装置图
注意事项
1、制板和活化:铺板厚度0.25-1mm且均匀;晾干;一块

薄层色谱法原理 ppt课件

薄层色谱法原理 ppt课件
前沿 牢的组分随展开剂移 动慢,吸附弱的组分 随展开剂移动快,一 段时后,组分被分离, 各组分在薄层板上形 成不同距离的斑点。
原点
A
B
薄层色谱法原理
比移值Rf
溶剂
前沿
原点到斑点中心的距离
Rf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起始线
a
AA BB
c
Rf
ac Rst
b c
b
Rf值相差越大,分离越好。一般要求分 离后组分的Rf值在0.2~0.8之间,各组 分的Rf值之差应大于0.05,以防斑点重 叠。
(一)薄层色谱法的原理
将一定粒度的吸附剂均 匀地涂铺在表面光洁 的玻璃板或塑料平板 上,制成薄层板。
薄层色谱法原理
薄层板
把待分析试样的溶液滴 加在薄层板的起始线 上(点样)
试样
原点
薄层色谱法原理
把薄层板放入层析缸中,底端浸入适当溶剂。
薄层色谱法原理
• 展开过程中,组分在 两相之间发生多次吸 附—解吸平衡,吸附
甚至多元溶剂 Rf太小——加入强极性展开剂 Rf过大——降低展开剂的极性
薄层色谱法原理
优化
1.占比例较大的溶剂为主要溶剂,可使 试样组分溶解并基本分离。
占比例较小的溶剂可进一步调整各组 分Rf值,改善分离效果。 2.分离酸性或碱性组分时,往往在展开 剂中加入少量酸或碱,以防这些组分 离解,使这些组分的斑点更加集中和 清晰,从而提高分离度。
薄层色谱法原理
(二)固、氧化铝、聚酰胺、活性炭和大孔吸 附树脂等。
• 吸附剂的选择要合适,与流动相、被分离化合物不反应
薄层色谱法原理
• 2、流动相(展开剂) 薄层色谱法中采用单一溶剂或多元
混合溶剂作流动相,称为展开剂。 与吸附柱色谱法中选择流动相的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点:
分离效率高,能将各种极性相似的物质进行分离。
.
5
萃取色谱分离法
方法原理:
萃取色谱是将溶剂萃取与色谱分离技术相结合的 液相分配色谱,一般在柱上进行,为柱色谱。
固定相:
涂渍或吸留于多孔、疏水的惰性载体的有机萃取 剂
流动相: 含有合适的无机化合物的水溶液
.
6
分离过程:
把含有待测组分的试液置于色谱柱上层, 加入流动相,被分离组分从柱顶随着流动 相逐渐向下移动的同时,它们不断的在两 相之间进行萃取和反萃取多次分配。
对于确定的色谱体系,K值在低浓度和一定温度下是个常数,它的大小 取决于的溶质的溶解、吸附、离子交换等性质。
在色谱分离过程中,K值大的溶质,在固定相的停留时间长,移动速度 慢。两个化合物之间的K值相差越大,越容易分离。
.
17
薄层色谱和纸层析
.
18
薄层色谱和纸色谱按固 定相分类都属于平面色谱, 按两相状态分类均为液相色 谱法
1906年在一篇论文中将这种方法正式命名为色谱法, 色谱法由此得名。
.
2
.
3
基本概念:
色谱分离法,简称色谱法也称层析法和色层法。
两相:
固定相和流动相 色谱法就是基于被分离物质在两相中分配系数的微小差别进 行分离,是一种多级分离技术。
.
4
基本原理:
当固定相和流动相作相对移动时,被测物质在两相之间进 行反复多次的分配,使原来微小的差异进一步扩大,从而 使各组分分离。
.
14
e.色谱柱的再生
一般有两种分离方法:
1、讲附有固定相的载体取出用有机溶剂洗 去萃取剂,加热干燥除去残留有机溶剂, 重新用固定相浸渍载体。
2、在柱顶部加入萃取剂的有机溶剂溶 液,缓慢流过色谱柱,柱上浸渍补充载 体附着的固定相,再用水洗去柱内的过 量有机相。
.
15
色谱分离原理小结
● 不同组分性质上的微小差别是色谱分 离的必要条件
毛细管现象
.
21
薄层色谱
薄层色谱法是应用非常广泛的色谱方法,这种色谱 方法将固定相图布在金属或玻璃薄板上形成薄层,用 毛细管、钢笔或者 其他工具将样品点染于薄板一端, 之后将点样端浸入流动相中,依靠毛细作用令流动相 溶剂沿薄板上行展开样品。薄层色谱法成本低廉操作 简单,被用于对样品的粗 测、对有机合成反应进程的 检测等用途。
.
22
一、方法原理
薄层色谱固定相为吸附剂
(例如硅胶、活性氧化铝、纤 维素等),一般将其均匀的涂 在玻璃板上制成薄层板。
11.6 色谱分离法
一、色谱分离法的历史 二、基本概念 三、萃取色谱分离法 四、薄层色谱和纸色谱 五、色谱分离法的应用
第七小组制作
.
1
色谱分离法的历史
1901年,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将植物色素提取液加 到装有碳酸钙微粒的玻璃柱子上部,继而以石油醚淋 洗柱子,结果使不同的色素在在柱中得到分离而形成 不同颜色的谱带。混合色素通过碳酸钙微粒被分离成 不同色带的现象,像一束光线通过棱镜时被分离成不 同色带的光谱现象一样。
薄层色谱法是以铺在平面上支持 物体(如玻璃片)上的吸附剂薄层为 固定相的一中液相色谱法;纸色谱法 的载体多为滤纸,固定相是滤纸上吸 着的水分。
.
19
纸色谱
纸色谱法(Paper Chromatography, PC)是一类以滤纸 为载体的色谱法。它具有简单、分离效能较高、所需仪器 设备价廉、应用范围广泛等特点,因而在有机化学、分析 化学、生物化学等方面得到应用。
纸色谱实验方法
.
20
纸色谱原理
滤纸由纤维素组成,通常它可以吸附20 %的水,其中约6 %的水是 与纤维素结合成复合物,构成纸色谱的固定相。而流动相为不与水相溶 的有机溶剂。这样的纸色谱法属于分配色谱。在纸色谱分离过程中,由 于滤纸纤维素的毛细管现象,使溶剂在纸上渗透展开 (development), 这样样品组分在两相中作反复多次分配达到分离。
● 不同组分在两相中进行成千上万次的 质量交换(分配)是色谱分离的充分条件
为什么说色谱法是高效分离方法?
沉淀、萃取单级分离相比,色谱是连 续多级分离过程。物质间的分离特性差异 在色谱过程被"放大"了,因此说色谱法是 高效分离方法。
.
16
色谱分配系数
在色谱分离时,溶质随着流动相向前迁移,在这个过程中,它既能进 入固定相,又能进入流动相,即在两相之间进行分配。分配系数定义为
b.常用:
硝酸、盐酸、硫酸及这些酸与无机盐的混 合溶液。
由于流动相为水溶液,可以改变流动相的 酸度和加入络合剂提高分离效果。特别是 含有某些络合物的流动相,会使一些组分 被反萃取而实现分离。
萃取色谱法多用于无机分析。
.
12
操作步骤:
a.用浸渍法制备固定相并平衡 将有机萃取剂溶于挥发性溶剂中,配成适当浓度 的溶液,将适当粒度的载体加入并搅拌或振荡一 段时间,让溶剂挥发,制得固定相。然后用5~10 倍于载体体积的流动相流过色谱进行平衡。 装柱要求:装填均匀、致密、无气泡。
.
10
二、载体
a.固定相载体的要求: 惰性、多孔和孔径分布均匀、比 表面大,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稳 定性。
b.常用的载体材料: 硅藻土、硅胶、聚四氟乙烯及聚 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泡沫塑 料、活性炭纤维等。
.
11
三、流动相
a.通常,以无机酸作为流动相,所用无机酸 的种类和浓度对分离因数影响较大,有时 加入无机盐以改变分离效果。
快 速 柱 色 谱 柱 层 析 系 统
.
7
影响分离的主要因素
• 固定相 • 载体 • 流动相
.
8
一、固定相 a.固定相:有机萃取剂,或者有机分子以化学键与 硅胶表面的硅羟基反反应所形成的化学键合固定相。
b.固定相的萃取剂的条件: 能被载体牢固吸附,在流动相中不溶解。
.
9
c.如何选择萃取剂? 有机萃取剂种类很多,根据分离对象的不同进行选择。 选择萃取剂的几个要点: 1、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远远大于在原溶剂中 的溶解度。 2、萃取剂不能与原溶液中的溶质、溶剂反应。 3、萃取剂要与原溶剂密度不同。 4、萃取剂要不与原溶剂互溶
b.进样 将试样液调至萃取所需的最佳条件, 上柱,并控制一定流速流经色谱柱。
.
13
c.洗涤
用同样的流被萃取 的其他成分。
d.洗脱分离
控制一定的温度和适合的流速,用流 动相洗脱被分离组分。根据分离组分 的性质选择最佳的流动相组成,使各 组分完全分离,多采用分步洗脱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