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素质问题与其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心理素质问题及其对策

(陕西榆林市府谷县关工委王平)

处于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社会的青少年多以聪明活泼、思维敏捷、兴趣广泛者居多,但是好多孩子存在心理素质问题,导致一些中小学生辍学、轻生、违法犯罪等事件时有发生。现就围绕青少年心理素质问题、成因和建议谈谈我个人的观点。

一、青少年心理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显示,在我县约18%到25%的青少年存在心理问题。大致可分为:智力问题、情绪问题、意志问题和人格问题。

1、智力问题。智力是一个人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时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或特征。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亲少年的智力问题主要表现为多动症、学习技能障碍、智力异常、注意力涣散、厌学、创新能力低下、动手能力差等。特别是多动症的儿童总是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能集中,却忙碌不停;学习技能障碍属于心理障碍;智力异常多是是因自身智商低于常人;注意力分散表现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能集中与持久,8岁到14周岁的青少年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全县各

中学均有不同程度的厌学与逃学现象存在。

2、情绪问题。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亲少年的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症、情绪不稳定、逆反心理与攻击性行为等。焦虑症是最常见的学生情绪障碍,表现为心神不宁、心烦意乱,还常有腹痛、恶心和头痛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另一常见的情绪问题是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不能控制;攻击性行为是一种目的在于使他人或自己受到伤害或引起痛楚的行为;中学阶段的学生,最显著的特点则是“逆反”性增强。心理学上将这个时期称之为“心理断乳期”,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逆反心理”。

3、意志问题。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学生的意志问题主要表现为意志薄弱,感情冲动时无法控制自己、经不住外界诱惑、特别是经不住强烈诱因的引诱,容易上当受骗。日常生活中表现为优柔寡断、胆小怕事、易受暗示和容易动摇。许多青少年学生不愿意承担责任,难以承受挫折,感情脆弱,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就悲观泄气、打退堂鼓,在学习中碰到困难就退缩或逃避。有的青少年在学校或家庭中与人发生冲突后,因一点点小事,动辄就离家出走,甚至寻短见。

4、人格问题。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

特有模式,它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和自我调控系统等。

学生的人格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控力差、怯懦、自我中心、自卑、自闭、不合群、不善于合作等。自私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有些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非常任性,喜欢独来独往,很少想到别人,也不愿与人分享任何东西,缺乏同情心,缺乏宽容精神,不愿帮助别人;有些学生平时在与同学相处时,常常为一点小事而闹意气、泄私愤;不合群的学生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现为沉默寡言、孤僻、害怕陌生人,另一类则表现为爱哭闹、爱捣乱、爱逞能、爱惹是生非。

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众所周知,果树能否结果、结果多少、果实质量如何,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即:种子质量,土质和气候条件,园丁的素质和培植方法。人的心理素质发展与果树的生长相似,也主要取决于三个要素,即:遗传素质,家庭与社会环境,教育者素质和教育方法。青少年的各种心理问题均在不同程度上与这三个因素密切相关。

医学研究表明,一些遗传基因、不良的产前环境与恶劣的早期生长环境可能是导致多动症、学习技能障碍和智力异常等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遗传基因包含着有机体天生具有的某些解剖和生理的特性,主要是神经系统、脑的特性,以及感官和运动器官的特性,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不易改变性。

遗传素质是心理素质发展必不可少的生物前提和基础,它既影响智力的发展,也影响儿童的情绪和性格的发展;胎儿在出生之前生活在母体的环境中,产前环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出生后智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人的早期生活环境对人的心理行为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减少遗传疾病、创建良好的产前环境和早期生活环境,是防止出现某些心理障碍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对于那些已表现出心理障碍症状的青少年,应尽早到医院诊断,并接受相应的药物治疗或有针对性的矫正训练。

青少年的其他智力问题、情绪问题、意志问题和性格问题较为复杂,不能被简单地归因于遗传因素的作用,而必须视为遗传、环境和教育三个因素复杂作用的产物。例如,患焦虑症的儿童可能其天生的气质就具有胆小畏缩、消极防御反应强的特点,后天养成的性格则缄默孤僻、神经质、多疑怕羞,最后在某些精神因素等诱发因素影响下而发病。

1、攻击性行为。心理学认为,攻击是宣泄紧张和不满情绪的消极方式。攻击可分为两种方式:一是直接攻击,二是转向攻击。前者是将愤怒直接发泄到构成挫折的对象上,而后者则是把愤怒发泄到其他的对象上。自我折磨、自我虐待。由于青少年承受挫折能力较差,很容易把挫折的原因归结为自身,把自己作为发泄愤怒的对象,伤害自己,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或进而采取自杀行为。

显然,攻击性行为是极其有害的,必须严加预防,及时纠正。事实上,青少年有异常行为发生,通常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长久积压的情绪得不到安慰、支持与宣泄,才转到毁灭自己或伤害他人的极端做法上去,做出令父母无法接受的事情。老师特别是家长要采用“转移注意”法,对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给予较多的关注,在日常生活中多用一些有趣的事来转移其注意力,这样可以培养兴趣、陶冶性情以达到“根治”的目的。例如:消耗能量,在孩子情绪紧张或怒气冲冲时,可以带他去跑步、打球或进行棋类活动;培养文化兴趣,如绘画、音乐等爱好,是陶冶性情的最佳途径。引导孩子经常从事这类活动有助于恢复其心理平衡,乃至逐渐减少或转移攻击性行为。

2、逆反心理。处于“心理断乳期”的青少年学生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成人。如果这时成人还把他们当孩子来看待,就会引起他们的厌烦,并产生反抗的心理和对立的情绪。处于“心理断乳期”的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意识获得空前发展,但自我控制能力还比较差,他们会有意或无意识地违反纪律,他们喜欢与人争论,但论据不足;喜欢发表见解,却又判断不准;喜欢怀疑或攻击别人,但又容易片面与缺乏事实论据。

我们要认识到,“心理断乳期”是孩子从幼稚到成熟的转折时期,青少年随着身心的成长发育,逐渐从依赖于父母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