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势差 教案

合集下载

5.电势差(教案)

5.电势差(教案)

5.电势差 问题探究基础导学一、电势差的概念1.定义:电场中两点间 的差值.2.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与零电势点的选择 . 3.公式U AB =φA -φB ,U BA = ,可见U AB = . 4.电势差是 ,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也叫 .5.电势差的单位是 ,符号是 . 二、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 1.电场力做功在电场中,电荷q 从A 点移动到B 点,电场力做功W AB 是确定的,如果将电荷量变为2q ,则电场力做功加倍,即为2W AB .但是,电场力做的功W AB 与电荷量的比值W ABq 是不变的.2.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W AB =E p A -E p B =qφA -qφB =q (φA -φB ),即W AB =qU AB 或U AB =W ABq.要点突破AB B 、A 间的电势差记为U BA ,U BA =φB -φA =-(φA -φB )=-U AB .(2)电势差的正负表示电场中两点电势的相对高低,若U AB >0,则φA >φB ,若U AB <0,则φA <φB ;电势的正负表示比零电势点的电势高还是低,φA >0,说明A 点电势高于零电势点电势.例一如图所示,a 、b 、c 是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绕核运动的三个可能轨道,取无穷远电子的电势能为零,电子在a 、b 、c 三个轨道时对应的电势能分别为-13.6 eV ,-3.4 eV ,-1.51 eV ,由于某种因素(如加热和光照)的影响,电子会沿椭圆轨道跃迁到离核更远的轨道上运动,求:(1)a 、b 、c 三点的电势大小.(2)a 、b 间,b 、c 间电势差的大小.解析:(1)电子的带电量q =-e ,据电势的定义φ=E p q 得,φa =E p a q =-13.6 eV-e =13.6 V ,同理φb =3.4 V ,φc =1.51 V .(2)U ab =φa -φb =(13.6-3.4) V =10.2 V ,U bc =φb -φc =1.89 V.答案: (1)13.6 V (2)3.4 V 1.51 V (2)10.2 V 1.89 V2.对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关系的理解 (1)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 电荷q 在电场中从A 移动到B 时,静电力做的功W AB 等于电荷在A 、B 两点的电势能之差.即 W AB =E p A -E p B =q φA -q φB =q (φA -φB )=qU AB即W AB =qU AB 或U AB =W ABq(2)U AB =W ABq的三点说明 ①U AB =W ABq 中,W AB 为q 从初位置A 移动到末位置B 静电力做的功,W AB 可为正值,也可为负值,q 为电荷所带电荷量,正电荷取正值,负电荷取负值. ②由U AB =W ABq可以看出,U AB 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由A 点移到B 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W AB .若电场力做正功,U AB 为正值;若电场力做负功,则U AB 为负值.③公式W AB =qU AB 适用于任何电场,U AB 为电场中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W AB 仅是电场力做的功,不包括从A 到B 移动电荷时,其他力所做的功.式中各量均有正负,计算时W 与U 的角标要对应,即:W AB =qU AB ,W BA =qU BA .例二一个带正电的质点,电荷量q =2.0×10-9 C ,在静电场中由A 点移到B 点,在这过程中,除电场力外,其他力做的功为6.0×10-5 J ,质点的动能增加了8.0×10-5 J ,则a 、b 两点间电势差φa -φb 为( )A .3×104 VB .1×104 VC .3×104 VD .-1×104 V解析: 严格按各量正、负代入公式求解:由a 到b 电场力所做的功W ab =2.0×10-5J ,φa -φb =U ab =W ab q =2.0×10-52.0×10-9 V =1.0×104V.答案: B名师指点1.电势差有正负之分,如何理解电势差的正负?提示: 电势差的正负不是物理中表示矢量方向的正负,而仅仅是表示一种比较关系,例如U AB =6 V ,表示A 点的电势比B 点高6 V ;U AB =-6 V ,表示A 点的电势比B 点低6 V.2.计算两点之间的电势差有两个公式U AB =W ABq 和U AB =φA -φB ,这两个公式有什么区别? 提示: 电场具有多种属性,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描述电场的属性,公式U AB =W ABq是从静电力做功的角度来定义的,而U AB =φA -φB 是从电势出发来定义电势差.3.求静电力做功有哪些方法?提示:(1)利用功的定义求解在匀强电场中,W AB=qE·d,其中d为电荷沿电场线方向的位移.(2)利用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量的关系求解W AB=E p A-E p B.(3)利用电势差与静电力做功的关系求解W AB=qU AB.(4)仅有静电力做功时,利用动能定理求解W电=E k2-E k1.典例精析题型一对电势差的理解以及计算例一在电场中把一个电荷量为-6×10-8C的点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功为-3×10-5 J,将此电荷从B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功为4.5×10-5 J,求A与C两点间的电势差.解析:解法一:把电荷从A移到C电场力做功W AC=W AB+W BC=-3×10-5J+4.5×10-5J=1.5×10-5 J.则A、C间的电势差,U AC=W ACq=1.5×10-5-6×10-8V=-250 V.解法二:U AB=W ABq=-3×10-5-6×10-8V=500 V,U BC=W BCq=4.5×10-5-6×10-8V=-750 V,则U AC=U AB+U BC=500 V-750 V=-250 V.【反思总结】(1)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始、末点位置有关,故W AC=W AB+W BC.(2)公式U AB=W ABq中各量应代入数值计算,若代入绝对值计算,则只能求出电势差的绝对值.【跟踪发散】1-1:如右图所示,电场中某一电场线为一直线,线上有A、B、C三个点,电荷q1=10-8 C从B点移到A点时静电力做了10-7 J的功;电荷q2=-10-8 C在B点的电势能比在C点时大10-7 J,那么:(1)比较A、B、C三点的电势高低,由高到低的排序是________;(2)A、C两点间的电势差是________ V;(3)若设B点的电势为零,电荷q2在A点的电势能是________ J.解析:(1)U BA=W BAq1=10-710-8V=10 V,即B点电势比A点高.W BC=q2U BC=E p B-E p C,U BC=E p B-E p Cq2=10-7-10-8V=-10 V故C点电势比B点高,即φC>φB>φA.(2)U AC=U AB+U BC=-10 V+(-10 V)=-20 V.(3)若φB=0,则φA=-10 V,E p A=q2φA=-10-8×(-10) J=10-7 J.答案:(1)φC>φB>φA(2)-20(3)10-7题型二电势电势差的计算例二有一带电荷量q =-3×10-6 C 的点电荷,从电场中的A 点移到B 点时,克服电场力做功6×10-4 J ,从B 点移到C 点电场力做功9×10-4 J .问: (1)AB ,BC ,CA 间电势差各为多少?(2)如果以B 点电势为零,则A 、C 两点的电势各为多少?电荷在A 、C 两点的电势能各为多少?(1)解法一:先求电势差的绝对值,再判断正、负.|U AB |=|W AB ||q |=6×10-43×10-6 V =200 V因负电荷从A 移到B 克服电场力做功,必是从高电势点移向低电势点,即φA >φB ,U AB =200 V|U BC |=|W BC ||q |=9×10-43×10-6 V =300 V因负电荷从B 移到C 电场力做正功,必是从低电势点移到高电势点,即φB <φC ,U BC =-300 V.U CA =U CB +U BA =-U BC +(-U AB )=300 V -200 V =100 V.解法二:直接代入数值符号求解.电荷由A 移向B 克服电场力做功即电场力做负功,W AB =-6×10-4JU AB =W AB q =-6×10-4-3×10-6V =200 V电荷由B 移向C 电场力做正功,W BC =9×10-4J ,U BC =W BC q =9×10-4-3×10-6V =-300 V以下同上解法.(2)若φB =0,由U AB =φA -φB 得φA =U AB =200 V . 由U BC =φB -φC 得φC =φB -U BC =0-(-300)=300 V . 电荷在A 点的电势能E p A =q φA =-3×10-6×200 J =-6×10-4 J 电荷在C 点的电势能E p C =q φC =-3×10-6×300 J =-9×10-4 J.答案: (1)U AB =200 V U BC =-300 V U CA =100 V (2)φA =200 V φC =300 V E p A =-6×10-4 J E p C =-9×10-4 J【反思总结】 (1)公式W =qU 适用于任何电场.(2)应用该公式时,可以三个量都取绝对值,计算出功的数值之后再根据受力和运动情况判断做功的正负,也可以将各个物理量带正负号进行运算. (3)电势能、电势、电场力做功、电势差之间的关系图:【跟踪发散】 2-1:一电子飞经电场中A 、B 两点,电子在A 点电势能为4.8×10-17 J ,动能为3.2×10-17 J ,电子经过B 点时电势能为3.2×10-17 J ,如果电子只受电场力作用,则( )A .电子在B 点时动能为4.8×10-17 J B .由A 到B 电场力做功为100 eVC .电子在B 点时动能为1.6×10-17 J D .A 、B 两点间电势差为100 V解析: 电子从A 运动到B ,只有电场力做功,故E p A +E k A =E p B +E k B ,故A 正确.电子减少的电势能ΔE p =E p A -E p B =1.6×10-17 J =100 eV ,故由A 到B 电场力做功为100 eV ,B 正确,由于电子带负电,故A 、B 之间的电势差U AB =-100 V ,故D 错误. 答案: AB题型三只有静电力做功的问题例三如右图所示,实线是电场线,虚线为等势面,已知相邻两等势面间的电势差相等,有一正电荷在等势面L 3处的动能为20 J ,运动到L 1处的动能为零,若取L 2处为零势面,则当此电荷的电势能为6 J 时,它的动能(不计重力及其他阻力)是( ) A .16 J B .24 J C .6 J D .4 J解析: 电荷在运动过程中,因为只有电场力做功,所以电势能与动能之间发生转化,且动能与电势能的总和保持不变.设电荷由L 3到L 2,L 2到L 1电场力做功分别为W 32、W 21,因为U 32=U 21,所以W 32=W 21,由动能定理得W 32+W 21=20,即W 32=W 21=-10 J .设当电荷运动到等势面L 2时,其动能为E k2,W 32=E k2-20 J ,E k2=10 J .所以该电荷的动能和电势能的总和为10 J +0=10 J ,故当电荷的电势能为6 J 时,电荷的动能为4 J 答案: D【反思总结】 在只有静电力做功的情况下,电势能和动能的总和保持不变.【跟踪发散】 3-1:如右图所示,a ,b 和c 分别表示点电荷的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它们的电势分别为6 V 、4 V 和1.5 V .一质子(11H)从等势面a 上某处由静止释放,仅受电场力作用而运动,已知它经过等势面b 时的速率为v ,则对质子的运动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质子从a 等势面运动到c 等势面电势能增加4.5 eVB .质子从a 等势面运动到c 等势面动能减少4.5 eVC .质子经过等势面c 时的速率为2.25vD .质子经过等势面c 时的速率为1.5v解析: 质子由高等势面向低等势面运动,电势能减少,动能增加,A 、B 都错;质子从等势面a 到等势面b ,由动能定理得12mv2=2 eV ,质子从等势面a 到等势面c ,由动能定理得12mv 2c =4.5 eV ,解得v c =1.5v ,故正确答案为D. 答案: D随堂演练1.电场中两点间电势差U =Wq的意义是( )A .它是由两点的位置决定的,与移动的电荷的种类和数量无关B .电势差与电场力做功成正比,与被移动的电荷量成反比C .电势差的大小等于移动单位电荷时电场力所做的功D .电场中两点间没有电荷移动,则电势差为零解析: 电场中两点间电势差由两点在电场中的位置决定,可以用U =Wq 来定义,但与移动的电荷的种类、数量以及是否移动电荷均无关,所以A 选项正确而B 、D 错误;从物理意义上讲,电势差的大小等于移动单位正电荷时电场力所做的功,C 选项没有说明是正负电荷,故错误.答案: A2.在电场中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为U AB =75 V ,B 、C 两点间的电势差为U BC =-200 V ,则A 、B 、C 三点电势高低关系为( )A .φA >φB >φC B .φA <φC <φB C .φC >φA >φBD .φC >φB >φA 解析: 因为U AB =φA -φB =75 V >0,所以φA >φB .又U BC =φB -φC =-200 V <0,所以φB <φC .又U AC =U AB +U BC =75 V +(-200 V)=-125 V <0,所以φA <φC .则φC >φA >φB .故正确答案为C. 答案: C3.静电场中,若带电粒子在电场力作用下从电势为φa 的a 点运动至电势为φb 的b 点.若带电粒子在a 、b 两点的速率分别为v a 、v b ,不计重力,则带电粒子的比荷q /m ,为( ) A.v a 2-v b 2φb -φa B.v b 2-v a 2φb -φaC.v a 2-v b 2φb -φaD.v b 2-v a 2φb -φa解析: 由电势差公式以及动能定理:W =qU ab =q (φa -φb )=12m (v b 2-v a 2),可得比荷为q m =v b 2-v a 2φa -φb.答案: C4.(2011·蚌埠高二检测)如右图所示的匀强电场场强为103 N/C ,ab 平行于电场线,ab =cd =4 cm ,ac =bd =3 cm.则下述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A .ab 之间的电势差为40 V B .ac 之间的电势差为50 VC .将q =-5×10-3 C 的点电荷沿矩形路径abdc 移动一周,电场力做功是-0.25 JD .将q =-5×10-3 C 的点电荷沿abd 从a 移动到d ,电场力做功是0.25 J解析:由U=Ed得U ab=40 V,故A正确;a、c在同一等势面上,U ac=0,B错;移动一周W=0,C错;W ad=W ab=40×(-5×10-3) J=-0.2 J,故D错.答案: A。

电势差教案

电势差教案

电势差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势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掌握电势差的应用,如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电势差与电势能的关系等;3.能够运用电势差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电势差的概念电势差是指在电场中,单位电荷从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所经过的电势能的变化量。

电势差的单位是伏特(V)。

2. 电势差的计算方法电势差的计算方法为:ΔV=V B−V A其中,ΔV表示电势差,V B表示终点电势能,V A表示起点电势能。

3.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电场强度是指单位正电荷所受到的电力作用力。

在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为:ΔV=−Ed其中,ΔV表示电势差,E表示电场强度,d表示电势差的距离。

4. 电势差与电势能的关系电势能是指电荷在电场中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在匀强电场中,电势能与电势差的关系为:ΔE p=qΔV其中,ΔE p表示电势能的变化量,q表示电荷量,ΔV表示电势差。

5. 电势差的应用电势差的应用包括:•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可以用于计算电场强度;•电势差与电势能的关系可以用于计算电势能;•电势差可以用于计算电路中的电压。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实验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 讲授通过讲解电势差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让学生了解电势差的基本知识。

2. 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电势差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加深对电势差的理解。

3. 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探讨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电势能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讲授(1)电势差的概念讲师首先介绍电势差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电势差是指在电场中,单位电荷从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所经过的电势能的变化量。

(2)电势差的计算方法讲师介绍电势差的计算方法,即ΔV=V B−V A,并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电势差的计算方法。

(3)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讲师介绍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即ΔV=−Ed,并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高三选修3-1物理《电势差》教案

高三选修3-1物理《电势差》教案

高三选修3-1物理《电势差》教案学习内容 1.5 电势差学习目标 1.理解电势差的概念,知道电势差与电势零点的选择无关。

2.掌握两点间电势差的表达公式,知道两点间电势差的正负号与这两点的电势高低之间的对应关系。

3.知道在电场中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做功与两点间电势差之间的关系,会应用静电力做功的有关公式进行计算。

学习重、难点电势差的概念,电势能的改变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电功计算。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知识链接1.在电场中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做的功与电荷的和有关,但与电荷经过的无关。

2.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

3.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与它的的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势,定义式:。

学习过程用案人自我创新【自主学习】不同的`位置作为测量高度的起点,同一地方高度的数值;但两个地方的高度差却。

选择不同的位置作为电势零点,电场中某点电势的数值;但电场中某两点间的电势的差值。

一、电势差(U):1、概念:。

设电场中A点的电势为 ,B点的电势为,则它们之间的电势差可以表示成 =也可以表示成 =问:(1)与成什么关系?(2)电势差是标量还是矢量?电势差的正负表示什么?2、电势差的单位:符号:二、电势差与静电力做功的关系(通过W=EPA—EPB推导)= 或 =(1)只要知道电场中两点的电势差,就可以求出在这两点间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做的功,而不必考虑和。

(2)公式的适用范围?【例题解析】例1、如图,是某电场中的一条直电场线。

一电子从a点由静止释放,它将沿直线向b点运动,则可判断( )A.该电场一定是匀强电场B.场强Ea小于Eb b aC.电子具有的电势能EPa一定大于EPbD.电势Ua一定低于Ub例2、有一带电荷量q= C的点电荷,从电场中的A点移到B点时,克服电场力做功 J.从B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功 .(1)AB,BC,CA间电势差各位多少?(2)如以B点的电势为零,则A,C两点的电势各为多少?电荷在A,C两点的电势能各位多少?例题3、如图所示,一负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有A、B两点,两点间的电势差为200V,电量为-6×10-8C的电荷从B点移到A点,它的电势能改变多少?该电荷在A、B两点的电势能哪个大?哪点场强大?哪点电势高?达标检测 1.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A.沿电场线的指向,场强一定越来越小B.沿电场线的指向,电势一定越来越低C.沿电场线方向移动电荷,电势能逐渐减小D.在电场力作用下,正电荷一定从电势高处向电势低处移动2.对于电场中A、B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势差的定义式UAB=WAB/q说明两点间的电势差UAB与电场力做功WAB成正比,与移动电荷的电荷量q成反比B.A、B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将正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所做的功C.将1C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1J的功,这两点间的电势差为1VD.若电荷由A点移到B点的过程,除受电场力外,还受其他力的作用,电荷电势能的变化就不再等于电场力所做的功3.如图13-5-2所示,在同一条电场线上有A、B两点,已知将-q从A点移到B点,外力克服电场力做功,则电场线的方向是由点指向点的;A、B两点比较,点的电势高.4.如图13-5-3所示,电场中有A、B两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势,场强EA>EBB.电势,场强EA<EBC.将电荷+q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了正功D.将电荷-q分别放在A、B两点时具有的电势能EA>EB5.a、b为电场中的两点,且a点电势高于b点,则可知()A.把负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B.把正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C.无论移动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电荷的电势能都要减少D.无论是否有电荷移动,a点电势能总是大于b点的电势能6.如图13-5-4所示,a、b、c是一条电场线上的三点,a、b间的距离等于b、c间的距离.用和Ea、Eb、Ec分别表示a、b、c三点的电势和场强,可以判定()A. B.Ea>Eb>EcC. D.Ea=Eb=Ec7.若带正电荷的小球只受电场力的作用,则它在任意的一段时间内()A.一定沿电场线由高电势处向低电势处运动B.一定沿电场线由低电势处向高电势处运动C.不一定沿电场线运动,但一定由高电势处向低电势处运动D.不一定沿电场线运动,也不一定由高电势处向低电势处运动[高考资源网]8.图9是某匀强电场的等势面示意图,A、B两点相距5cm,θ=53°,一带电量为-4×10-6C的微粒沿AB匀速运动,则此微粒的质量为_______kg.(取g=10m/s2)9.在如图所示的电场中,把点电荷q=+2×10-11C,由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功WAB=4×10-11J.A、B两点间的电势差UAB等于多少?B、A两点间的电势差UBA等于多少?10.一带负电的粒子,q=-2.0×10-9C,在静电场中由a点运动到b点,除电场力外,其它力作的功为6.0×10-5J,粒子动能增加了8.0×10-5J,求a、b两点间的电势差Uab等于多少?。

《电势差》 教学设计

《电势差》 教学设计

《电势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电势差的概念,知道电势差与电势零点的选取无关。

(2)掌握电势差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会用公式 UAB = WAB /q 进行计算。

(3)了解电势差的单位伏特(V),能区分电势差和电势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类比高度差来理解电势差,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

(2)通过推导电势差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电势差的概念。

(2)电势差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

2、教学难点(1)电势差的概念的建立。

(2)应用电势差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进行计算。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类比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比如水电站中水流从高处流向低处形成水压差,从而推动水轮机做功,引出电场中电荷在不同位置具有不同的电势能,也存在类似的“势差”,即电势差。

2、概念讲解(1)类比高度差:从地面上不同高度的两点存在高度差,引导学生理解电场中不同位置的电势也存在差值,这就是电势差。

(2)定义:电场中两点间电势的差值叫做电势差,也叫电压。

设电场中 A 点的电势为φA,B 点的电势为φB,则 A、B 两点间的电势差表示为 UAB =φA φB。

(3)强调:电势差是标量,但有正负之分。

若 UAB > 0,表示 A 点电势高于 B 点电势;若 UAB < 0,表示 A 点电势低于 B 点电势。

3、电势差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1)推导:假设一个电荷量为 q 的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 A 点移动到 B 点,电场力做的功为 WAB。

根据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WAB = EPA EPB,而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为 EP =qφ,所以WAB =qφA qφB =q(φA φB) = qUAB,得到 UAB = WAB / q 。

电势差教案人教版

电势差教案人教版

电势差教案人教版电势差教案人教版第 1 篇教学目的:1、通过阅读幼儿用书,知道家用电器工作时的安全考前须知。

2、能依据老师的提问从安全角度思索回答下列问题。

教学预备:1、各种常用的家用电器图片。

2、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教学过程:1、出示电器的图片引出教学。

2、幼儿观看挂图尝试自己讲解并描述图中的内容,了解电器工作时的安全考前须知。

1)观测第一幅图,知道工作中的电风扇很危急,不能随意触碰。

老师:①请小伙伴看第一幅图,图中的人在干什么?②电风扇工作时会有危急吗?为什么?③电风扇的插头拔下来,电风扇就怎么样了?老师小结:妈妈告知小伙伴,工作中的电风扇很危急,不能碰她们。

2)观测第二幅图,知道不能趴在洗衣机边上,否那么会发生危急。

老师:①洗衣机在干什么?这位小伙伴想干什么?②这是妈妈会对小伙伴说些什么?老师小结:妈妈告知小伙伴洗衣机工作的时候,不能趴在洗衣机边上,由于这样简单发生危急。

妈妈为什么这么说?趴在洗衣机边上,会发生什么危急?3)观测第三幅图,知道工作汇总的电熨斗很烫,不能随意碰触。

老师:①妈妈在干什么?②妈妈用电熨斗熨衣服的时候我们要留意些什么?老师小结:妈妈告知我们,工作中的电熨斗很烫,不能用手碰。

3、幼儿阅读家用电器图,了解其他家用电器工作时的安全考前须知。

老师:(1)涂上还有那些家用电器?他们有什么用?(2)这些电器在工作的时候,我们要留意什么呢?(3)小伙伴家里还有那些电器?说一说他们的安全考前须知。

电势差教案人教版第 2 篇一、教学目的1、知道电可给人们生活、工作带来方便,生活离不开电。

2、知道担心全用电会有危急。

3、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加强自我爱护的意识。

二、教具1、由担心全用电而造成的事故的资料。

2、测电笔、绝缘手套、钳子、绝缘服等。

3、有关用电的相关知识。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课型:新授课。

五、教学重点:怎样安全用电。

六、教法设计:讲解法、演示法。

七、教材分析本课针对中同学的实际,重点讲了怎样安全用电,指出了应当留意的几点。

电势差教学设计

电势差教学设计

电势差一、教学目标1.理解电势差的概念,知道电势差与电势零点的选择无关。

2.掌握两点间电势差的表达式,知道两点之间电势差的正负与这两点的电势高低之间的对应关系。

进行有关计算。

3.会用U AB=φA-φB及U AB=W ABq4.知道什么是等势面,理解在同一等势面上移动电荷时电场力不做功。

5.知道电场力跟等势面垂直,并且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

6.知道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是等势体,导体表面是等势面。

7.知道常取地球或与地球相连的导体作为等势的参考位置,认为它们的电势为零。

8.了解几种典型电场的等势面。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电势差和等势面的概念,掌握电势差和等势面的特点。

难点:电势差公式的综合应用,利用电势,电势差,电势能和等势面的特点的综合判断。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四、相关资源《电势差》视频资源。

五、教学过程【课堂引入】教师播放视频:《电势差》。

(插入视频《电势差》)【新知讲解】(一)电势差复习回顾:教师活动:前面我们曾经学习电势能和电势,同学们想一下什么是电势能,什么是电势,它们的公式各是什么?学生回答: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与电荷位置有关的能,叫电势能。

W AB=E PA−E PB=−∆E P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动到参考点(零电势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

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能与它的电荷量的比值叫该点的电势。

φA=W AOq 或φA=E Aq教师活动:电势能和电势直观的描述了电场中能量和位置的关系,都需要提前确定零点,那么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电场中描述位置变化且与零点无关的量—电势差。

1.定义:在电场中,两点之间电势的差值叫作电势差,电势差也叫作电压。

2.定义式:U AB=φA-φB3.单位:伏特(V) 1V=1J/C4.标量:正负代表一点比另一点电势高或低。

(注:U AB大于0,说明A点电势大于B点电势,反之U AB小于0,说明A点电势小于B点电势。

)5.比值定义法:电荷q在电场中由一点A移动到另一点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W AB与电荷量q的比值W AB/q,叫做A,B两点间的电势差。

高中物理教案电势差

高中物理教案电势差

高中物理教案电势差教材:高中物理教材教学目标:1. 了解电势差的概念和定义;2. 掌握电势差的计算方法;3. 理解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4. 能够应用电势差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电势差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实例引入电势差的概念,介绍电势差对电荷移动的影响,引起学生对电势差的兴趣。

二、讲解电势差(15分钟)1. 定义:电势差是指两点之间的电势差异,通常表示为ΔV;2. 计算方法:ΔV = V2 - V1,即电势差等于两点电势之差;3. 电势差的单位是伏特(V)。

三、演示实验(15分钟)教师进行实验演示,通过改变电势差的大小和方向,观察电荷在不同电场中的运动情况,帮助学生理解电场对电荷的作用。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和分析题目,巩固电势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引导学生讨论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并解决问题。

五、拓展应用(10分钟)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了解电势差在电路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总结与反馈(5分钟)总结电势差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场景,让学生复习和梳理所学知识,并对学生进行反馈,查漏补缺。

七、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梳理电势差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使学生掌握了电势差的基本知识,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演示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识水平。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电势差》教案

《电势差》教案

《电势差》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电势差的含义,掌握计算电势差的方法,并会利用电势差计算两点间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做的功;2.通过类比的方法,能够理解电势差的含义;3.在类比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电势差的含义和计算式。

2.通过公式推导,得出电势差的定义式。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问答、讨论、讲授等四、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地理图片:中国等高线地形图。

问题1:珠穆朗玛峰、四川盆地的海拔高度分别是多少?珠穆朗玛峰与四川盆地的高度差是多少?学生的回答之后引导其思考,高度与高度差谁是相对值,谁是绝对值。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电势的知识,提问学生电势相当于高度还是高度差呢?学生回答:电势与高度应该都是绝对值,相当于高度。

问题2:那在电场中是否也有相当高度差的物理概念呢?猜想一下?学生回答:应该是电势差。

教师点评,引出课题::电势差(板书)。

环节二:新课探究(一)电势差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高度差的概念,自主概括电势差的概念,电场中两点间电势的差值。

概括电势差的定义,同时说明电势差也叫电压用大写字母U来表示。

再引导学生思考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与零势点的选取是否有关,让学生概括出电势差是一个绝对值,与零势点的选取无关。

引导学生自己说出电势差如何计算。

此时继续追问:BA两点间的电势差如何表示?引导学生注意书写电势差的下脚标。

通过提问电势差的值是否可以为负值,电势差的正负表示什么含义等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对电势差有一个的了解。

(二)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环节三:巩固练习。

电势差教学设计

电势差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新课标〕课堂教学教案年月日篇二:电势差教案1教学设计(二)教学分析本节容以比值法定义电势差的概念为起点,强化电势差与电场力做功和试探电荷无关,运用理论探究的方法,由电场力做功和电势能的关系导出电势差和电势的关系,从而得到电势差命名的由来。

在物理学中,特别是在技术应用方面常用到的是电势差的概念,电势差往往比电势更有意义。

引入电势差的概念,使求静电力做功的计算十分方便,不必考虑静电力的大小和电荷移动的路径,特别是对于静电力是变力时,就只能用wab=quab来计算。

教学目标1.运用类比值定义的方法,得到电势差的公式,让学生理解电势差的概念。

2.推导得出在电场中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做功与两点间电势差之间的关系,会应用静电力做功的公式进展相关的计算。

3.通过理论探究得到两点间电势差和电势的关系表达式,知道两点之间电势差的正负号与这两点的电势上下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比照学习的学习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容的重点是静电力做功公式uab= wab q 、wab=quab的理解和该公式的具体应用。

本节容的难点是静电力做功公式中正负号的应用与正负号的物理意义。

教学方法与手段首先在学生已有的根底上引导学生为什么要提出电势差概念,运用比值法定义电势差引入概念的教学,以加深对该比值式的理解,并学会熟练应用静电力做功的公式进展相关的计算。

通过理论探究找到两点间电势差和电势的关系表达式,确定两点之间电势差的正负号与这两点的电势上下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能够理解电势差的数值与零势面的选取无关。

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怎样学,学了有什么用,以此来突破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知识准备复习电场力做功和电势能的关系式,电势和电势能关系式。

复习高度和高度差的概念、高度差和零势点的选取无关。

学生活动设计电势差、电势能概念抽象,本课采用类比方法。

学生活动主要安排讨论、思考,要求学生能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述定义的形式和归纳的过程。

10.2 电势差-教案

10.2 电势差-教案

电势差【教学目标】1.知道电势差的概念,知道电势差与电势零点的选择无关。

2.掌握两点间电势差的表达式,知道两点之间电势差的正、负与这两点电势高低之间的对应关系。

3.知道在电场中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做功与两点间电势差的关系,会应用静电力做功的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知道在电场中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做功与两点间电势差的关系,会应用静电力做功的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一、新课教学1.电势差:(又叫电压)(1)定义:电场中两点间电势的差值叫作电势差,也叫电压。

电荷q在电场力作用下由A点移到另一点B的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W AB与电荷量q的比值,叫A、B两点之间的电势差U AB。

(2)定义式:U AB=W ABq(3)单位:伏特符号:V 1V=1J/C(4)物理意义:电势差的值即为电场力作用下两点间移动一库仑的正电荷电场力做的功。

例如:U AB=10V,移动1库仑正电荷电场力做功为10J,移动1库仑负电荷电场力做功-10J。

2.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教师引导:(1)U AB由什么决定?跟W AB、q有关吗?由电场本身的因素决;与W AB、q无关(2)W AB跟q、U AB有关吗?跟q、U AB都有关注意:应用公式φ=E Pq ,U AB=W ABq时应注意各物理量都有符号。

3.电势与电势差的比较:(1)电势差是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的差值,U AB=φA−φB(2)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的大小,与选取的参考点有关;电势差的大小,与选取的参考点无关。

(3)电势和电势差都是标量,单位都是伏特,都有正负值:电势的正负表示该点比参考点的电势大或小;电势差的正负表示两点的电势的高低。

【例1】在匀强电场中把电荷量为2.0×10-9C的点电荷从A点移动到B点,静电力做的功为1.6×10-7J。

再把这个电荷从B点移动到C点,静电力做的功为-4.0×10-7J。

(1)A、B、C三点中,哪点电势最高?哪点电势最低?(2)A、B间,B、C间,A、C间的电势差各是多大?(3)把电荷量为-1.5×10-9C的点电荷从A移动到C,静电力做的功是多少?(4)根据以上结果,定性地画出电场分布的示意图,标出A、B、C三点可能的位置。

电势差教学设计

电势差教学设计

电势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电势差的概念,知道电势差是描述电场中能的性质的物理量。

2.掌握电势差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简单的电路中。

3.了解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知道电势差随位置的变化情况。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电势差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3.电路中电势差的计算方法三、教学重难点1.电势差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2.电路中电势差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1.观察实验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引出电势差的概念。

2.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3.讲解法: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电势差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流程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电场中能的性质,引出电势差的概念。

让学生思考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并讨论电势差随位置的变化情况。

新课教学(1)电势差的定义及计算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情况,引出电势差的概念。

讲解电势差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练习简单的电路中电势差的计算。

(2)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讲解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式,并让学生练习相关的计算。

(3)电路中电势差的计算方法: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电路中电势差的计算方法。

讲解电路中电势差的计算步骤,并让学生练习相关的计算。

课堂小结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加深对电势差的理解和掌握。

布置作业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包括相关练习题和思考题。

六、板书设计电势差的定义及计算方法:(1)电势差的定义:U=qW(2)电势差的计算方法:U=Ed(匀强电场)(3)电路中电势差的计算方法:根据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计算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1)关系式:U=Ed(匀强电场)(2)关系式的应用:根据匀强电场的条件和关系式计算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课堂小结:(1)电势差的定义及计算方法:U=qW和U=Ed(匀强电场)(2)电路中电势差的计算方法:根据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计算(3)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U=Ed(匀强电场)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实验法和讨论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讲解法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电势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电势差的单位及量纲教案

电势差的单位及量纲教案

电势差的单位及量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势差的概念、特点及在电学中应用的具体方式。

2.了解电势差的计算方法。

3.掌握电势差的单位和量纲。

二、教学方法1.讲授法,结合具体例子讲述电势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实验法,进行简单电路实验,体验电势差的概念。

3.讨论法,引发学生探讨电势差在电学中应用的具体方式。

三、教学内容1.电势差的概念和特点。

电势差是指在电场中两点之间的电势差异,通俗地说,它是电场力作用下的电子在电场中运动时从一点到另一点所需克服的电势能的差。

电势差是电势在空间上的变化。

电势差是一个代表电场强度的物理量,可以用来描述电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状态。

2.电势差的计算方法。

电势差的计算公式为:ΔV = V2 - V1,其中V1和V2是两点在电场中的电势差。

如果两点之间的电场是匀强电场,则电势差的计算公式为:ΔV = Ed,其中E是电场强度,d是两点之间的距离。

3.电势差的单位和量纲。

电势差的单位是伏特(V),国际单位符号为V。

伏特是电势差的国际单位,是将焦耳(J)按照电量(库仑)来计算得到的。

1V等于1焦耳/库仑,即1V = 1J/C。

电势差的量纲为[J/C],即焦耳每库仑。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电势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难点:电势差的单位和量纲。

五、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可以从“电场”入手,简单介绍电场强度,并告诉学生电场强度可以描述电势的变化。

然后转向引出“电势差”的概念。

2.讲授(1)电势差的概念和特点。

可以通过制作PPT,结合图片和动态图说明电势差的概念,强化学生对电势差的理解。

同时,可结合例子讲解电势差的特点。

(2)电势差的计算方法。

可以结合做题,由浅到深进行讲解。

让学生理解电势差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式,同时加强学生对电场强度和电势变化的理解。

(3)电势差的单位和量纲。

让学生通过电势差的计算公式去理解电势差的单位和量纲,并与伏特、焦耳、库仑等物理量做对比,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电势差的理解。

电势差的物理教案

电势差的物理教案

电势差的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电势差的物理意义,能够正确理解和描述电势差的概念。

2.掌握计算电势差的方法,能够应用计算电势差的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3.培养学生运用电势差概念解释电路中的现象和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电势差的定义和物理意义。

2.如何计算电势差。

三、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电势差的概念解释电路中的现象和问题。

四、教学过程和方法1.导入(10分钟)通过简单的物理现象引入电势差的概念,如用手触摸金属带上的电荷时感到的电击,说明不同位置的电势不同。

2.理论解释(30分钟)(1)引入电势概念:根据物理引力场的概念,引入电场的概念。

并将电势差定义为沿电场中两个位置之间的电势差异。

(2)电势差的计算:介绍如何计算电势差的方法,即V=ΔU/q。

其中V为电势差,ΔU为两点之间电势能的差值,q为电荷的值。

(3)电势差的单位:讲解标准单位和常用单位。

标准单位为伏特(V),常用单位为千伏(kV),毫伏(mV)等。

3.计算实例演练(40分钟)通过几个实际问题的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掌握电势差的计算方法,并培养运用电势差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1)计算两个点之间在电场中的电势差:给出电场的大小和方向,计算两个点之间的电势差。

(2)计算电源电压和电路中的电压差:给出电源和电路的连接方式,计算电源电压和电路中的电压差。

(3)计算电荷在电场中受力时的势能差:给出电荷和电场的情况,计算电荷在电场中受力时的势能差。

4.拓展应用(2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应用案例,拓宽学生对电势差的应用领域的认识,如电容器存储电势能、电势差在电路中的作用等。

五、教学手段黑板、投影仪、实验器材等。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电势差的实际现象,帮助学生理解电势差的物理意义,并掌握了计算电势差的方法。

通过实例演练和拓展应用,培养学生应用电势差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可以增加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例子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电势差-鲁科版选修3-1教案

电势差-鲁科版选修3-1教案

电势差-鲁科版选修3-1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势差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2.掌握电势差的性质及应用;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电势差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1.电势差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2.电势差的性质及应用。

三、教学难点电势差的物理意义及其在电场中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1. 电势差的概念电势差是指在电场中两个点之间的电势差异。

电场中的任何一点,都具有一定的电势,它是以该点作为参考点所具有的电势能。

2. 电势差的计算方法假定在电场中两个点A、B,它们之间的距离为d,A点的电势为VA,B点的电势VB,则它们之间的电势差为ΔV = VB - VA。

3. 电势差的性质及应用1.电势差的正负性取决于电场的方向;2.电势差的值与参考点的位置有关,参考点不同,电势差的值也不同;3.当电势差为正时,电荷将沿电势差方向移动,反之电荷将沿相反方向移动;4.电势差可用来计算电子移动的电势能变化。

五、教学方法本节内容以讲解为主,配合示意图和实验演示,让学生对电势差的概念及其应用有深入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1. 电势差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和图示,讲解电势差的概念,引导学生对电势差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电势差的计算方法以两个点的电势及其之间的距离为例,演示电势差的计算方法。

3. 电势差的性质及应用讲解电势差的性质及其应用,重点介绍电势差在电荷移动时的应用。

4. 课堂实验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电势差的计算及其应用。

七、课堂练习对学生进行贴近实际的课堂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电势差的理解。

八、课后作业1.总结本节内容的重点;2.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习题。

九、教学反思在讲解电势差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生活及科技领域中的应用进行讲解,切忌教科书化和抽象性过强。

通过实验演示和课堂活动,增强学生对电势差的理解和兴趣。

《电势差》 学历案

《电势差》 学历案

《电势差》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电势差的概念,知道电势差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

2、能够熟练运用公式 UAB = WAB / q 计算电势差。

3、理解电势差的正负值的含义,以及在电场中电势的高低与电势差的关系。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电势差的概念及其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

(2)电势差的计算公式 UAB = WAB / q 的应用。

2、难点(1)对电势差正负值的理解。

(2)运用电势差的概念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知识回顾1、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 = F / q ,其中 F 是电场力,q 是试探电荷的电荷量。

2、电场力做功的公式:WAB =F·d·cosθ ,其中 F 是电场力,d 是沿电场力方向的位移,θ 是电场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

四、新课导入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电场强度和电场力做功。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概念——电势差。

想象一下,在一个山坡上,不同位置的高度不同。

从高处往低处走,很容易;但从低处往高处走,就需要消耗能量。

在电场中,也存在类似的情况,不同位置具有不同的“势能”,而描述这种势能差异的物理量就是电势差。

五、知识讲解1、电势差的定义电势差是指电场中两点之间电势的差值,也叫电压。

设电场中 A、B 两点的电势分别为φA 和φB ,则 A、B 两点间的电势差表示为 UAB =φA φB 。

需要注意的是,电势差是标量,但有正负之分。

若 UAB > 0 ,则A 点的电势高于B 点的电势;若 UAB < 0 ,则 A 点的电势低于 B 点的电势。

2、电势差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通过做功的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能量。

在电场中,电场力做功也会引起电势能的变化。

假设一个电荷量为 q 的电荷在电场中从 A 点移动到 B 点,电场力做的功为 WAB ,则有:UAB = WAB / q这就是电势差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式。

例如,一个电荷量为 2 C 的正电荷在电场中从 A 点移动到 B 点,电场力做功为 10 J ,则 A、B 两点间的电势差为:UAB = 10 J / 2 C = 5 V这意味着 A 点的电势比 B 点的电势高 5 V 。

电势差教案

电势差教案

电势差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势差的概念;2. 掌握电势差的计算方法;3. 能够应用电势差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电势差的概念与计算方法;2. 实际问题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电势能与电势的概念,并举例说明电势能的变化与电势差的关系。

2. 理论讲解(15分钟)解释电势差的定义:电势差是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由一点移到另一点时所做的功与单位正电荷所获得的电势能之比。

介绍电势差的计算方法:假设两点A和B,其间电场强度为E,将单位正电荷从A点移到B点,使其与电场的方向一致,由于电场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一致,所以电场对电荷做正功,电势差等于电场力与位移相乘的积。

例题:一个电场中,单位正电荷从A点到B点,电场力的大小为F,移动的位移大小为d,求电势差的大小。

3. 练习与讨论(15分钟)让学生自主完成几个电势差的计算练习题,然后进行讨论,共同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要点。

4. 实验(20分钟)设计一个实验,通过实验测量电势差的大小,并求出电场强度。

学生可以利用两点间电势差与电势差之间的关系,设计实验步骤,并记录实验数据。

然后,根据实验所得数据,计算电场强度。

5. 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电势差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例如,电势差可以用来计算电动势、电池的工作原理等。

6.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电势差的概念与计算方法,以及实际应用。

四、课后练习1. 计算以下情况的电势差:(1)一个单位正电荷从距离为2m处移动到距离为4m处,电场强度为10N/C;(2)一个单位正电荷从距离为1m处移动到距离为5m处,电场强度为5N/C。

2. 根据以下实验数据计算电场强度:距离A点1m处电势为10V,距离A点2m处电势为5V。

理解电势差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教案

理解电势差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教案

理解电势差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教案。

一、电势差的概念1.电势差的定义:电势差是电场某两点之间的电势差异,单位是伏特。

2.电势差的产生原因:电势差是由于电场中带电粒子受到电场力的作用,沿着电势线从高电势移动到低电势的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导致电能的转换,从而使电势差产生。

3.电势差的特点:电势差具有方向性,是一种有向量性质的物理量。

电势差也是一个标量,它的数值表示两点之间电势差的大小,但符号表示电势差的方向。

二、电势差在电路中的应用1.电势差的计算电势差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来计算:ΔV = V2 - V1其中,ΔV表示电势差,V2和V1分别表示两个点的电势值。

2.电路中电势差的作用在电路中,电势差是电能转换的基础,它与电流密切相关。

(1)电势差与电流的关系电势差是产生电流的动力源。

如果我们在电路两端加上电势差,通过导体形成连通回路,就可以引起电流的流动。

当电子受到电势势作用,电子会流动,从而产生电流。

因此,电势差越大,也就意味着电流的流动越快,而电势差越小,电流的流动速度就会越慢。

(2)电势差与电阻的关系电势差与电阻也是密切相关的。

如果我们在电路中加入了电阻,那么电势差就会被消耗掉,导致电势差的大小减小。

电阻越大,就意味着电势差被拖得更厉害,因此电流的流动速度就会下降。

(3)电势差与功率的关系电势差也与电路中功率的输出相关。

如果我们为电路中的一个负载器件提供电势差,那么负载器件就可以通过吸收电能进行工作,并产生功率输出。

因此,电路中的功率输出与电势差和电流大小是密不可分的。

三、电势差的实验探究电势差是电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的实验探究也是我们进行电学学习的必要手段。

我们可以通过在电路中不断调节电势差的大小,来观察电路中电流、电阻等指标发生的变化。

通过这样的实验,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电势差在电路中的作用,以及与电流、电阻等概念的相关性。

四、电势差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电势差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学概念,不仅可以在电学学习中使用,也可以应用于现代各种科技设备中。

10.2.1 电势差—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教案

10.2.1 电势差—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教案

课 时 教 案第 10 单元 第 3 案 总第 8 案课题: §10. 2.1 电势差【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理解电势差,知道电势与电势差的关系,知道电势差与零电势点选择无关2.掌握电势差的表达式,知道电势差的正负的含义3.能用AB AB U =W /q 进行相关计算【教学重点】1.电势差的理解2.AB AB U =W /q 的灵活应用【教学难点】1.AB AB U =W /q 的灵活应用【教学过程】复习:①什么是电势?②什么是电势能?引入:电势的高低与零势面的选取有关,但两点之间电势的差值却不因零势面选取的改变而改变,在物理学中往往比电势更重要。

电势差移动电荷q ,电场力做功 AB PA PB W E E =− ①P E q φ= ②由①②得:()U AB A B AB W q q φφ=−= ③匀强电场中:由 AB W qEd = 得:/AB Ed W q = ④反映两点间的性质,把AB W 和q 的比值称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1.定义:电场中两点间电势的差值叫做电势差。

其值称电压。

定义式:U AB =φA −φB /AB AB U W q =(代入符号运算)①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从A 移到B 电场力做的功。

②若已知两点间的电势差,可据U AB AB W q =求出电场力的功,不必考虑电场力和移动路径,与是否是匀强电场无关。

2.单位:V说明:⑴U AB 由电场中两点的位置决定,与是否移动电荷无关。

⑵绝对性,与零势面的选取无关。

⑶标量:正负表示电场中两点电势的高低,U AB =-U BA ,U AC = U AB + U BC总结求电势差的方法:①电势之差②U Ed =③U AB AB W q =或(U U )U P PB PA B A AB E E E q ∆=−=−=−例1.对于电场中A 、B 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电势差的定义式U /AB AB W q =,说明两点间的电势差U AB 与电场力做功W AB 成正比,与移动电荷的电量q 成反比B.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将正电荷从A 点移到B 点电场力所做的功C.将1C 电荷从A 点移到B 点,电场力做1J 的功,这两点间的电势差为1VD.电荷由A 点移到B 点的过程,除受电场力外,还受其他力的作用,电荷电势能的变化就不再等于电场力所做的功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A .A 、B 两点的电势差,等于将正电荷从A 点移到B 点时静电力所做的功B .电势差是一个标量,但是有正值或负值之分C .由于静电力做功跟移动电荷的路径无关,所以电势差也跟移动电荷的路径无关,只跟这两点的位置有关D .A 、B 两点的电势差是恒定的,不随零电势面的不同而改变,所以U AB =U BA二、等势面(形象的描绘电场)1.等势面:电场中电势相同的各点构成的面叫等势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新课标)课堂教学教案年月日
[例题1](投影教材24页)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求解。

培养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题之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及时总结点评:
在应用公式q
W U AB AB =或AB AB qU W =时,对各物理量的符号的处理方法: 计算时将各量的正、负号代入公式,并根据结果的正、负号进行判断。

例如:将一个电量510
0.1-⨯-=q C 的电荷从电场中的A 点移到B 点,电场力做功为4100.2-⨯-=W J ,则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5
4100.1102--⨯-⨯-==q W U AB AB
V=20 V 。

AB U =20V 表示A 点电势比B 点电势高20 V 。

(三)小结:对本节内容要点进行概括。

巩固练习:
1、求两点间的电势差 在如图所示的电场中,把点电荷q =+2×10-11C ,由A 点移到B 点,电场力做功W AB =4×10-11J 。

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U AB 等于多少?B 、A 两点间的电势差U BA 等于多少?
解:由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得
210210411
11=⨯⨯==--q W U AB AB V 2-=-=AB BA U U V
2、求静电力做功
如图所示的电场中,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U AB =20 V ,将点电荷q = -2×10-9C ,由A 点移到B 点,静电力所做的功是多少?
解:电场力所做的功
W AB =U AB ·q =20×(-2×10-9)= -4.0×10-8J
3、电场知识的综合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