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地作用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首先,劳动满足了人类的物质需求,为进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猿猴作为灵长类动物,生活在自然环境中,需要寻找食物、搭建简单的住所等来满足自己的生存需求。
当猿猴开始进行劳动时,比如采集、狩猎、制作简单工具等,他们能够更好地获取食物和他们所需要的资源,进而提高了自身的存活能力。
劳动的进行使猿猴能从食物链的下层向上攀升,成为优胜劣汰的受益者,这促进了人类进化的演化。
其次,劳动促进了社会交往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的社会化进程。
劳动使得猿猴们不仅仅只关注个体利益,而是开始形成合作关系,共同劳作,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通过合作劳动,猿猴们面对共同的困难和危险,学会了相互帮助和合作,从而逐渐发展出了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价值观。
这种社会化的进程为人类的进化提供了基础,推动了人类从猿猴的单个个体向以团队和社会关系为核心的群体演化。
最后,劳动对于人类进化中的认知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劳动不仅仅是简单的体力活动,还需要一定的智慧和思维能力。
在采集、狩猎、工具制作等过程中,猿猴们需要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不断改进和创新。
这使得猿猴们的大脑逐渐得到锻炼和发展,智力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劳动,人类逐渐习得了使用工具、制造物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为人类后来的文明和科技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劳动满足了人类的物质需求,为进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劳动促进了社会交往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的社会化进程;劳动对于人类进化中的认知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正是通过长期的劳动实践,人类得以从最初的猿猴逐渐发展演化成了具有高度智慧和社会性的现代人。
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恩格斯在他的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提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这一主题既涉及人类起源的问题,也触及了人类社会和文明的发展。
接下来,我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这个主题展开深入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恩格斯对劳动在人类演化过程中的作用。
一、宏观角度1. 劳动与社会组织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恩格斯认为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组织演进的重要因素。
在远古时期,人类通过劳动来获取食物和生存必需品,从而形成了最原始的“采集-狩猎”社会组织形式。
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劳动成为了社会分工和合作的基础,进而催生了更为复杂的社会组织形式,如农耕社会、工业社会等。
2. 劳动与文明发展恩格斯进一步指出,劳动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
人类在劳动中不断创新,发明了工具、农耕技术和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劳动的发展促进了知识和文化的积累,推动了科学技术和人文精神的繁荣,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微观角度1. 劳动与个体成长从个体层面来看,恩格斯认为劳动对人类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劳动中,人类学会了合作、创新和实践,培养了坚韧、毅力和责任感等品质。
劳动不仅满足了人的物质需求,更重要的是让人们获取了自尊、成就感和社会认同,促进了个体的全面发展。
2. 劳动与人的价值恩格斯认为,劳动赋予了人类自身的价值。
通过劳动,人们创造了财富,改善了生活条件,实现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提升。
劳动也是个体与社会相互联系的纽带,通过劳动可以实现自我实现和社会认同,使个体与社会保持密切联系。
总结与展望通过对恩格斯关于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的深入探讨,我们不难发现,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和文明发展的核心力量,同时也是个体成长和社会价值实现的基础。
正是通过不断的劳动,人类才得以从猿向人的转变,实现了自我的提升和社会的进步。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劳动的作用,推动劳动技能的提升和劳动价值的实现,为实现更高水平的社会发展和个体幸福作出更大的努力。
1876年,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写作了《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一书
1876年,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写作了《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一书恩格斯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历史背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这篇著作,是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中的十篇论文之一,是作为从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过渡的论文。
写于1876年,1896年第一次发表于《新时代》杂志。
1871年,震惊世界的巴黎公社失败以后,欧洲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即低潮时期。
这个时期,一方面,无产阶级正在积蓄力量,武装自己,以迎接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另一方面,遭到无产阶级革命打击的资产阶级,除了继续用武装残酷镇压无产阶级以外,还散布各种反动谬论,从理论上、思想上瓦解无产阶级。
这时,各种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哲学流派蜂拥而起,极力鼓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宣扬社会达尔文主义,妄图麻醉无产阶级。
19世纪,自然科学有许多新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自然界的辩证过程。
但在自然科学理论研究上,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盛行,造成思维上的混乱。
因此,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迫切需要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
同时,马克思、恩格斯还意识到,要彻底地批判各种资产阶级谬论,武装无产阶级,就必须研究自然科学,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把自然辩证法与社会历史辩证法衔接起来,把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同唯物辩证法的历史观结合起来,最后形成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总之,恩格斯写((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这篇著佑是为了从理论上武装无产阶级,反击资产阶级进攻的需要,是为了推动自然科学按着健康道路发展的需要,也是建立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需要而写的。
二、主要内容在该书中,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人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全面论述,论述了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等重要原理。
最后,他指出,人类必须进行社会变革,推翻资产阶级,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成为自然的主人。
全文共有26个自然段,可分为四个部分。
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
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之一,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化有着深刻的洞察力。
在他的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恩格斯详细描述了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并强调了劳动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恩格斯认为,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推动力量,它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恩格斯指出,劳动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原始社会中,人类通过劳动来改变自然环境,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和资源。
这种劳动不仅需要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能力,还需要人类之间的合作和分工。
通过劳动,人类逐渐掌握了工具和技术,提高了自身的生产力,从而逐渐摆脱了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进而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恩格斯认为,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驱动力。
在原始社会中,人类的劳动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更重要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的需要。
通过劳动,人类逐渐形成了家庭、部落和社会组织,建立了社会秩序和权力结构。
劳动使人类能够生产出多余的物质财富,从而产生了私有制、分工和交换等社会关系。
这些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恩格斯还指出,劳动是人类意识和文化的源泉。
通过劳动,人类不仅改变了自然环境,还改变了自身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劳动使人类不断地积累经验和知识,逐渐形成了语言、工艺和艺术等文化形式。
劳动不仅满足了人类的物质需求,还培养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恩格斯强调,劳动的发展和进步是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的动力。
在原始社会中,劳动是为了满足个体的生存需求;而在阶级社会中,劳动成为了阶级斗争和剥削的工具。
恩格斯指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劳动才能真正成为人类自由发展的手段。
在这个社会中,劳动将不再是一种强制和剥削,而是人们自愿参与的创造性活动,人们将通过劳动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
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劳动不仅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更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化的基础和推动力量。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 恩格斯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恩格斯恩格斯认为,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讲,是劳动创造了人,也是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
劳动可以创造社会价值,也能培养人,因此人类文明的持续进步,不可能离开劳动实践。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中央重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育并举理念,突出强调“劳”的重要性,是对人的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是对教育实践探索的科学总结,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拓展。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今天的青少年就是未来中国的主人翁,青少年劳动情怀强不强、劳动技能高不高、劳动实践多不多,直接关乎未来。
故此,教育部抓紧制定《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就是在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此举具有重大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不乏赞美劳动、歌颂劳动者的篇章和诗句。
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强调“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劳动的观点在教育实践中一以贯之。
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提出“以热爱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就是要通过构建劳动教育责任链条,建立支撑体系,整合社会资源,促使青少年在实实在在地出力流汗过程中培养劳动情感和奋斗精神。
大、中、小学都应当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充分认识“劳动育人”的重大意义。
真正吃透全国教育大会“五育并举”的精神和教育主管部门的一系列制度性安排,要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重新审视现有人才培养方案。
劳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
劳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一、劳动是猿到人转变的重要原因1、劳动是主要的遗传因素:劳动的开展和发展是人的进化过程中不可取代的重要因素。
进化就是不断加强人类生存能力而进行的,而劳动直接塑造了人的生存能力,所以它是主要的遗传因素之一。
2、劳动的发展促进了智力的发展:人类从原始认知能力到现代认知能力的发展,都是在劳动发展的推动下实现的。
劳动开展对人类认知水平的飞跃,早期人类运用劳动促进了精神力量的发展,进行各种智力活动,从而推进了文化不断进步。
3、劳动开发了自然:早期人类通过利用劳动,改变了自然环境,改良了自然环境。
劳动发展让人类可以挖掘新的臂膀,修建新的道路和建筑,而这些对人类的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推动了人类的发展与进步。
二、劳动是猿到人转变中最显著的特征1、劳动的物质特征:人类的形象和猿类的形象存在明显的差别,但是这种差别是由劳动开展出来的。
早期人类开展劳动更长,负担更重,脚部肌肉力量变强,脚和腿变长,而这也促进了人类对自身社会环境条件的不断改变。
2、劳动的精神特征:劳动不仅仅是一种体力活动,也是智力活动。
它的发展为人类智力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促进了人类的智力能力,使他们能够从一种原始的状态逐渐走向一种完善的水平。
3、劳动的社会特征:劳动要具备社会性,收效意义才能体现出来,人类聚在一起而发展出有组织活动的劳动,促进了社会组织的更高阶成熟,使群体更有效地实现生活目标,并进一步发展了人类社会文明。
三、劳动是猿到人转变中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1、劳动的分工:劳动的进步伴随着社会的分工。
早期的传统劳动集体只有一个组织,但是当劳动发展到后期,任务分工越来越细致,不仅有各种形式的劳动分工,还产生了劳动分工的社会结构,为文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劳动制度的发展:早期的劳动制度是相对简单的,但是当劳动发展之后,劳动制度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一些以时间、劳动力分配为基础的劳动制度产生了,这些制度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劳动的效率,促进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恩格斯教学文稿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恩格斯政治经济学家说: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其实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
但是劳动还远不止如此。
它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在好几十万年以前,在地质学家叫作第三纪的地球发展阶段的某个还不能确切肯定的时期,据推测是在这个阶段的末期,在热带的某个地方--大概是现在已经沉入印度洋底的一片大陆,生活着一种特别高度发展的类人猿。
达尔文曾经向我们大致地描述了我们的这些祖先:它们满身是毛,有须和尖耸的耳朵,成群地生活在树上。
这些猿类,大概首先由于它们的生活方式的影响,使手在攀援时从事和脚不同的活动,因而在平地上行走时就开始摆脱用手帮助的习惯,渐渐直立行走。
这就完成了从猿转变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现在还活着的一切类人猿,都能直立起来并且单凭两脚向前移动。
但是它们只是在迫切需要的时候才这样做,并且非常不灵便。
它们自然的走法是半直立的姿势,而且需要用手来帮助;大多数的类人猿是以捏成拳头的手的指节骨支撑在地上,两腿蜷起,使身体穿过长臂之间前进,就像跛子撑着两根拐杖行走一样,一般讲来,我们现在还可以在猿类中间观察到从四肢行走到两脚行走的一切过渡阶段。
但是一切猿类都只是在不得已的时候才用两脚行走。
如果说我们遍体长毛的祖先的直立行走,一定是首先成为惯例,而后来才渐渐成为必然,那未必须有这样的前提:手在这个时期已经愈来愈多地从事于其它活动了。
在猿类中,手和脚的运用已经有了某种分工。
正如我们已经说过的,在攀援时手和脚是有不同用途的。
手主要是用来摘取和拿住食物,就像比较低级的哺乳动物用前掌所作的那样。
有些猿类用手在树林中筑巢,或者像黑猩猩一样在树枝问搭棚以避风雨。
它们用手拿着木棒抵御敌人,或者以果实和石块向敌人投掷。
它们在被捉住以后用手做出许多简单的模仿人的动作。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读后感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读后感第一篇:《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读后感读《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有感一百多年前,恩格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写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这虽然是一部未完成的手稿,但是其影响却是深远的。
在文中,恩格斯认真地考察了人类起源的问题,精辟地阐明了劳动在人类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科学地论证了“从猿到人”的历史过程,深刻地揭示了人类产生的根本规律,科学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即生态平衡的破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以及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实现新的平衡的有效途径。
首先,恩格斯指出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它是一切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甚至可以说成是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
接着他讲述了从猿到人的简单进化史,其中直立行走对人类的进化具有重大影响,而手又在直立行走中又独立出来,越来越多的从事于其他活动,人开始了对自然的统治。
在统治自然中人类不断发现以往所不知道的属性而且劳动也让人类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
在自由进化中,如果人类要生存,就必须要做出改变。
恩格斯认为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然后又是两者一起,推动了猿脑逐渐地过渡成了人脑。
而其他为大脑服务的器官也开始发展起来,共同推动了人类大踏步的发展。
人类对自然的过度掠夺促进了人类的发展也导致了资源的不足和需要摄取其他食物,因此肉类食物开始出现在人类社会中,并为人类的身体进化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人类在劳动的影响下,在农业,商业,手工业,艺术,科学等领域取得了很多成就,并且逐渐的由部落发展成为民族和国家,法律政治也发展起来了,甚至是宗教。
总结起来。
动物与人的区别是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的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类则通过他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而造成这一区别的还是劳动。
后来,恩格斯指出在自然界中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发生的,每个事物都作用于别的事物,并且反过来后者也作用于前者。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换过程的作用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换过程的作用首先,劳动是人类从原始社会逐步走向文明社会的关键因素。
在猿到人转换的过程中,人类通过不断积累和传承劳动经验,逐渐掌握了工具制作和使用的技术。
这使人类能够更加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改善生活条件。
劳动与工具的相互作用,使人类逐渐解放了双手,获得了与其他动物不同的优势。
其次,劳动推动了人类的智力发展。
通过劳动,人类不断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需要运用思维和智力解决。
例如,在石器时代,人类通过石器制作和狩猎的劳动活动,锻炼了手眼协调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这种思维活动的发展,推动了人类智力的提升,促进了人类从低级的本能行为转向高级的理性思维。
第三,劳动对人类社会的组织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劳动使人类形成了社会分工和合作的关系。
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技能,分工合作,互相依赖,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这种社会分工和合作,不仅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也形成了更加复杂和发展的社会结构。
此外,劳动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劳动,人类获得了自我实现和成就感。
劳动不仅帮助人类满足了物质需求,也满足了精神层面的需求。
通过努力和付出劳动,在工作中获得认可和成就感,人类的个体自信心得到了满足,个人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最后,劳动对人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人类通过劳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并将这些经验和智慧传承和发展下去。
劳动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形态,例如语言、宗教、艺术等。
这些文化的形成和传承,体现了人类对于自身存在和世界认识的思考,也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
总而言之,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它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程,促进了智力的发展,塑造了社会结构和个体成长,同时也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形态。
劳动不仅是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基础,更是人类尊严和价值的体现。
如何理解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决定作用
如何理解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决定作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起了决定作用。
恩格斯在他所写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阐明了“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科学论断,从而有力地说明了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
古猿向人转变的过程是一个非常缓慢、漫长的过程。
恩格斯说:“从攀树的猿群进化到人类社会之前,一定经过了几十万年……”(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首先,劳动引起了古猿的四肢、大脑等身体结构的进化。
古猿最早生活在原始丛林当中,开始前后肢没有分工,后来发展到用前肢采集食物,用后肢支撑身体和直立行走。
随着手的劳动和四肢的分化,脑及脑外面的头骨也随之得到进化。
其次,古猿在劳动中学会使用制造工具,从而与动物有了根本性的区别。
古猿既然是猿,那么,古猿体质的进化过程应该属于自然选择的过程。
自然选择解释不了人的形成问题。
在猿向人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劳动有“本能的劳动”和“真正的劳动”两种。
本能的劳动是指使用天然工具获得食物的劳动。
从事创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劳动才是真正的劳动,这种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起了决定的作用,是区别人和动物的标志。
“当古猿类开始制造最原始的工具,集体进行劳动的时候,便产生了最原始的人类——猿人和原始的人类社会”。
(《中国史稿》第1卷,第3页)第三,古猿在劳动中逐渐产生了语言。
根据对北京猿人的头脑分析,语言发音部位比较隆起(左侧大脑大于右侧,有左颞叶),表明北京猿人能发出分节语言。
正如恩格斯所说,猿人在劳动中,产生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需要,于是分音节的语言就产生出来了。
语言是意识的表现,也是人和动物区分的标志。
“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上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猿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人的脑髓”,而“脑髓和为它服务的感官、愈来愈清楚的意识以及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发展,又反过来对劳动和语言起作用,为二者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愈来愈新的推动力”。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在劳动中早期人类学会了人工取火。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作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于1896年首次出版。
本书从生物进化和社会发展两个方面阐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过程中的作用,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结合,为无产阶级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历史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后,欧洲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进入低潮。
资产阶级不仅继续武装和镇压无产阶级,还传播各种反动谬论,倡导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宣传社会达尔文主义,试图麻醉无产阶级。
与此同时,许多自然科学的新发现进一步证实了自然界的辩证过程,但在自然科学理论中,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很受欢迎,迫切需要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来完全批评资产阶级的各种谬论。
为了反驳谬论,恩格斯创造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一开始,恩格斯直接指出了全文的中心观点: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它讨论了劳动在人类起源中的作用。
恩格斯指出,正是劳动,人们逐渐开始直立行走,解放手,手的发展和变化导致了整个身体的变化。
与此同时,语言在劳动中产生,在劳动和语言的共同推动下,意识逐渐产生。
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劳动和语言的发展。
因此,劳动在从高度发展到人类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第二,指出劳动是人类与其他动物不同的根本标志。
恩格斯指出,动物只能被动地利用自然,用自己的存在简单地改变自然;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目的来利用和控制自然,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特征是劳动。
第三,阐述了人类应该如何成为自然界的真正主人。
恩格斯认为,人类可以有目的地利用、改造和控制自然,“但我们不应该太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大自然都会报复我们”。
因此,为了真正成为自然的主人,人类必须律行事,才能真正成为自然的主人。
同时,人类必须理解和尊重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到目前为止,我们需要对我们的生产模式和我们的整个社会制度进行全面的改变”。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原文)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恩格斯(1873年-1883年,1885-1886年)政治经济学家说: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其实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
但是劳动还远不止如此。
它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在好几十万年以前,在地质学家叫作第三纪的地球发展阶段的某个还不能确切肯定的时期,据推测是在这个阶段的末期,在热带的某个地方——大概是现在已经沉入印度洋底的一片大陆,生活着一种特别高度发展的类人猿。
达尔文曾经向我们大致地描述了我们的这些祖先:它们满身是毛,有须和尖耸的耳朵,成群地生活在树上。
这些猿类,大概首先由于它们的生活方式的影响,使手在攀援时从事和脚不同的活动,因而在平地上行走时就开始摆脱用手帮助的习惯,渐渐直立行走。
这就完成了从猿转变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现在还活着的一切类人猿,都能直立起来并且单凭两脚向前移动。
但是它们只是在迫切需要的时候才这样做,并且非常不灵便。
它们自然的走法是半直立的姿势,而且需要用手来帮助。
大多数的类人猿是以捏成拳头的手的指节骨支撑在地上,两脚蜷起,使身体穿过长臂之间前进,就象跛子撑着两根拐杖行走一样。
一般讲来,我们现在还可以在猿类中间观察到从四肢行走到两脚行走的一切过度阶段。
但是一切猿类都只是在不得已的时候才用两脚行走。
如果说我们遍体长毛的祖先的直立行走,一定是首先成为惯例,而后来才渐渐成为必然,那末必须有这样的前提:手在这个时期已经愈来愈多地从事于其他活动了。
在猿类中,手和脚的运用已经有了某种分工。
正如我们已经说过的,在攀援时手和脚是有不同用途的。
手主要是用来摘取和拿住食物,就象比较低级的哺乳动物用前掌所作的那样。
有些猿类用手在树林中筑巢,或者象黑猩猩一样在树枝间搭棚以避风雨。
它们用手拿着木棒抵御敌人,或者以果实和石块向敌人投掷。
它们在被捉住以后用手做出许多简单的模仿人的动作。
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恩格斯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和社会主义者卡尔·马克思的密友和合作伙伴,二人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在恩格斯的作品中,他既是一个哲学家,又是一个经济学家,透过对社会历史的研究,特别是对人类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的探索,恩格斯阐述了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并形成了对社会历史的唯物主义的解释。
在他的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他详细地描述了猿到人的过程,并解释了劳动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
首先,恩格斯认为劳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推动力之一、在人类的历史过程中,最初的人类是依靠捕猎、采集和简单的工艺生产来生存的。
这种劳动形式最初是为了满足个体的需求,但它也促使人们与自然界互动,逐渐掌握并改造自然资源。
通过劳动,人类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开始意识到自己可以通过改变自然条件来改善自身的生存条件。
劳动推动人类创造力的发展,进而推动着社会生活的进步。
其次,恩格斯认为劳动是生产力发展的基础。
随着劳动活动的不断发展,人类开始培养和发展各种技术和工具,以提高生产力。
劳动的发展导致了部分劳动的专业化和分工,不同个体以及不同群体之间开始形成协作和互助的关系,共同创造更多的价值和财富。
劳动的发展也使人类掌握了更多的物质资源和生产力,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
此外,恩格斯还指出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在恩格斯看来,人类之所以能够从猿到人的转变,关键在于他们的劳动活动。
劳动使得人类开始以有目的地改变和利用自然资源,逐渐形成了社会组织和经济制度。
通过劳动,人类开始建立起家庭和私有制,形成了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等级,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劳动使得人类得到了思考和创造的机会,从而形成了人类社会的特点。
总的来说,恩格斯认为劳动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核心因素。
劳动既是人类满足物质需要的手段,也是人类实现自我价值和创造力的方式。
通过劳动,人类不仅能够改变自然环境,还能够改变自身。
劳动推动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社会形态。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恩格斯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恩格斯我们通过恩格斯的《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一文,可以深刻理解到劳动在人类进化和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
一、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恩格斯在文章中提出,人类从一种原始的、非人类的生物状态中演化出来,其主要驱动力是劳动。
通过不断的劳动,人类的身体和大脑不断适应、改变和优化,使得人类逐渐演化出了语言、思维、文化等高级能力。
这些能力的产生和发展,使得人类逐渐脱离了动物界,形成了人类独特的文化和社会结构。
因此,恩格斯认为,劳动是创造人本身的必要条件。
二、劳动促进了人类进化恩格斯在文章中进一步指出,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还促进了人类进化。
在人类漫长的演化历程中,不断变化的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促使人类不断地适应环境、改变自身结构。
这种演化过程一直持续至今,使得人类成为了一个具有高度智慧、高度社会化的生物物种。
因此,劳动是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
三、劳动使人类具有自由和意识恩格斯在文章中进一步强调,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促进了人类进化,还使人类具有了自由和意识。
通过劳动,人类逐渐学会了使用工具、语言和符号等高级能力,使得人类逐渐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这些知识和技能的不断积累和传承,使得人类逐渐具有了自我意识、自由意志和社会文化等高级特征。
因此,劳动是使人类具有自由和意识的重要因素。
总之,恩格斯的《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一文深刻地阐述了劳动在人类演化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劳动,人类逐渐演化成为具有高度智慧、高度社会化和自由意识的生物物种,同时也促进了自然界的不断发展和演化。
这种对劳动的深入理解,为我们认识人类本身和自然界的本质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恩格斯对于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给予了深入的研究和重要的贡献。
他在《人类祖先》以及《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著作中阐述了人类社会从猿类社会逐渐发展为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观点和观察结果。
首先,恩格斯分析了猿类社会性的特点,并将其与人类社会性进行了比较。
他指出,猿类社会主要以家庭群体为单位,由一雄多雌的家父家母制组成。
而人类社会则以私有制为基础,家庭的来历与私人财产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
他进一步指出,家庭制的产生为私有制提供了稳定的经济基础,相应地也为社会的分工提供了条件。
因此,恩格斯认为家庭制和私有制的形成是人类社会从猿到人的转变的基石。
其次,恩格斯还从性别关系的变迁出发,分析了女性地位和妇女奴隶制度的起源。
他认为,由于私有制的出现,女性逐渐失去了作为主要生产力的地位,从而导致了妇女的社会地位的下降和女性奴隶制度的产生。
这一观点在当时引起了不少争议,但恩格斯对妇女地位的关注和妇女问题的研究也为后来妇女解放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另外,恩格斯还对早期社会形态进行了分类研究,如原始公社、野蛮社会和奴隶社会等,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提出了一系列论断。
他指出,原始公社是人类社会的原始形态,以共产主义的原则为基础,成员之间分享资源和劳动成果。
野蛮社会则是一种过渡社会形态,财富的积累和私有制的出现逐渐导致了社会的分化和阶级的产生。
最后,奴隶制社会的出现标志着私有制和阶级社会的确立。
最后,恩格斯的研究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他通过研究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对人类社会性和私有制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并总结出了一些重要的观点和结论。
这些观点和结论对于后来的社会学、人类学以及历史学等学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理论支持。
总结起来,恩格斯对于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1. 引言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恩格斯的劳动概念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恩格斯对劳动的深度思考和研究,对于我们理解人类社会的进化和劳动的本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通过深入探讨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和劳动的意义。
2. 从动物到人类:劳动改变一切恩格斯认为,劳动是猿类从动物到人类进化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在动物世界中,除了人类以外,其他生物的工具使用都是一种本能反应。
然而,只有人类具备创造性地使用工具与劳动的能力,这使得人类能够通过劳动改变他们的生存条件。
在过去的几百万年中,恩格斯认为,猿类逐渐学会使用工具、加工食物和改变环境,这些都是通过劳动实践获得的。
劳动使得猿类可以更有效地获取食物、建造庇护所,并逐渐改变了他们的社会组织形式,从而向着成为社会性动物的方向发展。
3. 劳动驱动社会分工与合作劳动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分工与合作的出现和壮大。
恩格斯指出,劳动形成了个体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通过这种关系,人类开始合作,共同实现更高级的生产目标。
社会分工的出现使得劳动的效率和生产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社会成员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随着劳动的发展,不同的人类个体开始根据自身的特长和能力从事不同的劳动,这导致了社会分工的出现。
有些人从事生产性的劳动,例如农耕、制造和建筑,而另一些人从事非生产性的劳动,如管理、组织和决策。
社会分工的合理安排和协调,使得整个社会能够实现更高效的生产和进一步的发展。
4. 劳动引发私有制的产生劳动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加深,也引发了财产和私有制的产生。
恩格斯认为,私有制的产生是劳动的必然结果。
在原始社会中,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能力从事劳动并分享生产成果。
然而,随着劳动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个人对财产的渴望变得更加强烈。
通过劳动获取的财富引发了人类对财产的争夺和占有的欲望,这最终导致了私有制的产生。
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的生态正义伦理思想解读
整体 的 、 普遍性 的生 态平衡 。基 于对这 一 问题 的反 思 , 恩格 斯 阐释 了以历 史唯物 辩证 法的 相 互联
系性 为 核 心 的 协 调 人 一 自 然一 社 会 的 生 态 正 义 伦 理 思 想 , 以及 超 越 历 史 上 生 产 方 式 处 理 人 一 自
然 一 社 会 关 系的 局 限 的 生 态 伦 理 方 略 。
是 基于这 样 的基 础。
一
3 2 —
什么? ” 以及“ 人是什么? ” 这些 由康德提 出的悬而未决的一组问题①, 进而建构当代生态正
义道 德 哲学 体系具 有重 要 的启示 性 。
一
、
劳 动 的本 质 及 其 生态 伦理 悖 论
恩 格斯 在《 劳动 在从 猿到人 转 变 过程 中 的作 用 》 中, 通 过将 动 物 的计 划 性 与 人 的计 划
(
生 态正义是 相对 于环境 正义 而言 , 两者既 有相通 之处 , 又有 区别。首 先就环 境而 言 , 对人 类来说 , 环境 就是 指人 类 的 生存 环境 , 其 中包 括 大气、 水、 土地 、 矿藏 、 森林、 草原 、 野生 动物、 野 生植物 、 水 生生物、 名 胜古 迹、 风 景游 览 区、 温 泉、 疗 养 区、 自然保 护 区、 生活 居 住 区 等 ( 参 见 陈爱 华 : 《 科 学 与人 文 的 契合 》 , 吉林 人 民 出版 社 , 2 0 0 3年 , 第2 3 8 页) 。 可见 , 环 境 的内涵 一般不包 括人 。 因此 , “ 环境正 义” 意 味着是 对人如 何处理 其 与环 境 伦理 关 系的 一种评 价 及对 人应 当有所 为 、 有 所不 为的 】 领 。但 是“ 环境 正 义” 是 以人 与环 境 的殊 异 性 为前提 的。其 次就 生 态 而言 , 则 将人 与 自然( 环境 ) 看作是 一有机 整体 , 因而“ 生态 正义” 是 把人 看作 生 态这 一 有机 整体 中的部 分 , 评价 其 所作 所 为 对生 态系统诸 伦理 关系 的影响 , 在 此基 础上 , 提 出入应 当有 所为 , 有 所不 为。 恩格斯 的生态 正义 的伦 理 思 想 正
百年来《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在中国的传播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Studies in Phimsophy of ScCoce and Technohyy Vol.35No.3 Jun.,222S第38卷,第3期2221年6月百年来《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在中国的传播甘霞v(1.山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太谷030801;2.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84)摘要: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成功的典范。
自1628年上海春潮书局出版第一个中文全译本以来,《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在中国的传播多管齐下,除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读物传播以外,还以连环画、明信片、主题展览的形式渗透于时代和社会的各个角落。
在延安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文革”时期,《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形成了三个比较集中的宣传阶段,凸显了中国共产党理论教育的不同主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提及劳动,对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的核心观点做出了新时代的诠释。
关键词: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从猿到人》中图分类号:N0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062(2021103-019-08《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是《自然辩证法》的16篇论文之一,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的经典名篇,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成功的典范。
在这篇仅万余字的文章中,恩格斯围绕“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从生物进化和社会发展两个方面对人类的起源以及未来发展之路进行了系统阐述,廓清了人的本质,论证了自然史和社会史的统一,为无产阶级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历史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龚育之先生曾评价《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既是自然发展史的最后一章,又是社会发展史的第一章,正好是自然发展史同社会发展史的结合部。
百余年来,《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在中国落地、扎根、蔓延于时代和社会的各个角落,在传播过程中,其文本内涵被进一步阐发,理论价值变得更加丰富,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尤其是唯物史观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原文)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恩格斯(1873年-1883年,1885-1886年)政治经济学家说: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其实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
但是劳动还远不止如此。
它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在好几十万年以前,在地质学家叫作第三纪的地球发展阶段的某个还不能确切肯定的时期,据推测是在这个阶段的末期,在热带的某个地方——大概是现在已经沉入印度洋底的一片大陆,生活着一种特别高度发展的类人猿。
达尔文曾经向我们大致地描述了我们的这些祖先:它们满身是毛,有须和尖耸的耳朵,成群地生活在树上。
这些猿类,大概首先由于它们的生活方式的影响,使手在攀援时从事和脚不同的活动,因而在平地上行走时就开始摆脱用手帮助的习惯,渐渐直立行走。
这就完成了从猿转变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现在还活着的一切类人猿,都能直立起来并且单凭两脚向前移动。
但是它们只是在迫切需要的时候才这样做,并且非常不灵便。
它们自然的走法是半直立的姿势,而且需要用手来帮助。
大多数的类人猿是以捏成拳头的手的指节骨支撑在地上,两脚蜷起,使身体穿过长臂之间前进,就象跛子撑着两根拐杖行走一样。
一般讲来,我们现在还可以在猿类中间观察到从四肢行走到两脚行走的一切过度阶段。
但是一切猿类都只是在不得已的时候才用两脚行走。
如果说我们遍体长毛的祖先的直立行走,一定是首先成为惯例,而后来才渐渐成为必然,那末必须有这样的前提:手在这个时期已经愈来愈多地从事于其他活动了。
在猿类中,手和脚的运用已经有了某种分工。
正如我们已经说过的,在攀援时手和脚是有不同用途的。
手主要是用来摘取和拿住食物,就象比较低级的哺乳动物用前掌所作的那样。
有些猿类用手在树林中筑巢,或者象黑猩猩一样在树枝间搭棚以避风雨。
它们用手拿着木棒抵御敌人,或者以果实和石块向敌人投掷。
它们在被捉住以后用手做出许多简单的模仿人的动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恩格斯政治经济学家说: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其实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
但是劳动还远不止如此。
它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在好几十万年以前,在地质学家叫作第三纪的地球发展阶段的某个还不能确切肯定的时期,据推测是在这个阶段的末期,在热带的某个地方--大概是现在已经沉入印度洋底的一片大陆,生活着一种特别高度发展的类人猿。
达尔文曾经向我们大致地描述了我们的这些祖先:它们满身是毛,有须和尖耸的耳朵,成群地生活在树上。
这些猿类,大概首先由于它们的生活方式的影响,使手在攀援时从事和脚不同的活动,因而在平地上行走时就开始摆脱用手帮助的习惯,渐渐直立行走。
这就完成了从猿转变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现在还活着的一切类人猿,都能直立起来并且单凭两脚向前移动。
但是它们只是在迫切需要的时候才这样做,并且非常不灵便。
它们自然的走法是半直立的姿势,而且需要用手来帮助;大多数的类人猿是以捏成拳头的手的指节骨支撑在地上,两腿蜷起,使身体穿过长臂之间前进,就像跛子撑着两根拐杖行走一样,一般讲来,我们现在还可以在猿类中间观察到从四肢行走到两脚行走的一切过渡阶段。
但是一切猿类都只是在不得已的时候才用两脚行走。
如果说我们遍体长毛的祖先的直立行走,一定是首先成为惯例,而后来才渐渐成为必然,那未必须有这样的前提:手在这个时期已经愈来愈多地从事于其它活动了。
在猿类中,手和脚的运用已经有了某种分工。
正如我们已经说过的,在攀援时手和脚是有不同用途的。
手主要是用来摘取和拿住食物,就像比较低级的哺乳动物用前掌所作的那样。
有些猿类用手在树林中筑巢,或者像黑猩猩一样在树枝问搭棚以避风雨。
它们用手拿着木棒抵御敌人,或者以果实和石块向敌人投掷。
它们在被捉住以后用手做出许多简单的模仿人的动作。
但是,正是在这里我们看到:在甚至和人最相似的猿类的不发达的手和经过几十万年的劳动而高度完善化的人手之间,有多么巨大的差别。
骨节和筋肉的数目和一般排列,在两种手中是相同的,然而即使最低级的野蛮人的手,也能做几百种为任何猿手所模仿不了的动作。
没有一只猿手曾经制造过一把哪怕是最粗笨的石刀。
因此,我们的祖先在从猿转变到人的好几十万年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使自己的手适应于一些动作,这些动作在开始时只能是非常简单的。
最低级的野蛮人,甚至那种可以认为已向更加近似兽类的状态倒退而同时身体也退化了的野蛮人,也总还是远远高出于这种过渡期间的生物。
在人用手把第一块石头做成刀予以前,可能已经经过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和这段时间相比,我们所知道的历史时间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但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完成了:手变得自由了,能够不断地获得新的技巧,而这样获得的较大的灵活性便遗传下来,一代一代地增加着。
所以,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它还是劳动的产物。
只是由于劳动,由于和日新月异的动作相适应,由于这样所引起的肌肉、韧带以及在更长时间引起的骨胳的特别发展遗传下来,而且由于这些遗传下来的灵巧性以愈来愈新的方式运用于新的愈来愈复杂的动作,人的手才达到这样高度的完善,在这个基础上它才能仿佛凭着魔力似地产生了拉斐尔的绘画、托尔瓦德森的雕刻以及帕格尼。
尼的音乐。
但是手并不是孤立的。
它仅仅是整个极其复杂的机体的一个肢体。
凡是有利于手的,也有利于手所服务的整个身体,而且这是从两方面进行的。
首先是由于达尔文所称的生长相关律。
依据这一规律,一个有机生物的个别部分的特定形态,总是和其它部分的某些形态相联系的,虽然在表面上和这些形态似乎没有任何关联。
例如,一切具有无细胞核的红血球并以两个骨节(颞骨)来联结后脑骨和第一节脊椎骨的动物,无例外地都有乳腺来哺养幼于。
同样地,哺乳动物中的偶蹄通常是和那用来反刍的复杂的胃囊相联系的。
身体某一部分的形态的改变,总是引起其它部分的形态的改变,虽然我们还不能解释这种联系。
蓝眼睛的纯白猫总是或差不多总是聋的。
人手的逐渐灵巧以及与此同时发生的脚适应于直立行走的发展,由于这种相关律,无疑地也要反过来作用于机体的其它部分。
但是这种作用现在还研究得太少,所以我们在这里只能作一般的叙述。
更重要得多的是手的发展对其余机体的直接的、可证明的反作用。
正如我们已经说过的,我们的猿类祖先是一种社会化的动物,人,一切动物中最社会化的动物,显然不可能从一种非社会化的最近的祖先发展而来。
随着手的发展、随着劳动而开始的人对自然的统治,在每一个新的进展中扩大了人的眼界。
他们在自然对象中不断地发现新的、以往所不知道的属性。
另一方面,劳动的发展必然促使社会成员更紧密地互相结合起来,因为它使互相帮助和共同协作的场合增多了,并且使每个人都清楚地意识到这种共同协作的好处。
一句话,这些正在形成中的人,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
需要产生了自己的器官:猿类不发达的喉头,由于音调的抑扬顿挫的不断加多,缓慢地然而肯定地得到改造,而口部的器官也逐渐学会了发出一个个清晰的音节。
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这是唯一正确的解释,拿动物来比较,就可以证明。
动物之间,甚至在高度发展的动物之间,彼此要传达的东西也很少,不用分音节的语言就可以互相传达出来。
在自然状态中,没有一种动物感觉到不能说或不能所懂人的语言是一种缺陷。
如果它们经过人的驯养,情形就完全不同了。
狗和马在和人的接触中所养成的对于分音节的语言的听觉是这样敏锐,以致它们在自己的想象所及的围,能够容易地学会懂得任何一种语言。
此外,它们还获得了如对人依恋、感谢等等表现感情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它们以前所没有的。
和这些动物常接触的人不能不相信:这些动物现在常常感觉到不能说话是一种缺陷。
不过可惜它们的发音器官已经向一定的方向专门发展得太厉害了,所以无论如何这种缺陷是补救不了的。
但是,只要有了发音器官,这种不能说话的情形,在某种限度是可以克服的。
鸟的口部器官和人的口部器官肯定是根本不同的,然而乌是唯一能学会说话的动物,而且在鸟里面是具有最讨厌的声音的鹦鹉说得最好。
我们别再说鹦鹉不懂得它自己所说是什么了。
它一连几小时唠唠叨叨地反复说它那几句话,的确是出于它十分喜欢说话和喜欢跟人往来。
但是在它的想象所及的围,它也能学会懂得它所说的是什么。
如果我们把骂人的话教给鹦鹉,使它能够想象得到这句话的意思(这是从热带回来的水手们的一种主要娱乐),然后惹它发怒,那未我们马上会看到:它会象柏林沿街叫卖蔬菜的女人一样正确地使用它的骂人的话。
它在乞求好吃的东西财,情况也是这样。
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猿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人的脑髓;后者和前者虽然十分相似,但是就大小和完善的程度来说,远远超过前者。
在脑髓进一步发展的同时,它的最密切的工具,即感觉器官,也进一步发展起来了。
正如语言的逐渐发展必然是和听觉器官的相应完善化同时进行的一样,脑髓的发展也完全是和所有感觉器官的完善化同时进行的。
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却远胜于鹰。
狗比人具有更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不能辨别在人看来是各种东西的特定标志的气味的百分之一。
至于触觉(猿类刚刚有一点儿最粗糙的萌芽),只是由于劳动才随着人手本身的形成而形成。
脑髓和为它服务的感官、愈来愈清楚的意识以及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发展,又反过来对劳动和语言起作用,为二者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愈来愈新的推动力。
这种进一步的发展,并不是在人最终同猿分离时就停止了,而是整个说来仍然大踏步地前进,虽然在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时代就程度和方向来说是不同的,有时甚至由于局部的和暂时的退步而中断;由于随着完全形成的人的出现而产生了新的因素--社会,这种发展一方面获得了有力的推动力,另一方面又获得了更确定的方向。
从攀树的猿群进化到人类社会之前,一定经过了几十万年--这在地球的历史上只不过是人的生命中的一秒钟。
但是人类社会最后毕竟出现了。
人类社会区别于猿群的特征又是什么呢?是劳动,猿群满足于把它们由于地理位置或由于抗拒了附近的猿群而分得的地区的食物吃光。
它们为了获取新的食物地区而进行迁徙和斗争,但是除了无意识地用自己的粪便来施肥,它们没有能力从这块食物地区得到比自然界所供给的更多的东西。
一旦所有可能占据的食物地区都被占据了,猿类就不能再扩大繁殖了;动物的数目最多只能和往常一样。
但是一切动物对食物都是非常浪费的,并且常常摧毁还在胚胎状态中的食物。
狼不象猎人那样爱护第二年就要替它生小鹿的札鹿;希腊的山羊不等幼嫩的灌木长大就把它们吃光,它们把这个国家所有的山岭都啃得光秃秃的。
动物的这种“滥用资源”在物种的渐变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因为它逼迫着动物去适应和平常吃的不一样的食物,因此它们的血液就有了和过去不一样的化学成分,整个身体的结构也渐渐变得不同了,至于一下子固定下来的物种,那就灭绝了。
毫无疑义,这种滥用资源有力地促进了我们的祖先转变成人。
在智力和适应能力都比其它一切猿类高得多的一种猿类那里,这种滥用资源必然造成的结果,是食料植物的数目愈来愈增大,食料植物中可食用的部分也愈来愈加多,总之,就是食物愈来愈复杂,因而输入身体的材料也愈来愈复杂,而这些材料就是这种猿转变成人的化学条件。
但是,这一切还不是真正的劳动。
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删。
我们所发现的最古老的工具是些什么东西呢?根据所发现的史前时期的人的遗物来判断,根据最早历史时期的人和现在最不开化的野蛮人的生活方式来判断,最古老的工具是些什么东西呢?是打猎的工具和捕鱼的工具,而前者同时又是武器。
但是打猎和捕鱼的前提,是从只吃植物转变到同时也吃肉,而这又是转变到人的重要的一步。
肉类食物几乎是现成地包含着为身体新代谢所必需的最重要的材料;它缩短了消化过程以及身体其它植物性的即与植物生活相适应的过程的时间,因此赢得了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材料和更多的精力来过真正动物的生活。
这种在形成中的人离植物界愈远,他超出于动物界也就愈高。
正如既吃肉也吃植物的习惯,使野猫和野狗变成了人的奴仆一样,既吃植物也屹肉的习惯,大大地促进了正在形成中的人的体力和独立性。
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肉类食物对于脑髓的影响;脑髓因此得到了比过去多得多的为本身的营养和发展所必需的材料,因此它就能够一代一代更迅速更完善地发展起来。
请素食主义者先生们原谅,如果不吃肉,人是不去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的,即使在我们所知道的一切民族中,有一个时期曾因吃肉而吃起人来(柏林人的祖先,韦累塔比人或维耳茨人,在十世纪还吃他们的父母),但是在今天这对于我们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
肉类食物引起了两种新的有决定意义的进步,即火的使用和动物的驯养。
前者更加缩短了消化过程,因为它为口提供了可说是已经半消化了的食物;后者使肉类食物更加丰富起来,因为它和打猎一起开辟了新的更经常的食物来源,除此以外还供给了就养分来说至少和肉相等的象牛乳及乳制品一类的新的食物,这样,这两种进步就直接成为人的新的解放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