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劳动价值与效用价值
应用文-浅论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内在联系
浅论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内在联系' 市场条件下,经济学家对每一种经济现象和经济理论都有不同的见解。
本文从对价值论的定义、财富观、价值表现、价格形成方面着手,比较分析了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内在,并提出启示。
价值论是指经济学家对商品价值的形成的观点。
价值论是经济理论的基础,没有正确的价值论,经济学其他的理论就很难说明经济现象。
价值论是一个历史范畴。
在不同的形态下,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对价值有不同的认识,形成不同的价值观。
马克思认为:“什么东西你们认为是公道和公平的,这与问题毫无关系。
问题在于在一定的生产制度写什么东西是必要和不可避免的。
”作为一个历史范畴,价值论必然会因为经济制度的不同而被划分为不同的观点。
资本主义价值论与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密切联系。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逼迫被雇用阶级为其创造剩余价值。
资本阶级为了证明其占有剩余价值的合理性,把剩余价值说成是企业利润,并由资本本身带来。
于是在资本主义主导的意识形态下,效用价值论自然被提出。
效用价值论认为商品价值由商品满足消费者能力决定,而不是由劳动创造,进而否定劳动价值论。
因为劳动价值论从商品交换入手,通过描述物物交换的关系揭示了其背后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即否定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从而动摇了资本主义的统治地位。
与之相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价段价值论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价值的认识上的。
科学观告诉我们必须要以人为本进行社会建设,发展成果必须由人民共享。
因此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意识形态下,劳动价值论成为人民进行按劳分配的依据。
马克思通过劳动价值论,区分出必要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
这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不愿承认和企图回避、否认的。
因为一旦承认了劳动价值论,就必须承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整个体系。
现实中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是不断开放的,因此在思想领域,我国主导的马克思主义本身也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不惧怕任何批评和挑战,也随时准备吸纳新的科学思想以充实发展自己。
边际效用价值论与劳动价值理论的比较
来源于主观评价。
边际效用价值论不劳动价值理论的联系
商品使用价值的作用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边际效用价值论在关于商品使用价值(效用)作用 的问题上有共同之处。二者都承认使用价值对价值有重要作用,但二者区别 在于“如何作用”。马克思认为价值不使用价值是统一不商品体内的两因素, 二者互相依赖,丌可分割。使用价值是价值存在的前提,是价值的物质承担 者。没有使用价值则失去了价值存在的基础。可见马克思和边际效用论者几 乎同样重规使用价值。但遗憾的是边际效用论者在这一问题走上了歧途。他 们过于强调商品效用带给人的主观上的满足,而忽略了交换和交换背后的社 会经济关系,并倒向了唯心主义价值观,过分夸大了效用的作用,认为效用 决定价值,效用是价值的源泉,只讲效用而抛弃了生产效用的劳动。
边际效用价值论
边际效用价值论是在19世
纪70年代初,由英国的杰文斯、 奥地利的门格尔和法国的瓦尔 拉提出的,后由奥地利的庞巴 维克和维塞尔加以収展的资产 阶级经济学的价值理论之一。
主要代表人物:庞巴维克
边际效用价值论是边际效用学派的理论基 础。依照这个理论,商品的价值叏决于效用,
并以稀少性为条件;价值尺度是边际效用;丌
劳动价值理论的内容
一.一切劳动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 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第二. 二.一切劳动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 具体的有用的劳动,它产生使用价值.
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具体劳动反
映的是人不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永恒属性抽象劳动反映的是社 会生产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历史范畴.
创造价值的过程以及劳动的凝结。
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价值的衡量标准丌同
浅论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内在联系
浅论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内在联系引言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两个重要概念。
劳动价值论强调商品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而效用价值论则强调商品价值是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的。
虽然两个理论看似有一定的对立关系,但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内在联系。
本文将浅论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思想是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根据劳动价值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
劳动时间越长,商品的价值越高。
二、效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效用价值论强调商品价值是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的。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欲望的能力。
根据效用价值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它对人们的需求和欲望的满足程度。
需求越大,欲望越强烈,商品的价值越高。
三、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内在联系尽管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在强调的因素上有所不同,但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内在联系。
1. 劳动与使用之间的关系劳动价值论强调商品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而效用价值论强调商品价值是由其使用价值决定的。
然而,劳动和使用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劳动是创造使用价值的手段,而使用价值是劳动的结果。
没有劳动的投入,商品就不会有使用价值,同样地,没有使用价值,劳动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性。
因此,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实际上是对同一过程的不同侧重。
2. 劳动价值论对效用价值的补充劳动价值论可以被视为对效用价值论的一种补充。
虽然效用价值确实是决定商品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它并不能完全解释商品价值的形成。
劳动价值论提供了一个更全面的解释,它考虑了商品生产所需的劳动时间,从而更好地解释了商品价值的形成机制。
3.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满足需求的关系劳动价值论强调商品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以社会平均水平的技术水平和劳动力素质来衡量的生产一定数量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
论劳动价值与效用价值
论劳动价值与效用价值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孰对孰错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两种制度即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优劣. 劳动价值论是指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 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的人类劳动. 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产品的社会关系. 价值通过商品交换的量的比例即交换价值表现出来. 而效用价值论是指商品的交换价值由商品的效用决定.劳动价值理论起源于英国的亚当·斯密,中经英国的李嘉图及威廉·汤普逊的发展,终于德国的马克思。
亚当·斯密作为经济学史上一个重要的人物,他在《国富论》中提及了商品拥有使用价值及交换价值。
他认为不同的要素收入拥有一个受社会情况影响的自然率,这个自然率构成了自然价格,也被称为商品真实的价格。
亚当·斯密认为自然价格代表所生产的就是制成品的交换价值,因应市场的供求情况有所增减成为市场价格。
商品的交换价值需要一个明确的尺度以量度要素收入的多少。
他提出谷物或者工人的劳动量都适合作为这尺度。
他认为一般商品价值的多少取决于生产者投入的劳动量,两者必须成正比. 但亚当.斯密的理论缺陷在于把劳动量或者劳动这行为不加区别地使用,某时候劳动量被认定为新增商品价值的来源,某时候则称他们能够量度价值,一物既证明另一物的存在,也是那一物的计量标准,理论上显然存在一种论证的缺陷。
关于劳动量如何量度,斯密也没有清晰的说明。
李嘉图把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大加推广,他首先肯定亚当·斯密的理论. 他随后察觉到亚当·斯密间断地使用两种价值尺度:谷物和劳动。
李嘉图加以补充亚当·斯密理论内的那种劳动不是生产的劳动量,而是透过商品交换得到的劳动量. 嘉图指出不论谷物还是劳动,甚至金银,这些量度媒介同样是“可变”,其价值会发生波动。
他列举出亚当·斯密前后矛盾的言论以论证只有生产的劳动才能决定商品的相对价值.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大多继承自李嘉图的理论,由此可见,所谓“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并不是马克思一人独创,马克思只是结合和整理了1820年代至184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们的理论成果,并且提出一些新的概念名词用作分析,重新解释整个劳动价值理论。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西方经济效用价值论的差异性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西方经济效用价值论的差异性摘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
西方经济效用价值论以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形而上学方法作指导。
本文从价值的衡量标准、价值来源认识、价格和价值的关系三个方面分析,认为我国必须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借鉴效用价值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价值;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二重性。
商品的二因素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即人类无差别的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价值的实质是抽象劳动的凝结。
马克思认为,使用价值(同义于西方经济学的“效用”)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载体。
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可能成为商品。
在此,马克思并未否定使用价值(效用)在交换中的重要作用。
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价值规律要求,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马克思还认为,以商品价值量为基础的市场价格会受到市场供求相互作用的影响而上下波动。
显然,马克思没有否定供给与需求对价格的影响作用。
马克思认为,商品价值不仅有质的规定性,而且有量的规定性。
商品的价值实体是处于凝结状态的抽象劳动。
商品交换表面上是物与物的交换,但背后体现了物的外壳掩盖下的利益关系的交换,而交换必然要求量和质的等同。
劳动的天然尺度是劳动时间,而决定商品劳动价值量的劳动时间又必须是社会范围内一定阶段的平均劳动时间,而不是个别劳动时间。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及整个马克思经济学的基础。
马克思正是从劳动价值论这一基础出发,区分了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而这是一切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不愿承认和企图回避、否认的。
因为一旦承认了劳动价值论,就必须承认马克思经济学的整个体系。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理论的比较
收稿日期:2017-08-10作者简介:张永霞(1982-),女,安徽阜阳人,安徽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李海涛(1982-),男,湖北大冶人,安徽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项目“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研究———以皖江示范区为例”(KZ00414062);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中的支持作用研究”(SK2016A0111)。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理论的比较摘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和西方经济理论的效用价值论作为两种主要的价值理论,经济学理论中关于二者之间的争议从来都没有平息。
文章由梳理价值理论的发展历程出发,从研究范式、利益之争等多个视角对这两种价值理论争议的本质和根源进行研究,论证可以通过引入普适的公平理念找到协调价值决定理论争议的新途径。
关键词:价值;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公平;普世价值观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18)03-0031-05(安徽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芜湖241000)张永霞李海涛∗∗∗第38卷第3期绥化学院学报2018年3月Vol.38No.3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Mar.2018在经济学中,价值一直是研究学者们争议不休的主题,其中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和西方经济学理论的边际效用价值论的争议为典型代表。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价值是人类抽象劳动在交易商品中的凝结。
马克思的逻辑简单而严密,他从简单的物物交换谈起,提出了一个很容易让人困惑的问题:为什么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能按一定的数量比例交换呢?既然能如此交换,说明不同的商品具有共同的东西,这种共同的东西不可能是商品自身的有用性,但不同的商品除了各自的有用性,又能从商品本身发现什么呢?马克思运用高度的理论,指出共同的东西正是人们生产商品无差别的抽象劳动耗费,这也就是价值。
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对立与统一
一定帮助。另外,边际效用价值论还曾指出:商品的效用价值会随着商品 数量的增多而降低。解释了一些商品价格变动的具体原格的变动 情况 [2]。
2.4 边际效用价值论的不足与矛盾 在当代社会中,边际效用价值存在一定缺陷。首先,边际效用价值以 个人的主观意愿为主,通过人们对商品实用性的看法来决定商品价值,忽 视了商品的制造过程,不能反映出社会经济结构,在效用价值论下,商品 生产需要根据人们需求来进行,商品价格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由于人们对 商品的需求不同,导致商品价值也会出现争议,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而劳动价值论以商品为主体,用劳动力来决定商品价值,对商品市场价格 的调动无法解释。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科学性,又存在一定缺陷。 其次,效用价值论是以人为主体,太过重视消费者的主观意愿,忽视 了商品的生产过程,毕竟社会生产力才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最后,由 于人们对商品的评价不同,导致商品价格无法固定,不利于对商品市场进 行宏观调控。 3 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统一与互补 3.1 使用价值和效用价值的相通之处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一方面与劳动力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人们的 主观意愿决定。在商品形成后,能被人们所接受才是其真正价值体现。因 此,马克思所认为的劳动价值论是具有一定科学的,同时也是现代商品价 值形成的基础。相对于西方的效用价值论而言,其认为商品价值与用途是 对等的,对人们有用的商品才是商品价值的体现,这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 论存在统一与互补。 3.2 两种价值理论的统一 在现代社会中,劳动力是社会生产的主要前提,也是商品价值的主 要体现形式之一。相对于西方的效用价值而言,其将商品价值与消费者需 求联系在一起,太过于重视个体主观意愿,忽视了商品的行程过程。在效 用价值论下,无法对面包与房屋的价值做出解释,在一个非常饥饿的人面 前,显然对面包的需求更多,但实际情况下,房屋的价值要远远高于面包 的价值。人们对商品的需求存在差异,不能以此来决定商品的价值。 因此,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力与人们的需求共同来决定的,一方面, 劳动力可满足人们对商品数量的需求。另一方面,足够的劳动力还可提高 商品的质量,实现商品的效用价值,两者共同存在于商品价值内 [3]。 4 结语 从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进行分析,两者之间共同控制商品价值, 在满足人们对商品数量需求时,也满足了人们对商品实用价值的需求,确 保商品市场稳定的运行。 参考文献 [1] 孙宗伟 . 效用价值论 , 还是劳动价值论 ?——评经济思想史上关 于价值源泉的争论 [J].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16(3):29-39. [2] 葛浩阳 . 劳动价值论与要素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及供求价值论的 比较研究 [J]. 改革与战略 ,2015(7):19-24. [3] 戴真真 . 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以及要素价值论的内在统一尺 度及其合理性——以“时间价值论”为视角 [J]. 商业文化 ,2015(9):194197.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西方经济学效用价值论的根本分歧
[收稿日期]2001-10-06[作者简介]杨俊青(1963-),男,山西万荣人,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西方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研究;王淑娟(1965-),女,山西万荣人,山西财经大学财务处会计师。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西方经济学效用价值论的根本分歧杨俊青,王淑娟(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太原030012)[摘 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西方经济学效用价值论的根本分歧在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真正的价值决定理论,西方经济学的效用价值论,实际是使用价值或社会财富决定理论。
为使我国尽快国富民强,必须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效用价值论,按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使用价值(社会财富)中的贡献,取得相应报酬。
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人们劳动、投资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 效用价值论; 使用价值论; 社会财富; 按生产要素分配[中图分类号]F0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56(2001)06-0005-04On the Fundamental Divergence bet w een MarxistLabour V alue Theory and the Usef ulness V alue Theory of Western EconomicsYAN G J un 2qing ,WAN G Shu 2juan(Shanxi Finance and Econoniss University ,Taiyuan 030012,China )Abstract :The fandamental divergence between Martist labour value theory and the usefulness value theory of western economics lies in Marxist Labour value is the real value determination theory ,in fact ,the usefulness value theory of western economics is the use value or social wealth determination thecry.For the sake of rich and strong of our country as soon as possible ,must on the foundation of adhering Marxist labour value theory ,take the usefulness value theory of westem econcomics as reference ,according to the contribution of each productive essential element in the productive use value (social wealth )get corresponding reward.By so doing we can encourage the activeness of labour and investment of the people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ductive forces.K ey Words :Labour value theory ; usefulness value theory ; use value theory ; social wealth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essential elements 继西方古典经济学派配弟、斯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之后,有关价值决定的理论,形成了两大主流:一是马克思在配弟、斯密、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成分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劳动价值论,构成其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基础;二是以萨伊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看到古典学派劳动价值论的缺陷,另起炉灶,形成了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相抗衡的所谓效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发展历程的比较研究
供求价值论
供求价值论主要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该理论认为,商品的 价值是由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当供大于求时,商品价格下降;当供小于求 时,商品价格上升。供求价值论在经济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特别是在市场机制 和价格形成的分析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供求价值论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主要在于其忽略了商品的生产成本和劳动价值,可能导致价值的低估或高估。
参考内容
引言
价值论是经济学中一个基本而又重要的问题,对于理解经济现象和制定经济 政策具有关键作用。在价值论的各种流派中,劳动价值论、要素价值论、效用价 值论和供求价值论是影响最为深远的。本次演示旨在比较这四种价值论的基本原 理、概念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其异同点和优缺点,以期为深入理 解价值论提供参考。
谢谢观看
效用价值论
效用价值论主要商品对消费者的满足程度,即效用。该理论认为,商品的价 值在于它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感或效用程度。效用价值论在经济学中占据了 重要地位,特别是在市场定价和消费者行为分析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效 用价值论也受到了一些批评,主要在于其主观性和不可测量性可能导致价值的不 确定性和波动性。
在现代经济学中,劳动价值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其中,斯拉法提 出了“标准商品”的概念,解决了劳动价值论中的计量难题。此外,约翰·斯图 亚特·穆勒和卡尔·马克思等也进一步发展了劳动价值论,提出了边际生产力理 论、分配理论等新的概念和观点。
二、效用价值论的发展历程
效用价值论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边际革命时期,以奥地利学派和洛桑学派为 代表。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卡尔·门格尔,他提出了“边际效用”的概念, 认为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效用水平是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的。 在此基础上,洛桑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和莱昂内尔·罗宾 斯,他们进一步发展了效用价值论,提出了“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两个概 念。
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对立与统一
为 马克 思 的劳动 价值 论 “完 全 是一堆 空 洞无 物 的废话 ” ,这 既不 公
第二 ,边 际效 用 论 把 人 们 仅 看 作 消 费者 ,从 消 费 出发 ,抽 象
正 ,也是 对马 克思理 论方 法 的不理解 。
掉 了对劳 动 的分 析 。事实 上 ,物 质资 料 的生 产是 人类 社会 生 活 的基
Macroscopic economLj I宏 观 经 济
劳动价值论 与效用价值论 的对立 与统 一
杨 一 鸣 上 海 大 学 马克 思 主 义 学 院 200444
摘要 :在 商品价 值 问题 上 ,理 论界一 直存 在着 马克思 的劳 动价值论 与 西方效 用价值论 的对立 。 本文从 两种价 值理
人 对 物品 效用 的 主观 心理 评价 ,把 商 品交 换的基 础 归结 为 效用 。两 少 。于是 传统劳 动价值 论面 临挑 战 。
种价 值理 论的 对 立 ,在马 克思 的 时代 并不 明显 ,到了 十九 世纪 末 , (三)边际效用价值论在解释经济现象方面的科学性
以庞 巴维克 为代表 的效 用价值 论 ,对 劳动 价值 论形成 了 巨大冲 击 。
抽去 和种 类表现 的特 殊形 式的抽 去” ,是不 科学 的 。
品的使 用价值 随着 商 品数量 的增多 而论 并 不 解释 一切 条 件 下 的价 格 现 象 ,马 (四 )边际效用价值 论的不足 与矛盾
克 思知道 价 格 并不必 然 与价值 一 致 ,他 的 目的是 要解 释供 求 引起 价
础 ,离开 了生产 与社会 生产 关系就 无法 谈消 费 。 第三 ,在边 际效 用论 下 ,价 值具 有不 确 定性 。 因为各 人 对 同一
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发展历史比较分析
关键词 : 劳动价值理论; 效用的历史背 理》 一书中, 对劳动价值论作出了更为深入和科学 观的基础上论述了劳动者的经济观。马克思在继 景的比 分析 的论述 。 承古典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 , 创立了科学的价值 l 劳动价值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在英国 l - 1 5 马克思在批判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指 论 , 并以此为基础 , 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并由剩 世纪末开始的“ 圈地运动” 大量失去土地和生 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基础上 , 中, 创立了科学的劳动 余价值学说揭示 了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秘 资本论》 继承 密。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 中, 产资料的 农民进人城市工厂, 也促进了城市资本 价值理论。马克思在其代表著作《 主义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随着生产和商业—体 了古典政治指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的正确理论观 矛盾, 它使无产阶级看清了资本 主义 生产的实质 , 化的发展 , 人们逐渐认识到过去那种仅仅根据商 点, 还首次提出了“ 劳动二重性” 商品二因素” 共同联合起来反对资产阶 和“ 级的剥削 。 争取 自 身的 品价格差来理解利润的方法存在着很多困 。人 学说, 难 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 解放。 们开始从现实经济现象出发去寻求一种鹪释价格 2 效用价值论的 ’ 2 代表 ^ 物及著作。 代表人物 4劳动价值观和效用价值观两者主要的理 和利润的新方法 、 新理论。同时, 随着资本主义劳 及著作 : 边沁《 道德和立法原理通论》 萨伊《 、 政治 论观点的比较分析 动分工的不断深化,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极大的提 经济学概论》杰文斯《 、 政治经济学理论》 门格尔 、 两者主要的理论观 主要有以下 , 1 介方面: 高,一些经济思想家对劳动与价格和利润的关系 《 国民经济学原理》瓦尔拉斯 瞵 、 经济学要义》 。 () 1劳动价值论认为, 商品的价值就是凝结在 进行了思考。 他们认为, 商品交换时的价格是由生 效用价值论 以物品满足人 的欲望的能力或 商品中的人类抽象劳动。 因此, 劳动是商品价值的 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的, 从而利润的源 人对物品效用的主观 理评价解释价值及其形成 唯一源泉 , 即商品的价值来源于生产商品所付出 泉也必然是劳动。16 年, 6 2 英国经济学家威廉・ 配 过程的经济理论。 效用价值论在 1 世纪 6 年代 的劳动。 9 0 而效用价值论则认为, 商品的价值就是财 第在其著作《 赋税论》 中首次提出了劳动价值论 , 前主要表现为一般效用论 ,自 1 9世纪 7 0年代后 富的效用( 使用价值)因此, , 按照效用价值论的观 后来经过亚当- 斯密、大卫・ 李嘉图等人的不断发 主要表现为边际效用论。1 世纪7 年初期, 9 0 门格 点 , 生产商品的三要素——劳动 、 资本和土地都是 展和完善 , 马克思在对亚 当・ 斯密、 大卫 ・ 李嘉图的 尔、杰文斯和瓦尔拉斯各 自阐述并建立了边际效 商品价值的源泉。 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的基础上, 对劳动价值论 用论,标志着以心理分析和边际分析为特征来研 () 2劳动价值论的立足点在于价值的创造, 效 作出了完善和发展 , 最后形成了完整、 科学的劳动 究价值和其他经济现象的边际效用学派的诞生 , 用价值论的立足点在于价值的决定 E 。劳动价值 价值论。 也标志着作为新古典经济学核J 的效用价值论的 论认为,由于劳动的二重性 ,在生产商品的过程 1 2效用价值论产生的历史背景。l 世纪 4 最 终形成 。 9 O 中,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创造 年代 中 期到 7 年代早期, O 欧洲大陆的工业化使得 边沁在其著作《 道德和立法原理通论 》 中提 商品的价值。 效用价值论认为 , 商品的价值是由它 欧洲大部分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其中 尤其以英 到 “ 、 ^ 类所有的动机都起源于对快乐最大化的追 们的效用所决定的。 在市场上 , 某种商品是否具有 国的工业化增长最为突出。为了摆脱由劳动价值 求” 。边沁认为, 人们的一系列动机 , 都是追求快 效用决定了该商品是否具有价值。边际效用论认 论所带来的的阶级冲突与资本主义社会 的不和 乐、 避免痛苦的表现形式。 边沁从效用论的角度提 为效用是消费者对商品的主观 理评价,商品最 谐, 萨伊、 西尼尔等人开始从主观 理和物品效用 出 “ 财富的大小通过价值大小的程度才能得以确 后一单位的效用决定了商品的价格。消费者根据 角度来解释价值及其形成过程, 构建了效用价值 定” 。这意味着 : 效用的增加 , 了 提高 商品的价值, 商品的效用决定商品的价值。 论的基本框架 , 到了 1 世纪 7 9 O年代 , 杰文斯、 门 因l增加了所有者 比 拥有的财富。 () 3 劳动价值论对商品价值的分析侧重于质 格尔、瓦尔拉斯各 自 同时建立了边际效用价值理 萨伊在其著作《 政治经济学概论》 指 出, 中 商 的方面 , 认为只有生产商品过程中的抽象劳动才 论, 标志着作为新古典主义核心的效用价值理论 品的价格或交换价值,完全取决于它的使用价值 能形成商品的价值。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转化为 的形成。 或效用 , 他背弃了斯密和李嘉图的只有劳动才能 社会必要劳动后 , 个别劳动时间转化为社会必要 2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的代表人物及 创造价值的观点 , 将价值的 起源归结为效用。 劳动时间,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著作 1 世纪 7 年代, 9 0 英国的杰文斯、 法国的瓦尔 的大小。效用价值论对商品价值的分折则侧重于 2 劳动价值论的代表 ^ 1 物及著作。 代表人物 拉斯、奥地利的门格尔各自独立地提出了边际效 量的方面, 认为商品的效用也即是消费者对商品 及著作: 威廉・ 配第《 移 论》亚当・ 3 、 武 斯密《 国民财富 用价值论 。杰文斯《 政治经济学理论》瓦尔拉斯 满 足其需求程度的主观心理评价决定商 品的价 、 的 性质和原因的 研究》《 (国富论》 、 ) 大卫 ・ 李嘉图 《 纯粹经济学要义》门格尔《 、 国民经济学原理》 这 值。 随着消费者消费商品数量的不断增加 , 单位商 经济学与赋税原理》马克思馈 本论》 、 。 三部著作的出版 , 标志着边际学派的诞生以及作 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增量是递减的。从而商品 威廉 ・ 配第在经济学说史上被视为最早研究 为新古典经济学杨 的效用价值论的形成。 价值量也会随着效用的不断满足而呈现出递减的 并提出劳动价值论的经济学家。 他在 16 年出 62 版 3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两者历史观、 人 趋势。 的著作 《 赋税论》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劳动价值 性观和阶级观的不同 参考 文献 论, 他将价值的源泉归结为劳动 , 了劳动价值 奠定 劳动价值论是对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 【邓春玲. 1 】 经济学说史咖 . 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 版 论 的理论 基础 。 20. 实矛盾的论证。 劳动创造价值 , 不仅是劳动者社会 社 .0 6 亚当・ 斯密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劳动价值论 , 作用的体现 , 而且使人本质发展的展示, 是人类进 K 亨特. 。 经济思想史: 一种批判性的视 角 上 首次提出了所有生产商品的劳动都能创造价值的 步的根据 。 劳动作为人类特有的活动 , ^ 使 、 存在的 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0 7 20. 观点 , 把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归结为一般的社会 基本条件, 也是人本质的核心要素。 [ 罗英 苈 动 价值 论和效 用价 值论 之 比较 l 当代 经 3 ] J l 劳动 。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在《 (国富 在人性观方面, 斯密提出了“ 经济人” 的假设 , 济研究,0 4 1) 2 0 ( 1. 论》一书中, ) 斯密提出“ 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 将人的本性看作是 自 私自 利的,每个经济人在追 『邓宏 图. 思劳动价 值论 与 边际效 用价
效用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比较
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商品价值论论文摘要: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是两种不同(de)价值理论.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合理性,又有局限性.(de)研究方法是吸收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de)有益成果,重建商品价值理论.一、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de)来源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de)理论来源,要追溯到英国古典学家亚当·斯密,他在自己(de)代表作国富论中提出劳动创造商品价值(de)观点,同时,区分了商品(de)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他指出:“应该注意,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de)意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de)效用,有时又表示占有某物而取得(de)对他种货物(de)购买力.前者可以叫作使用价值,后者可以叫作交换价值.”他认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de)真正尺度.”他又说,价值由劳动决定(de)原理只适用于“初期野蛮社会”,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由于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制(de)生产,商品(de)价值不再由劳动决定,而是由工资、利润、地租三种收人决定.他说:“工资、利润和地租是一切收人和一切可以交换价值(de)三个根本源泉.”等等.斯密(de)价值概念不够明确,引起后来学者(de)争论.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在经济学概论中研究了商品价值问题.他批评斯密“只有人(de)劳动才创造价值”不符合事实,更加严密(de)分析表明,“一切价值都来自人(de)劳动加上力与资本(de)作用.”他提出生产三要素(劳动、资本、土地)共同创造商品(de)价值.萨伊所讲(de)价值不是凝结在商品中(de)抽象劳动,而是物品或财富(de)效用.他说:“物品效用就是物品价值(de)基础,物品(de)价值就是由财富所构成(de).”萨伊(de)价值论被人称为“生产要素价值论”或“效用价值论”.后来,边际学派又了效用价值论,创立了边际效用价值论.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古典经济学(de)劳动价值论.他肯定劳动创造价值(de)基本观点,批评斯密(de)价值概念自相矛盾.他在其代表作资本论中提出“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学说,说明具体劳动创造商品(de)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de)价值;商品(de)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de)人类抽象劳动;商品(de)价值量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格是价值(de)货币表现等等.马克思还批评萨伊(de)“生产要素价值论”和“三位一体”(de)分配公式,是为资本主义剥削辩护.马克思(de)劳动价值论和萨伊(de)效用价值论都来源于斯密(de)价值论,两种不同(de)价值理论演变关系如下:商品价间二、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de)区别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de)区别有以下三点:(一)劳动价值论认为,生产劳动创造商品(de)价值;具体劳动创造商品(de)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de)价值.效用价值论认为,生产要素共同创造商品(de)价值.劳动只是要素之一,不能单独创造价值.争论(de)焦点是对“创造”(de)理解问题.汉语词典(修订本)(de)解释是:“创造”就是“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de)成绩或东西.”“创造性”就是“努力创新(de)思想和表现,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在劳动中(de)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这种涵义上讲,劳动创造价值(de)观点是正确(de).因为在生产三要素中,人是劳动(de)主体,只有人(de)劳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其他生产要素(土地、资本等)都是被动(de)要素,本身并不具有创造性;在生产要素中,只有人(de)劳动是不可缺少(de),其他生产要素并非绝对不可缺少.例如,非农业生产就不一定需要土地,小生产就不一定需要资本.“劳动创造价值”不仅是马克思主义(de)价值观,同时也是广大劳动人民(de)价值观.生产要素共同创造价值是西方经济学(de)价值观.(二)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de)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de)人类抽象劳动,因此得出结论:劳动是价值(de)唯一源泉.效用价值论认为,商品(de)价值就是财富(de)效用(使用价值),因此得出结论:生产三要素是商品价值(de)源泉.争论(de)焦点是对“价值”和“源泉”(de)理解问题.由于对价值概念理解不同,对价值源泉(de)看法就必然不同.众所周知,商品是用来交换(de)劳动产品.作为劳动产品,商品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来(de).生产力二因素(人力和物力)决定商品二因素:一是物(de)因素,来源于自然界;二是人(de)因素,来源于人(de)劳动.自然资源与人(de)劳动是商品使用价值(de)源泉,而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de)源泉.“创造”与“源泉”是两个不同(de)概念,不能混为一谈.“劳动创造价值”不等于“劳动是价值(de)唯一源泉”.自然资源与劳动一样,也是商品价值(de)源泉.因为自然资源对人类有使用价值,稀缺(de)自然资源(石油、煤炭、天然气、金、银、铜、铁矿等)有交换价值,这是不能否认(de)事实.商品交换不仅是劳动交换,同时也是资源交换.资源、劳动、商品、价值关系如下:自然资源+人(de)劳动=产品~使用价值~商品~交换价值.(三)马克思(de)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创造商品(de)价值,资本、土地并不创造价值.因此得出结论:资本带来利润,土地带来地租,都是对雇佣劳动者(de)剥削.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批判资本主义剥削.萨伊(de)效用价值论认为,生产三要素共同创造商品(de)价值,因此得出结论:劳动获得工资,资本获得利润,土地获得地租,并不存在剥削.这就是政治经济学(de)阶级性.这个问题(de)关键是对“剥削”(de)理解问题.有人认为,价值论是分配论(de)基础.劳动价值论是按劳分配(de)理论基础,生产要素价值论是按生产要素分配(de)理论基础.有人认为,价值论与分配论无关,劳动价值论不是按劳分配(de)理论基础,按生产要素分配也不能证明生产要素共同创造价值.事实证明,没有价值创造,就没有价值分配.劳动创造价值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de)理论基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de)基本分配原则.深化劳动价值理论研究,是为了完善按劳分配制度.同时,应该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资本、土地是稀缺资源,参与价值形成,不能无偿使用,因此也要参与分配.如果分配公平(合情、合理、合法),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de)不断提高,就不必谈论剥削问题;如果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扩大,甚至两极分化,就肯定有剥削问题.剥削就是利用经济、政治特权,侵犯劳动人民(de)利益,为个人或小集团谋私利.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应该结合实际具体分析,在此不多谈.三、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de)联系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不仅有区别,而且有联系,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de)研究对象都是商品(de)价值,只是由于研究(de)重点和方法不同,产生了不同(de)认识.效用价值论研究(de)重点是商品(de)使用价值,采用定量分析(de)方法,从财富(de)效用到边际效用,从基数效用到序数效用等;劳动价值论研究(de)重点是商品(de)交换价值,采用定性分析(de)方法,从交换价值中抽象出价值,从价值讲到价格等.科学(de)研究方法应该是:全面分析,系统研究,不仅要进行定性分析,而且要进行定量分析;不仅要研究使用价值,而且要研究交换价值;还要研究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de)联系,研究交换价值和价格(de)区别,才能得出科学(de)结论.(二)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对商品使用价值(de)源泉认识是相同(de).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说过:“劳动不是一切财富(de)源泉,自然资源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而物质财富本来就是由使用价值构成(de))(de)源泉,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de)表现.”“只有一个人事先就以所有者(de)身份来对待自然界这个一切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de)第一源泉,把自然界当作隶属于他(de)东西来处置,他(de)劳动才成为使用价值(de)源泉,因而也成为财富(de)源泉.”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也说过:“政治经济学家说:劳动是一切财富(de)源泉.其实劳动和自然界才是一切财富(de)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效用价值论认为,生产三要素是财富和价值(de)源泉.(三)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对商品价格(de)认识也有某些相同之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de)价格是由价值决定(de),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de).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浮动是商品经济(de)价值.效用价值论认为,商品(de)原始价格是由生产费用决定(de),市场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de),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决定商品(de)均衡价格.马克思在雇佣劳动和资本中也说过,商品(de)价格是由什么决定(de)“它是由买主和卖主之间(de)竞争即供求关系决定(de).”他还指出,“商品价格是由生产费用决定(de)”.其实,商品价格与货币密切相关,离开货币就谈不上价格.四、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de)统一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长期争论不休,说明两种不同(de)价值理论都有自己(de)一定道理,需要继续研究.形而上学(de)思维方式是:“非A即B-.辩证法(de)思维方式是“亦A亦B".正确(de)研究方法应是求同存异,发展创新,吸收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de)有益成果,创立新(de)商品价值论.商品(de)价值是什么这不是单纯(de)经济学间题,而是经济问题.从哲学上讲,价值是客体对主体(de)意义以及主体对客体(de)评价,它反映了客体和主体(de)关系.马克思说过:“‘价值’这个普遍(de)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de)外界物(de)关系中产生(de)”.商品(de)价值就是商品对人所具有(de)意义以及人对商品所作(de)评价,它反映了商品(客体)和人(主体)之间(de)关系.换句话说,我们讲商品(de)价值,就是指商品对人有何价值人对商品作何评价(买不买,值不值)离开人这个价值主体,商品无人问津,价值就无从谈起.这是认识商品价值(de)关键所在,也是发展商品经济(de)意义所在.我们为什么要发展商品经济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de)消费需要.在商品社会中,人从整体上(不要理解为个人)讲具有二重性: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商品是用来出卖(de)劳动产品,生产(de)最终目(de)是为了满足消费(de)需要,因此就决定商品(de)价值也具有二重性:对消费者具有使用价值,对生产者具有交换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de)物质内容,交换价值是商品价值(de)表现形式.内容决定形式,有使用价值(de)商品才有交换价值,没有使用价值(如伪劣商品)就没有交换价值;使用价值降低(如旧车),交换价值降低;使用价值消失(如过期失效药品),交换价值消失.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de)关系是辩证统一关系,统一于商品(de)价值.研究商品价值问题,必须首先研究使用价值,只有弄清使用价值,才能弄清交换价值.商品(de)使用价值是商品(de)社会价值,即满足社会消费者(de)需要.任何社会(de)商品生产,最终目(de)都是为了满足消费需要.生产是手段,消费是目(de);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决定再生产.生产和消费(de)关系决定商品与货币、供给与需求、总供给与总需求(de)关系,从而决定整个国民经济(de)运行.商品(de)使用价值包括三要素:品种、数量、质量.不同品种、数量、质量(de)商品,具有不同(de)使用价值,同一商品也可能有不同(de)用途,这些都是不言而喻(de).商品使用价值(de)大小是可以分析比较(de),根据使用价值三要素对消费者(de)效用就可以比较出来.品种(序数效用):商品类别品种很多,使用价值大小不同,可以进行定性分析,按序数排列,排在前三位(de)应该是:食品、衣服、住房……食、衣、住是人民基本(de)生活需要,解决(de)是温饱间题.我国经济战略第一步就是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是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是实现共同富裕.现在已经走过第二步,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但是还没有全面达到小康水平.数量(基数效用):商品数量有多少,决定使用价值(de)大小,可以进行定量分析,用基数计量.例如,我国现在有13亿人口,每年需要消费多少粮食根据统计,得出基数.满足需要,效用最大.粮食生产就是要根据这个基数来安排.国家实行最严格(de)耕地保护制度,保护粮食生产基地;同时建立粮食储备制度,以丰补歉,保证粮食安全.此外,国家还给种粮农民财政补贴,以调动农民(de)生产积极性. 质量(时间效用):商品质量要合格,而且要有保质期,过期则失效.特别是食品、药品,关系人民生命健康,质量尤其重要.现在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成灾,过期食品、药品也拿去出卖,广大消费者深受其害(有些人被伪劣食品、药品毒害致死).国家必须制定商品质量标准,建立质量检查监督机构,加强质量检查监督工作,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消费者(de)合法权益.商品(de)交换价值是商品(de)经济价值,即能够给商品生产者带来经济利益.盈利或赚钱是商品生产(de)直接目(de),它决定商品生产和流通(de)全过程,促进商品经济(de)发展和繁荣.在商品经济(de)发展过程中,商品(de)交换价值形式也发展变化:从简单(de)价值形式到扩大(de)价值形式,从一般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式,从金属货币流通到纸币产生,如今又发展到货币“一卡通”.在货币产生以前,没有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商品(de)交换价值形式是不明确(de),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互通有无(de)性质,交换双方获得(de)都是使用价值(货物).在货币产生以后,有了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单位商品(de)交换价值就明确地表现为价格.商品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与价格(de)逻辑关系是:商品价值商品(de)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de)物质承担者,这个“物质”就是商品(de)数量和质量.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没有质量(如食品腐烂变质),数量再多也不顶用,等于零. 商品(de)交换价值与价格、数量成正比.商品(de)价格与质量成正比(优质优价),与数量成反比例方向变化(薄利多销).劳动生产率(de)提高可以增加商品(de)产量,与交换价值成正比;同时又降低生产成本,与价格成反比.消费者购买商品考虑(de)是买什么(品种)买多少(数量)好不好(质量)贵不贵(价格)这是经济生活(de)基本常识.商品(de)价格就是货币与商品相交换(de)比例关系,即单位商品交换价值(de)货币表现(亦称单价).用公式表示:商品价格=这个公式不仅包括各种商品(de)各种价格,而且反映了价格变化,即供求规律:在自由竞争(de)市场上,个别商品(de)市场价格是由生产成本和供求关系决定(de).生产成本是决定商品价格(de)内因,市场价格只有高于成本价格,生产者有利可图,才会继续生产;否则就会停产或转产.供求关系是决定商品价格(de)外因: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供求平衡,价格相对稳定,市场价格等于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即生产价格.市场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浮动,是市场经济(de)价格规律.价格规律调节商品生产和流通.整个社会(de)商品价格水平是由货币发行量决定(de).国家制定货币政策,控制货币发行量,可以保持商品价格水平(de)基本稳定,防止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发展.。
浅谈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区别联系(一)
浅谈劳动价值论与效⽤价值论的区别联系(⼀)浅谈劳动价值论与效⽤价值论的区别联系(⼀)【论⽂关键词】劳动价值论效⽤价值论分析【论⽂摘要】⽂章通过对劳动价值论与效⽤价值论主要观点、理论⽬的和适⽤性等分析和对⽐,从⽽得出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得出效⽤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更有适⽤性,同时两者在许多⽅⾯⼜有相通性等结论。
劳动价值论与效⽤价值论是经济思想史上最具影响⼒的两种价值论。
关于两者的争论⼀直是⼈们的话题。
⽬前经济学界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有两种观点:⼀种观点认为,两者是对⽴的互相排斥的;犯种观点认为两者尽管表⾯上对⽴,实际上相互联系,辩证统⼀严本⽂意图通过分析劳动价值论和效⽤价值论的主要观点、理论⽬的作⽤和适⽤性等,说明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两种价值论的主要观点和理论⽬的、作⽤(⼀)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主要观点和理论⽬的作⽤劳动价值论的代表⼈物是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卫·李嘉图、卡尔·马克思。
马克思是劳动价值论史上最富盛名的⼈物,马克思在继承前⼈劳动价值论思想上⼤⼤发展了劳动价值论。
他提出了劳动⼆重性学说,并从作为价值形式的交换价值的分析中,证明了商品的价值由⽣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决定的结论,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
并且提出,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价值转化为⽣产价格。
因此并不能说⽣产价格理论违背了劳动价值理论,它只不过是劳动价值论的发展。
这样,马克思把劳动价值论发展成为⼀个逻辑严整的体系,是劳动价值论的集⼤成者和最主要代表⼈物。
因此,⽂章主要分析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观点从⽽对劳动价值论进⾏分析。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主要观点包括:商品是⽤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劳动具有⼆重性,具体劳动创造实⽤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只有劳动创造价值,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产该商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体现着商品⽣产者之间的关系。
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比较
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比较摘要: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与西方经济的效用价值论是对立的两种价值论,一直以来备受争论。
本文试图浅析这两种价值论的不同以及相同点,同时在研究中也看到了一些效用价值论的不足。
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建立的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是不能被效用价值论取代的。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比较一、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简介1.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强调的是价值由劳动决定,其区别于将商品效用看作价值形成的决定性要素的效用价值论。
其核心是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
马克思创造了劳动二重性学说,认为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劳动是价值的实体,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从而完成了劳动价值论。
2.效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以物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人对物品效用的主观心理评价解释价值及其形成过程的经济理论。
它同劳动价值论相对立。
在19世纪60年代前主要表现为一般效用论,自19世纪70年代后主要表现为边际效用论。
二、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不同1.来源与发展历程在16到17世纪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学者逐渐发现商品交换时价格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17世纪下半叶,英国古典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最早提出劳动价值论,他在其著作《赋税论》中首次阐述了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思想。
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来源》一书中进一步提出“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的著名论断。
大卫·李嘉图继承了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和亚当·斯密的价值理论,并对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这一原理作了比较透彻的分析。
马克思在对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的批判与继承的基础上,突破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局限,提出了“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学说,最终形成了完整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
早在17~18世纪,资产阶级经济学著作中就有了效用价值论思想的初步表述。
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比较分析
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比较分析陶善信【摘要】劳动价值论是通过抽象商品的产生源泉——劳动的实际消耗量来定义价值的,强调不同商品生产劳动间的平等性,即等量劳动耗费应得等量补偿;而效用价值论是通过直接抽象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的最终有用性来定义价值的,强调不同商品生产劳动间的竞争性,即每一劳动量应产生最大的效用.两种价值论从定义上看并不存在必然的冲突,还存在互补性.历史上受权力干扰和资源流动不畅的影响,在商品分配中不同商品生产劳动间常常出现不公平竞争,导致等量劳动耗费不能得到等量补偿,而过度强调平等性,又可能牺牲竞争性,降低劳动的有用性.【期刊名称】《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34)003【总页数】3页(P10-12)【关键词】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平等性;竞争性【作者】陶善信【作者单位】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14.3商品经济中,每个人都是社会分工的一环,每个人能分配多少产品,取决于社会对每个人在商品生产中所作贡献的评价,社会对每个人贡献的评价最终转化为对其所生产的商品价值的评价,或者说商品的价值就是附着在商品上的生产者的贡献。
评价有两个维度:一是对每人在社会大生产中付出多少(劳动)进行比较,二是对每人产出多少进行比较。
在经济学发展中,分别从这两个维度产生了两种评价体系,也就对应着两种价值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和西方正统经济学的效用价值论。
一、劳动价值论剖析(一)基本内容马克思是从商品开始认识价值的。
只有商品才有价值,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
价值附着在商品上,是一定的经济历史发展阶段的特殊产物。
1.价值本质马克思认为商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商品中凝结着人类劳动;商品是用来交换的。
由于交换的目的,商品具有了交换价值。
而决定交换价值的正是价值。
可见,有了商品交换,才有了价值的存在。
那么,价值构成是商品具有的使用价值还是商品中凝结的人类劳动呢?马克思是从价值形成的源头即物物交换开始分析。
试析自然资源价值理论比较分析—效用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
试析自然资源价值理论比较分析—效用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一、引言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它们不仅提供了各种生产和生活的条件,而且还包含了许多重要成分,如能源、材料等。
自然资源的价值问题因此就成为了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自然资源的价值理论涉及多种观点,本文将对效用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这两种流行的自然资源价值理论进行比较分析。
二、效用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的概念1. 效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是指以某个物品或服务对个体产生的满足程度来衡量其价值,其基本观点是价值在于使用。
效用价值论的理论核心是效用理论,在这个理论中,效用是指个体通过某个物品或行为获得的心理满足感,效用是一种非物质性的感受。
效用价值论认为自然资源的价值是由人类对其使用后获得的实际效用所决定的,美丽的自然风光、清澈的水源、良好的空气环境等等,都是具有高价值的自然资源。
2. 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指以人类对自然资源所进行的劳动量来衡量其价值,其基本观点是价值在于生产。
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核心是劳动价值理论,在这个理论中,劳动是生产过程中所用的物质和非物质要素之一,是生产资料与人的结合物,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必然消耗一定量的劳动。
劳动价值论认为,自然资源的价值是由人类进行生产活动所消耗的劳动量所决定的,自然资源的价值是与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相关的。
三、效用价值论和劳动价值论的比较1. 理论起源不同效用价值论和劳动价值论在理论起源上具有很大的差异。
效用价值论的起源要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它将人的感受作为价值的核心,主张价值的基础在于使用价值。
而劳动价值论的源头则要追溯到古代东方的一些哲学思想中,如道家哲学中有“世界初分为有无,静而无为,动而有为”的思想,这种思想中就倾向于将物品的价值看做是人类经过了某些变动过程之后,付出了某些劳动产生的结果。
2. 理论侧重点不同效用价值论和劳动价值论在理论侧重点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效用价值论在宏观层面上主要关注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劳动价值论则主要关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劳动力和物力。
商品价值概论——劳动价值论与效用-需求价值论的融合与统一
能符合这种价值观念 。相反 , 需 求一效用价值论必然承认资本
的利润 以及它的不断积累 , 形成资本主义 的社会形态 。 马克思主义是 为批 判资本 主义而诞生 的 , 目前 为止 , 只有 劳动价值 论完成 了对 资本主义 的彻底 批判 。不 只是 马克思 , 1 8 —1 9 世纪是批判资本主义的时代 。当时 的空想社会 主义 者 、
的探索 , 在 此基 础 上 才 能 实 现 它们 的融 合 与 统 一 。
一
价值理论决定着社会形态 : 坚持 劳动价值论必然是传统公
有制社会 。因为一切价值和剩余价值全部是劳动创造的 , 那么
任何个人便不能占有生产资料。个人 占有生产资料的结果必然
产生个人的利润 。这种利润的不断积累 , 会形成资本主义 的回 归 。只有实行 国家 、 集体所有制 和计划经济 、 按劳分配制度 , 才
理论。
否定 劳动价值论必然是资本 主义 的复辟 , 是没有 出路 的。只有
她的发展与完善 , 才会形成更加科学 的社会主义模式 。 目前 , 我国经济学界 已经有不少专 家 、 学 者对 此进行 了研 究, 还没有取得完全 的成功。原因在于还没有跳 出原有 的理论 框架。这就需要从 研究 的对 象 、 方法与 内容等各方面进行 全面
论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的对立与综合
论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的对立与综合
张 远 忠 , 李 青 2
(山东大学 国际 1 . 政治经济关系学院 , 东 济南 200 ; . 东公安专科学校 , 东 济南 201 山 510 2 山 山 5 4 0)
摘要 : 文在反 驳效用价值论对 劳动价值论 攻击的基础上 , 本 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基础 , 对西 方效用价值论
一
、
马克思 的劳动价 值论和新古 典 主义 的效用价 值论 , 都是 以亚 当. 密和大卫 . 嘉 图为代表 的古 典经济学终 结 的产 斯 李 物 。前 者直 接继 承 了古 典经 济学 的传 统 ,把 商 品交换 的依 据——价 值 归结为劳 动 , 价值量 归结为商 品生产和 再生产 把 所需要 的社会必要 劳动量 , 为价格围绕 着价值运转 并最终 认 受价值 的制约 。而后 者则一反古 典经济 学的传 统 , 商品 的 把 价值 归结 为消费者对 物品 的效 用评价 。具体说 来 , 物品稀 在 缺性 和消费者对物 品的效用评 价边 际递减 的情 况下 , 品价 商 值之大小决定于它对 于消费者的边际效用之大小 。杰文斯 的
方法的不理解 。
效 用价值论 者那里 , 价值就 离 开 了任何客 观基 础 , 成为纯 而
粹 主观 的评价 。价值 理论 上这 种客观 主义 和主 观主 义 的对
立 , 马克思 时代并不显 著 , 到 了十九世纪末 期 , 在 但 以庞 巴维
克为代表 的效用价值 论 , 动价值论 的攻击便 从来没有停 对劳 息过 , 并愈演愈烈 。 这 里的攻击 , 要集 中在价 值与价格 的关 系上。效用 价 主 值 论者认 为 , 按照 经济学 界 的共识 , 一种 价值理 论 为人们 所 接受 , 首先必须能够说 明价格 现象。但 对于劳动价值论来说 , 在抽 象 的劳动价 值 和可观 察到 的市场 价格 之 间却存 在着 明 显 的不一致 , 稳定 的价值和 多变的价格 形成鲜 明的对 比。因 此, 价值不 能解 释价格 的矛盾 便成 了马克思劳 动价值论 的绝 对“ 致命伤 ”。其 次 , 在效 用价值论 者看 来 , 造成这 种 “ 致命 伤”的原 因 , 由于马克思在研究 商品交换价值 的时候 , 是 不恰 当地把 商品 的使 用价值抽 象掉而 只保 留了抽 象人类 劳动 , 认 为只有抽象劳 动才是构成 交换价 值的价值基 础 ; 而之所 以把 使用价值 抽象 掉 , 因为在 马克思 看来 , 品使 用价 值 只具 是 商 有质的差 异 , 可能进行量 的比较。但是 , 用价值论 者争辩 不 效 道 , 克思在进行 理论 抽象 的时候 , 马 把使 用价 值 的特 殊 形式 连同使用价值本身一 同抽象掉 了。虽然使 用价值的各 种特殊 形式之 间只具有 质 的差异性 , 但使 用价值 本 身 , 或者 抽象 使 用价值 , 即商 品之 于 消费者 的效用 , 是 同质 的 , 比较的 ; 却 可 正如马克思认 为各种具体 劳动形 式只具有质 的差异性 , 不 并 妨碍抽象人类 劳动可具有 质的统 一性 。这 种抽象使 用价值 , 这种 同质的 消费效 用 ,恰 恰构 成 了不 同商 品进 行交 换 的基 础 , 成了价值 的基 础 。因此 , 巴维克认 为 , 构 庞 马克思 的抽 象 实际上等 于混淆 了 “ 种类的抽 去和种类 表现 的特殊形 式的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劳动价值与效用价值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孰对孰错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两种制度即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优劣. 劳动价值论是指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 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的人类劳动. 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产品的社会关系. 价值通过商品交换的量的比例即交换价值表现出来. 而效用价值论是指商品的交换价值由商品的效用决定.劳动价值理论起源于英国的亚当·斯密,中经英国的李嘉图及威廉·汤普逊的发展,终于德国的马克思。
亚当·斯密作为经济学史上一个重要的人物,他在《国富论》中提及了商品拥有使用价值及交换价值。
他认为不同的要素收入拥有一个受社会情况影响的自然率,这个自然率构成了自然价格,也被称为商品真实的价格。
亚当·斯密认为自然价格代表所生产的就是制成品的交换价值,因应市场的供求情况有所增减成为市场价格。
商品的交换价值需要一个明确的尺度以量度要素收入的多少。
他提出谷物或者工人的劳动量都适合作为这尺度。
他认为一般商品价值的多少取决于生产者投入的劳动量,两者必须成正比. 但亚当.斯密的理论缺陷在于把劳动量或者劳动这行为不加区别地使用,某时候劳动量被认定为新增商品价值的来源,某时候则称他们能够量度价值,一物既证明另一物的存在,也是那一物的计量标准,理论上显然存在一种论证的缺陷。
关于劳动量如何量度,斯密也没有清晰的说明。
李嘉图把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大加推广,他首先肯定亚当·斯密的理论. 他随后察觉到亚当·斯密间断地使用两种价值尺度:谷物和劳动。
李嘉图加以补充亚当·斯密理论内的那种劳动不是生产的劳动量,而是透过商品交换得到的劳动量. 嘉图指出不论谷物还是劳动,甚至金银,这些量度媒介同样是“可变”,其价值会发生波动。
他列举出亚当·斯密前后矛盾的言论以论证只有生产的劳动才能决定商品的相对价值.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大多继承自李嘉图的理论,由此可见,所谓“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并不是马克思一人独创,马克思只是结合和整理了1820年代至184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们的理论成果,并且提出一些新的概念名词用作分析,重新解释整个劳动价值理论。
他的价值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 商品具有二重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具有不可比较性. 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第二,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第三,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第四, 价值规律.以上即是劳动价值理论的简要的发展历程.效用价值论则在17~18世纪上半期资产阶级经济学著作中有了明确的表述和充分的发挥。
英国早期经济学家N.巴是最早明确表述效用价值观点的思想家之一。
他认为,一切物品的价值都来自它们的效用;物品效用在于满足人的欲望和需求;一切物品能满足人类天生的肉体和精神欲望,才成为有用的东西,从而才有价值。
19世纪30年代后,在对抗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背景下,逐渐出现了边际效用价值论。
英国经济学家W.F.劳埃德是这一理论的直接先驱者之一。
他在1833年提出,商品价值只表示人对商品的心理感受,不表示商品某种内在的性质;价值取决于人的欲望以及人对物品的估价;人的欲望和估价会随物品数量的变动而变化,并在被满足和不被足的欲望之间的边际上表现出来。
他实际上区分了总效用和边际效用这两个概念,而且暗示物品价值取决于边际效用。
德国经济学家H.H.戈森(1810~1858)是边际效用论的主要先驱者。
他在《论人类交换规律的发展及由此而引起的人行为规范》中,重申了效用价值论,同时提出了人类满足需求的三条定理,从而为边际效用价值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三条定理是:第一, 欲望或效用递减定理,即随着物品占有量的增加,人的欲望或物品的效用是递减的。
第二, 边际效用相等定理,即在物品有限条件下,为使人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务必将这些物品在各种欲望之间作适当分配,使人的各种欲望被满足的程度相等。
第三, 在原有欲望已被满足的条件下,要取得更多享乐量,只有发现新享乐或扩充旧享乐。
根据以上劳动价值和效用价值的发展历程和理论,我们可以发现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价值的衡量标准不同。
马克思认为价值是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价值量有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而效用论者认为价值是人对商品满足欲望程度的感觉和评价。
由于主观评价常因主题不同而迥异,必然使价值的衡量缺乏统一的标准。
第二:对价值来源认识上的不同。
马克思认为价值的源泉是唯一的,即人类的劳动,而且是活劳动。
而效用论者认为价值由于商品效用与人的欲望之间的满足关系而引起的感觉和评价,即价值来源于主观评价。
第三;对价值实质认识的差异。
马克思认为价值在实质上是抽象劳动的凝结,也体现了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而效用论者认为价值就是商品带来的满足程度,与生产者的劳动、社会关系毫无联系,只是效用的主观体现。
这些区别的根本之处在于边际效用价值论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价值观的根本对立。
效用论者认为价值不是商品的内在属性,而是人对商品的感觉与评价,效用是价值的源泉。
由于效用论者将效用衡量的标准主观化从而使边际效用价值实际上成为主观的产物,将价值的形成与决定同劳动生产完全割裂,使商品价值成为纯粹意义上的一个心理范畴。
马克思劳动价值则是客观的价值论,它从生产商品的劳动的客观性出发,系统阐述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过程以及劳动的凝结。
劳动价值和效用价值在根本观点上的对立之外还存在着联系. 两种理论都是为了解决同一个问题,既价值的来源问题.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边际效用价值论在关于商品使用价值(效用)作用的问题上有共同之处。
二者都承认使用价值对价值有重要作用,但二者区别在于“如何作用”。
马克思认为价值与使用价值是统一与商品体内的两因素,二者互相依赖,不可分割。
使用价值是价值存在的前提,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没有使用价值则失去了价值存在的基础。
可见马克思和边际效用论者几乎同样重视使用价值。
但遗憾的是边际效用论者在这一问题走上了歧途。
他们过于强调商品效用带给人的主观上的满足,而忽略了交换和交换背后的社会经济关系,并倒向了唯心主义价值观,过分夸大了效用的作用,认为效用决定价值,效用是价值的源泉,只讲效用而抛弃了生产效用的劳动。
有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否认劳动价值论,认为决定商品交换价值的,是商品的效用.该理论表面上看是注重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实质上是一种典型的”效用决定论”. 事实上, 某商品的效用是相对的, 不同对象, 不同要求, 不同地区, 甚至不同时间的表现是不同的. 如果以所谓的”效用”来决定商品的交换价值, 那就永远无法对某一商品进行定价, 并完成其交换.还有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则认为商品的交换价值是由市场的供求来决定的. 这种供求决定论试图表明: 市场需求紧缺时, 就是说供不应求, 商品的交换价值就高; 市场供应充足, 甚至积压时, 也就是供过于求, 商品的交换价值就低. 这实际上是一种一定时期内的表面现象, 并非反映商品交换的实质. 如果由供求来决定商品的交换价值,那就更无法解释商品在供求一致时的价值决定.可以看出:效用价值论是典型的主观价值论,充满了唯心主义色彩,因而是错误的。
劳动价值是从客观出发的,所以是正确的.不过,边际效用价值论的某些具体理论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首先,边际效用价值论探讨了效用(即使用价值)的本质。
对于使用价值,马克思说:“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
”但“有用性”(即效用)的本质是什么?马克思并未作深入分析。
而杰文斯则指出:物的效用就在于对人产生“快乐”和避免“痛苦”。
虽然这样解释不见得全面、深刻和规范,但毕竟对“效用”的本质作了探讨,因而是有价值的。
须知,人类从事经济活动就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生存发展需要,所以经济学必须高度注重对“人的需要”及满足这种需要的“效用”的研究。
其次,边际效用价值论者提出以人对物品效用的感觉评价来测定商品的价值大小的观点完全是荒谬的、唯心主义的。
但却不能否认,人的主观心理评价是测定使用价值即效用大小的基本标尺。
在这一点上,绝不是唯心主义的,而是唯物主义的。
因为,人的需要可以具体划分为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而人的生理需要又总要以人的心理需要外在地表现出来,所以说,“使用价值大小主观评价论”是成立的。
当然,由于每个人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都是有差异的,所以每个人对同一使用价值大小的评价就不会完全一致。
显然,在这一领域,马克思也未给予深入探讨,边际效用价值论在这一方面作了分析,因而是有贡献的。
再次,边际效用价值论者提出的“基数效用论”的确难以成立(因主观感受无法定量测定),但提出的“序数效用论”却有实用性。
实际上,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提出的必要生活消费品和奢侈品的概念,认为工人阶级在经济繁荣时期也会涉及奢侈品的消费,以及恩格斯在马克思的<<雇佣劳动与资本>>序言中所谈到的消费资料可以分为生存资料、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的观点不也隐含着“序数效用论”的思想吗?从这点来看,边际效用价值论所提出的“序数效用论”是有价值的。
最后,边际效用价值论所提出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也是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马克思对此种现象也未深入展开分析)。
由于这一理论反映了客观事实,因而我们不能断定它是“庸俗的伪科学”。
事实上,正是因为存在“边际效用递减”现象(这一现象可以通俗地表述为“喜新厌旧”),才推动人们努力研制新产品以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的需要,并由此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因此,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虽然是正确的, 但仍需要各种其他理论来补充完善, 一方面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适应今天日新月异的时代步伐, 来更好地指导促进今天经济的发展. 而效用价值理论也有很多可取之处, 值得借鉴.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市场经济所取得的巨大进步, 某种程度上就是两种理论相互促进贯彻的结果. 在接下来的十二五经济建设中, 还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理论经济的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