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问答题汇总
教育学必记20重点问答题
教育学:
1.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特殊功能。
P76
1.教学的任务P156
2.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
184页
3.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P226
4.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P41
5.学校文化的特征p60
6.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P93
7.教师职业的特点P107
8.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平110-116
9.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P120
10.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p142
11.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趋势p150
1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原则p160
13.教学原则p166(着重看启发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
14.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P172
15.上好课的具体要求P180
16.德育的意义P191
17.德育过程的规律p198-201
18.正面教育原则p202
19.榜样法p207
20.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p228。
教育学常考的29个问答题
教育学常考的29个问答题及答案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八条要求。
答: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八条要求:(1)依法执教,是教师坚持正确职业行为方向的保证。
(2)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
(3)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
(4)严谨治学,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
(5)团结协作,是教师处理与同事之间关系的准则。
(6)尊重家长,是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环节。
(7)廉洁从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应有的品德。
(8)为人师表,是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提出的特殊要求。
2、简述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荣辱观的道德规范要求。
答:“八荣八耻”荣辱的主要内容:(1)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2)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3)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4)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5)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6)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7)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8)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3、简述我国的教育法体系。
答:我国的教育法体系由纵向5个层次和横向6个部门构成。
第一层次:教育基本法——《教育法》(1995);第二层次:部门教育法——①《义务教育法》②《职业教育法》③《高等教育法》④《学位法》⑤《教师法》⑥《民办教育法》;第三层次:教育行政法规;第四层次:地方性法规;第五层次:政府规章。
4、简述我国教育的基本制度。
答:《教育法》第二章规定了我国实行的教育基本制度有:(1)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2)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3)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4)国家教育考试制度;(5)学业证书制度;(6)学位制度;(7)教育督导制度;(8)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
5、简述我国教育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教育法》主要规定了七条基本原则:(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2)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与吸收人类文明发展一切优秀成果相结合的原则;(3)公民依法享有平等受教育权利和机会的原则;(4)国家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残疾人等处于不利境地的地区和群体发展教育事业的原则;(5)教育的改革与协调发展的原则;(6)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并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7)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原则。
教育学 问答题汇总打印
教育学问答题汇总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2.简述古代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的目的。
3.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4.简述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特点。
5.简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
6.简述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阶段及其代表人、著作。
7.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8.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9.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0.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1.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12.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3.简述学校文化的特性。
14.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与特征。
15.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16.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论。
17.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8.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19.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20..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21.简述少年期的总体性阶段特征。
22.简述青年期的年龄特征。
23.简述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
24.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25.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
26.简述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27.简述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
28.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29.简述德育概念及普通中学德育方面的要求。
30.简述智育概念及普通中学智育方面的要求。
31.简述体育概念及普通中学体育方面的要求。
32.简述美育概念及普通中学美育方面的要求。
33.简述劳动技术教育及普通中学劳动技术教育方面的要求。
34.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
35.简述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
36.简述我国《教育法》规定的学生应尽的义务。
37.简述教师的职业性质与特点。
38.简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39.简述教师的语言要求。
40.简述师生关系。
41.简述课程类型的分类。
42.简述学校课程及其形式。
43.简述我国学校教育的目的。
44.简述如何研究学生。
45.简述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
46.简述教学计划的构成。
47.简述教科书的作用。
教育学问答题
1、你希望学校领导关心青年教师哪些方面
2、教师备课要备什么
3、面对繁杂的教学工作,你如何调整心态
4、你如何发展自己的专业弱点
5、我喜爱的书刊,给我的影响
6、怎样调动老师的工作积极性?
7、新课程执行过程中,你碰到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
8、课堂教学中,你最关注的是什么
9、如何让家长尊重教师?
10、如果教研组长来询问你是否愿意上公开课,你愿意吗?为什么?
11、谈谈你对职业道德的认识
12、谈谈与人相处
13、你认为提高教育质量应从哪里抓起(结合班级学生实际谈谈如何提高学习质量?)
14、从哪些方面帮助班主任管理学生
15、如何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
16、学校在每个学期都会举行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你认为这些活动是否必要,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吗?可以举例说明
17、人最难超越的高度就是自己
18、我的价值观
19、我参加校本研修之感想
20、怎样才能提高教师的凝聚力。
21、你怎样定义教师
22、如何看待家长的不理解。
教育学问答题
27.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与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式、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28.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从联系上说: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促进人的品德形成发展,人的品德形成发展也离不开德育因素的影响;从受教育者的角度看,德育过程是受教育者个体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只不过是在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影响下受教育者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依据学生特点,以适当的方式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将相应的社会规范转化为学生的品德,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而品德形成过程是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结构不断构建完善的过程。品德形成过程属于人的发展,影响这一过程实现的因素包括生理的、社会的、主观的和实践等多种因素。
1.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与发展趋势:鲜明的生产性;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内容日益科学化;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趋势:教育终身化;教育社会化;教育生产化。
2.学校是怎样产生的,社会教育的特点是什么: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准备;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要,为学校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社会教育的特点:对象的全民性;地点的广泛性;时间的终身性;内容的实用性;形式的开发性。
教育学问答题汇总
原始社会教育特点:⑴教育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具有融合性。
⑵教育具有原始性。
教育的目的单一,内容贫乏、方法简单。
⑶教育具有同一性。
具体表现在内容的同一、对象的同一和目的的同一。
学校产生的条件:第一,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
第二,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第三,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第一,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
第二,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
第三,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
第四,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
第五,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第六,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
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第一,教育终身化。
第二,教育社会化。
第三,教育生产化。
第四,教育民主化。
第五,教育国际化:第六,教育现代化第七,教育多元化。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一)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二) 政治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三)政治制约教育制度(四)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一)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二)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三)教育是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一)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三)科技发展将促进学校教育专业与结构的调整与更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一)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二)教育推动科学的体制化(三)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四)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一)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知识结构与教育内容(二)信息技术改变着教学和教育的观念(三)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文化对教育的作用(一)社会文化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二)社会文化发展促使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三)社会文化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四)文化发展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教育对文化的作用(一)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二)教育是促进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三)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学校文化的特征(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教育学问答题
名词解析;1.教育:指有目的的曾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一切社会活动。
2.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方法的科学。
3.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4.素质教育: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好、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一注重培养手教育者的一种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色的教育。
5.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联系。
6.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7.教育科学研究:是一种教育工作者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种活动。
8.调查法:是通过谈话、问卷调查等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可靠资料,以掌握教育实情、分析研究教育问题的方法。
9.学校管理:就是学校管理者通过合理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充分发挥校内外人、财、物诸因素的最佳功能,以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活动。
10.学校管理体制:是指学校内部反映各种管理关系的领导管理制度、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相互关系的体系和制度。
11.德育:是教育者根据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和良好个性心理素质的活动。
12.自我修养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等自我教育来培养完善思想品德的方法。
13.教学:传授经验的活动。
14.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个别教学。
问答题:7.教师职业的特点有哪些:创造性,示范性,长效性。
8.教师应具备怎样的专业素质:正确的教育理念,多元的知识结构,完善的能力结构。
9.学生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学生是具有独特创造价值的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教育学问答题(自己整理)
教育学问答题1、简述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1)生产性。
现代教育生产性的主要体现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也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
(2)民主性。
现代教育的民主性体现在世俗化、普及性和公平性上。
(3)科学性。
现代教育从内容到手段都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越来越向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4)革新性。
教育要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现代教育不断创新推动着教育不断向高级阶段发展,使教育不断地逼近理想目标。
2、历史上有哪几种教育起源观?(1)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勒图尔诺和沛西’能,主张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它的错误在于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忽视了教育的社会性。
(2)心里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主张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它的错误在于单纯从模仿来说明人类的教育活动,并不能科学地说明教育的基本特点。
(3)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前苏联和我国的一些学者,主张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的需要。
其观点有:教育具有社会性,为人类社会所特有;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教育与生产劳动关系密切;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教育要实现社会需要,最终要通过人的培养来试下,与人的发展的需要密切相关。
3、如何理解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方针?(1)贯彻三个面向: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面向现代化:教育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教育自身要现代化面向世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学习外国教育的先进经验;教育要培养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现代公民。
面向未来:要有超前性和预见性。
(2)实施科教兴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加大教育投入,建构现代化的教育体制。
(3)推进素质教育:从教育内容上推进:把德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协调在教育活动中,并使诸育相互渗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从教育方法上推进:运用启发式的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主体性,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三个指导方针的联系: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应该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地位,以三个面向为重点,抓住推进素质教育这个中心环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崇高理想的一代新人。
小学《教育学》问答题集锦
○2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
○3 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
8、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有哪些?P63——64(三个要点)
答:○1 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
○2 教师广泛的文化素养
○3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9、教师应该具备哪些人格特征?P67——68(三个要点)
○2启发性原则
○3巩固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8、班级授课制有什么优点?P114——115(四个要点)
答:○1 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
○2 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
○3 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
○4 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 德育过程是一个多种因素互动、反复且长期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4 德育过程是一个儿童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
21、我国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哪些?P134——136(五个要点)
答:○1 导向性原则
○2 疏导原则
○3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4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5 因材施教原则
○4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16、教学进程一般分为哪几个阶段?P100——101(五个要点)
答:○1 引起学习动机
○2 领会知识
○3 巩固知识
○4 运用知识
○5 检查知识(包括技能与各种认识能力)
17、我国目前小学教学原则有哪些?P104——109(六个要点)
答:○1 直观性原则
答:○1 明确的共同目标
○2 一定的组织结构
教育学问答题
简答题1.简述古代教育的特点。
答:1.学校教育于生产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
2.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森严的等级性。
3.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学之术,有鲜明的保守性。
4.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的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意在实践中学。
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6.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
2.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
答:1.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2.现代教育逐步走上大众化道路3.现代教育内容日趋科学化4.班级授课成为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5.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3.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4.简述现代教育发展的一般趋势。
答:1.教育终身化2.教育社会化3.教育生产化4.教育名主化5.教育国际化 6.教育现代化7 教育多元化5.简述经济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6.简述教育对经济的影响。
7.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答:1.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享受权 2.政治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3.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制度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8.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2.宣传思想,形成舆论3.促进社会政治化民主8.1教育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联系:1.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3.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模和教育结构有制约作用4,.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8.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3.人力资本理论8.3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科学技术对教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3.教育发展将促进学校教育专业与结构的调整与更新8.4信息技术与教育: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教育内容2.信息技术改变着教学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高了平台9.教育的文化功能有哪些?答:1.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全和传递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促进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3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10.学校文化的特征: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4.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11.学生文化的成因: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的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12.教育在哪些方面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答.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 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13.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几种动因理论。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问答题的汇总.
《教育学》问答题汇总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考试大纲》P4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3、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P8答: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4、简述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特点。
(10答:(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简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
(P10答:教育民主化是对言教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
一方面,它追求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甚至教育结果的均等。
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7、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P22答:(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8、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P24答:(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9、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P26答:(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10、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P31答:(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11、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P32答:(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12、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学问答题汇总
1.教育的功能(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3)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
2.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第一,教育具有自发性、广泛性和无等级性;第二,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第三,主要的授受方式是言传身教和有意识地模仿学习。
3.近代社会的教育特点或变化?第一,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第二,教育的世俗化;第三,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第四,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4.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第一,教育的终身化;第二,教育的全民化;第三,教育的民主化;第四,教育的多元化;第五,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教育学研究的价值:(1)超越日常教育经验;(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际。
6.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7.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8.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9.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在生产劳动力;(2)教育在生产科学技术;10.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受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4)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
11.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教育学》问答题汇总
《教育学》问答题汇总一、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塑造人的品格、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教育通过引导个体学习和成长,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生活,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从个体的角度来看,教育帮助个人发掘自身的潜力,实现自我价值。
它给予人们知识和能力,让他们能够追求自己的梦想,过上有意义的生活。
同时,教育也培养了个体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成为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一员。
从社会的层面而言,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它为社会培养各种专业人才,促进经济的增长和科技的创新。
教育还能够传承和弘扬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总之,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二、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有哪些?教育目的的理论多种多样,以下为您介绍几种主要的理论:1、个人本位论: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个人的发展和成长,注重个人的价值和尊严。
认为教育应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天赋来进行,以满足个人的需求和自我实现。
2、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服务,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强调教育应该以社会的利益和需求为出发点,使个体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3、教育无目的论:这一理论认为教育本身没有固定的目的,教育的过程就是教育的目的。
教育应该关注儿童的生活和成长,让教育在自然而然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不同的教育目的理论都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往往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出既符合个人发展又适应社会需求的教育目的。
三、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个体身心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遗传因素:遗传是个体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
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基础,例如身体素质、智力水平等方面都受到遗传因素的一定影响。
2、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如气候、地理条件等可能对个体的身心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社会环境如家庭、学校、社会文化等则对个体的发展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教育学》思考题答案及《教育学》问答题汇总
1. 什么是教育、教育学、学校教育?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训、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们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简述各构成要素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
学校教育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他既要接受教育者的改造和塑造,同时也要自我改造和塑造。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极其联系得总和,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3.什么是学校教育制度?简述学校教育制度的基本类型。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基本类型: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和分支制学制。
1902年 "壬寅学制"第一个近代学制;1904年 "癸卯学制"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1922年"壬戌学制提出"六三三"学制4.试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5.为什么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第一教师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第二,教师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第三,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教育学必会问答题
问答题:1、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2)精深的专业知识。
(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遗忘的规律与特点有哪些?(1)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容易遗忘。
(2)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
(3)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4)消退说认为不经复习强化的内容,逐渐完全遗忘;干扰说认为主要由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引起遗忘。
(5)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
4、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1)注意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明确教学的目的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
(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学环境的布置应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
(3)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
5、试论述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论的训练,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
(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强言语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
(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6、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
(2)民主平等。
(3)教学相长。
7、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具体方法各是什么?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教育学 偏问答题
一.学校,学校教育,学校文化,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学制建立一. 学校是如何产生的?答:第一,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
第二,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第三,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学校教育出现最早的地方,也正是在文字产生最早之处。
)二. 学校教育的概念?什么是学校教育?答: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业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三.学校教育的特点?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九.学校教育的地位?1.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体形式2.学校是培养人的专门场所3.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导向和枢纽四.学校文化的特征?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七.学生文化的特征?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生成性。
八.学生文化的成因?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六.学校精神文化分解为四重基本成分?一是认知成分,二是情感成分,三是价值成分,四是理想成分。
五.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学校有不同的组织形态和体系。
二是规章制度。
三是角色规范。
十.学制建立的依据?1.学制的建立与发展要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是决定学制的重要因素3.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也制约着学制4.原有学制和世界学制的改革影响着学制建立二.课,课时计划(教案),复习,课堂管理,作业任务,课外活动,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一.课的类型分为两种?一种是根据教学任务进行分类,可分为:传授新知识课(新授课),巩固新知识课(巩固课),培养技能技巧课(技能课),检查知识课(检查课)。
教育学问答题汇总完整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为哪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教育有什么特点?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为原始形态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
【原始形态的教育】生产力水平低、生产资料公有制。
特征:①劳动和生活中进行;②无阶级性;③教育内容简单、方法单一。
【古代学校教育】生产力到一定阶段、文字的产生。
特征①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②阶级性和等级性;③内容偏重人文,方法倾向自学、对辩、死记硬背。
【现代学校教育】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确立,工业革命,第二次技术革命引起了教育的迅速变革,促进了现代学校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特征:①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古今分水岭);②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③科学化程度和教育水平日益提高。
【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科学技术发展,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之中。
确立终身教育体系,要求构建学习化社会。
特征:①社会成员的一生都处在不断学习之中;②社会能为每一位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
试述古代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作【中国】①孟子:教和育,《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教育之,三乐也”。
②孔子:重视教育、“有教无类”、教育内容(诗书礼乐易、春秋)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以致用、以身作则等教学原则。
③孟子、墨子、董仲舒、朱熹、王阳明等有丰富教育实践和精辟教育见解。
【②】西方:①苏格拉底:产婆术(师生共同讨论、辩论,启发式教学的基础)。
②柏拉图:《理想国》吸取斯巴达和雅典经验,资本主义教育雏形。
③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教育遵循自然”,和谐教育主张成为全面发展教育的渊源。
④古罗马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强调教师应德才兼备。
⑤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家:(意大利的维多利诺、尼德兰的伊拉斯谟、法国的拉伯雷和蒙田)强调教师尊重儿童的个性。
试述近、现代教育思想家的代表作及其主要贡献【①】英国的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了出来【②】捷克的夸美纽斯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的第一人,《大教学论》(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教育学问答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 什么是教育、教育学、学校教育?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训、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们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1)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2)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3)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3.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为哪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教育有什么特点?分为原始形态的教育、古代社会教育、现代社会教育。
原始形态的教育特点:(1)教育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具有融合性。
(2)教育具有原始性。
(3)教育具有同一性。
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1)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2)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
(3) 学校教育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
(4)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
(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6)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
现代社会教育的特点:(1)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2现代教育逐步走上大众化道路;(3)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
(4)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5)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体系。
4.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教育终身化、教育社会化、教育生产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国际化、教育现代化、教育多元化。
5.当代著名的教育理论有哪些?其代表人物和基本观点是什么?布鲁纳的结构课程理论;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教育理论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试述教育与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问答题汇总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考试大纲》P4)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简述古代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的目的。
(P7)答: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
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____,强调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3、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P8)答: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4、简述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特点。
(10)答:(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简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
(P10)答:教育民主化是对言教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
一方面,它追求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甚至教育结果的均等。
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6、简述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阶段及其代表人、著作。
(P15)答:(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3)当代教育学的发展:凯洛夫《教育学》。
7、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P22)答:(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8、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P24)答:(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9、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P26)答:(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10、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P31)答:(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11、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P32)答:(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12、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P33)答:(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13、简述学校文化的特性。
(P38)答:(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14、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与特征。
(P40)答:成因:(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
特征:(1)过渡性;(2)非正式性;(3)多样性;(4)互补性。
15、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P43)答:(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
(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16、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论。
(P44)答: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论有: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17、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P46)答: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18、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P48)答: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对个体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19、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P50)答:(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夸大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特别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20、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P52)答:(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21、简述少年期的总体性阶段特征。
(P56)答: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惊喜,独立精神的加强。
22、简述青年期的年龄特征。
(P57)答: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人的社会化在青年期也基本完成。
青年期结束时,大多数青年对世界、事业、人生和自己都可能有较清晰和深入的思考,形成相对系统和稳定的见解,并对自己的未来做出自由重要的选择。
“未来”是青年期最重要的概念。
随着心理能力的成熟,他们形成了对外部世界和自己内部世界的较清晰和较深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在两种世界间建起了具有个人发展意义的桥梁。
23、简述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
(P60)答: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它明确了教育对象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预定的发展结果,指导着整个教育活动的开展,支配着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
无论是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还是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方法的选择及效果的评价等,都受到教育目的的制约。
24、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P61)答:(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标。
25、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
(P61)答: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所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26、简述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P62)答: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27、简述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
(P67)答:教育目的: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本精神:(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28、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P67)答:(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三)素质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四)素质嘉奖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2)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29、简述德育概念及普通中学德育方面的要求。
(P68)答: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普通中学德育方面的要求是:(1)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2)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3)建立民主和法制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4)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5)养成适应不断改革开放形势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
30、简述智育概念及普通中学智育方面的要求。
(P68)答: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普通中学智育方面的要求是:(1)帮助学生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技巧;(2)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和积极的心理品质。
31、简述体育概念及普通中学体育方面的要求。
(P68)答: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普通中学体育方面的要求是:(1)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2)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科学营养知识。
32、简述美育概念及普通中学美育方面的要求。
(P69)答: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普通中学美育方面的要求是:(1)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
33、简述劳动技术教育及普通中学劳动技术教育方面的要求。
(P69)答: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普通中学劳动技术教育方面的要求是:(1)通过科学技术知识的教学和劳动实践,使学生了解物质生产的基本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2)结合劳动技术教育,授予学生一定的商品经济知识。
34、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
(P72)答:(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35、简述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
(P75)答:198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