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选择题汇总(选项前对勾表示正确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选择题汇总(选项前对勾表示正确答案)
教育学综合选择判断题
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定类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的性质和类别的指标。B.定序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所具有的不同等级或顺序程度的指标。
√C.定距指标是反应研究变量在数量上的差别和大小的指标。D.定比指标是反映变量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指标。
2. 下列不属于设计研究指标的原则的是()。
A.以理论假设为指导的原则B.完整性原则C.简明、可行性原则√D.经济性原则
3.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研究计划的形式分为七个部分,对于特定的研究项目不可能提出其它一些研究计划的形式。
B.研究计划的准备是研究过程的重要一步,许多研究在开始进行之后都要求提交研究计划。
C.具体到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尽管存在着性质和层次上的差异,研究工作的程序是一成不变的。
√D.研究计划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研究目标和理论框架,以往研究的考察,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4. 公式用于下列那种取样方法。()
A.简单随机取样法√B.分层随机取样法C.多段随机取样法D.定额取样法
5. “总数为N=500,样本容量是n=50,求出间隔500÷50=10,于是每隔10个抽取一个样本,连续抽样50次。”这是采用()。
A.简单随机取样法B.分层随机取样法√C.等距随机取样法D.多段随机取样法
6. 对于“要求以班为单位进行教学实验研究,而不能打乱原有的教学单位的情况。”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特别是教育实验中),一般常用的取样法是()。
√A.整群随机取样法B.分层随机取样法C.等距随机取样法D.多段随机取样法
7.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研究的信度高低说明研究和研究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或研究的前后是否具有一致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
B.研究必须有效度才有意义。C.有效度一定有信度。√D.有信度一定有效度。
8. 将“疲惫”定义为控制个体连续听课12小时后,再控制连续完成约为正常作业量10倍的作业内容后的个体存在状态。试判断这里采用哪种操作定义方法()
√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B.动态描述法C.静态描述法D.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综合
9. 将“一个体格健壮的人”的用操作定义定为“举起100公斤杠铃、两小时连续长跑25公里、跳高1.8米、6小时游泳横穿渤海峡、一年四季从不生病…”的人;试判断采用哪种操作定义方法。()
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B.动态描述法C.静态描述法D.不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任一种
1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按随机方式建立两个被试组(例如,实验组和对比组),除研究变量因素外,其它无关变量方面的影响相同,因而两组的结果测量值之差,可以认为是研究变量之差造成的。
B.样本容量与样本的代表性有关,样本容量越小,代表性越好,反之,样本容量太大,就可能失去对总体的代表性。
C.恒定法主要采用对比组方法和循环法。
D.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被试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遗传、性格、能力、知识经验、动机、情绪、研究场所的一些条件与特征等许多无关变量是对研究是有影响的,这种问题可以采用消除法解决。
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 )。
A.研究的信度高低说明研究和研究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或研究的前后是否具有一致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
B、研究必须有效度才有意义C.有效度一定有信度√D.有信度一定有效度
12、将疲惫定义为控制个体连续听课12小时后,再控制连续完成约为正常作业量10倍的作业内容后的个体存在状态。试判断这里采用哪种定义方法(A)
√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D.动态描述法C静态描述法D.属于上述三种方法
的综合
13.将"一个体格健壮的人"的用操作定义定为"举起100公斤杠铃、两小时连续长跑25公里、跳高1.8米、6小时游泳横穿渤海峡、一年四季从不生病…"的人;试判断采用哪种操作定义方法。(B )
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B.动态描述法C.静态描述法D.不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任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按随机方式建立两个被试组(例如,实验组和对比组),除研究变量因素外,其它无
关变量方面的影响相同,因而两组的结果测量值之差,可以认为是研究变量之差造成的
B、样本容量与样本的代表性有关,样本容量越小,代表性越好,反之,样本容量太大,就可能失去对总体的代表性
C、恒定法主要采用对比组方法和循环法
D、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被试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遗传、性格、能力、知识经验、动机、情绪、研究场所的一些条件与特征等许多无关变量是对研究是有影响的,这种问题可以采用消除法解决
1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创造友好的气氛,与被访问者谈的越投机越好B.访谈时,要详细的说明访问的目的
C访谈时,要把握住方向和主题,随时纪录D.进行访谈时,要首先介绍自己的身份
16.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学记》B.《论语》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
17.教育的本体功能之一是()
A.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B.促进生产发展,服务经济建设
C.对政治经济有巨大的影响作用√D.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
18.高等学校的双重任务是()
A.教学和教育B.升学和就业√C.教学和科研D.生活和生产
19.“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思想的提出是在党的()
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
20.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A.主导因素B.决定因素√C.物质前提D.内部动力
21.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A.格塞尔B.杜威√C.华生D.霍尔
22.我国现在实行的义务教育的年限是()
A.6年B.5年C.8年√D.9年
23.20世纪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
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C.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D.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
24.马克思认为,人的片面发展最严重的时期是()
A.原始社会初期B.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初期D.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时期
25.50年代末以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为代表提出来的课程理论是()
A.学科课程理论√B.结构主义课程论C.实用主义课程论D.综合课程论
26.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A.课程设置B.学科顺序C.课时分配D.学年编制答案:A
27.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
√A.认识活动B.智育活动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
28.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
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区教育D.社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