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研究
浅谈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
浅谈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摘要】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是帮助大学新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学习和社会环境的重要环节。
本文从定义、目标和意义、实施方式、具体内容以及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对现阶段高校新生适应性问题的存在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必要性,并总结了经验和启示。
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适应社会环境、解决问题和建立健康人际关系的能力为目标,采取多种方式和内容,如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方法指导等。
通过评估和反馈,不断改进教育方法,提升教育效果。
加强新生适应性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学生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重要性、问题、定义、目标、意义、实施方式、具体内容、效果评估、加强必要性、经验、启示1. 引言1.1 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的重要性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有助于帮助新生顺利过渡到大学生活,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方式,减少因适应不良而造成的心理困扰;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可以提高新生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更好地融入校园社会;适应性教育还有助于培养新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业成绩;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还可以预防和减少新生的适应问题,降低因适应不良而导致的辍学率,促进新生全面发展。
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1.2 现阶段高校新生适应性问题的存在在当前高校教育体系中,高校新生适应性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且值得重视的现象。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新生适应性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高考制度的压力和制度性转变,新生们在高考考试前期过于注重应试技巧,导致他们在大学学习中缺乏自主学习和综合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新生们在社会适应性方面也面临诸多挑战。
缺乏社会交往能力、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等问题成为制约他们适应大学生活的重要因素。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研究与工作策略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研究与工作策略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新生的适应问题已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
适应性教育研究和工作策略是帮助大学新生迅速适应校园生活和学习的有效手段。
本文旨在探究大学新生的适应性问题和适应性教育的研究与工作策略,从而为教育界和社会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适应性教育,研究与工作策略正文:一、大学新生的适应性问题大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对于初入校园的大学新生来说,他们可能会面临以下适应性问题:1.生活适应:大学新生离开了家庭和亲人,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生活方式和日常交往都需要重新适应。
2.情感适应:初入校园的大学新生可能会感到孤独和失落,缺乏来自家庭的关爱和支持,需要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和情感连接。
3.学习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和内容与中学存在差异,新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模式和思维方法。
4.职业适应:大学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地方,对于新生来说,他们需要适应大学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有可能为未来的事业发展奠定基础。
因此,大学新生的适应性问题需要得到认真的关注和帮助。
二、适应性教育的研究与工作策略适应性教育是针对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帮助大学新生迅速适应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提升他们的适应性能力。
以下是适应性教育的研究和工作策略:1. 适应性问题的调查研究:通过借助问卷调查等工具,对大学新生的适应性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他们的适应性问题的根源和特点,为开展适应性教育提供依据。
2. 培养自我意识和紧张管理能力:帮助大学新生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如情绪管理、时间管理和应对压力能力等。
为此,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培训课程和讲座。
3. 建立人际关系:大学新生需要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和社交网络,这有助于解决孤独和失落等问题。
为此,可以组织社交活动和社团招募等活动,帮助新生迅速融入校园文化。
4. 学习能力的提升:大学新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这需要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及其干预措施研究
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及其干预措施研究引言大学生活作为一个人生中重要的阶段,不仅意味着学术上的挑战和成长,还涉及到社交、情感与心理等方面。
因此,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大学新生在适应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合适的干预措施,旨在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社交隔阂许多大学新生可能面临社交隔阂,感到孤独和不被理解。
这一问题主要源自于新生对新环境、新同学的不熟悉以及自身的自卑感。
学业压力大学学业的难度常常超出新生的预期,加上自主学习和适应新的学习方式,新生可能面临学习困难和心理压力。
生活自理能力许多新生在来到大学后需要独立生活,这包括日常饮食、卫生习惯、时间管理等方面,有些新生可能缺乏相应的自理能力。
适应性问题的原因1.过高期望–部分新生对大学生活抱有过高的期望,导致无法很好地适应现实。
2.缺乏自信–新生可能缺乏自信和自尊心,导致面对挑战时无法保持乐观心态。
3.社交能力不足–一些新生在社交上存在障碍,难以建立亲密关系,增加了适应难度。
4.家庭环境影响–个别新生家庭环境复杂,影响了他们对大学生活的适应。
干预措施1.心理辅导–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帮助新生调整心态,增强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应对适应性问题。
2.助学服务–提供学业上的辅导和支持,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
3.社交活动–组织各类社交活动,帮助新生拓展社交圈子,建立友谊,在其中获得支持和认同。
4.生活技能培训–开设生活技能培训课程,传授日常生活自理技能,提升新生的生活品质和自我管理能力。
结语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议题,需综合考虑个体因素、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因素。
通过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提升其综合素质和幸福感。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对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参考和帮助。
浅谈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
浅谈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校教育逐渐成为了当代大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的教育质量和水平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竞争能力。
然而,高校教育是全面育人的,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术能力的培养,也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人品质的培养。
而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务,以帮助新生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并提升其能力和素质。
什么是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是指在高校招生后对新入学的学生进行的全面、系统的教育和培养。
通过引导新生了解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协助新生适应学术生活、让新生理解思考人生目标等多方面的工作,提高新生自我认知和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新生在校园中的生活技能和交际能力,以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必要性在高校先进的教育环境中,优秀的师资力量、丰富的教育资源等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全面有效的教育。
但是,对于刚踏入大学的新生来说,很多时候他们需要先从社会生活中的嬉闹和青涩调整到高校学术生活中更深刻、更理性的学习状态。
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出现,实际上就是针对这些问题而产生的。
该教育可以促进新生的自我认识,加强对校园生活的适应和管理能力,有效提升新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大学的教育目标和任务,了解自己在大学教育中的角色和使命,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对个人未来的发展和就业规划。
而这一切,都有助于新生成功地完成大学阶段的学习任务。
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实施和方法具体来说,高校可以通过新生教育和导师制度等对新生进行适应性教育。
新生教育是指针对新生在学校中的身份地位、入学规定、课程及考试制度等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教育,以营造良好的入学氛围,帮助新生更快地适应大学的生活。
导师制度是指学院为学生配备导师,由导师负责指导学生在学习、科研、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校园生活。
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开设学习技能课程、活动课程、社交课程等。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研究(稿件)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研究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内涵,然后分析了大学新生在适应性阶段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并且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大学新生在适应性阶段出现问题的原因,最后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做好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对策。
通过研究本文认为当前大学新生对大学的适应性问题比较的突出,我们应该积极发挥大学、家庭和大学新生个人三个方面的力量做好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工作,以推动大学新生尽快的适应大学坏境,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问题;解决措施有好的开始成功之路就会顺利一些,对于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新生来说更是如此。
走进大学就预示着一个人站在了人生的新的起点上,同时也站在了人生的一个大的转折点上,因此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对每一个大学新生来说都是十分的重要的,但是一个人到了新的环境难免就会存在如何适应新的环境的问题,这是人的共性。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大学新生的适应性问题,认真搞好适应性教育工作,帮助每一名大学新生顺利的度过适应期。
那么,目前的大学新生都存在哪些适应性问题呢?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应该怎么引导大学新生尽快的适应新的生活呢?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专门的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大学新生的适应性及适应性教育的内涵在大学新生的适应性进行调查研究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一下大学生的适应性以及适应性教育的内涵,这对于我们的调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合以前学者的研究,本文认为所谓大学生的适应性是指大学生随着自身和外部环境的改变而调整自身的特性和生活方式以顺应环境变化,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能力,同时还是个体在现实的生活环境中维持一种良好的生存状态的过程。
而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就是大学开展的指导新生进行适应大学环境而进行的系列教育活动的统称,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及对策,通过分析现状和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建议。
结果表明新生心理适应问题普遍存在,受到个体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影响。
学校可通过加强心理辅导和提供支持来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
研究认为有效干预对于新生心理健康至关重要,未来可深入探讨心理辅导在新生适应中的作用,并加强大学组织对新生的支持。
本研究的结论强调对新生心理适应问题的重视和重要性,需要未来研究进一步深入探讨以提高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影响因素、对策探讨、心理辅导、支持、干预、未来研究方向、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是当前高校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大学校园,迎接着新的学习生活和社交环境。
由于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他们面临着各种心理适应问题,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情绪管理等。
大学是一个高度开放和自由的环境,对于一些刚刚踏入大学校园的新生来说,他们可能会感到困惑、焦虑甚至失落。
在家庭和社会的支持系统不再那么强大的情况下,新生们需要自己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提出了新的考验。
深入研究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探讨其中的原因和解决对策,对于帮助新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促进其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全面了解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新生的心理适应能力,为他们的大学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研究意义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是当前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作为大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新生心理适应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
对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需求,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适应期。
通过深入研究新生心理适应问题,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路径
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路径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是帮助学生从高中到大学过渡的关键环节,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学业成功至关重要。
适应性教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心理、学术和社会需求,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以下是关于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路径的探讨。
一、新生适应性教育课程设计原则1.1 以学生为中心课程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以学生为中心,确保课程内容和活动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促进其个性化发展。
1.2 全面性适应性教育课程应涵盖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包括心理适应、学术适应、生活适应和社会适应等各个方面。
1.3 灵活性课程设计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1.4 互动性课程应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1.5 实践性课程内容应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通过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新生适应性教育课程内容2.1 心理适应心理适应是新生适应性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课程应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大学生活可能带来的心理压力,提供有效的心理调适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
2.2 学术适应学术适应是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核心。
课程应包括学习方法指导、时间管理、学术诚信教育等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大学学习的特点和要求,提高学术能力。
2.3 生活适应生活适应是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基础。
课程应涵盖生活技能培训、健康生活方式教育、财务管理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2.4 社会适应社会适应是新生适应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应包括团队合作、领导力培养、社交技巧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能力。
2.5 职业规划职业规划是新生适应性教育的重要方向。
课程应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市场,认识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制定合理的职业发展计划。
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研究
⼤学新⽣适应性问题研究⼤学新⽣适应性问题研究——以云南⼤学呈贡校区为例⽴项依据⼤学阶段是个体在⾝⼼,知识各⽅⾯承上启下的的转折期,也是个体完全⾛向社会,独⽴承担社会责任的准备期,是⼈⽣的第⼆个关键期。
同时也是个体⼼理发展极不稳定的时期,他们要在思想和⾏为上真正摆脱外界的依赖⽽逐渐成熟起来。
可是,⼤学⽣现在正经历着⼈⽣发展过程中的多事之秋,⾯对不同于中学时期的复杂环境,⼤学新⽣会遇到很多的情绪困扰,情绪易波动,也会⾯对各种各样的⼼理问题。
因此如何引导⼤学新⽣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实现中学⽣到⼤学⽣的良好转变,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对⼤学⽣综合素质的提⾼,未来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各⼤⾼校的教育与培养有重要意义。
必要性:⼤学⽣刚进⼊⼤学,要实现中学⽣到⼤学⽣的社会⾓⾊的改变,可是⼤学⽣对⾃⾝⾓⾊认知不⾜,不能很好的扮演⾃⾝的⾓⾊,协调⾃⾝⾓⾊,从⽽产⽣了⼀些郁闷,⾃卑,孤独等负⾯情绪。
对于刚⼊校的⼤学⽣来说,在中学时期,他们⽣活在⼀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都过着三点⼀线的⽣活,学习⽬标明确,⽣活环境单⼀,⼈际交往单纯密切。
⽽到了⼤学,他们⾯对的是⼀个相对复杂的环境,如何⾯对⽣活学习⽅式的改变,如何安排⾃⼰的空余时间,如何处理⼈际冲突,是他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对于这种改变,他们感到⼿⾜⽆措,⽆法实现⾃我,满⾜需求,扮演好⼤学⽣这⼀⾓⾊。
同时,有些新⽣参加活动过多,在学习与活动之间⽆法取得平衡,⾃⾝与外界的要求不同,⾓⾊间与⾓⾊内冲突困扰着⼤多数⼤学⽣。
加上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他们对现有的⽣活很失望,焦虑,抑郁,⾃卑等等⼼理问题⽇益凸显,令⼈担忧。
与此同时,⼤⼀新⽣在进⼊⼤学后,⾯对⼀个陌⽣的环境,社会⽀持系统⽐较弱,在适应不良时,⽆法获得较多的⽀持,⼼理压⼒逐渐增⼤,有可能产⽣恶性循环,使更⼤的适应不良发⽣。
如何教育和引导⼤学新⽣尽快从中学⽣到⼤学⽣的⾓⾊转变,克服⼊学适应障碍,是当前⾼校必须密切关注且亟待解决的⼀个现实课题。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研究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研究帅丁祺(西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重庆400715)摘要: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是引导大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步,对今后的学习生活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本文通过分析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现状,找到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生适应性教育有效对策。
关键词: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对策1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1]。
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
新生是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非常特殊的群体,高中到大学身份的转变使他们进入大学首先面临的问题。
为了引导新生快速融入大学,顺利适应大学生活,新生适应性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2新生适应性教育现状分析2.1内容丰富,但形式单一目前新生的适应性教育大致包涵有:校风学风教育,校纪校规教育,专业培养教育,党团知识教育,实验室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丰富多样。
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对环境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人际关系适应和心理适应的需求。
但是教育教育实践过程中,以组织集中教育培训的集体灌输方式为主,形式单一,教育针对性不足,越来越难以满足新生个性化、多样化的群体特点,而且多集中在新生报到入学的第一个月,时间过于集中,导致部分新生产生消极心理,入学教育流于形式。
2.2各部门高度重视,但教育主体单一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它需要学校各个部门,包括学生处、团委、教务处、招就处以及各二级学生学院的共同配合[2]。
但是真正面对新生群体的是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学生干部。
学校大量的优秀人才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育人网络不够健全。
“全员育人”这一指导思想还未落到实处,领导干部、任课教师、榜样党员、知名校友等人员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发挥。
3新生适应性教育有效对策3.1完善教育理念,明确新生适应教育培养目标大学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要充分重视青年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使命,我们应该明确将新生培养成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目标,以培养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促进青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高校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研究
高校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研究高校中,一些新生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不适应的现象比较普遍。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新生入学后的适应性問题愈加突出。
结合高校实际,就以上问题一些研究。
标签:高校;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1 大学新生易出现的主要适应性问题1.1 环境不适应告别了原先熟悉的环境,远离父母,开始集体住校生活,要独立处理生活中一切事务,面对的是全新的环境。
在这样陌生的环境里,如果缺少关爱和温暖,自然易产生孤独感。
1.2 心理不适应首先有的同学因环境不适应反映出心理不适应问题。
如有的新生失落感、失宠感强烈,易处在焦虑、自责的状态;其次从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换,需要一个心理调适过程;再次一些新生看着昔日与自己不相上下的同学进入较好的院校或较好的专业,心理上易产生严重的不平衡。
这些情绪的波动易导致学生群体中出现更多的不安定因素。
1.3 学习不适应大学里多是上大课,没有固定教室,教学模式也是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
进入大学后,却发现现实与自己的理想状态有较大出入,学习兴趣骤降,便产生了厌学、惧学甚至学习心理障碍。
1.4 生活不适应每年新生入学时,多由家长陪同,经常是家长替学生办完了入学手续。
这凸显了新生依赖家长的心理。
当家长离开学校时,许多新生出现了独立生活能力差、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
2 高校进行新生入学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1 现状2.1.1 开学阶段安排的课堂集中教育高校一般会在开学初期都会安排新生入学教育计划,包括:学校发展的历史,学院的沿革,学校和学院管理条例,学分制的实施办法,各种办事手续和制度等等;各个院系还针对本院系所开设的专业,召开专业介绍会等。
这使刚进校的新生有了一个系统的感觉:了解了学校,知道了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产生了一定的归属感。
2.1.2 开学初日常管理、理想信念、成人成才教育开学初,学生忙忙碌碌,但思想上却是迷茫的。
学校的各个组织和社团在此时也都开始系列的招新活动。
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研究综述.
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研究综述摘要:大学新生的适应性不仅影响其在校生活,也关系到其未来展。
对它的研究一直是国外学者关注的重点。
文章对近年来大学新生适应性研究的现状及其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就大学新生适应性的界定、测量工具、影响因素和教育对策等重要论题进行了回顾,并指出了目前该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思路。
关键词:大学新生;适应性;研究综述前言: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国外许多学者开始对学生适应性进行研究,但多数都是针对中小学生,有关大学生适应性的研究在9 0 年代后才逐渐增多,许多学者对大学生适应性的概念界定、构成、测量工具、影响因素及提高大学生的适应性的对策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许多成果,其中包括对大学新生这个特殊群体的研究。
以下就上述几个重要的论题回顾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以为进一步研究大学新生适应性提供借鉴,为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工作提供指导。
一、大学新生适应的概念和界定关于新生适应的界定,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准确定义,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把握,如沙[ 1 ] 认为界定入学适应概念应用生命发展全适应过程的观点来把握。
整体来看,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是全部适应过程中较为特殊的一种适应。
它是指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无论是在何种境遇条件下,无论自身条件的优劣,都能客观地加以认识,并从行动上进行积极的调整,使自身的心理状态很好地适应环境。
它既是一种调整的过程,也是一种调整的结果;建鸿[ 2 ] 认为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是指初上大学的学生(入学到第一学期结束)在脱离原来熟悉的环境,进入大学新环境的变化过程中,根据新环境的要求,积极调整自己的心理与行为,顺利实现角色转换,达成与新环境的平衡的这样一种适应过程;裴学进[ 3 ] 认为大学新生适应主要是指在进入大学后,要经历生活调适,学习与心理调整,完成城市社会化、协调多种发展、消除自卑心理等方面的一个过程和时期。
对于大学新生适应性的构成目前也没有统一的结构体系。
2 0 世纪8 0 年代中后期以来,国陆续出现了一些对各类学生适应状况的研究,9 0 年代后逐渐增加,其中包括对大学新生的研究,如富才[ 4 ] 认为大学新生适应性包括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三个方面的适应状况;沙[ 5 ] 提出了大学生大学新生适应性结构的5 因素相关模型,包括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生活自理适应、环境的总体认同、身心症状表现等5 个方面;君[ 6 ] 把大学新生适应性分为生活环境适应、交往适应、学习适应和情绪状态四个维度。
新生学习适应情况的调研报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新生学习适应情况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新生学习适应情况一、引言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新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新入学的大学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以便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新生学习适应情况,以便针对性地提供相关的教学辅导和支持。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
调查对象为大学一年级新生,共发放问卷100份,有效回收85份。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新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困难等方面的调查问题。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 学习态度:调查结果显示,90%的新生对学习抱有积极态度,认为大学学习对自己的发展至关重要。
他们大多数人愿意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学业水平。
10%的新生表示对学习持消极态度,他们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缺乏动力。
2. 学习方法:调查发现,新生在学习方法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大部分新生习惯使用互联网进行学习,他们通过搜索引擎、学习平台等获取学习资料。
此外,40%的新生表示经常参加课余辅导班,以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
然而,10%的新生反映他们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尚未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 学习困难:在学习困难方面,调查结果显示,50%的新生认为时间管理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
他们在大学生活中面临各种各样的课程和活动,很难合理安排时间。
此外,30%的新生对学习内容理解困难,需要更多的辅导和解答。
另外,20%的新生感到学习压力大,无法有效应对。
四、结论和建议1. 针对新生学习态度积极的情况,学校可以进一步加强对新生的鼓励和激励,帮助他们保持学习动力。
同时,也需要关注那些学习态度消极的学生,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动力。
2. 针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学校可以加强对新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训,让他们了解不同的学习资源和工具。
此外,可以提供更多的课余辅导班和学习技巧培训,帮助新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3. 针对学习困难,学校可以提供时间管理的培训和辅导,帮助新生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行为主义视角下的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
行为主义视角下的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摘要】这篇文章通过行为主义视角探讨了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
首先从行为主义视角下定义了适应性教育的特点,然后介绍了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具体方法,包括奖励性反馈和惩罚性反馈的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深入探讨了行为主义视角下的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实践。
最后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估并总结了行为主义视角对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启示。
本文旨在为提高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效果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行为主义、奖励性反馈、惩罚性反馈、效果评估、案例分析、启示1. 引言1.1 概述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是指为了帮助大学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环境而开展的教育活动。
行为主义视角下的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着重于通过实际行为的改变来提高新生的适应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以促进其在大学阶段的顺利发展和成长。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行为是环境刺激对个体产生的反应,通过建立适当的行为模式和奖惩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地促进新生的适应性发展。
本文将从行为主义视角出发,探讨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定义、特点、方法以及奖励性和惩罚性反馈在其中的应用,同时结合案例分析,评估行为主义视角下的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效果,最终总结行为主义对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启示,为进一步提高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1.2 研究意义大部分大学新生在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挑战时,往往会遇到适应困难的问题。
对于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行为主义视角下的适应性教育,可以帮助大学新生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提高其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的能力;行为主义视角的教育方法注重对学生行为的引导和塑造,有助于培养大学新生的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奖励性反馈和惩罚性反馈在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学习行为,促进其良好习惯的养成;通过对行为主义视角下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案例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实际运用情况及效果,为今后的教育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与教育对策
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与教育对策【摘要】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新生面临着种种困难与挑战。
表现在社交障碍、学业压力、情绪失调等方面。
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源于适应性不足、社会心理不成熟等原因。
为了提高新生的适应性,教育对策包括建立有效的新生辅导制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有益措施。
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才能有效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教育对策是至关重要的。
未来发展方向应该着重加强新生辅导的力度,并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是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才能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关键词】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教育对策、表现、原因、新生辅导制度、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发展方向、总结1. 引言1.1 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与教育对策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在当下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高中毕业生步入大学校园,他们通常会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环境。
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重视这一问题,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帮助新生顺利度过适应期。
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压力大、社交困难、情绪波动、生活自理能力差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给新生带来焦虑、孤独、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影响新生适应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比如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期望压力、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的不足、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新生在大学的适应性,需要通过教育对策来加以解决。
为了提高新生的适应性,学校可以建立有效的新生辅导制度,为新生提供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新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与教育对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通过关注和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才能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和学业成功。
未来,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关教育政策和措施,为新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与教育对策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来改善。
大学适应性教育内容研究
大学适应性教育内容研究大学是人生旅程中的重要一站,每年新生出现问题的不少,大学适应性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收集的大学适应性教育内容研究,和大家一起分享。
大学适应是指大学生根据高等教育的特点,积极调整自我,使自身开展与大学学习、生活开展到达平衡的过程。
大学阶段是学生由学校教育步入社会工作的过渡时期,能否顺利度过这一时期对大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至关重要。
大学适应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并不仅仅是针对大一新生而言,适应性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
“在大学感到迷茫和空虚”,这是很多大学生有过的感受,是大学适应性低下的表现。
大学生实现了高考的目标,进入大学后需要确立新的学习目标和人生目标。
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更好地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并付诸行动。
大学适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学习适应研究发现,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适应性问题,其中以大一新生最为突出,而且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存在学校类型差异和性别差异,综合类学校的大学生学习适应性最好,男生学习适应性显著优于女生。
[1]大学的学习,在学校管理、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等方面都与中学有很大不同。
在学校管理上,大学更注重自我管理,班级管理有所弱化。
由于可自由安排的时间增加,很多大学生面对这些空闲时间无所适从,他们还习惯于对老师的依赖,自我管理能力缺乏,而荒废了大量的课余时间。
在教学模式上,由于大学课程门类多,每门课程知识量大,课堂上老师又不会完全依从书本讲授,很多大学生不适应这种教学模式而导致学习困难。
在学习方法上,大学学习更具自主性,要求大学生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学习方案,不断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另外,大学学习并不是学生的全部,大学生要积极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二)专业认同大学区分了专业,学习具有专业性。
专业认同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
大学生认同自己所学专业,就会对专业产生积极情绪,进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反之,如果专业认同低,很可能表现出学习倦怠等行为。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研究
兴义 民族 师范 学 院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Xi n g y i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f o r Na t i o n a l i t i e s
J u n e 2 01 3
No . 3
K e y wo r d s : Un i v e r s i t i e s 、 Un i v e r s i t y s t u d e n t 、 a d a p t a b i l i t y e d u c a t i o n
大学是 人生 的重要 阶段 ,高校 新生 入 学教 育 是 整个 大学 的开 端 ,做好 对新 生正 确合 理 的入 学
第 3期
大 学 新 生 适应 性教 育研 究
韦 雪韵
( 兴 义 民族师 范学 院 , 贵 州 兴义 5 6 2 4 0 0 )
摘
要: 面对 新的 环境和 学 习任务 的较 大 变化, 大 多数 大学新 生在 思 想上 、 心理 上会 产 生诸 多的 困惑
和 矛盾 , 导致他 们 出现许 多不适 应 的现 象。特 别是 近年 来 大学新 生 中独 生子女人 数 的不 断增加 , 新 生入 学 后 的适 应性 问题愈 加 突 出, 已经 引起 了学校 乃 至社会 上 的广 泛关 注 。重视 大 学新 生的适 应性 问题 , 切 实做 好 入 学教 育工 作, 帮 助他们 顺 利地 渡过 适应 期 , 尽 快地 完成 角 色转 变, 是 当前 高校 学生 管理教 育 工作 中一
项 十分 重要 的 工作 。
关键 词 : 高校 ; 大学生 ; 适 应性 教 育 文章编 号 : 1 0 0 9 - - 0 6 7 3 ( 2 0 1 3) 0 3 —0 0 6 8 —0 4 中 图分 类 号 : B 8 4 4 . 2 文献标 识码 : A
大一新生适应性调查报告
大一新生适应性调查报告引言:大一新生的适应性对于他们整个大学生活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了解大一新生的适应情况,本文通过调查的方式收集了相关数据,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本报告旨在为学生、家长和学校提供有关如何提高新生适应性的建议和指导。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200份问卷,调查对象为大一新生。
问卷包括了适应性水平、适应困难与需求、适应策略三个方面的问题,以了解新生的适应情况和问题所在。
问卷调查时间为大一新生入学后的第三个月,以收集到真实的数据情况。
调查结果:1. 适应性水平: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近80%的大一新生表示在适应性方面表现良好,他们能够快速适应新环境,与同学和教师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
另有20%的学生表示在适应性方面存在困难,需要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2. 适应困难与需求: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大一新生适应困难主要集中在学习和生活两方面。
在学习方面,约60%的学生感到课程压力较大,学习内容较难,需要更多的学习支持。
在生活方面,一部分学生表示社交问题和寂寞感,需要更多的社交活动和同伴关系的建立。
3. 适应策略:大多数新生采取了积极的适应策略,包括主动参与各种课程和社团活动,与同学和教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并积极寻求学习和生活的支持。
还有一部分新生采取了消极的适应策略,如回避社交、消极应对问题等。
讨论:基于上述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讨论:1. 学校应该重视大一新生的适应问题,提供更多的社会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以帮助他们解决适应困难和问题。
2. 学校可以通过加强新生导航课程和培训,提前为新生提供适应性培训和指导,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3. 学校和教师应该提供更多的学习支持和辅导,帮助新生克服学习困难和压力,提高学习成绩。
4. 学校可以组织更多的社交活动和同伴关系建立活动,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并减少寂寞感。
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大一新生的适应性情况和问题所在。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研究与工作策略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研究与工作策略摘要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帮助大学新生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适应学习、社交和生活的变化。
本文对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进行了探讨,并分享了一些有效的工作策略,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实施新生适应性教育。
1. 引言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新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通过为新生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来促进他们的适应能力,对他们的学习、社交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定义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是指大学为新生提供的专门的教育活动,旨在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环境。
这种教育活动可以包括课堂教学、学习技巧培训、社交活动等方面,以提高新生的适应能力。
3.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重要性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首先,大学生活对许多新生来说是全新的,他们需要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
其次,大学社交圈与高中时代有很大的不同,新生需要学会与陌生人建立合理的社交关系。
此外,大学生活可能会带来很多压力和挑战,适应性教育有助于新生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
4.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工作策略4.1 提供学习技巧培训对于许多新生来说,大学的学习方式与高中有很大的不同。
他们可能面临时间管理困难、学习方法不当等问题。
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学习技巧培训的方式,帮助新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4.2 开展社交活动社交是大学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新生来说特别重要。
为了帮助新生建立社交网络,学校可以组织各种社交活动,例如迎新晚会、社交讲座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新生有机会结识同学,打破陌生感,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3 设立导师制度导师制度是一种很好的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方式。
通过与经验丰富的学长学姐交流,新生可以获得实用的经验和建议。
导师还可以帮助新生解答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并为其提供指导和支持。
浅谈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
浅谈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高校教育已经成为新时代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对于许多高中毕业生来说,进入大学校园后需要适应新环境和新生活,因此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开展。
一、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的重要性对于高中毕业生来说,进入大学校园中需要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学习方式和新的生活方式。
而许多学生因为适应不良而会面临学业困难、情感问题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针对新生讲解和指导适应规律、适应方法,并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和实质性帮助,对于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生活、更好地进行学习十分重要。
二、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的主要内容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包括学习、生活、社交和心理四个方面。
具体如下:1、学习方面这个方面主要是教授及传授学习策略和方法,如如何听课、如何记笔记,如何做好作业,如何考试等等。
我们可以倡导学生学习时应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避免走神或刷手机,辅导老师须协助学生培养学习能力、调整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生活方面这个方面指的是新生在校园生活中所需注意的方方面面,例如宿舍生活、饮食习惯、个人卫生、留言规范等等。
针对这些方面可以开展一些培训与教育,以引导新生顺利度过适应期。
3、社交方面进入大学后除了学习之外,学生还要培养社交能力,建立更多的社会关系。
因此在志愿服务、团队组织和学院活动中建立很有必要。
一些学院可开设社交训练营,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4、心理方面进入大学后,有些学生外在表现强硬,但内心深处却存在一种紧张情绪。
所以,学校应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
专业的心理医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感状况,做出正确的生活调整,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环境。
三、高校如何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在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时,学校应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和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计划。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在新生注册时可以要求他们进行心理测试,以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研究
作者:李志刚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6期
【摘要】
大一新生适应期教育,是帮助大学新生由高中教育转向大学高等教育的辅助性适应教育。
高中教育到高等教育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和掌握知识转变为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动手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生活方式由完全高中的家长老师的管理变为自我管理,这种转变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并需要一定的指导。
本文主要举例说明了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的独立性都不高,因为他们在中学阶段过多地依赖老师和家长,社会阅历较少,思想很单纯。
由中学迈入大学校门,是学生学习历程中的一次大转变。
由于大学的教学体制、学习方法、人际关系、生活环境等方面与中学存在明显的差别,大学新生在入学初期往往出现种种适应困难,引起了国内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针对我国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2、新生适应的相关定义
2.1.大学新生适应的涵义
作为一种转折期适应,大学新生适应是人生全部适应过程中较为特殊的一种适应。
它是指初上大学的学生(入学到第一学期结束)在脱离原来熟悉的环境,进入大学新环境的变化过程中,根据新环境的要求,积极调整自己的心理与行为,顺利实现角色转换,达成与新环境的平衡。
关于适应期的划分,部分学者认为主要是在入学第一学期,我们认为第一学期主要是新生感受大学生活,初步自我调整;第二学期开始时,新生对大学的生活方式包括课堂教学、考试、集体生活、学生社团、学生干部、贫困生、入党积极分子评选、课余生活的安排基本全部体验,问题的发现与调整主要集中第一学期期末和第二学期。
因此,我们认为大学新生适应期教育主要是指大一一学年的时间。
2.2.大学新生适应的基本特点
(1)适应能力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每个人的适应能力是不同的,大学新生进入大学后表现出来的适应能力具有明显。
有关大学新生心理适应的调查显示,大一入学新生从“陷入迷茫”到“走出困境”,46%的学生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才可以完成;43%的大学生则需要1年左右的时间,而另外11%的大学生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调整自己。
(2)适应时间的长期性。
从角色转变到完全适应的过程来看,一段时期内,大一新生的负性情绪体验不仅不会降低,而且有所增高。
(3)适应影响的多重性。
大学是半个社会,大学是一个开放的教育机构。
大学生除了在课堂上接受教育以外,课堂周围的社团、协会、学生会、以及半社会的教育培训结构(诸如各种考证培训班),以及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外出打工、兼职或者自主创业的过程中,对其适应大学生活的影响也变的多元,这些元素都影响着大一新生对新的生活环境的适应。
3、举例说明大学新生适应教育的内容及适应情况
本课题研究对象是哈尔滨商业大学2011级新生,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大学新生在学习、生活、心理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适应情况,通过(选取200名2011级同学为样本,包括100名理工科、100名经管类新生,其中有效问卷196份)与个案访谈相结合,深入探究造成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3.1.自主学习精神缺乏
大一新生在入学初期基本沿袭高中阶段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模式,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
而大学阶段,学习模式转变为学生自身的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灌输式的教学变为启发式和自主研究为主。
知识的输送量猛增,相关知识和科目的关联性、跳跃性增大,而且检验方式多样,竞争性不强,学习压力大大减弱。
大学注重自学与自我研究,这些显著变化让很多高校新生较难适应,具体表现为自控能力弱,学习主动性较差,积极性不高,很大一部分新生不知道如何计划和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
3.2.人际交往带来的心理困扰
中学的教育模式会让每个班级有自己固定的教师,因此同伴关系就有了相处的平台,而且因为高考的原因,教师对学习的学习非常的关心。
而大学的同学首先来自不同的地域,其次会有不同的家庭、经济和教育背景,再加上学生们自由支配的时间比较多,所以新生在建立自己新的交际网之前会有孤独感,无处倾诉,过度的自闭会更难以适应大学新环境的人际关系。
3.3.学生管理方式适应对大学入学适应有一定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25%的学生“不怎么习惯”或“很不习惯”大学的管理模式,21%的新生选择没什么感觉,基本适应大学的管理。
不习惯的学生主要认为大学老师在课堂上的授课效果没有高中好,速度快、互动少,内容枯燥;另一些学生则认为辅导员老师管得太少,有事找不到
人,没有高中班主任那样事无巨细的管理到每一名同学,自己无法控制自己。
另外还有一些同学对专业学习感到失落。
不仅对专业课的学习不感兴趣,因为专业课程的设置分布在大学四个学年,而且专业课的教师与负责管理的教师又各有分工,学生对专业认证和对将来的就业感到茫然时得不到及时的解答和引导。
这表明大学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在教学细节上、管理者对学生心理的关注,尤其是辅导员教师队伍的素质对大学新生适应有一定影响。
4、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研究
4.1.针对大一新生如何处理学习、生活、工作等各方面问题的指导
这一类书市面上种类和数量都比较多,相对来说研究得比较充分,只是内容的切入点有所不同。
代表作有《步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8),该书围绕学习、生活、就业三方面内容,。
分析了大学校园学习生活的诸多现象,涉及大学生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大部分现实问题,并给出了较明确的回答和切实可行的行动指南。
《大学新生导航》(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12),是一本面向大学新生、为其答疑解惑,帮助大一新生更好地了解大学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尽早适应大学生活的一本好书,以指导大学新生全面了解、尽早适应和融入大学学习、生活。
《大学生活导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8),该书从初入大学、学习方法、管理时间、安排课余生活、理财、选择未来道路等9个方面入手,以深入浅出、亲切生动的语言,详尽介绍了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
《大学新生必读》(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8),该书从入学报到、入学教育、大学生活、礼仪、军训、教学管理、学习、学生管理、党员发展、社团、社会实践、寝室文化、帮困助学、情感修养、素质培养、职业指导等16个章节,从行为规范到身心修养,从课内到课外,从个体到群体,从入学到毕业,林林总总,几乎涉及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各种问题分析细微入理。
4.2.针对即将迈入大学为适应大学生活而编的指导书
这一类书有《大学新生——赢在起跑线上》(长征出版社,2008.8),该书从学习、工作、情感、心理、网络、休闲、生活等方面介绍大学生活,为适应——走进象牙塔,做好准备。
《大学生入学教育》(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9),分为大学认识、生活教育、学习考谈、大学生消费、大学生与网络、大学生人际交往、大学生恋爱、学习观念的更新、职业规划等篇章,较全面地介绍大学生活和未来发展考量的情况。
4.3.侧重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这一类的代表作有《适应与超越:大学新生入学指导》(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9),本书针对新生入学后因环境、角色等改变,以及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心理等方面引起的不适应、不协调,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引导,帮助他们摆脱困惑和烦恼,走出迷惘和无助状态,顺利渡过入学关。
在此基础上,作者从科学思维、健全人格、团队精神、潜能开发、自由与自律等方面对新生全力进行打造,并对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作出规划、设计。
4.4.面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大学生活指导
这一类的代表作有《梦圆和圆梦的地方--新生入学必读》(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7),该书是为了适应高职高专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针对新生入学后在环境、生活、学习、心理、交往等方面的不适应、不和谐和不协调,帮助新生摆脱烦恼和困惑,走出迷茫和无助的状态而编写的入学教育教材。
本教材贴近高职新生的实际和需求,从高职高专学生的专业学习、心理发展和未来职业特点出发,围绕新生如何认识大学和高职教育,尽快适应高职学习与生活,怎样规划、提升与发展自我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综上所述,这些研究成果为读者提供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学生成长经验,对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份很好的参考,对于大学生生活有很强的描述力和感染力。
读者对象主要有准大学生、刚入学不久的大学新生、学生家长,也适合高等院校大学生大学生活所用,又可供从事大学生学生生涯研究人员及相关人员学习参考,成为大学新生入学指导课上鲜活的案例用来讲解。
【结束语】
大一新生们若想在未来成就这“大事业”、“大学问”,在大学里获得真知、学到终身受用的东西,高校辅导员必须发挥其“引路人”的作用,引导学生们了解大学学习、生活的基本准则,掌握促进成长成才的方法,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国防.浅析大一新生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3);
[2]周进.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
[3]王晓莹.探析加强和改进大需新生适应性教育的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9).;
[4]许晓菁.大学生新生综合症之分析与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2).
[5]王舒书.加强大学新生环境适应教育的若干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2.(6).;
[6]李辉等著.大学生环境适应优化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