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同步测试卷(二)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一历史必修1第1一2单元测试题1.对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认识,正确的是A、部落首领转变为奴隶主的标志B、生产力推动下的社会进步C、人类社会由文明时代进入野蛮时代D、公有制被私有制代替的历史倒退2.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封邦建国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3.下图形象的反映了西周时期两种重要的政治制度,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完全割裂的B、互为表里C、前者决定后者D、后者决定前者4.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

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5.下图,如果周王去世,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A.①B.②C.③D.④6.“王初并天下……于是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蔚、蓝。

”上述材料中的“王”是指A、周文王B、周武王C、秦孝公D、秦始皇7.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8.秦始皇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规定:只有皇帝一人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

这些规定的直接目的是:A、便于发布命令B、增强皇帝的权威感C、便于控制兵权D、否定周王的权威9.秦朝郡县制是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其依据主要在于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臣与君的关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10.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11.唐玄宗后期,藩镇权限增大,这表明A、唐玄宗重视边境防御B、节度使的野心不断增大C、藩镇割据局面已经形成D、朝政衰败,中央集权削弱12.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有效地管辖辽阔的疆域B.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直接行政管理C.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D.“省”奠定了后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基础13. 历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同步练习(解析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同步练习(解析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选择题1.秦王赢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所以自称皇帝,突显个人功绩。

他的功绩不包括〔〕A. 灭六国,统一天下B. 统一文字、货币C. 开场推行郡县制D. 修长城,抵匈奴2.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是〔〕A.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B. 中央设三公等官职C. 地方实行郡县制D. 确立皇权至高无上3.“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场,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利等级世袭的中止。

〞中止了“政治权利等级世袭〞的制度是〔〕A. 宗法制B. 三公九卿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4.夏曾佑曾评价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其中“秦皇之政〞是指〔〕A. 察举制B. 分封制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D. 宗法制5.秦国平定六国后,积极开疆拓土,在北方形成了__、__和__的有效的国防体系。

①“直道〞②“五尺道〞③长城④边防军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6.杨师群在?中国历史的教训?一书中说:“皇帝〔始皇〕的威权还表如今为民立极,他不但是天下的道德表率、人向的行为楷模,而且要对臣民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那么作出详尽的规定……因为皇帝不仅是天下最有势力和威严的统治者,还是最聪明、最伟大的圣主。

〞根据上述材料不能看出秦始皇〔〕A.握有至高无上的势力和威严B.承当了思想文化导师的角色C.通过立威和表率实现了对民众的绝对控制D.把专制王权的范畴扩展到新的领域7.假设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特别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展暗访、调查。

那么,这名政府高官应是( )A. 丞相B. 御史大夫C. 太尉D. 郡守8.以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络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9.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高中历史 阶段检测(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 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历史 阶段检测(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 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阶段检测(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测试X围: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入表格中相应的题号下面)1.据甲骨文记载,商王“鼓吹‘帝’是王的祖宗神,王是‘帝’的嫡系子孙”。

这反映了商代A.王权与神权相结合B.按血缘亲疏分配权力C.王权逐渐走向集中D.开始实行分封制2.春秋时期,晋文公创立六卿制,掌管晋国政治、军事和外交事务,按照“长逝次补”的规则轮流执政。

到战国初期,几大卿族在斗争中仅剩韩、赵、魏三家。

晋国六卿制A.是晋国确立霸业的条件B.为晋国分裂埋下了隐患C.是西周分封制度的延续D.是秦朝九卿制度的基础3.X荫麟在《中国史纲》中提道:“秦地本是戎狄之区……直至孝公变法时,秦人还不脱戎狄之俗。

例如他们还父兄子弟和姑媳妯娌同寝一室,这大约是沿着游牧时代以一个帐幕为一家的经济办法。

这种陋俗经商鞅的严禁才消灭。

”该论述中的秦国的社会转型表现在A.编制户口,加强国家管理B.奖励军功,取消世卿世禄制C.废除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制D.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推动小农经济发展4.某博物馆收藏了一块砖,此砖正面以凸线划分为12个方格,每格内有一阳文秦篆,砖文写有“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该砖经学者推测为秦朝文物。

该文物印证了秦朝A.疆土辽阔,臣民众多B.国家统一,皇帝集权C.社会稳定,人民富裕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5.汉武帝即位后,改变了以前专用功臣列侯及其子弟为相的传统,开始擢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拜相后始封侯。

汉武帝此举A.加强了丞相对皇帝的依赖性B.强化了相权对中央集权的控制C.削弱了X氏同姓诸侯王势力D.化解了相权与君主集权的冲突6.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第二单元检测题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第二单元检测题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 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一、选择题1.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下面年代尺的空白处应填写( )A .三国鼎立B .西晋灭亡C .东晋建立D .前秦统一北方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特征是( ) A .繁荣开放的社会风貌 B .政权分裂与文化停滞 C .中外交流与经济发展D .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3.关于隋朝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617年)一事,文献中有下列不同记载。

《旧唐书·高祖本纪》 617年,李世民与晋阳令刘文静首谋,劝(李渊)举义兵 《旧唐书·宇文士及传》613年,李渊与人“夜中密论时事”《旧唐书·夏侯端传》616年,夏侯端以天象异常劝李渊“早为计”时,李渊听后“深然其言”《大唐创业起居注》 (李渊秘书温大雅著)616年,李渊被任命为“太原道安抚大使”后,他“私喜此行,以为天授”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唐太宗劝李渊起兵反隋,这个说法最为可信B .李渊早有起兵反隋之意,这个说法最为可信C .《旧唐书》所记载的内容相互矛盾,都不可信D .温大雅与李渊是同时代人,所记内容绝对可信4.唐太宗曾说:“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朕)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

以下唐太宗实践这一言论的措施是( )A .轻徭薄赋B .虚怀纳谏C .劝课农桑D .戒奢从简曹丕称帝 西晋统一 北魏统一北方220年280年 317年 439年5.宋人尹源说:“弱□者,诸侯也,既弱而久之不亡者,诸侯维之也。

”依据所学知识,“□”所指的朝代是( )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6.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A .秦汉时期B .隋唐时期C .宋元时期D .明清时期 7.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大转变是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这一转变发生在( )A .西周时期B .北魏时期C .唐朝初期D .唐朝中期8.唐诗《田家》中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同步测试:1.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最新学习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同步测试:1.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最新学习文档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同步练习选择题:1.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_____,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

”空格处应是()A.丞相B.太尉C.司隶校尉D.枢密院2.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A.颁布《秦律》,以法治国B.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C.丞相掌握大权D.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3.在一次探究活动课上ABCD四位同学分别分析了秦王嬴政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你认为那一个同学的表述最准确()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使秦具备完成统一的实力B.秦王嬴政广泛搜罗人才,统一的战略得当C.战国末期诸侯国数目的减少利于统一D.广大人民渴望统一,秦王嬴政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4.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到“秦王扫六合”反映出中国历史一个重要时期。

此时期历史的变化是()A.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B.从诸侯争霸到设置郡县C.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D.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5.郡县制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表述中,正确的有()①郡县制是秦朝统一全国后最早开始实施的②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③郡的最高长官称监御史④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④6.下列有关历史情景的表述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A.公元前230年的某一天,一官员上朝见到嬴政后高呼大王B.公元前220年,太仆张某奉秦始皇之命购买上等良马C.公元前216年某月,李某被任命为某郡郡守,负责该郡的民政、军事和监察D.公元前206年某月,身在咸阳的方某用小篆给家人写了封平安信7.如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_____,左在阳陵。

”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

上文空缺部分应是()A.太尉B.皇帝C.丞相D.御史大夫8.故宫,顾名思义就是“过去的皇宫”。

皇宫是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住所,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那么“皇帝”这一称呼最早可能出现于()A.西周B.秦朝C.西汉D.唐朝9.下列关于三公九卿制的表述正确的是()①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太尉②秦始皇建立三公九卿制的目的是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分权于三公九卿③三公中的太尉负责监察百官④汉朝继续沿用秦代的三公九卿制。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一第二单元练习试题(含参考答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一第二单元练习试题(含参考答案)

必修1第一第二单元学考复习练习题(含参考答案)1、西周初年,周天子封功臣姜尚于齐,封武王弟康叔于卫,封殷商后代微子于宋。

这反映的古代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答案:B2、我国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的皇帝制度首创于A.夏朝B.商朝C.秦朝D.汉朝答案:C3、下列属于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①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②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③由中央掌控地方赋税④采取九品中正制选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 ④为魏晋南北朝4.从隋朝到清末,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管理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的制度是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答案:D5.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执政官克里斯提尼进行改革。

这次改革A.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B.使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C.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D.导致雅典民主政治由盛而衰答案:B6.秦始皇为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和军事等一切大权,开创的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官制是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C.三公九卿制 D.三省六部制答案:C7、据考证,周武王灭商后,封舜的后代妫满于陈,妫满死后被谥为陈胡公.其后代便以“陈”为姓氏。

陈姓源流反映了西周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

这项制度是A.郡县制B.行省制C.宗法制D.九品中正制答案:C8、明太祖朱元璋曾在8天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两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为减轻负担,他设置了A.御史大夫B.中书省C.殿阁大学士D.军机处9、这次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族政治确立起来。

这次改革是A.克利斯提尼改革B.梭仑改革C.伯里克利改革D.马丁路德改革答案:A10、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成文法诞生。

其中第十一表规定:“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该法是A.《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C.万民法D.《民法大全》答案:A11.西周时期,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度,其分封的对象包括①王族②功臣③古代帝王的后代④平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A12.“我们全都是希腊人。

高中历史 单元测试卷一(第一、二单元)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单元测试卷一(第一、二单元)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单元测试卷一(第一、二单元)(时间:90分钟满分: 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曰:“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据此可知( )A.宗法制度自此建立起来B.分封制以屏护周朝为目的C.分封对象都是宗族血亲D.血缘亲疏是受封等级依据解析:古文意思为:昔日周公因为两位叔叔不同心,所以把亲戚分封到各个诸侯国,屏卫周朝。

材料表明分封的目的是屏护周朝,故B项正确。

答案:B2.《禹鼎》记载:噩侯反叛伐周,厉王命禹出征,生获其君。

这反映了( )A.分封制趋向衰落,但尚能维护王权B.宗法制度开始瓦解C.商业繁荣,小农经济发展D.郡县制逐步确立解析:“噩侯反叛伐周”体现了分封制走向衰落,“厉王命禹出征,生获其君”体现了周王还能维护王权,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宗法制、小农经济和郡县制,故B、C、D项错误。

答案:A3.每到春节,天寒地冻,交通拥挤,但挡不住人们回家过年的脚步。

下列各项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 D.行省制解析:宗法制是按贵族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因为其重视血缘,因而使人们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故B项正确。

答案:B4.“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古代中国把传宗接代作为最大的孝顺,这种观念跟下列哪一制度关联( )A.宗法制 B.郡县制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解析:“孝”是中国家庭中晚辈对长辈的正确态度,对此作出明确规定的政治制度是宗法制。

材料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以作为对父辈的孝顺是宗法制的体现,故A项正确。

答案:A5.《汉书·贾山传》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

”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维持驰道畅通的是实行( )A.郡县制 B.皇帝制度C.分封制 D.三公九卿制解析:材料说明秦朝时全国各地交通方便,这与秦朝的地方制度——郡县制有直接关系。

2013年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第二单元 单元检测评估 新人教版必修1

2013年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第二单元 单元检测评估 新人教版必修1

2013年高中历史电子题库第二单元单元检测评估新人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地理环境对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影响。

古代雅典实行民主政治,而古代中国却走上中央集权道路。

导致雅典实行民主政治的自然地理因素有( )①山地多②港湾多③岛屿多④人口众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选A。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文明的影响。

根据教材知识可知,①②③均是希腊的地理环境因素,因而正确答案为A。

2.雅典民主制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对这种“新形式”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提供了公民参政的均等机会B.贵族制下的“集体领导”C.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D.创造了法治基础上的民主运作方式解析:选B。

民主制下,全体公民是统治者,通过公民大会参与政治,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贵族制是向民主制过渡的一种政治制度。

3.(2012·江西都昌二中高一月考)为纪念“伟大的立法者”梭伦,美国在其立法机构——众议院的墙壁上镶嵌了一幅梭伦的画像(如图)。

梭伦改革的措施体现出他的立法精神在于( )A.劫富济贫B.公平公正C.倾向权贵D.崇尚峻法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梭伦改革的理念是节制、中庸、公平、平等。

4.(2012·河南开封高中高一测试)古雅典历史记载:在雅典“公民……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

梭伦时期,曾制定一项特别法令,规定任何公民“当发生内争之时,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失去公民权利”,这表明( )A.雅典民主政治是全体雅典人的民主B.雅典的法律鼓励公民直接参与城邦政治活动C.雅典民主政治中存在着派别之争D.雅典民主政治中存在着利用公务徇私的现象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透过现象分析历史材料实质的能力。

“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体现了雅典鼓励公民参与城邦政治活动的特点。

5.右图是雅典露天剧场的遗址,在古希腊时期,到该剧场观剧有可能得到津贴补偿的是( )A.外邦人B.妇女C.奴隶D.成年男性公民解析:选D。

高一历史必修一测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一测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一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A.实行王位世袭制B.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形成地方服从中央的制度答案:D.形成地方服从中央的制度。

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改革。

以下不属于他改革的是:A.推行郡县制B.实行三公九卿制C.颁布秦律D.设立锦衣卫答案:D.设立锦衣卫。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明朝时期的政治特点?A.废除丞相,设立内阁B.设立厂卫特务机构C.设立军机处D.实行八股取士答案:C.设立军机处。

二、简答题4、简述唐朝的政治制度改革及其影响。

答案:唐朝实行了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同时设立了节度使,加强了地方权力。

这一改革影响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A.火药B.造纸术C.印刷术D.针灸术2、下列哪一项事件与秦始皇有关?A.焚书坑儒B.孝文帝改革C.淝水之战D.贞观之治3、下列哪一项不是发生在唐朝的事件?A.安史之乱B.唐太宗即位C.唐玄宗开元盛世D.唐末农民起义4、下列哪一项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A.鸦片战争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抗日战争5、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农业技术?A.曲辕犁B.牛耕C.水稻D.棉花的种植6、下列哪一项与明朝郑和下西洋无关?A.促进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B.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C.发现美洲新大陆D.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7、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艺术形式?A.书法B.中国画C.京剧D.杂技8、下列哪一项与唐朝的对外关系有关?A.马可波罗来华B.鉴真东渡C.玄奘西行D.郑成功收复台湾9、下列哪一项不是明清时期的文化成就?A. 《本草纲目》B. 《聊斋志异》C. 《桃花扇》D. 《天工开物》10、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A.张衡地动仪B.毕昇的活字印刷术C.郭守敬的《授时历》D.李白的诗歌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1. ________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由东汉时期的________发明。

高中历史 阶段检测一(一、二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阶段检测一(一、二单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阶段检测一(一、二单元)(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负斧依,南乡而立;三公,中阶之前,北面,东上;诸侯之位,阼阶之东,西面,北上;诸伯之国,西阶之西,东面,北上……九采之国,应门之外,北面,东上。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题干材料没有涉及郡县制及郡国并行制,排除C、D两项。

三公九卿是中央官制,材料中的“公”“侯”“伯”不仅涉及中央官制,而且涉及地方制度,因此B项错误,A项符合题意。

答案:A2.“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像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A.祖先牌位B.皇帝宝座C.青铜兵器D.铁制农具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

甲骨文为商代文字,因此甲骨文“宗”字出现之时还没有皇帝制度和铁农具,所以排除B、D两项;“宗”字跟青铜兵器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

据所学知识,可知“宗”与宗法、血缘有关系,跟祖先有关,所以正确答案为A项。

答案:A3.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解析:本题考查汉承秦制。

关键句是“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题干材料说明萧何进入关中后,注重搜集秦朝的档案文献,这成为西汉成功实现对全国统治的关键,这里秦朝的国家档案文献实际反映的是秦朝的统治制度,故B项正确。

西汉初年崇尚的是黄老之学,不是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

根据题干中“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的说法,可知西汉初年较充分地发挥了秦代文书的功效,故C项错误。

萧何注重秦代文书,不代表西汉其他官吏都熟知秦朝典章制度,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同步练习(解析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同步练习(解析版)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A. 分封制B. 宗法制C. 嫡长子继承制D. 王位世袭制2.高一历史课上,历史老师让学生归纳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下列同学的发言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皇权至上②深受宗法等级观念的影响③天子居于统治地位,等级森严④宗法制和分封制紧密结合,互为表里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建立于秦朝B. 西周的政治制度是直接从原始社会末年发展而来的C. 分封制和宗法制实施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周王室的统治D. 分封制只是天子对诸侯进行分封4.《礼记·曲理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这种规定的不同反映的是( )A. 宗法等级制B. 皇权专制C. 中央集权制D. 分封制5.体现早期政权和神权结合的历史现象是A. 城的出现B. 大规模祭礼活动的举行C. 王的产生D. 贫富分化的加剧6.史载周公制作礼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

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

以下说法,最为恰当的是()A. 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B. 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C. 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D. 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为另外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7.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下列选项与宗法制无关的是()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B.“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C.“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D.“别子为祖,继别为宗”8.史书记载,结束了汉末以来三国分裂局面的西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

高中历史 课时双测过关(二)古代世界的大帝国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新人教版高一必修历史试

高中历史 课时双测过关(二)古代世界的大帝国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新人教版高一必修历史试

课时双测过关(二)古代世界的大帝国A级——学业水平达标练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X,古代希腊人则以移民和殖民方式向地中海和黑海地区扩大影响。

造成这种不同扩展方式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分工与生产效率B.文明开化的程度C.社会组织与管理系统D.经济形态的影响解析:选D 由材料不同扩展方式,并结合所学可知,农耕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扩X潜能,使文明区域不断扩大,即受经济形态的影响,故选D项。

2.波斯国王大流士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

……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

”材料主要说明了( )A.国王是波斯帝国的核心和最高主宰B.大流士以严酷法律治国C.波斯帝国建立起较完善的官僚体系D.波斯国王相信君权神授解析:选A 由材料信息“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我统治了这个王国”可以看出,波斯国家具有明显的君主专制色彩,故选A项。

3.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利克里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

”希腊“外部极盛时期”对世界文明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A.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B.推动了某某政治的发展C.促进了基督教文明的传播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汇解析:选D 材料中提到,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

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后,历经十年征战,使希腊文明与古老的东方文明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冲撞与交融,开启了历史上的希腊化时代,故D项正确。

4.研究性学习是历史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下面对马其顿征服希腊的原因进行探究,符合探究主题的是( )A.雅典某某政治的局限B.雅典和斯巴达的衰落C.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D.罗马帝国征服地中海解析:选C 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的马其顿王国强大起来,于公元前4世纪后期打败希腊联军,控制了希腊。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上册同步习题: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上册同步习题: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基础过关练题组一三国与西晋1.“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诗中描述的景象所反映的年代是()A.东汉末期B.三国末期C.十六国时期D.北朝时期2.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三国局势的是()3.从东汉末年到西晋统一约130年间,江淮间人口实际减少70万人左右。

民户和人口的减少幅度都在80%左右。

这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题组二东晋与南朝4.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

”这个“流亡政府”是() A.东汉 B.西晋C.东晋D.北魏5.唐代羊士谔在《忆江南旧游二首》中写道:“山阴路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

”他感叹王谢两家当时为晋王朝建功立业,风光无限。

材料说明()A.王谢为西晋统治江南打下了基础B.晋书专为当时世家大族歌功颂德C.高门士族是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D.魏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全面繁荣6.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水平提高,起到推动作用B.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先进生产技术C.江南人民开始从事农耕生产D.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7.社会生活状况是历史发展的一面镜子,魏晋时期人们的饮食文化不断丰富,“胡饼”等吃食逐渐进入汉人的生活圈。

这一变化表明()A.小麦种植推广到了南方B.茶叶等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C.社会动荡导致生活状况发生了变化D.民族间的融合丰富了饮食文化题组三十六国与北朝8.公元4世纪下半期,前秦曾经一度统一了北方黄河流域,但是淝水之战以后,前秦迅速败亡,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战的局面。

出现这一后果的最重要原因是()A.东晋力量强大,苻坚军队主力全部被歼B.各民族间的隔阂依然存在C.封建经济的分散性D.江南发展迅速,全国经济重心已经南移9.日本史学家宫崎市定认为,由于他的“汉化政策……以新都洛阳为中心出现了汉文化的复兴”。

高中历史必修上 阶段检测卷(二) 期中测试卷A卷(含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上 阶段检测卷(二) 期中测试卷A卷(含答案)

阶段检测卷(二)期中测试卷 A卷(范围:纲要上第1-15课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某遗址“距今6000多年”“位于长江下游”“发现稻谷和稻壳”。

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该遗址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河姆渡遗址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之一,距今6000多年,位于距宁波市区约20公里的宁波余姚市河姆渡镇,属于长江下游,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与材料题意不符,A项错误;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京,不属于长江流域,故B项错误;半坡遗址位于陕西,属于黄河流域,故排除D项。

2.《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东就国……”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答案】A【解析】从材料“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血缘关系,故B项排除;C项是秦朝推行全国的地方制度,排除;D项是西汉初年的地方制度,排除。

点睛:材料“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反映的是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制。

3.秦国商鞅变法规定:“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

这实质上A.承认了井田制的合法性B.禁止民众自由买卖土地C.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D.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可知,反映了秦国土地制度的变革,其重要意义在于法律上废除了奴隶制的土地所有制,确立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即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项正确;材料内容是废除了井田制,而不是承认井田制,A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允许民众自由买卖土地,B项错误;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D项错误。

4.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同步测试卷(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B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国语·周语上》提到:“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

”这反映出西周( )A.统治范围扩大B.中央集权加强C.封建邦国众多D.政治发展不平衡2.下表是周王室分封情况一览表,对该表解读不正确的是( )C.周王室的同姓亲族封地富庶D.分封对象具有多样性3.学者雷海宗指出:春秋时代的战争都有各种的繁文缛节,大国相互之间并无吞并的野心,对小国也多只求服从,不求占领。

到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在于攻灭对方。

这种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A.“仁政”思想的消失B.礼乐制度的彻底瓦解C.分封制进一步崩溃D.中央集权制度确立4.有学者认为:西周国家更像一个家族的扩大,贵族们通过对家族的认同形成对周朝国家的认同。

这种认同的基础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D.皇权专制5.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粲粲然满道也。

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chǔ)锭次,以纸钱置坟头。

”该材料中的习俗( ) A.起源于明朝中期B.仅流传于中国北方C.受外来文化影响D.受宗法制的影响6.西周末年,幽王宠爱妃子褒姒,废掉申后及太子,以褒姒为后。

申后之父申侯联络犬戎举兵,杀了幽王。

申侯起兵的理由应该是( )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B.得民心者得天下C.嫡庶有别长幼有序D.顺乎天而应乎人7.《礼记·曲礼》云:“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又云:“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这表明“礼”的核心作用是( ) A.明辨血缘亲疏关系B.规范社会秩序C.区分尊卑等级关系D.维系统治秩序8.鲁桓公共有四子,嫡长子姬同后继位为鲁庄公;庶子有庆父、叔牙、季友三人。

鲁庄公死后,三个庶子联手控制朝政,被称作“鲁三桓”。

材料说明这一时期( ) A.嫡长子继承制名存实亡B.宗法制受到严重挑战C.世卿世禄制度始终盛行D.庶子辅助嫡长子管理朝政9.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并且秦灭六国之后,继续实行移民措施,将六国富豪迁往蜀地。

秦统一六国后这样做的主要政治目的是( )A.满足皇帝的私欲B.加强对六国故地的控制C.强化君主的权力D.彰显皇帝的权威10.据史料记载,秦始皇共有五次大规模巡游,路程超过2万公里,远远高于《尚书》记载的“天子五载一巡守”的古制。

巡游最重要的目的是( )A.宣扬国威,安定天下B.平定叛乱,安定一方C.奢侈享乐,玩物丧志D.金戈铁马,王道霸业11.马克斯·韦伯等指出,任何官僚组织为了发挥其正常的管理效率,都必须建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即使是专制君主也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官僚组织的活动规范和规章制度。

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三公九卿制B.三省六部制C.内阁制D.军机处12.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三省长官在中书门下举行联席会议确定军国大事。

高宗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文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进入中书门下,参预朝政。

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13.《晋书·刘毅传》载:“今之中正,不精才实,务依党利……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

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

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

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

”材料反映当时的选官制度( )A.能使人才脱颖而出B.体现严格的等级划分,强化了世袭特权C.选拔标准十分严格D.缺乏社会公正性,滋生了各种腐败问题14.《旧唐书·薛登传》载:“开皇中,李谔论之于文帝曰:‘魏之三祖,更好文词,忽人君之大道,好雕虫小艺。

……代俗以此相高,朝廷以兹擢士。

故文笔日烦,其政日乱。

’帝纳李谔之策。

”材料表明隋初实行科举制的直接目的是( )A.打击豪强势力以促进统一B.防止重臣专权以巩固皇权C.改变文风以选拔实用人才D.弘扬儒家思想以笼络士心15.史学家张岂之认为,一个新的封建王朝的建设,“必然要体现自己的新”,但“也离不开别人的旧”。

下列最能体现材料中观点的史实是( )A.隋朝的科举制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C.元朝的行省制D.明朝的内阁制16.著名学者赵汀阳说:“对于任何统治来说,智力精英都是最危险的潜在反叛力量……(科举制)利用人性弱点而成功地摆平了智力精英集团。

”可见,科举制度( ) A.确立了皇权的统治地位B.根除了潜在的反叛力量C.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D.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17.明朝初年,针对宰相制度的废除,方孝孺认为“书之周官言六卿之职美矣。

冢宰者,治之所从出也。

宗伯典礼,司马主兵,司寇掌禁,司空掌土,皆听于冢宰者也。

冢宰,治之本,天下之大政宜见于冢宰。

”由此可见他主张( )A.君民共治B.复立宰相C.废除皇权D.君主立宪18.史料记载,公元1384年9月14-28日皇宫收到奏章1 160件,共计3 291件政务。

“庶务丛集……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于是皇帝下令( ) A.立左右丞相辅佐全国政务B.建中朝参与军国要务C.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D.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共议19.清代规定:“不得官于其乡五百里以内(官员任职必须远离家乡五百里以外)。

”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强化君主专制B.防止吏治腐败C.杜绝地方割据D.加强中央集权20.历代帝王调整相权的目的是( )①防范宰相擅权②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③弥补宰相才干不足④提高行政效率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一宗祠,又称宗庙、祖祠、祠堂。

它是供设祖先的神主牌位,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又是从事家族宣传、执行族规家法、议事宴饮的地方。

2010年湖南邵阳市某地,由六位刘氏族人共同捐资500多万元,在原宗祠遗址上依据原貌复建了刘氏宗祠,来自本地以及省内外4 000多位刘氏族人参加了宗祠及公馆落成典礼。

图二湖北宜昌市某地王氏宗族于2007年发起重修王氏族谱活动,为此专门成立了族谱修编委员会,历时三年多,于2011年清明节编修成了王氏族谱。

族谱中厘清了本族世系,重续族规家训,为以往和当代本族名人立传,组建了王氏宗亲联谊会,公推会长,成立王氏宗亲慈善帮扶基金,并决定修缮王氏陵园。

图为陵园碑文设计图。

图三唐末乱世中,河南光州固始县琅琊王氏中的一支部队由王审之弟兄率领,为朝廷四处征战,来到福建,五代时建立了闽国。

王审之继承王位,治闽30年,对福建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称为“开闽第一人”“八闽人祖”。

王氏后代遍布港、澳、台和东南亚。

福州和固始政府多次举办过闽王文化节。

图四癸巳年(2013年)清明节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桥山黄帝陵祭祀广场庄严举行。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华建敏,台湾海基会原董事长江丙坤、新党主席郁慕明,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代表,全国各省区市代表,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等共约一万余名海内外中华儿女代表现场公祭人文始祖黄帝。

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或认识。

(14分,限250—300字以内。

要求:条理清楚,史论结合。

)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

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

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

……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

材料二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材料一、二摘自钱穆《中国传统政治》材料三(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

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

代之以科举制。

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汉与魏晋时代选官制度的相同点。

(7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

概括上述材料反映的西汉至隋朝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

(5分)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常听人说,中国自秦朝以来两千年的政体是一个君主专制黑暗的政体。

这明明是一句历史的叙述,但却绝不是历史的真相。

中国自秦以下两千年,只可说是一个君主一统的政府,却绝不能说是君主专制。

就政府组织政权分配的大体上说,只有明太祖废止宰相以下最近明、清两代六百年,似乎迹近君主专制,但尚绝对说不上黑暗。

人才的选拔,官吏的升降,刑罚的判决,赋税的征收,依然都有传统客观的规定,绝非帝王私意所能轻易摇动。

如此般的政体,岂可断言其是君主专制?——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材料二皇帝内廷的幕僚,包括宦官、外戚或宠臣,常常借君权夺取相权。

从汉至清,只有宋朝的内廷没有声张势力,侵夺文官组织的权力。

终究皇帝是专制制度的君主,臣僚对皇权还是无可奈何的。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评述材料中关于古代中国君主制度的观点。

(14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与解析1.[导学号:67820007] 解析:选A。

材料说明西周统治扩大到五服,故A项正确;西周时期没有实现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分封制信息,故C项错误;西周统治分内外服,说明统治有一定秩序,故D项错误。

2.解析:选B。

表格显示晋、卫、鲁和燕在封国中占有一半多的席位,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家天下制度从夏朝开始,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表格显示晋、卫和鲁的封地都位于当时主要的农业区,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表格中分封的对象有王室子弟、功臣和商代后裔可知,分封对象呈现多样性,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3.解析:选C。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是西周分封制的产物,由题目中“春秋时代……大国……不求占领(小国)……到战国时期……攻灭对方”的信息可知分封制逐渐瓦解,故C 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虽不受重视,但并未消失,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制度虽走向崩溃,但并未到彻底瓦解的地步,故B项错误;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于秦朝,晚于题目中的“春秋战国时期”,故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