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精简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高校教师资格考试)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高校教师资格考试)](https://img.taocdn.com/s3/m/bcdaa3ce81c758f5f61f6736.png)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现象分为(A)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2、心理过程包括(D)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A、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A、普通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理论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A、社会心理学B、应用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比较心理学、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A、社会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应用心理学D、普通心理学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A、笛卡尔B、洛克C、冯特D、缪勒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A、1789B、1879C、1798D、1897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A、冯特B、洛克C、笛卡儿D、缪勒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A、笛卡尔B、华生C、弗洛伊德D、罗杰斯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A、精神分析B、行为主义C、认知D、人本主义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A、罗杰斯B、华生C、弗洛伊德D、马斯洛二、多项选择题1、心理现象分为(A、C)A、心理过程B、认知过程C、个性心理D、情感过程E、意志过程2、心理过程包括(C,E,G)A、感知过程B、知觉过程C、认识过程D、注意过程E、情感过程F、行为过程G、意志过程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B,C,E)A、认知B、能力C、气质D、情感E、性格4、心理学可分为(A,D)A、理论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普通心理学D、应用心理学E、社会心理学5、下列属于理论心理学的是(A,B,D,E)A、普通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E、实验心理学6、下列属于应用心理学的是(B,C,D,E)A、社会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C、咨询心理学D、管理心理学E、消费心理学7、以下哪些是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B,C,E,F)A、心理学学科性质B、心理学方法论C、身心问题D、学习心理机制E、心理的生理基础F、心理的起源8、科学的三大特征是(A,B,D)A、客观性B、可验证性C、准确性D、系统逻辑性E、描述性9、(A,B,C)决定了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属性A、心理学的研究对象B、心理学的历史渊源C、心理学的研究方法D、人的社会性10、(A,C)的基本原理是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A、辩证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C、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E、机械唯物主义11、在心理学研究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A,B,C,D)A、客观性原理B、系统性原理C、发展性原理D、教育性原理E、协同性原理12、观察法可以分为(A,B,C,E)A、参与观察法与非参与观察法B、现场观察与情景观察C、长期观察与短期观察D、情景观察与控制观察E、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13、观察法要有效,就要特别注意(B,C,D,E)A、每次尽可能长B、有明确观察目的C、随时记录D、可利用现代手段E、每次时间不宜过长14、实验法就是要在保持其他因素恒定的前提下研究(A,B)的关系和变化的规律A、自变量B、因变量C、人脑D、客观世界15、实验法可分为(A,D)A、实验室实验法B、情景实验法C、参与实验法D、自然实验法16、在实验室实验研究中,主要要控制哪些方面(A,B,C,D)A、实验情境B、控制被试C、控制实验刺激D、控制被试的反应17、调查法可分为(B,C,D,E)A、一般调查法和特殊调查法B、一般调查法和专题调查法C、事实特征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D、结构式调查和非结构式调查E、访谈法、邮寄问卷法和电话调查法等18、调查法的缺点是(B,C,D)A、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第一手的资料B、被调查者可能有意不作出真实回答C、封闭式的问题损失数据有效性D、问题措词不易确定19、一般研究法主要包括(A,B,D)A、实验和研究设计B、对数据的统计处理C、抽样法D、逻辑思维法20、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分为(A,C)A、孕育阶段B、转折阶段C、确立阶段D、发展阶段21、冯特对心理学的历史功绩主要有(A,B,D)A、心理学的确立B、实验心理学的创立C、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D、建立心理学专业队伍22、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分为(A,B,C)A、意识B、前意识C、潜意识D、后意识23、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包括(A,B,C)A、潜意识理论B、梦的解释C、泛性论D、本能学说E、人格理论三、判断题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https://img.taocdn.com/s3/m/3de8158c84868762caaed590.png)
二、问答题
17.简述三维度六因素归因理论的基本点。 17.简述三维度六因素归因理论的基本点。 简述三维度六因素归因理论的基本点 18.论述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论述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18.论述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19.论述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论述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9.论述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20.简述社会助长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简述社会助长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20.简述社会助长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21.简述班集体凝聚力的培养 简述班集体凝聚力的培养。 21.简述班集体凝聚力的培养。 22.论述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论述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22.论述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23.简述学生良好行为的塑造 简述学生良好行为的塑造。 23.简述学生良好行为的塑造。 24.简述学生不良品行的形成及矫正 简述学生不良品行的形成及矫正。 24.简述学生不良品行的形成及矫正。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73ccd09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c7.png)
心理学1、填空题(有15空, 共15分)2、1903年,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 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P223、高等教育心理学史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P274、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 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事物, 这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客观性)原则。
P355、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避免违背教育的原则和规律, 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这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教育性)原则。
P356、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课题必须来源于高等教育实践, 它的研究成果也必须能够付诸于高等教育实践, 这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P357、典型的教学风格有两种形式, 即(学生中心的教学风格)和(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的教学风格。
P468、教师的领导方式包括强硬专断(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型)四种类型。
P469、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可以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
P5110、反思包括对于活动的反思、(活动中的反思)和(为活动的反思)三种类型。
P5811、教学反思分为具体经验阶段、(观察与分析阶段)、(重新概括阶段)和(积极的验证阶段)四个环节。
P5912、研究者提出了四种反思方法, 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实际讨论)和(行动研究)。
P6113、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 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P8214、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这是(负强化), 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这是(惩罚)。
P9715、在高等教育过程中, 教师应多用(正强化)手段来塑造学生的良性行为, 用(不予强化)的方法来消除消极行为, 而应慎重地对待惩罚。
P9716、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最牛系列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最牛系列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b8858cd4d8d15abe234ec3.png)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1.人类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答: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其中认识过程的主要内容有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
(2)个性心理具体表现在人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方面。
个性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
2.影响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学校因素有哪些?(1)校园环境与班风、学校中的人际因素(师生关系、朋辈关系)、(2)对开发大学生的智能影响(大学生的智能发展水平常常与高校教育的质量、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有很大的直接关。
如果高校教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见解独特,富有创新,就能够加快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3)对大学生人格的塑造(大学生人格的发展过程也是在高校教育的影响下逐步实现的。
(4)高校教育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性格的形成、价值观的确立、道德规范的内化、社会角色的学习等人格特征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3.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有哪些?(1)心理发展的过渡性(2)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3)心理发展的矛盾性(4)心理发展的可塑性4.学习的主要类型有哪些?(1)加涅的学习分类(学习信号;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学习)(2)布罗姆的学习分类(认知领域的学习;情感领域的学习;运动技能领域的学习)(3)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学习材料的性质及其与学习者知识经验的关系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按照学习进行的方式分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4)中国的学习分类5.高校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哪些?(1)学习的专业性(2)学习的自主性(3)学习的探索性(4)学习的实践性6.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规律有哪些,对教学有何作用?(1)练习律:学习要经过反复的练习。
练习律又分为应用律和失用律 .应用律是指一个联结的使用(练习),会增加这个联结的力,反之亦然。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与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776557bceb19e8b9f6ba76.png)
《高等教育心理学》(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P1)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与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P18)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高等教育心理学(P18):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4.动机(P29):是指直接推动人行为的内部动力。
5.学习动机(P30):就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6.陈述性知识(P45):是说明事物、情况是怎样的,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原理等的描述。
7.程序性知识(P45):是关于怎样完成某项活动的知识,比如怎样进行推理、决策或者解决某类问题等。
8.知觉(P46):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
9.观察(P46):是知觉的高级形态,是指有目的、有计划、较持久的知觉过程。
10.记忆:(P51:是一个人过去经历的事物或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11.思维(P60):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规律性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12.定势(P76):是指心理的一种准备状态。
13.创造思维:(P79):是指人们运用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14.注意(P87):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15.个性(P100):是指在个人自然素质的基础上由于社会的影响通过人的活动形式形成的稳固、区别于他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6.能力(P104):是直接影响人们顺利、有效地完成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17.气质(P118):是人的心理活动全部的动力特点的总和。
18.性格(P122):是指一个人在个体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与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19.品德(P132):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它是指个体在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和准则行为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20.群体(P153):又称团体,是指两个以上的个人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进行共同活动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集合体,其成员之间存在一种稳定的联系和心理依附关系。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d077d70b4c2e3f562763b4.png)
2017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篇一:(修订)高等教育心理学历年考题与参考答案历年考题与参考性答案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一)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含义、内容(二)了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了解各理论学派的基本主张(联结派、认知派、联结-认知派、人本主义、现代信息加工派)(三)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基本方法原则: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E教育性原则基本方法:A观察法B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C 调查法(访谈、问卷、调查有关材料)D个案法E测量法2014年单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A)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研究B.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学科心理、教师心理研究C.高校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和心理健康研究D.高校德育心理、学科心理、教学法、心理健康研究2012年单选:下列不属于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构成内容的是:(D)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B.高校学习心理研究C.高校教学心理研究D.高校学科心理研究2011单选:以下属于联结派教育心理学观点的是:(D)A.认为学习无须通过试误及强化B.认为学习要以意识为中介C.认为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D.认为刺激和反应是心理或行为最高解释的原则2013单选:研究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时,应选择不同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才有助于得出合乎“大学生”的结论。
这是强调遵循:(B )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教育性原则2011单选:当年华生为研究儿童恐惧心理,在儿童抚摸白兔时大声敲锣,结果儿童不但对白兔、甚至对其他白色的物体都产生恐惧, 该实验违反的研究原则是:(D)A.理论联系实际B.发展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教育性原则2015单:采用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面对面地交谈的方式,来了解被研究者的学习态度。
这种研究方法是(C )A.观察法B.个案法C.调查法D.测量法2011填: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2a384d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77.png)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A. 学生的日常行为B. 学生的心理发展C. 教师的教学方法D. 学校的管理策略答案:B2.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大学生一般处于以下哪个发展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分支?A. 教育心理学B. 发展心理学C. 学习心理学D. 社会心理学答案:D二、判断题1.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对)2. 所有大学生都具有相同的心理发展水平。
(错)3.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对)三、简答题1. 简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答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这些需求层次通常需要逐级满足,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满足。
2. 描述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动机类型。
答案: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学生因为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或满足个人成长的需求而学习;外在动机则是因为外部因素,如奖励、惩罚、社会认可等而学习。
四、论述题1. 论述高等教育中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及其实施策略。
答案:高等教育中心理辅导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它可以帮助学生应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职业规划等问题,促进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
实施策略包括:建立完善的心理辅导体系,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服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团体辅导和工作坊,提高社交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结束语:本次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涵盖了基础理论、实际应用以及心理辅导等方面,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应用心理学理论的能力。
希望同学们通过本次考试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并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其积极作用。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d1442251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b7.png)
实用文档《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1一、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学时的学和教师的教得心理现象。
2、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时研究行为和研究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3、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和调控的能力。
4、研究动机:推动学生进行研究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研究的强大动力。
5、研究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景XXX、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6、心智技能:又称为智慧技能或智力技能。
它是一种借助于内部语言在人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如默读、心算、写作、观察和分析等技能。
实用文档7、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故也称为创造力。
8、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举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孕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本领、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
9、品德:即道德品质(moraltrait),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10、心理卫生:也称精神卫生,它是关于保护与增强人的心理安康的心理学原则与方法。
二、XXX答题1.简述个体心理系统。
2.心理过程包括哪些内容?答:1、认识过程:感知、表现、思维、想象、记忆等。
2、感情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3、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3.简述心理特征。
实用文档答:4.教诲心理学的义务有哪些。
答:1、探索、构建本学科的理论义务;2、以理论指导教诲教学提高效率、学生素质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教学实践任务。
5.高等教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答:1、高等教诲心理学是学校教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2、是反映高等专科教诲特色的教诲心理学3、高等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大学生4、高等教育心理学要为实现高校的社会职能和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依据。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1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c7758f52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93.png)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1一、选择题1. 在高等教育心理学中,心理的基本活动是指()。
A. 感觉、知觉、觉醒B. 语言、思维、意志C. 认知、情绪、行为D. 学习、记忆、思考2. 知觉是指个体通过感觉器官对()的过程。
A. 外界刺激B. 内部感受C. 意象的体验D. 内部思维3. 个体内部对外部刺激进行选择、组织和加工的心理过程是()。
A. 感知B. 认知C. 情绪D. 回忆4. 以下关于“记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记忆是一种全脑过程,不受其他心理活动的影响B. 记忆过程不可逆,一旦遗忘即永久消失C. 记忆是个体通过感知获取的外界信息D. 记忆是个体通过经验积累形成的能力5. 情绪包括()。
A. 感知、思维、行为B. 知觉、记忆、注意C. 感觉、内省、挫折D. 情感、意识、心理成分参考答案:1. C2. A3. B4. D5. C二、问答题1. 请简要解释高等教育心理学中的“认知”概念。
答:认知是指个体对所接受到的外界刺激进行感知、加工、组织和理解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知、知觉、思维、学习等多个心理活动,是个体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基本过程。
通过认知过程,个体能够选择、预测和解决问题,对世界进行理解和改变。
2. 请简要说明高等教育心理学中的“情绪”与“情感”的差异。
答:情绪与情感是高等教育心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表达和体验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情绪是指个体对特定刺激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包括生气、快乐、悲伤等,具有一定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情绪通常是较短暂的,且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而情感是对某一对象、事物或事件所形成的稳定的态度和评价,如喜欢、厌恶、关心等。
情感相对较为稳定,往往是个体在长期经历和体验中形成的。
3. 请简要介绍高等教育心理学中“记忆”的类型。
答:高等教育心理学中,记忆可以分为感性记忆和理性记忆。
感性记忆是指个体通过感知和认知获取的外界刺激的印象和信息保持在脑中的过程。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试题整理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试题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3a30a888762caaedd33d43f.png)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章节题型内容第一章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心理学2.个性心理3.心理发展二、辨析题1.高等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高校教师如何教的一门科学。
2.教育工作中的“是为了不教”。
(教育工作中的“教是为了不教”的说法有道理吗?)3.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大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4.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没有多大现实意义。
5.高校里有些老教师以前从没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同样上得很好,有的还当了教授,可见学不学这门课没多大关系。
6.有些优秀教师虽然没有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但却是一位名符其实的优秀教师。
因此,个别青年教师说:不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照样可以当好教师。
你对此论有何看法?7.“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大学教师只要努力扮演好教学者的角色就已足够。
8.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无非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事和学会做人,高等教育的目的也不例外。
你对此论有何看法?三、简答题 1.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及其对象。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3.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4.简述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5.试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四、论述题 1..结合《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体会,谈谈学习该课程的现实意义。
章节题型内容第二章高等学校教师心理一、名词解释 1.教师胜任力2.教育机智3教学反思.4.自我效能感5.教师期望效应6.教学监控能力7.教师角色8.教学风格9.教学效能感二、辨析题 1.现代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对高等学校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当代教师不仅要有广博深厚的知识和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还要有符合教育教学工作的高能力和素质。
2.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区别就在于专家教师掌握更多的知识。
三、简答题1.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2.简述教学效能感的影响和作用。
3.简述教学反思的过程。
4.简述如何理解现代教育条件下教师角色的作用?5.联系实际分析说明教学效能感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384190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f7.png)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
A. 学生B. 教师C. 教学内容D. 教育环境答案:A2. 以下哪项不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A. 学习动机B. 学习策略C. 教学方法D. 课程设计答案:D3.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
A. 生理需求B. 安全需求C. 尊重需求D. 自我实现需求答案:D4. 以下哪项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外部因素?()A. 学习态度B. 学习习惯C. 教学方法D. 学习环境5. 在高等教育中,教师的角色主要是()。
A. 知识的传授者B. 学习的引导者C. 知识的创造者D. 学习的监督者答案:B6. 以下哪项不是有效的学习策略?()。
A. 时间管理B. 信息组织C. 死记硬背D. 元认知监控答案:C7. 高等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的来源可以是()。
A. 内在的B. 外在的C. 内在的和外在的D. 社会环境答案:C8. 教育心理学中,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
A. 能力评估B. 情绪反应C. 社会评价D. 行为倾向答案:A9. 以下哪项是高等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方法?()B. 讨论法C. 案例分析法D. 所有选项答案:D10.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大学生处于哪个发展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文献法答案:ABCD2.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包括()。
A. 个人兴趣B. 教师期望C. 社会文化背景D. 学习环境答案:ABCD3. 高等教育中,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包括()。
A. 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B. 强烈的责任感C. 良好的沟通技巧D. 持续的自我发展意识答案:ABCD4. 以下哪些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A. 学生发展B. 教学策略C. 评估与评价D. 教育政策答案:ABC5. 高等教育中,有效的学习策略包括()。
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完整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a084ef8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15.png)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名词解释〔2分×4〕;分析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4,其中理由解释占3分〕;简答〔8分×3〕;论述〔16分×n〕;案例分析〔用学过的理论分析,提出解决对策〕。
一、名词解释1大学生心理开展:指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所发生的心理变化过程。
2学习动机:指激发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动因和心理倾向。
3建构性学习:指通过新旧知识经历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知识意义的理解过程。
也即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历之间的反复双向作用,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经历构造。
4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部动因,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到达成功的一种在推动力量。
5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展*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6职业倦怠:指个体对压力反响缺乏适当的应对策略而产生的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病症。
7心理挫折:指个体趋向既定目标时遇到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
8心理安康:是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顺利适应和妥善处理个体与自我、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9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存在以及对周围人或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10社会角色:指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二、思考题1、为什么说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p05 p08(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
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脑功能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全到达正常孩子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人脑发育的根底上开展的。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各种心理现象都是人脑对现实事物反映的不同形式;客观环境不同人就产生不同的心理。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影响。
它不是消极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和反作用了现实。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07ee58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14.png)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A. 学习理论B. 教育方法C. 学生心理D. 教师心理2. 以下哪项不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学生的认知发展B. 学生的动机激发C. 教学技术D. 学生的情绪管理3.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以下哪项属于最高层次的需求?A. 安全需求B. 社交需求C. 自我实现D. 生理需求4. 以下哪种学习风格不属于科尔布的学习风格理论?A. 抽象概念型B. 积极体验型C. 反思观察型D. 具体实践型5. 在高等教育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更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A. 讲授法B. 讨论法C. 记忆训练D. 重复练习...(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中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及其对学习的影响。
2. 描述高等教育中常见的三种学习动机类型,并解释它们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
3. 解释高等教育中教师如何运用正向反馈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高等教育心理学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2. 分析当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某高校心理学系的学生小李,在期末考试前感到非常焦虑,经常失眠,影响了学习效率。
请分析小李可能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答案:一、选择题1. C2. C3. C4. B5. B...(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答案)二、简答题1.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心。
它影响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更有可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面对挑战时更具有韧性。
2. 三种学习动机类型包括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和成就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学生因兴趣或满足好奇心而学习;外在动机是指学生为了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而学习;成就动机是指学生为了超越自我或他人而学习。
高等教育心理学-精简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精简版](https://img.taocdn.com/s3/m/b188560565ce0508773213a6.png)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精简版)一、单选题1.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A)。
A.华生B.马斯洛C.冯特D.杜威2.机能主义强调的是 (B )。
A.意识的结构B.意识的功能C.思维D.行为3.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 )。
A.桑代克B. 华生C.布鲁纳D.加涅4.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以发现其心理活动变化的方法是(B )。
A.调查法B.观察法C.实验法D.测验法5.狼孩现象主要是由(B )因素造成的。
A.先天B.后天C.遗传D.狼奶6.第一个系统论述教育心理学并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D)。
A.巴甫洛夫B.奥苏伯尔C.皮亚杰D.桑代克7.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B)。
A. 詹姆士B.冯特C.华生D.弗洛伊德8.强调尊重人的尊严、尊重人的价值的心理学派是(C)。
A. 行为主义B. 格式塔C. 人本主义D.机能主义9.强调整体的作用,强调1+1大于2整体效应的心理学派是(D)。
A. 机能主义B. 构造主义C. 行为主义D.格式塔()。
10.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在于(D)。
A.研究心理现象B.对心理进行测量C.获取心理数据,区分心理高下D.研究、揭示教育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等11. 主张通过自由联想、释梦等手段研究人的心理的心理学流派是(D)。
A.行为主义心理学B.格式塔心理学C.构造主义心理学D.精神分析学派1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B) 。
A.华生B.马斯洛C.霍尔D.杜威13.认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
A.纽厄尔B.马斯洛C.杜威D.华生14.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 A) 年。
A.1879B.1897C.1789D.179815.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研究,强调心理学应研究无意识现象的心理学学派为(D) 。
A.人本主义学派B.格式塔学派C.行为主义学派D.精神分析学派16. 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是(D)。
A.1877年卡普杰列夫的《教育心理学》B.1886年霍金斯的《教育心理学》C.1899年詹姆斯的《对教师的谈话》D.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17.一个人在他的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是(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心理学1、 名词解释1创造力:创造指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成绩或东西;创造力指一种创造的能力。
2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3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4教师角色:教师主要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5教师期望效应:如果教师喜欢某些学生,对他们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爱护和信任,会更加自尊、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因而这些学生也就容易取得老师期望的效果。
又“皮格马利翁”、“罗森塔尔效应”6教师胜任力: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应具备的进取心、责任感、理解他人、自我控制、专业知识与技能、情绪觉察能力、挑战与支持、自信心、自我评估等特征。
7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8教学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9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10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11品德:即道德品质,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12品德心理结构:品德这种个体心理现象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
一般认为,品德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部分组成。
13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疑难引起的,需要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对这一情境予以顺利排除的过程。
具有四个基本特点:问题情境性、目的指向性、操作程序性、认知操作性。
14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内容有新生环境适应性教育;学习心理健康教育;人际关系心理教育;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择业心理教育。
15学习动机:它是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16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学习迁移的本质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17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意向。
具有提高认识水平;丰富情感世界;发展意志能力;促进道德形成功能。
2、 简答题1.简述学习的作用。
答:①获取知识:通过一定形式和一定时间的学习活动,可以把人类积累的最基本、最主要的知识学到手,把前人积累的经验逐步转化为自己的经验,是人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成为有知识的人。
②发展智能:人们通过学习,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了人的智力和能力。
③提高素质:学习可全面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
2.简述学习动机的功能答:学习动机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具有激活、指向和强化的功能。
①激活功能:即唤起和引发学生学习行为;②指向功能:指学生在学习动机的作用下,将自己的学习活动引导向某一特定目标;③强化功能:指学生往往根据自己的学习成绩,对自己后继的学习进行调整,包括正强化、负强化。
3.简述大学生学习特点。
答:1.大学生学习内容的特点:①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②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③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2.大学生学习方法的特点:①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②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③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4.简述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答:①情绪与动机:动机的强度不同,影响的大小也不同。
一般在一定的限度内,动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但动机太强或太弱都会降低解决问题的效率。
消极情绪会阻碍问题解决的速度,而乐观积极的情绪则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②对问题情境的知觉:问题情境与个人的认知结构的差异越大,问题就越难解决;当问题的呈现方式越符合人们的经验或知觉的习惯,问题的解决也就越容易;③定势: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解决类似问题,定势具有积极作用;但在条件变化时解决创造性的问题,思维定势就可能就是一种束缚;④功能固着:它有时会干扰和限制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影响新假设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只有当从不同的方面思考物体的功能时,才有利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⑤原型启发:原型与所要解决的问题之间具有某种共同点或相似点,就能通过联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5.简述创造力的影响因素。
答:诸多因素可概括为认知因素和人格因素两大类:1.认知因素:①智商:研究表明高创造力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力;②领域知识:创造过程是对原有知识进行转化和运用的过程,知识是创造的基础;③策略性知识:是创造者用来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步骤、方法、技巧和策略。
2.人格因素:以下人格因素对创造力的形成尤具影响①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创造兴趣;②勇敢而独立的个性和批判精神;③积极的心理承受力和开放的心胸;④恒心、耐心和毅力;⑤善于广泛摄取信息,不固执己见;6.简述凯尔曼的关于品德形成理论。
答:他认为个体品德是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经历了从外向内的转化过程,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社会规范的依从。
依从即表面上接受规范,按照规范的要求来行动,但对规范的必要性或根据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情绪。
第二阶段,社会规范的认同。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接近。
第三阶段,社会规范的内化。
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7.简述品德的心理结构。
答:品德的心理结构是指品德这种个体心理现象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
一般有以下四部分组成①道德认识:是指个体对于道德行为规范中的是非、善恶、好坏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②道德情感: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憎、喜恶等情感体验;③道德意志:使人们自觉克服履行道德义务过程中的困难和障碍的能力与毅力,是为达到既定的道德规范而自觉努力的心理过程;④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道德意志支配下和道德情感激励下表现出来对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一方面,这四种组成成分是彼此联系互相促进的,处在一个互动的、开放的统一整体中;另一方面,这四种组成成分又各具不同的特点。
8.试述自我意识发展。
答:个体的自我意识从发生发展到相对稳定,大约经过20多年的时间。
他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随着语言和思维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依次经过以下几期:①自我中心期:从幼儿到3岁期间。
他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②社会自我发展期:从3岁到14岁期间。
这个阶段是个体接受社会文化影响最深的时期,也是学习角色的重要时期,也称之为“客观化”时期;③心理自我发展期:从青春初期到青年后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其间自我意识经过分化、矛盾、统一趋于成熟。
又称为“主观化时期”。
9.试述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和调适。
答:①仪表:个人的仪表包括长相、仪态、风度、穿着等,都会影响人们彼此间的吸引。
②空间距离:距离近,使双方交往和接触的机会增多,彼此间更容易了解熟悉。
③交往频率:交往的次数越多,越容易具有共同的经验、共同的话题和共同感受,因而越可能建立密切的关系。
④相似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相似因素越多,越有利于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⑤互补性:互补性实际上是一种主观的需要或动机,可起到“珠联璧合”的互补性作用。
⑥能力:一般才能出众或有某方面的专长,对别人就有一种吸引力,是人愿意与他交往。
⑦个性品质:优良的个性品质具有更持久的人际吸引力。
10.试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9个方面:智力水平正常;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和谐;生活平衡积极;社会适应良好;情绪乐观向上;意志行为健全;人格统一完整;心身特征一致(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11.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研究对象:高等学校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任务:探索、构建本学科的理论任务;以理论指导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效率、学生素质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教育实践任务12.简如何理解现代教育条件下教师角色的作用?教师角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学风格、人格特征、举止言行以及教育期望等方面13.简述自我意识的功能。
提高认识水平;丰富情感世界;发展意志能力;促进道德形成。
14.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环境适应;学习活动;人际交往;恋爱与性;求职就业15培养大学生创造力的途径与方法有哪些?创设促进大学生进行创造的良好环境;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动机;塑造大学生的创造人格;训练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法。
三、论述题1.根据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试论述应如何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意识完善?答: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①大学生自我认识的充分性、完整性与社会性;②大学生自我体验的丰富性、波动性与敏感性;③大学生自我控制的自觉性、独立性与自主性;④大学生自我规划的稳定性、长远性与现实性。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是在社会和大学生自我的教育中逐步实现的①从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入手,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的导向系统。
②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教育系统。
a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首先,通过与他人比较,认识和评价自己,正确把握现实自我。
其次,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认识和评价自我,做到投射自我的客观评价b引导大学生积极悦纳自我:首先,引导大学生积极的评价自己,这是促使他们产生自尊感,克服自卑感的关键。
其次,引导他们从自我的内部层次和与周围交往的高层次认识自我。
再次,鼓励他们在学习、工作和社会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
最后,教育他们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c引导大学生努力塑造自我、完善自我d引导大学生及时、恰当、有效的监督、调节自己的行为活动,实现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积极统一。
2. 创造性及其实质?创造性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在高校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答:创造就是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作出新的成绩或东西。
创造力就是一种创造的能力,也成称为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力具有以下的属性:1、创造能力是由个人产品决定的;2、创造能力是一种心理过程;3、创造能力是由测验和评价结果决定的,4、创造能力与人格特质有关,创造能力决定于某种人格特征与动机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