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腺癌分类新进展
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的癌的病理诊断及研究进展
族的成员胰岛素样生长 2 mRNA
蛋白5
((MP3)的研究 ,但结果
取得完全一致。
L【C等70研究 ,IMP3在宫颈AIS呈阳性表 达,在良性宫颈腺上皮病变呈阴性,提7K IMP3是 鉴别腺上皮癌变的线索 。BOYLE D P等⑵]
研究发现IMP5在SMILE和HSS中不表达,认为
SMILE更类似于鳞状上 病变,而非AIS,并认
2212年,LASTRA R R等[1]首先命名并详细
报道了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的癌((SMC),其 是一种少见的、具有独特的组织形态学特征的宫 颈浸润性腺癌[2]0《国际宫颈腺癌标准及分 类》⑶依据ISMC所具有的人乳头瘤病毒(HPV) 感染相关的形态学特征及相关分子遗传学证据,
SSMC HPV 相关腺癌( HPVA)0
第10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
-129 -
通型腺癌仅有11%在发现为晚期⑻
2 ISMC的组织病理学特征
2.1 大体特+
ISMC的肿块最大径为1.2〜6. 4 cm,平均为
4.0 cm,:
生性生长,呈乳头状、息肉 菜
花样,溃疡型肿块 宫颈管壁弥漫浸润(桶状 宫颈)较少见⑷。肿块切面灰白或棕褐色,质软
等⑵与SANO T等70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对
女性生殖系统WHO新分类解读
②卵巢表面下陷的间皮;卵巢皮质包涵囊 肿、卵巢的输卵管上皮异位;
临床生物学行为:该肿瘤较普通型的SBT更 易出现腹膜种植性病变,复发几率高,预 后较普通型SBT差。
女性生殖系统WHO新分类解读
组织学改变
①粗大的纤维轴心上有向周围呈“太阳射线”状 放 射的细长乳头,其长度大于宽度的5倍以上;
②少部分表面乳头可呈筛状结构; ③少部分病例为卷曲的上皮条索,呈“迷宫状”
女性生殖系统WHO新分类解读
黏液性肿瘤的分型(2014版)
胃肠型黏液性肿瘤 黏液性肿瘤
wenku.baidu.com
颈管内膜型黏液性肿瘤
浆黏液性
肿瘤
女性生殖系统WHO新分类解读
黏液性癌
不分级,但分为3型 • 非侵袭性(上皮内癌),病变小于等于5mm
女性生殖系统WHO新分类解读
• 侵袭性(膨胀性或融合性)病变大于5mm
女性生殖系统WHO新分类解读
态学结构、大小及范围等
女性生殖系统WHO新分类解读
卵巢浆液性癌
2002年,Singer等学者对卵巢浆液性癌发 病机制的研究,已经明确这一肿瘤具有两 种不同发病途径,其病理表现以及临床过 程也明显不同, 并提出二元论模型。
女性生殖系统WHO新分类解读
新版WHO分类对卵巢浆液性癌的诊断分级中采用二级分 类法
2021年度宫颈癌诊治年度进展(全文)
2021年度宫颈癌诊治年度进展(全文)
2021年尽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在持续,但这并未阻挡抗肿瘤治疗的研究与进展。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宫颈癌仍然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结直肠癌和肺癌,位居第4位。GLO BOCAN 2020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约有604 000例宫颈癌新发病例,其中有342 000例死亡病例。得益于对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和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相关疫苗的普及,使得宫颈癌在早期能够得到确诊并诊治。而对于晚期甚至复发转移的宫颈癌患者,既往的治疗模式有限,但是得益于肿瘤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推陈出新,使得这部分原本预后较差的患者获得了一定的生存获益。因此,对于晚期、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亟需更有效的治疗模式以达到缓解肿瘤的目的,并改善其生存预后。本文就2021年度晚期、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诊治的重要研究进展作一概览。
01 局部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后辅助化疗的价值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顺铂为增敏的同步放化疗是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标准治疗模式,此类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60%~66%。但是,部分患者即使接受标准放化疗后仍出现局部或远处转移。如何避免此类结局的发生、合理筛选这部分高危患者,以及是否有有效的干预方法以减少同步放化疗后出现远处转移成为了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难点。既往一项Meta分析结果提示,对于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接受标准同步放化疗后再给予一定周期数的辅助化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整体生存率。而后的
一项临床研究报道了在同步放化疗后给予2个周期的卡铂联合吉西他滨化疗,可以使得3年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率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提高9%。但是,也有一些临床研究并未发现辅助化疗对于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生存获益。因此,局部晚期宫颈癌接受同步放化疗后再给予辅助化疗的价值仍需进一步探索。由ANZGOG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NRG(美国、沙特阿拉伯、加拿大、中国)和新加坡等国家组成的妇科癌症组(GCIG)开展了国际多中心、随机、Ⅲ期试验(OU TBACK研究)[1],纳入更大样本以比较局部晚期宫颈癌接受同步放化疗后再给予辅助化疗的生存优势。
2022宫颈原位腺癌的诊治进展(全文)
2022宫颈原位腺癌的诊治进展(全文)
随着近年来宫颈癌筛查的普及和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的推广,全球范围内宫颈鳞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宫颈腺癌(ECA)所占比例增加,宫颈原位腺癌(AIS)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宫颈AIS是指局限于子宫颈内膜上皮层及其隐窝范围内,并且未穿透基底膜向深部侵犯的腺癌,也称宫颈高级别腺上皮内病变,是ECA唯一已知的癌前病变。
宫颈AIS病灶隐匿,现有筛查方法不敏感,临床表现不典型,且年轻患者多有保留生育功能的意愿,因此,其诊断和治疗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
一.宫颈AlS的临床特点
宫颈AIS患者平均诊断年龄在35-40岁,其病变多数为单发病灶,邻近转化区,常深入宫颈管的深部;约有6.3%~17%的患者病灶呈跳跃性、多灶性。近60%的宫颈AIS 患者合并有宫颈上皮内瘤变(ClN)。宫颈AIS常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少数表现为异常阴道流血或排液。
二、宫颈AlS的诊断
(一)宫颈AIS诊断特点
现有宫颈癌筛查方法对宫颈AIS不敏感;
阴道镜下宫颈AIS病变的改变常无特异性;
病灶多位于宫颈管内,不在阴道镜检查范围内;
宫颈AlS病变部分呈跳跃性、多灶性,即使切除的标本切缘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病变残存的可能性。
(二)诊断方法
1、细胞学检查
典型的AlS细胞排列成群或带状,表现为花环状、羽毛状、拥挤状和/或细胞边界不清的分层状特征。由于病变位于宫颈管内,且病理科医生对于腺上皮异常的诊断往往经验不足,细胞学诊断宫颈AIS的准确率仅为50%左右,假阴性率高达
3.8%~1L7%,容易造成临床的漏诊。
宫颈癌的病理分期有哪些种类及其详细内容
宫颈癌的病理分期有哪些种类及其详细内容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理分期是判断宫颈癌发展
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宫颈癌病理分期系统是国
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发布的第8版分期系统,其将宫颈癌分为以下四
个阶段:
1.第Ⅰ期宫颈癌:
-Ⅰa期:肿瘤仅侵犯宫颈上1/3或更浅的深度组织。
-Ⅰb期:肿瘤侵犯宫颈下2/3或更深的深度组织。Ⅰb期根据肿瘤的
大小分为两个亚类:
-Ⅰb1:肿瘤直径小于4厘米。
-Ⅰb2:肿瘤直径大于等于4厘米。
2.第Ⅱ期宫颈癌:
-Ⅱa期:肿瘤侵犯宫颈上2/3或更多的深度组织,但未侵犯骨盆壁。Ⅱa期根据肿瘤的大小分为两个亚类:
-Ⅱa1:肿瘤直径小于4厘米。
-Ⅱa2:肿瘤直径大于等于4厘米。
-Ⅱb期:肿瘤侵犯宫颈下2/3或更多的深度组织,但未侵犯骨盆壁。
3.第Ⅲ期宫颈癌:
-Ⅲa期:肿瘤侵犯骨盆壁,但未侵犯腹壁或膀胱。Ⅲa期根据肿瘤的
大小分为两个亚类:
-Ⅲa1:肿瘤直径小于4厘米。
-Ⅲa2:肿瘤直径大于等于4厘米。
-Ⅲb期:肿瘤侵犯腹壁或膀胱。
4.第Ⅳ期宫颈癌:
-Ⅳa期:肿瘤已经扩散到膀胱或直肠。
-Ⅳb期:肿瘤已经扩散到远处器官,如肺、骨、肝等。
宫颈癌病理分期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肿瘤的深度侵犯程
度(包括浸润深度和累及范围)、淋巴结的受累情况以及是否存在远处转移。此外,对于宫颈癌的分期,还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宫颈活检结果以
及术中所见进行综合判断。
宫颈癌的病理分期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早期宫颈癌(Ⅰ、Ⅱ期)手术切除或放疗的治愈率较高,预后也相对较好。而晚期宫颈癌(Ⅲ、Ⅳ期)治疗相对困难,预后较差,需要综合运用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宫颈腺癌的组织学分类:方法的可重复性研究及诊断标准
宫颈腺癌的组织学分类:方法的可重复性研究及诊断标准
宫颈腺癌发病率逐年增加,多发于年轻女性,目前在宫颈癌患者中其发病率约为15%-20%。最近,有研究团队结合宫颈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及复发情况提出了一种新的宫颈腺癌组织病理学分类。该分类方法摒弃了传统的依据病灶大小进行分期的模式,依据破坏性间质浸润的程度、淋巴脉管浸润程度将宫颈腺癌分为三类。A类宫颈腺癌:没有破坏性间质浸润、淋巴脉管浸润;B类宫颈腺癌:典型的A类腺体进一步进展,出现早期、小的破坏性的间质浸润,可能并发淋巴脉管浸润;C类宫颈腺癌:具有广泛的破坏性的间质浸润,4 ×区域充满融合性的浸润,或呈现倍数级生长(稳定增长),通常合并淋巴脉管浸润。在对超过400名病人进行的研究表明,A类宫颈腺癌患者未出现淋巴结转移、肿瘤复发,B类患者中5%出现淋巴结转移、肿瘤复发,且淋巴结转移患者均存在淋巴脉管浸润,C类患者近25%的淋巴结转移、复发率。如果利用传统FIGO分期,A类和B类患者均为肿瘤I期,其中IA期、IB期大约各占一半。而15%C类患者可划分为II期或更高期别。研究结果表明,A类患者如果肿瘤切缘阴性,可单纯行肿瘤切除,而不必进行淋巴结取样,也不必进行术后辅助治疗。C类患者需进行进一步治疗,而B类患者可依据是否存在淋巴脉管浸润给予个体化治疗。
目前在临床工作中,依据FIGO分期、是否存在淋巴脉管浸润、肿瘤大小超过2cm、肿瘤累及宫颈间质的厚度,进行宫颈腺癌的治疗。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诊疗指南提出除外有保留生育功能要求,对存在淋巴脉管浸润的IA1期患者,IA2期及以上患者进行广泛手术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传统FIGO分期综合了临床和肿瘤病理学检查结果,肉眼可见的癌灶为IB期,肉眼未见仅在显微镜下可见的肿瘤依据间质浸润的深度和宽度进行分期,因此精确测量肿瘤浸润深度至关重要,一般而言从上皮基底膜开始测量肿瘤浸润深度。通常病理学家更易测得鳞癌患者的癌灶浸润深度,例如起源于鳞状细胞原位癌(HSIL)的局部区域发生了浸润性病变,即使存在广泛HSIL,只有那部分病变细
最新:CSCCP关于中国宫颈癌筛查及异常管理相关问题专家共识解读
最新:CSCCP关于中国宫颈癌筛查及异常管理相关问题专家共识解读
宫颈癌仍然是当代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妇科恶性肿瘤。2015年我国宫颈癌新发病例9.89万, 死亡病例3.05万[1]。而2014年末我国人口13.7亿, 其中女性约6.67亿人, 35~64岁女性约2.93亿, 实际需要接受宫颈癌筛查女性约3亿人口。我国宫颈癌筛查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覆盖率不足, 2010年, 全国城市平均宫颈癌筛查率仅29.1%, 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约31.3%, 农村约16.9%[2]。中国地域辽阔、资源分布不均, 适宜中国的筛查技术和策略缺乏数据支撑, HPV检测产品众多, 缺乏充分的临床验证数据, 细胞学、组织病理学、阴道镜医师缺乏规范化培训。现有条件下, 宫颈癌筛查及病变的临床管理多参考欧美国家的指南进行[3~6]。自2009年我国开展由政府主导推行的宫颈癌筛查试点项目, 经过7年多的探索, 中华预防医学会2017年结合中国现状制定了《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7], 但目前仍存在宫颈癌筛查诊治不规范, 存在诊疗不足和过度医疗, 更缺乏随访等问题。中国的宫颈癌的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
2015年我国成立了由妇科、妇科肿瘤、病理学、妇幼保健、流行病学、基础研究多学科组成的中国优生科学协会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分会(Chinese Society for Colposcopy and Cervical Pathology of China Healthy Birth Science Association, CSCCP) , 通过搭建这样一个平台, 推动我国宫颈癌的防治工作。
(仅供参考)宫颈病变和宫颈癌
WEI
36
宫颈癌转移特点
淋巴转移 是子宫颈癌转移的主要途径,转移率与临床期别 有关。 初程淋巴结转移:最初受累的淋巴结有宫颈旁、 闭孔、髂内、髂外淋巴结。 次程淋巴结转移:继而受累的淋巴结有骶前、髂 总、腹主动脉和腹股沟深浅组。 晚期还可出现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WEI
37
宫颈癌转移特点
血行转移 较少见,多发生在晚期。 主要转移部位有肺、肝、骨等处。
WEI
6
在发达国家,由于开展对子宫颈癌的筛查,死亡 率已下降50% 在发展中国家,估计95%的妇女未进行过宫颈癌 的筛查。 新发宫颈癌>80%在发展中国家,大多数发现时 已是晚期。 缺乏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的筛查程序, 筛查质量水平较低 妇女及其家人缺乏意识、观念、误解
WEI
7
图例
<8.0 8.0-14.9 15.0-29 9 30 0-44.9
WEI
2
宫颈癌在30岁以下妇女中非常少见,多数发生在 40岁以上妇女,且在50至60岁的人群中死亡人数 最高。
我国每年死于子宫颈癌人数约达5万。 WHO指出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在未来10年子宫 颈癌的死亡人数将上升约25%。 中国子宫颈癌的发病现状向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 战。
WEI
3
子宫颈癌的流行病学概况
宫颈腺鳞细胞癌中占39%。
WEI
12
宫颈癌的研究进展
宫颈癌的研究进展
宫颈癌是指发生于子宫颈的上皮性恶性肿瘤,是全球妇女中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威胁妇女健康、导致妇女死亡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宫颈癌发病率每年新增发
病数超过13万[1],占世界新发病例的28. 8%[2],我国每年将有20000妇女死于宫颈癌。此外,
我国宫颈癌近年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目前研究认为,宫颈癌的病因与多种因素有关。Hausen
提出人乳头瘤病毒(HPV)可能与宫颈癌发生有关的假说后,国内外学者就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大
量的研究,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HPV检测方法的不断改进,现已证实HPV是宫颈癌的主
要致病因子。目前已报道的HPV有120多种,其中约35种亚型可以感染生殖道,约20种与肿
瘤有关。约有99. 8%的宫颈癌合并HPV感染,故HPV致癌分子机制及高危型HPV和病原微生
物之间的协同作用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
1 HPV的结构、分型和生物学特性
HPV是一种无包膜的二十面体衣壳蛋白病毒,属乳多空病毒科A亚群,其基因组含有8个开放
阅读框架和1个上游调节区,其中6个开放阅读框架编码的蛋白在病毒复制的早期表达,称为
早期蛋白,即El、E2、E4、E5、E6和E7;2个开放阅读框架编码的蛋白在病毒复制的晚期表达,
称为晚期蛋白,即L1和L2,其中E2、E6、E7为病毒癌基因。E6、E7编码蛋白可调控病毒生长
与繁殖,可能参与调节人L基因的转录;E2编码蛋白主要起转录调节作用,充当E6、E7的阻碍物。晚期蛋白表达后形成病毒颗粒的外壳而产生完整病毒颗粒,故Ll、L2又称结构蛋白,两者的构
宫颈癌诊治规范及进展
33
宫颈癌治疗
IA1期:
经腹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淋巴结转移率<1%,可 不做盆腔淋巴结清扫。如果存在阴道穹隆处的阴 道上皮内瘤变,应切除阴道穹隆。
如有生育要求,锥切术后随访观察即可,术后4 个月,10个月巴氏涂片,如前两次正常,则每年 细胞学涂片一次。
23
宫颈癌的诊断
碘试验:
此试验始于1938年,方法将碘液涂在宫颈及 阴道壁上观察其染色情况。正常宫颈和阴道鳞状上皮 含丰富糖元,可被碘染成桔色或深赤褐色。若不着色 为阳性,说明此处上皮不含糖元或缺乏,可见于宫颈 炎、肿瘤、囊肿、斑痕。它对癌无特异性,主要是 明确病变的危险区,便于确定取材部位,以期提高 诊断率。
宫颈癌侵犯超出子宫,但未累及骨盆壁或阴道下1/3。
无明显宫旁侵犯 明显宫旁侵犯
肿瘤已侵犯盆壁,直肠检查发现宫颈肿瘤与盆壁之间无间隙; 或者,肿瘤已累及阴道下1/3。所有的肾积水或无功能肾均包 括在内,除非这些肾异常有已知的其他原因可解释。
肿瘤累及阴道下1/3,但未侵犯盆壁。 盆壁累及,或肾积水,或无功能肾。
Russell 等
8.6/10万 16.1/10万
UK 25-29岁
2.0/10万
2.0/10万
30-40岁 9.0/10万 13.0/10万
_
宫颈癌的研究进展与防治
CIN II 级:病变局限于上皮层的下 2 / 3。
CIN III 级:宫颈上皮重度皮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
CIN II 与 CIN III 级治疗主要为治疗主要为锥形切除术,
无生育要求可做子宫全切。
四、 诊断
( 一) 细胞学检查。 也就是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查,是宫
染相关,主要感染的部位是皮肤黏膜上皮。
目前已鉴定出 200 多种 HPV 病毒,其中 30 种以上与生
殖道黏膜感染有关。 女性一生中感染 HPV 的概率为 80% ,
人乳头瘤病毒一般在 8 ~ 10 个月内可以消除,只有少数女性
处于持续感染状态。
二、 高危因素
( 一) 性行为。 过早开始性生活,多个性伴侣,初次性生
例的辅助治疗,已取得了一定疗效。 术前新辅助化疗可以用
于宫颈癌灶大者,或者患者迫切希望保留卵巢的宫颈癌患
者,可以在缩小病灶后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活大于 16 岁。
( 二) 女性生理期与妊娠作用。 在生理期女性不注意个
人卫生,生理期周期出现异常,较早结婚等。
( 三) 性传播疾病导致的宫颈炎症对宫颈的长期刺激。
( 四) 吸烟。 烟中尼古丁对人体具有成瘾性,也可以降低
人体免疫力,可以阻碍人体对病毒的清除作用,导致宫颈癌
患病风险增加。
晚期宫颈腺癌:单药来那替尼,疾控率近50%
晚期宫颈腺癌:单药来那替尼,疾控率近50%
接受一线含铂化疗方案进展的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有多种活性药物可供选择,但缓解率未超过24%。因此,该人群需要新的治疗选择。来那替尼对转移性或复发性HER2突变型宫颈癌患者产生了持久的反应和疾病控制,主要研究作者、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Claire F. Friedman博士说。
国际、开放标签、多队列、多肿瘤、SUMMIT 篮子试验招募了具有记录的HER2突变的持续性、复发性或转移性癌症患者。如果患者之前接受过泛HER TKI 治疗,例如拉帕替尼(Tykerb)、阿法替尼(Gilotrif)、达克替尼(Vizimpro) 或来那替尼(Nerlynx),他们将被排除在试验之外。此外,患者不可能有症状性或不稳定的脑转移。研究参与者每天接受240 mg 的来那替尼单药治疗。试验的主要终点是在第 8 周进行的第一次基线后肿瘤评估时的 ORR。次要终点包括确认的ORR、缓解持续时间(DOR)、CBR、无进展生存期(PFS )、安全性和生物标志物分析。在 22 名宫颈癌患者中,中位年龄为 55 岁(范围为29-74 岁)。31.8%的患者在诊断时为FIGO I期疾病,22.7%为II期疾病,9.1%为III期疾病,27.3%为IV期疾病;9.1% 的患者缺少此信息。大多数患者(81.8%)患有腺癌。此外,59.1% 的患者HPV呈阳性。之前的全身治疗包括铂类化疗(100.0%)、贝伐单抗(Avastin;
72.7%)和派姆单抗(Keytruda;18.2%)。来那替尼治疗的中位持续时间为 3.7 个月(范围,0.5-67.5)。根据 2022 年 ESMO 大会上提交的 2 期 SUMMIT 篮子试验的更新数据,单药来那替尼 (Nerlynx) 在转移性或复发性HER2突变宫颈癌患者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应。在22 名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来那替尼的客观缓解率 (ORR) 为 18.2% (95% CI, 5.2%-40.3%),其中完全缓解 (CR) 率为 4.5%,部分缓解 (PR) 率为13.6%,疾病稳定(SD) 率为27.3%。临床受益率(CBR)为45.5%(95% CI,24.4%-67.8%)。按组织学分类时,腺癌患者(n = 18) 的 ORR 为 22.2% (95% CI, 6.4%-47.6%),其中 CR 率为 5.6%,PR 率为 16.7% ,SD 率为 33.3%。在该组中,来那替尼的 CBR 为 55.6%
WHO宫颈鳞状细胞病变的新分类解读
WHO宫颈鳞状细胞病变的新分类解读
随着宫颈癌筛查的广泛开展,准确的病理诊断及分级对于临床下一步的治疗及处理至关重要。近年来,有关宫颈癌前病变的命名及分类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文将重点介绍这些变化以及对于病理诊断及临床处理上的影响。
1、宫颈鳞状上皮癌前病变
目前我们对于宫颈鳞状细胞癌癌前病变使用最广泛的病理诊断术语是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并且将其分为三级,即:CIN1,CIN2和CIN3,其中CIN3级包括了以往的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与原位癌。
近年来,国际上倾向采用更加简单的两级分类法对宫颈鳞状上皮癌前病变进行描述和诊断,2012年美国病理学会(CAP)和美国阴道镜及宫颈病理学会(ASCCP)联合发表了下生殖道HPV相关的鳞状病变的命名标准化计划,简称为LAST计划,在这项计划中提出了对于包括宫颈在内的下生殖道HPV感染相关的鳞状上皮病变进行命名的修订,推荐采用鳞状上皮内病变(SIL)来命名,并且将其分为两级:即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LSIL)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2014年出版的第四版WHO女性生殖系统分类中,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前病变中采用了这一命名方案。
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两级分类方案,简便实用,使病理诊断的重复性提高,并且也使组织学分级与细胞学分级相互对应。更为重要的是该分类方案较好地反映了HPV相关病变的生物学过程,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处理及预后判断。
虽然在临床处理时,对于大部分HSIL进行宫颈切除手术,但是对于年轻女性,特别是未生育的女性,涉及保留生育功能,并且研究显示部分CIN2 可能消退,因而不必都行宫颈切除,故在病理诊断中区分CIN2 和CIN3 仍有一定临床意义,现阶段建议在病理报告中将两种命名方案都可列上,例如H SIL(CIN2),或是HSIL(CIN3)等,以便于临床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宫颈腺癌的研究进展
所 占 比例 不 断 上 升 , 发 病 趋 于年 轻 化 , 且 预后 比 同期 鳞 癌 差 。此 外 , 颈 腺 癌 卵巢 转 移 率 高 于鳞 癌 , 宫 对放 、 疗 的 敏感 化
碍。 现从 宫颈 腺癌 的主要 致病 因素 、 卵巢保 留问题 及 其 放 化疗进 展 3个热 点 问题着 手 。简述 近年 来宫 颈 腺癌 的研究 进展 。
1 宫颈腺 癌 的致病 因素
V.1 . % ) 宫 颈 鳞 癌 的 发 病 率 下 降 了 4 .% S 23 5 , 1 9
(2 /3 ) 7 .%( 77 ) 1 11 5 和 44 5 /8 。亚洲 地 区感染率 较世 界 平均 水平 高 , 示 H V感 染 可能 与地域 有关 。 提 P
患 者 中 , 轻 患 者 ( 0岁 ) 发病 率 增 加 了 5 % . 年 <5 的 0
而老年患者 ( O岁 ) ≥5 的发病率仅 增加 4 %。G l 等 l ac 2 i 报 道 , 期 宫 颈腺 癌 的死 亡率 较 同期鳞 癌 高 3 %, 早 9 晚 期 宫 颈腺 癌 死亡 率较 同期 鳞 癌高 2 %.ⅢB期 宫颈 1 腺 癌 与 宫 颈 鳞 癌 的 5年 生 存 率 分 别 为 2 .%和 0 3
宫颈癌的研究进展
感染包括潜伏感染 ( 无临床和组织学异常表现 ) 、亚临床感 染 ( 无症 状 但 有 细 胞 形 态 学 改 变 ) 和 临 床 型 感 染 ( 有 症 既 状又有肉眼 可见病 灶 ) ,宫 颈 H V 感 染 是 与 年 龄 相 关 的 , P 高峰年龄在 l 2 5— 5岁 。B A r R K S L等 ” 对 泰 国妇 女 H TA A OO CN的 H V感染 率调 查显 示 :CN I 3 . % ,CN I 为 I P I 为 3 6 1 I 3 . % ,CN I 为 7 . 68 I I I 50% ,对照组 正常组 织 中只有 2 7 . % H V感染 。由此可 以看出 H V在宫颈癌及癌前病 变中的检 P P
3 目前 常用 筛 查 方 法 3 1 细 胞 学 检 测 方 法 . 3 11 巴氏涂 片 :宫颈细胞涂片是一种被 普遍 接受并具有 . . 实际应用价值 的宫颈癌 筛查 方法 ,具有方 便 、无痛苦 、可 反复检查等优点 ,对早 期发现 、早期 防治 宫颈癌作 出 了巨
大贡献。 3 12 宫 颈 液 基 薄 层 细 胞 学 ( hn r yo g s,T T .. T i e ctl i t t C ) pp o ce T T可 以大幅度提高低 度鳞状 上皮 内瘤样变 和高度鳞 状上 C 皮 内瘤 样 变 的检 出 。 。 。
宫颈癌的研究与进展
宫颈癌的研究与进展
【摘要】宫颈癌在全球妇女所患肿瘤中是仅次于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的第3个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发展中国家是仅次于乳腺癌居第2位常见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本文主要对宫颈癌的流行、研究进展和预防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宫颈癌;HPV;TCT
1 宫颈癌的相关因素
子宫颈癌,是人体最常见的癌瘤之一,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病因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
1.1 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90%以上的宫颈癌伴有高危型HPV 感染。
1.2 肥胖是内分泌不平衡的表现,脂肪的大量堆积增加了雌激素的储存,脂肪还利于雄激素芳香化,增加血中雌激素含量,导致子宫内膜增生甚至癌变。
1.3 因长期不排卵所引起的不孕者与生过一胎的女性相比,较易患此病。因而不育不孕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随着分娩次数的增多,危险性下降。
1.4 月经失调、初潮年龄早或延迟绝经,也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
1.5 初次性生活1.6 吸烟作为HPV感染的协同因素可以增加子宫颈癌的患病风险。
2 宫颈癌的研究情况
纵观各种肿瘤的发病机理,宫颈癌是唯一一个病因明确的妇科恶性肿瘤,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持续感染相关。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属于乳多空病毒科的乳头瘤空泡病毒A 属,是球形DNA病毒,能引起人体皮肤黏膜的鳞状上皮增殖,目前已分离出130多种,不
同的型别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HPV抵抗力强,能耐受干燥并长期保存,加热或经福尔马林处理可灭活,所以高温消毒和2%戊二醛消毒可灭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