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喜讯到边寨讲解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2课《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2课《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京喜讯到边寨》是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2课的一首歌曲。
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的歌曲,以欢快的旋律和简单的歌词表达了北京喜讯传到边寨的喜悦心情。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以明快的节奏和跳动的旋律表现喜悦的心情,第二乐段以抒情的旋律表达边寨人民的感激之情。
歌曲难度适中,节奏明快,旋律简单,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有一定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他们喜欢欢快的音乐,能够参与合唱活动,并能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但在音乐欣赏和理解上,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北京喜讯到边寨》。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的掌握。
2.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
五. 教学方法采用聆听、演唱、讲解、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北京喜讯到边寨》的乐谱和录音。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电脑、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北京喜讯到边寨》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绪。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的乐谱,让学生观察歌曲的结构和旋律特点。
然后,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演唱。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针对学生的演唱情况,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集体演唱歌曲,教师检查学生的演唱效果,并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主题和情感,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特点和演唱要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歌曲,并尝试分析歌曲的民族特点。
湘文艺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第6课《北京喜讯到边寨》说课稿
湘文艺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第6课《北京喜讯到边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京喜讯到边寨》是一首六年级音乐教材中的下册第六课曲目。
这首歌曲以欢快的旋律和热烈的节奏,表达了北京喜讯传到边寨的喜悦心情。
歌曲采用了苗族和瑶族的音乐元素,体现了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同时,歌曲的高低音、节奏和旋律变化丰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演唱技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课程有较高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苗族和瑶族的音乐文化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背景。
此外,学生在上册课程中已经学习了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如音高、节奏等,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苗族和瑶族的音乐特点,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学会演唱《北京喜讯到边寨》,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和音乐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4.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增强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调和节奏,如苗族和瑶族的特色音阶、装饰音等。
2.重点:学会歌曲的演唱,把握歌曲的情感和韵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欣赏、模仿、练习、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学习演唱。
2.利用多媒体课件、乐器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北京喜讯到边寨》的片段,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欢快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2.讲解:介绍歌曲的背景、苗族和瑶族的音乐特点,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
3.示范: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学习歌曲的演唱技巧。
4.练习:分组练习,引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5.合作: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6.展示:各组展示演唱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7.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情感和韵味。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听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1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听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1一. 教材分析《北京喜讯到边寨》是一首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乐曲,选自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
这首乐曲以欢快的节奏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北京喜讯传到边寨的欢乐场景,表现了我国各民族大团结的喜悦气氛。
通过学习这首乐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民族风情,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欣赏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乐曲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尚需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魅力,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北京喜讯到边寨》的创作背景,感受乐曲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3.通过学习这首乐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感受乐曲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理解乐曲的情感表达。
2.掌握乐曲的基本演奏技巧,如音符的准确演奏、节奏的把握等。
3.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让学生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2.讲解法:教师讲解乐曲的背景、创作特点,帮助学生理解乐曲。
3.实践法:让学生分组练习,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评价法:对学生进行分组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音响设备,以便播放乐曲。
2.准备乐谱,方便学生跟随演奏。
3.准备相关资料,如乐曲的背景介绍、创作特点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响设备播放《北京喜讯到边寨》,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欢快节奏和民族特色。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乐谱,讲解乐曲的背景、创作特点,帮助学生理解乐曲。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演奏中的错误,强调音符的准确演奏和节奏的把握。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2课《北京喜讯到边寨》课件(共19张)
圆号,又称“法国号”
音色:饱满、低沉
在小提琴的震音背景下,用圆号模仿牛角号的声音,奏出号角性 的音乐;形象地表现号声在山间的回声,喜讯传遍了千家万户。
引子部分
号声带来的喜讯传遍千家万户,顿时山寨沸腾起来。在两 小节强烈的舞蹈节奏之后,呈示了怎样的第一主题呢?我们接 着往下凝听
鼓
第三主题
演奏乐器是什么?情绪是怎样的?
小提琴和中提琴奏出昂扬而流畅的旋律,并伴以清脆的、 铃鼓声、清脆悦耳。
第三主题
用以下节奏为主题四进行伴奏
4 4
X
X
X
X
XXXXXXXXXXXX
第四主题
这一主题的力度有什么变化?你联想到怎样的舞蹈画面呢?
乐曲的力度减弱,在飘逸起伏的节奏伴奏下,双簧管奏出 优美而富有色彩的旋律,好像是年轻姑娘在独舞。
第一主题
这一主题的情绪是怎样的?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场面?
管弦乐合奏,热情奔放、高亢的旋律,展现出一幅炽热的群舞场面。
第一主题
用以下节奏为第一主题伴奏,感受热闹的欢乐场面
拍手
4 4
0
X
Hale Waihona Puke 0X0XXX
跺脚
4X 0 X 0
4
X000
第二主题
演奏乐器是什么?情绪有什么变化?
跳音
在单簧管轻快跳荡的节奏引导下,双簧管奏出活泼、诙谐的第二主题。
完成表格
主题 第一主题 第二主题 第三主题 第四主题 第五主题
情绪
热烈地 跳跃地 欢快地 歌唱地 粗犷地
主奏乐器
管弦乐合奏 单簧管、双簧管 小提琴、中提琴
双簧管 小号
你知道吗? 1、“喜讯”指的是什么? 2、为什么喜讯是从北京传出的? 3、“边寨”指什么地方?
《北京喜讯到边寨》说课稿
《北京喜讯到边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北京喜讯到边寨》。
一、说教材《北京喜讯到边寨》是一首热情奔放的管弦乐曲,由郑路、马洪业作曲。
这首乐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欢快热烈的情绪,生动描绘了边寨人民听闻喜讯后的狂欢场景。
乐曲采用了多段体的结构,旋律富有变化,节奏明快,配器丰富多样。
通过对不同主题的重复、变奏和发展,展现了边寨的风土人情和人民的喜悦心情。
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曲在音乐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还能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力,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_____年级的学生。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欣赏能力,但对于管弦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表现欲。
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听辨出乐曲中的不同主题,了解乐曲的结构和表现手法;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分析、模仿、表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聆听和感受乐曲的不同主题,理解乐曲的结构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准确地分辨出乐曲中的各种乐器音色,并理解其在表现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聆听法:让学生通过反复聆听乐曲,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等要素,从而获得对音乐的直接体验。
2、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的情感和意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北京喜讯到边寨》
2023-11-08
目 录
• 背景介绍 • 曲式分析 • 歌词内容与情感表达 • 音乐风格与特色 • 作品评价与影响 • 结论与启示01背景Fra bibliotek绍创作背景
历史背景
作品创作于1975年,当时中国正经历文化大革命的动荡时期,社会秩序受到冲 击,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艺术的渴望并没有减退。
要点二
独特性
作品中的“飞歌”和“阿诗玛”等民族元素与现代音 乐元素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使作品在同 类作品中独树一帜。
05
作品评价与影响
作品评价与反馈
01
02
03
音乐旋律优美
该作品旋律优美,富有感 染力,能够深入人心。
表达情感真挚
作品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和对新时代的喜 悦,情感真挚而热烈。
对未来创作的启示与展望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在创作中,可以借鉴传统 元素和现代元素的结合, 既保持民族特色,又具有 现代感和时代性。
多元化发展
可以尝试将不同文化、不 同民族的音乐元素融合在 一起,创作出更多元化、 包容性的作品。
坚持创新
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不 断尝试新的创作手法和表 现形式,推动中国音乐的 创新和发展。
VS
灵感来源
作者深入边寨,感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淳朴 、热情和活力,从而激发出创作的灵感。
02
曲式分析
曲式结构
奏鸣曲式
该曲采用的是奏鸣曲式结构,通 常用于表现较为复杂和大型的音 乐作品。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 部、展开部、再现部和尾声五个
部分组成。
主题与副题
在奏鸣曲式中,主题和副题是两 个核心的音乐素材,它们在呈示 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中反复出现
《北京喜讯到边寨》-沪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北京喜讯到边寨 - 沪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民族音乐中的京韵大鼓,了解它的特点和演奏形式。
2.能够模仿和演唱《北京喜讯到边寨》这首京韵大鼓曲目,掌握其中的节奏和音调。
3.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让他们在一起完成这支曲目的演唱和表演。
二、教学内容1.京韵大鼓的特点和演奏形式2.《北京喜讯到边寨》的演唱和表演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通过介绍中国民族音乐中的京韵大鼓,让学生了解它的特点和演奏形式。
引导学生聆听京韵大鼓的演奏,感受其气势恢宏、节奏清晰明快的特点。
第二步:讲解歌曲内容通过听歌曲和学习歌词,让学生理解《北京喜讯到边寨》这首曲目所表达的内容。
这首歌曲讲述了一场北京喜讯传遍整个边寨的壮观场面。
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看一些图片或视频,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内容。
第三步:教唱歌曲教师先让学生跟随节奏拍手打拍子,然后慢慢引导他们模仿歌曲的节奏和音调,一边唱一边动手做表演动作。
第四步:练习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练习这首曲目。
每组可以分工合作,每个学生都要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角色,比如唱主唱、做和声、打鼓等等。
让他们在练习中不断巩固和完善自己的音乐技能,并且提高与他人的协作和沟通能力。
第五步:表演在学生熟练掌握这首曲目后,可以安排班级音乐会或者校内演出,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成果。
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而且可以促进班级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学生们对京韵大鼓这一国粹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学会了这首京韵大鼓曲目《北京喜讯到边寨》的演唱和表演。
通过分组练习和班级表演,学生们充分发挥了团队合作的能力,学会了相互协作和配合。
唯一可惜的是,没有机会和家长们展示这份成果,但相信这次的教学对于学生们的未来音乐之路会是一个不小的启示。
五年级音乐上册《北京喜讯到边寨》说课教案
五年级音乐上册《北京喜讯到边寨》说课教案第一篇:五年级音乐上册《北京喜讯到边寨》说课教案最新版《北京喜讯到边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北京喜讯到边寨》首先:说教材:《北京喜讯到边寨》是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西部风情”中的教学内容,这首管弦乐合奏是本章的欣赏曲目,展现的是一幅北京喜讯传到边寨后,人们从四面八方聚集到一起,载歌载舞的欢乐、热闹场景。
说理念:欣赏优秀的管弦乐合奏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大纲》要求,通过欣赏民族管弦乐合奏,加深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扩大音乐视野。
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感受管弦乐合奏的表现特点,能够分辨乐曲的不同乐段;2.能力目标:能够感受乐曲各乐段的情绪,并初步了解苗族、彝族的音乐特点;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启发学生体会人们听闻喜讯之后载歌载舞、热闹欢腾的心情。
说教学重点:通过听赏,感受乐曲中苗族、彝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说教学难点:分辨乐曲的音乐结构。
说教法:情景教学法;讲解法;欣赏法;启发式教学;分析对比法说学法:感知、理解、想象;听辨;综合说教学过程: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将本节课设计为四个环节。
1.为乐曲命名播放音乐《北京喜讯到边寨》让学生听赏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以及展现的场景,并为乐曲命名,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也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
板书课题,并播放多媒体课件《北京喜讯到边寨》学生再次听赏,听赏之后,我对乐曲创作的背景进行介绍:乐曲是由郑路、马洪业于之后乐曲创作的背景进行介绍1976年12月作曲的一首管弦乐曲,“喜讯”指的是1976年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阴谋,拨乱反正。
作曲家用苗族、彝族“喜讯”从北京传到西南边寨,各组人民载歌载舞、音乐的风格表现了万众欢腾的情景。
乐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欢快、热烈的情绪,深受人民喜爱,已经成为音乐会上经常上演的曲目之一。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京喜讯到边寨》是人音版五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它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重唱曲。
歌曲以欢快的节奏和简单的旋律展现了北京喜讯传到边寨的喜悦场景,让学生感受到我国的民族风情。
歌曲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节奏明快,旋律简单,表现了喜讯传开的欢乐气氛;第二部分节奏稍慢,旋律优美,表现了边寨人民的欢庆场景。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能够识谱和简单地演奏乐器。
他们对我国的民族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重唱曲的形式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重唱曲的特点,并能够欣赏和表现《北京喜讯到边寨》的音乐特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理解重唱曲的形式,并能够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的音乐特色。
2.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把握住节奏和音准。
3.让学生能够通过参与合唱,培养团队协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唱曲的形式2.歌曲的节奏和音准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合唱法等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歌曲。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介绍重唱曲的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重唱曲。
2.呈现(10分钟)教师范唱《北京喜讯到边寨》,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音乐特色。
3.操练(15分钟)学生跟琴练习歌曲,教师指导学生把握节奏和音准。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
5.拓展(5分钟)让学生讨论如何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情感,教师进行总结。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唱曲的特点和歌曲的节奏音准。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家后练习歌曲,准备下次课的展示。
8.板书(5分钟)板书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要点。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重唱曲的形式,让学生对《北京喜讯到边寨》的音乐特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让学生多练习,培养他们的演唱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
《北京喜讯到边寨》精品课件
器呢?
双簧管+小提琴
主题四
视唱主题四乐段的旋律线
主题五
聆听并感受“彝族男女对舞”的热情场面
主题五
男女对舞的特点
粗犷、奔放
Hale Waihona Puke 轻盈、活泼尾声 聆听并思考尾声与哪一主题相似?又有什么不同? 再现主题 声音更辉煌
完整聆听乐曲 完整聆听,整体表演《北京喜讯到边寨》
欣 赏 《 北 京 喜 讯 到 边 寨 》
北京喜讯到边寨
(第一课时)
《北京喜讯到边寨》创作背景
由郑路、马洪业作曲的《北京喜讯到边寨》是一首简朴通俗、结 构紧凑、音调新颖、形象鲜明并饱含热烈感情的作品。创作于1976年的 这部作品有着特殊的背景意义,当时正值举国上下欢庆粉碎“四人帮” 的胜利。
《北京喜讯到边寨》乐曲生动地表达出“四人帮”被粉碎这一特 大喜讯传到祖国南方边寨后,人民群众欢呼雀跃的庆祝场面和精神面貌 。作曲家用《北京喜讯到边寨》定义全曲,其包含了那一时代“北京” 二字在人们心中,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心中的分量。
引子部分
聆听思考: 你认为边寨的人们用什么样的声音迎接我们的到来
号角声 强弱变化
主题一
聆听并思考:边寨的人们听到喜讯后心情怎么样?
主题一是本首乐曲的点睛之笔,高亢激昂的旋律让人从音乐中 就感觉到喜讯到来时边寨人们举寨欢腾、欣喜若狂的场景
主题一
用“la”模唱,感受歌曲旋律的走向
主题一
重音
唱出激昂澎湃的感情
主题一
让我们跟随乐曲做出声势动作
主题二 聆听并思考音乐如何表现姑娘的舞步,力度变化有什么特点, 想一想强弱交替的力度变化给你什么样的画面感?
弱—强—弱—强的交替 一领众和的方式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2课《北京喜讯到边寨》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2课《北京喜讯到边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京喜讯到边寨》是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二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欢快的旋律和简单的歌词展现了北京喜讯传到边寨的喜悦场景,反映了我国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和风情。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以重复的节奏和旋律展现了喜讯的传播,第二乐段则以变化的主题展现了边寨人民的欢庆。
歌曲难度适中,节奏明快,旋律简单,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音高等概念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音乐表现力和情感理解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体验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能够熟练地演唱《北京喜讯到边寨》。
2.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使他们在演唱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歌曲所传达的喜悦氛围。
3.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和风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4.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热爱音乐、欣赏音乐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北京喜讯到边寨》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变化音和节奏处理,以及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聆听、学唱、表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歌曲。
2.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和相关视频,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分组教学,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4.教师示范,引导学生正确演唱和表现歌曲。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北京喜讯到边寨》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氛围。
2.学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重点讲解变化音和节奏处理。
3.演唱练习:学生分组演唱,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姿势不正确的地方。
4.音乐表现: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作、表情等手段,表现歌曲的喜悦氛围。
5.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内容。
2北京喜讯到边寨
小提琴、中提琴奏出昂扬而流畅的弦律。小号在句尾作
模仿,伴以清脆的木鱼和铃鼓声。音乐继续发展,热烈的
情绪逐渐高涨。
小
木
号
鱼
铃鼓
经过一个短暂的过渡,音乐的力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力度变弱。
乐曲的力度减弱,旋律变的优美舒缓,富 有苗族音乐的特色。同前几个乐段的音乐形 成了对比,好像是一位苗族姑娘在独舞。
圆 号
圆号,又称法国号。被称作交响乐中的乐器之王。 圆号虽属于铜管乐器但不但能吹出铜管嘹亮的声音 还能吹出木管的柔美之音。圆号声音柔和、丰满, 和木管、弦乐器的声音能很好地融合。
第一段
管 弦 乐 合 奏
强烈的舞蹈节奏引出了热情奔放、高亢的弦律,像是圆号带来 的喜讯传遍了千家万户,山寨里顿时沸腾起来。
第二段
答 1.第一段力度强,第二段力度弱。
2.反复出现了4次,力度是强弱交替。 3.弱的轻巧活泼,强的更加欢快。
第二段
活泼、轻快的第二主题,由双簧管、短笛、长 笛、小提琴、木琴等乐器轮流演奏。
单簧管
双簧管
短笛
长
笛
思考
透过小提琴和中提琴轻快流畅的音乐,我们还能听到哪种 打击乐的伴奏声?
中提琴
小 提 琴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边寨时,山寨人民载歌载舞,热烈庆 祝的情景。
分段欣赏——引子
1.这段音乐用的是什么乐器? 2.它是在模仿什么的声音? 3.同学们试着用自己的声音去模仿牛角号的声音?
答:1.圆号。 2.牛角号的声音。
引子
牛角号吹响了,号声在山谷中回荡,喜讯传到山寨。这里用 圆号模仿牛角号的声音,奏出号召性的音乐。
答:1.铃鼓和圆号的长音。 2.小姑娘,小伙子。他们像在展开一场
第2单元第1课时《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活动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4.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民族音乐创作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感知与理解民族管弦乐《北京喜讯到边寨》的旋律、节奏特点,掌握乐曲的基本结构;
第2单元第1课时《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2单元第1课时《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教学内容源自八年级音乐教材《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族音乐”。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民族管弦乐《北京喜讯到边寨》的欣赏与分析;
2.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感受乐曲中所体现的民族团结、欢乐祥和的氛围;
3.学习乐曲中的基本节奏、旋律及乐器配置,理解音乐表现手法;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民族管弦乐的基本概念。《北京喜讯到边寨》是一首富有特色的民族管弦乐作品,它展现了我国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和丰富情感。了解这种音乐形式对我们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这首乐曲,感受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表达民族团结、欢乐祥和的情感。
五、教学反思
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北京喜讯到边寨》这首民族管弦乐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欣赏过程中,积极地参与到音乐节奏的模仿和乐器音色的辨识中,课堂氛围活跃。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对于乐曲中复杂的节奏变化和乐器音色的区分,部分学生仍然感到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反复听辨来加深理解,例如让学生亲自演奏简单乐器,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以提高他们对音乐元素的敏感度。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五下《北京喜讯到边寨》说课稿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五下《北京喜讯到边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京喜讯到边寨》是人音版五年级下册的一首合唱曲目。
这首歌曲以欢快的旋律和热烈的节奏,表达了我国边寨人民在收到北京喜讯时的喜悦心情。
歌曲采用了五线谱记谱,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五线谱基础,因此在学习本课时,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五线谱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音乐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例如音符的认识、简单的节奏和旋律的把握等。
但是对于五线谱的深入学习,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五线谱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北京喜讯到边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五线谱,掌握基本的音高和节奏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演唱、分析等环节,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边寨人民的喜悦心情,增强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五线谱的识谱能力,歌曲的演唱技巧。
2.教学难点:五线谱中的音高和节奏的把握,合唱部分的协调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演唱、分析、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音乐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展示五线谱,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首欢快的民族音乐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歌曲欣赏:播放《北京喜讯到边寨》,让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氛围和情感。
3.五线谱讲解:分析歌曲的五线谱,讲解其中的音高和节奏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识谱练习。
4.合唱练习: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注意协调性和音准,教师进行指导。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五线谱的识谱能力和合唱技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五线谱的音高和节奏标记,以及歌曲的旋律线条。
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五线谱知识。
《北京喜讯到边寨》乐曲赏析
北京喜讯到边寨
作品为多段体结构,音乐素材取自于苗族和彝族的民间音乐。
乐曲的引子由圆号摹仿牛角号在中音区奏出了粗犷辽阔的旋律。
这仿佛北京喜讯的电波,越过千山万水,传遍山寨的千家万户。
紧接着是两小节强烈的舞蹈节奏,引出了乐曲的第一主题,热情奔放的曲调,铿锵明快的伴奏,展示出一幅炽热的群舞场面。
接着又出现了模仿牛角号的持续长音,与前段形成对比,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夹杂着排鼓和铃鼓声,仿佛是一群脚脖上套着一串串小铃铛的姑娘在纵情欢跳。
乐曲由一个过渡性的乐句,引出第三主题,由弦乐弹奏,并伴以清脆的木鱼和铃鼓声,炽热的情绪不断高涨。
乐曲不断转换调性,情绪逐渐向高潮发展。
最后,在鼓乐齐鸣声中,再现了第一主题,热烈的情绪发展到了顶点,辽阔的号角声中,象征着人们奔向美好明天的决心。
北京喜讯到边寨讲解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内容]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从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管弦乐曲力度、情绪的变化,体会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
二、能力目标:在乐曲欣赏中,让学生感受主题旋律的情绪,提高他们对乐曲的分段听辨能力,抓住音乐主题的典型节奏,让学生用“声势”参与欣赏,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机地渗透在音乐审美体验之中。
三、情感目标:感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音调风格,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材分析]《北京喜讯到边寨》是郑路,马洪业作曲的一首管弦乐曲,创作于1976年1 2月。
“喜讯”指的是1976年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阴谋,把中国从危难中解救出来。
作曲家用苗、彝民族音乐的风格表现了“喜讯”从北京传到西南边疆,各族人民载歌载舞,万众欢腾的情景。
乐曲是多乐段单乐章结构。
由引子、六个乐段、尾声组成。
全曲风格统一,富于变化,节奏明快,旋律流畅,浓郁的民族音乐风格更显得绚丽多彩,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设计理念]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教师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多层次的聆听,在听、说、唱、跳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学习音乐的快乐,同时获得身心的享受。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和苗、彝民族音乐的风格。
[教学难点]让学生试着分辨每个主题的情绪、力度、节奏的不同,并能用动作表现出来。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举例导入师:同学们,回顾我国近十几年来喜讯不断,1997年香港成功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 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奥运会,2009年我国还过了60周岁的生日,神舟一号上天,这一个个喜讯无不震撼着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内心。
在1976年,也有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这个喜讯越过高山,跨过原野,传到祖国边寨的每一个角落!当这一特大喜讯传到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边寨时,山寨人民更是载歌载舞、热烈庆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内容]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从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管弦乐曲力度、情绪的变化,体会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
二、能力目标:在乐曲欣赏中,让学生感受主题旋律的情绪,提高他们对乐曲的分段听辨能力,抓住音乐主题的典型节奏,让学生用“声势”参与欣赏,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机地渗透在音乐审美体验之中。
三、情感目标:感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音调风格,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材分析]《北京喜讯到边寨》是郑路,马洪业作曲的一首管弦乐曲,创作于1976年1 2月。
“喜讯”指的是1976年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阴谋,把中国从危难中解救出来。
作曲家用苗、彝民族音乐的风格表现了“喜讯”从北京传到西南边疆,各族人民载歌载舞,万众欢腾的情景。
乐曲是多乐段单乐章结构。
由引子、六个乐段、尾声组成。
全曲风格统一,富于变化,节奏明快,旋律流畅,浓郁的民族音乐风格更显得绚丽多彩,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设计理念]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教师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多层次的聆听,在听、说、唱、跳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学习音乐的快乐,同时获得身心的享受。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和苗、彝民族音乐的风格。
[教学难点]让学生试着分辨每个主题的情绪、力度、节奏的不同,并能用动作表现出来。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举例导入师:同学们,回顾我国近十几年来喜讯不断,1997年香港成功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 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奥运会,2009年我国还过了60周岁的生日,神舟一号上天,这一个个喜讯无不震撼着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内心。
在1976年,也有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这个喜讯越过高山,跨过原野,传到祖国边寨的每一个角落!当这一特大喜讯传到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边寨时,山寨人民更是载歌载舞、热烈庆祝。
设计意图:通过列举我国近十几年来的喜讯引出课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听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题的理解。
二、聆听片段,感受情绪师:有一首乐曲就充分展现了当时山寨人民载歌载舞、热烈庆祝的场面。
(播放主题一音乐片段)生:体会少数民族音乐风格,感受音乐欢快的情绪。
三、简介创作背景师:是什么喜讯让少数民族同胞这么高兴呢?师:新中国成立后六七十年代,我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
那个时期出现了一股坏势力“四人帮”(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他们祸国殃民,做了很多坏事,全国人民对他们恨之入骨。
终于在1976年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把他们清除出党了!这是一个多么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北京的好消息越过高山,跨过原野,传到祖国边寨的每一个角落!四、引出课题:师:刚才我们所听的音乐片段就是管弦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该曲是郑路与马洪业于1976年创作的管弦乐曲,当时正值举国欢庆粉碎“四人帮”伟大胜利之际,乐曲以充满激情的笔触,生动的勾勒出边寨人民听闻喜讯后的狂欢场景。
师:你知道“边寨”是什么地方吗?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边寨指得是我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
苗族、彝族、侗族等许多少数民族大都聚居在这里。
所以这首乐曲主要取材于苗族和彝族的民间音乐,曲调新颖,节奏明快,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地方色彩。
师:为什么喜讯是从北京传出?我们知道,北京是祖国的心脏。
从那里发出的重要信息都会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激荡。
当北京的重大喜讯传到祖国边陲时,那里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朋友自然是欣喜若狂、纵情欢庆。
师:今天我们也和边寨的人民一起从音乐中来感受一下北京传来的喜讯吧,请欣赏管弦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片段,让学生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气氛,体会少数民族音乐风格。
通过简介背景,让学生了解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也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当时举国欢庆的壮观场面。
五、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一)初听全曲1.聆听主题一师:刚才那段音乐(主题一)在全曲出现了几次?这首乐曲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生:出现两次,全曲洋溢着欢快热烈的气氛。
2.体验乐曲风格师:乐曲表达了什么情绪?表现了什么情景?生:热烈、欢腾的情绪,乐曲生动而形象的表现了当这一特大喜讯传到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边寨时,山寨人民载歌载舞,热烈庆祝的情景。
3.熟悉各主题曲调师:同学们对照着书上的各主题曲调跟着乐曲哼唱,当听到每段曲调出现时,请用手指数举手示意。
生:跟唱主题曲调。
设计意图:采用演唱主题方式引导学生体验音乐情绪变化,是因为演唱比聆听的体验更为直观,更易于感受音乐热烈欢腾的情绪。
(二)复听全曲1.认识管弦乐队乐器的配置师:管弦乐队由各类西洋乐器编配成一个大型乐队,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课件演示)<!--[if !vml]--><!--[en dif]-->师:这首乐曲总共有5个主题,加上一个短小的引子,每一个主题都用了不同的乐器来主奏表现乐曲的情绪和情景。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边听主题边熟悉曲调,并指出各乐段开始时,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听各主题的片段,听辨每个主题的开始是用什么乐器演奏,在书中选择相应的乐器。
2.分析各主题曲调的乐器演奏形式(课件演示)(1)引子——圆号<!--[if !vml]--><!--[endif]-->认识圆号:课件出示音色饱满低沉(2)第一主题——管弦乐合奏(3)第二主题——单簧管和双簧管兄弟俩演奏,这段音乐主要由单簧管和双簧管兄弟俩演奏的,同时伴以铃鼓清脆悦耳的打击声,使轻巧活泼的音乐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if !vml]--><!--[endif]--> 双簧管 <!--[if !vml]--><!--[endif]-->(4)第三主题——小提琴、中提琴等西洋弦乐家族的成员们演奏小提琴 <!--[if !vml]--><!--[endif]--> 中提琴 <!--[if !vml]--><!--[endif]-->(5)第四主题——双簧管<!--[if !vml]--><!--[endif]-->(6)第五、六主题——小号铃鼓<!--[if !vml]--><!--[endif]--> <!--[if !vml]--><!--[endif]-->(7)第一主题再现——铃鼓加乐队合奏设计意图:通过认识管弦乐队乐器,让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乐曲中所出现的管弦乐器,了解它们的音色,从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管弦乐曲力度、情绪的变化,体会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
(三)分段欣赏师:作者曾多次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深入生活,他们善于吸取当地群众所流传的对歌、对舞、载歌载舞、一领众和的艺术表演形式,并采用民间歌舞音调来塑造乐曲的音乐形象,乐曲中用音色的变化表现时而全体欢歌,时而独舞或对舞,在欣赏时可感受到边寨人民的喜悦心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if !vml]--><!--[endif]--> 1.引子师:这段音乐象什么的声音?生:像牛角号的声音。
师:对,这牛角号似的声音象在传播北京的喜讯,让我们一起来随音乐模拟一下号角声吧,注意号角声要有由远到近的感觉,象山谷里的回声。
生:模仿圆号的演奏姿势吹奏表演。
2.第一主题1=bE4/4<!--[if !vml]--><!--[endif]-->师:这由近到远的号角声恰似北京的喜讯传遍了千家万户,山寨里顿时沸腾了起来,第一主题由管弦乐家族的所有成员共同协作完成的,音色结实饱满,演奏的速度比较快,同时打击乐伴以铿锵有力的节奏,使情绪更加欢快热烈。
师:这段音乐表现了少数民族同胞们男女群舞的情景。
我们再跟着音乐一起来用刚才的节奏伴奏一下主题一的音乐吧。
3.第二主题1=bE4/4<!--[if !vml]--><!--[endif] -->师: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相比,力度上有没有变化?生:第一主题力度强,第二主题力度弱。
师:这一旋律反复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力度是什么样的?生:反复出现了4次,力度是强弱交替。
师:力度弱的地方给你一种什么感受?强的呢?生:弱的轻巧活泼,强的更加欢快。
师小结:看来相同的旋律用不同的力度来表现,给人的感觉却是不同的。
师:和第一主题相比,这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情景?生:姑娘群舞。
师:大家都知道少数民族的姑娘大都有佩戴银饰的风俗。
当她们跳舞的时候,头上、脖子上、脚腕上的银饰就会随着轻巧的舞步发出“嚓嚓、嚓嚓、嚓嚓”的声音。
师:下面就让我们用串铃、人声为第二主题伴奏。
师:力度强的部分由串铃伴奏,力度弱的部分由其他同学有节奏的读出,“嚓嚓、嚓嚓、嚓嚓”师:效果非常好,老师都情不自禁的随着节奏跳了起来。
4.第三主题师:透过轻快流畅的音乐,我们还能听到哪种打击乐的伴奏声?(师出示双响筒和响板,供学生选择)生:双响筒。
师:谁能用双响筒来敲一敲?师:这清脆悦耳的声音会让我们联想到什么场面?生:骏马奔驰。
师:你能不能用声音来来模仿马蹄声?(弹舌声)师:同学们用弹舌模仿的太像了。
我们随音乐来试一试。
5.第四主题师:经过一个短暂的过渡,你听音乐的力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播放第四主题)生:力度变弱。
师:乐曲的力度减弱,旋律变的优美舒缓,使人们热烈的情绪慢慢的平和了下来。
那么,这种优美抒情的音乐适合群舞还是独舞?生:独舞。
师:请班上擅长舞蹈的同学上台即兴独舞。
6.第五、六主题师:这一主题的力度与上一主题产生了怎样的对比?生:强烈的对比。
师:对,力度变得如此强烈,那情绪会有怎样的变化呢?生:情绪更加热烈。
师:这段热情奔放的旋律由小号演奏的。
它的音色高亢明亮,给人一种粗犷豪放的感觉,恰似一群生龙活虎的小伙子跳起了彪悍强劲的舞蹈。
师:我们再来听听小号之后,紧接着出现了什么声音?生:木琴的旋律和圆号的长音。
师:清脆的木琴旋律声代表的是谁在舞蹈?生:小姑娘。
师:对,那群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又出现了。
你听,小姑娘和小伙子的音乐交替出现了几次?(生边听音乐边用手指表示出)师:你想像一下,小伙子和姑娘们正在干什么?师揭示:他们正热火朝天地展开了一场对舞比赛。
这段音乐表现了对舞的场面。
7.第一主题再现(师生随音乐敲击“咚—咚—∣咚咚咚咚‖”)师:管弦乐家族的全体成员们再一次齐心协力,奏响了辉煌灿烂的乐章,全曲在万民欢腾的热烈气氛中落下了帷幕。
设计意图:用问题引导学生聆听音乐,使音乐欣赏更有目的性,学生是音乐的参与者,让他们通过听、唱、讨论、配入打击乐器和舞蹈来体验音乐,加深了学生对乐曲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