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学”(Narratology)

合集下载

叙事学名词解释

叙事学名词解释

叙事学名词解释
1.叙事(narrative):指一系列事件和行动的描述,通常包括人物、情节和主题。

2. 叙述者(narrator):叙事者是故事的讲述者,可以是第一人
称或第三人称。

3. 故事(story):指叙述者讲述的具有内在关联性的事件和行动。

4. 情节(plot):指故事中的一系列事件和行动的顺序,通常包
括起始、发展和结局。

5. 人物(character):指故事中的角色,包括主角、配角和反派。

6. 主题(theme):指故事中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7. 告诉(showing):指通过场景、对话和行动等方式展示故事情节。

8. 诉说(telling):指通过叙述者的讲述来传达故事情节。

9. 叙事视角(narrative perspective):指叙述者的视角和立场,包括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和万事观点。

10. 叙事结构(narrative structure):指故事的组织方式,包
括线性结构、非线性结构和环状结构等。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叙事学术语和解释,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叙事学的概念和内容。

- 1 -。

《叙事学》

《叙事学》

《叙事学》
《叙事学》是一门研究叙事作品的学科,旨在探索叙事的结构、功能、形式和意义。

它涉及到文学、电影、戏剧、音乐、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以及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叙事学的研究对象是叙事作品,包括小说、故事、电影、电视剧、漫画、游戏等。

它关注的是这些作品如何通过叙事来传达意义和情感,以及叙事结构和叙事策略对作品效果的影响。

叙事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本分析和结构分析。

文本分析是对叙事作品的语言、形象、情节、主题等进行分析,以揭示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结构分析则是对叙事作品的结构进行分析,包括叙事层次、叙事视角、叙事时间等,以探讨作品的形式和功能。

叙事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初期,当时俄国形式主义学派开始关注叙事作品的形式结构。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叙事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的学者和理论,如法国的罗兰·巴特、美国的华莱士·马丁等。

叙事学的研究成果对文学、电影、戏剧等艺术形式的创作和欣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分析和理解叙事作品的方法,也为我们揭示了叙事作品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和价值。

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叙事学

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叙事学

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叙事学(narratology)又译“叙述学”,20世纪60年代西方出现的一种文学批评理论。

“叙事学”一词始见于法国国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茨维坦.托多洛夫1969年发表的《〈十日谈〉语法》一书,“这部著作属于一门尚未存在的科学,我们暂且将这门科学取名为叙事学,即关于叙事作品的科学”(托多洛夫《〈十日谈〉语法》)。

法国叙事学家杰拉尔德.普兰斯说:“叙事学是对叙事文的形式和功能的研究”(《叙事学》)。

荷兰叙事学家米克.巴尔认为“叙事学是叙事文本的理论”(《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

美国叙事学家西摩.查特曼将叙事学视为“叙事文的结构研究”。

(《故事与话语》)新版《罗伯特法语词典》对叙事学所下的定义是:“关于叙事作品、叙述、叙述结构以及叙事性的理论。

”有关叙事学的界说还散见于其他论著和辞典,其定义虽不尽一致,但将叙事学看作对叙事文内在形式进行研究的理论这一点是共同的。

在法国,“叙事学”还有许多别称,比如“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叙事作品语法”、“叙述符号学”、“叙事作品话语”、“叙事作品诗学”、“散文诗学”等。

叙事学的产生与现代语言学、俄国形式主义有密切关系。

费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主张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转向语言而不是言语,并认为语言是一个不受外界条件制约的封闭的符号系统,这一符号系统的意义取决于其内部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这些观念为叙事学提供了直接的参照和借鉴。

俄国形式主义倡导的文学的“科学性研究”,提出的“文学性”问题以及“材料与手法”、“本事与情节”等概念的区别,对叙事学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尤其是俄国民俗学家弗拉基米尔.普罗普首创的俄国民间故事的研究方法,更是刺激了结构主义叙事学家对叙事作品结构分析的兴趣和思考。

法国是叙事学的诞生地,结构主义叙事学家罗兰.巴特、托多洛夫、A.J.格雷马斯、克劳德.布雷蒙、热拉尔.热奈特等对叙事结构、叙述话语等作了严格、系统的研究和探索。

正是在结构主义叙事学的理论框架中形成了叙事学。

电影叙事学

电影叙事学
问题得到解决A3a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A2a 主人公前途未卜(A1) 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案A4a
问题没有得到解决A3b 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案A4b
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案A2b
结构主义叙事学的意义
•结构主义文论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理论流派,在西方虽然已成为 过去,但仍存在着巨大的影响。其提供了一系列重要启示: •1、它突出了文学结构(“语言”)的意义,强调只有在一个整 体结构系统中才能真正了解认识文学作品(“言语”)的内涵, 强调透过具体文学现象深入把握文学内在的普遍本质的研究方法。 •2、它强调关注作品的语言形式和语言技巧,以一种具有穿透力 的眼光探究语言形式本身的潜含意义和整体象征意义。这对传统 批评方法是一个有意义的补充。 •3、重新突出了语言学、符号学与文学研究的联系,开拓了文学 研究和文化研究的新视野。
三十一个“功能”
•在普洛普对俄罗斯民间故事的研究中,数量浩繁、千差万别的民间故事被他 总结为6个叙事单元,这6个叙事单元又具体划分为31种叙事功能:
•1炉边缺少一位家庭成员; •2英雄听到一个禁令; •3这个禁令被违犯了; •4反面人物进行了一次试探或侦察; •5反面人物得到有关他的受害人的情报;
斯特劳斯与普洛普研究方法的区别:
•1、普洛普关注故事的横向组合关系,列维·斯特劳斯主 要关注故事的纵向聚类关系,也就是在历时性和共时性 这两个向度中,更加侧重于共识结构的探讨; •2、普洛普强调研究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即功能不同,列 维·斯特劳斯却主张把某种功能和一个特定的主题联系 起来,于是,他把神话尽可能简化分解为最小的基本单 位(比如俄狄浦斯杀死父亲)。
•28假英雄或反面人物被揭露; •29假英雄被赋予一个新面孔; •30反面人物受到惩罚; •31英雄完婚并登上王位。

史上最全电影叙事理论概述

史上最全电影叙事理论概述

史上最全电影叙事理论概述电影叙事理论概述电影叙事学(narratology),以叙事电影为研究文本,探讨叙事电影中的叙述者与接受者,时间与空间,故事与情节,视点与结构等叙事问题它立足于这样的一对假定矛盾,即叙述者和接受者的矛盾。

叙事就是叙述者与接受者作斗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叙述者总是利用各种可能性来控制和影响接受者。

而接受者又总是对叙述者所叙述的一切将信将疑,接受者总是想找出文本背后的叙述者,而叙述者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把接受者缝合在故事当中。

一、电影叙事学自产生到发展1、亚里斯多德在亚里斯多德的《诗学》中就有关于叙事学的古典论述,亚里其多德认为,诗歌的目的就是模仿人类的行为,同时他认为这种模拟是一种创造性的模拟,模拟是虚构,也是对现实的一种再现。

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叙事学才有了发展,福克纳在研究小说时,已经提出要研究小说的叙事人称问题,也就是叙事学上的视角问题,而视角问题是现代叙事学的一个主要研究范畴。

无论亚里斯多德也好,福克纳也好,他们关于叙述的理论都是我们上面所说的经验性的,也是片断性的,而真正系统性地对叙述进行定义和全景研究,是在现代叙事学出现之后。

现代叙事学的理论起源我们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初的俄国形式主义。

2、什克洛夫斯基一般认为,1914年问世的什克洛夫斯基的论文《词语的复活》是俄国形式主义的第一个文献。

什克洛夫斯基在论文中提出了文学的语言性,他认为词语的意义在反复利用后会退化的,词语在日常生活中会逐渐失去原生态的意义,所以为表达意义,必须反复用修饰语来加强。

俄国形式主义强调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认为诗歌要有生命必须改变诗歌的语言形式,他们对文学的科学性进行了论证,反对把文学放在社会科学里进行验证。

他们认为,文学创作应取工艺学的态度。

3、普洛普普洛普(Vladimir Propp)于1928年出版的《民间故事形态学》是形式主义在叙事学研究中的一个胜利,普洛普的叙事研究在形式上指出了意义产生的过程,他象化学家分析化学元素一样把故事当成叙事元素的组合。

叙事学

叙事学



第一章结尾时:冬季一开始,雨便下个不停,而霍乱也跟着雨来了。
不过当局设法阻止其蔓延,所以到末了军队里只死了7千人。
叙事声音和距离

叙述者腓特力的声音传达了他在行动发生时的信仰,而 读者所意识到的作者的声音体现了两者之间的距离。 叙述者腓特力声音的变化,叙事中距离的缩短:

1) 巴西尼:“没有比战争更糟糕的事情了。”腓特力:“战败就更糟糕。” 2) 教士:“我本来在盼着一件什么。” 腓特力:“败仗?” 教士:“不是。比较好一点的。” 腓特力:“没有什么好一点的。 除非是胜利。胜利也许更糟。” 3) „„世界杀害最善良的人,最温和的人,最勇敢的人,不偏不倚,一律 看待。„„你迟早当然也得一死,不过世界也不特别着急要你的命。
望得见隔着河流和平原的那些高山。河床里有圆石子和漂石,在阳光 下又干又白,清蓝明净的河水,在河道里流得好快。部队打从房子边 走上大路,扬起尘沙,洒在树叶子上。树干也积满了尘埃;那年树叶 早落,我们看着部队在路上开着走,尘沙往上飞扬,树叶儿给微风吹 得往下掉坠,军士们开过之后,路上赤裸裸的只剩下一片落叶。 腓特力的视角被严格局限在动作发生时的视觉和声音之内,即便他是 在事后进行叙述,这样在叙事初期就凸现出腓特力理解的局限性。

“距离”:作者的声音与叙事的声音之间的关系。
当作者的价值与叙事者的声音表达的价值之间出现裂隙的时 候就有了双声话语的环境。“双重声音”指一段言语中(至 少)有两个声音。比如,在不可靠叙述中,我们既听到叙述 者的声音,又听到破坏叙述者声音的隐含作者的声音。
叙事声音和距离

费伦在《作为修辞的叙事》第一部分第三章详细分析了 海明威《永别了,武器》中对声音的调整如何帮助揭示 并促进了小说整体构思的逐渐展开。 叙事开始时的声音:那一年的晚夏,我们住在村庄上一幢房子里,

叙事学的英语英语

叙事学的英语英语

叙事学的英语英语叙事学的英语表达研究叙事学作为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探讨故事的构成、叙述技巧以及叙述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关系。

在英语中,叙事学的相关术语和表达方式丰富多样,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

一、叙事学基本概念1.Narratology(叙事学):研究叙事文本的理论和批评方法。

2.Narrative(叙述):通过语言、文字、图像等手段呈现故事的过程。

3.Narrator(叙述者):讲述故事的人或声音。

4.Narrative time(叙述时间):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之间的关系。

5.Narrative space(叙述空间):故事发生的环境和背景。

二、叙述技巧1.First-person narrative(第一人称叙述):叙述者以“我”的身份讲述故事。

2.Third-person narrative(第三人称叙述):叙述者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

3.Omniscient narrative(全知叙述):叙述者了解故事中所有人物和事件。

4.Limited omniscient narrative(有限全知叙述):叙述者仅了解部分人物和事件的内心世界。

5.Stream of consciousness(意识流):模仿人物内心活动的叙述方式。

三、叙事学流派及代表人物1.Russian Formalism(俄国形式主义):关注叙事文本的结构和形式。

代表人物:Viktor Shklovsky(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2.Structuralism(结构主义):认为叙事文本具有一定的结构规律。

代表人物:Roland Barthes(罗兰·巴特)3.Post-structuralism(后结构主义):反对结构主义,强调文本的多元解读。

代表人物:Jacques Derrida(雅克·德里达)4.Cognitive narratology(认知叙事学):关注读者如何理解叙事文本。

代表人物:Monika Fludernik(莫妮卡·弗卢德尼克)四、叙事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学习叙事学理论,学生可以更好地分析文本结构,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叙事学

叙事学
人们对叙事的讨论很早就开始了,但作为一门学科,叙事学诞生于法国。“叙事学”一词最早由法国学者托多罗夫提出。他在 1969 年发表的《〈十日谈〉语法》中写道:“…… 这部著作属于一门尚未存在的科学,我们暂且将这门科学取名为叙事学,即关于叙事作品的科学。”叙事学的产生是结构主义和俄国形式主义双重影响的结果。结构主义将文学视为一个具有内在规律、自成一体的自足的符号系统,注重其内部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与传统小说理论形成对照,结构主义叙事学将注意力从文本的外部转向文本的内部,着力探讨叙事作品内部的结构规律和各种要素之间的关联。
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经典叙事学都是 20 世纪形式主义文论这一大家族的成员。它们关注文学系统自身的特征或规律,将文学作品视为独立自主、自成一体的艺术品。形式主义文论相对于传统文论来说是一场深刻的变革,这在小说领域尤为明显。严格意义上的小说在西方大多数国家诞生于 17 或 18 世纪,19 世纪发展到高峰,20 世纪以来又有不少新的试验和动向。尽管不少小说家十分注重小说创作艺术,但 20 世纪以前小说理论和批评集中关注作品的社会道德意义,倡导和采用的往往是印象式、传记式、历史式的批评方法,把小说简单地看成观察生活的镜子或窗口,忽略作品的形式结构。
二、叙事视角
1. 叙事视角的分类
在叙事文学作品中,叙述者与故事的关系是一种最本质的关系,西方小说理论家认为,二者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一个叙事视角问题。叙事性作品既然是以叙事功能为主的文学作品,那么就自然涉及到一个由“谁”站在什么“位置”来叙述的问题,也就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问题,即叙事视角。
当代小说的创作深受叙事理论变化发展的影响。新时期小说特别是先锋小说便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叙事革命。 80 年代后小说在叙事视角上的变化也十分明显,很多作品不再沿袭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全知全能式的视角,而是采用叙事者所处的内视角,以故事中“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去引导叙事,或者采取内外视角交叉,形成多元叙事视角的方式。比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红高粱》,叙述者是“我”,视角是“我父亲”,讲的是“我爷爷”的故事。

thing narrative theory

thing narrative theory

thing narrative theory
叙事理论(Narrative Theory)是一种研究叙事结构、功能和意义的理论框架。

叙事,简而言之,就是讲述故事的方式,它可以是口头传说、文学作品、电影、电视剧、广告等各种形式。

叙事理论的核心在于分析叙事如何构建现实,如何通过语言、图像和声音等手段来传达意义。

叙事理论的核心概念包括故事、叙述者、受众、情节、视角和修辞等。

故事是叙事的基本单位,它包含了一系列事件和行动,这些事件和行动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逻辑关系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叙述。

叙述者是讲述故事的人或物,他们可以通过第一人称、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来叙述故事,从而影响受众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受众则是接受故事的人或物,他们的反应和解读也是叙事理论中重要的研究内容。

情节是叙事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包括了故事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等部分,这些部分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故事的完整框架。

视角则是叙述者讲述故事的角度和立场,它可以影响受众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修辞则是叙事中使用的各种语言技巧和手法,如隐喻、象征、讽刺等,它们可以增强故事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叙事理论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它可以用于分析各种叙事作品,如小说、电影、广告等。

同时,叙事理论也可以用于研究社会现象和文化传统,如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

通过叙事理论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叙事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也可以更深入地探究人类文化和社会的本质和特征。

结构主义叙事学

结构主义叙事学
对照中提出自己方法的。 托氏在同现有其它文论 批评方法的对照中提出自己方法的。他认为 批评方法的对照中提出自己方法的 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文学批评不外乎两种: 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文学批评不外乎两种:
一是通过文本探究文本之外的某些东西:作者或“社会”。这种方法 否认作品的特殊性和自主性,批评家只是透过作品文本去研究人们感 兴趣的某种批评对象:作者、社会或什么其它人。作品的意义只能外 求于作者身世、时代背景等等。他把这种方法称为“投射”。他认为 弗洛伊德的心理学批评,马克思的社会学批评都是投射方法的例子。
这种分析根本不看小说实际内容,而专注于它的形式结构。 认为这个内在关系结构保持不变,个别成分则可能替换— —“你可以用母亲/女儿或鸟/鼹鼠去代替父/子或太阳/坑 等”,而“单元之间的关系结构仍被保持着。”结构主义 主张:故事的“内容”就是它自己的“结构”。 例如:一个母亲和女儿吵架,女儿去花园和她的宠物鼹鼠 玩耍。母亲过来叫她,她不理。这时,飞来一只鹰把她的 鼹鼠吃叨走了。女儿伤心扑到母亲怀里哭泣,母女双方和 好如初。 结构主义批评的特点 (1)不是评价性的而是分析性的——对作品的文化价值 并不关心,从伟大的杰作到平庸的作品,都可以作这种分 析。 (2)故意冒犯、拒绝小说的“明显”意义,却试图分析 隐含的“深层结构”。
附:普洛普归纳的三十一个“功能” 普洛普归纳的三十一个“功能” (1)一个家庭的一个成员不在家;(2)英雄听到一个禁令;(3)这个禁令被 违犯了;(4)反面人物进行了一次试挥或侦察;(5)反面人物得到有关他 的受害人的情报;(6)反面人物试图欺骗他的受害人;(7)受害人上当并 无意中帮助了他的敌人;(8)反面人物对一个家庭的某个成员造成了危害或 伤害;(9)不幸或不足的情况被公布于世,英雄接到一个请求或命令;他被 派遗或得到前往的许可;(10)寻找者或追求者同意或决定采取相应行动; (11)英雄离家;(12)英雄经受考验,检查、攻击等等,这为他得到某种 神奇力量或助手铺平道路;(13)英雄对未来的捐献者的行动作出反应; (14)英雄得到了一种神奇力量(或助手);(15)英雄被转移、得到解救 或被带到他要寻找的对象的周围;(16)英雄同反面人物直接交战;(17) 英雄被打上烙印;(18)反面人物被打败;(19)最初的不幸或不足状况得 以解除;(20)英雄返回;(21)英雄遭到追逐;(22)将英雄从追逐中解 救出来;(23)未被认出的英雄回到家或另一个国家;(24)一个假英雄提 出了无理的要求;(25)英雄接到建议去完成艰难的任务;(26)任务完成 了;(27)英雄被认出;(28)假英雄或反面人物被揭露;(29)假英雄被 赋予一个新面孔;(30)反面人物受到惩罚;(31)英雄完婚并登上王位。

名词解释叙事学

名词解释叙事学

名词解释叙事学
叙事学是研究故事叙述和叙事结构的学科。

它探讨了故事的起承转合、角色构建、情节发展、时间安排和观点选择等方面的问题。

叙事学研究的对象可以是文学作品、电影、戏剧、历史文本、新闻报道等各种类型的叙事形式。

叙事学的主要关注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叙事结构:研究故事的组织结构,如起承转合、高潮、结局等。

2. 角色构建:研究故事中的角色塑造和角色关系,如主角、配角、反派等。

3. 情节发展:研究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转折,如冲突、危机、解决等。

4. 时间安排:研究故事中的时间展示方式,如顺叙、倒叙、闪回等。

5. 观点选择:研究故事叙述者的观点选择和叙述方式,如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等。

通过研究叙事学,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故事,从而更好地欣赏和创作各种形式的叙事作品。

叙事学也为其他学科,如文学研究、影视研究、心理学等提供了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

结构主义叙事学

结构主义叙事学

普罗普的民间故事叙事结构功能探究
弗拉基米尔•普洛普(1895—1970, V•I•Propp)俄国民俗学家,虽不 是俄国形式主义学派一员,但他 的《童话形态学》(1928年版, 又译《故事形态学》或《民间故 事形态学》等)一书被视作20年 代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重要著作。 对后来的结构主义产生极其巨大 的影响。所以也被认为是结构主 义叙事学的先驱。
“31种功能”、“七种角色” 和“四条原则”
《民间故事形态学》 20年代俄国文论中最 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通过对100个俄国民间 故事的研究发现 各种故事尽管细节交 错纵横,情节纷繁各 异,人物众多,但各 自“功能”和基本故 事结构部保持不变。 并据此提出了“功能” 概念。
功能:指根据人物在情节发展过程中的意义而规定的人物 行为,是民间故事中的最基本单位。 例如:“英雄听到一个禁令”“英雄与反角直接交战”。 通过对俄国100个民间故事的研究,归纳出了故事的31种功 能,并得出以下几个重要结论: 1.功能在童话中是稳定的不变的因素,功能构成童话的基 本要素;2.民间故事已知的功能数量是有限的;3.功能的次序 总是一致的。 在不同的故事中,同一功能单位可能会以不同的形式出现, 同一角色也可以由具有不同属性的人物扮演。同样一个角 色,之所以在不同的故事中会由不同的人物来扮演,是因 为地方习俗、宗教、仪式、文化背景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了什么?功能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
普罗普的故事形态研究从内部出发,寻找各功能和要素之 间的联系规律来研究故事。他对于民间故事的形态研究已 经超越了对具体作品感性经验层面的分析,而着眼于同类 作品内在的形式特点(着力于内部存在的功能、人物、以及其它要素之 间存在的固定的联系),力图在一种叙事文学体裁中抽象和简化 出一种基本的结构功能模式,并由此为这种叙事体裁制定 出一套类似语法规则的叙述模式(他提出的故事的四种基本叙事功 能类型:战斗型、任务型、二者兼而有之、二者皆不包括)。结构主义叙 事学正是以此为起点,并沿着这条路线发展的。

叙事学

叙事学

热奈特用“focalization”代替了“ 热奈特用“focalization”代替了“point of view” 这 代替了 一术语,并将其分为3 一术语,并将其分为3类: 零聚焦
人物) (叙述者 >人物) 人物
“聚焦” 聚焦” 内聚焦 (视角 视角) 视角 叙述者=人物) (叙述者=人物)
外聚焦
2)内视角: 内视角:
转换人物有限视角 多个人物转换视角
主人公“ 主人公“我”追忆往事的视角
3)第一人称外视角: 第一人称外视角:
见证人叙述中“ 见证人叙述中“我”处于故事 边缘观察位置的视角
4)第三人称外视角:(摄像机或外部旁观) 第三人称外视角:(摄像机或外部旁观) :(摄像机或外部旁观
பைடு நூலகம்
叙事视角
“距离”:作者的声音与叙事的声音之间的关系。 距离” 作者的声音与叙事的声音之间的关系。
当作者的价值与叙事者的声音表达的价值之间出现裂隙的时 候就有了双声话语的环境。 双重声音”指一段言语中( 候就有了双声话语的环境。“双重声音”指一段言语中(至 有两个声音。比如,在不可靠叙述中, 少)有两个声音。比如,在不可靠叙述中,我们既听到叙述 者的声音,又听到破坏叙述者声音的隐含作者的声音。 者的声音,又听到破坏叙述者声音的隐含作者的声音。
巴西尼:“没有比战争更糟糕的事情了。 腓特力:“战败就更糟糕。 :“没有比战争更糟糕的事情了 :“战败就更糟糕 1) 巴西尼:“没有比战争更糟糕的事情了。”腓特力:“战败就更糟糕。” 2) 教士:“我本来在盼着一件什么。” 腓特力:“败仗?” 教士: 我本来在盼着一件什么。 腓特力: 败仗? 教士:“不是。比较好一点的。” 腓特力:“没有什么好一点的。 教士: 不是。比较好一点的。 腓特力: 没有什么好一点的。 除非是胜利。胜利也许更糟。 除非是胜利。胜利也许更糟。” ……世界杀害最善良的人 最温和的人,最勇敢的人,不偏不倚, 世界杀害最善良的人, 3) ……世界杀害最善良的人,最温和的人,最勇敢的人,不偏不倚,一律 看待。……你迟早当然也得一死 不过世界也不特别着急要你的命。 你迟早当然也得一死, 看待。……你迟早当然也得一死,不过世界也不特别着急要你的命。

(二)杨义《中国叙事学》对“叙事学”的说明:

(二)杨义《中国叙事学》对“叙事学”的说明:

(二)杨义《中国叙事学》对“叙事学”的说明:(二)杨义《中国叙事学》对“叙事学”的说明:“叙事学”(Narratology),法文中的“叙述学”(narratology),是由拉丁文词根narrato(叙述)加上希腊文词尾logie(科学)而构成的。

《大拉霍斯法语词典》是这样解释“叙述学”一词的:“人们有时用它来指称关于文学作品结构的科学研究。

”新版《罗伯特法语词典》对该词所下的定义则是:“关于叙事作品、叙述、叙述结构以及叙述性的理论。

”两种定义颇有出入,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它们都重视对文本的叙述结构的研究。

简单说来,叙述学就是关于叙述文本的理论,它着重对叙事文本作技术分析。

基于对文本的叙述结构,也有研究称是受结构主义影响而产生的研究叙事的理论。

“叙事学(英语:Narratology)是关于叙事(narrative)、叙事结构(narrative structure)及这两者如何影响我们的知觉(perception)的理论及研究。

”(三)可借鉴的定义:谭君强《叙事学引论》这样定义“叙事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1月)P2:叙事学: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关于叙事文本或叙事作品的理论。

它在对意义构成单元进行切分的基础上,探讨叙事文本内在的构成机制,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内在关联,从而寻求叙事文本区别于其他类型作品的独特规律。

同时,它也研究叙事、叙事性,即何种因素构成叙事,使作品具有叙事性等方面的内容。

?二、“叙事学”的产生前提蠡测(一)文学创作的前提1、辉煌的古希腊、古罗马文学成就。

•成熟的神话叙事:赫西俄德《神谱》•成熟的寓言叙事:《伊索寓言》•成熟的史诗叙事:《荷马史诗》•成熟的戏剧叙事:悲剧—埃斯库罗斯《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俄底浦斯王》;欧里庇得斯《美狄亚》。

喜剧—阿里斯托芬《阿卡奈人》2、文艺复兴时期的丰硕文学成就。

(二)理论的滥觞1、柏拉图:著名的二分说:叙事进行的模仿(mimesis),叙事(diegesis)2、亚里斯多德:模仿叙事理论叙事源与动力:人从孩提的时候起就有摹仿的本能(人和禽兽的分别之一,就在于人最善于摹仿,他们最初的知识就是从摹仿得来的),人对于摹仿的作品总是感到快感。

narrative 词根词缀

narrative 词根词缀

narrative 词根词缀Narrative(叙述)一词源于拉丁语“narrare”,意为“说,讲述”。

它是一个词根,在词缀的帮助下可以形成一系列相关的词汇。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并解释一些与narrative词根相关的词缀,并给出一些实际例子来加深理解。

1. Narrate(叙述)-这是narrative词根的基本形式,它表示通过书面或口头的方式进行叙述。

例句:The teacher asked the students to narrate their summer vacation experiences.(老师要求学生讲述他们的暑假经历。

)2. Narrator(叙述者)-在叙述故事时,人们通常会有一个讲述者或叙述者,他们负责向听众或读者传递故事的细节和情节。

例句:The novel is tol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ain character, who also acts as the narrator.(这本小说从主人公的视角叙述,他还充当了叙述者的角色。

)3. Narrative(叙述性的)-这个形容词形式强调了叙述性质,用来描述故事、情节、或其它与讲述相关的内容。

例句:The film had a strong narrative structure, with a clear beginning, middle, and end.(这部电影具有明确的叙述结构,有明确的开始、中间和结束。

)4. Narratology(叙事学)-这个词汇是由narrative和-logy(科学的意思)组成的,表示研究叙述的学科。

例句:Narratology is a branch of literary theory that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narrative elements in storytelling.(叙事学是文学理论的一个分支,专注于分析讲故事中的叙事元素。

叙事学

叙事学

确定它们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Todorov,T.Grammaire du Décameron[M].Mouton:The Hague,1969.p69。

托多罗夫综合各家论述,借用语言学中的关键术语,对最小叙事单元、序列和文本进行了描述。

他认为,叙事中的最小单位是一些基本命题,可以是表示行动元的命题,如:“X是国王”,也可以是表示动作的命题,如“X娶了Y”。

五个命题构成一个序列:表示初始平衡的命题——表示外力侵入的命题——表示失去平衡的命题——表示恢复平衡力量的命题——表示新平衡的命题。

而序列按照嵌入、接续、交替等方式结合起来就构成完整的叙事文本。

Selden,R.A Reader's Guide to Contemporary LiteraryTheory[M].Kentucky: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1986.p60-61.法国人类学家兼结构主义者列维-斯特劳斯(L.Strauss)对神话进行研究之后,发现在浩如烟海的神话底下隐藏着某些永恒的普遍结构,任何特定的神话都可以被浓缩成这些结构,这就是叙事中所谓的“深层结构”,其中的变项是一些普遍的文化对立(如生/死、天堂/尘世等)和处于这些对立项之间的象征符号。

在不同的文化中,这些深层结构将演变出具有不同价值的表层结构。

Levi-Strauss,C.The structure study of myth[A].In Structural Anthropology[C].New York:Anchor,1955.俄国形式主义者普罗普(Propp)依据对俄罗斯民间故事的研究,对事件的功能进行了明确分类,同时提出与这些功能相对应的人物类型。

格雷马斯(Greimas)继承并发展了普罗普的分析模式。

他将后者对民间故事的分析方法扩展到所有叙事,提出与行动相关的三对共六种“行动元”概念,即:与愿望、探求和目标相对应的主体和客体;与交流相对应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与辅助支持或阻碍相对应的帮助者和阻挠者。

“叙事学”(Narratology)

“叙事学”(Narratology)

“叙事学”(Narratology)“叙事学”(Narratology)叙事学(Narratology法文中的“叙述学”(narratology),是由拉丁文词根narrato(叙述)加上希腊文词尾logie(科学)而构成的。

七卷本的《大拉霍斯法语词典》是这样解释“叙述学”一词的:“人们有时用它来指称关于文学作品结构的科学研究。

”新版《罗伯特法语词典》对该词所下的定义则是:“关于叙事作品、叙述、叙述结构以及叙述性的理论。

”两种定义颇有出入,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它们都重视对文本的叙述结构的研究。

简单说来,叙述学就是关于叙述本文的理论,它着重对叙事文本作技术分析。

尽管“叙事学”一词在1969年才由托多罗夫(T.Todorov)正式提出,但人们对叙事的讨论却早就开始了。

柏拉图对叙事进行的模仿(mimesis)/叙事(diegesis)的著名二分说可以被看成是这些讨论的发端。

李斯特(Thomas Lister)于1832年就利用“叙述视点”来分析小说作品,同时期的另一位学者洛克哈特(John Gibson Lockhart)更是使用这一术语来探讨如何使作者与自己的作品保持恰当的“距离”。

殷企平等:《英国小说批评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78页。

后来经过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的全面讨论,福斯特(E.M.Forster)和马克.肖尔(M.Schorer)等的深入发挥,叙述视点成为小说批评(自然也包括叙事学)中最为重要的术语之一。

托多罗夫首次提出叙事学一词时,给"Narratology"的定义是:叙事学:关于叙事结构的理论。

为了发现结构或描写结构,叙事学研究者将叙事现象分解成组件,然后努力确定它们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Todorov,T.Grammaire du Decameron[M].Mouton:The Hague,1969.p69。

托多罗夫综合各家论述,借用语言学中的关键术语,对最小叙事单元、序列和文本进行了描述。

(完整版)结构主义叙事学

(完整版)结构主义叙事学

第四讲结构主义叙事学Narratology of Structualism20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邹洪锦概念“叙事学”(Narratology )也称“叙述学”,是20 世纪60 年代诞生于法国的一种文学理论,由于受结构主义影响而产生的,所以前期又称“结构主义叙事学”。

主要探讨作品内部的结构规律和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

叙事学诞生的标志是为巴黎出版的《交际》杂志1966 年第8 期,该期是以“符号学研究——叙事作品结构分析”为题的专刊,它通过一系列文章将叙事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公诸于众。

但“叙事学”一词直到1969 年方始见于托多洛夫所著的《〈十日谈〉语法》一书。

判断一个人是否真正懂小说,可以看其是否懂“叙事”:即能否区分“故事”与“叙事”,除了明白作品是“写什么”的之外,是否清楚它是“怎么写”出来的,以及“为什么”这样写。

目录一、一般原则:“故事底下找故事”二、普洛普:三十一个“功能”与七个“角色”三、托多洛夫:叙事“句法”理论四、格雷马斯:“行动元”与“符号矩形”理论五、热奈特:“故事——叙事——叙述”理论六、结语一、一般原则:“故事底下找故事”在结构主义者眼中,符号“说”什么可以不必注意,关键在于符号与符号之间的相互关系才具有意义的。

英国当代著名“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家伊格尔顿说:“你可以把一首诗作为一个‘结构 '来考察,而将它的每一项目仍然作为本身就有一定意义的东西来对待……但是,仅当你主张,每个意象的意义完全取决于它与其它意象的关系时,你才成为一个合格的结构主义者。

意象并不具有‘实体'的意义,而仅仅具有‘关系'的意义”。

举例他以一篇小说为例阐释上述观点。

小说情节如下:一个男孩与父亲吵架后离家出走,他步行穿过树林,结果落进一个深坑。

父亲出去寻找儿子。

他也来到坑边,向下探望,由于黑暗看不见儿子。

恰巧太阳升到当头,照亮坑底,使父亲救出儿子。

高兴和解之后,他们一起回家。

非结构主义批评的解读:社会学批评会认为这部作品反映特定社会条件下的人际关系(代沟)之类的主题;精神分析会认为作品体现了俄狄浦斯情结(“落入坑中”是象征求助母亲的子宫,或象征自我惩罚——阉割);人道主义批评认为作品隐喻人类关系中的困境;也有人认为要从儿子”(sun)和太阳”(sun)两个词的相似关系入手进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叙事学”(Narratology)叙事学(Narratology法文中的“叙述学”(narratology),是由拉丁文词根narrato(叙述)加上希腊文词尾logie(科学)而构成的。

七卷本的《大拉霍斯法语词典》是这样解释“叙述学”一词的:“人们有时用它来指称关于文学作品结构的科学研究。

”新版《罗伯特法语词典》对该词所下的定义则是:“关于叙事作品、叙述、叙述结构以及叙述性的理论。

”两种定义颇有出入,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它们都重视对文本的叙述结构的研究。

简单说来,叙述学就是关于叙述本文的理论,它着重对叙事文本作技术分析。

尽管“叙事学”一词在1969年才由托多罗夫(T.Todorov)正式提出,但人们对叙事的讨论却早就开始了。

柏拉图对叙事进行的模仿(mimesis)/叙事(diegesis)的著名二分说可以被看成是这些讨论的发端。

李斯特(Thomas Lister)于1832年就利用“叙述视点”来分析小说作品,同时期的另一位学者洛克哈特(John Gibson Lockhart)更是使用这一术语来探讨如何使作者与自己的作品保持恰当的“距离”。

殷企平等:《英国小说批评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78页。

后来经过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的全面讨论,福斯特(E.M.Forster)和马克.肖尔(M.Schorer)等的深入发挥,叙述视点成为小说批评(自然也包括叙事学)中最为重要的术语之一。

托多罗夫首次提出叙事学一词时,给"Narratology"的定义是:叙事学:关于叙事结构的理论。

为了发现结构或描写结构,叙事学研究者将叙事现象分解成组件,然后努力确定它们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Todorov,T.Grammaire du Decameron[M].Mouton:The Hague,1969.p69。

托多罗夫综合各家论述,借用语言学中的关键术语,对最小叙事单元、序列和文本进行了描述。

他认为,叙事中的最小单位是一些基本命题,可以是表示行动元的命题,如:“X是国王”,也可以是表示动作的命题,如“X娶了Y”。

五个命题构成一个序列:表示初始平衡的命题——表示外力侵入的命题——表示失去平衡的命题——表示恢复平衡力量的命题——表示新平衡的命题。

而序列按照嵌入、接续、交替等方式结合起来就构成完整的叙事文本。

Selden,R.A Reader's Guide to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M].Kentucky:University Press ofKentucky,1986.p60-61.法国人类学家兼结构主义者列维-斯特劳斯(L.Strauss)对神话进行研究之后,发现在浩如烟海的神话底下隐藏着某些永恒的普遍结构,任何特定的神话都可以被浓缩成这些结构,这就是叙事中所谓的“深层结构”,其中的变项是一些普遍的文化对立(如生/死、天堂/尘世等)和处于这些对立项之间的象征符号。

在不同的文化中,这些深层结构将演变出具有不同价值的表层结构。

Levi-Strauss,C.The structure study of myth[A].In Structural Anthropology[C].New York:Anchor,1955.俄国形式主义者普罗普(Propp)依据对俄罗斯民间故事的研究,对事件的功能进行了明确分类,同时提出与这些功能相对应的人物类型。

格雷马斯(Greimas)继承并发展了普罗普的分析模式。

他将后者对民间故事的分析方法扩展到所有叙事,提出与行动相关的三对共六种“行动元”概念,即:与愿望、探求和目标相对应的主体和客体;与交流相对应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与辅助支持或阻碍相对应的帮助者和阻挠者。

同时,格雷马斯压缩了普罗普提出的功能种类,并将它们归入三种序列结构:契约型结构、完成型结构和离合型结构。

如契约型结构中,叙事可能采取两种模式来进行:契约——违背契约——惩罚缺乏契约(秩序)——重建契约(秩序)Selden,R.A Reader's Guide to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M].Kentucky: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1986.p59 并非所有叙事学者都认同上面的分析模式,比如布雷蒙(Bremond)认为格雷马斯关于叙事序列的分析不能囊括所有叙事现象。

他在肯定普罗普的功能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叙事的基本序列由下列三个功能组合而成:1)表示可能发生变化的功能;2)表示是否实施这种变化的功能;3)表示变化是否实现的功能。

由这三个功能组成的基本序列互相结合产生复合序列,布雷蒙列举了“首尾接续式”、“中间包含式”和“左右并连式”等几种常见类型。

布雷蒙:《叙事可能之逻辑》[A].张寅德选编:《叙事学研究》[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53—176页。

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区分了“核心”和“催化”两种功能,核心功能以其依据的行为为故事“打开或结束一个未定局面”,而催化功能表示的行为则只起连接作用。

巴特:《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A],张寅德选编:《叙事学研究》[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42页。

.苏姗.兰瑟(Susan Lanser)将声音作为“意识形态的表达形式”,探讨叙述声音和女性作家写作的关系。

Lanser,S. Fictions of Authority:Woman Writers and Narrative V oice[M].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92.17.詹姆斯.费伦(James Phelan)则将声音看成是叙事“为达到特殊效果而采取的(修辞)手段”,探讨声音在叙事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Phelan,J.Narrative asRhetoric:Technique,Audiences,Ethics,Ideology[M].Columbus:O hio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6.22.语式用来描述叙事信息调节,热奈特区分了两种调节方式,即距离控制(即叙事信息数量控制)和投影控制(即叙事角度控制)。

这儿的关键术语是聚焦者,指充当叙事视角的眼光。

叙事可以采取叙述者聚焦(如全知型三人称叙事),也可以采取人物聚焦(如一人称叙事或三人称有限视角叙事)。

值得注意的是,多数叙事都混合采用两种聚焦方式。

Jahn,M.Poems,Plays,and Prose:A Guide to the Theory of Literary Genres[M].Cologne:University of Cologne,2002.p57.热奈特在分析叙事聚焦之后进一步指出,选择了某类叙事聚焦,也就选择了信息数量和叙事角度,因为特定的聚焦只能感知到某些信息,如果叙事超越了这些信息,则被视为“视角越界”。

但他同时指出,很多情况下视角越界并不影响读者的阅读和判断,读者的认知策略可以帮助他们合理地排除这些越界可能带来的阅读困难。

Genette,G.Narrative Discourse[M].Trans.JaneE.Lewin.Oxford:Blackwell,1980.p143-147.另一位颇有影响的叙事学家(Franz K.Stanzel)则没有区分语态和语式,而是提出了一个“叙事情景”的概念。

斯坦泽尔将叙事情景分为三种:第一人称的叙事情景、叙述者的叙述情景,人物的叙述情景,并描述了每一叙述情景中的典型特征,包括叙述者的参与程度、距离、知晓范围、目的、可靠性、声音和聚焦情况等。

Stanzel,Franz K.A Theory of Narrative[M].trans.CharlotteGoedsch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4. p18.热奈特根据叙述者的干预程度对人物话语和思想的不同表达方式进行了区分:叙述体(叙述者行使最大干预)、间接体(叙述者实施部分干预)、直接体(叙述者实施最小干预),同时在间接体中特别分析了自由间接体,在直接体中分析了自由直接体。

Genette,G.NarrativeDiscourse[M].Trans.JaneE.Lewin.Oxford:Blackwell,1980.p125-128.同样,对人物意识的表达方式也有心理叙述方式、戏剧独白、内心独白、思维风格等几种。

Jahn,M.Poems,Plays,and Prose: A Guide to the Theory of Literary Genres[M].Cologne:University ofCologne,2002.p92-95.帕维(Pavel)在情节的研究中,既突出了事件和转化的重要性,又勾勒了情节中的动力、张力和阻抗因素。

Pavel,Thomas G.The Poetics of Plot:The Case of English Renaissance Drama[M].Manchester:Manchester UP,1985.普罗普给“功能”的定义(功能是人物的一种行为,由它对行动进程所具有的意义来界定)中,就预设了作者赋予叙事的意义,其结果是,对形式进行预先阐释后再对形式进行描述。

整合研究模式也研究叙事的形式,但将其放在读者的阅读语境中,叙事形式的意义只有在读者的阐释框架中才能体现出意义,从而将叙事意义的确定权交给了读者。

赫尔曼D.引言[A]..《新叙事学》[C] 马海良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2-13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