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学”(Narratology)
《叙事学》
《叙事学》
《叙事学》是一门研究叙事作品的学科,旨在探索叙事的结构、功能、形式和意义。它涉及到文学、电影、戏剧、音乐、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以及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叙事学的研究对象是叙事作品,包括小说、故事、电影、电视剧、漫画、游戏等。它关注的是这些作品如何通过叙事来传达意义和情感,以及叙事结构和叙事策略对作品效果的影响。
叙事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本分析和结构分析。文本分析是对叙事作品的语言、形象、情节、主题等进行分析,以揭示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结构分析则是对叙事作品的结构进行分析,包括叙事层次、叙事视角、叙事时间等,以探讨作品的形式和功能。
叙事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初期,当时俄国形式主义学派开始关注叙事作品的形式结构。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叙事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的学者和理论,如法国的罗兰·巴特、美国的华莱士·马丁等。
叙事学的研究成果对文学、电影、戏剧等艺术形式的创作和欣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分析和理解叙事作品的方法,也为我们揭示了叙事作品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和价值。
文学批评术语词典
文学批评术语词典
文学批评术语词典是一本汇集了文学批评领域常用术语、概念和理论的专业工具书。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是文学研究者和爱好者必备的参考书。
以下是文学批评术语词典中收录的一些重要术语:
1. 文本(Text):指文学作品本身,包括小说、诗歌、戏剧等。
2. 语境(Context):指文学作品所处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等。
3. 意图(Intent):指作者的创作意图,即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或主题。
4. 读者反应(Reader Response):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所产生的感受、理解和评价。
5. 形式主义(Formalism):指将文学作品视为独立自足的文本,忽略其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等外部因素。
6. 符号学(Semiotics):研究符号系统的科学,涉及语言、文字、图像等符号的生成、传播和解释。
7. 叙事学(Narratology):研究叙事作品的形式、结构和技巧的科学。
8. 接受美学(Reception Aesthetics):强调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认为作品的意义是在读者的参与下生成的。
9. 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将文学作品视为一个整体,研究其内在的结构、关系和规律。
10. 后结构主义(Poststructuralism):对结构主义的批判和超越,强调个体主体性和文本的开放性。
这只是一小部分文学批评术语的示例,实际上,文学批评领域的术语极为丰富多样。文学批评术语词典将会对深入理解文学批评的概念和理论提供极大的帮助。
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叙事学
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叙事学(narratology)
又译“叙述学”,20世纪60年代西方出现的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叙事学”一词始见于法国国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茨维坦.托多洛夫1969年发表的《〈十日谈〉语法》一书,“这部著作属于一门尚未存在的科学,我们暂且将这门科学取名为叙事学,即关于叙事作品的科学”(托多洛夫《〈十日谈〉语法》)。法国叙事学家杰拉尔德.普兰斯说:“叙事学是对叙事文的形式和功能的研究”(《叙事学》)。荷兰叙事学家米克.巴尔认为“叙事学是叙事文本的理论”(《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美国叙事学家西摩.查特曼将叙事学视为“叙事文的结构研究”。(《故事与话语》)新版《罗伯特法语词典》对叙事学所下的定义是:“关于叙事作品、叙述、叙述结构以及叙事性的理论。”有关叙事学的界说还散见于其他论著和辞典,其定义虽不尽一致,但将叙事学看作对叙事文内在形式进行研究的理论这一点是共同的。在法国,“叙事学”还有许多别称,比如“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叙事作品语法”、“叙述符号学”、“叙事作品话语”、“叙事作品诗学”、“散文诗学”等。
叙事学的产生与现代语言学、俄国形式主义有密切关系。费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主张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转向语言而不是言语,并认为语言是一个不受外界条件制约的封闭的符号系统,这一符号系统的意义取决于其内部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这些观念为叙事学提供了直接的参照和借鉴。俄国形式主义倡导的文学的“科学性研究”,提出的“文学性”问题以及“材料与手法”、“本事与情节”等概念的区别,对叙事学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尤其是俄国民俗学家弗拉基米尔.普罗普首创的俄国民间故事的研究方法,更是刺激了结构主义叙事学家对叙事作品结构分析的兴趣和思考。法国是叙事学的诞生地,结构主义叙事学家罗兰.巴特、托多洛夫、A.J.格雷马斯、克劳德.布雷蒙、热拉尔.热奈特等对叙事结构、叙述话语等作了严格、系统的研究和探索。正是在结构主义叙事学的理论框架中形成了叙事学。叙事学还吸收了小说理论家的诸多研究成果,如亨利.詹姆斯、珀.路伯克对小说视点的研究,E.M.佛斯特关于故事、情节、人物的论述等;美国批评家韦恩.布斯的《小说修辞学》对叙事学也有重要建树,“这本书对叙事角度、叙述者类型、文本规范、暗含作者的概念等,作出了英美人最系统的贡献”。(施洛米丝.里蒙-凯南《叙事虚构作品》)欧美各国的文学理论家、语言学家、符号学家、人类学家、民俗学家、圣经学者、心理学家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叙事学的建设,叙事学是众多理论家共同研究的产物。此外,小说创作本身的探索与革新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叙事学的发展。
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叙事学
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叙事学(narratology)
又译“叙述学”,20世纪60年代西方出现的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叙事学”一词始见于法国国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茨维坦.托多洛夫1969年发表的《〈十日谈〉语法》一书,“这部著作属于一门尚未存在的科学,我们暂且将这门科学取名为叙事学,即关于叙事作品的科学”(托多洛夫《〈十日谈〉语法》)。法国叙事学家杰拉尔德.普兰斯说:“叙事学是对叙事文的形式和功能的研究”(《叙事学》)。荷兰叙事学家米克.巴尔认为“叙事学是叙事文本的理论”(《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美国叙事学家西摩.查特曼将叙事学视为“叙事文的结构研究”。(《故事与话语》)新版《罗伯特法语词典》对叙事学所下的定义是:“关于叙事作品、叙述、叙述结构以及叙事性的理论。”有关叙事学的界说还散见于其他论著和辞典,其定义虽不尽一致,但将叙事学看作对叙事文内在形式进行研究的理论这一点是共同的。在法国,“叙事学”还有许多别称,比如“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叙事作品语法”、“叙述符号学”、“叙事作品话语”、“叙事作品诗学”、“散文诗学”等。
叙事学的产生与现代语言学、俄国形式主义有密切关系。费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主张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转向语言而不是言语,并认为语言是一个不受外界条件制约的封闭的符号系统,这一符号系统的意义取决于其内部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这些观念为叙事学提供了直接的参照和借鉴。俄国形式主义倡导的文学的“科学性研究”,提出的“文学性”问题以及“材料与手法”、“本事与情节”等概念的区别,对叙事学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尤其是俄国民俗学家弗拉基米尔.普罗普首创的俄国民间故事的研究方法,更是刺激了结构主义叙事学家对叙事作品结构分析的兴趣和思考。法国是叙事学的诞生地,结构主义叙事学家罗兰.巴特、托多洛夫、A.J.格雷马斯、克劳德.布雷蒙、热拉尔.热奈特等对叙事结构、叙述话语等作了严格、系统的研究和探索。正是在结构主义叙事学的理论框架中形成了叙事学。叙事学还吸收了小说理论家的诸多研究成果,如亨利.詹姆斯、珀.路伯克对小说视点的研究,E.M.佛斯特关于故事、情节、人物的论述等;美国批评家韦恩.布斯的《小说修辞学》对叙事学也有重要建树,“这本书对叙事角度、叙述者类型、文本规范、暗含作者的概念等,作出了英美人最系统的贡献”。(施洛米丝.里蒙-凯南《叙事虚构作品》)欧美各国的文学理论家、语言学家、符号学家、人类学家、民俗学家、圣经学者、心理学家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叙事学的建设,叙事学是众多理论家共同研究的产物。此外,小说创作本身的探索与革新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叙事学的发展。
叙事学的概念知识点总结
叙事学的概念知识点总结
叙事学的概念及其发展
叙事学的概念源于20世纪初,最初是由文学学者提出并应用于文学研究中。随着研究领
域的拓展,叙事学逐渐成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不仅应用于文学,还涉及到了哲学、
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化研究等领域。叙事学在这些领域的应用,丰富了叙事研究
的视角和方法,促进了叙事学的发展。
1. 叙事的概念和特点
叙事是一种通过描述和讲述来表达思想、情感和信息的文本形式,它可以是口头的,也可
以是书面的,可以是虚构的,也可以是真实的。叙事的特点包括情节、人物、时空背景、
语言风格等,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叙事的结构和内容。
2. 叙事的功能和作用
叙事在社会和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它可以用来传递知识、表达情感、建立联系、构建认同等。叙事不仅是一种文本形式,更是一种社会实践,通过叙事,个体和社会可以
互相作用,交流信息,构建共同的意义体系。
3. 叙事的语言特点
叙事的语言是其表现形式之一,叙事的语言特点包括叙述性、连续性、个性化等,这些语
言特点反映了叙事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
4. 叙事的文化背景
叙事的文化背景是叙事的产生和发展的重要社会和文化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叙事表现
出不同的特点和功能,这种多样性丰富了叙事的文化内涵和研究内容。
叙事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
叙事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本分析、语言分析、社会调查、访谈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
研究者从不同视角和层面来理解叙事的结构、功能、语言特点以及文化背景。叙事学的应
用领域包括文学研究、心理疗法、教育教学、广告营销等,这些应用领域通过叙事学的理
史上最全电影叙事理论概述
史上最全电影叙事理论概述
电影叙事理论概述
电影叙事学(narratology),以叙事电影为研究文本,探讨叙事电影中的叙述者与接受者,时间与空间,故事与情节,视点与结构等叙事问题
它立足于这样的一对假定矛盾,即叙述者和接受者的矛盾。叙事就是叙述者与接受者作斗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叙述者总是利用各种可能性来控制和影响接受者。
而接受者又总是对叙述者所叙述的一切将信将疑,接受者总是想找出文本背后的叙述者,而叙述者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把接受者缝合在故事当中。
一、电影叙事学自产生到发展
1、亚里斯多德
在亚里斯多德的《诗学》中就有关于叙事学的古典论述,亚里其多德认为,诗歌的目的就是模仿人类的行为,同时他认为这种模拟是一种创造性的模拟,模拟是虚构,也是对现实的一种再现。
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叙事学才有了发展,福克纳在研究小说时,已经提出要研究小说的叙事人称问题,也就是叙事学上的视角问题,而视角问题是现代叙事学的一个主要研究范畴。
无论亚里斯多德也好,福克纳也好,他们关于叙述的理论都是我们上面所说的经验性的,也是片断性的,而真正系统性地对叙述进行定义和全景研究,是在现代叙事学出现之后。
现代叙事学的理论起源我们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初的俄国形式主义。
2、什克洛夫斯基
一般认为,1914年问世的什克洛夫斯基的论文《词语的复活》是俄国形式主义的第一个文献。什克洛夫斯基在论文中提出了文学的语言性,他认为词语的意义在反复利用后会退化的,词语在日常生活中
会逐渐失去原生态的意义,所以为表达意义,必须反复用修饰语来加强。
叙事学
叙事学
叙事学理论发源于西方,以形式主义批判而闻名于世。近年来,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它已逐渐成为充满活力且风行各地的学术思潮之一。
一、叙事学的定义
20世纪的叙事学诞生于法国。叙事学(法文中的“叙述学”)是由拉丁文词根narrato(叙述、叙事)加上希腊文词尾logie(科学)构成的。顾名思义,叙事学应当是研究叙事作品的科学。然而这种定义经不起深究。因为叙事学研究对象——“叙事作品”的界定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新版《罗伯特法语词典》对“叙事学”所下的定义是:“关于叙事作品、叙述、叙述结构以及叙述性的理论。”而七卷本的《大拉露斯法语词典》对“叙事学”的解释是“人们有时用它来指称关于文学作品结构的科学研究”,显然,这里的“文学作品”并不只包括叙事作品一种。两种定义颇有出入,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它们都重视对文本的叙述结构的研究。简单说来,叙述学就是关于叙述本文的理论,它着重对叙事文本作技述分析。
罗兰·巴特认为任何材料都适宜于叙事,除了文学作品以外,还包括绘、电影、连环画、社会杂闻、会话,叙事承载物可以是口头或书面的有声语言、固定或活动的画面、手势,以及所有这些材料的有机混合。而实际上,叙事学的发展并没有完全遵循这种设想,它的研究对象局限于神话、民间故事、尤其是小说这些以书面语言为载体的叙事作品中。即使是进入到非语言村料构成的叙事领域中,也是以用语言作载体的叙事作品的研究为参照进行的。连巴特撰写的《时装体系》一书,也是在研究报刊杂志上关于时装的文字符号。单就神话,民间故事,小说而言,叙事学早期关注的是前二者,主要研究的是“故事”;叙事学发达以后主要研究后者,关心的是“叙事话语”。所以它们是不能同日而语的。这样,从实际发展情情况来看,叙事学是对主要以神话、民间故事、小说为主的书面叙事材料的研究,并以此为参照研究其它叙事领域。
小说叙事视角ppt课件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叙事视角
申丹(2003)将“视角” 分成4类 :
1)无限制型视角(即全知叙述)
固定人物有限视角
2)内视角: 转换人物有限视角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叙事视角
Point of view
“视角”简单说指叙述时观察和呈现故事的角度。
新批评学派布鲁克斯和沃伦(1960)曾将视角分成4类:
叙事视角
对视角的细分可以帮助在阅读中注意小说叙事中“叙述者” 和“感知者”的不同。一般用“视角”指涉感知角度;一个 人的感知也涉及对事物的特定看法、立场观点或感情态度。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第三章:我们正坐在一张桌旁,
同桌的还有一位年龄跟我差不多的男人……我又转向了刚刚结识的那 位:“这个晚会对我来说有点特别。我连主人的面都没见过。”…他 好像听不懂我的话似的看了我一会,猛地说:“我就是盖茨比。”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空间叙事学
空间叙事学
空间叙事学(Spatial Narratology)是一个涉及空间与
叙事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领域。它的出现与人们对于空间和位置在叙事中的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有着密切关系。空间与叙事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文学、影视、建筑等领域中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讨论。本文将从空间概念、叙事理论与空间叙事关系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探寻空间叙事学的意义与方法。
一、空间概念与叙事理论
在理论层面上,空间与叙事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构建的关系。空间既是叙事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同时,叙事也能够赋予空间以意义。空间的不同构成方式和形态对于叙事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为叙事提供背景、舞台和场景等等。
空间的概念是多元和复杂的,它可以是地理空间、心理空间、社会空间等等。不同的叙事方式和目的可能要求不同类型的空间。如同心理学家谢丽尔·赫克(Cheryl Herr)所言,
心理空间可以提供给叙事更深层次的意义,同时也能够让叙事更贴近于人的内心世界。
另外,叙事理论也为我们理解空间叙事提供了重要的框架。疆域理论(Territoriality Theory)认为,人的行动与空间
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关联,通过对空间的界定和控制,人们可以将空间变成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并通过空间的限制和扩展来激发叙事的发展。除此之外,能动性理论(Agency Theory)也将空间视为一种能动的实体,它能够与人物互动,对叙事的走向产生重要影响。
二、空间叙事的意义与方法
空间叙事学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和分析叙事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空间能够赋予叙事以情感和感知的维度。人们对于空间的感知与情感经验会影响到他们对于叙事的理解和接受。空间作为一种情感载体,能够极大地丰富和深化叙事内容。
叙事学
Main character tells Minor character tells his story main character’s story 第一人称主人公叙述 第一人称旁观叙述
Analytic or omniscient Author tells story as Narrator not author tells story observer a character 作者旁观叙述 in the story 全知叙述
Baidu Nhomakorabea
2)内视角:
转换人物有限视角 多个人物转换视角
主人公“我”追忆往事的视角
3)第一人称外视角:
见证人叙述中“我”处于故事 边缘观察位置的视角
4)第三人称外视角:(摄像机或外部旁观)
叙事视角
对视角的细分可以帮助在阅读中注意小说叙事中“叙述者” 和“感知者”的不同。一般用“视角”指涉感知角度;一个 人的感知也涉及对事物的特定看法、立场观点或感情态度。
后经典叙事学拓宽了研究范畴,开始考虑到叙事的社会历史 语境,并结合其他相关学科,出现了女性主义叙事学、修辞 性叙事学、认知叙事学等派别。
北大未名译库·新叙事学理论译丛(5册) 查特曼《叙事术语评论:小说和电影的叙事修辞学》(1990); 费伦《作为修辞的叙事:技巧、读者、伦理、意识形态》(1996); 卡恩斯《修辞性叙事学》(1999)
叙事学的英语英语
叙事学的英语英语
叙事学的英语表达研究
叙事学作为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探讨故事的构成、叙述技巧以及叙述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关系。在英语中,叙事学的相关术语和表达方式丰富多样,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
一、叙事学基本概念
1.Narratology(叙事学):研究叙事文本的理论和批评方法。
2.Narrative(叙述):通过语言、文字、图像等手段呈现故事的过程。
3.Narrator(叙述者):讲述故事的人或声音。
4.Narrative time(叙述时间):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之间的关系。
5.Narrative space(叙述空间):故事发生的环境和背景。
二、叙述技巧
1.First-person narrative(第一人称叙述):叙述者以“我”的身份讲述故事。
2.Third-person narrative(第三人称叙述):叙述者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
3.Omniscient narrative(全知叙述):叙述者了解故事中所有人物和事件。
4.Limited omniscient narrative(有限全知叙述):叙述者仅了解部分人物和事件的内心世界。
5.Stream of consciousness(意识流):模仿人物内心活动的叙述方式。
三、叙事学流派及代表人物
1.Russian Formalism(俄国形式主义):关注叙事文本的结构和形式。
代表人物:Viktor Shklovsky(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
2.Structuralism(结构主义):认为叙事文本具有一定的结构规律。
代表人物:Roland Barthes(罗兰·巴特)
结构主义叙事学
目录
一、一般原则:“故事底下找故事” 一般原则: 故事底下找故事” 普洛普:三十一个“功能”与七个“角色” 二、普洛普:三十一个“功能”与七个“角色” 托多洛夫:叙事“句法” 三、托多洛夫:叙事“句法”理论 格雷马斯: 行动元” 符号矩形” 四、格雷马斯:“行动元”与“符号矩形”理 论 五、热奈特:“故事——叙事 热奈特: 故事 叙事——叙述”理论 叙述” 叙事 叙述 六、结语
这三十一个“功能”(详见后附)分布在七个行动范围内, 每种范围又有相应的人物角色(七种“角色”):
反面人物(恶魔、巨人、龙、巫婆等) 为主人公(英雄)提供某种东西的人(捐献者、供养人) 帮助者(助手) 公主(或被追求,寻找的人)及其父亲 派遣主人外出历险者(送信人、派遣者) 主人公(英雄、寻找人或受害人) 假主人公(假英雄) 在不同童话(故事)中,七种角色可由各种人物担任。有时一个 人物担任数个角色,有时几个人物共同担任一个角色,这样,普 洛普实际上已在许多童话下面找到一个由“角色”和“功能”构 成的基本故事。
二是通过评论过程详细解释文本,它始终在作品内部进行,强调文本 的独立性,但又成为一种死扣文本的,原子化的解读释义。这种方法 重视作品的完整性,独立性,主张通过分析找出其特殊性,但往往割 裂它同其它文本及文化符号系统的联系。他把这种方法称为“评论”。 形式主义批评特别是“新批评”往往采用这类方法。
这种分析根本不看小说实际内容,而专注于它的形式结构。 认为这个内在关系结构保持不变,个别成分则可能替换— —“你可以用母亲/女儿或鸟/鼹鼠去代替父/子或太阳/坑 等”,而“单元之间的关系结构仍被保持着。”结构主义 主张:故事的“内容”就是它自己的“结构”。 例如:一个母亲和女儿吵架,女儿去花园和她的宠物鼹鼠 玩耍。母亲过来叫她,她不理。这时,飞来一只鹰把她的 鼹鼠吃叨走了。女儿伤心扑到母亲怀里哭泣,母女双方和 好如初。 结构主义批评的特点 (1)不是评价性的而是分析性的——对作品的文化价值 并不关心,从伟大的杰作到平庸的作品,都可以作这种分 析。 (2)故意冒犯、拒绝小说的“明显”意义,却试图分析 隐含的“深层结构”。
叙事学与电影叙事学
1.什么是叙事学?
2.什么是电影叙事学?
3.用电影叙事学分析把握电影作品
答案
结构主义文论发展中的一个流派。西方有的学者也把它作为结构主义文论的一个主要
内容。叙事学的哲学、美学、方法论基础是结构主义的,叙事学注重动作、语序、深层结构、叙述文字等方面的研究,既反对心理学文论对人物心态的研究,也反对新批评派对作品进行单一的分析,它总是把文艺史上许多同类的作品串联起来,寻求其中共同的模式,对动作程序、叙述结构、传播影响、表层结构及其深层结构,对错综复杂的文艺现象进行层次分析、排列组合式的形态研究。这个学派在法国十分盛行,代表人物是阿尔都塞、托多罗夫、巴尔特、热奈特、格雷马斯等。不过,由于后来法国语义学文论的深入发展,批评学的日益流行,叙事学的研究盛况不复如初了。它自身的弱点也暴露得很充分:不能解决文艺叙事的创作规律,缺乏文艺创作和欣赏应有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感受。
来源:西方现代艺术词典
中国叙事学的研究由于与国外最新研究模式缺乏有效呼应,其研究范式显得陈旧,研
究角度显得狭窄。叙事学( narratology) 是在结构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叙事文本进行研究的理论。最早提出叙事学概念并认为这是一门有待建立的科学的人,是法国当
代著名结构主义符号学家、文艺理论家茨维坦·托多罗夫。1966 年巴尔特发表的《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克洛德·布雷蒙发表的《叙事可能之逻辑》两篇论文和同年格雷
马斯出版的《结构主义语义学》一书,都可以视为当代叙事学的奠基之作。“叙事”一词为动宾结构,同时指涉讲述行为(叙)和所述对象(事);而“叙述”一词为并列结构,重复指涉讲述行为(叙+述)。“叙述”一词与“叙述者”紧密相联,宜指话语表达层,而“叙事”一词则更适合涵盖故事结构和话语表达这两个层面。当代叙事学于20世纪
叙事学源氏物语
从《源氏物语》的自由间接引语看隐蔽的叙事者声音
2012级文艺学李小雅学号:20120290
从叙事学的视角来剖析文本自由间接引语是隐蔽叙事者叙事声音的重要标识,隐蔽叙事者叙事声音的出现弥补了第三人称限知视角叙事的缺陷。隐蔽叙事者叙事声音与小说人物声音的交织使得文本叙事更为巧妙,更有韵味、更为耐读。早在千余年前日本古典小说《源氏物语》已是充分使用了这一技巧,表现出作者紫氏部高超的叙事技艺。
叙事学(Narratology)日文为“物语论”或“物语学”。隐蔽叙述者的叙事声音是叙事学研究的难点,研究切入的角度可从语言学上研究它的表达特征,可以从文体学上研究它的表达效果,可以从文艺审美上研究叙事者的观点、见解、情,从以上三者的任何一个角度切入都可旁涉其二。首先,隐蔽叙述者的叙事声音在语言学上的表征是间接引语,“所谓的间接是指它们或多或少地使用了叙述者的表达方式,采用了叙述者为基准的人称(时态)”[1](222)。间接引语分为一般间接引语和自由间接引语(自由间接言语),一般间接引语一般不能构成隐蔽的叙事声音,本文将主要研究自由间接引语。
一、《源氏物语》丰译本自由间接引语的文本分析
本文以《源氏物语》第四十卷《磨法使》中的自由间接引语为研究对象,选择该卷进行分析主要缘于:一,通过前面三十九卷六十余万言的讲述,主人公光源氏已时是五十二岁,步入人生暮年,感慨万分。源氏一生起伏跌宕,情事纷扰。特别是紫夫人过世后,情绪低落。《磨法使》卷之后虽还有三十余万言,但本卷的舞台是光源氏最后一回登台亮相,阴郁的气氛中主人公几多沉思低语,在对主人公沉思低语独白的描绘中又暗含了叙事人的观点、见解和情感。《磨法使》卷中有自由间接引语6处,以下随同文本的展开对自由间接引语的叙事功能逐一进行分析。
名词解释叙事学
名词解释叙事学
叙事学是研究故事叙述和叙事结构的学科。它探讨了故事的起承转合、角色构建、情节发展、时间安排和观点选择等方面的问题。叙事学研究的对象可以是文学作品、电影、戏剧、历史文本、新闻报道等各种类型的叙事形式。
叙事学的主要关注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叙事结构:研究故事的组织结构,如起承转合、高潮、结局等。
2. 角色构建:研究故事中的角色塑造和角色关系,如主角、配角、反派等。
3. 情节发展:研究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转折,如冲突、危机、解决等。
4. 时间安排:研究故事中的时间展示方式,如顺叙、倒叙、闪回等。
5. 观点选择:研究故事叙述者的观点选择和叙述方式,如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等。
通过研究叙事学,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故事,从而更好地欣赏和创作各种形式的叙事作品。叙事学也为其他学科,如文学研究、影视研究、心理学等提供了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
叙事学
确定它们的功能和相互关系。Todorov,T.Grammaire du Décameron[M].Mouton:The Hague,1969.p69。
托多罗夫综合各家论述,借用语言学中的关键术语,对最小叙事单元、序列和文本进行了描述。他认为,叙事中的最小单位是一些基本命题,可以是表示行动元的命题,如:“X是国王”,也可以是表示动作的命题,如“X娶了Y”。五个命题构成一个序列:表示初始平衡的命题——表示外力侵入的命题——表示失去平衡的命题——表示恢复平衡力量的命题——表示新平衡的命题。而序列按照嵌入、接续、交替等方式结合起来就构成完整的叙事文本。Selden,R.A Reader's Guide to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M].Kentucky: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1986.p60-61.
法国人类学家兼结构主义者列维-斯特劳斯(L.Strauss)对神话进行研究之后,发现在浩如烟海的神话底下隐藏着某些永恒的普遍结构,任何特定的神话都可以被浓缩成这些结构,这就是叙事中所谓的“深层结构”,其中的变项是一些普遍的文化对立(如生/死、天堂/尘世等)和处于这些对立项之间的象征符号。在不同的文化中,这些深层结构将演变出具有不同价值的表层结构。Levi-Strauss,C.The structure study of myth[A].In Structural Anthropology[C].New York:Anchor,195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叙事学”(Narratology)
叙事学(Narratology法文中的“叙述学
”(narratology),是由拉丁文词根narrato(叙述)加上希腊文词尾logie(科学)而构成的。七卷本的《大拉霍斯法语词典》是这样解释“叙述学”一词的:“人们有时用它来指称关于文学作品结构的科学研究。”新版《罗伯特法语词典》对该词所下的定义则是:“关于叙事作品、叙述、叙述结构以及叙述性的理论。”两种定义颇有出入,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它们都重视对文本的叙述结构的研究。简单说来,叙述学就是关于叙述本文的理论,它着重对叙事文本作技术分析。
尽管“叙事学”一词在1969年才由托多罗夫(T.Todorov)正式提出,但人们对叙事的讨论却早就开始了。柏拉图对叙事进行的模仿(mimesis)/叙事(diegesis)的著名二分说可以被看成是这些讨论的发端。李斯特(Thomas Lister)于1832年就利用“叙述视点”来分析小说作品,同时期的另一位学者洛克哈特(John Gibson Lockhart)更是使用这一术语来探讨如何使作者与自己的作品保持恰当的
“距离”。殷企平等:《英国小说批评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78页。
后来经过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的全面讨论,福斯
特(E.M.Forster)和马克.肖尔(M.Schorer)等的深入发挥,叙述视点成为小说批评(自然也包括叙事学)中最为重要的术语之一。
托多罗夫首次提出叙事学一词时,给"Narratology"的定义是:叙事学:关于叙事结构的理论。为了发现结构或描写结构,叙事学研究者将叙事现象分解成组件,然后努力确定它们的功能和相互关系。Todorov,T.Grammaire du Decameron[M].Mouton:The Hague,1969.p69。
托多罗夫综合各家论述,借用语言学中的关键术语,对最小叙事单元、序列和文本进行了描述。他认为,叙事中的最小单位是一些基本命题,可以是表示行动元的命题,如:“X是国王”,也可以是表示动作的命题,如
“X娶了Y”。五个命题构成一个序列:表示初始平衡的命题——表示外力侵入的命题——表示失去平衡
的命题——表示恢复平衡力量的命题——表示新平衡的命题。而序列按照嵌入、接续、交替等方式结合起来就构成完整的叙事文本。Selden,R.A Reader's Guide to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M].Kentucky: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1986.p60-61.
法国人类学家兼结构主义者列维-斯特劳斯(L.Strauss)对神话进行研究之后,发现在浩如烟海的神话底下隐藏着某些永恒的普遍结构,任何特定的神话都可以被浓缩成这些结
构,这就是叙事中所谓的“深层结构”,其中的变项是一些普遍的文化对立(如生/死、天堂/尘世等)和处于这些对立项之间的象征符号。在不同的文化中,这些深层结构将演变出具有不同价值的表层结构。
Levi-Strauss,C.The structure study of myth[A].In Structural Anthropology[C].New York:Anchor,1955.
俄国形式主义者普罗普(Propp)依据对俄罗斯民间故事的研究,对事件的功能进行了明确分类,同时提出与这些功能相对应的人物类型。格雷马斯(Greimas)继承并发展了普罗普的分析模式。他将后者对民间故事的分析方法扩展到所有叙事,提出与行动相关的三对共六种“行动元”概念,即:与愿望、探求和目标相对应的主体和客体;与交流相对应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与辅助支持或阻碍相对应的帮助者和阻挠者。同时,格雷马斯压缩了普罗普提出的功能种类,并将它们归入三种序列结构:契约型结构、完成型结构和离合型结构。如契约型结构中,叙事可能采取两种模式来进行:
契约——违背契约——惩罚
缺乏契约(秩序)——重建契约(秩序)
Selden,R.A Reader's Guide to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M].Kentucky: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1986.p59 并非所有叙事学者都认同上面的分析模式,比如布雷
蒙(Bremond)认为格雷马斯关于叙事序列的分析不能囊括所有叙事现象。他在肯定普罗普的功能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叙事的基本序列由下列三个功能组合而成:
1)表示可能发生变化的功能;
2)表示是否实施这种变化的功能;
3)表示变化是否实现的功能。
由这三个功能组成的基本序列互相结合产生复合序列,布雷蒙列举了“首尾接续式”、“中间包含式”和“左右并连式”等几种常见类型。布雷蒙:《叙事可能之逻辑》[A].张寅德选编:《叙事学研究》[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53—176页。
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区分了“核心”和“催化”两种功能,核心功能以其依据的行为为故事“打开或结束一个未定局面”,而催化功能表示的行为则只起连接作用。巴特:《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A],张寅德选编:《叙事学研究》[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42页。.
苏姗.兰瑟(Susan Lanser)将声音作为“意识形态的表达形式”,探讨叙述声音和女性作家写作的关系。
Lanser,S. Fictions of Authority:Woman Writers and Narrative V oice[M].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9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