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与能量代谢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生理学能量代谢ppt课件

生理学能量代谢ppt课件
腋 温 36.0-37.4 ℃ 最稳定 口腔温 36.7-37.7 ℃ 喘气、饮水影响 直肠温 36.9-37.9 ℃ 出汗、测量姿势 鼓膜、食道—反映脑组织和机体深部温度 可信度 :直肠温>口腔温>腋窝温
临床常用口温和腋温。测定腋温时要注意 无汗、夹紧体温计和测量时间(约需10min)。
36
(二)体温的正常变动
5959温热性发汗温热性发汗精神性发汗精神性发汗汗腺汗腺全身绝大部分汗腺分全身绝大部分汗腺分泌手掌足跖除外手掌足跖除外手掌足跖前额和腋窝等手掌足跖前额和腋窝等部位汗腺部位汗腺神经神经支配支配交感神经的胆碱能节交感神经的胆碱能节后纤维后纤维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刺激刺激温热刺激温热刺激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意义意义加强散热对体温调加强散热对体温调节有重要作用节有重要作用与体温调节无关可能与湿与体温调节无关可能与湿润手掌和足跖增加摩擦力润手掌和足跖增加摩擦力有关有关606033循环系统的调节反应循环系统的调节反应热环境下
14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
(三)临床上应用的简化测定法
通常将蛋白质的消耗量忽略不计,只测定 单位时间内的耗O2量和CO2产量,计算呼 吸商,按非蛋白呼吸商查表,得到对应氧 热价,即可计算总产热量。
另一更简便方法是将非蛋白呼吸商定为 0.82,氧热价为20.20 kJ ,只需测定单 位时间内的耗氧量,便可按下式计算机 体的产热量:
高于43
生命危险
34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一、体温
(一)表层(体表)体温和深部(体核)体温 人体外周组织(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等)的
温度称为表层温度(shell temperature)。
机体深部(心、肺、脑和腹腔内脏等)的温度 称为深部温度(core temperature)。

运动时物质和能量代谢

运动时物质和能量代谢
能量补充
长时间运动或高强度运动时,应补充含有碳水化 合物和蛋白质的运动饮料,以补充能量。
3
电解质补充
运动过程中会大量出汗,导致电解质流失,因此 需要补充含有适量钠、钾、镁等电解质的运动饮 料。
运动后营养恢复
碳水化合物补充
运动后应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帮助身体快速恢复 能量。
蛋白质补充
运动后应摄入适量的蛋白质,以促进肌肉修复和生长。
运动时营养补充与恢
04

运动前营养补充
碳水化合物补充
运动前应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米饭、 面包、水果和蔬菜,以补充能量。
蛋白质补充
对于力量训练或高强度运动,适当补充蛋白质有 助于肌肉修复和生长。
水分补充
运动前应确保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预防脱水。
运动中营养补充
1 2
水分补充
运动过程中应定时补充水分,以维持水分平衡。
促进睡眠
运动能够调节睡眠节律, 改善睡眠质量,有助于 身体恢复和免疫力提升。
THANKS.
减轻关节负担
运动能够增加关节周围肌肉的弹性,减轻关节的负担,减少关节疼 痛和损伤的风险。
运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提高免疫力 Nhomakorabea运动能够刺激免疫细胞 的活性,增强免疫系统 的功能,提高身体对疾 病的抵抗力。
缓解压力
运动能够释放身体内的 压力和紧张情绪,有助 于缓解焦虑和抑郁等心 理问题,减少因压力导 致的免疫抑制。
特点
有氧能量代谢产生的能量较多,且可 持续时间较长,是长时间、中低强度 运动的主要供能方式。
过程
在有氧能量代谢过程中,氧气与葡萄糖、 脂肪等燃料结合,经过一系列生化反应, 生成ATP(三磷酸腺苷)供能。
无氧能量代谢

运动生理学——第六章 物质和能量代谢

运动生理学——第六章 物质和能量代谢

二.脂类代谢:脂类是脂肪和类 脂的总称.
脂肪(又称为真脂)是1分子甘油和3 分子脂肪酸所形成的甘油三酯.类脂是一 类在某些理化性质上与脂肪很相似的物质, 包括磷脂,糖脂,胆固醇等.
(一)脂类的生理功用
1.是储存能量和供给能量的重要 物质.1克脂肪在体内完全氧化时 放出能量为9千卡,比同重量的糖 和蛋白质产热量大,另外脂肪含水 量极少,而糖元和蛋白质含水量多 多脂肪所占体积远较糖元和蛋白质 小,因此脂肪是贮存能量的最好形 式.
2.磷脂和胆固醇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必要 的结构成分
3.合成某些物质:如胆固醇是体内合成 胃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胆汁酸盐和维 生素D的原料
4.脂肪是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食物中 的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K等可 溶于食物油脂中,并随同油脂一起在肠道 被吸收阶段.
(二)脂肪的氧化作用
人体的脂肪大部分储存于皮下、肠系膜、 大网膜、肾脏周围等脂肪组织中这些称 (脂库)
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新 陈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是正常生命活 动的必要条件.如果新陈代谢发生障 碍,必将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而造成 疾病,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随 之结束.
第一节 物质代谢
一、糖代谢 (一)糖的生理功能 A.是供给人体所需的能量(一般情况
下人体所需能量大约70%来源于糖 的氧化) B.糖是构成组织器官的重要成分之一 (核糖和脱氧核糖是细胞中核酸的组 织成分)
1.甘油的氧化利用:A.在肝脏中甘油 可转变成磷酸丙糖,经糖的有氧氧化途径 参加三羧循环,氧化释放能量 B.甘油 亦根据生理需要经糖元异生途径合成糖元 或葡萄糖.
2.脂肪酸的氧化:脂肪酸在 体内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全过程.
三 蛋白质代谢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一切生命活 动都与蛋白质联系在一起.导师恩格斯他 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时提出“生命是蛋白 体的存在方式”他这一科学的定义说明了 两个问题:A.蛋白体是生命最重要的物 质基础B.蛋白体的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 的基本特征.

22细胞活动第二节 细胞的物质与能量代谢知识课件知识讲稿

22细胞活动第二节 细胞的物质与能量代谢知识课件知识讲稿
2022/2/1
2022/2/1
• 电子传递
P700位于类囊体膜外侧,它释放的电子被结合在类囊体膜上的电子 传递体——铁氧还蛋白(Fd)所接受,并经Fd最后传递给电子传递体 NADP+,生成NADPH。而P700分子则出现了电子缺失。
三羧酸循环 乙醛酸循环 磷酸戊糖途径 糖醛酸途径
2022/2/1
(三)脂类合成与分解
• 脂肪酸是生物体重要能源,在动物的脂肪组织、植物 种子或果实中大量储藏。脂类的生理作用在上一章已 做过介绍,脂类物质的代谢紊乱与人类的动脉粥样硬 化、脂肪肝、酮尿症等疾病关系密切。
• 1. 脂类的合成 • 生物体中脂类的合成十分活跃,特别是在高等动物的
2022/2/1
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蛋白质 氨基酸
氨 尿素、尿酸
α-酮戊二酸 乙酰CoA 草酰乙酸
CO2 H2O
琥珀酰CoA
2022/2/1
(二)糖的合成与分解
糖的代谢分为糖的合成与糖的分解。许多植物、光合细菌可以利用光合作用 将CO2和H2O合成糖。动物缺乏这种能力,下面主要介绍动物体内糖的代谢 。糖代谢受神经、激素的调节控制。它的代谢紊乱会引起各种疾病,如半乳 糖血症、糖尿病、低血糖症等,因此对糖代谢的研究有利于疾病的防治。 1. 糖的异生与糖原合成 • 糖的异生是指从非糖物质合成葡萄糖的过程。例如,丙酮酸、甘油、乳酸及 某些氨基酸等非糖物质都可以转化成葡萄糖。在机体饥饿、剧烈运动造成糖 原下降后,糖异生对于维持血糖浓度、满足组织对糖的需要是十分重要的。 • 糖异生途径中,从丙酮酸形成葡萄糖需要消耗6分子ATP和特殊调控酶的帮 助。1-磷酸葡萄糖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焦磷酸化酶催化下生成 UDPG,然后在糖原合成酶催化下合成新糖原。

运动生理学---第五章-物质与能量代谢PPT课件

运动生理学---第五章-物质与能量代谢PPT课件

三大能源系统及供能特点
磷酸原系统 (ATP-CP)
乳酸系统
无氧代谢
无氧代谢
有氧系统 有氧代谢
十分迅速
迅速

化学能源:CP
食物能源:糖原
食物能源:糖原、 脂肪、蛋白质
ATP生成很少 肌肉存贮量少 高功率、短时间
ATP生成有限 乳酸致肌肉疲劳
用于1.~3分钟
ATP生成较多
无致疲劳副产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耐力运动
31
运动过程中能源物质的动员
氮平衡:一天食物中摄取蛋白质的含氮量与当 天排泄物中的含氮量平衡
正氮平衡:儿童、孕妇、病后恢复、运动锻炼 过程中,蛋白质摄取量大于排泄量
负氮平衡:衰老、饥饿、营养不良、消耗性疾 病时,蛋白质摄取量小于排泄量
.
23
蛋白质代谢
蛋白质
氨基酸 合成代谢
组成蛋白质
分解代谢
血浆蛋白
丙酮酸 + NH3
尿素
性的需要; 水解复杂的食物成分,使之便与吸收; 通过分泌粘液、抗体和大量液体,保护消化
道粘膜。
.
10
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各部位的消化
口腔:主要是咀嚼和少量唾液淀粉酶消化糖 类,分解成麦芽糖;
胃:机械和化学消化,胃液含盐酸,呈酸性, Ph值在0.9-1.5,胃蛋白酶。食物在胃中的 排空速度,糖类>蛋白质>脂肪。
溶液(35-40%),服用量为40-50克 长时间运动中饮用低浓度饮料,每次15-20克 一般补充人工合成的低聚糖(2-10个G)
.
19
(二)脂肪代谢
脂肪在体内的作用 含能量最多,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构成细胞 贮存体内:能量储备,保护器官、减少摩擦、

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

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 1 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 2 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 3 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 4 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 5 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 6 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7 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8 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9 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10 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11 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12 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13 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14 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15 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16 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17 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18 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19 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20 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21 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22 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23 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24 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25 页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第26 页。

运动时物质和能量代谢

运动时物质和能量代谢

(二)ATP的生物学功能
1.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ATP-ADP循环是人体内能量转换的基本方 式,维系着能量的释放、贮存与利用。
2.合成磷酸肌酸
3.参与构成一些重要辅酶 ATP是一些重要辅酶,如NADP、
NAD+、FAD、CoA的结构成分,参与细胞 内糖、脂、蛋白质与核酸等的代谢反应。
4.提供物质代谢时需要的能量 ATP作为磷酸的供体,参与糖、脂肪等
据报道,仅肌质网转运Ca2+所消耗的能量就 占肌肉收缩时总耗能的三分之一。
肌丝滑行原理
(二)ATP再合成途径
肌细胞中ATP含量十分有限(ATP为每千 克湿肌4.7~7.8毫摩尔),但消耗量相对较 大(例如,一个静卧状态的人,24小时内消耗 ATP约40千克。在剧烈活动时,ATP利用速率 可高达每分钟0.5千克) 。这一“供需”矛 盾通过ATP-ADP循环来解决。
由磷酸原(ATP、CP)分解反应组成的供能系统 称为磷酸原供能系统。
(一)磷酸肌酸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1.磷酸肌酸的分子结构
2.磷酸肌酸的功能
(1)高能磷酸基团的储存库
人体肌酸总量大约为120克,95%存在于肌 肉。
2.磷酸肌酸的功能
(2)组成肌酸-磷酸肌酸能量穿梭系统
(二)运动时磷酸原供能
1.磷酸原系统供能过程 ATP是肌肉收缩时将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的
2.糖有氧氧化中ATP的生成量
反应阶段
部位 底物水平 氧化磷酸化 磷酸化
CH2 O P 3-磷酸甘油酸
(2)氧化磷酸化(线粒体)
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传递过程 逐级氧化,最后生成水,同时伴有能量的 释放,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称 为氧化磷酸化。
e- Ⅳ

10-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09)

10-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09)

2、生物氧化的特点
1)在体温下进行 在酶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 2)在酶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氧化和 放能逐步进行 产生的能量以ATP ATP形式储存 3)产生的能量以ATP形式储存
14
3、生物分子的氧化过程
1)分解代谢,伴随代谢物的脱氢和辅酶的还原 分解代谢, NADH NAD+ NADH或 经历一系列电子载体 电子载体传递过程将 2)NADH或FADH2经历一系列电子载体传递过程将 和电子传递给O 同时形成ATP H和电子传递给O2,同时形成ATP 经呼吸链释放的能量是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
23
线粒体内膜的功能: 线粒体内膜的功能:
1)在线粒体基质或面内基质的内膜蛋白上,丙酮酸及脂 在线粒体基质或面内基质的内膜蛋白上, 肪酸氧化为CO 同时NAD FAD还原 肪酸氧化为CO2,同时NAD+和FAD还原 2)电子从NADH传至线粒体内膜,同时形成跨膜质子泵 电子从NADH传至线粒体内膜, NADH传至线粒体内膜 内膜上的F ATP酶复合体将贮存于电化学质子梯度的 3)内膜上的F0F1ATP酶复合体将贮存于电化学质子梯度的 能量合成ATP 能量合成ATP
16
电子传递链的组分
酶复合体 相对分子量 辅基
复合体Ⅰ 复合体Ⅰ NADH-Q还原酶 还原酶 复合体Ⅱ 琥珀酸-Q还原酶 复合体Ⅱ 琥珀酸 还原酶 复合体Ⅲ 复合体Ⅲ 细胞色素还原酶
88000 14000
复合体Ⅳ 复合体Ⅳ 细胞色素氧化酶
16000
FMN Fe-S FAD Fe-S 血红素b- 血红素 -562 血红素b- 血红素 -566 血红素c 血红素 1 Fe-S 血红素a 血红素 血红素a 血红素 3 CuA和CuB
kcal/mol kJ/mol

6物质与能量代谢概述

6物质与能量代谢概述
▪ 肌糖原既是高强度无氧运动时机体的重要能源, 又是大强度有氧运动时的主要能源。许多研究表 明,糖原贮量(特别是肌糖原)的增多,有助于耐力 性运动成绩的提高。
(2)血糖
▪ 血液中的葡萄糖又称血糖,正常人空腹浓度为80120mg%。
▪ 血糖是包括大脑在内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能源。
▪ 运动员安静状态下的血糖浓度与常人无异。
第六章 物质与能量代谢
第一节 物质代谢 第二节 能量代谢 第三节 体 温
概述 ▪ 物质代谢:人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
不断进行的物质交换过程。
▪ 能量代谢: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 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
第一节 物质代谢 一、人体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 (一)主要营养物质的生理功用 1.三大能源物质的生理功用 2.水及无机盐的生理功用 3.维生素的生理功用
▪ 因此可以减少运动时肌糖原的消耗。
▪ 应当注意的是,在比赛前一小时左右不要补糖,以 免因胰岛素效应反而使血糖降低。
D.大肠内消化
▪大肠的主要功能在于为消 化后的食物残渣提供暂时 贮存场所。大肠液中的黏 液蛋白对肠黏膜具有保护 作用,并具有润滑粪便的 作用。食物残渣进入大肠 后,通过大肠的机械运动 被向肛门方向推送,最终 通过排便反射将粪便排出 体外。
2.吸收
(1)吸收的部位 ▪ 口腔及食道内不吸收。 ▪ 胃只吸收酒精和少量水分。 ▪ 小肠吸收的主要部位,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消
性 质:无色,pH 0.9~1.5 分泌量:1.5~2.5L/日 成 分:盐酸、胃蛋白酶原、 粘液、和HCO3- 等无机物。
胃排空:食物由胃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 食物的排空速度与食物的物理性状及化学组
成有关。
▪ 通常稀薄、流体食物比粘稠、固体食物排空 快,颗粒小的食物比大块食物排空快。

运动生理学——第六章 物质和能量代谢

运动生理学——第六章 物质和能量代谢
肝糖元可以进行氧化分解,供给肝细胞生理 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但其主要的功能是在磷酸酶 的作用下,重新分解为葡萄糖补充到血液中维持 血糖的正常浓度.
磷酸酶只存在于肝脏,其他组织缺乏这种磷 酸酶,故其他组织中的糖元如肌糖元,就不能直 接分解为葡萄糖.
(三)糖在体内的氧化
两种形式:
A.缺氧条件下,糖元和葡萄糖 分解为HL释放能量极少.
第二节 能量代谢
有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如呼 吸循环神经活动,肌肉活动等都 要消耗能量,所消耗的能量来自 糖,脂肪,蛋白质的氧化.1克 糖或1克蛋白质在体内完全氧化 能释放4千卡热量.
1克脂肪在体内完全氧化能释放出 9千卡的热量.一般说来,分解代 谢是释放能量的过程,而合成代谢 则是吸能过程.通常把物质代谢过 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化和利 用称为能量代谢.
(二)蛋白质代谢的动态平衡
蛋白质的主要功用是构成新的组织蛋白, 另一方面旧的组织蛋白又不断分解最后产 生水,二氧化碳和一些含氮的最终产物排 出体外,那么体内蛋白质(合成占优势) 还是消减(分解占优势),要解答这得从 氮平衡来得出结果.
什么是氮平衡?(食物中的含氮物质主 要是蛋白质)蛋白氮.
而且蛋白质分子中的含氮量约为16%
1.甘油的氧化利用:A.在肝脏中甘油 可转变成磷酸丙糖,经糖的有氧氧化途径 参加三羧循环,氧化释放能量 B.甘油 亦根据生理需要经糖元异生途径合成糖元 或葡萄糖.
2.脂肪酸的氧化:脂肪酸在 体内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全过程.
三 蛋白质代谢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一切生命活 动都与蛋白质联系在一起.导师恩格斯他 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时提出“生命是蛋白 体的存在方式”他这一科学的定义说明了 两个问题:A.蛋白体是生命最重要的物 质基础B.蛋白体的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 的基本特征.

运动生物化学第04章运动时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_OK

运动生物化学第04章运动时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_OK
38
10、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将磷酰基转移给ADP形成ATP和丙酮酸 ★
意义:以上10步是糖代谢的共同途径
第四阶段:乳酸生成★ 至此,每分子葡萄糖生成2分子乳酸。
39
(二)糖酵解中ATP的生成
1.ATP生成方式 糖酵解反应中,形成了两个高能磷酸化合物 1,3一二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TP则由上述两个高能磷酸化合物 通过底物磷酸化方式生成。
26
第三节 运动时的无氧代谢供能
大强度剧烈运动时,骨骼 肌可利用磷酸肌酸、糖酵解释放 能量合成ATP,并分别构成磷酸原 供能系统和糖酵解供能系统.由于 以上两种代谢过程都不利用氧, 因此统称为无氧代谢。
27
一、磷酸原供能系统
ATP、CP分子内均含有高能磷酸键,在 供能代谢中,均能通过转移磷酸基团过 程释放能量,所以将ATP、CP分解反应 组成的供能系统称作磷酸原供能系统。
O=C O P
C OH
CH2 O P
1,3-二磷酸 甘油酸
ADP
ATP
磷酸甘油酸激 酶
COOH
C OH
CH2 O P
3-磷酸甘油 酸
23
(二)氧化磷酸化
代谢物脱下的氢,经特定的共 轭氧化-还原对组成的递氢、递电子 体系传递,逐级氧化最后与氧结合 生成水,因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伴 有能量的释放,使ADP磷酸化生成
2、 G-6-P异构化,生成6-磷酸果糖(F-6-P) ★
3、 F-6-P磷酸化,生成1,6-二磷酸果糖(F-1、6-2P)
该步反应再消耗一分子ATP

37
第二阶段:磷酸丙糖生成
4、 F-1、6-2P裂解成3-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 5、 磷酸三碳糖的异构化★

《生理学能量代谢》PPT课件

《生理学能量代谢》PPT课件

细胞呼吸与ATP的形成
细胞呼吸
生物体内有机物氧化分解的过 程,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两种类型。
有氧呼吸
在氧气参与下,有机物彻底氧 化分解,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
无氧呼吸
在无氧气的情况下,有机物不 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少量能量 的过程。
ATP
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能量被 储存在一种叫做ATP的分子中,
作为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
02
本课程将介绍能量代谢的基本概 念、原理和过程,以及其在生物 体内的调控机制。
课程目标
掌握能量代谢的基本 概念、原理和过程。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生物学和医学领域 的相关问题。
理解能量代谢在生物 体内的调控机制。
2023
PART 02
能量代谢概述
REPORTING
什么是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定义
能量代谢是生物体内能量的产生 、传递、转化和利用的过程,是 生物体最基本的生命活动之一。
能量代谢的重要性
维持生命活动
能量代谢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 能的基础,没有足够的能量供应
,生命活动就会停止。
生长发育
能量代谢对于机体的生长发育至关 重要,只有提供足够的能量,才能 保证机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疾病预防
保持正常的能量代谢对于预防疾病 和维护健康非常重要,不合理的能 量代谢会导致肥胖、糖尿病等慢性 疾病的发生。
2023
《生理学能量代谢》 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REPORTING
2023
目录
• 引言 • 能量代谢概述 • 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过程 • 不同类型生物的能量代谢 • 能量代谢的异常与疾病 • 总结与展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内消化
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性 质:无色,pH 0.9~1.5 分泌量:1.5~2.5L/日 成 分:盐酸、胃蛋白酶原、 粘液、和HCO3- 等无机物。
• 胃排空:食物由胃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 食物的排空速度与食物的物理性状及化学组
成有关。
• 通常稀薄、流体食物比粘稠、固体食物排空 快,颗粒小的食物比大块食物排空快。
2.胆汁 肝细胞分泌,内含:(1)胆盐;(2)胆固醇;
(3)胆色素。
3.小肠液
弱碱性液体,pH≈7.6。渗透压与血浆相等。 分泌量大(1~3L/日)
特点 酶种类多;持续分泌 小肠液的成分和作用:
(1)中和胃酸,保护十二指肠粘膜免遭胃酸侵蚀。 (2)稀释肠腔内容物,利于吸收。 (3)肠激酶能激活胰蛋白酶原变为胰蛋白酶。 (4)肠淀粉酶能水解淀粉成为麦芽糖。 (5)多种消化酶进一步消化水解食糜。
• 血糖浓度是人体糖的分解及合成代谢保持动 态平衡的标志。
• 饥饿及长时间运动时,血糖水平下降,运动 员会出现工作能力下降及疲劳的征象。肝糖 原可以迅速分解入血以补充血糖,维持血糖 的动态平衡。我们一般用国际统一的四个血 糖切点值来判断,即5.6、7.0、7.8、11.1毫
• 我们一般用国际统一的四个血糖切点值来判 断 , 即 5.6 、 7.0 、 7.8 、 11.1 毫 摩 尔 每 升 。 仅凭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的变化,就会出现 如下9种情况:
第五章 物质与能量代谢
第一节 物质代谢 第二节 能量代谢
第三节 体 温
概述 • 物质代谢:人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
不断进行的物质交换过程。
• 能量代谢: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 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
第一节 物质代谢 • 一、人体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 • (一)主要营养物பைடு நூலகம்的生理功用 • 1.三大能源物质的生理功用 • 2.水及无机盐的生理功用 • 3.维生素的生理功用
2.吸收
• (1)吸收的部位 • 口腔及食道内不吸收。 • 胃只吸收酒精和少量水分。 • 小肠吸收的主要部位,糖类、脂肪和蛋白
质的消化产物大部分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 收,回肠能够吸收胆盐和维生素B12。 • 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盐类,结肠可吸收其 肠腔内80%的水和90%的Na+及Cl-。
(2)小肠吸收的特点
• 为了解决运动与消化机能的矛盾,一定 要注意运动与进餐之间的间隔时间。
• 饱餐后,不可立即运动; • 剧烈运动结束后,亦应经过适当休息再
进餐。
二、主要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
• (一)糖代谢
• 1.人体的糖贮备及其供能形式
• 单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后,一部分合成肝糖原; 一部分随血液运输到肌肉合成肌糖原贮存起来; 一部分被组织直接氧化利用;另一部分维持血 液中葡萄糖的浓度。
(2) 消 化 液 的 作 用
消化液的主要功能为:
• ①稀释食物,使之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以 利于吸收;
• ②改变消化道内的pH,使之适应于消化酶活 性的需要;
• ③水解复杂的食物成分,使之便于吸收; • ④通过分泌粘液、抗体和大量液体,保护消
化道粘膜。例如,胃的粘液具有较高的粘滞 性和形成凝胶的特性。
• 1.正常血糖。也就是通过检测血浆血糖, 空腹低于5.6,而餐后2小时低于7.8;
• 2.空腹血糖受损。仅有空腹高于5.6但低于 7.0,餐后正常;
• 3.糖耐量减低。仅有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 7.8但低于11.1,空腹正常;
• 4.联合糖调节受损。既有空腹血糖受损又 有糖耐量减低;
• 5.单纯性空腹高血糖1型。空腹血糖高于
2.糖在体内的分解代谢
(1) 糖 酵 解
糖酵解与乳酸生成
乳酸的清除(引自: A.W.S.Watson,1995)
(3) 小肠 内主 要营 养物 质的 吸收
(三)肌肉运动对消化和吸收机能的影响
• 肌肉运动可以产生骨骼肌血管扩张、血流 量增加,内脏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的效 应,导致胃肠道血流量明显减少(约较安 静时减少2/3左右),消化腺分泌消化液量 下降;
• 运动应激亦可致胃肠道机械运动减弱,使 消化能力受到抑制。
• 肌糖原既是高强度无氧运动时机体的重要能 源,又是大强度有氧运动时的主要能源。许 多研究表明,糖原贮量(特别是肌糖原)的增 多,有助于耐力性运动成绩的提高。
• (2)血糖
• 血液中的葡萄糖又称血糖,正常人空腹浓度 为80-120mg%。
• 血糖是包括大脑在内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 能源。
• 运动员安静状态下的血糖浓度与常人无异。
• 因而,人体的糖以血糖、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形 式存在,并以血糖为中心,使之处于一种动态 平衡。葡萄糖是人体内糖类的运输形式,而糖 原是糖类的贮存形式。
• (1)糖原
• 人体各种组织中大多含有糖原,但其含量的 差异很大。例如,脑组织中糖原含量甚少, 而肝脏和肌肉中以糖原方式贮存的糖类约有 350-400克,运动员糖原储量可达400550克。
(二)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
• 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的过程。 • 吸收:经过消化的食物,透过消化道粘膜,进
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 • 1.消化 • 消化的方式: • 机械性消化或物理性消化 • 化学性消化
(1)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
• 消化道平滑肌特性:兴奋性(比骨骼肌低)、 自律性(在体外也可保持)、传导性和收缩 性(保持一定的紧张性)(伸展性大)(对 牵张、温度和化学刺激特别敏感)。
• 糖类排空速度最快,蛋白质次之,脂肪类最 慢。混合食物完全排空通常需要4-6小时。
小肠内消化
1.胰液
胰液为碱性液体 渗透压≈血浆 胰液呈间歇性分 泌,约为1~2L/每日。 (1)水和碳酸氢盐 (2)碳水化合物水解酶:胰淀粉酶 (3)脂类水解酶:胰脂肪酶 (4)蛋白质水解酶:主要有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
(3)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各部位消化
• 口腔内消化 • 胃内消化 • 小肠内消化 • 大肠内消化
口 腔 内 消 化
口腔内消化:
唾液的性质和成分 pH: 6.6~7.1(无色无味近于中性的液体)。 成分:水(占99%),有机物(唾液淀粉酶、
粘蛋白、球蛋白、溶菌酶等),无机物(Na+、 k+、HCO3-、Cl-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