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教案(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案1(无答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案1(无答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的形状和⼤⼩教学案1(⽆答案)(新版)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的形状和⼤⼩教学案1 (⽆答案)(新版)商务星球版第⼀节地球的形状和⼤⼩【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了解⼈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知道地球的形状;⽤平均半径、⾚道周长和表⾯积描述地球的⼤⼩。

【教学⽬标】1?了解⼈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2 ?认识地球的形状学会运⽤⾚道周长、表⾯积和平均半径等数学参考数据描述地球的⼤⼩。

(重点)3. 能认识并熟练运⽤地球仪【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五主四环节”教学模式【教学⽅法】问题导学、合作探究、启发引导、当堂训练【教学⽤具】多媒体课件、地球仪球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如果要你为地球做⼀件⾐服,需要多少布料承转你知道么?下⾯我们⼀起来学习:地球的⼤⼩2. ⽤地球的平均半径、⾚道周长、表⾯积描述地球的⼤⼩;归纳地球的形状。

次先学后教4、海岸观船通过⽬标⼆提问,学⽣基本能回答出⽉⾷、麦哲伦环球航⾏、地球卫星照⽚这 3个证据,通过多媒体展⽰,进⼀步让学⽣明确:①⽉⾷能证明地球是球体,⽽⾮⽇⾷②最早提出地球是球体的是 ____________③⾸次亲⾝证实地球是球体的是④证实地球是球体的最直观证据是⼥⼝:海岸观船、站得⾼看得远都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结合练习让学⽣真正达到学以致⽤展⽰⾃学指导⼆内容: 阅读课本 P5-P7 时间: 4分钟要求:1.把知识点标记在课本上2.理解记忆问题:让学⽣⾸先正确读出地球仪各部分的名称,为今后灵活运⽤地球仪来解决地球的⾃转等知识做好铺垫。

教师点拨:红字部分达到记忆次先学后教⼝诀助记忆:拿着庐⼭武器 6357 进⾏庐⼭起义6371打到庐⼭去吧 6378⾚道:坐地⽇⾏⼋万⾥表⾯积:5.1亿平⽅千⽶总结: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个两极 _____ 、⾚道 ______ 的 __________ 体培养学⽣独⽴解决问题的能⼒,并根据描述地球⼤⼩的三个重要数据学会总结,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锻炼学⽣的总结与表达能⼒。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学设计1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学设计1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一节》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地球相关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大小、地球的扁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大小,知道地球的扁率,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对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有一定的认知,但大多数学生认为地球是平的,对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没有清晰的认识。

学生对于新知识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扁率,建立对地球的基本认识。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地球的扁率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使用多媒体教学,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地球的相关知识。

3.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的理解。

4.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地球扁率的实际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地球仪、模型等教具,以便进行实物展示。

3.设计相关的问题和案例,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呈现(10分钟)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地球的形状、大小和扁率。

通过课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球的扁率是如何产生的。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模型,加深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认识。

同时,让学生思考:地球的扁率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学生讨论后,教师进行总结。

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新版)商务星球版
(3)游戏:设计地球形状和大小等方面的游戏,如“猜地球参数”、“地球知识问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1)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理位置等知识点,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相关知识。
(2)视频:播放地球形状和大小等方面的视频资料,如地球运动演示、地球仪制作过程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地球的地理位置:介绍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地理知识,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例如,学生已经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但是对本节课中地球形状和大小等方面的详细知识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同时,本节课的内容பைடு நூலகம்为后续学习地理地图知识打下基础。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1)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索更多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方面的知识,如地球仪的制作过程、地球观测卫星的运行原理等。
(2) 学生可以参观地理博物馆或天文台,亲自观察地球仪和望远镜,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天体的运动规律。
(3) 学生可以进行户外实地观测,如观测星空、地球运动等,亲身感受地球的相关知识。
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试图让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掌握这些知识点。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课堂讲授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概念理解不够深入。这可能是由于我对这些概念的讲解过于理论化,没有充分运用直观的教具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多地使用地球仪、图表等直观教具,以及结合实际的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学案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学案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学习目标】1.了解人们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2.识记地球的真实形状和大小。

3.通过人们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1.了解人们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2.识记地球的真实形状和大小。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地球形状。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最早认识是图,受活动范围的限制,人们认为天是的,地是的。

(2)人们对“地球”的概念是受图的影响,但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只是停留在推测阶段。

(3)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图,航海家率领船队实现了环球一周的壮举。

(4)图是地球卫星照片,确证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5)根据对以上图片的理解,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排序。

2.地球的大小。

二、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1.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

2.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总结。

3.分小组展示,进行总结。

【达标检测】1.关于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是一个似皮球的圆球体B.地球是一个两极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C.地球是个赤道略扁的不规则球体D.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2.读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平均半径是6378千米B.地球赤道周长是8万千米C.地球赤道半径是6371千米D.地球是个不规则球体3.下面的事例不能作为地球是球形证据的是()A.麦哲伦环球航行B.地球卫星照片C.日月星辰东升西落D.海边看远方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4.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图中所示的现象。

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A.地球是个球体B.地球由西向东自转C.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D.地球绕太阳公转5.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A.地球卫星照片B.天圆地方C.月食D.麦哲伦环球航行。

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课程标准】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教学内容分析】“认识地球的形状的过程”是本节的重点之一。

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说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经过了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古老的“盖天说”认为的“天圆地方”——视野扩大认识到“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率船队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现代探测技术证明“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问题的结论很简单,学生在小学阶段都已经知道,本节的关键是让学生能领悟到人们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即使是时至今日也尚未达到尽头。

地球有多大?教材中通过图片以及地球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说明地球的大小,其中三个数据是重点内容,学生应该了解。

通过数据让学生感知地球是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所经历的漫长过程。

2.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目标:1.体会人类认识自然界的基本过程:观察——结论——再观察、分析——修正结论。

2.学会运用数据说明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的了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知道地球的大小。

难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教学方法】观察法、演示法、谈话法、讲述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辅助课件、地球仪、伞、小船、半圆仪、日地月运行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参观过科技馆吗?现在我要带领大家去一个神奇的世界——地理科技馆。

(课件展示图片)想走近这个奇妙的世界吗?请与我同游地理科技馆。

我是本次参观的导游,很高兴为科技馆迎来了第一批客人。

我们地理科技馆内容丰富,容纳了人类探究地球的足迹,有五个不同的展区,希望同学们旅途愉快!二、学生参观展区(一)第一展区:图片区图片区坐落在地理科技馆一楼大厅内,请大家跟我走,去看看古代人是如何认识脚下大地的吧!请大家观看第一展区有关的图片材料。

七年级地理上册 1.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1.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课题】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教学目标】1.通过对中外史料的学习,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引导学生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难点)2.学会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重点)【教学模式】五环节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模拟体验法、演示法【教具准备】多媒体、经纬网地球仪1个。

【课前准备】1.把全班同学按所做位次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并选派出小组长,作为课上小组讨论学习的组织者。

2.布置学生课前利用网络或图书等资料,收集人类探索认识地球形状的故事。

3.每人叠好一个纸船。

【教学过程】起航,努力学习,为探索更多地球的奥秘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反思】1、做到从生活中的问题出发,学生感到很亲切,课堂气氛一直很平和,讨论、发言都很热烈,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教学任务。

2、充分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地展现相关地理事物、现象,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本节课的教学从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年龄特征、教学条件实际出发,通过课前收集资料、课堂多次活动,激发了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了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课堂氛围。

从教学的实践过程看,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思维活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参与活动的程度也不一样,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定、活动问题的设计等方面都要分层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对个别学生要设计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并给予他们个别辅导,使他们有对学习更有兴趣、更有信心、更主动地参与活动。

1.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案(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doc

1.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案(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doc

第一单元地球第1课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班级:___姓名:___一、学习目标:1、能提出证据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2、能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二、重点难点:培养描述地球的大小等地理事物的能力。

三、学法指导: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四、自学导航:请阅读课本P2---5页图文资料,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①在我国周代就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_____”。

②我国东汉的天文学家张衡提出“______”,认为“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③1522年,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成功。

④1961年,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亲眼目睹地球是个球体的人是前苏联宇航员____。

⑤目前在的太空中拍摄的地球卫星照片。

2、生活在海边的小明根据他观看航船的经历,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除此以外,你还能说出其它证明地球为球体的证据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为______千米;赤道周长为______千米。

表面积______平方千米。

4、假设一列火车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环绕赤道行驶一圈,大约需要____小时。

五、疑点解析:根据人造卫星的精确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的球体,地球的南北两个半球并不对称,北极半径比南极半径长___米。

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些差异就看不出来了。

因此,我们仍可以把地球看做是一个球体。

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造成的原因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应从中感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易而举的,都需要付出艰辛和努力,要像先辈们那样对待科学,坚持严谨、执著的态度和为探索真理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们只有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和掌握真理。

1.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教案(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

1.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教案(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3、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4、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点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

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教学难点:1、科学精神的培养。

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教具准备:地球仪、地图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找学生讲述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小故事,讲述张衡、的学说、观点,及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等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故事、学说的看法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活动,目的一是用实际例子,让学生体验过去人们是怎样证明大地不是平面的;目的二是进一步说明一个真理的发现,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单下结论。

学生分组交流课前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好的问题“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学生思考、讲故事,讨论,谈看法。

鼓励那些平时注意积累的学生,教育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二、讲授新课:1、讲解出现这些故事的背景,使学生了解一部分历史,明白正确地世界观,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大胆假设。

学生思考,回答、分析2、认识总结地球的外貌地球的形状: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注意教给学生分清圆形和球体的区别(平面、立体)让学生正确认识地球,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并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思考、回答、交流3、说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分组讨论、达成意见,各小组代表发言举例,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交流、探讨、举出实际中的例子。

把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拓展学生的思维。

4、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极半径学会依图描述;重在描述地球大小能力的培养,并学会描述相关事物5、达标反馈出示讨论题:1、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从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有何感悟?3、试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4、列举能说明地球形状的地理现象。

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 1.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 1.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所经历的漫长过程。

2.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3.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知道地球的大小。

难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教学方法】演示法、谈话法、讲述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地球仪、小纸船【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地球你们能了解多少呢?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起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板书课题: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二、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同学们通过学习学习目标,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学到那些东西,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能有的放矢。

三、探索过程同学们,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的形状的呢?在你们看来我们的地球是一个什么形状的呢?学生:我看着地球好像是地面四四方方,天空好像是一口扣着的大锅。

我们的祖先在开始也是这么认为的。

古人由于认识世界视野范围的狭小,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我们国家在汉朝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名叫张衡,他根据自己的观察又提出新的观点:“浑天说”,“浑天如鸡子。

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

”这在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上又有了更大的进步。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进一步证明了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球体。

四、证明方法那么我们可以通过那些例子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呢?学生:分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1.渐渐远去的轮船,先消失的是船身,然后是桅杆。

(用纸船在地球仪上逐渐远去,看看纸船在视野中的变化。

)2.站的越高看的越远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3.月食时,在月球上看到地球圆弧形的影子,也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4.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登上了太空,还登上了月球,通过地球的卫星照片更进一步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五、形状和大小我们刚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那它是不是一个正球体呢?经过科学的测量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doc

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doc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课题】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教学目标】1.通过对屮外史料的学习,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引导学生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难点)2.学会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重点)【教学模式】五环节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模拟体验法、演示法【教具准备】多媒体、经纬网地球仪1个。

【课前准备】1.把全班同学按所做位次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并选派出小组长,作为课上小组讨论学习的组织者。

2.布置学牛课前利用网络或图书等资料,收集人类探索认识地球形状的故事。

3.每人叠好一个纸船。

【教学过程】教学7牛.设计导入示标预习展示【展示】自制欢迎画面:世界地图和一欣赏图片,知晓即将开始地理学科的学制造一个研究地理学科的学术氛围衔接与过刚才各位同学表现非常出一、【自问题 导引 自主 学习 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课本中的阅读材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 问题。

1. 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培养学衔接 与地球形状的互助 合作 展疑 释惑 【释疑解惑】 教师对于集体讨论的问题给予必要【互助合作, 展示质疑】 首先,让以小组为单学,然后知不 足;使讨论做 到冇效,讲解① 请同学们拿出③利培养 【过渡】人们现在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 状答、明确:平均半径、地球表面积、地 迁 移 运 用 训 练 内 化 【讲述】同学们,人类对地球形【训练内化】 根据木节课的学知识从新回放,便于知识梳当堂 达标 矫正反1、(冃标1)最先证实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是() A. 苏联加加林3、(目标1、2)关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结束语:同学们,认识地球,探索地球的奥秘,一直是人类渴望和追求的口标。

让我们扬帆起航,努力学习,为探索更多地球的奥秘贡献白己的力最。

商务星球版七上1.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案

商务星球版七上1.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案

1 /2 七年级地理自学学案小组 姓名 编号 01课题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3.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 ( ) A .6371千米 B. 4万千米 C. 5.1亿千米 D.6378千米4. 通过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 ( )A.正圆形球体B.纺锤形球状C.不规则球体D.规则球体5.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最科学的方法是 ( )A 环球航行B 利用气球拍照C 利用飞机拍照D 利用卫星拍照 6.不能作为地球大小的证据的一项是 ( ) A 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B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C 地球上居住着60亿人口 D 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7.下列不能作为地球是球形证据的是 ( )A 在海边观看由远方驶来的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B 地球上的昼夜交替C 月食的形状D 站得高,看得远 8.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绕地球一周,他们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A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B 大西洋 太平洋 印度洋C 大西洋 印度洋 太平洋D 印度洋 大西洋 太平洋 9.小明是上海某中学的学生,他的舅舅一家今年暑假乘海伦去夏威夷旅游,小明一家到港口送行,小明发现舅舅乘坐的轮船在他视野中最后消失的是轮船高大的烟囱,其主要原因是 ( ) A 地球的球体形状影响B 小明视力不好 C 海水起伏的影响D 小明的位置太高 10.“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 ) A 赤道 B 北极圈 C 南极圈 D 北回归线 11、经过漫长的探索历程,人们知道了地球的形状是一个 ,其平均半径是 千米 ( ) A 正方体 40 000 B 球体 6 371 C 正方体 6 371 D 球体 6 500 12.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亲眼目睹地球是个球体的人是( ) A 加加林 B 魏格纳 C 奥尔德林 D 杨利伟 13、为什么“欲穷千里目”,要“更上一层楼”( ) A 站在高处,前面遮挡的东西少 B 高处视野好 C 大地是圆的 D 风景在高处 (课堂检测可根据教学内容适当添加读图题) 【拓展延伸】做填充图册1、2两页。

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1.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案

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1.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强化课堂活性,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从而爱上地理课;渗透环保意识,初步树立朴素的人地观;利用小视频,感悟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从而树立为华夏复兴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课标要求
1.准确掌握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2.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感受前任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准确掌握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小结
展示“古币”
谈话:“天圆地方”
结合学生所答,展示实物(预备5种)
打开ppt:地球的大小
注意复述(细节)
展示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
教授:手指操
视频: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
引导再现本节内容
宣布下课
议论:中间的方孔
“我认为地球是这个形状的”
结论:地球是一个球体
小竞赛:看谁记得快
体会地理学语言的精准
(平均半径)??
加:了“两级稍扁,赤道略鼓”
学习并理解应用
合作完成:感悟
再现知识内容
(一抖)
引出地球形状并
导入新课
(一翻)让学生自我发现错误
识记;准备过渡(二Fra bibliotek)得出地球的形状
形象识记
(三翻)
德育
检验教学效果
板书设计
1.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形状(电子版)大小
教学难点
准确掌握并识记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教学方法
1.利用好传统板书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相互结合;
2.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3.以集中于分散相结合。即全体学习与小组合作结合,在无声中完成教育教学。
教具学具
古钱币、饼干等实物及Ppt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学设计2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学设计2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一节》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测量方法。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球的基本形状是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地球有一定的了解,但大部分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认识较为模糊,缺乏系统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于地球的相关知识主要来源于生活经验和简单的科普资料,因此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测量方法,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2.测量地球的方法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运用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图片、图表、实例等丰富的教学课件。

2.地球模型:准备地球模型,以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形状。

3.实例材料:收集与地球形状和大小相关的实例,用于课堂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球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呈现(15分钟)通过PPT展示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测量方法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是球体,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1章第一节》教材以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为主题,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球的基本特征。

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关于地球形状、大小的知识,以及科学家们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研究的过程,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地球的基本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对地球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大部分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之甚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活动,建立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认识。

同时,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接受新事物,对地理学科有较强的兴趣,但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分散注意力,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关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科学家们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研究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活动,掌握地球形状和大小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认识地球,关爱地球。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形状: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地球是一个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学生需要了解地球的表面积、平均半径等基本数据。

3.科学家们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研究的过程:学生需要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通过观测、实验等方法,逐渐揭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视频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如测量地球仪等,加深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地球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地球仪、测量工具等教学用品。

3.分组讨论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球的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地理上册 1.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 (新版)商务星球版-(新版)商务星球版初中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地理上册 1.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 (新版)商务星球版-(新版)商务星球版初中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学整体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二、授课与活动(课件显示标题: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再现历史:问题探究:1.探讨:古代有“天圆地方”说------即“盖天说”,你知道它的由来吗?有何证据?(投影问题和图片)(1)学生读P3“天圆地方”图文资料,谈自己的见解(2)齐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凭直觉)2.(播放“月食”视频)质疑: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推测地球形状是球体或近似球体,你觉得完全可信吗?说说你的看法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注意到还有哪些现象能够说明地球是个球体?(1)学生看视频,结合P3“亚里士多德”等图文资料,提出自己见解:“有一定的说服力,但仅凭影子推测也不完全可信,也可能是碟形、馒头形、圆片形、圆柱形……(2)学生列举证据:如登高可望远(诗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海边观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3.投影“麦哲伦”及环球航行路线图,指导学生说出麦哲伦船队依次经过了哪些大洋?结合P4“阅读”说说结果如何?通过认识诗歌中的地理,留心生活处处皆学问,要学会观察和思考。

通过探讨,锻炼学生质疑精神和表达能力,并感受古人对大自然探索的细心和执着。

进一步感悟前人勇于探索真理,不畏困难和进一步质疑:这次环球航行就一定能说明地球是球体吗?(1)学生读图,按船队行进的顺序说出依次经过的大洋名称。

结合P4阅读“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了解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人类历史上环球航行的伟大壮举及其付出的巨大牺牲。

(2)学生探讨论(也可能是圆柱、圆锥或圆台形状…...)4.投影诗《题西林壁》,齐诵。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说明人类要想目睹地球的全貌,只有离开地球。

(播放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目睹地球的视频片段,指导学生观看)学生观看视频及卫星照片,了解:通过目睹终于确定,地球确实是个球体。

思考交流: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谈体会)过渡: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从直觉臆想----推测----实证----目睹,历时几千年,一步步走向成熟,这些勇于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敬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
3、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4、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点
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

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教学难点:
1、科学精神的培养。

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地图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找学生讲述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小故事,讲述张衡、的学说、观点,及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等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故事、学说的看法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活动,目的一是用实际例子,让学生体验过去人们是怎样证明大地不是平面的;目的二是进一步说明一个真理的发现,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单下结论。

学生分组交流课前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好的问题“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学生思考、讲故事,讨论,谈看法。

鼓励那些平时注意积累的学生,教育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二、讲授新课:
1、讲解出现这些故事的背景,使学生了解一部分历史,明白正确地世界观,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大胆假设。

学生思考,回答、分析
2、认识总结地球的外貌
地球的形状: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注意教给学生分清圆形和球体的区别(平面、立体)
让学生正确认识地球,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并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思考、回答、交流
3、说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分组讨论、达成意见,各小组代表发言举例,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交流、探讨、举出实际中的例子。

把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拓展学生的思维。

4、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极半径
学会依图描述;重在描述地球大小能力的培养,并学会描述相关事物
5、达标反馈
出示讨论题:
1、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从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有何感悟?
3、试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4、列举能说明地球形状的地理现象。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三、总结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所学内容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经历长期探索,多方考证的,同学们在平时要敢于假设、
勇于探索,用实践认识真理。

要勤思考,常体验,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现象,养成思考、观察的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