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发源和练功的方法

合集下载

太极拳基础知识

太极拳基础知识

太极拳基础知识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武术之一,被誉为“太极拳大成拳”。

它不仅是一种优雅的艺术表演,更是一种身心修炼的绝佳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太极拳,我们有必要了解它的基础知识。

一、太极拳起源与发展太极拳起源于中国,可以追溯到明朝末年。

传说中的太极拳创始人是明代张三丰道士,在修炼道家内丹术的同时,汲取了拳法的精髓,将其融合创造了太极拳。

太极拳初期主要在张村(今属河北省保定市)一带盛行,后来逐渐传播至全国各地。

二、太极拳的特点与原则太极拳拳法讲究以柔克刚,动作缓慢、流畅,注重呼吸、运气和意念的调节。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以圆为主:太极拳强调身体的圆滑与连贯,既体现在手臂、腿部的动作,也体现在身体相对于空间的连续运动。

2. 以松为主:太极拳要求肌肉保持松散状态,通过松臂、松腰、松肩等动作,使身体更加灵活。

3. 以静为主:太极拳倡导“以静制动”,动作中保持内心平静,以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4. 以阴阳互补为主:太极拳运动中追求阴阳的平衡,一方面强调柔和的阴性,另一方面也注重刚猛的阳性。

太极拳的拳式与套路是指太极拳的各种招式和动作组合。

太极拳的拳式套路较多,常见的有“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吴氏太极拳”等。

1. 陈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是中国太极拳流派之一,历史悠久。

它注重动作的变化与流动,有缓慢而富有变化的特点。

2. 杨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主要流派之一,始于杨露禅。

杨式太极拳动作简洁、明快,注重用意念引导气流的流动。

3. 吴氏太极拳:吴氏太极拳是吴全佑所创,特点是动作大而宽松,力道活泼,手势连续而富有变化。

四、太极拳的健身效益太极拳是一种低强度的全身运动,对身体健康有着广泛的好处。

1. 增强心肺功能:太极拳要求呼吸与动作相配合,能够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肺活量。

2. 锻炼肌肉和关节:太极拳动作缓慢而流畅,能够锻炼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和关节,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3. 促进血液循环:太极拳的动作通过身体的伸展和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液供应,对心脑血管有益。

简述太极拳的起源

简述太极拳的起源

简述太极拳的起源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最具影响力和广泛传播的拳法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末年,由张三丰创立。

张三丰是明朝末年一位著名的道家学者和武术家,他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结合了道家的哲学思想和武术技巧,创立了太极拳。

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太极拳的核心思想是“以柔克刚”,强调通过柔和的力量应对外力的进攻。

这种哲学思想源于道家的“无为而治”和“顺势而为”的观念,以及易经中的“太极”和“阴阳”理论。

太极拳的拳术动作以圆润、柔和、流畅为特点,强调身心合一、意念贯通。

它注重使用者的内力和呼吸调节,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达到调节身体、心理和精神的效果。

太极拳最早只是在家族内部流传,并没有广泛传播,直到20世纪初,才开始进入大众视野。

当时一些知名的武术家将太极拳作为一种保健和强身健体的方式,将其传授给更多的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极拳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流行起来,并成为一种受欢迎的健身运动和武术表演。

如今,太极拳已经成为一种普及的健身运动,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学习者。

许多人通过练习太极拳,改善身体素质,增强体力和灵活性,并获得身心平衡和内在的和谐。

总而言之,太极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末年,由张三丰创立。

它融合了道家哲学思想和武术技巧,强调以柔克刚的原则。

太极拳通过练习调节身心和发展内力,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受欢迎的健身运动和武术表演。

简述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

简述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

简述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太极拳,也称太极拳术,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武术,许多人都有兴趣了解它的历史和发展。

下面将就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来做一个简单介绍。

一、太极拳的起源太极拳早在中国古代就已经有,其起源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并逐渐发展成今日的形式。

据说太极拳源于传说中的“太极”院,故又名“太极拳”。

太极拳的诞生有三位名人功不可没:第一位是岳飞,他的五行剑术和身法可以视作是太极拳的祖先;第二位是吴大猷,他创造了大猷拳,并将太极拳形态传承了下来;第三位是张三丰,他创立的太极拳术,遍布中国大陆,被称为“太极拳之祖”。

二、太极拳的发展太极拳在古代以后不断发展,其中有很多有名的高手,在其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一份功勋。

比如,林保护将太极拳融入自然中,从而增强了太极拳的魔力;马汉明则通过太极拳的内容来提高太极拳的实用性。

除此之外,一些杂技艺术也与太极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龙阳推手、太极形意拳等。

这些技术对太极拳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太极拳的影响太极拳不仅在中国古代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它也影响了许多国家。

近年来,太极拳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一门体育运动,以及一门艺术体系,在世界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和参与。

太极拳的技术和理论不仅对中国古老的文化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全世界的文化艺术也有很大的作用。

四、结语太极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主要以均衡、安静、宁静的动作来展示,它通过灵活的身法、锻炼身体和心灵,可以使人体及心灵得到调整和健康。

从古至今,太极拳屡次受到世界各地观众的认可和欢迎,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体育运动,今天,太极拳已经成为一门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重视、研究和传承。

太极拳的起源及发展

太极拳的起源及发展
初学太极拳时,由于边想边做,动作上往往顾此失彼, 精神容易紧张,经过一段练习时间,等到动作熟练以后,思 想就容易专一,心意自然会静下来,并且越练越宁静。太极 拳功夫深,练得非常宁静的,当表演时,纯静专一,气势腾 挪(虚灵活泼预动之势),精神灵动,一片神行,可以把观众 的情绪安定下来,全场肃静,专心欣赏。有些人在练拳时把 “心静”练成闭目养神的半睡眠状态,动作松懈随便,没精 打采,并且把练拳套的时间无限制地延长,也就是把静坐功 运用到太极拳行功内来了,这和练太极拳“静中触动动犹 静”、提起精神、一气呵成等要求是不符合的。 返回
要练好太极拳,除了遵照先哲的理论指导和要领指示之外,我认为 必须注意两个问题。
首先要领会“劲”的涵义。认真练习太极拳到适当的阶段,就会 练出劲来。这股劲是一种“浑劲”,也就是太极拳入门的基础。所谓 “懂劲后愈练愈精”。据我个人体会,这股劲好像秋天的成片芦苇在 湖中被大风吹得俯而复起,坚韧不折,柔而有弹性;又好象海洋中的 滚滚波涛,水质虽软而又非常雄厚的力量。浑劲练出以后,再进一步 就要从浑劲中练出轻巧劲来。浑劲是藏而不露的浑厚实力,从而达到 柔中有刚。轻灵劲是既有轻灵感觉而又能圆活运转的意思。将这二种 劲紧密地结合于一起,相互为用,才能刚柔相济,绵里裹针,再能变 化分释为掤、捋、挤、按诸劲灵活应用之,始可达到融会贯通,得心 应手的目的。
太极拳以“棚、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 顾、盼、定”等为基 本方法。在运动中,要求静心用意, 以意识引导动作,动作与呼吸紧密配合, 呼吸要平稳,深 匀自然,动作要中正安舒,柔和缓慢,身体保持疏松自然, 不 偏不倚,动作绵绵不断,轻柔自然,动作弧形,圆活不 滞,同时以腰为轴,上 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动作 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动作之间衔接和顺, 处处分清虚实, 重心保持稳定。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动作不浮不僵,外柔 内 刚,发劲完整。在推手中,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 避实击虚,借力发力, 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 由己则滞。尤其讲究“听劲”,通过身体触 觉,来判断对 方力量的大小、方向、部位,并及时做出反应,如对方刚力 来打,我则以柔化之,“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随人 而动,随机应变。

关于太极拳的介绍

关于太极拳的介绍

关于太极拳的介绍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它源于中国道家文化,是一种以调和阴阳、强身健体、修身养性为目的的拳术。

太极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但其真正的起源和发展是在清朝。

太极拳的创始人是陈王庭,他将太极拳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和孙子,后来太极拳逐渐传播开来,成为了一种广为流传的武术。

太极拳的特点是缓慢、柔和、流畅,动作简单而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太极拳的动作主要是以圆形为基础,通过身体的转动和腰部的运动,使拳法更加灵活自如。

太极拳的拳法主要有推手、单刀、双刀、长拳、短拳等,每种拳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技巧。

太极拳的练习对身体有很多好处,它可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反应能力,同时还可以锻炼肌肉和骨骼,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

太极拳的练习还可以调节身体的内分泌系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功能,有助于预防和治疗一些慢性疾病。

太极拳的练习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首先要注意呼吸,太极拳的呼吸是以腹式呼吸为主,要保持呼吸平稳、自然。

其次要注意身体的姿势,太极拳的姿势要保持舒展、自然,不要过度用力或者过度放松。

最后要注意心态,太极拳的练习需要保持心态平和、专注,不要心浮气躁或者分心。

太极拳的练习可以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可以练习太极拳。

太极拳的练习可以在家里或者公园等开阔的场地进行,只需要一块平整的地面就可以了。

太极拳的练习时间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来定,一般每天练习半小时到一小时左右就可以了。

太极拳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武术,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调节心态,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如果你想要练习太极拳,可以找一些太极拳的教练或者学习资料,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练习。

相信通过不断的练习,你一定可以掌握太极拳的技巧,享受到太极拳带来的健康和快乐。

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

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

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大纲一、概述1.太极2.拳与太极拳3.太极拳的来源4.太极拳的社会价值二、太极拳的起源和流派1.太极拳的起源2.太极拳的流派三、太极拳的推广和普及1.太极拳的推广2.太极拳的普及四、太极拳的现状1.民间老龄化严重2.比赛化、体操化、舞蹈化3.动作缺少对科学理论依据的验证知识点汇总概念:C01:太极原理和观点:K01:太极拳是依据“易经”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道家导引、吐纳,综合地创造一套有阴阳性质、符合人体结构、大自然运转规律的一种拳术,古人称为“太极拳”。

太极拳来源于易、道、医、武四个方面。

太极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是世界第一的有氧健康运动;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润滑剂。

K02:现传各式太极拳,出自陈式太极拳。

太极拳的流派还有杨式、吴式、武式、和式、孙式等。

K03:在太极拳成为武术竞赛项目的同时,太极拳广泛地进入全民健身活动,而且正被越来越多的海外人士采用为健身锻炼项目。

K04:太极拳的现状:民间老龄化严重;比赛化、体操化、舞蹈化;动作缺少对科学理论依据的验证。

正文一、概述1.太极(1)太极出处“太极”一词最早出自于《易传·系辞上》,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2)太极含义“太”有“至”的意思;“极”有“极限”之义;“太极”就是至于极限,无有相匹之意。

意为宇宙万物的起源。

(3)太极图太极(白上黑下顺时针方向)从太极图可以得出结论:太极图这个圆圈:就是代表的一,代表的宇宙,代表的无极。

图象的黑白二色:代表阴阳两方,乾坤两部。

黑白两方的界限,就是划分天地阴阳界的人部。

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黑方白点:表示阴中有阳。

(4)文化价值“太极”是一个哲学概念,意为派生万物的本源。

是华夏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影响了儒家、道家等中华文化各个流派。

2.拳与太极拳(1)拳“拳”者,技击之术也。

拳就是一种用于技击的技术,不能用于技击,就不能称之为拳。

拳有内家拳和外家拳之分。

太极拳分类

太极拳分类

太极拳分类概述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最为知名和受欢迎的拳術之一。

它以平和柔和、连贯流畅的动作为特色,讲求以柔克刚、以静制动。

太极拳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本文将对太极拳进行分类,介绍太极拳的各个派别和流派。

太极拳的分类太极拳按照不同的源流、形式和特点,可以分为多个派别和流派。

下面将介绍几个较为著名的太极拳派别和流派。

1. 陈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最早形态,由陈王廷创立,具有悠久的历史。

其动作舒展缓慢,注重气沉丹田,有助于调节呼吸和增强身体柔韧性。

陈式太极拳分为老架和新架两种形式,老架动作强劲有力,新架动作柔和流畅。

2. 杨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是由杨露禅创立的,动作简单流畅,动起来时以慢为主,使用者以柔软力道和身体的协调为主要特点。

杨式太极拳注重身体的放松与发力,通过舒展肢体和盘身来练习太极拳的拳法套路。

3. 吴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是由吴鉴泉所创立,其动作力道柔和,步伐细致。

吴式太极拳注重整体与局部的协调,强调动作的细微变化和刻意缓和的动作力度。

4. 孙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是由孙禄堂所创,与其他传统太极拳动作形式相比,孙式太极拳动作相对简单明了,注重推手技巧和内家拳法的训练。

孙式太极拳以圆形螺旋动作为其特点,动作流畅、平和。

5. 武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是由武志伟创立,注重太极拳的实用性,在动作中融入了传统的拳击技巧,更加强调快速而直接的攻击和防守。

武式太极拳用力短促,注重身体的快速爆发力。

太极拳流派的发展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武术,拥有丰富的流派和发展历程。

下面将介绍几个太极拳流派的发展。

1. 北派太极拳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是太极拳的发源地之一。

北派太极拳在传承中更加注重套路的规范和技术的精细,注重强调太极拳的内在功夫和拳法技巧训练。

2. 南派太极拳南派太极拳以福建为中心,注重太极拳的外在功夫和实战技巧。

南派太极拳动作大气磅礴,立足稳健,力道凌厉。

3. 传统太极拳流派传统太极拳流派分布广泛,如河南、湖北、山东等地都有各自的太极拳流派。

太极拳知识点总结

太极拳知识点总结

太极拳知识点总结太极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初年的陈王府,当时的陈氏家族传承了太极拳的技艺,后来太极拳在中国各地流传开来,形成了不同的派别和流派。

目前最为流行的太极拳派别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和孙式等。

太极拳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太极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初年的陈王府,当时的陈氏家族传承了太极拳的技艺。

后来太极拳在中国各地流传开来,形成了不同的派别和流派。

各个派别的太极拳在技艺上各有特色,但基本理论和原则是相通的。

2. 太极拳的基本理论太极拳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阴阳调和、太极化生、意气贯通等。

太极拳强调阴阳调和,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调和身心,达到身心和谐的境界。

太极拳的“太极化生”理论指的是太极拳练习者在练习中可以通过柔和的动作控制对手的力量,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境界。

3. 太极拳的练习方法太极拳的练习方法主要包括慢动作、柔和、舒展和转移重心等技术动作。

太极拳练习者通过这些动作来强化自身的内力和柔韧性。

太极拳的练习方法强调“以静制动”,在练习中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

4. 太极拳的技术要点太极拳的技术要点主要包括站桩、起步、起手、粘连、中和、化解等。

站桩是太极拳的基本动作之一,通过站桩可以强化内力和身体的平衡感。

起步、起手是太极拳的起始动作,通过这些动作可以调和身心,准备开始正式的拳法练习。

粘连、中和、化解是太极拳的技术要点之一,通过这些动作可以控制对手的力量,将对方的力量化解为自己的动力。

5. 太极拳的武术应用太极拳虽然以慢动作为主,但实际上是一种具有高度技巧和内力的武术。

太极拳的武术应用主要包括对抗、推手、太极剑、太极刀等。

这些武术应用和技术要点相辅相成,是太极拳练习者提高自身技艺和内力的重要手段。

6. 太极拳的健身功效太极拳是一种以调和身心、增进健康为宗旨的健身运动。

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增强肌肉、改善身体柔韧性、调节呼吸、提高免疫力等。

由于太极拳强调内力的练习,因此对于老年人和体弱者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健身方式。

太极拳的分类及打法

太极拳的分类及打法

太极拳的分类及打法太极拳,发源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综合了历代各家拳法,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以及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拳术。

一、太极拳的分类①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由河北省永年人杨露禅所创。

杨露禅,是陈家沟太极拳名家陈长兴著名弟子之一,太极拳第七代传人。

杨露禅在北京授拳时,因弟子多为王公贵族,他们生活奢侈但体弱多病,又不耐艰苦。

杨露禅考虑到这些人的身体素质和保健需要,将太极拳老架中的一些高难度动作,如跳跃、跌叉、震脚等,改作不跳、不跌、不速、不震或缩小动作,使姿势较为简单,动作柔和易练,既适合穿长衫、留辫子的人练习,又有益于健身,后被推崇为“杨式太极拳”。

需注意的是,杨氏太极拳分为养生架子与技击架子,因此在习练时应当注意。

②武式太极拳。

武式太极拳由河北省永年人武禹襄所创。

武禹襄,是赵堡太极拳名家陈清平著名弟子之一,太极拳第八代传人。

其拳“圈小劲捷、紧凑灵巧、势简技繁、术法分明、古朴典雅、端庄洒脱”,后人称为“武式太极拳”。

③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由全佑所创。

全佑,杨式太极拳名家杨班侯弟子,习练太极拳以柔化著称,架子斜中寓正、松静自然、大小适中。

推手时,守静而不妄动,以善化见长。

他根据自己的练拳感悟,在杨式小架太极拳的基础上有所修订。

拳术风格松静自然、架势紧凑、缓慢连绵、不纵不跳、长于柔化,人称“吴式太极拳”。

④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由河北省完县(今河北省顺平县)人孙禄堂所创。

孙禄堂,清末民初蜚声海内外的著名武学大家,在近代武林中素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称。

他创编的动作小巧轻灵、架高步活、柔缓圆活、转换轻盈,运动方向变化多样,步法进退相随,运转开合相接的太极拳新套路,自成一家,人称“孙式太极拳”。

⑤和式太极拳。

和式太极拳由温县赵堡镇人和兆元所创。

和兆元,赵堡太极拳名家陈清平著名弟子之一,太极拳第八代传人。

和兆元在原传拳架的基础上,修改架式中的手法、身法、步法与姿势,大大增加技击实用内容,并使架势更顺其自然,完全符合人体生理结构,创编了一套集拳架、推手、散手为一体,三者互为检验印证,寓技击、修身、养身于一道的拳法,既保持赵堡镇原传太极拳传统又独具特色的新型太极拳理,即和式太极拳。

太极拳运动

太极拳运动

太极拳运动太极拳,始于明代的中国传统武术,源自易经的哲学理念,以其缓慢、流畅的动作和内外合一的身体调节而闻名。

太极拳的历史悠久,被视为中国传统武术中的精髓之一。

它不仅是一种武术技击方式,更被认为是一种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健身运动。

起源与发展太极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的张三丰,他创立了太极拳,并将易经的哲学思想融入其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极拳逐渐演化成了今天的样子。

最初,太极拳是为了强身健体、自我防卫而创立的,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武术表演形式和养生方法。

太极拳的特点太极拳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强调内部动力,即“内劲”,通过呼吸、姿势和意念的调控来实现身体的和谐与平衡。

太极拳的动作缓慢而流畅,注重“以柔克刚”的原则,反映出道家哲学的思想。

练习太极拳可以增强肌肉、柔韧性和平衡感,有助于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

太极拳的益处太极拳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全面的健身方式,它不仅可以锻炼肌肉、提高柔韧性,还可以调节呼吸、平衡身心。

经常练习太极拳可以帮助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减轻压力和焦虑等。

此外,太极拳的动作也有助于强化核心肌群,改善姿势,预防骨质疏松等问题。

如何学习太极拳要学好太极拳,首先需要找到一位资深的太极拳教练,从基础动作开始逐步学习。

练习太极拳需要耐心和毅力,需要不断地重复练习,并在实践中领会其中的哲理。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呼吸和意念的配合,保持身心的平静与专注。

结语太极拳是一种兼具武术和养生功能的综合运动方式,它注重内心修养、身体健康的平衡发展。

通过练习太极拳,人们可以得到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滋养,提高自我防卫能力,改善整体健康状况。

因此,太极拳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并成为一种受欢迎的健身方式。

太极拳的起源

太极拳的起源

太极拳的起源太极拳从清初创建到现在,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

辛亥革命前后,太极拳名家的技击功夫在北京享有盛誉,并且盛传有疗病、保健、延年作用,在当时北京几十种著名拳种中很为突出。

于是有人就假托仙传,捏造历史。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起源说。

下面由店铺给您介绍:太极拳的起源。

欢迎阅读!太极拳的起源一、十四世纪的元末明初,云游四方的武当山道士张三丰张三丰,懿州(今湖南芷江县)人,名全,一名君宝,字三丰。

是元末明初道教首领,行游四方,曾在湖北太和山(即武当山)结庐修行。

根据《明史》和历经篡修的《太和山志》,都只字未提及张三丰会拳术;即使是公元1723年住在山西的圆通道人汪锡龄编的《三丰全书》稿本以及到公元1844年被长乙山人李涵虚重编出版的《三丰全书》里面,他们虽然都鬼话连篇的宣称见过十四世纪的张三丰,但也未曾捏造张三丰会拳术或创造太极拳。

太极拳创始于张三丰的谎言,出现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太极拳在北京享有盛誉之时这个事实,至此可证实。

因此,说太极拳的创始人为张三丰,是不真实的。

但明初张三丰何以当时名扬国内?我们如果研究一下《明史》中的“胡滢传”、“郑和传”、“姚广孝传”和“方伎传”中的张三丰事迹,把有关史料加以参证,就能清楚看出张三丰,这个被当时人们津津乐道的神话人物,原来是明太祖死后,明代皇朝宫廷争夺皇位的副产品。

其历史真相是: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因太子早亡,就由皇孙朱允炆继皇位改元建文,但皇太子之弟朱棣,于建文四年以“靖难”名义,从燕京(北京)杀奔明朝首都南京,夺了皇位,改元永乐。

由于传说建文帝未死于战火,永乐帝不放心,遂派亲信胡滢,配上认识建文帝面貌的内侍朱祥,以寻访道士张三丰(邋遢)为名,从陆路遍访各州、郡、乡、邑,去查访建文帝下落,有四年之久。

永乐二年又有谣传建文帝逃亡海外,永乐帝又派郑和(世称三保太监)等领兵浮海,远巡西洋,也未查到建文帝下落。

永乐十七年,又派胡滢出巡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和江西等地,去查访建文帝下落,又查了四年。

太极拳基本知识

太极拳基本知识

太极拳基本知识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拳术之一,也是一种内家拳。

它以阴阳哲学为理论基础,通过练习特定的动作和呼吸方法,以达到身心和谐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太极拳的基本知识。

一、起源与发展太极拳起源于明朝末年,由张三丰创建。

张三丰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传授给了陈王庭,从而形成了陈式太极拳。

后来,太极拳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五大家派别,分别是陈式、杨式、武式、孙式和吴式太极拳。

二、太极拳的特点1. 内外兼修:太极拳注重内功修炼,强调内力的培养和运用,同时也重视外形的柔和和流畅。

2. 动静结合:太极拳练习中,动作要求缓慢、柔和,注重身体的协调和平衡,同时也有一些快速的动作,以增强身体的爆发力。

3. 阴阳互动:太极拳的核心理念是阴阳哲学,追求阴阳平衡,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调和身心的阴阳之气。

4. 意念导引:太极拳强调意念的引导,通过意念的指引,使身体的动作更加灵活、自然。

三、太极拳的基本动作1. 起势: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屈,两手自然下垂,掌心向内。

2. 云手:以双手为轴心,身体左右旋转,左右手交替推进。

3. 玉女穿梭:左脚前进,同时双手从下往上划弧线,右手掌心向上,左手掌心向下。

4. 单鞭:右脚向右边迈出一步,同时右手以掌心向下的姿势放下,左手以掌心向上的姿势提起。

5. 白鹤亮翅:左脚向前迈一步,同时双手向前伸展,仿佛展翅欲飞的白鹤。

四、太极拳的益处太极拳练习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很多益处,包括:1. 锻炼身体:太极拳的动作能够锻炼全身的肌肉,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2. 提高心肺功能:太极拳的呼吸方法能够增加肺活量,提高心肺功能。

3. 改善身体姿势:太极拳练习能够调整身体的姿势,改善驼背等不良姿势。

4. 缓解压力: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通过调整呼吸和放松身心,可以缓解压力和焦虑。

5. 提高集中力:太极拳的练习需要注意力的集中和调动,可以提高大脑的集中力和反应能力。

养生之道,太极拳成为了越来越多人选择的健身方式。

太极拳的源流发展演变及功法套路

太极拳的源流发展演变及功法套路

太极拳的源流发展演变及功法套路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太极拳的源流发展演变及功法介绍要知太极拳之来由,必先知太极之含意。

太极即太虚。

“太”者,有极其至大的意思。

“虚”者,空虚无物之意。

太虚为空空之境,真气所充,神明之宫府。

真气之精微无运不至,故主生化之本始,运气之真元。

太极乘气动而生阳,静而生阴。

这就是太极生阴阳之理。

“阴阳”是古代哲学理论的代名词,用来说明一切事物内部不同属性的相互对立统一与转化。

阴阳观念中具有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转化的特点,太极拳就是在符合阴阳对立统一的基础上,创造出的一套刚柔相济,内外相合,上下相通,快慢相兼,形意结合,顺逆缠丝等阴阳相合的动作套路,阴阳相合而为太极,所以将这套拳称之为太极拳。

如按太极拳姿势要求去练习,持之以恒,日久就可以练到五阴五阳的功夫。

进入“妙手一运一太极,太极一运化乌有”的境界。

达到这种程度时,太极理气活跃,气机相通,真气充盛,阴阳平衡,周身上下内外形气一体,如太极之象,混然一圆。

太极拳发源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

陈家沟位于温县城东的青风岭上,600年前叫常杨村。

据温县县志记载:“明洪武初年,因元铁木耳守怀庆(怀庆府管辖八县,温县在内),明兵久攻不下,急于统一天下。

太祖迁怒于民,大加屠戮,时温民死者甚多……..。

”相传有三洗怀庆之言。

人烟几绝,乃迁民填补,屯田垦荒。

十有八九由山西洪桐迁来,当地至今尚有“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桐大槐树”的说法。

陈氏始祖陈卜,原籍山西泽州郡(今晋城),后来由泽州搬居山西洪桐县。

明洪武7年(1374年),迁居河南怀庆府(今沁阳)。

因始祖陈卜为人忠厚,精通拳械,深为近邻乡民所敬重。

故将其居住的地方叫陈卜庄(解放后,陈卜庄并归温县,至今仍叫陈卜庄)。

先祖后因陈卜庄地势低洼,常受涝灾,又迁居温县城东十里的常杨村。

村中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深沟,随着陈氏人丁繁衍,常杨村易名陈家沟。

始祖陈卜居温县后,为奠定家业基础,偏重于垦种兴建。

武术前辈讲解太极拳的起源和由来

武术前辈讲解太极拳的起源和由来

武术前辈讲解太极拳的起源和由来去年在某论坛请教了一位学武术的前辈讲解了太极拳的起源和由来。

基本上讲解了太极拳的历史由来和拳理。

一、太极拳早期历史1、太极拳起源于何时,真不知道。

2、太极拳定型于19世纪50年代以后,主要定型人有4个人,分别叫陈长兴、陈清平、杨露禅、武禹襄。

3、太极拳的招数,是来源于戚继光长拳三十二式。

这个东西,在河南温县陈家传下去,陈家历代根据自己的经验加以修订。

这拳也不知道如何传的,反正到了19世纪中叶,陈家沟陈长兴、赵堡陈清平两人是最牛的,而陈家传说,有个叫“蒋发”或者“蒋把式”的人,对陈家拳有相当大的贡献。

4、到了19世纪中叶,杨露禅学艺,回到河北永年,与当地的财主武痴武禹襄比较,多次失败,然后三下陈家沟重新学艺,最终弄懂了太极拳“不争”的原理,彻底战胜武禹襄。

武禹襄向杨露禅学习了拳架和格斗技巧,但是依然对拳术理论没有搞清楚,因此始终无法战胜杨露禅。

武禹襄就动身去陈家沟拜访陈长兴。

陈长兴可能是因为年老,把武禹襄推荐给赵堡陈清平学习。

此时武禹襄的哥哥正在河南任县令。

武禹襄在河南逗留期间,从盐店(真不知道是地名还是就是个卖盐的商店)得到了一个拳谱,里面有几篇文章和歌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署名王宗岳的《太极拳论》。

以武禹襄的水准,立即发现这个东西与杨露禅的东西如出一辙。

武禹襄找到陈清平学艺。

在陈清平的教导下,他用一个月时间学通了太极拳。

我们不知道这王宗岳拳论是否就在此时流入陈清平一系,只知道陈清平的弟子们是拥有这个东西的。

武禹襄回到家里十分高兴,向各位兄弟出示这个拳谱,说真东西在此,就差练啦。

我们不知道武禹襄向他的兄弟们传授了什么,只知道他的兄弟们以后全部成为太极拳大家。

武禹襄在练习了一段时候以后,继续与杨露禅比武,此时两人平分秋色,也有说武禹襄略占上风的。

杨露禅大惊。

5、杨露禅要到北京找生活,临行前把自己的儿子杨班侯托付给武禹襄。

武禹襄将拳谱和拳法尽数传杨班侯和自己的外甥李经纶(李经纶字亦畲——百花山注)。

补气血的传统养生方法太极气功

补气血的传统养生方法太极气功

补气血的传统养生方法太极气功补气血的传统养生方法——太极气功太极气功,又称为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之一。

它融合了身体的运动、呼吸控制和内心的冥想,通过一系列轻柔的动作和呼吸法来调和气血,达到增强体质、平衡内外环境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太极气功的历史渊源、基本原理以及具体的练习方法,希望能帮助读者了解并尝试这项传统的养生技巧。

一、太极气功的历史渊源太极气功起源于中国古代,初期主要作为一种武术形式存在。

其创始人传说是明代杨露禅,他将武术的招式与内功修行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太极拳理念。

太极拳演绎了宇宙间万物变化的哲学思想,追求力量与柔韧、阴与阳的平衡。

如今,太极气功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武术,更是一种健身养生的方法,深受全世界人民喜爱。

二、太极气功的基本原理太极气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运动、呼吸和思维的结合,调和身心的能量,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太极拳的动作缓慢而柔和,注重腹式呼吸,使人体吸收更多氧气,增加氧气供应量和血液循环,从而改善气血循环不畅的问题。

太极气功强调内外调和,通过调整呼吸节奏和身体动作的协调性,使气血流动更顺畅,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三、太极气功的具体练习方法1. 准备:找一个安静的室内或户外场所,穿着宽松舒适的服装。

保持身体放松,并尽可能远离嘈杂的环境。

2. 热身:站直双脚,双手自然下垂。

缓慢地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转动腰部,让身体感受到热身运动的效果。

3. 基本功:太极拳有一系列基本的动作,如起势、云手、单鞭等。

初学者可以根据教学视频或教练的指导来学习这些基础动作,逐渐熟悉并运用它们。

4. 呼吸练习:太极气功注重腹式呼吸,即深吸气时腹部凸起,呼气时腹部收缩。

在练习太极拳过程中,要注意呼吸的节奏和深度,使呼吸与动作相协调。

5. 冥想:练习太极气功时,要保持内心的冥想状态,专注于身体的感觉和呼吸。

可以尝试闭上眼睛,用意念引导体内的气流运动,达到调和气血的效果。

四、太极气功的注意事项1. 初学者应从简单的动作开始,逐渐增加复杂度和难度。

太极拳的发展历程来源

太极拳的发展历程来源

太极拳的发展历程来源太极拳是现今比较热门的一项养生活动之一,它尤其受到纵多中老年人的喜爱,每每走在公园、广场,总能看到有人在那专心致志的练习太极拳,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的发展历程。

欢迎阅读!太极拳的发展历程来源【太极拳概述】太极拳起源于中国,其动作刚柔相济,既可技击防身,又能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传统拳术。

太极拳历史悠久,流派众多,传播广泛,深受人们的喜爱。

太极拳虽然在套路、推手架式、气动功力等方面各派有异,但都具有疏经活络、调和气血、营养腑脏、强筋壮骨的功效。

太极拳作为拳术之一,早期曾称为“长拳”、“绵拳”、“十三势”、“软手”。

至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山西武术家王宗岳著《太极拳论》,才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

“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的意思。

天地之间,世界之上,万物与机缘,无时无刻不在变化。

树木花草,山岳楼台,看似静止,无不在渐渐老化。

俗语说,只有“变”是不变的。

太极拳就是要把种种变化,在拳演练出来。

动静开合,刚柔快慢,上下左右,顺逆缠绕,忽隐忽现,虚虚实实,绵绵不断,周身一家,一动无有不动,显时气势充沛,隐时烟消云散,以意带力,到点融化于全身,做到劲断意不断,然后再轻轻启动,挥洒自如。

一意一念,一举一动,随心所欲,都在自我控制之中,以达到养生、防身的效果,这就是太极拳。

【太极拳发展简史】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众说纷纭,大致有唐朝(公元618~907年)许宣平、宋朝(公元960~1278年)张三丰、明朝(公元1368~1644年)张三丰、清朝(公元1644~1911年)陈王廷和王宗岳等几种不同的说法。

没有充分史料可以证明太极拳是张三丰所创,但戚继光的32势长拳理论早于陈王廷,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原本也为陈式太极拳所缺欠。

可见太极拳并非一人所创,而是前人不断开发、总结、整理、创新、发展而来的。

纵观近、现代太极拳的发展就可见一斑,事物只有不断发展才具有生命力。

太极拳知识点

太极拳知识点

太极拳知识点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被誉为“内家拳”的代表之一。

其独特的动作和哲学思想,使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学习。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太极拳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门古老而精妙的武术。

一、太极拳的起源和历史太极拳起源于中国宋朝,传统上被认为是张三丰所创。

张三丰是道教的重要人物,他将自己的哲学思想融入到太极拳的动作和技巧中,使其成为一门独特的武术形式。

太极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而今天,它已经成为了一种被广泛传承和练习的运动方式。

二、太极拳的基本原理和哲学思想太极拳的基本原理是“以柔克刚”、“以静制动”。

在太极拳的动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柔和、流畅的力量,这种力量源于内在的“太极”。

太极拳强调身心的统一,通过放松身体、调整呼吸和专注意念,来达到身心和谐的境界。

太极拳的哲学思想对于修身养性、平衡阴阳、和谐人与自然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和套路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包括“抱球”、“推掌”、“拗步”等。

这些动作通常以缓慢而流畅的方式进行,注重整个身体的协调运动。

太极拳的套路是由一系列动作组成的,每个动作都有自己独特的含义和用途。

通过练习太极拳的套路,人们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和耐力。

四、太极拳的健身效果和益处太极拳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益处的运动方式。

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增强肌肉的柔韧性和力量,提高心肺功能,改善身体的平衡和协调能力。

此外,太极拳还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减轻压力和焦虑,改善睡眠质量。

五、太极拳的传承和发展太极拳作为一门传统的武术形式,一直以来都有着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许多太极拳大师通过教学和演示,将太极拳传承给后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人们对太极拳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太极拳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展,如运动康复、健身保健等。

六、太极拳的文化价值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武术形式,它还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

太极拳的哲学思想和动作技巧,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式太极拳的起源可追朔到陈氏始祖陈卜。陈卜原籍在山西泽州郡 (今晋城),后来由泽州搬居山西洪桐县。明洪武7年 (公元1374年),迁居河南怀庆府 (今沁阳)。当时,陈卜为人忠厚,精通拳械,深受近邻乡民敬重,所以当地人将其居住的地方叫陈卜庄 (解放后,陈卜庄划归温县,至今仍叫陈卜庄)。后来,因陈卜庄地势比较低洼,经常遭受涝灾,所以陈卜一家又迁居到温县城东十里的常杨村。村中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深沟(有一段深沟仍保留至今),随着陈氏人丁繁衍,家族不断壮大,常杨村易名为陈家沟。
太极拳的发源和练功的方法.txt36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澄净。太极拳的发源,和练功的方法,顺序。以及健身原理网友太极文章选录 2009-02-25 101439 阅读7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十八世陈照丕,字绩甫。著有《陈氏太极拳汇宗》、《太极拳入门》、《陈氏太极拳图解》、《陈氏太极拳理论十三篇》等书。他所授弟子的代表有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等。他品德高尚,诲人不倦,对推广陈氏太极拳做出巨大贡献,深受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崇拜,为陈氏太极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
现陈家沟所练的拳械套路有:老架一、二路 (炮捶),新架一、二路 (炮捶),小架一、二路,五种推手法;太极单刀、双刀、单剑、双剑、双锏、梨花枪夹白猿棍、春秋大刀、三杆、八杆、十三杆等。这些套路,从风格上,技击应用上,仍基本上保持原有的传统风格
明朝末年,退隐将军陈王廷以祖传拳术为基础,以中国古代哲学—太极阴阳原理为基本指导思想,并结合道家养生功和古代中医经络学说创编了一套健体防身拳术。由于该套拳是以太极阴阳原理为基本指导思想,具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内外兼修的特点,因此称之为太极拳.
2、太极拳是如何发展及演变的?
经历史考证,太极拳起源于中国河南温县陈家沟,由陈氏第九世祖、著名拳师陈王廷所创,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十四世陈有本在原有套路的基础上,又有些改动,逐渐舍弃了某些难度和发劲动作,架式与老架一样宽大,后人称为新架 (小架)。
十六世陈鑫,字品三,他感到陈氏拳术历代均以口传为主,文字著作很少,为阐发祖传太极拳学说,遂发愤著书立说,用12年的时间写成《陈氏太极拳图画讲义》四卷,阐发陈氏世代积累的练拳经验。以易理说拳理,引证经络学说;以缠丝劲为核心,以内劲为统驭,是陈氏太极拳理论宝库中最重要的一篇。他还著有《陈氏家乘》、《三三六拳谱》等著作。当时,与其同时代的太极拳名家还有陈花梅,字鹤齐,功夫甚纯,其子陈五常、陈五典精通拳械。
陈王庭又名奏庭,明末清初人,文武兼优,精于拳械,功夫深厚,在河南、山东一带很有声望。在他年老隐居期间,依据祖传之拳术,博采众家之精华,结合太极阴阳之理,参考中医经络学说及道家导引、吐纳之养生术,创造了一套具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的内功拳,称为太极拳。因创始人姓陈,故人们称之为陈氏太极拳。陈王庭传授下来的有一至五路太极拳、炮捶一路、长拳108势、双人推手和刀、枪、剑、棍、锏、双人粘枪等器械。陈王庭的著作因年代久远,许多已经失散,现尚存有《拳经总歌》、《长短句》词一首。词上半首有“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闲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自陈王庭之后,陈家沟村民练习太极拳之风甚盛,男女老幼皆练习,当地至今仍流传着“喝喝陈沟水,都会翘翘腿” 、“会不会,金刚大捣碓。” 的谚语。打这以后,习练太极拳的风气世代沿袭,经久不衰,使得历代名手辈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陈式太极拳经过长期的流传,演变出了许多流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杨式、孙式、吴式、武式四大派系,有着各自独有的风格和特点。
传至十四世陈长兴 ,字云亭,著有《太极拳十大要论》、《太极拳用武要言》、《太极拳战斗篇》。他在祖传老架五个套路的基础上,精炼归纳将太极拳套路创造性地发展成为当今仍十分流行的两个套路:一路(大架)和二路(炮捶)。第一路动作大方,以柔为主,以刚为辅。以“棚捋挤按”四正劲的运用为主,以“採挒肘靠”四隅手的运用为辅。柔中寓刚,行气运动,以缠丝劲的锻炼为主,发劲为辅。全身内外,动分静和,一动全动,体现柔缠中显柔、缓、稳的特色; 第二路(炮捶)动作复杂,急速紧凑,以刚为主,以柔为辅,用劲以“採挒肘靠”为主,以“棚捋挤按”为辅;以刚发劲为主,窜蹦跳跃,腾挪闪展,震足发劲。刚中寓柔,体现柔缠中显刚、快、脆的特点。后人称为太极拳老架。陈长兴以保镖为业,在武术界享有盛名,当时人称 “牌位大王”,教有名弟子陈花梅、陈耕耘、杨露禅。
1、什么是太极拳?
太极拳是一种系统的强调平衡协调内外兼修的健体防身体育运动。“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词》,含有至高、至极、至大之意。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物的原始单位称为太极。由于事和物是在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这种运动、变化、发展的周期性规律就是太极原理,也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乃至无穷。
始祖陈卜定居陈家沟后,为奠定家业基础,偏重于垦种兴建。先是六世同居,七世分家,兴家立业,人繁家盛。为了家园安全,地方安宁,于是在村中设立武学社,教授子孙。这期间,陈氏家史文字记载很少,大多为口传。直至1711年,陈氏第十世祖陈庚为陈卜立碑,才开始简要记述陈卜史实。但间隔已有300余年,其间的人物、事迹及有关拳术多有疏漏。所以关于拳艺、人物、事迹的文字记载,仅从陈氏第九世祖陈王庭记起。
十七世陈发科,字福生,是近代陈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对发展和传播太极拳有杰出的贡献。自1929年至1957年一直在北京教授拳术。以其刚柔相济,采、挒、肘、靠、拿、跌、掷、打,兼施并用,技击技术极好,与人较手时以得人为准,以不见形为妙的高超击法将人跌出,因其为人忠厚,武德高尚,受到各界人士的欢迎。教授徒弟很多,有沈家祯、顾留馨、洪均生、田秀臣、雷慕尼、冯志强、李经梧、肖庆林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