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说课稿新人教版
2020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三大改造教案 新人教版.doc

3第21页两幅插图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现象?(农民 看到合作化的优越性,踊跃参加合作社,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
思考回答
自主探究,展示。
合作交流,小组讨论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2020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新人教版
课题
第5课三大改造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三大改造在当时推动了我国的社会发展,迅速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过渡,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教师过渡讲解:与小农经济很相似的手工业,在农业合作化的推动下,也形成了合作化高潮。到1956年,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主要生产资料从 私人所有变成集体所有,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然后通过提问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予以鼓励。
公私合营
3根据25页“动脑筋”:三大 改造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底 ,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三 大改造也有缺点。这些缺点是什么?(后期的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产生了一些后遗症。)
达标反馈
1.完成课本25页“练一练”:应选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布置学生完成开放性作业。
复习提问:
1 [要求学生根据《填图册》第7页的表格回答]“一五”计划完成时,我国工农业生产之间有什么差别?(工业发展迅速,农业发 展相对缓慢。)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三大改造教材解析 新人教版

第5课三大改造一、知识梳理二、重点难点分析(一)重点分析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1)原因: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
但是,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
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方式: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经历的三大阶段:a.从建国后到1953年以发展互助组为主。
b.1954年到1955年底,以办初级社为主。
c.1956年以普遍办高级社为主。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方式: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的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
(2)过程:a.1953年以前,国家对私营工业采取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对私营商业采取经销、代销的形式,将其逐步纳入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b.从1954年起,有计划地发展公私合营企业,即向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阶段发展。
c.1955年11月确定把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单个企业的公私合营推进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阶段。
d.1956年底,实行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 三大改造的意义、缺点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的缺点。
(二)难点分析三大改造的实质。
随着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基本完成,农民已由个体农民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资产阶级已处在消灭的过程中,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说课稿第5课三大改造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XX号选手。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三大改造”。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一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内容和作用:本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第5课,本课内容较多,但知识框架非常清晰。
主要由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和公私合营两个子目构成。
前者讲述新中国成立后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者则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本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上接第四课《工业化的起步》,三大改造为工业化起步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有力支持;下接第六课《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三大改造作为新中国探索社会主义的重要历程,做出了重大贡献与牺牲。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正式确立,正确地把握三大改造的必然性和其中的失误,对于学生正确地领会中国现代史,有着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在知识与能力方面:(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建国后我国实行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和改造的形式及其过程,并学会分析其历史意义与缺点。
对于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处理和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利用影像资料对教学资源进行补充,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了解三大改造过程中农民、手工业者和工商业团体积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使学生明白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必然性,坚定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基于对教材的分析,我将本课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和历史意义划分为本课的重点。
划分依据是,生产合作社与公私合营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的特殊产物,对共和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与牺牲,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有必要也有义务让学生完全掌握这部分内容。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三大改造新人教版2

第一个农业合作社
农业合作化运动
第一个农业合作社
• (二)、手工业合作化
手工业的改造
在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我国对手工业 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与农业的社会主 义改造相似,主要采取合作社的方法把个 体所有制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到1956年底,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 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的社会主 义改造基本完成。
1952年秋,河北遵化王国范领导的合作社,23 户贫农,全社仅有一只驴,入社三条腿,还有一条 腿是别社的,农民家里是一穷二白,生产资料极为 缺乏,人们称这个社是“穷棒子社”。但就是这么 一个穷棒子社,不依靠政府的财政,依靠自己的劳 动,去离该村35里的深山打柴,1952年冬季到1953 年春季共打了400多元的柴,帮助一些困难户解决了 生活问题,还为社里添置了1头牛、一只驴、30只羊、 一辆铁轮车,还有一些生产资料。到了1953年冬季, 社里又添置了1头骡子、5头牛、2只驴、65只羊、12 只猪、1辆铁轮车,还有喷雾器等生产工具。毛泽东 听说后,豪情满怀地说:“我看这就是我们整个国 家的形象,难道6万万穷棒子,不能在几十年内通过 自己的努力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的又富又强的国家 吗?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在社会主义改造
北京工 商界私 方表决 心
工商界代表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
上海部分工商业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天津盛锡福帽厂实行公私合营
1956年北京人民庆祝公私合营.
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乐松生 向毛泽东送喜报。
1956年北京人民庆祝公私合营.
晚白 如果你是一 上天 名工商业者 抱, 敲 你愿不愿意 头锣 公私合营? 痛打 哭鼓
黑龙江哈尔滨市各界庆祝社会主义 改造胜利联欢大会
社农 会业 主、 一 义手 九 改工 五 造业 六 。和 年 资底 本, 主我 义国 工完 商成 业了 的对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说课稿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说课稿新人教版三大改造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XX号选手。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三大改造”。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一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内容和作用:本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第5课,本课内容较多,但知识框架非常清晰。
主要由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和公私合营两个子目构成。
前者讲述新中国成立后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者则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本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上接第四课《工业化的起步》,三大改造为工业化起步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有力支持;下接第六课《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三大改造作为新中国探索社会主义的重要历程,做出了重大贡献与牺牲。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正式确立,正确地把握三大改造的必然性和其中的失误,对于学生正确地领会中国现代史,有着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在知识与能力方面:(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建国后我国实行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和改造的形式及其过程,并学会分析其历史意义与缺点。
对于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处理和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利用影像资料对教学资源进行补充,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了解三大改造过程中农民、手工业者和工商业团体积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使学生明白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必然性,坚定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基于对教材的分析,我将本课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和历史意义划分为本课的重点。
划分依据是,生产合作社与公私合营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的特殊产物,对共和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与牺牲,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有必要也有义务让学生完全掌握这部分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说课讲稿

第5课三大改造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五课三大改造,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那么此单元就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制度的基本建立,而且三大改造是我国过渡时期两重任务之一,对我国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二、说学情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知识,但是还不够完善,而且此时期的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只是基本的,对于历史问题的分析概括能力还欠缺,所以我根据学生的情况以及本课的课标要求,确定出本课授课方法和学生的学习目标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掌握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的形式公私合营的政策三大改造的实质和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指导,引领学生分析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三大改造的学习,使同学们更加深刻的认识三大改造,充分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历史作用,是我们党创造性的开辟的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改造之路。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合作化的形式及合作化的原因公私合营的特殊政策三大改造的意义难点三大改造实质和意义(三大改造的实质涉及政治经济学的内容,实质为改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学生理解会比较的困难,在讲解时会引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加深理解)五、说教法学法教法提问法、创设情境法、材料分析法、影像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学法提问法:学生可以对知识点重点记忆创设情境法:更易理解课本内容材料分析法:培养学生分析、总结能力影像教学法:更形象,更具体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归纳能力六、说教学过程导入(2分钟)我会导入一张农村合作社的图片问同学们这个合作社的名字是怎么来的,激起学生对这节课的兴趣。
(一)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自主阅读(5分钟)带着我提出的问题阅读第一部分,思考问题是农业手工业合作化的原因形式以及发展的时间阶段,及目的是什么。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一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我国在1953年至1956年间进行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在这段时间内如何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三大改造的具体内容和意义可能还不是很清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深化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意义,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意义。
2.难点:三大改造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分析三大改造的过程和意义。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意义,准备案例和讨论题目。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情况,准备参与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历史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三大改造。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大改造的相关资料,包括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三大改造的意义和作用。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三大改造》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我国在1950年代进行的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造,包括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通过这节课,学生可以了解三大改造的内容、意义和影响,从而深入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三大改造的具体内容、意义和影响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从而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大改造的内容、意义和影响,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增强他们的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大改造的内容、意义和影响。
2.难点:三大改造过程中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及它们对我国社会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讲解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图片等,生动形象地展示三大改造的过程和成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引出本课的主题——三大改造。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三大改造的内容、意义和影响。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三大改造过程中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及它们对我国社会的影响。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实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三大改造的意义和影响。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三大改造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精品说课稿

人教部編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精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三大改造》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我国在1953年至1956年进行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本课内容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大改造》的详细内容,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从而提高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程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
2.难点:三大改造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和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三大改造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和作用。
4.讲授法:教师讲解三大改造的详细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5.课堂互动: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解答学生疑问。
6.总结拓展: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背景: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农业改造: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2.手工业改造:手工业者个体私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3.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资本主义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大改造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XX号选手。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三大改造”。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一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内容和作用:本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第5课,本课内容较多,但知识框架非常清晰。
主要由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和公私合营两个子目构成。
前者讲述新中国成立后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者则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本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上接第四课《工业化的起步》,三大改造为工业化起步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有力支持;下接第六课《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三大改造作为新中国探索社会主义的重要历程,做出了重大贡献与牺牲。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正式确立,正确地把握三大改造的必然性和其中的失误,对于学生正确地领会中国现代史,有着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在知识与能力方面:(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建国后我国实行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和改造的形式及其过程,并学会分析其历史意义与缺点。
对于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处理和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利用影像资料对教学资源进行补充,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了解三大改造过程中农民、手工业者和工商业团体积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使学生明白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必然性,坚定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基于对教材的分析,我将本课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和历史意义划分为本课的重点。
划分依据是,生产合作社与公私合营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的特殊产物,对共和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与牺牲,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有必要也有义务让学生完全掌握这部分内容。
其中,三大改造的实质,实质即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的社会变革,因涉及政治经济学内容,有一定的理论色彩。
八年级学生难以把握,因而具有较高的难度。
因此,我将这一知识设为难点。
为了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少量引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关内容,以辅助和加强学生对本部分知识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历史学习,已初步具备了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也存在认知水平和发展趋势的差异,因而在问题设置上应注意梯度,进行分层教学,尽量照顾到各个层面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具体到这一节课,知识点多,相关的资料也很多,学生大多从影视、网络、现实生活等渠道有所了解,但是对本课中涉及三大改造的具体形式理解不够深入,对改造中的创新与不足分析不够全面。
因此需要从学生的认知背景出发,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将理论问题具体化理解,全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记忆和掌握本课的基础知识。
三、教法与学法本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读书指导法”、“合作探究法”、“兴趣激励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视频观摩、分析归纳等学法,调动学生多重感官,达到“看——思——议”的有机结合,共同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四、教学过程:下面,我将重点说一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本课我采用创设情景导入法,为了切合本节课的学习特色,对于导入我是这样设计的,视频播放《社会主义好》这首歌,并提问,社会主义好,他到底好在哪里?先让学生从歌词中找答案,即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逃跑,那么我国到底是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来学习三大改造,以此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此歌曲歌词很平实,学生通过看视频,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带着疑问进入到新课学习。
二、【讲授新课】环节1讲故事,学知识在讲述新课之前,我会一图文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一个故事:Ppt展示喜笑颜开图片,并附上文字介绍王国范:王国范,河北遵化市西留村乡农民,雇农出身,家境贫寒,靠给地主家做长工维持生计,新中国的诞生使他翻身解放,笑逐颜开。
Ppt展示农民观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图片,文字介绍: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出台更是令他喜出望外:终于能够得到梦寐以求的属于自己的土地了!全村的父老乡亲都动员起来,丈量田地,分牲畜、分农具,欣喜若狂地在田间地头竖起属于自己的地界碑——做了无数年的土地梦终于实现了!!!提问,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在生产上会发生什么变化呢?Ppt展示农民有了土地后积极劳作的图片。
有了自己的土地,王国范生产时的干劲分外足,动员全家男女老少齐上阵,从播种、耕种到灌溉,早出晚归,勤勤恳恳。
上天不负有心人,到了秋天,丰收的喜悦让一家人都乐开了怀: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收获!Ppt展示土地遇到干旱,颗粒无收的图片。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第二年当地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灾,几乎滴水未降。
眼看着已经种下去的庄稼全都没有水灌溉,就要枯死,王国范心如刀绞却又无能为力:附近的河流都已经干涸见底,周围十几个乡的庄稼全都没有水浇……自己身单力薄,根本没办法抗旱救灾,这可怎么办好???提问:你能不能帮助他出主意,改该怎么办呢?Ppt出示农民加入生产合作设的图片1953年,中共中央决定对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先后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和《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决议》,号召农民联合起来,组成生产合作社,共同克服困难,中国农村开始了互助合作运动。
有了党中央的指示,乡亲们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于是在全县、全乡迅速掀起了加入合作社的高潮,王国范也积极响应号召,和23户贫农加入了本村的生产合作社,而且光荣地成为了这个合作社的领导——他们准备大干一场了!Ppt出示党中央为抗旱救灾,组织修建水利工程的图片为了抗旱救灾,县政府决定在本县修筑一座水库,涝时蓄水,旱时灌溉。
团结的力量在此刻尽显无余,全县各乡、各村的农民们热火朝天地大修水利。
王国范和他的社员们也来到了建设一线,为了保住自己的庄稼,他们不辞劳苦地奋斗着。
Ppt出示机械化的农业生产不仅如此,在加入合作社以后,土地等生产资料都变成了合作社的公有财产,原本人为分割开的土地又都连成了一片。
这非常有利于大型耕作工具的使用,极大的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
所以王国范的合作社也用上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庄稼的收成提高了好几倍呢!Ppt出示农民喜获丰收的图片由于生产成绩突出,他们还被选为模范生产小组!环节2知识梳理:一、喜看稻麦千重浪,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学生在了解王国范的故事后,让学生结合课本,分组讨论一下问题问题1:你知道为什么我们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吗?问题2你发现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什么吗?问题3通过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我们实现了什么目的?问题4你发现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变化了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进行总结,农业改造原因、方式、目的、实质,并引导学生着重对农业改造的实质进行分析。
在广泛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我国对手工业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接下来看看具体内容二、笑迎携手日月新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提问:你知道我能是如何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吗?这一部分内容,我让学生根据“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学习经验,自学手工业社会主义拟好提纲,展示交流,最后修改补充。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自学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挫折感,提高历史学习的各方面的能力。
三、顺应趋势谱新篇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这部分的学习,我首先让学生观看电视剧《大宅门》中百草厅东家商讨公私合营的视频片段,然后让学生思考:1百草厅东家在讨论什么问题?那么你知道什么是公私合营吗?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回答2《大宅门》中的白家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反对公私合营?担心自己的利益受损影片中白七爷为什么支持公私合营?社会主义道路是大势所趋。
假设你是当时的资本金,面对公私合营,请你说说心里话吧,是欢迎还是恐惧?学生创所欲言。
我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我出示两道数学题考考学生1苏俄在十月革命后经过二十年左右的时间,没收了资本家的企业。
那么资本家的财产剩下多少?答案是02这道数学题里出现的情景都是当时真实的情况,来算算吧!依据国家政策,已知一位资本家的企业公私合营时核定资产2500万元,国家十年内每年发给股息,年息为5%,求这位资本家每年可得多少股息?十年共得多少股息?这道题对此八年级学生来说不难,学生很快得出答案1250最后我进行总结,也就是说我国对资本家的政策是与苏联完全不同的,我们的政策是赎买,而苏联是完全剥夺,那么资本金们,你们现在的想法如何呢?还是国家政策好啊。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还是按照农村合作化的思路从方式、政策、变化、过程几个方面梳理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内容。
并出示一些中国百年老字号的企业,这些企业正是在进行公私合营后取得较快发展,并保留至今。
环节3 小结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最后一段,提问学生“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时间?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分别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三大改造的内容和改造前后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的变化这些角度提示学生,让学生积极思考回答,然后由教师总结补充,从而让学生对三大改造的实质、历史意义和局限性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和体会。
环节4 当堂检测当堂检测要求当堂完成,题不多,但要精,我安排5道选择题和1道简答题。
这5道题是教材基础知识点的测试,简答题主要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环节 5 课后拓展设想一下,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进一步发展,王国范的生活还会发生什么变化?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