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弹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2弹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2 弹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弹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弹力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弹力的定义,知道弹力是一种接触力,发生在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之间。
2. 弹力的产生:让学生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即物体之间必须直接接触,并且发生弹性形变。
3. 弹力的方向:让学生知道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4. 弹力的大小:让学生了解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5. 弹力的作用点:让学生知道弹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形变部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是一种接触力,发生在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之间。
2.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即物体之间必须直接接触,并且发生弹性形变。
3. 让学生知道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并能够判断弹力的方向。
4.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判断弹力的大小。
5.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弹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形变部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弹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
2. 弹力的方向和大小。
3. 弹力的作用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橡皮筋、气球、钩码等。
2. 学具:笔记本、尺子、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用手挤压气球,感受气球的弹力。
2. 概念讲解:介绍弹力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弹力是一种接触力,发生在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之间。
3. 产生条件讲解:讲解弹力产生的条件,即物体之间必须直接接触,并且发生弹性形变。
4. 方向讲解:讲解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5. 大小讲解:讲解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6. 作用点讲解:讲解弹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形变部分。
7. 例题讲解: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橡皮筋的弹力,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弹力教学设计
弹力教学设计篇一:《弹力》教案201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7.2《弹力》优秀教案第2节弹力整体设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要求:“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弹力;学会测量力的大小。
”通过前面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力”的知识储备,知道可从力的作用效果来认识力的产生;对“弹力”的感性认识也较好,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弹簧也是随处可见,因此教学中可以很自然地激发出学生热爱物理、探索物理的情感。
“弹力”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力,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弹力”又是一种较“复杂”的力(如弹力三要素的分析、胡克定律的应用等),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求较高。
因此教材从初中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弹力”的概念只要求学生“了解”,而将重点放在弹簧测力计的认识和使用上。
这种编排方式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这一课标理念。
本节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经历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测力的正确方法,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善于发现问题的意识,以及爱护仪器和做事有条理、善始善终的良好品质。
’措施和建议:本节课的教学应该以事例和实验为主,按照“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多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来使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
通过一系列的实例分析、观察和实验,使学生认识弹性与塑性、弹性形变和弹力。
对于弹力只要求初步了解它是怎样产生的,而不要求分析它的三要素。
教学时应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说明物体在发生形变时要产生弹力。
为了理解“我们通常所说的拉力、压力、支持力等都是弹力”,除了可以让学生用拇指压桌子,观察拇指的确发生了形变外,还可以补充一些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
对于弹簧测力计的学习,重点在它的正确使用而不在它的测量原理,课本只用一句话“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对其原理作简单交代。
教学中不能采取“灌输”的方式,而是让学生边探索思考边试着应用,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学会探索遇到的新器材的使用方法而打好基础。
人教版八年级第七章第2节弹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第七章第2节弹力一、教学内容1. 弹力的概念:介绍弹力的定义,即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恢复力。
2. 弹力的产生:讲解弹力产生的原因,即物体内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3. 弹力的方向:阐述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4. 弹力的大小:介绍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形变程度越大,弹力越大。
5. 弹力的作用:讲解弹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弹簧、弹力球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理解弹力的产生和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弹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及其方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弹力球、塑料尺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和触摸弹簧、弹力球等,感受弹力的存在。
2. 讲解弹力的概念:通过示例和图示,讲解弹力的定义和特点。
3. 分析弹力的产生原因:讲解物体内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引导学生理解弹力的产生。
4. 阐述弹力的方向:讲解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5. 探究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弹簧在不同形变程度下的弹力大小。
6. 应用实例分析:让学生举例说明弹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弹力的概念2. 弹力的产生原因3. 弹力的方向4. 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简述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答案:弹力是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恢复力,其产生原因是物体内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2. 题目:请举例说明弹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弹力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如弹簧门、弹力鞋、弹力球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使学生了解了弹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及其方向,掌握了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
八年级物理下册 7.2 弹力教案
7.2 弹力教材分析弹力是力学中最经常遇到的力之一,对弹力认识清楚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学习。
本节课的重点是弹力产生的原因及弹力的方向,难点是常见的弹力方向的确定。
教材用实例引出了形变、弹性形变和弹力的概念,后又对常见弹力(压力、支持力、拉力、提力、举力等)的方向进行了分析和说明。
这种先从感性认识出发,上升到理性认识,再通过实验检验并进行具体运用的研究办法十分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渗透。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方向,能正确画出弹力的示意图.3、理解形变概念,了解放大法显示微小形变.4.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微小变化的实例,初步接触“放大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弹力与形变的关系以及数据的准确记录,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探究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的方向。
教学难点1.在接触的物体间是否有弹力。
2.弹力方向的确定。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标定位,导入新课。
在运动场上跳远时要用踏跳板,撑杆跳高运动员的杆,都是利用他们弹性形变时的弹力,同学们还可以举出许多利用弹力的例子……学生回答拉弓射箭、跳跳床、跳水踏跳板……那弹力是怎样产生的呢?二、出示问题,新课教学。
1.弹性形变和弹力(1)实验演示:压缩弹簧、海绵、用手弯曲竹片观察到什么现象?解决形变。
(2)被压缩的弹簧上放一黑板擦,放手,黑板擦被弹起;被弯曲的竹片上放一粉笔头,放手,粉笔头被弹起。
提问:为什么黑板擦、粉笔头被弹起?引导学生回答: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和它接触的物体有力的作用,就被弹起。
提问:如果粉笔头、黑板擦与形变物不接触,会受到这个力吗?引导回答:不接触一定不会受到这个力课件内容: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或发生改变的现象.2.弹性形变:去掉作用力后物体的形变能够.3.弹力:发生的物体由于要,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4.弹性限度:当形变超过一定限度时,撤去作用力后,物体不能完全恢复.5.弹力产生条件:两物体且发生.6.接触力介绍。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2弹力优质教案1
第二节弹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地条件;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地原理;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地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弹簧测力计地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地基本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地实例有浓厚地兴趣,体会科学技术地价值;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地探究,养成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科学道理地情感,提高探索新器件地能力;3、在实验中养成严谨地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地正确使用教学难点弹力地概念及产生条件教学方法一、实验法:通过学生实验,感悟弹力地概念,了解测力计地原理。
二、分析归纳法:通过观察及实际使用测力计归纳出正确使用测力计地一般方法,并学会使用测力计。
教学设计一、自主学习方案(一)温故力地作用效果有——力可以改变物体地,也可以使物体发生。
(二)知新1、阅读教材“弹力”,完成下列问题:(1)物体地特性叫做弹性。
物体受力发生形变,撤消外力后产特性叫做塑性。
(2)弹力是物体由于而产生地。
2、阅读教材“弹簧测力计”,完成下列问题:(1)测量地工具叫做测力计。
(2)弹簧受到地拉力越大,弹簧地就越长,利用这个道理做成地测力计叫弹簧测力计。
(3)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测力计?举例:。
(4)弹簧测力计使用前要观察它地,认清它地每一小格表示。
检查它地指针是否指在。
测量前应把指针调节剂。
二、课堂导学方案教学点1 弹力1、动手体验、观察现象并回答问题:用手指分别按弹簧和橡皮泥,观察到弹簧和橡皮泥都发生了,然后撤去手指压力,观察到弹簧恢复到原来地形状,而像皮泥恢复到原来地形状。
我们把弹簧地这种特性叫。
橡皮泥地这种特性叫。
2、教师用自制地弹簧演示:用较大地力拉弹簧,使弹簧伸长后不能完全复原。
学生观察现象并回答问题:弹簧地弹性有一定地限度,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地,否则会弹簧。
3、用手压弹簧时,会感觉到弹簧也在压手。
弹簧对手地这种作用力就叫。
弹力是由于发生弹性形变地物体要恢复原状时,谁阻碍它恢复原状它就对谁产生弹力地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2弹力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使他们养成善于思考、勇于质疑的良好习惯。
教学设计具体安排:
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弹弓、弹簧等,引发学生对弹力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内容:讲解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弹力的计算等,结合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弹力的变化。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弹力现象,如弹弓、弹簧玩具、拉力器等,引发学生对弹力的思考。
2.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弹力现象?它们是如何产生的?”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3.引导学生总结弹力的概念,即物体因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4.阐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总结,掌握弹力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如实验法、观察法、数据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条件。
2.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3.弹力的测量方法及实验操作技巧。
4.应用弹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设想
1.采用生活实例导入,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弹力的存在,引发他们对弹力的兴趣。
-设想一:展示弹弓、弹簧等生活中的弹力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弹力的概念和作用。
1.请学生完成教材第7章第2节后的习题,特别是涉及到弹力计算和应用的问题,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2弹力优秀教学案例
3.探究与创新。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提出新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5.弹力应用介绍。介绍弹力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小组合作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7.总结与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
五、教学反思
1.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考虑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实践
1.课堂导入。通过展示弹力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弹力概念讲解。运用生动的语言和示例,讲解弹力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弹力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弹力实验,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4.弹力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对弹力现象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能运用弹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例。通过生活实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水平。
3.了解弹力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通过介绍弹力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与实验。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弹力的产生和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7.2弹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2 弹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弹力》。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弹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原因、弹力的测量以及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的产生原因,掌握弹力的测量方法。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弹力的产生原因2. 弹力的测量方法3. 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绳子、钩子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进而引出弹力的概念。
2. 讲解弹力的概念讲解弹力的定义,让学生明白弹力是一种接触力,只有在物体相互接触时才会产生。
3. 讲解弹力的产生原因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弹簧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形变,引导学生理解弹力的产生原因。
4. 讲解弹力的测量方法介绍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测量弹力的大小。
5.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弹力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度的弹力,并记录实验数据。
六、板书设计1. 弹力的概念2. 弹力的产生原因3. 弹力的测量方法4. 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解释弹力的概念,并给出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2. 描述弹力的产生原因,并简要说明实验如何验证这一点。
3.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度的弹力,并填写实验报告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弹力的基本知识。
在实验环节,学生动手操作,培养了实践能力。
在联系生活实际的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学习兴趣。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但部分学生在理解弹力产生原因方面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辅导。
八年级物理下册7_2弹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C.一定大于10.0N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课后练习另附
板
书
设
计
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特性.
弹力: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应
用
原理:弹性限度内,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越长
制作(构造):弹簧、指针、刻度板、拉钩、吊环、外壳
(1)观察测力计的量程及分度值,加在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其量程
用力折一张纸,纸被折弯
纸不能恢复原状
用力把橡皮筋拉长
橡皮筋能恢复原状
观察表格中的信息,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看书52页第1、2、3自然段,结合刚才实验所得归纳弹性与塑性、弹性形变和弹力
板书:1、我们把像弹簧这类物体一样所具有的这种特殊性质,叫弹性。
2、像橡皮泥,在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在物理上,我们把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塑性。
7.2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过程
方法
经历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的工具的基本方法。
情感
态度
1、对周围生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2)使用前将测力计的指针调到零
(3)使用时力的方向应与弹簧的轴线一致
(4)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板面垂直
教
学
反
思
1、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了。(失去拉力,弹簧恢复原来长度。)
2、铝导线用力折弯,变弯了。(失去力不恢复原状。)
3、直尺,用力压变弯了。(失去力后恢复原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7.2弹力教学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弹力的产生条件、方向、计算方法等知识点。
2.强调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弹力的产生条件、方向判断和计算方法等知识点。
4.创设情境,激发思维: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如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合作学习,促进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弹力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6.适时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7.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结合弹力知识,教育学生要尊重科学,勇于探究,关注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安全意识。
8.课后拓展,提升能力:布置具有思考性和实践性的课后作业,如调查生活中的弹力现象、设计弹力应用小制作等,巩固课堂所学,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活中的弹力现象为引入,如弹簧床、橡皮筋、弹弓等,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共同原理。
6.个体关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弹力的产生条件及其与形变的关系。
2.弹力的方向判断和计算方法。
3.实验操作中数据的准确测量和分析。
4.将弹力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导入式教学,引发学生兴趣:以生活中的弹力现象为切入点,如弹簧床、弹弓等,让学生思考弹力是如何产生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7.2弹力 力的测量教案
课题:7-2 弹力力的测量
主备课人:王智华使用人:使用时间:2014
【学习目标】
1、了解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
2、知道弹力的概念和弹力的方向。
3、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制成原理和使用方法。
【导入新课】
通过演示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橡皮泥发生范性形变导入新课。
【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27页第一自然段“弹力”,回答一下问题:
1.什么叫做弹性和范性?
2.什么叫做形变?
3.什么叫做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
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27、28页的内容回答一下问题:
1、什么是弹力?
2、弹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自学指导三: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28、29页的内容回答一下问题:
1、弹簧测力计的制成原理是什么?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检测交流】
见课堂十分钟
【小结及作业】
课后习题第1、2、3题
附:【板书设计】
§7-2 弹力力的测量
一、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
二、弹力的方向
三、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弹簧的伸长跟它所受的拉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第二节弹力 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弹力一、教学内容1. 弹力的概念:介绍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2.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3. 弹力的测量:介绍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的方法。
4. 弹力的应用:探讨弹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2. 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能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
3. 培养学生对弹力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重点:弹力的产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绳子,钩子。
2. 学具:学生手册,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2. 讲解弹力的概念:通过示例讲解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使学生理解弹力的定义。
3. 弹力的测量:引导学生运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让学生掌握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4. 弹力的应用:探讨弹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弹力的问题,让学生现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弹力1. 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2. 产生原因:物体发生形变。
3. 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
4. 测量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力。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块橡皮的重力,并记录测量数据。
2. 答案: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橡皮的重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对弹力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课堂上,对弹力的产生原因讲解不够详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弹力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如弹簧门、弹簧床等,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第2节弹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七章第 2 节《弹力》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1.认识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认识弹簧测力计丈量力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测力计丈量力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1.经过察看和实验,认识弹力产生的原由,认识生活中常有的弹力。
2.经过实验,研究并考证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
3.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学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对四周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重的兴趣,领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2.经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研究,培育学生乐于研究平时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感情、培育学生研究新器件的能力。
3.经过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培育学生勤于着手的科学态度和谨慎仔细的科学作风。
二、教课重难点与弹力相关的现象在平时生活中学生常常有到,弹簧伸长与外力的关系又是制作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丈量力,是进一步学习重力、浮力、简单机械等知识的必备技术。
对弹力的观点只需求认识它是如何产生的,不用剖析它的三因素,要点放在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丈量力的大小,让学生边研究边思虑边试着应用,为学生在此后的工作与生活中碰到新器械,需要研究其使用方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三、教课策略经过前方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一些力的相关知识,知道了力的作用成效,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对弹力的感性认识许多,生活中林林总总的弹簧随地可见, 弹力的应用也好多, 所以能很自然地通过实验或实例引入弹力的教课。
教课中要着重对学生生活经验的挖掘,表现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使抽象的物理观点变为生动形象的认知对象, 进而有效地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悉识、提高能力。
弹簧测力计制作原理、丈量力的方法是本节课的要点和难点。
通过研究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 指引得出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进而自己制作弹簧测力计。
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能够指引学生阅读说明书、察看结构、练习使用、沟通总结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一直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培育他们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2弹力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2弹力教案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幼儿阶段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阶段,因此,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时候,注重了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想象力。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物操作和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弹力的产生和作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并能够运用弹力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弹力的概念,了解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2. 能够通过实物操作和观察,体验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弹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
难点:弹力的作用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橡皮筋、气球、塑料尺等。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张纸、一支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弹簧、橡皮筋、气球等教具,让孩子们观察并猜测这些物品的特性。
2. 讲解:向孩子们讲解弹力的概念,即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并解释弹力的产生原因。
3. 实验: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弹簧、橡皮筋、气球等物品在拉伸或压缩后的恢复情况。
4. 讨论:让孩子们分组讨论弹力的作用和应用,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5. 练习:让孩子们运用弹力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用弹簧制作一个简易的弹簧测力计。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弹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
难点:弹力的作用和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弹力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通过实验观察到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但在弹力的应用方面,部分孩子还不太能理解,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拓展延伸:可以让孩子们回家后,观察和思考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弹力现象,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重点和难点解析:对于这些重点细节,我想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关于弹力的产生和作用,我通过展示弹簧、橡皮筋、气球等教具,让孩子们亲眼看到这些物品在拉伸或压缩后的恢复情况,从而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弹力的存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2弹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2 弹力一、教学内容1. 弹力的概念:向学生介绍弹力的定义,即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 弹力的产生:讲解弹力产生的原因,即物体内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3. 弹力的方向:强调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4. 弹力的大小:介绍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5. 弹力的测量: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用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方向和大小。
2. 培养学生运用弹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程度的关系。
2. 重点:弹力的产生原因、方向和大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钩码、绳子、气球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用手挤压气球,感受气球的弹力。
2. 概念讲解:向学生介绍弹力的定义,解释弹力产生的原因、方向和大小。
3. 实验演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形变程度下的弹力大小,让学生观察弹力与形变程度的关系。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弹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
5. 例题讲解: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弹力知识设计一个简易的起重机。
六、板书设计1. 弹力的概念2. 弹力的产生原因3. 弹力的方向4. 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5.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弹簧在拉伸5cm时的弹力大小。
答案:根据胡克定律,弹力F=kx,其中k为弹簧常数,x为形变程度。
假设弹簧常数k=10N/cm,则弹力F=10N/cm × 5cm = 50N。
2. 题目:设计一个简易的起重机,利用弹力原理工作。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弹力知识,设计一个简易的起重机,如使用弹簧作为起重机的提升装置,通过调整弹簧的形变程度来控制起重机的重量。
八年级物理下册 弹力学案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7.2 弹力》【学习目标】1. 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 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能正确使用弹力测力计。
通过实验操作学会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认识生活中的弹簧测力计。
3.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4.初步了解弹性势能,知道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
对周围生活中的弹力应用的实例产生关注,体会科学技术的应用的价值【课堂合作探究】一、弹力1.弹性:2.塑性:3.弹力:4.弹力的产生条件:5.弹力的方向:6.决定弹力大小的因素:辨析:下图中哪些物体间的作用力属于弹力?二、弹簧测力计1.测力计的概念: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3.结构:4.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使用前: (1)观察:量程(2)看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处,若不在要调零;6. 弹簧测力计的正确计数方法量程:N 分度值:N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实验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并认清它的每个小格表示多少牛。
2.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如果不在,应该把指针调节到零刻度线上。
3.用力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分别使指针指到1N、3N、5N的位置,感受1N、3N、 5N的力。
4.测量身边小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1)把文具袋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文具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 。
(2)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拖动桌面上的文具袋,测量文具袋对弹簧测力的拉力F2= 。
【课堂检测】1.小星和小华分别购买了两只不同品牌的乒乓球,为了比较两只乒乓球的弹性大小,他们设计了几种方案,你认为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案是()A.把乒乓球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B.把乒乓球沿不同方向抛向地面,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C.把乒乓球从不同高度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D.用不同的力将乒乓球掷向地面,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2.关于弹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发生了形变就一定有弹力B.人坐在椅子上时人和椅子都受到弹力作用C.地球对月亮的吸引力是弹力D.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时使弹簧伸长的力是物体的重力3.请读出图中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7.2《弹力》教学设计
7.2《弹力》教学设计
主编人:审核人:授课人:使用时间:________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
(2).通过实验,探究并验证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
(3).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学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2).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善于发现问题的意识。
(3).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培养学生勤于动手、严谨细致和爱护仪器的良好品质。
二.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认识弹力产生的条件。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2.难点:
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三.教学准备
橡皮泥、气球、橡皮筋、弹簧、刻度尺、木板、多媒体课件等。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交流法、讲授法
思考:撑竿跳高、跳板跳水比赛中,运动
员怎样才能取得好成绩?蹦极中的选手为什么
1 / 3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结论: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产生弹力的大小和弹簧伸长的长
2 / 3
七:教学反思
3 / 3。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2《弹力》教学设计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2《弹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弹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弹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的产生条件和施力物体。
2. 让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3. 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弹力的产生条件和施力物体。
2. 重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绳子、钩子。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用手挤压弹簧,观察弹簧的形变和恢复情况。
2. 概念讲解:介绍弹力的概念,解释弹力的产生条件和施力物体。
3. 实例分析:让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构造,了解其制作原理。
4. 操作演示:教师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学生跟随操作。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并记录数据。
6. 知识拓展:介绍弹力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弹簧床垫、弹簧座椅等。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弹力的概念2. 弹力的产生条件3.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4.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你身边两个物体的重力,并记录数据。
2.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数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弹力的存在。
在讲解弹簧测力计时,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但在课堂时间的安排上,可以更加合理,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实践。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利用弹力原理制作的物品,下一节课分享交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弹力的概念讲解弹力是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力。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发生形变,外力消失后,物体试图恢复原状,这时就会产生弹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的实例有浓厚兴趣
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情感
重点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难点Hale Waihona Puke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新课导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跳水运动员在跳板上跳水的比赛录象
欣赏
二、教学过程
让学生针对手中的弹簧测力计写一份使用说明书。
师生交流评估。
4.让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做测力的小实验。
三、弹簧测力计的制作
1.提出问题:能否利用身边的器材自己制作一个弹簧测力计呢?
2.学生制作简单的弹簧测力计。
在学生分组动手制作前,教师应该让学生说一说所选的器材及做法。
3.交流评估
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测力计,找出其优点和不足。教师都要予以肯定表扬。
4.让学生利用自制的测力计测定一些力,并与弹簧测力计测定的力比较,看准确程度。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感悟出弹力的概念
学生做练习题。
观看弹簧测力计。
回答。
写一份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说明书。
使用弹簧测力计动手测定力。
动手制作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三、课堂小结
说说你对弹力的认识
四、课后作业
全效学习对应练习
作业批阅反馈:
课题
7.2弹力
课时
1课时
授课日期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常见的力现象中,知道哪些是弹力;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3.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实际过程,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其使用方法
一、弹力
1.提出问题:跳水运动员为什么要向下压跳板?
2.要同学们根据自己日常所见、所用的物体,找一找哪些物体能够恢复原状?哪些物体不能恢复原状?
3.给出弹力的概念。
4.练习题。
二、弹簧测力计
1.使学生认识弹簧测力计,知道组成,并能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2.学生列举出生活及生产中见到过的弹簧测力计。
3.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五、板书设计
第八章第二节弹力弹簧测力计
一.弹力
二.弹簧测力计
1.工作原理
2.面板信息:量程分度值单位
3、使用方法
六、课后反思
(必须手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