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中国古代诗歌诗词鉴赏专题
中国古代诗歌诗词鉴赏专题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专题11、钓侣二章·其二皮日休〔唐代〕严陵滩势似云崩,钓具归来放石层。
翻滚的波浪拍在严陵滩上,溅起的水花似玉碎云崩。
钓罢归来,像严陵一样将渔具放在重叠的石层。
烟浪溅篷寒不睡,更将枯蚌点渔灯。
烟浪打湿了船篷,身上寒冷,难以入睡,我只好拿来干蚌壳再添点有,点亮我渔灯。
2、七爱诗·李翰林(白)皮日休〔唐代〕吾爱李太白,身是酒星魄。
口吐天上文,迹作人间客。
磥砢千丈林,澄澈万寻碧。
醉中草乐府,十幅笔一息。
召见承明庐,天子亲赐食。
醉曾吐御床,傲几触天泽。
权臣妒逸才,心如斗筲窄。
失恩出内署,海岳甘自适。
刺谒戴接幂,赴宴著縠屐。
诸侯百步迎,明君九天忆。
竟遭腐胁疾,醉魄归八极。
大鹏不可笼,大椿不可植。
蓬壶不可见,姑射不可识。
五岳为辞锋,四溟作胸臆。
惜哉千万年,此俊不可得。
3、虎丘寺西小溪闲泛三绝皮日休〔唐代〕鼓子花明白石岸,桃枝竹覆翠岚溪。
分明似对天台洞,应厌顽仙不肯迷。
绝壑只怜白羽傲,穷溪唯觉锦鳞痴。
更深尚有通樵处,或是秦人未可知。
高下不惊红翡翠,浅深还碍白蔷薇。
船头系个松根上,欲待逢仙不拟归。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专题21武陵春·春晚李清照?〔宋代〕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武陵春》是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
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
全词一长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
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这首词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
诗歌中用比喻,是常见的现象;然而要用得新颖,却非常不易。
好的比喻往往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
这首词里,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诗歌对比专题训练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对比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蝶恋花(别范南伯)杨炎正离恨做成春夜雨。
添得春江,划地①东流去。
弱柳系船都不住。
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②芳草渡。
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
后夜独怜回首处。
乱山遮隔无重数。
【注】①划地:依旧、还是,此处作“一派”讲。
②南徐:地名,今江苏镇江市。
14.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前三句先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离愁别恨化为无尽的春雨,然后写涨满的春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
B.“弱柳”句中“柳”和“留”谐音,字而写柳树系不住船,实则写词人殷勤挽留朋友但是朋友还是要登船离去。
C.“为君”句写词人想象着朋友离去,一路陪伴他的只有划船摇橹的声音,心中不禁滋生出无限的愁绪。
D.下片前三句写朋友到了南徐渡口后还会走上曾经一起踏青走过的那条路,但已经是路依旧人不同了。
15.结尾两句和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句在写景、抒情方面有哪些异同点?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14. C15. 相同点: ①抒情方式和表达效果相同。
都是融情于景,以景作结;效果都是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
②抒发的感情相同。
都抒发了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无限深情。
不同点:①所写之景的虚实不同。
杨词所写是虚景,是想象之景。
想象着分别之后,友人回望之时远山重重,遮隔无穷。
李诗所写是实景,是眼前之景。
孤帆渐远渐小渐无,只见长江滚滚东流。
②写景抒情的角度不同。
杨词从对方(朋友)角度人手,把离别之恨和思念之情写得丰厚而绵长。
李诗从自己的角度来写,借助典型意象表达自己在江边站立时间之久,从而表达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情谊。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其中包括:1、诗词语言的理解和把握;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3、情感的把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知每个要点及每种题型的答题模式。
C项,“想象着朋友离去”错。
本句写的是:船走了,令人难以忍受,是摇橹传来的欸乃之声。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诗歌鉴赏训练(第五单元)
专题12: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诗歌鉴赏训练(第五单元)诗歌鉴赏六大题型答题技巧一、分析主旨(情感)型题提问方式:①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②这首诗反映怎样的社会现实?③这首诗寄托怎样的的情怀?答题格式:(1)这首诗通过对……的描写,(2)展现了……的画面,(3)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注意要点:①如果是咏物诗,不答步骤。
②请大家注意归纳不同内容题材的诗歌的思想情感种类。
二、分析形象型1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人)”的形象。
2提问变体:①诗歌中的“×××(物)”具有什么特点3解答公式:(1)诗中描绘了什么样的形象(身份+性格);(2)描绘形象的基本特征(结合诗句);(3)表达的思想感情或社会意义。
三、字词领全诗型: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字一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①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②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四、炼字型提问方式①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公式公式:释义+手法(修辞或表现)+表达诗人的情感?模式: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运用了的手法,生动的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炼字常用的表现手法:拟人、渲染、烘托、对比、对偶、以动衬静,化静为动,情景交融等。
五、分析句意型提问方式①这句诗好在哪里?②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答题公式:公式:诗句是何种手法+手法在诗歌中的证据+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模式:某句诗用了的手法(1分),写了的内容(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词语组合)(1分),具有的优点(1分)。
抒发了诗人的感情(1分)。
?思路: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释怎样使用了这种手法,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鉴赏专题训练《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思想内容】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名句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的运行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灿烂的银河斜贯天空,那远远的一端伸向大海,好像发源于沧海,日月星辰的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大海宛若日月星辰的母亲。
这是诗人丰富而奇特的想象。
诗人创造出这样一个宏伟的意境,也最能表达自己博大的胸襟。
【艺术手法】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
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诗里洋溢着饱满的激情,意思又很含蓄。
【五年中考试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选出对曹操的《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2分)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直叙其事,交代了观海的地点。
B.“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六句,动静结合,写出了大海波澜壮阔、山岛高耸屹立、草木生机勃发的特点。
C.“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四句,是诗人对眼前实景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磅礴气势。
D.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答案】C(2分)【解析】“日月之行”四句,是作者想象之景,不是实景,实景是“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六句。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专题05:古代诗歌鉴赏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题型 原卷版(全国通用)
专题05: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唐叔良溪居张羽①高斋每到思无穷,门巷玲珑野望通。
片雨隔村犹夕照,疏林映水已秋风。
药囊诗卷闲行后,香灺②灯光静坐中。
为问只今江海上,如君无事几人同?[注]①张羽:元末江南诗人。
②香灺(xiè):灺,灯烛灰,此指香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A.“野望通”三字,既交代上句“思无穷”的缘由,又统摄该句以下三联的描写与感喟,是全篇的“诗眼”。
B.首联叙事。
“每到”可见是常来,对风景本当不再经意,却仍“思无穷”,看似无理,实则笔法曲折,引出并凸显四野风景之妙。
C.片雨,阵雨;隔村,村落挨着村落;疏林,稀疏的林木。
颔联中所望之景反映了主人疏懒、淡泊的心境。
D.本诗描述了到好友唐叔良书斋所见景色。
尾联看似是提问,其实是称赞友人。
“几人同”三字,又暗示自己是其同道,表达了仰慕之情。
2.本诗虽无惊人之笔,但措辞亦值得品味。
请结合全诗,赏析颔联中的“犹”“已”两字的妙处。
3.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鉴赏(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各题。
定林①宋·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
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②仍:又。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罢官,加之牙齿病痛,内心愁苦之情用一“凉”字全部托出。
B.颔联“脱屦”“敷衾”的动作,看似平淡,恰是诗人心情的写照。
C.在诗人眼中,定林幽静的环境适宜修身养性,祛除心中的烦忧。
D.这首诗即兴即事,最后两句抒写自己旷达的胸怀,极富理趣。
5.赏析诗歌颈联。
6.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鉴赏(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
临江仙·再用前韵送祐之①弟归浮梁辛弃疾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与解析)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与解析)(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题弟侄书堂杜荀鹤【注】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黄巢之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先叙侄子虽身处困境却能于世道纷乱之时谨守礼道,勤奋修业。
B.颔联上下两句形成对比,以弟侄静心好学、尚礼的行为反衬了战乱中社会的纷扰。
C.尾联是对弟侄的慰勉之辞,诗人以长辈的身份直抒胸臆,语重心长地鼓励了弟侄。
D.这首诗语言通俗浅近,平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流出,没有雕琢的痕迹。
2.诗歌颈联情景交融,请简析其妙处。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苏轼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注】。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注】湘灵:湘水女神。
作为尧的女儿娥皇女英,二人均为舜妃,舜南巡时死于湘水,成为湘水女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凤凰”三句描写了诗人在湖上所见到的美景:雨后凤凰山下,水风清爽,晚霞明艳。
B.“一朵芙蕖”两句紧接其后,既实写水面荷花,又以芙蓉喻弹筝的美人,收到了双关的艺术效果。
C.“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将白鹭人格化,以白鹭有意倾慕来衬托演奏技术的高超。
D.“数峰青”一句回应词的开头“凤凰山下雨初晴”描写的雨过山青的景象,言有尽而味无穷。
2.本词下片是如何来描写音乐的?请作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次韵王定国马上见寄①苏轼昨夜霜风入夹衣,晓来病骨更支离。
疏狂似我人谁顾,坎轲怜君志未移。
但恨不携桃叶女,尚能来趁菊花时。
南台②二谢无人继,直恐君诗胜义熙③。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专练:炼句(考情探究+真题引路+对点训练+答案解析)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专练:炼句(考情探究+真题引路+对点训练+答案解析)一、考情探究1.含义“炼句”指锤炼语句,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
诗人常常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贴切、最生动形象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炼句的意义在于:尺幅之内,含不尽之意。
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而在言外。
所以在鉴赏古代诗歌的时候,对这些“炼”出来的古诗名句要好好品味鉴赏。
诗歌句意题型的考查,选的句子多是有代表性的句子。
这类句子或者是含蓄地交代诗歌主旨,或者是描写生动形象有趣,或者是揭示作者情感,或者是含义深刻。
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也可能是写人的。
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
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
2.常见的命题方式(1)请对这首诗第某联进行赏析。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某句的妙处。
(3)这句诗最具表现力,试简要分析解答。
二、真题引路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问题: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读懂大意】红木的案几旁,缕缕暖香飘得轻;宽敞的考场里,清晨早就坐满了人。
凝神静气看试卷啊,犹如战士衔枚向前冲;笔走纸上如有神啊,好像春蚕食叶声不停。
乡里选贤才,首要条件是德性;殿试通过后,即在朝廷为公卿。
吾今惭愧体力衰,多病不堪耗精神;鉴别裁定望仔细,有赖群公多费心。
【审题要点】赏析这一句精妙之处【考题解析】本诗为作者唱和诗中的名篇,于嘉祐二年(1057)作。
此年正月,欧阳修权知礼部贡举。
他用行政手段来提倡古文,反对时文,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此诗描绘进士就试场面,气氛热烈。
三四句写举子在闱中作文情状,生动传神。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李白诗歌鉴赏【附解析】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李白诗歌鉴赏1.古代诗歌赏析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表现了悲愤中的一种豪迈气概。
B.诗人用“斗十千”“直万钱”这种比喻的手法营造出欢乐的宴饮气氛。
C.“闲来”两句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够一展宏才、有为当世。
D.全诗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诗人苦闷、惆怅、徘徊、昂扬等复杂的情感变化。
2.班刊《名诗佳句欣赏》栏目正在向同学们征集对《行路难(其一)》最后两句的赏析,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从内容和情感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下列诗句中与本诗描写的季节最接近的一项是()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B.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C.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有学生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作为毕业赠诗送给同学,是否合适?请说明理由。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颔联描绘了四种景象,即起伏的山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辽远的荒原,让人穷尽目光,思接千里。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到湖北、湖南一带游览。
B.诗中“随”字描绘出山脉的走向与趋势,富有流动感和空间感,仿佛一幅图画在你面前徐徐展开。
C.“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运用了对偶、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月夜江水的平静美丽和云霞的变幻多姿。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平山堂①王安石城北横冈走翠虬,一堂高视两三州淮岑日对朱栏出,江岫云齐碧瓦浮墟落耕桑公恺悌②,杯觞谈笑客风流不知岘首登临处,壮观当时有此不?【注】①平山堂:在今扬州西北蜀冈上,为欧阳修做扬州知州时所建。
②恺悌:和乐平易。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平山堂建造在形如虬龙的山岗上,登堂就可以眺望江南,景色一览无余。
B.欧阳修为政期间的和乐平易之风,在他的名作《醉翁亭记》中也有表达。
C.尾联通过“岘首”和“平山堂”的对比,间接赞赏建堂者的眼光和魄力。
D.本诗语言含蓄,写景与叙事相结合,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2)诗人如何表现平山堂的“壮观”?请结合颔联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下列各题。
点绛唇·县斋愁坐作①葛胜仲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
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
【注】①公元1108年(宋徽宗大观二年),葛胜仲因故被贬到歙州休宁县(今安徽休宁),这首词便作于此时。
县斋:县衙斋室。
(1)下来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秋晚寒斋”,点出了词人愁坐的时间、地点,不待言情而情已十分。
B.香篆,一种香,因焚香时所起的烟缕曲折似篆文而得名。
室内燃香,室外薄雾,迷茫之感油然而生。
C.“梦逐芭蕉雨”,芭蕉雨是个愁意象,在梦幻中仿佛觉得淅沥的雨不是滴在叶上,而是敲击着他的心头,增添几许愁绪。
D.词的上阙和下阙,不管描景还是抒情,都围绕着题目中的“愁”而写。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闲愁几许”中“愁”的内涵。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王维吴道子画苏轼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
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
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
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①。
中有至人②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材分类训练:评价类诗歌(附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材分类训练:评价类诗歌(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6题。
清溪行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本诗作于诗人被“赐金放还”,离开京城,已漫游十年之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歌情景交融,着意描写清溪水色的清澈,寄托了诗人喜清厌浊的情怀。
B.诗的首句描写了自己的感受,赋予客观景物主观化特性,突显出清溪水色的特异。
C.诗的颔联借问新安江,用衬托手法突出地表现清溪水色的清澈。
D.此诗的诗眼是“行”,围绕诗人在清溪的行踪表现他对清溪的喜爱,情由境出。
16.日本汉学家近藤元粹在《李太白诗醇》一书中点评此诗“五、六笔有画致,七、八使人凄然”,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赏析。
(6分)【答案解析】15.D(3分)解析:诗眼是“清”,不是“行”。
全诗着意描写清溪水色的清澈,从首联“清我心”的主观感受,到颔联以新安江比不上清溪的清澈见底,到颈联的比喻,都是围绕清溪的清澈,没有突出诗人的行踪。
16.(6分)颈联有画致: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以群山比作屏风(手法1分)。
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诗句分析1分),就如人行走在明镜中,鸟在屏风中飞翔。
这样一幅美丽的倒影,画面感强,诗中有画等。
(画致解释1分)尾联凄然:入晚时猩猩的声声啼叫,创造了一个悲切凄凉的消寂境界(诗句分析1分)在诗人听来,猩猩的啼叫就是在为他自己远游他乡(1分)而悲切,流露出诗人内心落寞郁闷的情绪(1分)。
情感分析:诗人离开混浊的帝京,来到这水清如镜的清溪畔,固然感到“清心”,可是胸怀济世之才的诗人,终不免有一种心灵上的孤寂。
尾联流露出诗人因远离家生。
中置乡内心的孤寂之情,以及空怀济世之才的落寞悲伤的情怀。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酹江月·驿中言别友人①邓剡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
(整理)古代诗歌鉴赏训练题目
诗歌鉴赏专项练习一、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次鄂州卢纶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卢纶(?~约799),郡望范阳(今河北涿县)人,著名诗人。
此诗作于“安史之乱”时。
估客指商人。
(1)请简要分析首联中“远见”、“犹是”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变化。
(2)请从情与景的角度分析颈联“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古剑清·高鹗一条秋水万黄金,千载谁明烈士心。
夜半虚堂雷雨入,壁间惊起老龙吟。
(1)咏古剑,但诗中却并未出现“剑”字,试问作者是怎样咏出古剑的意象的?(2)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4分)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答张十一①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②闲开艳艳红。
未报恩波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④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张十一:名署,与韩愈同任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时被贬。
韩愈被贬到广东阳山,张署被贬到湖南临武。
②踯躅:杜鹃花科。
③恩波:皇帝的恩泽。
④斗:通“陡”。
(1).前四句描写景物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2).前人评价尾联写得婉转含蓄,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送僧赴黄山沐汤泉兼参禅宗长老杜荀鹤闻有汤泉独去寻,一瓶一钵一无金。
不愁乱世兵相害,却喜寒山路入深。
野老祷神鸦噪庙,猎人冲雪鹿惊林。
患身是幻逢禅主①,水洗皮肤语洗心。
[注释] ①禅主:指诗的题目中的禅宗长老。
(1).试分析诗中两个“洗”字用法的妙处。
(2).这首诗的“不愁乱世兵相害,却喜寒山路入深”一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五、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霄劳梦想。
古代诗词鉴赏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词鉴赏练习及答案
1. 题目:《静夜思》作者:李白
诗词: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解析:
这首诗是唐代李白的作品。
诗中描绘了一个夜晚的情景,诗人独自一人,凝视着明亮的月光。
他对月亮感到吸引,并且思念着自己的家乡。
2. 题目:《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
诗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析:
这首诗是唐代王之涣的作品。
诗人描述了登上鹳雀楼的壮丽景色,通过山川河流的连续无尽,传达了人类对于追求更高层次的渴望。
3. 题目:《鹿柴》作者:王之涣
诗词: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解析:
这首诗也是王之涣的作品。
诗人描绘了一幅无人居住的空山景象,只能听到遥远的人声。
当夕阳的余晖照射进深林,景色反射到青苔上,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景象。
4. 题目:《登高》作者:杜甫
诗词: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
这首诗是唐代杜甫的作品。
诗人描绘了登高途中的景色,用生动的描述表达了秋天的凄凉和人生的苦难。
风声急促,天空高远,猿猴悲鸣,鸟儿归巢。
诗中还提到了滚滚而来的长江以及纷纷落下的枯叶,给人一种萧条的感觉。
以上是一些古代诗词鉴赏练习及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通过这些练习,你可以进一步欣赏和理解古代诗词的美妙之处。
请继续努力学习,深入挖掘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100题(含答案详解)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100题(含答案详解)题目1:诗歌标题:《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请回答以下问题:1.《春晓》是哪位中国古代诗人的作品?2.诗中的春指的是哪个季节?3.诗中的“春眠不觉晓”是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的?4.诗中的“夜来风雨声”是哪种声音?5.诗中的“花落知多少”表达的是什么意思?答案1:1.《春晓》是杜甫的作品。
2.春指的是春季。
3.“春眠不觉晓”使用了对比修辞手法。
4.“夜来风雨声”是指雨声和风声。
5.“花落知多少”表达的是春天的景色变化迅速。
题目2:诗歌标题:《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请回答以下问题:1.《静夜思》是哪位中国古代诗人的作品?2.诗中的明月光为什么让人产生疑惑?3.诗中的“举头望明月”和“低头思故乡”这两句有什么特点?4.诗中出现的“思故乡”表达了什么情感?5.你认为诗人为什么会在夜晚思念故乡?答案2:1.《静夜思》是李白的作品。
2.明月光在床前照耀,使人产生了这是地上的霜的错觉。
3.“举头望明月”和“低头思故乡”这两句都是以对称的方式表达诗人的情感。
4.“思故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5.诗人在夜晚感到寂寞,想念起遥远的家乡。
题目3:诗歌标题:《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请回答以下问题:1.《登鹳雀楼》是哪位中国古代诗人的作品?2.诗中的白日和黄河分别象征着什么?3.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是什么意思?4.诗中的“更上一层楼”暗示着什么?5.你认为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答案3:1.《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作品。
2.白日象征着白天,黄河象征着大河。
3.“欲穷千里目”意味着想要看得更远。
4.“更上一层楼”暗示着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成就。
5.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追求进步和超越的渴望。
…依此类推,提供100道诗歌鉴赏训练题及答案详解以供学习和练习。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高三2012-02-01 22:51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金版新学案》高考总复习(新课标)配套测评卷——高三一轮语文卷(十二)古代诗歌【说明】本试卷共14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甘草子□ 柳永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
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1)“乱洒衰荷”中的“乱”字有何作用?请作简要赏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有人评价说“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别开生面,写出了新意。
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文后各题。
(8分)点绛唇□ 魏夫人波上清风,画船明月人归后。
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练习及答案【十题】
【导语】从⼩学到⾼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脍炙⼈⼝的优秀诗篇。
从上古的民歌总集《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包罗万象,美不胜收。
可以说,我们已初步识得了中华民族⽂化宝库⾥最璀璨的明珠。
不过,据我所知,有许多同学对于如何鉴赏古代诗歌的美妙之处,如何才能真正领会古诗中那优美的意境和⾼超的艺术⼿法,从⽽不断提⾼我们对古诗的认识和鉴赏⽔平呢?今天,我们就⼀起来讨论、研究以下这个问题。
【⼀.阅读下⾯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宋]苏轼林断⼭明⽵隐墙,乱蝉衰草⼩池塘。
翻空⽩鸟时时见,照⽔红蕖细细⾹。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得浮⽣⼀⽇凉。
【注】这⾸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
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1)请简要分析“翻空⽩鸟时时见,照⽔红蕖细细⾹”⼀句在景物描写⽅⾯的特点。
(3分)(2)有⼈认为这⾸词体现了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苦闷、抑郁的⼼情,也有⼈认为本词展现了作者贬居黄州后⾃得其乐的隐逸⽣活。
你认同哪种观点?结合词的下⽚,说说你的理由。
(4分)【⼆、阅读下⾯这⾸唐诗,完成8~9题。
】别舍弟宗⼀①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去国六千⾥,万死投荒⼗⼆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①柳宗元的堂弟宗⼀从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
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1. 赏析本诗第⼆联中数词运⽤的妙处。
(4分)2. 诗中是怎样抒发离情别绪的?请简要分析。
(4分)【三、阅读下⾯的宋词,完成题⽬.】菩萨蛮·咏梅朱淑真湿云不渡溪桥冷,蛾寒初破东风影。
溪下⽔声长,⼀枝和⽉⾹。
⼈怜花似旧,花不知⼈瘦。
独⾃倚栏杆,夜深花正寒。
【注】朱淑真,宋代⼥词⼈,号幽栖居⼠,钱塘(今浙江杭州)⼈。
(1)简析上阕第⼀句“湿云不渡溪桥冷”在词中的作⽤。
(4分)(2)探究本词下阕情感抒发的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的宋词,完成题⽬。
】浣溪沙苏轼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高三
2012-02-01 22:51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金版新学案》高考总复习(新课标)配套测评卷
——高三一轮语文卷(十二)
古代诗歌
【说明】 本试卷共14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甘草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柳 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1)“乱洒衰荷”中的“乱”字有何作用?请作简要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评价说“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别开生面,写出了新意。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4分)